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7有機化學基礎(二)
一、乙醇與鈉反應
(1)實驗探究
在盛有少量無水乙醇的試管中,加入一小塊新切開的、用濾紙吸干表面煤油的鈉,在試
管口迅速塞上帶尖嘴導管的橡膠塞,用小試管收集氣體并檢驗其純度,然后點燃,再將
實驗過程
干燥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待燒杯壁上出現液滴后,迅速倒轉燒杯,向其中加入少量澄
清石灰水。觀察現象,并與前面做過的水與鈉反應的實驗現象進行比較
實驗裝置乩■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2)反應的方程式:
二、消去反應——乙烯的實驗室制法
①在圓底燒瓶中加入乙醇和濃硫酸(體積比約為1:3)的混合液20ml,放入幾片碎瓷片,
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熱時暴沸
實驗步驟
②加熱混合溶液,使液體溫度迅速升到170℃,將生成的氣體通入KMnCU酸性溶液和
澳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觀察現象
醇
和
乙
硫
酸
實驗裝置濃
混合
液
10%氫澳的四酸性高鎰
/氧化鈉■/氯花碳耳二/酸鉀溶液
溶液到溶液
實驗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2、SO2等雜質,防止其中的SO2干擾乙烯
微占撥
與澳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銃酸鉀溶液的反應
化學方程式(消去反應)
三、乙醇與氧氣的催化氧化
①實驗探究
向試管中加入少量乙醇,取一根銅絲,下端繞成螺旋狀,在酒精燈上灼燒后插入乙醇,
實驗步驟
反復幾次。注意觀察反應現象,小心地聞試管中液體產生的氣味
--
實驗裝置上螺旋狀銅絲
乙靜一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②反應的方程式:
四、乙醇與強氧化劑反應:乙醇與酸性高鎰酸鉀溶液或酸性重銘酸鉀溶液反應,被直接氧化為乙酸
實驗步驟在試管中加入酸性重銘酸鉀溶液,然后滴加乙醇,充分振蕩,觀察實驗現象
n加入"
乙叫
實驗裝置L酸性重鋁1
U酸鉀溶液|
乙醇與酸性重,i珞
酸鉀溶液的反應
實驗現象溶液由黃色變為墨綠色
反應原理—
把紅色的H2s04酸化的Cr03載帶在硅膠上,人呼出的酒精可以將其還原為灰綠色的
拓展應用:酒
Cr2(SO4)3,即酸性重倍酸鉀溶液遇乙醇后,溶液由橙色變為綠色,該反應可以用來檢
精檢測儀
驗司機是否酒后駕車
乙醇能被酸性重銘酸鉀溶液氧化,其氧化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名師點睛
CH3cH20H氧化、CH3cHO氧化、CH3coOH
乙醇)乙醛)乙酸
要點歸納
一、鈉與乙醇、水反應的對比
水與鈉反應乙醇與鈉反應
實鈉的變化
驗——
聲的現象
現——
氣體檢驗
象
劇烈程度——
實密度大小——
驗反應方程式
結反應實質——
論羥基氫活潑性—
二、乙醇與氧氣的催化氧化
(1)催化氧化的機理:乙醇催化氧化時,乙醇分子斷開0—H鍵和與羥基直接相連的碳上的C—H鍵,形
成一個C=O雙鍵,脫下來的氫原子與氧氣分子中的氧原子結合生成水。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時,乙醇分
子并未得到氧,而是失去兩個氫原子生成乙醛分子,因此乙醇變成乙醛的反應實質是去氫的反應,屬于有
機反應類型的氧化反應。(氧化反應:加氧去氫)
(2)乙醇催化氧化的過程
將彎成螺旋狀的銅絲灼燒,銅絲表面變—色
2CU+C)22CUO
將灼燒后的銅絲插入乙醇中,銅絲表面由_變_
,,|生成Hz。)
Ho誦H
'~'0
II—
cC△HCII
H--c+-
II——C—H+CU+H2O
HHH
乙醛
總化學方程式:2cH3cH2OH+O2Cu、2cH3cHO+2H2O(反應中Cu作催化劑)
A
(3)醇的催化氧化的反應條件:Cu或Ag、加熱。
(4)醇發生催化氧化對結構的要求:與一0H相連的碳原子上至少要有一個—原子,即具有一1一H或一]一H。
OHOH
實驗2酚的化學性質
實驗梳理
一、苯酚的溶解性實驗
常溫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小(S=9.3g),會與水形成濁液(乳濁液——苯酚與水形成的濁液靜置后會分層,
上層是,下層是);當溫度高于—時,苯酚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
易溶于酒精、苯等有機溶劑。
苯酚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
]加熱,冷卻后,
較多的苯酚溶于水形成—液,加熱至
少量苯酚,_又變渾、
加水渾濁口65℃以上時變___,再冷卻又變____
二、苯酚的化學性質
1,酸性——性,俗稱酸,但酸性很弱,比碳酸的酸,使石蕊試液變紅。
(1)向盛有0.3g苯酚晶體的試管中加入2mL蒸儲水,振蕩試管
實驗過程
(2)向試管中逐滴加入5%NaOH溶液并振蕩試管
(3)再向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或者通入二氧化碳
|5%NaOH|普
1上蒸儲水上溶液卜酸
1-----------------------——1或
實驗步驟
D茶酚晶體目目嵬
①②③④
實驗現象試管①中:得到—液體試管②中:液體變____試管③④中:液體變—
室溫下,苯酚在水中溶解苯酚能與NaOH溶液反應,OH
結論酸性:HCO3_H2c03
度較—表現出—性
試管②中:
反應方程式試管③中
試管④中:
苯酚中的羥基與苯環直接相連,苯環與羥基之間相互作用使酚羥基在性質上與醇羥基有
解釋—差異。由于苯環對羥基的影響,使苯酚中羥基上的氫原子更—,在水溶液中能發生
____電離,顯性。電離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取代反應——羥基對苯環的影響
苯酚與濃澳水反應
0H
OHT
占+3Br2-Brq^pBrj+3HBr
實驗原理
Br
F飽和溟水
實驗操作0
0-----------
艮魏稀S
實驗現象立即產生—沉淀
實驗結論苯酚易與飽和澳水發生—反應
實驗應用該反應常用于苯酚的定性—和定量—
理論解釋羥基對苯環的影響,使苯環上羥基_、—位的氫原子更—,—被取代
(1)該反應中澳應—,且產物2,4,6-三澳苯酚可溶于苯酚。故做此實驗時,需用—澳
水且苯酚的濃度不能—,否則看不到—沉淀。
(2)該反應很靈敏,稀的苯酚溶液就能與—澳水反應產生—沉淀。這一反應常用于定性
注意事項
—苯酚和定量—苯酚的含量(酚類物質都適用)。
(3)2,4,6-三澳苯酚不溶于水,但易溶于苯。若苯中溶有少量苯酚,則加飽和濱水____產
生—沉淀,因而用—澳水檢驗—溶于苯中的苯酚。
(4)除去苯中苯酚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o
①反應方程式:(2,4,6—三澳苯酚)。
②現象:飽和澳水且生成—沉淀。
③反應條件:一濱水(不加催化劑),苯酚的—溶液。
④澳原子只能取代羥基_____位的氫原子,1mol氫原子需要一molBr2?
⑤實驗成功的關鍵:苯酚與濃澳水反應生成的三濱苯酚是一種難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機溶劑的固體,所以做
此實驗時,一定要注意濃澳水必須—,苯酚要—o否則,生成的三澳苯酚—溶于過量的苯酚溶液中,
那么將觀察不到有三澳苯酚白色沉淀生成
⑥苯酚與濃澳水反應很靈敏,常用于苯酚的—檢驗和—測定,應用:
a、凡是酚類都可以與濃濱水反應生成—沉淀,利用此性質可以—地檢驗酚類的存在及—酚類
b、利用此反應通過—測定廢水中酚的含量
3、顯色反應
實驗過程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試管中,滴入幾滴FeCb溶液,振蕩,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步驟溶液顯—色
反應方程式—
要點歸納
①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渾濁物苯酚出現,但不論CO2是否過量,生成物均為,不
會生成o
②制備苯酚,可以利用強酸制弱酸的原理,向苯酚鈉溶液中加入或者通入o
實驗3醛的氧化反應實驗
實驗梳理
一、乙醛與銀氨溶液的反應(銀鏡反應):
A.實驗探究——
實驗過程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mL2%AgNO3溶液,然后邊振蕩試管邊逐滴滴入2%氨水,使
最初產生的沉淀溶解,制得銀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蕩后將試管放在熱水浴中
溫熱。觀察實驗現象
12%氨水J"乙醛
TnTT——AT70T——A、——?
實驗操作
思2%AgNO對-熱水%-銀鏡
溶液
ABC
向A中滴加氨水,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象
加入乙醛,水浴中溫熱一段時間后,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態的銀被____,乙醛被____,乙醛(醛基:—CHO),具有____性,能夠被______
實驗結論
齊IJ(銀氨溶液)_.
A中:AgNO3+NH3-H2O-AgOH[(白色)+NH4NO3
有關反應的化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學方程式
C中:CH3CHO+2Ag(NH3)2OH△一2A2J.+CH3coONH4+3NH3+H2O
B.應用:該反應常用來—或—檢驗醛基及醛基的個數,還用于工業制—或制保溫瓶_。
二、乙醛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該試劑稱為“試劑”)
A.實驗探究.
在試管里加入2mL10%NaOH溶液,加入5滴5%CuSCU溶液,得到新制Cu(OH)2,
實驗過程
振蕩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15%CuSO/容液1乙醛
商-^-H——,
實驗操作
日10%NaOH溶液域W
ABC
實驗現象A中溶液出現—絮狀沉淀,滴入乙醛,加熱至沸騰后,C中溶液有—沉淀產生
在加熱的條件下,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發生化學反應,乙醛一CHO),具有—性,
實驗結論
能夠被______劑[CU(OH)2]____
有關反應的化A中:2NaOH+CuSO4=Cu(OHR+Na2s。4
學方程式C中:CH3CH0+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要點歸納
一、乙醛與銀氨溶液的反應(銀鏡反應):
①銀氨溶液的配制方法:將2%稀氨水逐滴加到2%稀硝酸銀溶液中,至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為止,溶液呈
堿性。銀氨溶液隨用隨配,不可久置,否則,生成物(AgN?的易爆炸物
②向銀氨溶液中滴加幾滴乙醛溶液,乙醛用量不宜太大
③該實驗用熱水浴加熱(60~70℃),不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但不用溫度計,加熱時不可攪拌、振蕩
④制備銀鏡時,玻璃要光滑、潔凈,玻璃的洗滌一般要先用熱的NaOH溶液洗,再用水洗凈。有時銀鏡反
應生成黑色顆粒而無銀鏡是由于試管壁不潔凈的原因
⑤實驗完畢后生成的銀鏡用稀HNO3洗去,再用水清洗
⑥銀鏡反應常用來檢驗醛基的存在。工業上可利用這一反應原理,把銀均勻地鍍在玻璃上制鏡或保溫瓶膽(生
產上常用含有醛基的葡萄糖作為還原劑)
二、乙醛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該試劑稱為“斐林試劑”)
①實驗中使用的CU(OH)2必須是新制的:取10%NaOH溶液2mL,逐滴加入5滴5%CuSO4溶液,所用NaOH
必須過量,混合液呈堿性;
②加入乙醛溶液后,直接加熱至煮沸,但加熱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Cu(OH)2分解生成黑色的CuO;
③該反應必須是堿性環境,以保證懸濁液為CU(OH)2,不能用久置的CU(OH)2,是因為新制的CU(OH)2懸濁
液是絮狀沉淀,增大了與乙醛分子的接觸面積,容易反應,同時CU(OH)2不穩定,久置會分解生成部分CuO;
④實驗完畢后生成的Cu2O用稀鹽酸洗去。CU2O+2HC1=CU+CUC12+H2O;
實驗4竣酸的酸性實驗
實驗梳理
一、設計實驗證明較酸的酸性(提供的竣酸有甲酸、苯甲酸和乙二酸)
實驗內容實驗現象結論
——
二、設計實驗,比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強弱
利用醋酸能夠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證明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
實驗設計原理然后把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飽和碳酸氫鈉溶液中除雜,最后苯酚鈉溶液
中,苯酚鈉溶液變渾濁,證明碳酸的酸性強于苯酚的酸性
實驗裝置PJfiIf
NajCO,他和溶液葦的帆溶液
裝Na2c03的裝置現象有________產生,說明酸性:乙酸—碳酸
及解釋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裝苯酚鈉溶液試管的溶液變____,說明酸性:碳酸—苯酚
現象及解釋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裝飽和NaHCCh裝置
除去CO2氣體中揮發的—
的作用
實驗結論酸性:乙酸—碳酸—苯酚
要點歸納
醇、酚、竣酸分子中羥基氫原子的活潑性比較
基的物質
比較磊乙醇苯酚乙酸
-H
結構簡式CH3cH20HO°CH3coOH
不能電離微弱電離部分電離
羥基上氫原子活潑性
活潑性逐漸增強.
酸性中性極弱酸性弱酸性
與Na反應
反應放出H2反應放出H2反應放出H2
與NaOH反應不反應反應反應
與Na2c。3反應不反應反應反應
與NaHCCh反應不反應不反應反應放出CO2
實驗5乙酸乙酯的制備與性質
實驗梳理
一、酯化反應
(1)實驗探究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邊振蕩試管邊慢慢加入2mL濃硫酸和2mL冰醋
實驗過程酸,再加入幾片碎瓷片。連接好裝置,用酒精燈小心加熱,將產生的蒸氣經導管通到
飽和Na2cCh溶液的液面上,觀察現象
乙醇+乙酸2
+濃硫?乙>
W
實驗裝置
三飽和
^^NaCO
|溶液23
「A.一
①試管中液體—層,飽和Na2cCh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___液體生成
實驗現象
②能聞到—味
(2)反應的方程式:(反應,也屬于反應)
(3)酯化反應的機理:竣酸脫—醇脫
二、酯的水解
水解反應的原理:U+o-R^HfoH^R-LoH+R,—OH
(1)機理:酯化反應形成的鍵,即是酯水解反應—的鍵(形成的是哪個鍵,—的就是哪個鍵)
【設計與實驗】
實驗內容實驗現象結論
(1)中性、酸性和堿性溶液中水解速率的比較:在三支試管第一支試管較長時間內酯層乙酸乙酯在中
中各加入1mL(約20滴)乙酸乙酯,然后向第一支試管中加厚度基本不變,乙酸乙酯氣性條件下基本
1味很濃;第二支試管酯層厚不水解;酸性條
入5mL蒸儲水,向第二支試管中加入5mL0.2mol-LH2SO4
溶液,向第三支試管中加入5mL0.2moLL-iNaOH溶液,振度減小,略有乙酸乙酯的氣件下大部分水
蕩均勻,把三支試管同時放在70℃的水浴中加熱5min左味;第三支試管酯層基本消解;堿性條件下
右。觀察乙酸乙酯層的厚度并聞乙酸乙酯的氣味失,無乙酸乙酯的氣味全部水解
(2)不同溫度下水解速率的比較:向A、B兩支試管中分別A試管酯層消失的時間明顯適當升高溫度,
加入5mI0.2mol-L4NaOH溶液,然后加入1ml乙酸乙酯,比B試管長能加快乙酸乙
將試管A放入40℃的水浴中,將試管B放入80℃的水浴酯的水解
中加熱。記錄酯層消失的時間
要點歸納
一、酯化反應
①試劑的加入順序:先加入—,然后沿器壁慢慢加入,冷卻后再加入。
②導管末端不能插入飽和Na2cCh溶液中,防止揮發出來的CH3coOH、CH3cH20H溶于水,造成溶液。
③濃硫酸的作用:a.劑——加快反應速率;b.劑——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反應向生成物的方
向移動,提高CH3coOH、CH3cH20H的率;
④飽和Na2cCh溶液的作用:a.中和揮發出的b.溶解揮發出的c.降低的溶解度,
便于—,得到酯。
⑤加入碎瓷片的作用:防止—o
⑥實驗中,乙醇過量的原因:提高乙酸的—率。
⑦長導管作用:—兼—作用。
⑧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飽和Na2cCh溶液:乙酸乙酯在NaOH存在下水解較,幾乎得不到乙酸乙酯
⑨在該反應中,為什么要強調加冰醋酸和無水乙醇,而不用他們的水溶液?
⑩為什么剛開始加熱時要緩慢?―反應物還未來得及反應即被加熱蒸儲出來,造成反應物的損失。
二、酯化反應與酯的水解反應的比較
酯化反應水解反應
反應關系CH3coOH+CH3cH20HM=CH3COOCH2cH3+H2O
水解
催化劑濃硫酸稀硫酸或NaOH溶液
0
酸中
II!0
斷鍵機理—c^—o—H酯中II.
—c^—O—
醇中一CH?—g—H
催化劑的氫氧化鈉中和酯水解產生的乙酸,提高
吸水,提高乙酸和乙醇的轉化率
其他作用酯的水解率
最佳加熱方式加熱熱水浴加熱
反應類型酯化反應,取代反應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實驗6有機化合物中常見官能團的檢驗
實驗梳理
官能團種類試劑判斷依據
碳碳雙鍵或碳
——
碳三鍵
——
鹵素原子
醇羥基——
酚羥基——
——
醛基
——
竣基
——
實驗7糖類的性質
實驗梳理
一、被弱氧化劑銀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氧化
(1)在潔凈的試管中配制約2mL銀氨溶液,加入1mL10%葡萄糖溶液,振蕩。然后在水浴
實驗內容
中加熱,觀察現象。
(2)在潔凈的支試管中加入2mLi0%NaOH溶液,滴入5滴5%CuSCU溶液,振蕩。再加入
2mLi0%葡萄糖溶液,加熱,觀察現象。
(3)將上述兩個實驗現象與實驗3-7、3-8的現象比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1)有銀鏡生成
實驗現象
(2)先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后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1)CH20H(CHOH)4cH0+2[Ag(NH3)2]OHA12Agl+3NH3+CH2OH(CHOH)4COONH4+
H2O
(2)CuSO4+2NaOH=Cu(OH)2i+Na2so4
實驗結論
CH2OH(CHOH)4CHO+2Cu(OH)2+NaOHA)CH20H(CHOH)4coONa+Cu2O;+3H2O(醫學
用于檢驗尿糖)
(3)與乙醛進行類似實驗現象相似,說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表現還原性,屬于還原性糖。
二、蔗糖的性質
化學性質:無—基,無—性,但水解產物有一性。
【實驗探究】
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mL10%蔗糖溶液和5滴10%H2s04溶液,加熱煮沸。再加入10%
實驗內容
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加入銀氨溶液或新制備的CU(OH)2,加熱,觀察現象
「銀氨溶液
蔗糖溶液+?FJ
稀硫酸INaOH,昌-水浴加熱
實驗裝置
驍'熱水自'「新制的Cu(OHb
H加熱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蔗糖是一種二糖,可以在稀硫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反應方程式
C12H22OU+H2O^^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三、淀粉及其水解產物的還原性
(1)在潔凈的支試管中加入2mLi0%NaOH溶液,滴入5滴5%CuS04溶液,振蕩。再
加入2mL淀粉溶液,加熱,觀察現象。
實驗內容
(2)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mL淀粉溶液和2mLi0%H2sCU溶液,加熱煮沸。再加入
10%NaOH溶液至溶液呈堿性,加入新制備的CU(OH)2,加熱,觀察現象。
—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酉每
反應方程式淀粉在稀硫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色產)〃+?H2O
淀粉葡萄糖
四、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斷
①實驗原理:判斷淀粉水解的程度時,要注意檢驗產物中是否生成葡萄糖,同時還要確認淀粉是否水解完
全。用來檢驗淀粉是否發生了水解及水解是否完全
②實驗步驟
現象B
|碘水
淀粉稀硫酸、寸NaOH溶液一,―銀氨溶液.A
溶液微熱,水解液中和液水浴加熱現象人
③實驗現象和結論
X現象A現象B結論
①未出現銀鏡溶液變成藍色
②出現銀鏡溶液變成藍色
③出現銀鏡溶液不變藍色
五、纖維素的水解反應
在試管中放入少量脫脂棉,加入幾滴蒸儲水和幾滴濃硫酸,用玻璃棒將混合物攪拌成糊狀。
實驗內容
加入過量NaOH溶液中和至堿性,再滴入3滴5%CuSC>4溶液,加熱,觀察并解釋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纖維素在濃硫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
反應方程
(CdHioOs)//+nHiO酸或酶〉"C6H12O6
式
纖維素葡萄糖
要點歸納
①水解反應的條件:稀硫酸(1:5)作催化劑,蔗糖水解實驗需要用水浴加熱;
②盛蔗糖溶液的試管要預先洗凈,可先用NaOH溶液洗滌,再用清水洗凈;
③水解產物中葡萄糖的檢驗:檢驗水解產物為葡萄糖時,一定要先加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劑的稀硫酸,
至溶液呈堿性后再加銀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懸濁液進行檢驗,否則實驗會失敗。
實驗8蛋白質的性質
實驗梳理
一、蛋白質的鹽析
在試管中加入2mL飽和(NH4)2SO4溶液,向其中加入幾滴雞蛋清溶液,振蕩,觀察現
實驗內容
象。再繼續加入蒸儲水,振蕩,觀察現象
蒸儲水,
雞蛋清溶液'1
實驗裝置----r
q-Ar
2mL飽和rrc=_=_
(NH)SO超號
4241?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二、蛋白質的變性
在三支試管中各加入2mL雞蛋清溶液,將一支試管加熱,向另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硝酸
實驗內容
銀溶液和乙醇,觀察現象。再向試管中加入蒸儲水,觀察產生的沉淀能否溶解
明
警
溶
雞蛋清出■—*
「
-、
、
一
一
實驗裝置一
蒸
雞
三
蒸
蛋
施
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預防擁擠踩踏班會課件
- 攜手抗疫守護健康
- 我為健康而來主題演講大綱
- 健康飲食產業園項目風險管理方案
- 電網側獨立儲能示范項目資金申請報告(參考)
- 2025年高效的鍋爐鼓、引風機項目發展計劃
- 系統解剖學試題(附參考答案)
- 2025年環保節能型冷卻塔項目合作計劃書
- 物業管理企業財務管理規定
- 武漢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運動學校招聘真題
- DB11-T 1952-2022 地理國情監測技術規程
- 記憶有方 過目不忘 課件
- 3D三維可視化BIM模板安全施工方案
- GB/T 15843.2-2024網絡安全技術實體鑒別第2部分:采用鑒別式加密的機制
- 餐飲場所裝修安全協議模板
- 附件3:微創介入中心評審實施細則2024年修訂版
- 譯林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課件-譯林版初中英語課件app
- 醫院患者輸液泵使用操作并發癥的預防及處理流程
- GB/T 43983-2024足球課程學生運動能力測評規范
- 地下室外墻大截面套管后開洞加固防水處理節點技術
- 中國民族鋼琴藝術鑒賞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西安交通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