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VEGFD、MLD的表達及其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_第1頁
子宮內膜癌VEGFD、MLD的表達及其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_第2頁
子宮內膜癌VEGFD、MLD的表達及其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_第3頁
子宮內膜癌VEGFD、MLD的表達及其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_第4頁
子宮內膜癌VEGFD、MLD的表達及其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MLDMLD 的表達及其與淋巴結轉移的表達及其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的關系 作者:董莉,黎衛平,閆文靜,吳素香 【摘要】【摘要】 目的 探討子宮內膜癌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D()和微淋巴管密度(MLD)的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方法 選取子宮內膜癌標本 53例,正常子宮內膜標本 20 例,以淋巴管特異性標記物標記淋巴管并計數 MLD,運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檢測和 MLD 在子宮內膜癌、正常內膜組織中的表達。結果 和 MLD 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及密度值(39/53,23.547.84)均顯著高于正常內膜組織(5/20,10.481.62)(P0.05);兩者在淋巴結

2、轉移組的陽性表達率及密度值(33/38,32.053.27)也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組(6/15,20.234.57)(P0.05),在臨床分期的表達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 子宮內膜癌的表達與 MLD 存在相關性,相關系數 rs=0.398(P0.05),陽性組 MLD(31.172.82)較陰性組 MLD(16.753.63)顯著增高(P0.05 respectively), but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correlation with MLD (rs=0.398, P0.05). The MLD of the positive grou

3、p (16.753.63)(P0.05). Conclusion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MLD and it may induce lymphangiogenesis and promote the lymph node valuable index in evaluating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Key words:Endometrial carcinom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 Microlymphat

4、ic density; Lymph node metastasis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 20%30%,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子宮內膜癌主要通過淋巴道轉移且直接與其預后相關。大量實驗研究表明,不但是重要的腫瘤淋巴管生成因子,而且還能促進實驗性腫瘤的淋巴結轉移。本實驗擬通過檢測子宮內膜癌中和 MLD 的表達,判斷兩者在子宮內膜癌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結轉移中的作用,為子宮內膜癌的診治及預后判斷提供新的途徑。 1 1 資料與方法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蘭州軍區總醫院、甘肅省婦幼保健院 2002 年 10 月2007 年 4 月間手術切除、HE 常規病

5、理診斷的子宮內膜癌石蠟包埋標本 53 例,患者年齡2769 歲,中位年齡 53 歲。其中高分化 19 例,中分化 23 例,低分化 11 例;無肌層浸潤 12 例,淺肌層浸潤(1/2 肌層)34 例,深肌層浸潤(1/2 肌層)7 例;按 1988 年 FIGO 臨床分期標準:期 25 例,期 17 例,期 11 例;淋巴結轉移 38 例,無淋巴結轉移 15 例。同期選擇正常子宮內膜標本 20 例。 1.2 試劑 為兔抗人多克隆抗體(濃縮型),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公司;為鼠抗人單克隆抗體,試劑,DAB 顯色劑,PBS 緩沖液及抗原修復液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公司。 1.3 方法 標本以 1

6、0%福爾馬林固定,常規石蠟包埋,切片厚度 4m。所有標本均行常規 HE 染色,病理組織學確診。石蠟包埋組織脫蠟水化;微波修復 510min,重復一次,自然冷卻至室溫,3% H2O2、37孵育 10min,滴加一抗,37孵育 60min,PBS 沖洗;滴加6000 試劑,37孵育 15min,PBS 沖洗;DAB 顯色。設陽性對照(試劑公司提供的陽性片)和陰性對照(PBS 代替)各 1張。 1.4 結果判定 1.4.1 染色判斷標準 陽性物質主要定位于腫瘤細胞胞漿中。按 Shimizu 等2方法,陽性強度按無著色、淡黃色、棕黃色和棕褐色分別記為 03 分;著色陽性面積按無著色、著色2/3 分別記

7、為 03 分,兩項記分之和判斷結果:3 分為(-),3 分為(+),4 分為(+),56 分為(+)。 1.4.2 MLD 計數 按 Masakazu 等3報道的方法,先在低倍視野下觀察切片,確定淋巴管密度最高區域,再在 200 倍視野下選取最豐富的區域記數 5 個視野毛細淋巴管數,計算每個區域的微淋巴管數。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用 SPSS 12.0 統計程序包進行統計學分析,以 =0.05 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檢驗標準。采用檢驗、t 檢驗及 Spearman 等級相關檢驗。 2 2 結果結果 2.1 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和 MLD VEG陽性物質主要位于瘤細胞胞漿。在子宮內膜癌組

8、織、淋巴結轉移組的陽性表達率均顯著高于正常內膜組織及無淋巴結轉移組(P 均0.05);MLD 在子宮內膜癌組織和淋巴結轉移組的密度值也明顯高于正常內膜組織及無淋巴結轉移組(P 均0.05)。而在不同臨床分期中的表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表 2 子宮內膜癌的表達與臨床病理因素的關系 2.2 子宮內膜癌的表達強度與 MLD 的關系 子宮內膜癌組織陽性組 MLD(31.172.82)較陰性組MLD(16.753.63)顯著增高(P0.05),MLD 和表達強度呈正相關關系,隨表達的增強逐漸增高,相關系數 rs=0.398(P0.05),見表 3。表3 子宮內膜癌的表達強度與 ML

9、D 的關系 3 3 討論討論 大量臨床病理研究證實,在多種人類腫瘤中,表達與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高水平表達 VE的腫瘤患者較低水平表達患者的預后差4。相對而言,對于的表達及與腫瘤淋巴結轉移關系的報道不多,且結論存在分歧。是 1998 年在核酸數據庫中通過同源性搜索發現的第二個淋巴管生長因子5。可與、結合,在脈管發育上具有雙重作用:既可誘導血管生成(主要由介導)又可誘導淋巴管生成( 主要由介導),其中與結合可促進淋巴管生成。與的胞外區域高度特異性結合,使受體自身磷酸化而激活細胞內信號傳導通路,刺激淋巴管內皮細胞的增殖、遷移,誘導淋巴管生成參與體內多種病理生理過程。Stacker 等6報道,可在小

10、鼠腫瘤模型中誘導腫瘤淋巴管生成,同時腫瘤也表現出更高的轉移率和生長率,且可通過誘導淋巴管新生加速腫瘤細胞向淋巴道播散。Onogawa 等7報道 ,高表達與結腸癌淋巴結轉移和預后不良顯著相關。在胃癌、卵巢癌中也發現高表達的與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是腫瘤患者存活的獨立預后因子。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不同的結論,如在肺腺癌8、頭頸部鱗癌9等,表達與淋巴結轉移無關,甚至低表達與淋巴結轉移顯著相關。推測可能是因為不同腫瘤中決定腫瘤轉移的主要因素不同,而且前體的蛋白水解程度和的表達方式也有差別,同時不同腫瘤自身生長產生不同的物理壓力也會對淋巴管生成起不同的阻礙作用。我們的實驗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癌組織中陽性表達

11、率(73.58%)明顯高于正常內膜組織(25.00%),的這種表達提示其在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發展中可能發揮重要作用。的表達與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年齡、組織分化程度、肌層浸潤深度無關,而與臨床分期密切相關,其表達隨臨床分期升高而逐漸增高,表明臨床分期越晚侵襲性越強,的表達越強,淋巴結的轉移率就越高。在淋巴結轉移組中,的陽性表達率(86.84%)明顯強于無淋巴結轉移組(40.00%),表明的高表達與子宮內膜癌淋巴結轉移密切相關。檢測可作為臨床判斷子宮內膜癌生物學行為及預后的重要參考指標。 目前,腫瘤 MLD 與腫瘤淋巴結轉移之間關系的研究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 在乳腺癌的研究中觀察到乳腺癌淋巴管密度增加

12、與腋窩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且 MLD 越高,腋窩淋巴結轉移的概率越大10。在結腸癌的研究中也有相似報道11,癌周淋巴管密度升高與淋巴結轉移、淋巴管侵犯、遠處器官轉移呈正相關。本實驗運用單克隆抗體標記淋巴管,是分子量為40kD 的氧連接型唾液酸糖蛋白,經過組織超微結構和其他淋巴管標記物證實,只存在于淋巴管內皮細胞上,此抗體對淋巴管內皮具有很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12。本實驗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癌淋巴結轉移組 MLD(32.053.27)明顯高于無淋巴結轉移組 MLD(20.234.57),推測子宮內膜癌淋巴管密度增加是其淋巴道轉移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影響淋巴道轉移的重要因素。其機制可能為腫瘤內部淋

13、巴管增殖擴張及密度升高,增加了瘤細胞與淋巴管內皮接觸面積13,使得進入淋巴循環的瘤細胞數目增多。MLD 的檢測可作為預測腫瘤轉移的重要指標。 有報道發現在乳腺癌中,隨癌細胞表達強度的增加,其癌組織內的淋巴管密度也明顯增加14 。在結腸癌的研究中亦有相似報道15,淋巴管密度的增加與癌細胞表達增高呈正相關。本實驗結果顯示,陽性組較陰性組 MLD 顯著增高,MLD 隨表達的增強具有增高的趨勢,兩者表達呈正相關,從而表明兩者在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及轉移中可能均是很重要因素。推測與 MLD 在子宮內膜癌中高表達可能與促進腫瘤增生及淋巴管生成相關聯。因此,在此領域的繼續研究不但可能會進一步揭示和 MLD 在子

14、宮內膜癌發生、發展及轉移中的作用機制,而且可通過對兩者的抑制為防治子宮內膜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措施。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 謝虹.子宮內膜癌發病相關因素的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 2 Shimizu M,Saitoh Y,Itoh H.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Haras oncogene product in normal,benign,and malignant human pancreatic 3 Ohno M,Nakamura T,Kunimoto Y,et al.Lymphagenesis correlates with cance

15、r J.Oncol Rep,2003,10(4) 4 Staker SA, AchenMG, Jussila L,et al.Lymphangiogenesis and cancer 5 Achen M G, Jeltsch M, Kukk E, et 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2 (Flk1) and VEGF receptor 3 (Flt4)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8, romotes the metastatic spread of tumor cells via the lymphaticsJ.Nat and

16、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rcinomaJ. Cancer Sci,2004,95(1) 8 Niki T,Iba S,Tokunou M,et al.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A, B, C, and D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lymph node status in lung adenocarcinomaJ. Clin Cancer Res,2000, 6(6): 2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family member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orrelate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J. 10何建軍,任予,王柯.乳腺癌周微淋巴管密度與腋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11方義湖,黃瓊,鄧紅,等.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密度對結腸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