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DB北京市地方標準編號:DB11/T 20022022農村住宅清潔供暖技術規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ean energy heating of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20220818發布20221001實施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聯合發布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地方標準農村住宅清潔供暖技術規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ean heating of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編號:DB11/T 2002-2022主編部門:北京建筑節能與環境工程協會北京城建科技促
2、進會批準部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2年 10月 01日2022北京I前 言根據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0年北京市地方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京市監發202119號)的要求,規程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內外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制定本規程。本規程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符號;3基本規定;4空氣源熱泵供暖;5燃氣供暖;6太陽能供暖;7電加熱供暖。本規程由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歸口并組織實施,由北京建筑節能與環境工程協會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執行過程中如有意見或建議,請寄送北
3、京建筑節能與環境工程協會(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禮士路頭條三號,郵政編碼:100045,電話。本規程主編單位:北京建筑節能與環境工程協會北京城建科技促進會本規程參編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公用事業科學研究所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城市安全與環境科學研究所廣州迪森家居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河北道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太陽雨集團有限公司II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雨昕陽光(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規程主要起草人員:李博佳趙國華丁海兵朱敦智劉麗珍李 軍尹強薛道榮張永慶熊磊明宰祥鵬張俊業穆振英侯博本規程主要審查人員:鄭瑞澄石文星王穎王勇方媛媛孫育英李培方III目次1總則 .錯
4、誤!未定義書簽。2術語、符號 .錯誤!未定義書簽。2.1術語 .錯誤!未定義書簽。2.2符號 .錯誤!未定義書簽。3基本規定 . 74空氣源熱泵供暖 .錯誤!未定義書簽。4.1一般規定 . 114.2系統設計 . 124.3施工安裝 . 144.4調試與驗收 . 164.5運行維護 . 175燃氣供暖 .錯誤!未定義書簽。5.1一般規定 .錯誤!未定義書簽。85.2系統設計 .錯誤!未定義書簽。85.3施工安裝 .錯誤!未定義書簽。5.4調試與驗收 .錯誤!未定義書簽。5.5運行維護 .錯誤!未定義書簽。6太陽能供暖 .錯誤!未定義書簽。56.1一般規定 .錯誤!未定義書簽。56.2系統設計
5、.錯誤!未定義書簽。66.3施工安裝 .錯誤!未定義書簽。16.4調試與驗收 .錯誤!未定義書簽。36.5運行維護 .錯誤!未定義書簽。47電加熱供暖 .錯誤!未定義書簽。67.1一般規定 .錯誤!未定義書簽。67.2系統設計 .錯誤!未定義書簽。87.3施工安裝 .錯誤!未定義書簽。17.4調試與驗收 .錯誤!未定義書簽。37.5運行維護 .錯誤!未定義書簽。4I 附錄 A空氣源熱泵供暖工程驗收表格 .錯誤!未定義書簽。6附錄 B燃氣采暖熱水爐供暖工程驗收表格 .錯誤!未定義書簽。0附錄 C常用類型集熱器總面積折算系數 Rg計算方法.錯誤!未定義書簽。3附錄 D北京地區不同傾角和方位角的太陽
6、能集熱器面積補償比 .錯誤!未定義書簽。4附錄 E太陽能供暖系統驗收記錄表.錯誤!未定義書簽。5附錄 F電加熱供暖工程驗收表.錯誤!未定義書簽。本規程用詞說明 .錯誤!未定義書簽。8引用標準名錄 . 59附:條文說明 .錯誤!未定義書簽。1II Contents12Gerneral Provisions . 1Terms and Symbols . 22.1Terms. 2Symbols . 42.234Basic Requirements . 7Air 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 114.1General Requirements . 11System Design
7、 . 12System Installation . 14Adjusting and Acceptance . 16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174.24.34.44.5567Gas Heating . 185.1General Requirements . 18System Design . 18System Installation . 22Adjusting and Acceptance . 22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235.25.35.45.5Solar Heating . 256.1General Requirements
8、. 25System Design . 26System Installation . 31Adjusting and Acceptance . 33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346.26.36.46.5Electric Power Heating. 367.1General Requirements . 36System Design . 38System Installation . 41Adjusting and Acceptance . 43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447.27.37.47.5Appendix A Air sou
9、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 acceptance. 46Appendix B Gas-fired heating system acceptance . 50Appendix C Calculation method of total area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common typecollectors . 53Appendix D Compensative area ratio of solar collector in beijing at different obliquityand azimuth . 54III App
10、endix E Solar heating system acceptance . 55Appendix F Electric power heating system acceptance . 56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5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59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61IV 1總則1.0.1為保障北京農村住宅清潔能源供暖科學應用,規范清潔能源供暖系統設計、施工安裝、調試與驗收和運行維護,制定本規程。1.0.2本規程適用于北京地區農村住宅采用空氣
11、熱能、燃氣、太陽能、電能供暖的系統設計、施工安裝、調試與驗收和運行維護。1.0.3農村住宅清潔能源供暖系統的設計、施工安裝、調試與驗收和運行維護,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及北京市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12術語、符號2.1術語2.1.1清潔能源供暖 clean energy heating利用空氣熱能、燃氣、太陽能、電能等清潔能源進行供暖的方式。2.1.2供暖耗熱量指標 heat consumed target of building heating在計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全部房間平均室內計算溫度,單位建筑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熱量。2.1.3建筑供暖設計熱負荷 heating
12、 load for space heating of building在供暖室外計算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室內設計計算溫度,建筑物在單位時間內需由室內供暖設施供給的熱量。2.1.4空氣源熱泵供暖 air source heat pump heating以空氣作為低溫熱源,利用空氣源熱泵機組為建筑冬季供暖提供熱量的供暖方式。2.1.5空氣源熱泵機組制熱性能系數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air source heatpump units(COP)規定工況條件下,空氣源熱泵機組以相同單位表示的制熱量與總輸入電功率的比值。2.1.6空氣源熱泵制熱季節性能系數 heati
13、ng seasonal performance factor(HSPF)在制熱季節中,空氣源熱泵機組向室內送入的熱量總和與消耗的電量總和之比。2.1.7空氣源熱泵機組有效制熱量 effective heat production of air source heat2pump根據冬季供暖室外溫度修正、并計入機組結除霜過程引起的制熱量損失后的空氣源熱泵機組制熱量。2.1.8空氣源熱泵系統平衡點溫度 balance point temperature for air source heatpump systems空氣源熱泵系統選型時,以全生命周期成本為目標函數,綜合考慮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可靠運行及
14、經濟性后計算得到的空氣源熱泵機組額定頻率下制熱量與建筑供暖熱負荷相等工況下的室外溫度。2.1.9燃氣供暖 gas heating利用燃氣燃燒產生熱能供暖的方式。2.1.10燃氣采暖熱水爐 gas-fired heating and hot water combi-boiler:供給供暖或供暖和生活熱水兩用的燃氣設備組合體。由爐體、燃燒器、換熱器、控制器、給排氣系統、水系統和燃氣系統等組成。2.1.11太陽能供暖系統 solar heating system設置太陽能集熱器等設備,通過循環管路提供建筑物冬季供暖和全年其他用熱的系統。2.1.12被動式太陽能供暖 passive solar hea
15、ting通過對建筑朝向和周圍環境布置、建筑內外空間布局、建筑材料、圍護結構和合理選擇和處理,使建筑物本身可具有在冬季集取、貯存和分配太陽熱能的功能。2.1.13短期蓄熱太陽能供暖系統 solar heating system with short-term heat storage蓄熱裝置可貯存小于等于 7天太陽能得熱量的太陽能供暖系統。2.1.14太陽能保證率 solar fraction3太陽能供暖系統中,太陽能供給的熱量占建筑供暖設計熱負荷的百分率。2.1.15電加熱供暖 electric power heating通過電加熱元件將電能直接轉換為熱能供給建筑物冬季供暖的系統。2.1.16
16、蓄熱式電暖器 electric heater with heating storage capacity將電能轉化為熱能通過蓄熱介質進行儲存,在需要時將所儲存的熱量對建筑物供熱的電暖器。2.1.17蓄熱量 thermal charge acceptance蓄熱式電加熱供暖裝置在最大蓄熱工況和最大放熱工況下連續 24h工作,放熱工況的累計散熱量。2.1.18蓄熱率 thermal storage ratio蓄熱式電加熱供暖裝置在最大蓄熱工況和最大放熱工況下連續 24h工作,蓄熱量與蓄熱耗電量的比值。2.2符號ti供暖室內計算溫度();tw供暖室外計算溫度();te供暖期室外平均溫度();tlp一
17、累年最冷月平均溫度();tp,min一累年最低日平均溫度();Ac集熱器采光面積(m);2Qhr太陽能集熱系統供暖負荷(W)。f供暖季太陽能供暖保證率(%)。4JT12月份北京地區 50傾角集熱器采光面上日平均太陽輻照量(kJ/ m2)。cd基于采光面積的供暖季太陽能集熱系統日平均集熱效率(%)。hc供暖季貯水箱和管路平均熱損失率(%)。Kc直接或間接加熱形式的集熱器采光面積修正系數。qH建筑供暖耗熱量指標(W/ m)。2A建筑供暖面積(m)。Af集熱器工程總面積(m22)。Rg不同類型集熱器采光面積與工程總面積之間折算系數。Rs不同傾角和方位角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補償比。D集熱器與前方遮擋物之
18、間的最小間距(m)。H前方遮擋物最高點與集熱器最低點的垂直距離(m)。s太陽高度角()。集熱器安裝方位角()。Q0設計蓄熱量(kWh)。n0蓄能時段時間(h)。N電加熱裝置功率(kW)。n0蓄能時段時間(h)。k熱損失附加率(%)。el電加熱裝置熱效率(%)。Qx有效蓄熱量(kWh)。1水的比重(kg/m3)。Cp1水的比熱(kJ/(kgK)。5V1水的有效容積(m)。3t1供熱回水溫度(K)。t2蓄熱終止溫度(K)。m2相變材料的質量(kg)。h1供熱回水溫度時相變材料的熱焓值(kJ/kg)。h2蓄熱終止溫度時相變材料的熱焓值(kJ/kg)。蓄熱裝置熱效率(%)。Rg集熱器總面積折算系數。q
19、HT單位建筑面積圍護結構耗熱量(W/m2)。)。qINF單位建筑面積冷風滲透耗熱量(W/m2qIH單位建筑面積內部得熱量(W/mii面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修正系數。Kii面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W/(m K)。Fii面建筑圍護結構面積(m)。ti供暖室內計算溫度()。2)。22te供暖期室外平均氣溫()。Cp空氣比熱容(Wh/(kgK)。空氣密度(kg/mV建筑體積(m)。n室內空氣的換氣次數(次/h)。3)。363基本規定3.0.1清潔能源供暖系統熱源類型的選擇,應根據建筑供暖耗熱量指標、按下列要求確定:1供暖耗熱量指標小于等于 40W/的建筑,宜根據初投資、能源價格、燃氣供給條件等做技術經
20、濟綜合分析后,選擇單一清潔能源或復合清潔能源結合熱源類型;2供暖耗熱量指標大于 40W/的建筑,應優先采取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和被動太陽能供暖技術應用措施,再行適宜清潔能源供暖熱源類型的選擇。3.0.2建筑供暖設計熱負荷,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規定的計算方法確定。計算用室內和室外計算溫度取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供暖室內計算溫度 ti,供暖末端采用散熱器供暖的,可取 1416;采用地板輻射供暖的,可取 1215;采用熱風供暖的,可取 18;2供暖室外計算溫度 tw,應根據采用的熱源類型和建設地所在區域,按表3.0.2取值;表 3.0.2北京部分區域
21、冬季供暖設計用室外計算溫度氣象臺站名稱順義54398-7.7海淀54399-6.9延慶54406-12.2密云54416-9.6懷柔54419-8.8上甸子54421-10.8平谷54424-8.8通州54431-7.2朝陽54433-7.1臺站編號燃氣供暖室外計算溫度()空氣源熱泵供暖室外計算溫度()-10.7-9.6-14.7-12.3-11.6-13.3-11.8-9.6-9.8氣象臺站名稱臺站編號昌平54499-7.6齋堂54501-10.4門頭溝54505-7.2亦莊54511-6.7石景山54513-6.9豐臺54514-7.1大興54594-7.2房山54596-8霞云嶺5459
22、7-8.6燃氣供暖室外計算溫度()空氣源熱泵供暖室外計算溫度()-10.1-12.8-9.8-9.3-9.5-9.5-9.6-10.5-10.97注:表 3.0.2數據摘自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用氣象參數DB11/T 1643。3未列入表 3.0.2區域的供暖室外計算溫度 tw,可用所在區域氣溫觀測站點代表性數據,根據熱源類型,按簡化方法計算。其中,采用空氣源熱泵為熱源或輔助熱源的,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可按式 3.0.2-1確定;采用燃氣為熱源或輔助熱源的,供暖室外計算溫度可按式 3.0.2-2確定。tw = 0.3tlp + 0.7tp,mintw = 0.57tlp + 0.43tp,mi
23、n(3.0.2-1)(3.0.2-2)式 3.0.2-1和式 3.0.2-2中:tw一供暖室外計算溫度();tlp一累年最冷月平均溫度();tp,min一累年最低日平均溫度()。3.0.3計算供暖耗熱量指標用供暖期室外平均溫度 te,北京地區可取 te = -1.6。3.0.4清潔能源供暖系統的供熱性能,應滿足建筑室內供暖設計計算溫度要求。3.0.5清潔供暖系統的安裝,不得破壞建筑物的承重結構、防水性能和附屬設施;不得削弱建筑物在壽命期內承受荷載的能力。安裝清潔能源供暖系統的建筑主體結構或結構構件,應能承受對應設備等傳遞的荷載和作用。在既有建筑上增設或改造的供暖系統,應進行建筑結構安全性復核,
24、應滿足建筑結構及其它相應安全性要求。3.0.6供暖系統抗風、抗冰雹、抗震、防火、防雷以及電氣和燃氣安全使用性能,應滿足國家和北京市相關標準的要求,使用應安全可靠,并應具有防凍、防結露、防過熱保護功能,應保障清潔能源供暖可靠性。3.0.7每個獨立供暖空間宜設置室溫調控裝置。系統應按戶安裝供暖用電獨立計8量裝置。3.0.8供暖熱源設備進場后,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 55015的規定進行施工現場見證取樣復驗。復驗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它系統設備和部件的檢驗,應符合國家及北京市物資進場檢驗標準要求。3.0.9竣工驗收應包括對下列基本資料的驗收:1建筑供暖熱負荷和供暖耗熱量
25、指標設計計算書;2系統設備選型設計計算書;3既有建筑安裝清潔能源供暖系統所做建筑結構安全性復核報告;4設計施工圖、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文件和竣工圖;5主要設備、材料、儀表質量證明文件、進場檢(試)驗報告設備和現場復驗報告;6隱蔽工程檢查和驗收記錄;7設備、管道等的系統安裝和質量檢驗記錄;8中間驗收記錄。包括試壓和沖洗記錄;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記錄;調試記錄;試運行記錄等;9項目信息和供暖系統使用說明書。含項目建成時間、系統構成簡圖、運行要點、主要故障判斷和應急處理方法、建設單位名稱,項目責任人姓名和聯系電話等內容的清潔能源供暖系統使用說明書。3.0.10供暖系統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運行。施工單位
26、應對使用方進行必要交底和使用培訓,應向用戶提供清潔能源供暖系統使用說明書。3.0.11供暖設備的噪聲值應符合相關產品的國家或行業標準要求。3.0.12供暖系統用于室內的所有設備及材料,不得在使用過程中釋放高于現行國9家標準或行業標準要求的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有害人體健康物質。3.0.13宜建立采用數字化和信息化網絡平臺技術、保障系統長效運行的農村住宅清潔能源供暖監測系統。104空氣源熱泵供暖4.1一般規定4.1.1空氣源熱泵供暖熱源可采用低環境溫度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或熱風機組。4.1.2連續供暖的系統宜選用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并設置輔助熱源。4.1.3空氣源熱泵機組制熱性能系數、空氣源
27、熱泵制熱季節性能系數等性能參數應符合下列規定:1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性能參數應依據現行國家標準低環境溫度空氣源熱泵(冷水)機組第 2部分:戶用及類似用途的熱泵(冷水)機組GB/T 25127.2進行測試,且應滿足表 4.1.3-1要求;2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組性能參數應依據現行國家標準低環境溫度空氣源多聯式熱泵(空調)機組GB/T 25857或行業標準低環境溫度空氣源熱泵熱風機JB/T 13573進行測試,且應滿足表 4.1.3-2要求。表 4.1.3-1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性能參數名義制熱性能系數COP12(W/W)低溫制熱性能系數COP20(W/W)制熱季節性能系數HSPF(Wh/Wh)末端型式地
28、板輻射風機盤管散熱器2.42.21.72.01.81.52.82.62.3表 4.1.3-2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組性能參數名義制熱量名義制熱性能系數 低溫制熱性能系數COP12(W/W) COP20(W/W)制熱季節性能系數HSPF(Wh/Wh)機組類型HC(W)HC45003.02.92.811低環境溫度空氣源熱泵熱風機4500WHC71007100WHC140002.21.8低環境溫度空氣源多聯式熱泵機組HC18000HC180002.21.91.81.53.03.04.1.4系統設計工況下空氣源熱泵機組應在最初融霜結束后的連續制熱運行中、融霜所需時間總和不超過一個連續制熱周期 10%的性能。
29、4.1.5采用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的供暖系統設計、施工與驗收,還應滿足現行北京市地方標準空氣源熱泵系統技術規程DB11/T 1382相關要求。4.2系統設計4.2.1空氣源熱泵機組的設計與選型應符合下列規定:1未設置輔助熱源的系統,按設計工況修正后的空氣源熱泵機組有效制熱量應能滿足設計工況下供暖熱負荷需求;2設置輔助熱源的系統,按空氣源熱泵系統平衡點溫度修正后的空氣源熱泵機組有效制熱量,應能滿足該溫度下建筑設計供暖熱負荷需求,且設計工況下空氣源熱泵機組有效制熱量與輔助熱源供熱量之和應能滿足建筑設計供暖熱負荷需求;3應按有效制熱量選取空氣源熱泵機組,當機組名義工況與設計工況不符時,應根據使用地室外
30、溫度、濕度,以及結、除霜工況,對機組有效制熱量進行修正;4采用多聯式空氣源熱泵機組時,還應對室內外機組之間的連接管長和高差影響進行修正。4.2.2空氣源熱泵室外機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機組應保證進風與排風通暢,正對室外機排風口 3m范圍內應無遮擋;多12臺室外機集中布置時,應采取措施避免排出空氣與吸入空氣短路;2應采取措施控制污濁氣流的影響,避免熱泵機組的排風對周邊環境和人身健康造成危害;3對于制取熱水的室外機組,應采取防凍結措施;4應采取措施控制室外機運行的噪聲;5室外機布置應便于日常檢修與維護;6應對室外機采取防積雪措施;7應對室外機化霜水采取有組織排放措施;8室外機架空高度應不低于 5
31、00mm。4.2.3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的緩沖水箱以及在室外或不供暖房間設置的管路(不包括地面下敷設的供暖輸配和加熱管路)、制冷劑管道等均應采取保溫措施,且滿足下列要求:1保溫材料導熱系數(平均溫度為 25工況)應不大于 0.040W/(mK),密度應不大于 300kg/m,允許使用溫度應高于 80,并應具備符合 A級建筑防火3要求的阻燃性;2制冷劑管道保溫材料厚度不應低于 10mm,供暖管道保溫材料厚度不應低于 25mm且不應大于 60mm;3保溫材料外應設置外保護層。外保護層應滿足防水、防濕、耐腐蝕、不燃以及使用壽命不低于 10年的要求。可采用 0.3mm0.8mm厚鍍鋅薄鋼板或防銹鋁板或耐
32、候性能與保溫材料使用壽命相同的其它材料做外保護層。4.2.4采用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組的供暖系統應設置自動補水(防凍液)系統;當采用低溫輻射供暖方式時,可不再設置緩沖水箱/水罐;緩沖水箱/水罐容水(防13凍液)量應滿足化霜、除霜期間維持室內溫度穩定的用水(防凍液)量要求。4.2.5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的電氣系統宜采用 TN-S系統,控制箱(柜)內應設具有隔離功能的主開關。4.2.6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的節能控制設計宜符合下列規定:1根據室外氣象參數、供暖末端供熱能力和室內負荷需求進行供水(或回水)溫度設定值的再調節;2根據季節、晝夜、房間使用狀態進行各個獨立空間室溫設定值的再設定;3按使用時間進行定時
33、啟停控制,并對啟停時間進行優化調整;4空氣源熱泵應采用除霜自動控制策略;5空氣源熱泵宜設置遠程監控數據接口。4.2.7供暖系統可采用低溫輻射供暖系統、散熱器、風機盤管或室內冷凝裝置。末端設計宜滿足下列要求:1采用散熱器時,應選用適于低水溫工況運行的散熱器形式、并根據供回水溫度、連接方式、安裝形式等進行散熱器數量的修正;2對于夏季有空調需求、室內溫度獨立調節要求的房間,宜采用風機盤管系統。4.2.8采用室內冷凝裝置時應采取防止冷媒泄漏的安全措施。4.3施工安裝4.3.1安裝熱泵機組室外機時應采取減振措施,并應按設備動荷載校核屋面、墻體等結構的承載力。4.3.2室外機組、配電箱(柜)、水泵等機電設
34、備均應設置防雨、防雪等防護措施。144.3.3制冷劑-水換熱裝置、水箱、水泵等設備的安裝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掛墻安裝時,墻體和連接件應能夠承受設備的動荷載,連接應牢固可靠;2熱水水箱和底座間應設絕熱措施;3有振動的設備應采取隔振措施。4.3.4室內管道的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管道接頭不應埋設在墻體和地面內;2施以外敷保溫裝飾材料后的管道應便于檢修。4.3.5管件與管材焊接處應進行有效防腐處理。4.3.6水系統施工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閉式緩沖水箱上部應安裝安全閥;2補水(防凍液)系統進口處應安裝過濾器。震動設備進出口宜采用柔性連接;3空調供暖管路的最高處應設自動放氣閥,系統
35、最低處應設泄水閥。泄水閥出口應設置排水管路;4空氣源熱泵機組或外置循環水泵的進出口應安裝壓力表或預留壓力表及溫度計安裝接口;5室外安裝的壓力表應采取防凍措施。4.3.7電氣系統施工和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系統的所有金屬設備外殼、金屬導管、金屬槽/盒和線纜屏蔽層均應進行等電位聯接;2空氣源熱泵機組、水泵、風機應裝設短路保護、接地故障保護,并應根據15具體情況設置過負荷、斷相或低電壓保護等安全保護措施;3除現行國家標準允許的插座連接外,所有線路導體兩端均應直接固定在設備相應的接線端子上,接線端連接應可靠;4控制面板和室溫控制器應避免震動,可牢靠固定,并應設置防水潑濺措施;5室溫控制器應安裝在方便操
36、作,同時能反映整個房間溫度的位置。4.4調試與驗收4.4.1空氣源熱泵供暖工程的試運行和調試,應包括水壓試驗、沖洗試驗、系統設備單機試運行、水系統和風系統的試運行和調試、系統聯合試運行和調試。4.4.2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的竣工驗收資料,除應滿足本規程 3.0.9要求外,還應包括本規程附錄 A及下列內容:1水系統沖洗和水壓試驗記錄;2設備單機試運行記錄;3系統試運行與調試記錄;4工程質量檢驗表。4.4.3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聯合試運行和調試期間的平均制熱量與設計供暖負荷之比不應小于 60%。系統運行應符合下列規定:1室內供暖溫度應滿足設計要求;2水系統供、回水溫差檢測值不應小于設計溫差的 80;測
37、試流量與設計流量的偏差不應大于 10%;3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組的送風溫度不應低于 35。164.5運行維護4.5.1系統保修期內主要設備應由專業人員定期進行含以下內容的維護保養:1檢查空氣源熱泵機組的整體運行情況,檢查制冷系統壓力、制冷劑外部管路接頭和閥門處是否有油污,確保機組制冷劑無泄漏;2檢查確認水泵、水路閥門工作正常,水管接頭無滲漏,排氣裝置工作正常,空氣源熱泵機組空氣側換熱器未被雜物堵塞進風通道,閉式水系統壓力正常,開式水系統補水(防凍液)容器內液位正常;3在供暖前后及使用過程中應及時進行水路過濾器清洗;4供暖期開始前,根據需要清掃空氣源熱泵機組空氣側換熱器;5供暖期開始前,應檢查確認機
38、組的電源和電氣系統的接線牢固,電氣元件動作正常;6應定期檢查防凍液,進行其濃度是否在設計許可范圍內的判定。4.5.2空氣源熱泵機組工作環境應持續滿足設備正常運行要求。4.5.3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的檢修應委托專業人員進行。4.5.4空氣源熱泵供暖系統冬季不使用或檢修時,應采取防凍措施,過渡季及夏季應進行滿水保養,定期檢查是否滿水,檢查間隔宜不長于 3個月。175燃氣供暖5.1一般規定5.1.1燃氣供暖應選用滿足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和燃氣采暖熱水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665規定的一級能效等級且氮氧化物排放在 50mg/(kWh)以下的燃氣采暖熱水爐。5.1.2燃氣供暖系統所用燃氣類別、電源性
39、質、供水壓力與選用的燃氣采暖熱水爐適用燃氣類別、適用電源和適用水壓必須一致。5.1.3燃氣采暖熱水爐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燃氣采暖熱水爐GB 25034、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和燃氣采暖熱水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 20665、燃氣燃燒器具安全技術條件GB 16914、燃氣工程項目規范GB55009的規定。5.1.4應選用強制給排氣式燃氣采暖熱水爐。5.1.5設置在室外或未封閉的陽臺時,應選用室外型燃氣采暖熱水爐。設置在室內時,應選用室內型燃氣采暖熱水爐。室內型燃氣采暖熱水爐應設置在通風良好、具有給排氣條件、便于維護操作的廚房、陽臺、專用房間等符合燃氣安全使用條件的場所,不應設置在臥室、客廳、浴室和
40、衛生間。5.1.6燃氣采暖熱水爐應具有防凍功能。5.2系統設計5.2.1燃氣采暖熱水爐額定熱輸出功率,應滿足供暖設計供熱量需要。5.2.2燃氣采暖熱水爐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與相鄰燃氣灶具的水平凈距,不得小于 300mm;2與電氣設備及電氣線路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應符合表 5.2.2的規定。18表 5.2.2燃氣采暖熱水爐與電氣設備及電氣線路之間最小水平凈距名稱與燃氣采暖熱水爐的水平凈距(mm)明裝的絕緣電線或電纜暗裝的絕緣電線或電纜電插座、電源開關配電盤、配電箱或電表30020015010005.2.3燃氣采暖熱水爐所用燃氣種類對應的額定供氣壓力及燃氣采暖熱水爐燃氣閥前供氣壓力波動范圍,應
41、符合表 5.2.3的規定。表 5.2.3燃氣類別及額定供氣壓力供氣壓力波動范圍燃氣額定供氣壓力燃氣種類天然氣代號(Pa)(Pa)10T、12T2000150030005.2.4燃氣管道與燃氣采暖熱水爐的燃氣進氣口,應采用螺紋連接。爐體進氣口為 G螺紋的,密封應采用墊片方式。宜采用不銹鋼波紋軟管連接,不應使用膠管連接。爐體燃氣進氣口前,應安裝手動燃氣球閥。5.2.5燃氣采暖熱水爐內的水泵揚程滿足系統運行的,可不單獨設置外置水泵;不滿足系統運行的,應單獨設置外置水泵。水泵流量和揚程,應根據供暖系統水力計算確定。5.2.6燃氣采暖熱水爐供暖回水口和自來水補水入口處,均應設置易清洗的過濾裝置。195.
42、2.7連接燃氣采暖熱水爐補水管的補水壓力,應滿足供暖熱水系統最不利配水點所需的工作壓力。5.2.8燃氣采暖熱水爐用電源插座,應設置在高于燃氣采暖熱水爐底部的側方,且應良好接地。5.2.9應采用燃氣采暖熱水爐整機廠配套的排煙管。5.2.10穿越隱蔽空間的燃氣采暖熱水爐排煙管,與可燃及難燃材料裝修建筑物表面的安裝距離應大于 20 mm。5.2.11燃氣采暖熱水爐煙道終端和風帽的安全性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煙道終端和風帽與門窗洞口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表 5.2.11的規定。距地面的垂直凈距不得小于 0.3m;表 5.2.11煙道終端排氣出口距門窗洞口最小凈距(m)洞口位置強制排煙密閉式燃氣采暖熱水爐
43、非居住房間門窗居住房間門窗0.31.22安裝位置應使得燃燒產物可隨時安全擴散;煙道終端排氣出口應設置在煙氣容易擴散的部位;3不應安裝在帶有頂蓋的通風不良的過道內;4當煙道終端和風帽在塑料污水管、雨水管、涂漆屋檐等不耐火部件的下方、且距離小于 500mm時,應安裝保護罩;5當煙道終端和風帽安裝在地面、陽臺、平屋頂的上面、且之間的垂直距離小于 2m時,應安裝保護罩;6在人可能接觸風帽或風帽可能受損壞時,應設保護罩。保護罩距風帽不應20小于 50mm,并不應具有銳邊,不應有讓 16mm直徑球在施加 5N力時進入的孔口。5.2.12煙道應有防止引燃或損壞建筑結構的措施。排氣管穿過非不燃墻體或構件時,應
44、加裝不燃材料制作的套管,套管與排氣管之間應有 25 mm的間隙,套管端頭應與墻體平齊,在進出非不燃墻體處應采用不燃材料對排氣管與套管之間的間隙進行密封。同軸式給排氣管可不加套管,但在穿越管段內不應有接頭,穿越管段的兩端應密封。穿外墻的燃氣采暖熱水爐給排氣管與墻體的間隙處應采用耐熱保溫材料填充,并用密封件做密封防水處理。5.2.13冷凝式燃氣采暖熱水爐的煙道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煙道系統的部件材料和密封方法,應適應于呈弱酸性冷凝燃燒產物;2煙道系統應有收集冷凝液、將冷凝液送回冷凝式采暖熱水爐、并經冷凝排放管排放的措施;應有防煙氣逸散和冷凝液溢流的措施;3室外安裝的冷凝液排放管,應與排污管連
45、接。存在可能凍結風險時,應有保溫措施。冷凝液排放管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等塑料管材,其管徑不應小于冷凝式燃氣采暖熱水爐內冷凝排放管管徑。冷凝式燃氣采暖熱水爐排氣管應有上傾角度。未經處理的冷凝液不應直接排入建筑物的非防腐金屬排水管。5.2.14冷凝式燃氣采暖熱水爐給排氣管,應有防雨水倒灌措施。5.2.15安裝燃氣采暖熱水爐的房間內,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器和電磁式燃氣緊急切斷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可燃氣體探測器應選用燃氣、一氧化碳復合探測器;2可燃氣體探測器應與電磁式燃氣緊急切斷閥連鎖;3電磁式燃氣緊急切斷閥應安裝在燃氣管道進入房間處。214可燃氣體探測器連接電磁式緊急切斷閥的導線長度不應大于
46、20m。5.3施工安裝5.3.1放置燃氣采暖熱水爐房間的凈高,不宜低于 2.4m。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不應在同一房間使用。安裝燃氣采暖熱水爐的場所,不應堆放或使用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室內型燃氣熱水爐,應安裝在通風良好的廚房或者非居住房間內。冷凝式燃氣采暖熱水爐的安裝位置應便于冷凝水排放。5.3.2燃氣采暖熱水爐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爐體安裝應牢固,并保持豎直,不應傾斜;2爐體周圍應留有必要的操作和維修空間;3不應將燃氣采暖熱水爐隱蔽包裹。5.3.3燃氣采暖熱水爐與燃氣管道、冷熱水管道的連接,應牢固。燃氣管道的閥門、冷熱水管道閥門設置的位置,應便于操作。5.3.4燃氣采暖熱水爐的電氣安裝,應符
47、合產品說明書的規定。電源線的截面積應滿足燃氣采暖熱水爐電氣最大功率需要,且截面不應小于 30.75mm。燃氣采2暖熱水爐的所有連接管道,均不應用作電氣的地線。5.3.5可燃氣體探測器與電磁式燃氣緊急切斷閥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用于檢測比空氣輕的天然氣和煙氣時,可燃氣體探測器與燃氣采暖熱水爐或閥門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 8m;安裝高度應距頂棚 300mm以內,且不應設在燃氣采暖熱水爐正上方;可燃氣體探測器與門窗洞口的距離應大于 500mm;2帶自動切斷功能智能燃氣表除外的電磁式燃氣緊急切斷閥,應安裝在燃氣表前。電磁式燃氣緊急切斷閥前,應設手動燃氣球閥。225.4調試與驗收5.4.1燃氣采暖熱水爐
48、供暖系統的試運行和調試,應包括嚴密性試驗、水壓試驗、沖(吹)洗試驗、燃氣采暖熱水爐燃燒調試、系統試運行和調試。5.4.2系統試壓合格后,應進行沖洗。沖洗應至少進行 30min,需至目測供暖系統出水端水質清澈無雜質。5.4.3燃氣采暖熱水爐供暖系統的竣工驗收資料,應符合本規程第 3.0.9條的規定,并應按本規程附錄 B進行進場檢查和竣工驗收。5.4.4燃氣采暖熱水爐供暖系統聯合試運行和調試后,應按下列規定進行合格判定:1燃氣采暖熱水爐供暖系統聯合試運行和調試應在供暖期內進行,室內供暖溫度應滿足設計要求;2供暖末端采用散熱器的,供水溫度應小于 75,燃氣采暖熱水爐供回水溫差宜為 20;采用低溫熱水
49、地面輻射供暖的,供水溫度應小于 60,燃氣采暖熱水爐供回水溫差不宜大于 10,且不宜小于 5;3燃氣采暖熱水爐燃燒工況應正常,煙氣排放、器具本體噪聲值以及使用安全性應滿足本規程的要求;4水系統接管管徑應不小于燃氣采暖熱水爐對應接口直徑;5冷凝水排放管,應已做正確插入排水管施工。冷凝水排放應順暢,無泄漏。冷凝水收集裝置的水封槽,應呈注滿水狀;6采用給排氣式燃氣采暖熱水爐的,在安裝排氣管的同時,應安裝給氣管;7系統應無燃氣或液體滲漏現象;8各種閥門的開關應靈活安全,調節和控制裝置應可靠有效。235.5運行維護5.5.1發現室內有燃氣和煙氣泄漏異味的,應立即關閉燃氣閥門,打開門窗通風,并在室外或非事
50、故現場通知專業維修人員。隱患消除前,不應運行燃氣采暖熱水爐和動用事故現場的所有電器和火源。5.5.2燃氣采暖熱水爐運行過程中,當壓力下降到供暖系統適用水壓下限時,應利用注水或補水閥給系統補水。5.5.3燃氣采暖熱水爐的維護保養,應由專業人員進行。不得擅自拆卸燃氣采暖熱水爐的任何部件和維修設備。5.5.4每年的供暖期前,應對燃氣采暖熱水爐進行檢查和保養;供暖期內,應對燃氣采暖熱水爐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5.5.5供暖期內燃氣采暖熱水爐停用時,應按下列規定進行操作:1短時間停用的,應保證電和燃氣輸送通暢,水壓符合設計要求,保證系統降至設定溫度時防凍裝置的可靠自動運行;2長時間停用的,應將燃氣采暖熱水
51、爐和供暖系統中水排空后切斷電源和氣源。5.5.6非供暖季的供暖水系統應滿水保養。246太陽能供暖6.1一般規定6.1.1太陽能供暖宜在充分利用被動式太陽能供暖技術基礎上,采用主動式太陽能熱水或熱風供暖方式,并應設置輔助熱源。6.1.2應根據農村住宅建筑的節能等級、安裝條件、使用方式等因素,選擇單一類型或不同類型組合的太陽能供暖形式:1建筑供暖耗熱量指標小于等于40W/m的,可選擇主動式太陽能熱水或熱風2供暖系統;2建筑供暖耗熱量指標大于40 W/m被動式太陽能供暖形式,以及加強對門窗和建筑圍護結構保溫的措施;應使得建筑供暖耗熱量指標降至小于等于40W/m,后,再行適宜主動式太陽能供暖形式。2的
52、,應優先選擇陽光間、集熱蓄熱墻等26.1.3太陽能供暖系統用太陽能集熱器的熱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液體工質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熱性能應符合平板型太陽能集熱器GB/T6424要求,基于采光面積和平均溫度下的峰值效率不應低于 0.75,額定效率不應低于 0.47;2液體工質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器熱性能應符合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器GB/T17581要求。不帶反射器的集熱器基于采光面積和平均溫度下的峰值效率不應低于 0.68,額定效率不應低于 0.55;帶反射器的集熱器基于采光面積和平均溫度下的峰值效率不應低于 0.60,額定效率不應低于 0.52;3平板型空氣集熱器基于采光面積的瞬時效率截距不應小于 0.
53、62;總熱損系數不應大于 8.8W/(m2K);254其它類型集熱器的熱性能應符合國家現行相關標準要求。6.1.4太陽能供暖系統用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的熱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日太陽輻照量為17MJ/m時,貯熱水箱內集熱水終溫應大于等于50,2單位輪廓采光面積貯熱水箱內水的日有用得熱量應大于等于8.0MJ/m2貯熱水箱平均熱損系數應小于等于15W/(mK)。6.1.5供暖季的太陽能供暖系統平均熱損失率應小于等于20%。2;26.1.6太陽能供暖系統中的太陽能和輔助熱源之間的控制與切換,應遵循優先利用太陽能、減少使用輔助熱源的原則進行。6.1.7安裝的太陽能供暖系統,不得影響或降低相鄰建筑日照
54、條件。6.1.8太陽能熱水供暖系統采取的防凍措施應經濟、可靠。供暖周期內的防凍總能耗量不應高于太陽能供暖系統總集熱量的 10%。6.1.9太陽能供暖系統負荷計算應包括太陽能集熱系統負荷計算和輔助加熱設備負荷計算。太陽能供暖系統應同時具備全年綜合利用功能。6.2系統設計6.2.1短期蓄熱太陽能供暖系統用集熱器面積設計計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1按下式計算南向 50傾角設置的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積:86.4創QhrJT創hcd (1- hc)f? KcAc =( 6.2.1-1)式中: Ac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積(m2);Qhr太陽能集熱系統供暖負荷(W),按式 6.2.1-2計算;Qhr = qHA(
55、6.2.1-2)26式中:qH建筑供暖耗熱量指標(W/ m);2A建筑供暖面積(m)。2f供暖季太陽能供暖保證率(%);采用電和燃氣為輔助熱源的,f可取40%;采用熱泵為輔助熱源的,f可取30%;JT供暖季 12月份北京地區 50傾角集熱器采光面上日平均太陽輻照量(kJ/ m2),缺少實測數據時,可取 16000 kJ/ mcd基于采光面積的供暖季太陽能集熱系統日平均集熱效率(%);按設計選用產品效率曲線計算確定;2;c供暖季貯水箱和管路平均熱損失率(%);滿足本規程 6.2.2條對集熱系統室外管路(含風管)和 6.2.3條對貯熱水箱保溫要求的,可取 20%。Kc直接或間接加熱形式的集熱器采光
56、面積修正系數,采用直接加熱集熱系統的,Kc可取 1.0,間接加熱集熱系統的,Kc可取 1.11.3。2集熱器工程總面積應根據集熱器實際安裝傾角和方位角,按下式計算:Af = Ac Rg / Rs(6.2.1-3)式中:Af集熱器工程總面積(m2);2Ac集熱器采光面積(m),按式 6.2.1-1計算確定;Rg不同類型集熱器采光面積與工程總面積之間折算系數,按本規程附錄 C確定;Rs不同傾角和方位角的太陽能集熱器面積補償比,按本規程附錄 D確定。3集熱器與前方遮擋物之間應保持的最小間距,應按下式計算:D = H cot s cos(6.2.1-4)27式中:D集熱器與前方遮擋物之間的最小間距(m
57、);H前方遮擋物最高點與集熱器最低點的垂直距離(m);s太陽高度角();集熱器安裝方位角()。集熱器安裝傾角為 50的,可取 D =2H。6.2.2集熱系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集熱系統宜采用溫差循環方式收集太陽能量。熱水型集熱系統的循環溫差,宜控制在515范圍內。熱風型集熱系統的循環溫差,宜控制在1030范圍內;2熱水型集熱系統用循環水泵流量,直接式系統宜按每平方米集熱器采光面積 24kg/h36kg/h取值,間接式系統宜按每平方米集熱器采光面積 9kg/h12kg/h取值;熱風型集熱系統用循環風機風量,宜按每平方米集熱器采光面積 36m/h取值。水泵的揚程和風機風壓應根據集熱系統阻力損失
58、計算結果確定;3熱水型太陽能供暖的集熱系統的防凍設計,采用平板集熱器或金屬流道真空管集熱器的,可采取停泵回流排空或者防凍工質間接換熱方法;采用全玻璃真空管集熱器的,可采取停泵回流排空或者沿管道敷設電伴熱帶的防凍措施;4采取停泵回流排空防凍方式的,集熱系統管路沿水流方向,應設不小于8的向上坡度,且不得出現返彎;5熱水型太陽能供暖的集熱系統管路應采用導熱系數小于等于0.04W/(mK)的保溫材料進行保溫,保溫層厚度宜不小于表6.2.2限值。保溫材料防火性能應滿足建筑防火等級要求;表 6.2.2熱水型集熱循環管路保溫層最小厚度限值表保溫層最小厚度(mm)保溫材料種類公稱直徑(mm)室外室內28DN4
59、050DN150DN40505020303040柔性泡沫橡塑離心玻璃棉50DN1506熱風型太陽能供暖系統的風管應采用導熱系數小于等于0.04W/(mK)的保溫材料或復合保溫風管進行保溫,保溫層厚度不宜小于30mm,保溫材料防火性能應滿足建筑防火等級要求;7室外保溫管路和保溫風管的外敷防護材料,宜采用鍍鋅板或鋁板。室內保溫管路或風管的外敷防護層,可采用與保溫材料同壽命的材料;8熱水型太陽能供暖系統集熱管路的最高處或易發生氣堵的位置,應設置排氣裝置;最低處應設置泄水閥。熱風型集熱系統的風管應設置可定期清洗或更換的空氣過濾網或裝置。6.2.3貯熱水箱的設計應按下列原則進行:1可根據不同形式的太陽能
60、供暖系統,選擇承壓式或非承壓式貯熱水箱;2無蓄熱功能的太陽能供暖系統用貯熱水箱應能儲存單日的太陽能集熱量,水箱容積可按 30-50L/(太陽能集熱器采光面積)取值;具備一定蓄熱功能的太陽供暖系統,貯熱水箱容積宜按模擬計算和技術經濟分析結果設計;3貯熱水箱耐熱溫度應大于等于貯存熱水最高溫度+10;4貯熱水箱的設計儲熱溫度,宜根據系統供熱末端形式確定,設計儲熱溫度不宜高于供暖系統設計供水溫度10;5鋼板材質焊接的貯熱水箱內壁,應作防腐處理。防腐涂料應衛生、無毒;6貯熱水箱應使用導熱系數0.04W/(m K)的材料保溫。水箱宜置于室內,2室內水箱保溫層厚度不宜小于 50mm;當水箱置于室外時,保溫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勞動關系協調員(中級)考試試卷:勞動爭議調解策略解析
- 西安三級防控管理辦法
- 寶雞房屋拆遷管理辦法
- 省直單位分級管理辦法
- 安徽融資租賃管理辦法
- 各省執業注冊管理辦法
- 娛樂設施安全管理辦法
- 經管臨時攤位管理辦法
- 試驗加工車間管理辦法
- 安徽車輛維修管理辦法
- T-FJSN 0003-2024 干手器標準規范
- 2024-2025學年慶陽市數學五下期末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答案
- 2025屆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中考化學最后沖刺卷含解析
- 鋼鐵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摩擦起電機理、調控與應用研究的現狀及展望
- 智慧園藝考核大綱
- 電網工程設備材料信息參考價(2024年第四季度)
- 高級餐飲食品安全管理員技能鑒定理論考試題庫500題(含答案)
- 數據中心運維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標)
- 2023-2024學年人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期末復習試卷(含答案)
- 2024年租賃業務操作手冊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