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治療技術ppt課件_第1頁
牽引治療技術ppt課件_第2頁
牽引治療技術ppt課件_第3頁
牽引治療技術ppt課件_第4頁
牽引治療技術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牽引治療技術牽引治療技術 l定義及發(fā)展史l牽引的分類l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l適應證及禁忌證l頸椎牽引l腰椎牽引定義定義牽引是應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通過徒手、器械或電動牽引裝置,對身體某一部位或關節(jié)施加牽拉力,使關節(jié)面發(fā)生一定的分離,周圍軟組織得到適當的牽伸,從而達到復位、固定、減輕神經根壓迫、糾正關節(jié)畸形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發(fā)展簡史發(fā)展簡史可追朔到公元前數千年應用軸向牽引矯正駝背應用專門裝置治療脊柱側彎發(fā)展簡史發(fā)展簡史l1929年Taylor 控制性頸椎牽引裝置,以枕骨隆突和下頜作為牽拉支點,這種控制性軸向牽引的方法,成為現(xiàn)代脊柱牽引技術的基石。l1933 Crutchfield改良了牽引

2、療法,并不斷修改,成為頸牽標準模式。l20世紀初,牽引成為治療“腰突癥的普遍方法。發(fā)展簡史發(fā)展簡史l6070年代,研究了牽引重量、時間、間歇牽引方法等,對脊柱牽引提供有力依據。l現(xiàn)代脊柱牽引技術:歷史約90余年,在現(xiàn)代醫(yī)學解剖、生理學及19世紀脊柱生物力學概念的基礎上,以生物力學為原則的治療方法。牽引的分類牽引的分類根據牽引作用部位:脊柱牽引頸椎牽引、腰椎牽引)四肢關節(jié)牽引根據牽引動力來源:手法牽引機械牽引電動牽引牽引的分類牽引的分類根據牽引持續(xù)時間:間歇牽引持續(xù)牽引根據牽引體位:坐位牽引臥位牽引直立位牽引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一、脊柱機械性拉長:Lawson1958年的實驗:每

3、次脊柱牽引后受試者站立高度可增加3.43mm,4周后可增加8 mm。脊柱機械性拉長脊柱機械性拉長拉長原因:脊柱椎體機械性分離最主要因素;脊柱兩側肌肉的牽伸、放松;相應韌帶和小關節(jié)囊的牽伸;椎間孔的增大;脊柱生理曲度變直;脊柱小關節(jié)的滑動;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突出物的縮小等。脊柱機械性拉長脊柱機械性拉長頸椎牽引可增加椎骨間隙距離,擴大椎間孔,從而有利于消除水腫、減輕壓迫癥狀。研究證實:當頸椎牽引的重量達到67kg時,椎間盤內部的壓力約減少70;當牽引重量達到10kg時,椎間盤內部幾乎測不到壓力。脊柱機械性拉長脊柱機械性拉長對于腰椎神經根受壓者,腰椎牽引可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的關系,從而緩解壓迫癥狀。四

4、肢牽引可增大關節(jié)間隙,改善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脊柱機械性拉長脊柱機械性拉長影響脊柱分離程度的因素:脊柱的位置:屈曲角度越大,則椎體后部分離的程度愈大。牽拉角度: 25頸椎牽引可使正常生理曲度變直,30時頸椎椎間隙后部增寬最大。牽引重量:頸椎牽引為總體重的7%10%;腰椎牽引25%總體重。(注意牽引的重量與牽引時間有一定的關系)舒適的體位、和放松的肌肉。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二、關節(jié)突關節(jié)等椎體小關節(jié)的松動小關節(jié)面的滑動或轉動小關節(jié)面的分離小關節(jié)面的靠近或壓縮關節(jié)突關節(jié)等椎體小關節(jié)的松動關節(jié)突關節(jié)等椎體小關節(jié)的松動影響小關節(jié)松動的因素包括:脊柱屈曲:增強滑動效果脊柱側屈:增加側屈凸側達

5、到的伸展程度 脊柱旋轉:旋轉側相對上一椎體關節(jié)突分離對側產生壓縮效果 例如椎間孔部位病理改變的牽引治療應將患者頸椎處于使椎間孔最大程度展開的位置,即屈曲、向非受累側側彎并向受累側旋轉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三、脊柱肌肉的放松牽引可以緩解肌緊張或痙攣引起的疼痛,增大椎體分離作用脊柱肌肉的放松脊柱肌肉的放松影響肌肉放松因素:患者體位:頸牽 仰臥比坐位好 腰牽 腰大肌姿勢好(屈雙髖、膝 并且雙小腿下墊凳)脊柱肌肉的放松脊柱肌肉的放松l脊柱位置:頸椎屈曲角度大,上斜方肌等肌肉易緊張;腰椎中立位更易放松l牽引時間:7分鐘近乎休息水平,2025分鐘對肌肉放松最適宜l牽引重量:頸牽時肌肉放松所要

6、的牽引重量低于機械分離所要的牽引重量的1.52.5kg;腰牽時并非一定要25%體重的牽引重量才有放松肌肉的作用。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四、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換,緩解神經根壓力,降低局部炎性刺激物的濃度增大椎間孔,減少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調節(jié)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張力緩解局部肌肉的緊張性疼痛緩解疼痛緩解疼痛影響因素:患者的體位:舒適的和易于牽引的體位可有助于在牽引過程中增強緩解疼痛的作用脊柱的位置:急性期:受累節(jié)段擺于放松或無痛的位置;亞急性期或慢性期:使受累的脊柱節(jié)段或與該節(jié)段相關的軟組織處于牽伸位受累節(jié)段及相關軟組織處于牽伸位緩解疼痛緩解疼痛l牽引的力量和時間:l急性期:存在損傷和炎癥

7、時,采用短時間、低強度(無明顯牽拉感覺) 的牽引,達到休息、制動的目的l亞急性期和慢性期:牽引的重量和時間長短可逐漸地增加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生理效應及影響因素五、神經生理效應牽引減少肌肉不自主活動,改善運動功能抑制運動神經元刺激性, 影響脊髓水平疼 痛傳遞促進肌放松和緩解疼痛 適應證及禁忌證適應證及禁忌證l適應證l脊神經根刺激或壓迫l退行性椎間盤疾病l關節(jié)功能障礙 l由癥狀性關節(jié)突關節(jié)疾患造成的關節(jié)疼痛l肌肉痙攣或緊張l椎間盤損傷造成的疼痛、椎體后壓縮性骨折和其他問題適應證及禁忌證適應證及禁忌證l禁忌證l惡性腫瘤l急性軟組織損傷l先天性脊柱畸形l脊柱化膿性炎癥l脊髓明顯受壓l嚴重的骨質疏松及伴

8、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適應證及禁忌證適應證及禁忌證對有下列癥狀的患者不適宜實施頸椎牽引:類風濕關節(jié)炎或頸椎活動過度引發(fā)的頸椎韌帶不穩(wěn),寰樞關節(jié)半脫位并伴有脊髓受壓癥狀,急性揮鞭樣損傷等,對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患者也應慎重進行。對有下列癥狀的患者不適宜實施腰椎牽引:孕婦,婦女月經期,有明顯馬尾受壓癥狀,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腹主動脈血管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其他因其呼吸困難的疾病等。頸椎牽引頸椎牽引頸椎牽引頸椎牽引作用機制:限制頸椎活動減輕神經根的充血水腫 解除頸肌痙攣,減小椎間盤壓力增大椎間隙,減輕神經根壓迫減輕鉤椎關節(jié)骨刺對神經根和椎動脈刺激解除關節(jié)突滑膜嵌頓,使移位椎間關節(jié)復位頸椎牽引

9、頸椎牽引l牽引角度l一般認為采用頸椎前屈1030可使頸椎間隙顯著擴大l上頸段C1C2): 0 5l中頸段C2C5):1020l下頸段C5C7):2530l在這些位置,相應節(jié)段的小關節(jié)囊處于一相對松弛位置,從而使關節(jié)面獲得較好的分離l屈曲24是保持牽引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出現(xiàn)反弓的最大角度牽引角度牽引角度臨床上常根據患者的頸椎病類型和頸椎X光片來決定牽引角度椎動脈型前屈小于5神經根型頸椎病采用前屈2030脊髓型后伸10 15頸型前屈小于20黃韌帶肥厚所致,則應采用稍向前屈位頸椎牽引牽引角度牽引角度X線片顯示頸椎曲度消失時,采用垂直或略前傾牽引頸椎呈反弓狀態(tài)時,采用垂直或后伸位牽引頸椎反弓且成角

10、時,可采用垂直牽引,輔以按摩或進行間歇牽引牽引角度還應根據患者牽引后的反應及時進行調整頸椎牽引頸椎牽引l牽引重量l牽引重量應根據治療次數、患者體質強弱、牽引時間長短以及采用持續(xù)牽引還是間歇牽引等因素來確定l一般以體重的810開始牽引。根據患者體質及頸部肌肉發(fā)達情況逐步增加牽引重量,通常每35 天增加1kg。如癥狀有改善,可維持此重量,如果沒有改善,可適當增加,最大可達1012kg。牽引重量牽引重量但針對寰-枕關節(jié)和寰-樞關節(jié)分離的牽引力量則應更小一些,一般認為在3.73kg(10lb)左右若牽引重量過重,超過20kg,可能造成肌肉、韌帶、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的損傷。頸椎牽引頸椎牽引l牽引時間l頸椎牽

11、引的時間以1530 min為宜,時間太短達不到牽引的力學效果,時間過長容易產生頭痛、頭麻、下頜關節(jié)疼痛、心悸、胸悶、惡心等不良反應l實驗顯示牽引30min和60min對頸椎間距的影響沒有顯著性差異牽引時間牽引時間一般牽引重量愈大,牽引時間應愈短。帶有間歇牽引的牽引設備,牽引時間可稍長些,一般不超過40 分鐘治療每日12 次,1014 次為1 個療程腰椎牽引腰椎牽引腰椎牽引腰椎牽引作用機制腰椎間隙增大,有利 于突出的髓核回納使椎間孔擴大,減輕 對腰神經根的壓迫牽拉使痙攣的腰肌放松使腰關節(jié)突關節(jié)復位腰椎牽引腰椎牽引l慢速牽引腰椎牽引腰椎牽引l快速牽引慢速牽引慢速牽引髖關節(jié)屈曲角度從0逐漸增大到90

12、的過程中,椎間隙后部的分離程度逐漸增大,尤以L45、L5S1最為明顯當應用一小凳置于雙膝下時,不僅改變了雙髖關節(jié)屈曲的角度,同時也使腰大肌放松,腰椎曲度變平,故將此稱為腰大肌姿勢體位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無論是仰臥位或俯臥位,腰椎要處于伸展狀態(tài),即保持生理前凸的位置是重要的慢速牽引慢速牽引l牽引重量l腰椎牽引力量至少25%體重才可克服牽引時的磨擦力l研究表明,29.8474.6kg(80200lb)的牽引力量可使腰椎椎體發(fā)生分離,故常用的牽引力量的范圍為31.7868.1kg(70150lb)之間 慢速牽引慢速牽引l牽引時間l牽引時間的選擇與重量有關,一般牽引量大,牽引時間相對要短,反之則

13、長l通常每次牽引持續(xù)的時間以2040min,平均30min較為適宜l治療頻度一般為56次/周腰椎牽引腰椎牽引l快速牽引l牽引距離:4560mml屈曲:1015l旋轉角度:1316l保持時間1秒,每次重復13次l牽引后,腰圍固定帶固定腰臀部l快速牽引一般1 周重復一次,總次數不超過3 次腰椎牽引腰椎牽引l本卷須知l腰椎牽引除了掌握好適應證與禁忌證外,還要注意與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如藥物、肌力訓練,維持正確姿勢等才能維持牽引效果,取得最佳療效l慢速牽引中,如果經過23 次牽引,癥狀沒有改善或反而加重,應停止牽引治療,重新評定患者或改換其他的治療方法本卷須知本卷須知慢速牽引結束后,松開骨盆帶時不宜太快,以免腹部壓力突然降低引起患者不適;松開骨盆帶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