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初中歷史-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初中歷史-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初中歷史-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初中歷史-第15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情分析:初一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尚未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方法,知識體系很松散,但求知欲強,我在教學中主要著眼于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特別是在復習課中,希望能通過探求初中歷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了解歷史并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我基本上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讓他們在創設的情境中去感受和體驗歷史,我主要是課前指導他們回憶歷史事件,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課上引導他們思考問題,解析疑難。學生在復習時需要回顧相關的資料,熟悉本課的內容,積極思考問題,參與課堂討論等活動,在各種活動中掌握重點知識化解難點。學情分析: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所以用平板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網絡的鏈接更讓學生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給予了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所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客觀現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效果分析:通過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學習,使學生掌握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和東西方交流的歷史過程。通過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學習,使學生們認識到了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我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貢獻,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通過張騫、班超這兩個人物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了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精神。通過對漢朝科技的講解,特別是造紙術的發明對世界產生的作用,提升學生的民族感,并進一步激勵了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學設計:一、溝通中外的“絲綢之路”坎坷絲路憶英雄1.那個神秘的地方哪里稱為西域?2.張騫通西域時間目的結果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二)友誼絲路促發展1.手繪“絲綢之路”通過絲綢之路你想到了什么?物產交流海上路線機構設置東漢人物暢通絲路強管理1.學生自己描述“一帶一路”政策二、兩漢的科技文化歡迎光臨“兩漢科技展館”1.造紙術展館2.醫學展館醫學展區——東區主題:醫學展館姓名:生活時代:職業:成就:醫學展區——西區主題:醫學展館姓名:生活時代:職業:史學展館主題:史學展館姓名:生活時代:成就:宗教展館主題:宗教展館派別發源地人物朝代宗教場所教義三、概括線索評測練習:四、達標反饋(同學們知道“達標反饋”中是什么文字嗎?這是哪個時期開始使用的文字?)1.【2015濰坊中考】漢代,“絲綢和香料從其原產地中國和亞洲東南部向西運輸到達中亞、伊朗和羅馬帝國”。這反映了當時:A.中國商人到達過羅馬帝國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國絲綢C.絲綢之路溝通東西方貿易D.陸路貿易取代了海路貿易2.【2015恩施中考】我國古代科技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既在發明過程中體現“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又對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條件的科技成就是:A.造紙術B.印刷術C.指南針D.火藥3.【2015眉山中考】小明的爺爺是一位中醫,在他的房間里有病人送給有病人送的一塊匾上面寫著“華佗再世”。請問華佗是什么時期的名醫?A.戰國時期B.秦漢時期C.西漢時期D.東漢時期4.【2015廈門中考】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A.《論語》B.《離騷》C.《史記》D.《漢書》5.歷史日記:復習完14課內容后,咱們班里某同學放學后寫了這樣一篇日記,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12月15日星期四晴今天學的歷史課非常有趣,我要好好記錄下來。商鞅出使西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并從此開通了絲綢之路,從洛陽出發往西經河西走廊,出陽關西行,經西藏,至大月氏,再往西行到西亞,歐洲大秦,這就是橫貫亞洲和非洲的“絲綢之路”。課件設計:視頻形式導入漢朝。出示本課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難點。根據地圖讓學生理解西域指什么?用表格的形式比較張前兩次出使西域。根據地圖讓學生回憶絲綢之路的路線?并結合路線啟發學生能聯系到什么?聯系到海上絲綢之路:并上升到南海諸島問題聯系到西域都護府:并上升到對西域的管理,導出新疆,理解自古至今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班超經營西域“一帶一路”政策:上升到國家政策科技展覽館學生視頻展示造紙術醫學展館史學展館宗教展館以知識樹的形式來歸納概括知識點習題檢測課后反思:本節課講授的過程中重在學生的互動,希望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調動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在課堂的講授過程中我著重做到了提升,例如在《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一課中聯系到南海諸島問題,聯系到新疆自古至今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聯系到一帶一路政策,在《兩漢的科技文化》中通過造紙術的發明傳播對世界的影響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缺點:感覺整節課缺少復習課的韻味,更偏重于新授課的感覺,需要進一步的改正。課標分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