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ORD格式1/69古代漢語練習題及參考答案古代漢語習題及參考答案練習一一查閱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辭源修訂本)中所屬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亞(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嚴(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書(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貳(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術(行部)按:繁體字“隣”與“鄰”為異體字,都簡化作“鄰”。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辭源修訂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辭源中各有幾種讀音?兩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讀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
2、典中有5種讀音,在辭源中有4種讀音。其中xng、xng、hng、h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還引了集韻的一條注音“乎監切”(讀音為xin)?!靶旭痢钡摹靶小弊xxng。三從詞詮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虛詞在句中的意義: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列子?湯問)曾,副詞,乃、竟。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X仲淹岳陽樓記)則,則,,承接連詞,表文中對舉關系,就、那么。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淵明桃花源記)既,時間副詞,表過去,已經。4或圓如簞,或方似笥。(水經注?巫山、巫峽)或,無定代詞,有的。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水經注?巫山、巫峽)自,假設連詞,茍、如果。?!白苑?/p>
3、”連用。6廣袤豐殺,一稱心力。(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一,副詞,皆、都。四什么是六書?每類主要特點是什么?分別列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各五例。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古人對漢字的形體構造與使用規律所作的理論總結。象形的主要特點是字形像它所表達的事物之形,是以簡單的線條把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畫出來。如:目、舟、鳥、手、網。指事的主要特點是用記號指出事物的特點。如:亦、寸、本、刃、上。會意的主要特點是組合兩個以上的形體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如:從、北、莫、休、明。形聲的主要特點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成,意符表示意義X疇,聲符表示讀音。如:吐、忙、胡、破、故。
4、關于轉注,學術界看法還不一致。一般認為,它的主要特點是字形同部,字義同源。如:考與老,呻與吟,諷與誦,空與竅,諛與諂,憂與愁等。它不是一種造字方法,而是一種釋義條例。假借的主要特點是有詞無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義是燃燒,后假借為代詞“然”;“新”是“薪”的古字,本義是砍柴,后假借為新舊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為無定代詞;“其”是“箕”的古字,本義是簸箕,后假借為代詞;“而”本義是胡須,后假借為連詞。五什么是詞的本義和引申義?了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有什么意義?怎樣辨別詞的本義?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由于漢語歷史久遠,我們所說的本義只能是有
5、語言文字材料所證明的本義。所謂引申義,就是從本義發展、演化出來的意義,它是造成一詞多義的根本原因。了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的重要意義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詞義的異同,精確地掌握詞義。其二,可了解詞義演變的不同情況及其規律,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詳知一個詞意義的古今演變情況,明白它為什么有這樣的意義。其四,可以了解字形與意義、古義與今義的聯系,理性地掌握詞的意義。辨析詞的本義,首先要從分析字形入手。因為漢字的形體結構與意義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來的意義往往是其本義。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變的歷史,特別要當心字體傳訛的情形。其次,確定詞的本義,還必須要有實際的語言資料加以證實。一般說來,一個
6、字的字形所表現出來的意義與實際語言中作為詞的意義相符合時,就是它的本義。必須把以上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較為準確地辨別詞的本義。六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屬于六書的哪一類?根據字形判斷它們在句子中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北山愚公長息曰。(列子?湯問)息,會意字,從自從心。“自”即“鼻”,古人認為心氣必從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義是呼吸。此處是“嘆息”義,為引申義。2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列子?湯問)尾,象形字,本義是尾巴。說文解字分析為從尸從毛(篆文毛字倒寫),認為是會意字。此處是“岸、邊”的意思,為引申義。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英,形聲字,從艸,央聲。本義是花。這里的“落英”即落花
7、,用的是“英”的本義。4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X仲淹XX樓記)景,形聲字,從日,京聲。本義是日光。這里的“景明”即陽光明亮,用的是本義。驚,形聲字,繁體字“驚”從馬,敬聲。本義是馬受驚。這里用于形容波浪,為引申義。5沙鷗翔集,錦鱗游泳。(X仲淹XX樓記)集,會意字,從木從隹。本義是鳥聚集,這里說沙鷗飛落在一起,用的是本義。錦,形聲字,從帛金聲。本義是絲織物上的花紋,引申出色彩艷麗義。這里用來形容魚的色彩艷麗,用的是引申義。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水經注?巫山、巫峽)旦,會意字,日在地平線上,本義是早晨。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義。7而河間王琛最為豪首。(XX伽藍記?王子坊)
8、豪,形聲字,從豕,高省聲,本義是豪豬。豪豬的毛長而硬,有強橫、不好惹等特點,故引申出“有權勢的”、“豪奢”的含義。這里的“豪”是豪華奢侈的意思,為引申義。首,象形字,本義是頭。后引申出“開端”、“第一”等含義。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為引申義。8蓋本不足以記斯樓。(汪琬傳是樓記)本,指事字,本義是樹根部,引申出“本來”、“原來”等含義。這里是本來的意思,為引申義。七解釋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并說明哪個是本義,哪些是引申義。(A)組: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莊公十年)間,參與。引申義。2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史(記?陳涉起義)間,暗地里,秘密地。引申義。3晏
9、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史記?管晏列傳)間,縫隙,空隙。本義。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史記?韓信破趙之戰)間,小的,偏僻的。引申義。5間命工斫木為櫥,貯書若干萬卷。(汪琬傳是樓記)間,隔些時候。引申義。6對曰:“愿少間?!保ㄊ酚?XX侯列傳)間,避開別人。引申義。7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間,乘間,暗中。引申義。8郤至曰:“楚有六間,不可失也?!保ㄗ髠?成公十六年)間,破綻、漏洞,可以乘虛而入的空子。引申義。9韓信使人間視。(史記?韓信破趙之戰)間,秘密地,暗地里。引申義。10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10、(蘇軾赤壁賦)間,中間。引申義。(B)組1發使使燕。(史記?韓信破趙之戰)發,致謝。引申義。2途有餓莩而不知發。(孟子?梁惠王上)發,發放倉糧賑濟災民。引申義。3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孟子?盡心上)發,射箭。本義。4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戰國策?齊策四)發,啟封。引申義。5夫鵷鶵發于南海。(莊子?秋水)發,出發。引申義。6春心莫共花爭發。(李商隱無題)發,開放。引申義。7舜發于畎畝之中。(孟子?告子下)發,興起。引申義。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論語?為政)發,發揮。引申義。9文物以記之,聲明以發之。(左傳?桓公二年)發,發揚。引申義。10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
11、。(老子?第三十九章)發,震動,爆發。引申義。八解釋下列各句中加詞或詞組,并說明它們古今意義的變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詞義的擴大、縮小,哪些是詞義感情色彩和輕重的變化(教材引文下加處,本書改為下加點):1飲于河渭。(山海經?夸父逐日)河,古代專指黃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詞義X圍擴大。2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論語?子路從而后)丈人,古代是對老年人的尊稱,今專指岳父,詞義X圍縮小。3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水經注?巫山、巫峽)響,古代指回聲,今泛指聲音,詞義X圍擴大。4不恨我不見石崇,恨石崇不見我?。╔X伽藍記?王子坊)恨,古義遺憾,今義仇恨,詞義程度古今不同,古義輕,今義重。5唐氏之棄地,貨而
12、不售。(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貨,古有錢財、貨幣、出賣、貨物等意義,今義為貨物,詞義X圍縮小。售,古義賣出去,今義賣,詞義X圍擴大。6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所以,古代是詞組,表示憑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結論等,今義是連詞,用于因果關系的復句中,引出結果或結論,詞義X圍縮小。遭,古義為遇上時機,今義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詞義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義,今貶義。7陰風怒號,濁浪排空。(X仲淹XX樓記)排,古義沖擊,今義排列。詞義轉移。8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X仲淹XX樓記)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詞義轉移。國,古義國都,今義國家,詞義X圍擴大。9由漢氏以來,人
13、主往往重官賞以購之。(汪琬傳是樓記)購,古義懸賞征求,今義購買,詞義X圍擴大。10則又跧伏窮山僻壤之中。(汪琬傳是樓記)窮,古義指不通達,今義貧窮,詞義X圍轉移。九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標點并譯成現代漢語:標點: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磿?,默然無言,徐向局??蛦柣瓷侠Γ鹪唬骸靶狠叴笃瀑\?!币馍e止,不異于常。(世說新語?雅量第六)按:教材引文誤“默然”為“默默”,今正。譯文:謝安和客人下棋。過了一會兒,謝玄從淮上派來的使者到了。謝安看完了書信,沉默無語,慢慢地把臉轉向棋局??腿藛柣瓷蠎鹁值那闆r,謝安回答說:“孩子們已經大破敵人?!币馍e止與平時沒有什么不同。標點:昔齊人有欲金者,
14、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保凶?說符第八)譯文:從前有一個想要得到金子的齊國人,一大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賣金子的地方,抓了人家的金子就跑。官吏捉到了他,問他說:“人們都在那里,你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沒有看見人,只看見了金子。”標點:予謁告南歸,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過大槍嶺。抵大柳樹驛,時日過午矣。不欲但已,問驛吏,吏紿言,須晚,尚可及XX也。上馬行三十里,稍稍聞從者言,前有清流關,頗險惡,多虎。心識之。抵關,已昏黑,退無所止。即遣人驅山下郵卒
15、,挾銅鉦束燎以行。山口兩峰夾峙,高數百尋,仰視不極。石棧嶇崟,悉下馬,累肩而上。仍相約,有警即前后呼噪為應。適有大星,光煜煜,自東西流。寒風暴起,束燎皆滅,四山草木蕭颯有聲。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銅鉦閧發,山谷響動。行六七里,及山頂。忽見月出如爛銀盤,照耀無際,始舉手相慶。然下山猶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計此關乃趙點檢破南唐擒其二將處。茲游雖險,而奇當為平生絕冠。夜二鼓,抵滁陽。(程敏政夜渡兩關記)譯文:我告假回到南方去,在成化年間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六日過大槍嶺。到達大柳樹驛,當時天已經過了正午。不想只走到這里就停下,問驛站里的官吏,官吏欺騙我說,到傍晚的時候,還可以到達XX。上馬走了三十里,
16、漸漸聽跟從的人說前面有一個清流關,地勢很險,有很多老虎。我心里記住了這件事。到了清流關,天已經黑了,退回去也沒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郵卒帶著銅鑼火把繼續趕路。山口兩個山峰對峙,高幾百尋,向上看不到山頭。石頭棧道崎嶇險要,我們都下了馬,踩著肩膀向上攀登。頻頻相約定,如果有危險情況,就前后喊叫呼應。恰在這時有一個大星,光芒明亮,從東向西劃過天空。寒風突然刮起來,火把都滅了,四面山上的草木發出颯颯的聲響。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聲喊叫不停。銅鑼一起敲起來,響聲震動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頂。忽然看見月亮出來了,像一個燦爛的銀盤,照耀著無邊無際的大地,我們才開始舉手互相慶賀。然而下山的時候,還
17、長時間心中害怕不能平靜。我估計這個山關就是趙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兩個大將的地方。這次游歷雖然很驚險,但卻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時候,到達了滁陽。練習二一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的詞哪一個是本義,哪一個不是?請說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處,本書改為下加點)。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左傳?曹劌論戰)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左傳?X伯克段于鄢)“鄙”在第二句中義為“邊邑”,是本義。從字形看,其意符為“邑”,舊注訓為“邊”,字義與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義為“淺陋”、“見識短”,為引申義。2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傳?齊桓公伐楚)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
18、句中義為“供給”,是本義。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詞“共同”義,是引申義。3故不能推車而及。(左傳?鞌之戰)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屨。(左傳?鞌之戰)從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個人。說文解字:“及,逮也?!薄凹啊痹诘谝痪渲辛x為“趕上”,字形與字義相合,與說文釋義相合,是本義;在第二句中義為“到”、“至”,是引申義。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記?孫臏)其療疾,合湯不過數種。(三國志?華佗傳)說文解字:“疾,病也?!薄凹病弊衷诘诙渲辛x為“病”,與字形以及說文解字釋義相合,是本義;而在第一句中義為“快”、“急速”,是引申義。5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莊公十年)騫
19、因與其屬亡鄉月氏。(漢書?X騫傳)“鄉”字甲骨文像兩人對食之狀,上古時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義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謂“家鄉、鄉里”。“鄉”在第一句中義為“鄉里”、“同鄉”,是本義;在第二句中義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義。二什么叫詞類活用?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有什么區別?舉例說明。在古代漢語中,某些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句中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類詞的功能。這就叫做詞類活用。例如:公羊傳?莊公十三年:“曹子手劍而從之?!薄笆帧北臼敲~,句中是動詞“拿”的意思,還帶了賓語“劍”,臨時具有了動詞的意義和語法特點,就是詞類活用。水經注?巫山
20、、巫峽:“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句中的“東”字本來是個方位名詞,這里臨時具有了動詞義“向東流”,作謂語,是詞類活用。又如蝜蝂傳:“茍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本渲械摹案摺?、“大”原是形容詞,這里是使動用法,臨時具有了動詞義,用作謂語,也都是詞類活用。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的區別是:1兩者表達的含義不同。使動用法所表達的含義是“(主語)使賓語怎么樣”,而意動用法所表達的含義是“(主語)認為賓語怎么樣”。如史記?鴻門宴:“項伯殺人,臣活之。”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鼻袄摹盎睢笔鞘箘佑梅ǎ浜x是主語“臣(指X良)”使賓語“之(指項伯)”活了下來;
21、后例的“美”是意動用法,其含義是主語“吾妻”認為賓語“我(指鄒忌)”長得漂亮。2兩者的使用X圍不同。能夠有使動含義的詞有動詞與活用為動詞的名詞、形容詞等,而意動用法只限于形容詞、名詞的活用。三舉例說明古代漢語的幾種被動句式。1“于”字被動句式將介詞“于”放在動詞的后面引進行為動作的主動者。如孫子兵法?行軍篇:“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于人?!薄扒苡谌恕奔幢凰饲塬@。2“為”字被動句式將介詞“為”放在動詞的前面引進行為動作的主動者,有時“為”后的主動者可以不出現。如韓非子?五蠹:“而身為宋國笑?!薄盀樗螄Α奔幢凰螄藧u笑,出現主動者“宋國”;又戰國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薄盀槁緵]”即
22、被殺戮,“為”后沒有出現主動者。3“為,所”被動句式“為”字被動句式的動詞前加“所”字構成。主動者置于“為”與“所”之間,有時主動者可以不出現。如漢書?霍光傳:“衛太子為江充所敗?!薄盀榻渌鶖 奔幢唤鋽模盀椤迸c“所”之間出現了主動者“江充”;又X中丞傳后敘:“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薄盀樗鶜ⅰ奔幢粴⒑Γ盀椤迸c“所”之間沒有出現主動者。4“見”字被動句式將“見”放在動詞的前面構成被動句式,不能引進主動者。如韓非子?說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見疑”即被懷疑。5“見,于”被動句式是“見”字被動句與“于”字被動句的結合,“見”放在動詞前表被動含義,“于”放在動詞后引入主動者。如史記?楚
23、世家:“必見欺于X儀?!薄耙娖邸奔幢黄垓_,又用“于”引入主動者“X儀”,“見欺于X儀”即被X儀欺騙。6“被”字被動句式將“被”放在動詞的前面構成被動句,也可由“被”直接引進主動者。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薄氨恢r”即被毀謗,“被”不引入主動者;又蔡邕被收時表:“臣被尚書召問?!薄氨簧袝賳枴奔幢簧袝偃栐?,“被”引入主動者“尚書”。四古代漢語判斷句中的“乃”、“即”、“維”、“惟”、“非”是不是判斷詞,為什么?古代漢語判斷句中的“乃”、“即”、“維”、“惟”、“非”都不是判斷詞。因為它們都不具備判斷詞的性質?!澳恕薄ⅰ凹础笔歉痹~,在判斷句中起加強肯定語氣的作用,相當于現代
24、漢語中的“就”、“便”等,所以當漢語中出現判斷詞“是”以后,它們還可以用在“是”前,構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為“就是”、“便是”。“維”也可寫作“惟”,它是句中語氣詞,起引出謂語作用,不僅可以用于判斷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類型的句子中。如尚書?呂刑:“蚩尤惟始作亂?!薄拔┦甲鱽y”即開始作亂,不能理解為“是開始作亂”,故“維”不是判斷詞?!胺恰币步洺S糜谂袛嗑涞闹^語前,它是否定副詞,不是判斷詞。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動句,哪些不是被動句,被動句有什么不同形式:1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X伯克段于鄢)前句是,無標志。2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是,“見,于
25、”式。3今單于新困于漢,而昆莫地空。(漢書?X騫傳)前句是,“于”字式。4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史記?鴻門宴)后句是,“為,所”式。5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韓愈X中丞傳后敘)前句是,無標志。6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漢書?X騫傳)后句是,“為,所”式。7才高見屈,遭時而然。(論衡?自紀)前句是,“見”字式。8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孟子?許行)后句是,“于”字式。六下列句子哪些是賓語前置?哪些不是?說明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1雖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XX伽藍記?王子坊)不是。之,代詞,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賓語。2姜氏何厭之有?(左傳?X伯克段于鄢)是。“何厭”作“有”
26、的前置賓語。之,代詞,復指前置賓語。3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傳?齊桓公伐楚)不是。之,連詞。前一個“之”用于主謂之間,后一個“之”用于定中之間。4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左傳?齊桓公伐楚)是。“不谷”作“為”的前置賓語,“先君之好”作“繼”的前置賓語。之,連詞,用于定中之間。5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論語?公冶長)是?!爸弊鳌靶小钡那爸觅e語。之,代詞,代指所聞之事。6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汪琬傳是樓記)不是。兩處的兩個“之”,前一“之”字是代詞,代指書籍,用作賓語;后一“之”字是連詞,用于定中之間。7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莊子?逍遙游)“奚以”是賓語前置,疑問代詞“奚”作介
27、詞“以”的前置賓語。之,動詞,到、去。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詞序和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動詞“有”的前置賓語。今:有何陋。賓語后置。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誰與守?”(孟子?離婁下)古:誰與守?!罢l”作介詞“與”的前置賓語。今:與誰守。賓語后置。3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論語?里仁)古:未之見?!爸弊鲃釉~“見”的前置賓語。今:未見之。賓語后置。4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史記?秦始皇本紀)古:莫之能一?!爸弊鲃釉~“一”的前置賓語。今:莫能一之。賓語后置。5古之人不余欺
28、也。(蘇軾石鐘山記)古:不余欺。“余”作動詞“欺”的前置賓語。今:不欺余。賓語后置。6君奚為不見孟軻也?(孟子?梁惠王下)古:奚為。“奚”作介詞“為”的前置賓語。今:為奚,即為什么。賓語后置。7然民雖有圣知,弗敢我謀;勇力,弗敢我殺。(商君書?畫策)古:弗敢我謀,弗敢我殺?!拔摇弊鲃釉~“謀”、“殺”的前置賓語。今:弗敢謀我,弗敢殺我。賓語后置。8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保ㄗ髠?襄公十四年)古:唯余馬首是瞻?!坝囫R首”作動詞“瞻”的前置賓語。今:唯瞻余馬首。賓語后置。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古:孰法。“孰”作動詞“法”的前置賓語。今:法孰,即效法哪個。賓語后置
29、。10敢問夫子惡乎長?(孟子?公孫丑上)古:惡乎長?!皭骸弊鹘樵~“乎”的前置賓語。今:乎(于)惡長,即在哪方面擅長。賓語后置。八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并說明是屬于哪類活用(包括名詞用作狀語)1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陋:形容詞意動用法。“陋之”即“認為它(小丘)不好”。2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論語?子路從而后)食、見:動詞使動用法?!笆持奔础白屗ㄗ勇罚┏浴?,“見(現)其二子”即“使他的兩個兒子出來相見”。3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朝:動詞使動用法?!俺爻奔础笆骨貒?、楚國來朝拜”。4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論
30、語?季氏將伐顓臾)來:動詞使動用法。“不能來”即“不能來之”,也就是不能使“遠人”歸順的意思。5城陷,賊以刃脅降巡。(韓愈X中丞傳后敘)降:動詞使動用法?!敖笛病奔础笆筙巡投降”。6諸將恐懼,會盟而謀弱秦。(賈誼過秦論)弱:形容詞使動用法?!叭跚亍奔础笆骨貒內酢?。7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后一個“君、臣、父、子”名詞活用為動詞?!熬奔磭駛€國君,“臣臣”即大臣要像個大臣,“父父”即父親要像個父親,“子子”即兒子要像個兒子。8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記?孫臏)善:形容詞意動用法。省略了賓語“之”,“善之”即“認為他(孫臏)好”??停好~作狀
31、語?!翱痛奔础跋駥Υ腿艘粯拥貙Υ▽O臏)”。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水:名詞活用為動詞。游泳的意思。10天下云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云、響、景: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霸萍奔聪裨埔粯拥鼐奂?,“響應”即像回音一樣地應和,“景從”即像影子一樣地跟從(“景”是“影”的古字)。九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或詞組,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詞性、意義和用法有什么不同?1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菟。(漢書?匈奴傳)少:古義為稍,程度副詞;今義為少,形容詞。2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諸君。(左傳?昭公十年)稍:古義為逐漸,時間副詞;今義為略微,程度副詞。3紂貴為天子,死曾不若
32、匹夫。(史記?XX王傳)曾:古義為竟然,情態副詞;今義為曾經,時間副詞。4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直:古義為只、僅,X圍副詞;今義為不彎曲,形容詞。5齊因乘勝盡破其軍。(史記?孫臏)因:古義為就,副詞;今義為因為,連詞。6騫從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領。(漢書?X騫傳)竟:古義為最終,時間副詞;今義為竟然,情態副詞。7匈奴匿其壯士肥牛馬,但見老弱及羸畜。(史記?X敬傳)但:古義為只,X圍副詞;今義為但是,轉折連詞。8獻公說,曰:“璧則猶是也。雖然,馬齒亦益長矣?!保n非子?十過)雖然:古義為雖然如此,詞組;今為讓步連詞。按:教材引文誤“璧”為“壁”,今正。十閱讀下面一段短文,說明
33、文中“以”的詞性、意義和用法:秦既解XX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于秦,割六縣而媾。虞卿謂趙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庇萸湓唬骸扒匾云淞テ渌荒苋?,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趙郝。趙郝曰:“虞卿誠能盡秦力之所至乎?誠知秦力之所不能進,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這段文字中共有六個“以”字,分別解釋如下:1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弗攻乎?以,動詞,認為,在句中作謂語。2必以倦而歸也。以,介詞,因,與“
34、倦”構成介詞詞組作“歸”的狀語,引入“歸”的原因。3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以,介詞,用、靠。與“其力”構成介詞詞組作“攻”的狀語,引入“攻”的憑依。4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前“以”字是介詞,把,與“其力之所不能取”構成介詞詞組作“送”的狀語,引入“送”的東西。后“以”字是連詞,相當于“而”,連接狀語與中心語。5王以虞卿之言告趙郝。以,介詞,把,與“虞卿之言”構成介詞詞組作“告”的狀語,引入“告”的內容。十一說明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代詞的用法:1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所:輔助性指示代詞,與“學”構成所字結構,指代學的東西。2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孟子?許行)諸
35、:兼詞,相當于“之于”,“注諸?!奔础白⒅诤!?。3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論語?為政)或:無定代詞,作主語,意思是“有的人”。奚:疑問代詞,用作狀語,意思是“為什么”。4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者:輔助性指示代詞,用于數詞之后構成者字結構,“五十者”即五十歲的人。5“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保n愈原道)斯:指示代詞,用作定語,意思是“這”。何:疑問代詞,用作定語,意思是“什么”。所:輔助性指示代詞,與動詞“謂”構成所字結構,指代所說的事情。6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左傳?莊公十年)其:第三人稱代詞,作定語,意思是“他們的”。之:代詞,
36、作“望”的賓語,指代潰逃的齊軍。十二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標點并翻譯成現代漢語:標點: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勺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歐陽修賣油翁)譯文:陳康肅公堯咨善于射箭,當世沒有人能跟他相比??得C公也以此自負。他曾經在家中菜園里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人放下擔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視很久沒有離去??匆娍得C公
37、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點頭??得C公問他說:“你也懂得射箭嗎?我射箭技術不是很精湛嗎?”老人說:“沒什么,只是手熟罷了?!笨得C公很生氣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的射箭技術!”老人說:“根據我的舀油就知道。”于是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滴進葫蘆里,油從錢孔滴入而錢卻沒有濕。老人于是說道:“我也沒什么,只是手熟罷了?!笨得C公笑著打發他走了。標點:平公射鴳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拘將殺之。叔向聞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殺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為大甲,以封于晉。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揚吾君之恥者也。君其必速殺之,勿令遠聞?!本?/p>
38、忸怩,乃趣赦之。(國語?晉語八)譯文:晉平公射鴳沒有射死,命令仆人襄去抓它,沒有抓到。平公很生氣,把襄抓起來要殺了他。叔向聽說了,晚上趕去拜見晉平公,晉平公告訴了他這件事。叔向說:“您一定要殺了他。從前我們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射死了以后,用犀牛皮做了一副鎧甲,因此被封在晉。如今您繼承我們的先君唐叔,可是射鴳射不死,抓又抓不到,這件事是宣揚我君的恥辱啊。您一定要趕快殺了他,不要讓這事傳揚出去?!睍x平公很不自在,就趕快放了豎襄。標點:后特征為XX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
39、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钡墼唬骸坝窝??”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箠,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币螂窂婍椓畛?,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慄。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保ê鬂h書?酷吏列傳)譯文:后來特地征召董宣為XX令。當時湖陽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殺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這個家奴當隨從,董宣
40、就在夏門亭等候他們。于是就攔住車馬,用刀在地上畫著,大聲數落公主的過失,呵斥那個家奴下車,就殺了那個家奴。公主立即回宮向皇帝告狀?;实酆苌鷼猓賮矶?,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頭說:“請讓我說一句話再死?!被实壅f:“想說什么?”董宣說:“陛下圣德,使國家中興,卻放縱家奴殺良民,將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請讓我自殺?!本陀妙^撞擊房柱,血流滿面?;实勖罨鹿賿冻种?,讓他磕頭向公主謝罪,董宣不聽從?;鹿購娛苟念^,董宣兩手撐地,始終不肯低頭。公主說:“文叔做普通人的時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們不敢上門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勢竟然不能使一個XX令聽命嗎?”皇帝笑著說:“天子與一般人身份不同。
41、”于是就敕封董宣為強項令,放了他,賜給他錢三十萬。董宣把錢全部分給了下屬官員。董宣從此開始打擊豪強惡霸勢力,沒有不震驚害怕的。京師百姓稱他為臥虎,歌頌他說:“董少平做XX令,鳴冤之鼓不再響。”練習三一古代的“姓”和“氏”、“名”和“字”,是什么關系?古代的“姓”和“氏”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姓是一種舊的族號,在古代有“別婚姻”的作用,而且它是不能改變的;而氏是姓的分支,往往隔一兩代甚至本人就可能改變。上古時期,姓也是區分階級地位的標志,貴族有姓,平民無姓。戰國以后,人們往往以氏為姓,姓和氏逐漸合而為一。到了漢代,通稱為姓,而且自天子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了。另外,由于姓是用來別婚姻的,所以在戰國以前,
42、男子只稱氏,而女子卻必須稱姓。古人有“名”,有“字”,二者都是古人的名字。舊說上古時期嬰兒出生三個月由父親命名,男子二十歲成人舉行冠禮時取字,女子十五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名”和“字”之間往往在意義上有同義或相關聯的關系。上古時期,名和字連著說時,通常是先稱字,后稱名;對平輩或尊輩則不能稱名,只能稱字,甚至連字都不能稱(如對父母),弟子自稱也稱名,弟子當著老師稱呼其他弟子也稱名。二簡述歷代中樞機構的變化。我國古代的中央官制,影響較大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秦漢以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官制。秦始皇統一全國后,設三公九卿,組成中樞機構。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軍政長官。九
43、卿是中央行政機關的長官,即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制粟內史、少府。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制粟內史管的是政務,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宮廷的事務。以九卿為主的各中央行政長官都各有屬官。九卿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中央行政長官,如中尉、將作少府等。漢初沿襲秦制。武帝時廢去太尉,改為大司馬。西漢末年又把丞相改稱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稱大司空,與大司馬合稱“三公”(又稱三司),都是宰相。漢代九卿中的名稱也有變化。另外還有所謂加官,即本官之外另加的官職。大臣得到加官,就可以經常接近皇帝。到東漢時,三公已無實權,尚書機構尚書臺(即臺閣)反而成為實際上的宰相府了。魏文帝時,把權勢過大的尚書臺改為外
44、圍的執行機構,另設中書省,參掌中樞XX。南北朝時,又設門下省,對中書省加以限制。這樣,就形成了皇朝中央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職的制度,這又是隋唐時期中央官制的基礎。隋唐開始實行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首長的權力后來日漸削弱,徒具虛名。隋朝由原來的行政總負責機構尚書省(或尚書臺)分演出吏、民、禮、兵、刑、工六部(部下設司),屬于尚書省。唐避太宗諱,改民部為戶部。此后,作為中央行政機構的六部制一直沿襲到清代,基本未變。六部成立后,諸卿的職權逐漸變小,有的后來就裁撤了。宋代中央由中樞和樞密院分掌文武二柄,號稱二府。元代以尚書省、中書省為宰相府,以尚書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為宰相。后廢尚書省,歸并于中書。
45、明代廢中書省,皇帝親理國政,大學士逐漸成為實際上的宰相。清沿明制,到雍正時成立軍機處,大學士就沒有什么職權了。三“州”這一級行政單位歷代有什么變化?漢武帝把全國分為十幾個監察區,稱為州(或部),其轄境很大。東漢末年,州成為郡以上的一級行政單位,魏、晉、南北朝一直沿襲。隋朝廢郡存州,唐代因之,縣以上的行政單位稱為州(或稱郡)。宋代的州也是縣以上的行政單位,州上設路。元代的州也在路或府以下。明清時的州在縣以上,府以下,京都所在的直隸州地位略等于府。也有一些散州,雖隸屬于府,但實際地位和縣相當。四古代有幾種主要的紀年法?古代有歲星紀年、太歲紀年、甲子紀年等三種主要的紀年法。最早采用的是歲星紀年法。歲
46、星即木星,約十二年一周天。古人把黃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東分為十二個星次,以此紀年。由于歲星紀年法在實際運用中的不便,古人又假設一個歲星,叫做“太歲”,使其運行方向與真歲星相反,而把黃道附近由東向西分為十二等分,以太歲的運行紀年。這就是太歲紀年法。甲子紀年始于東漢。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以此紀年。五解釋下列名詞:夏歷:我國以建寅之月為歲首的歷法,始于夏代,故稱夏歷。從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直到清末一直沿用。今天所謂舊歷,也指夏歷。行中書?。汉喎Q“省”或“行省”,是始于元代的一級行政區劃單位。“行中書省”的意思是中書省的行署。本來是臨時設的,后來成為固定的行政區劃。二
47、千石:漢代對郡守的通稱。因漢代郡守的俸祿為二千石,故稱。謚號: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會的道德標準,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個稱號,稱為“謚”或“謚號”。一些有名望的學者死后,其門人或親友往往也為其加謚號。閏月:陰歷一年實際上不到一個太陽年,約三年相差一個月,為解決陰陽歷的矛盾,歷法上需置閏,即三年閏一個月,五年閏兩個月,十九年閏七個月。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做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閏某月。知府:官名。宋代命朝臣出守列郡為府的行政長官,稱為權知(意思是“臨時主持”)某府事,簡稱知府。明代始以知府為正式名稱,管轄州縣,為府一級行政長官。清代相沿不改。六利用工具書查出柳宗元
48、的字、籍貫、生卒年、曾任的官職以及他的文集的名稱和他的傳記資料。查中國古今人名大辭典可知:柳宗元(773819),唐河東解縣(今XX省XX縣西北)人,字子厚。曾任監察御史、藍田尉、禮部員外郎、永州司馬,XX刺史等職。著作有柳河東先生集。查二十四史紀傳人名索引可知:柳宗元的傳記資料在“舊唐13/160/4213”(即舊唐書第13冊、第160卷、第4213頁)和“新唐16/168/5132”(即新唐書第16冊、第168卷、第5132頁)。七利用工具書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這兩句詩的作者,并說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釋“祖”的意義。據日本人編唐詩索引可以查出,這兩句詩出自李白留
49、別金陵諸公。金陵和白下都是今天的XX市?!白妗钡囊馑际丘T行。八史記?汲黯傳:“上以為淮陽楚地之郊,乃召拜黯為淮陽太守?!闭埜鶕f文解字說明“郊”的本義,根據經籍纂詁說明“郊”的句中意義。說文解字?邑部:“距國百里為郊,從邑交聲?!睋酥敖肌钡谋玖x是指國都城外百里以內的地方。經籍纂詁:“郊,郊道要沖之處也?!睋酥敖肌痹诰渲兄附煌ㄒ?。九解釋下列各組中加的詞的意義,并說明哪個是本義,哪個是引申義(教材引文下加處,本書改為下加點):(A)組1素所自樹立使然也。(司馬遷報任安書)樹:建立、樹立,引申義。2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史記?孫臏)樹:樹木,引申義。3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孟子?許行)樹
50、:種植,本義。(B)組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傳?齊桓公伐楚)涉:進入,引申義。2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呂氏春秋?察今)涉:趟水過河,本義。3然后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蘇軾教戰守策)涉:經歷,引申義。(C)組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信:誠實,本義。2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信:相信,引申義。3俄而謝玄淮上信至。(世說新語?雅量)信:使者,引申義。十閱讀史記?萬石君列傳中的一段文字,說出萬石君的XX,給文中加的人名、地名、官名、年號作注,并把全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教材引文下加處,本書改為下加點):萬石君名奮,其父趙人也,姓石氏。趙亡,徙居溫
51、。高祖擊項籍,過河內,時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奮獨有母,不幸失明,家貧。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從我乎?”曰:“愿盡力?!庇谑歉咦嬲倨滏槊廊?,以奮為中涓,受書謁,徙其家長安中戚里,以姊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時,積功勞至大中大夫。無文學,恭謹無與比。文帝時,東陽侯X相如為太子太傅,免。選可為傅者,皆推奮,奮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為九卿;迫近,憚之,徙奮為諸侯相。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慶,皆以馴行孝謹,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集其門。”號奮為萬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學獲罪。皇太后以為儒
52、者文多質少,今萬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長子建為郎中令,少子慶為內史。萬石君的名字是石奮。河內,黃河從潼關向東經今XX省河段的北部地區。長安,古都城,名始于漢,在今XX市西北。孝文,即漢文帝。大中大夫,即太中大夫,漢代郎中令的屬官之一,其職責是“掌議論”,即對朝政提出意見或建議。雖是散官性質,但能接近皇帝,提出意見。大:“太”的古字。九卿,秦漢時期中央行政機關的長官,即奉常(漢景帝時改稱太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漢武帝時改稱光祿勛),管宮廷侍衛;衛尉(漢景帝時一度改稱中大夫令),管宮門近衛軍;太仆,管皇帝的車馬;廷尉(有時改稱XX),掌刑法,是最高法官;典客(漢景的時改稱大行令,漢武帝時又改稱
53、大鴻臚),掌管各少數民族和外國來朝事宜;宗正,管理皇族事務;治粟內史(漢景帝時改稱大農令,漢武帝時又改稱大司農),管理租稅賦役;少府,管宮廷總務。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治粟內史管的是政務,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宮廷的事務。諸侯相,即諸侯王的相。建元二年,“建元”是漢武帝使用的年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35年。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宮廷侍衛。譯文:萬石君名字叫奮,他的父親是趙國人,姓石。趙國滅亡后,遷居到溫縣。漢高祖攻打項羽,經過河內,那時石奮十五歲,做小衙吏,服侍高祖。高祖與他談話,喜歡他的態度恭敬,問他說:“你家中有什么人?”他回答說:“我現在只有母親,不幸眼睛失明
54、。家里很窮。還有個姐姐,會彈琴?!备咦嬲f:“你能聽從我嗎?”他說:“愿竭盡全力。”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宮為美人,任命他為中涓官,處理文書和大臣進謁的事情,把他的家遷到長安中的戚里,那是因為她姐姐為美人的緣故。他的官職到孝文帝時,累積功勞做到太中大夫。他不懂經學儒術,但恭敬謙謹沒有人能跟他相比。文帝時,東陽侯X相如做太子太傅,被免去官職。文帝要選拔可以做太子太傅的人,大家都推舉石奮,石奮于是做了太子太傅。到孝景帝時,又任命他九卿這樣的官職。因他的職位太接近皇帝,景帝懼怕拘謹,又把他的官職改為諸侯相。石奮的長子名建,次子某、三子某,四子名慶,都因性情柔順、孝敬謙謹,官位都達到俸祿二千石,于是漢景帝
55、說:“石君和他的四個兒子官位都做到二千石,人臣的尊貴光榮就集中在他們一家了?!本头Q石奮為“萬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儒術經學而犯了罪?;侍笳J為讀書的人多外在的氣質而少內在的品質,現在萬石君家不喜言談但能親身力行,就用萬石君的長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兒子石慶做了內史。十一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標點并譯成現代漢語。越巫方孝孺標點:越巫自詭善驅鬼物。人病,立壇場,鳴角振鈴,跳擲叫呼,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饌酒食,持其貲去。死,則委以他故,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睈荷倌陸C其誕,瞷其夜歸,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過,下沙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
56、走。心大駭,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沙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慄氣懾,不能角。角墜,振其鈴。既而鈴墜,唯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寢,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巫至死不知其非鬼。譯文:有一個越地的巫人,自己詐稱擅長驅鬼。有人病了,他便設立起壇場,吹角搖鈴,跳躍叫喊,并跳著胡旋舞,祈求免災。如果病僥幸好了,他便享用一頓人家的酒飯,拿了人家給的財物離去;如果人死了,就拿別的原因來推托,始終不認為自己的巫術是虛妄的。常常向人夸耀說:“我善
57、于治鬼,鬼沒有敢反抗我的?!庇袔讉€好搞惡作劇的少年,對他的欺妄非常惱火,就窺伺他夜里回家時,五六個人分開,藏在路邊的樹上,每人相隔一里左右,等到那巫人經過時,就往下投砂子石塊打他。巫人以為是真鬼,馬上吹起他的角來,邊吹邊跑。他心里非常害怕,被嚇得腦袋脹悶,也似乎比平時沉重了許多,走起路來也不知道自己的腳在哪里。又往前走了一段路,驚慌的心情稍微安定下來,可是樹上又像開始那樣往下落砂石。他又馬上吹角,吹角也吹不出聲音了,于是跑得更快。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情形又跟原先一樣。嚇得他兩手發抖,連氣也喘不過來了,更不能吹角了。角掉到了地上,只好搖起他的鈴。一會兒鈴又掉了,只好大喊著往前跑。一路上,聽到自己的
58、腳步聲以及樹葉的響聲、山谷的回音,都以為是鬼。大聲呼喊著向人求救,喊聲非常悲凄。半夜才到了家,大聲哭喊著敲門。他妻子問他是什么緣故,他被嚇得舌頭僵硬而說不出話來,只是指著床說:“趕快扶我休息,我遇上了鬼,今天要死了!”妻子把他扶到床上,他膽裂而死,膚色像藍草的青色一樣。這個巫人到死也不知道那樹間的響聲并不是鬼。練習四一解釋下列名詞:疏:古人給古書作注解時,除了解釋古書原文(經)之外,還給前人的注作注解,這種經注兼釋的注釋就叫做“疏”,也叫“注疏”、“義疏”。讀為:古人注解古書常用的以本字說明假借字的訓詁術語。其特點是,既注音又釋義。讀若:古人注釋字、詞的術語,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時也用來說明假借
59、字。衍文:??睂W術語,也叫“衍字”,簡稱“衍”,是指古籍因傳抄、刻印等誤加的文字。句讀:古人讀書,常在句末一個字的旁邊加個點或圓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頓處字的下面加一個點,叫做“讀”。兩者合稱句讀。正義:又叫做“疏”,也叫“注疏”、“義疏”,是一種經注兼釋的注釋。義疏產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出于思想統一和科舉考試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為基礎把經書的解說統一起來,這種新的注疏唐人稱之為“正義”。十三經注疏:宋代學者為了便于查閱,把儒家十三部經書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書,即十三經注疏。這十三部經書的注疏包括: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
60、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漢?毛亨傳,X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周禮注疏(漢?X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漢?X玄注,唐?賈公彥疏)、禮記正義(漢?X玄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春秋谷梁傳注疏(晉?X寧集解,唐?楊士勛疏)、論語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經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古文辭類纂:清代姚鼐編的一部古文選集,選錄戰國至清代的古文辭賦等,依據文體分為十三類:論辨類、序跋類、奏議類、書說類、贈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安全管理方案(參考模板)
- xx河流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項目數字化方案(范文)
- 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項目申請報告(模板范文)
- 鄉村振興戰略下能源電力行業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教案
- 五年級學期學習計劃(34篇)
- 2025年光學纖維面板系列項目發展計劃
-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 5《身體的“聯絡員”》 教科版
- 中暑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 2025年大流量羅茨鼓風機項目發展計劃
- 宿舍清潔服務方案(3篇)
- 校園清廉建設活動方案
- 總經理半年度總結述職報告
- 精神科護理進修總結
- 維克多高中英語3500詞匯
- (約克)機組熱回收技術
- (完整版)常見腫瘤AJCC分期手冊第八版(中文版)
- 托瑪琳養生碗gg課件
- 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 行政后勤人員 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記錄卡
- DB52∕T 1480-2019 GLW-8430連棟塑料薄膜溫室通用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