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外墻大截面套管后開洞加固防水處理節點技術_第1頁
地下室外墻大截面套管后開洞加固防水處理節點技術_第2頁
地下室外墻大截面套管后開洞加固防水處理節點技術_第3頁
地下室外墻大截面套管后開洞加固防水處理節點技術_第4頁
地下室外墻大截面套管后開洞加固防水處理節點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下室外墻大截面套管后開洞加固防水處理節點技術摘要:地下室外墻上后開洞、增加大截面穿墻套管是在現今建筑工程中十分常見,目前,常規的施工工藝在加固和防水處理方面往往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隱患:在后續使用過程中會在節點處出現滲漏、開裂等現象。我們總結在諸多工程中的實操經驗和論證,通過對在地下室外墻上開洞、安裝套管、防水處理等工序工藝的深入分析和實踐驗證后,針對裂縫預防和防水處理做了重點優化,完成了地下室外墻后開洞大截面套管加固和防水處理節點技術的研究。關鍵詞:地下室外墻、后開洞、防水、加固引言由于水電安裝工程出現變更,再地下室外墻上后開洞、增加大截面穿墻套管是在現今建筑工程中經常出現的情況。首先,在地下室外墻上進行開洞,接著,在洞口位置安裝套管,再對空隙進行封堵,然后作防水處理,最后進行相關專業的管道安裝。由于需破除墻體的混凝土和鋼筋再安裝套管,常規的施工工藝在節點的加固和防水處理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隱患,往往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出現滲漏、開裂等現象。鑒于此,我們結合諸多工程中的實操經驗和論證,參考相關規范圖集做法,創新研究出地下室鋼筋混凝土外墻后開洞加固防水技術。本施工工藝可以提高地下室外墻大截面套管后開洞的成型質量,從根本上杜絕后續使用過程中的開裂、滲漏隱患[1]。1.概述根據開洞直徑的大小,選擇套管的尺寸及壁厚。通過內外兩側環形加固鋼板與套管的焊接,以及植筋螺栓與結構的錨固,完成套管部分的安裝工序。在空隙中注入結構加固灌鋼膠,起到對節點的加固、抗滲作用。在節點的迎水面施作防水卷材以及密封膏,和原有的防水系統成為一個完整體系,再次形成一道防水措施,減少滲漏風險。洞口中間加設遇水膨脹止水條,阻斷了概率較低的微滲漏水通道,起到了第二道有效的防水措施,也符合現有的防水設計理念——兩道設防。預留的灌鋼膠注漿管也為以后不可預見滲漏的修堵,提供了便利的注漿孔位。如圖1-1所示,該節點施工工藝所涉及的細部做法數量較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做好節點工序的梳理工作,明確各細部的施工順序,加快進度、提高質量、杜絕隱患。圖1-1處理節點整體示意圖2.施工技術解析2.1開洞1、以引測的方式進行洞口放樣、確定基準點,做好放樣結果的復核,及時補測錯誤、漏測位置,確保放樣結果的可靠性。根據預裝套管的直徑尺寸,在地下室外墻上需要開洞的位置畫出相應的開洞范圍,采用“水鉆洗孔+打磨”的方式進行開洞。切忌使用沖擊鉆剔鑿等方式暴力開洞。2、在開洞過程中控制水鉆轉速,不宜超過3600r/min。洗孔前期保持低速推進的狀態,待確定水鉆鉆進穩定后,再適當加大鉆進速度。3、控制好鉆孔垂直度,偏差不超過1%(若出現偏差,及時作出修正調整,為后續處理提供重要參考);開洞的直徑尺寸偏差不應大于10mm。4、在開洞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孤石,需暫停洗孔,根據具體情況研究處理措施(剔鑿、切割或繼續洗孔鉆進等),待問題解決后繼續鉆進,以確保最終的開洞的完整性和洞壁的平整度。5、盡可能保證洞口邊緣和洞壁的平整度,以確保后續套管嵌入安裝時與洞口的緊密結合,便于加固、減少滲漏幾率[2]。洗孔完成后對洞內殘渣進行清洗,確保洞內無雜物后方可進入到下一步操作。2.2套管安裝1、先將節點的外部墻面周邊區域打磨平整,按照環形鋼板上的孔位在墻面上做好相應的標識,再根據錨栓的規格(M16)逐一進行鉆孔,確保孔位、孔深、孔徑,完成后進行清孔,隨后預安裝錨栓(該工序暫不安裝環形鋼板)。節點的內部墻面重復該操作工序。2、考慮到因墻體鋼筋導致的孔位偏差,鉆孔完成后,按照墻體上實際的鉆孔位置微調環形鋼板(厚20mm、直徑D+200mm,D為套管外徑)上的開孔,并預留注漿孔(一側2個)。提前將注漿管道沿著注漿孔放到既定位置,管道外露端口需要暫時封住,提前做好注漿管密封性、抗壓性等參數的檢查。3、將套管穿進孔洞內,過程中填塞膨脹條。膨脹條在安裝過程中,需要保持均勻性,使套管可以均勻受到墻體應力,提高套管的穩固度。4、將環形鋼板安裝到預定位置,先固定2個螺栓,然后將環形鋼板與套管焊接成型,再將剩余的螺栓螺母安裝完成。墻體內外兩側環形鋼板可依次安裝、焊接。鋼板與套管間采用滿焊,確保焊縫飽滿、密封,不得侵蝕鋼板或套管;焊接完成后敲掉焊渣,檢查合格后在焊縫處涂抹密封膏。鋼板螺栓的安裝可采用初擰、終擰的兩段加固的方式。該工序施工節點詳見圖2-1。圖2-1套管安裝示意圖2.3洞口加固1、混凝土墻面的平整度或鋼板焊接變形的影響可能會導致環形鋼板與墻面之間存在空隙,同時向內外側的兩個注漿孔中的一個灌注結構灌鋼膠(壓力控制在0.3-0.5MPa),另一個注漿孔用于排氣,注漿過程保持勻速。直至排氣孔溢漿,注漿完畢。2、注漿完成后,在環形鋼板外沿與墻面交接處,用密封材料封堵。對于密封材料用量,也需要提前做好計算,做好密封操作的質量控制,提高封堵結果的可靠性。本節點密封材料采用結構膠,其具備成本較低、耐久性較強等優勢,應用范圍較廣。3、完成以上工序后,環形鋼板外側澆筑30mm厚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強度不低于C20、骨料粒徑控制在10~12mm。在澆筑過程中,壓入12mm×12mm×0.9mm鍍鋅鋼絲網,以增加混凝土保護層的牢固度、完整性。澆筑前將螺栓外部抹成圓角,做好保護,避免澆筑過程中對螺栓造成破壞[4]。2.4防水處理1、鋼板自防水:外側環形鋼板與套管焊接封閉,可起到擋水、防水的作用。在具體施工中。(1)對于環形鋼板材料質量進行檢查,將鋼板表面銹跡清理干凈后,做好防腐處理,可采用鍍鋅鋼板或涂刷防腐涂料,以延長鋼板的使用壽命。(2)在焊接時先點焊,確定位置準確后再滿焊,也要避免因焊接溫度過高導致鋼板出現變形。(3)焊接完成后及時做好質量檢查,出現鼓包、漏焊、焊渣等問題進行及時處理,確保焊接質量。2、外防水:(1)套管安裝前,在外壁涂刷2道防銹漆,再包裹2層玻璃絲布。(2)在環形鋼板外側做2道附加防水層,然后正常施作原設計要求的地下室外墻外防水卷材2道。(3)套管外端口伸出部位,采用金屬抱箍,將防水卷材箍緊,避免出現防水卷材脫落現象。所有材料質量都需要按要求進行校核,確定滿足要求后再投入使用。結論此技術相比通常采用的——在剪力墻上采取切割剔鑿大截面洞口,預埋套管加止水鋼板,在新舊混凝土間增設膨脹止水條——處理方法,簡單安全環保,易于操作,不過多擾動原有的結構體;不額外的增加滲漏風險點,不需新澆注混凝土,省工節材,縮短了開洞后的封閉周期,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將防水與加固做到了完美的結合,達到了對地下室外墻加強及防水的雙層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過程中也需要做好各節點施工質量控制,以此來提高整體施工質量,充分發揮技術的應用效果。參考文獻[1]薛峰,秦帆.地下室外墻穿墻套管防滲漏結構做法[J].建筑工人,2020,v.41;No.486(12):36-36.[2]王薇,李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