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v掉的共時語法意義及其歷時演化
關于“v排除”組合中“留在”的語法意義,學術界很少進行。它主要集中在其語法意義的總結上,而且沒有區別。《辭海》(1999)“掉”的第7個義項說“掉”用于某些動詞后面,表示動作的完成;《現代漢語詞典》(2005)則認為“掉”用在某些動詞后,表示動作的結果。呂叔湘(1980)、房玉清(1992)認為“掉”用在及物動詞后,表示去除;用于不及物動詞后,表示離開。周磊磊(1999)則認為“V掉”的語法意義“表示動作過程的完成”等等。我們認為“(V)掉”的語法意義大致包括三種:客體脫離、客體消失、行為的結束/狀態的實現。本文首先從共時角度描寫“(V)掉”的語法意義,然后從歷時角度探索“(V)掉”語法意義的虛化過程,并對演變的動因和機制加以分析。1.“摔倒”中的“摔倒”的含義1.1[業”第5:“支狀”現代漢語中,動詞“掉”的基本義為“落”,可以單獨充當謂語。例如:(1)一夜之間,銀杏葉全掉了。(2)筆掉了。“掉”是一種運動,包含三個基本要素:[起點狀態][終點狀態][過程/方向]。“掉”是一個有起點有終點的位移過程,起點之前的狀態是[附著],客體附著于某一基體;起點狀態是[脫離],客體脫離其基體,過程是[下落],下落的方向默認為自上而下的;“掉”的終點是[停止],其狀態仍為[附著],附著于另一新的基體。“掉”的全過程可以概括為“附著一脫離一下落—附著”。如例(1)中,“掉”開始前,客體“銀杏葉”是附著于基體“銀杏樹(枝條)”之上;“掉”時,銀杏葉脫離了銀杏樹;“掉”進行中也是葉子下落的過程;“掉”結束后,葉子到達終點,重新附著于另一新的基體(默認為地面)。“掉”是一價動詞,其常見的句式主要是:N掉了。這一句式有歧義,一是起點狀態,N脫離了某一依附基體;一是終點狀態,動作結束,N重新依附于另一新的基體,新的基體一般是其非常規附著基體。例如:(3)筆掉了,快接住。(4)筆掉了,快撿起來。例(3)從“接”這個動詞可以看出“掉”只表示起點,“筆”脫離了附著基體,并處于下落的過程之中,例(4)從“撿”這個動詞來看,“掉”是附著于地面的。因為一般來說,桌子、書包、口袋等地方是“筆”常規附著基體,應為起點狀態;“地面”是其非常規附著基體,應為終點狀態。以上兩例都是“掉”的轉喻用法,都是整體轉指部分。不同的是例(3)中的“掉”是整體轉指起點,例(4)中的“掉”是整體轉指終點。動詞“掉”發生的致使力主要是自然力(如地球引力、氣候變化等)。其語義可以描寫為:[+自然力][+空間位移][+確定的方向]。1.2“受事”稱客體,“日本”稱體和“V掉”有關的語義角色主要有3個:施事N1,受事N2,與動詞沒有關系而與受事N2有依附關系的N3。為了便于稱說,我們把受事N2稱為客體,N3稱為基體。例如:(5)他從日歷本上撕掉了一張紅色的星期天日歷。其中,“他”是施事N1,“星期天日歷”為受事N2,稱為客體,“日歷本”為N3,稱為基體。從共時角度看,“V掉”中“掉”的語法意義主要包括3類,分別記作“掉1”、“掉2”、“掉3”。1.2.1“-雙重”結構中的“巖”與“在”(6)家珍脫掉了旗袍,也和我一樣穿上粗布衣服。(余華《活著》)(7)李芒全身的怒火都燃燒起來,奮力一腳踢掉了他的槍!(張煒《秋天的憤怒》)上例中的“掉”表示“客體脫離”,即在某一外力的作用下,客體脫離原來附著的基體并下落。如例(6)動作“脫”發生前,客體“旗袍”是附著于基體“家珍”身體之上的,動作發生時,客體“旗袍”脫離了身體而下落了,動作結束后,“旗袍”重新附著于另一基體。例(7)亦然。該類結構中,客體的位移既有起點又有終點。該類“V掉”的句法形式可描寫為:N1V掉N2=N1VN2+N2脫離。1.2.2假鈔的“消失”(8)秘書處工作人員統統包圓才十余人,工作開始方一周便吃掉七千多袋方便面喝掉一百公斤茶葉,實在過于糜費。(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9)花費了幾代人心血建造的塔房就這樣一把火都燒掉了。(10)黑板上的字我全擦掉了。(11)廣東普寧端掉特大山洞印鈔黑窩點查獲假鈔5000萬。上述例句中的“掉”表示“客體消失”,即客體因某一外力的作用而消失了。如例(8)“吃掉方便面”是方便面因為“吃”而消失了,例(9)“燒掉塔房”是塔房因為“燒”而消失了。“掉”可用于某些不及物動詞之后表示消失。例如:(12)一句話,氣得謝隊長拔起腿走掉了。(張賢亮《綠化樹》)(13)那人嘟噥著轉身怏怏地溜掉了。(梁曉聲《京華聞見錄》)該類“掉”也表示“消失”,所不同的是,這一類消失是動作主體(施事)自身實施某一動作而致使自身從某一處所消失。如例(12)“謝隊長走掉了”是說謝隊長從某處所消失,即某處不繼續存在謝隊長這個人了。此時,“掉”的意義已經虛化。“掉”只有起點,其位移義基本上消失,終點也隨之不復存在。該類“掉”句法形式可標示為:N1V掉N2=N1VN2+N2消失。該類“V掉”可以概括為客體消失。1.2.33:事件結束后的狀態變化“掉”用于某些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某一動作行為的完成,或性質狀態變化的實現。1把“中小型事件”納入“翻譯”,把“死”打造成“完成”(14)他答應母親2006年一定把房子買掉,把婚結掉,把孩子生掉。(15)春雨前有展覽后有回程;而我是前有丹麥學弟學妹的旅程要安排掉,后有四十頁《安徒生傳記》要翻譯掉。上兩例中的“掉”表示“事件完成”,即隨著某一動作的結束,相應的事件得以完成。如例(14)中“V掉”意思是把“買房子”、“結婚”、“生孩子”這些事情完成:買掉房子=買房子+買完成;例(15)“安排掉行程”表示“安排行程”這一事件結束:安排掉旅程=安排旅程+安排完成;翻譯掉安徒生傳記=翻譯安徒生傳記+翻譯完成。該“掉”只有終點,沒有起點,事件只能在動作完全結束后才能得以完成。該類“掉”表示的是動作或事件的消極完成。其句法形式可描寫為:N1V掉N2=N1VN2+V完成。2“-批決”:《秋夜》“說“掉”可以用于某些消極的不及物動詞以及性質形容詞之后,表示一種壞的、反常的或不如意的狀態的實現。例如:(16)他不健康,但是他沒有瞎掉一只眼睛跟失去一條腿,他的面目與四肢都是健全的。(關露《秋夜》)(17)我就想了,過生日時收到變質的蛋糕會讓你臉綠掉,收到愛情是不是一定要讓你臉紅掉呢?上例中“掉”表示壞的或不如意的狀態的實現。如例(16)“瞎掉一只眼睛”是說“瞎”的狀態的實現:瞎掉眼睛=眼瞎+瞎實現。同樣,例(17)中,臉綠掉=臉綠+綠實現。該結構中,“掉”也只有終點,沒有起點,因為某一狀態也只能在變化完全完成后才能出現。A為[-自主]的不及物動詞或形容詞,其句法形式可描寫為:N1V掉=lN1V+V實現。綜上,“掉”的詞義至少可以歸納為如下三種意義:[+客體脫離];[+客體/屬事消失];[+行為的結束/狀態的實現]。下面分析這三種意義之間的聯系及變化動因。2.“衰退”的虛擬和動機我們認為,“掉”的三種意義中,“脫離”義直接來源于動詞“掉”,另外兩種語義則分別來自“脫離”義。演變的動因有兩個:轉喻與隱喻。2.1從“干”到“倒柜”當“掉”的致使力是人力等而非自然力時,就產生了“V掉”用法。表“客體脫離”義的“掉1”直接來源于動詞“掉”,應為初始用法。例如:(18)幾天后,譚喜林拍打掉身上的灰塵,眼睛又瞄向大慶。(19)史密斯進來拔掉了電話線,逼著他去找新的下手機會。(沈丹《千鈞一發》)(20)據說他溜進每套房子,都要把全屋收拾干凈,把漏水的龍頭修好,把廚房里的油泥擦干凈,把垃圾倒掉;然后才翻箱倒柜。(王小波《2015》)(21)他明顯地不愿在此看到柯西金,因為把柯西金擠掉,他自然會成為國家二號人物。上述例句中的“掉”擁有動詞“掉”的三個狀態。以(18)為例:“掉”之前,“灰塵”(客體)附著于身上(基體);“掉”開始時,“灰塵”(客體)脫離了衣服(基體)并下落;“掉”結束后,客體重新依附于另一基體。表客體脫離的“掉”為趨向補語。其語義可概括為:施事用V的施動致使客體(受事)脫離某一依附基體而發生位移。其句式可以描寫為:N1V掉N2。其語義特點可描寫為:[-自然力][+空間位移][+確定的方向][+起點狀態][+終點狀態]。凸顯的是“起點—終點”過程,客體隨著V的實施而脫離基體并發生確定方向的空間位移。上述例句中“掉”可以用趨向動詞“下來”、“下去”等替換。例如:(22)譚喜林把身上的灰塵拍打下來。(24)……把垃圾倒出去;然后才翻箱倒柜。(23)史密斯進來把電話線拔下來。(25)……因為把柯西金擠下去,他自然會成為國家二號人物。2.2表“客體消失”的語義“客體消失”義是通過轉喻從“客體脫離”義虛化而來的。轉喻是用一個概念來指稱另一個相關的概念,是兩個相關認知范疇(往往屬于同一個“認知框”)之間的“過渡”,以一個概念為參照點建立與另一個概念(目標概念)的心理聯系。(沈家煊,1999a)。最常見的轉喻是整體和部分之間的轉喻,可以是整體轉指部分,也可以是部分轉指整體。例如“狗咬人”實際上是“狗的牙齒咬人”,用“狗”來轉指“牙齒”是整體轉指部分;“沉舟側畔千帆過”中用“帆”來轉指“船”是部分轉指整體。無論是哪一種轉喻都遵循這樣的規律:用顯著的轉指相對不顯著的。例如整條“狗”比其牙齒顯著,狗是可見的,牙齒一般是不可見的;帆往往比船身顯著,尤其是遠遠地看去的時候。具體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顯著,所以我們常用具體事物轉指相關聯的抽象事物,或用抽象的事物轉指更抽象的事物。“掉”的演變也是如此。掉2是掉1通過轉喻而來的,因為“客體消失”和“客體脫離”之間存在著相關性聯系,一般來說,脫離是消失這個過程的一部分,是動態的,是運動的起點,顯著度比較高,所以常常用來轉指整體消失。我們統計了王小波《2015》、《白銀時代》兩部小說,表消失的“V掉”共有85例。其中,“V掉”后續句寫V的動作主體的有40例,寫客體的只有15例,二者之間的比例是8:3。可見,起點很重要,常用來轉指終點。掉1與掉2之間是起點轉指終點。與表脫離的“掉”語義有所不同,表“客體消失”的“掉”具有以下語義特點:[-自然力][-空間位移][-確定的方向][+凸顯起點狀態][-凸顯終點狀態]。此類的“掉”可以用表示結果的副詞“光/完/沒”等替換,而不能用趨向動詞替換。例如:(26)我舅舅把那支煙吸得干凈無比,連煙屁股都抽掉了。(王小波《2015》)→……連煙屁股都抽光/完/沒了。→*……連煙屁股都抽下來/下去了。(27)他不得不任由孤獨蠶食他的生命,最后,蠶食掉生存的勇氣和信心,選擇了那種令人痛心的結局。→……蠶食光/完生存的勇氣和信心,選擇了那種令人痛心的結局。→*……蠶食下來/下去生存的勇氣和信心,選擇了那種令人痛心的結局。2.3從1到3,隱喻和隱喻2.3.1先認識的“映射”“完成”義是由“客體脫離”義通過隱喻和轉喻引申而來的。隱喻是用一個相似的概念(源范疇,往往是常見的、具體的)來說明另一個概念(目標范疇,往往是不常見的、后認識的具體的或抽象的),是兩個相似的認知范疇之間的“投射”(mapping)。例如“時間”和“金錢”具有相似性,人們常常用“金錢”這個來源范疇去構想“時間”這個目標范疇,例如:不要浪費時間/時間快用光了/電腦節省了我不少時間。先說隱喻。客體脫離是一個有起點有終點的位移過程,事件的完成、狀態的變化也是一個有起點有終點的變化過程,具有相似性。1從作為“完”、“好”到“去”“做事情”的圖式與“客體脫離基體”相似:做某件事情之前,事情(客體)以某種狀態存在;動作結束之后,該事物以另一種狀態存在。故人們可以用“物體脫離”這一熟悉的概念(源范疇)來構想“事件完成”這一概念(目標范疇)。例如:(28)我今天很忙啊,要把衣服洗掉,把表填掉。(29)考生在報名的時候,還需要將實踐性環節考核報名、教材預定與課程報名都一并辦理掉。這里,“掉”凸顯的也是終點狀態,但此時已由空間域投射到了時間域:客體與基體是否脫離受制于動作是否結束。該類“掉”的語義可描寫為:[-自然力][-空間位移][-確定的方向][-凸顯起點狀態][+凸顯終點狀態][+時間域:完成]。“掉”可用“完”、“好”來代替,而不能用表示開始或持續的算子來替換。例如:(30)我今天很忙啊,要把衣服洗掉,把表填掉。→……要把衣服洗好,把表填好/完。→*……要把衣服洗起來,把表填起來。下例似乎更可以說明問題:(31)邊上有一個廠家,那個廠家已經倒閉了,資產都清掉了,這個時候呢,他廠家上面的主管單位,可能就認為這個地塊,我只要能買出一個,安排完下崗職工,把下崗職工能夠安排掉,我就成了。“狀態變化”的路徑、結果與“客體脫離基體”都相似。二者都有運動過程,二者的結果也具有相似性:變化之前,狀態以一種形式存在;變化之后,狀態則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故可用“物體脫離”這一熟悉的源范疇來構想“事件完成”這一目標范疇。例如:(32)如今我投身其中,只能有兩種可能:一是它正常了,二是我瘋掉了,兩者必居其一。(余華《十八歲出門遠行》)(33)他最擔心的是家里那年久失修的房子會塌掉。(34)沈溪兒逗雨翔玩了一會兒,膩掉了,把信一扔說:“你可不要打她的主意噢!”(韓寒《三重門》)該類“掉”由空間域投射到了狀態域。其語義可描寫為:[-自然力][-空間位移][-確定的方向][-凸顯起點狀態][+凸顯終點狀態][+情態域:變化]。此時,“掉”的作用相當于體助詞“了”,但不如“了”虛化得徹底。例如:(35)沈溪兒逗雨翔玩了一會兒,膩掉了,把信一扔說:“你可不要打她的主意噢!”→沈溪兒逗雨翔玩了一會兒,膩了,……→*沈溪兒逗雨翔玩了一會兒,膩下來了,……綜上,表示動作結束/狀態變化的“掉”是“客體脫離”“掉”隱喻而來的。“客體脫離”可概括為“事物經過脫離、下落并附著于新基體”,動作完成是“事件經過處理而存在”,狀態變化是“事件經過變化而存在”,前者是具體的事物,后者是抽象的事件,前者具體后者抽象,用具體的事物脫離來表示抽象的事件完成、狀態變化,這是隱喻的作用。另外,在施動受這種動作中,受事比較顯著,所以可以用整個過程轉指受事,這又是一個隱喻的過程:由既有起點又有終點到只強調終點。2.3.2附于自然的新特性就其結果來看,“掉”的變化又有轉喻的情形:“變化完成”和“客體脫離”之間亦存在相關性,客體脫離基體并下落是變化,這一變化過程結束后,客體重新附著于新的基體,又呈現出一種新的靜止狀態,可見,附著是存在的條件,附著必然存在,但存在并不必然附著,存在是附著的可能結果。這也是條件和結果的關系。某一狀態變化完成后,也會呈現出新的靜止狀態。和掉2的引申情況一樣,掉3亦是從掉1通過轉喻發展而來的,是條件轉喻結果。此處不再贅述。掉3凸顯的是終點,故表示初始狀態的形容詞不能與“掉”搭配,因為其沒有實現過程和實現結果。例如:(36)這柿子爛掉了。→*這柿子生掉了。(37)樹葉都黃掉了。→*樹葉都綠掉了。綜上,“掉”的虛化路徑及其動因可以概括如下:不同“掉”的語義特征可以歸納為下表:2.4“-雙”的“v死”結構主觀化是一個語用、語義演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語義越來越基于說話人對所說的話的主觀理解、說明和態度”。“掉”語法化也伴隨著“主觀化”,即語法化后的形式的語法意義偏于說話者對事物、事件的主觀態度和情緒。“掉”由表示“脫離”義到“不如意的變化完成”正是客觀意義向主觀的延伸。動詞“掉”的發生有兩個結果,直接結果是客體脫離基體,即就客體而言,客體脫離了其所依附的基體。間接結果是基體有所減損。就人們的主觀心理而言,“減損”給人的感覺一般是不好的、不如意的,如“謙受益、滿招損”等。“掉1”是客體脫離基體,主觀性不強,故此時的“V掉”結構對動詞本身沒有嚴格的要求,多為中性動詞,表達“使脫離”義。由脫離引申為消失,“減損”義增強,主觀性也增強,形式上表現為“掉2”對動詞有一定的要求,V主要有三類:“吃、喝”等消耗類動詞;“殺、斃、干”等致死類動詞;“燒、擦”等去除性動詞等等。動詞的限制同時使得“V掉”結構的消減、去除或不如意等消極主觀義得到了固化。因此,當中性或“積極”義動詞進入“V掉”結構后,結構義使得其“積極”義弱化,而賦予了不如意的消極義。如“嫁娶”一般來說是喜事,但對有的人來說也可能是壓力。如例(14)中的“他”即使不是把它當作一種痛苦,也是當成壓力或任務來看待的,一定不會是賞心悅事。相反,該事件的完成往往給說話人帶來一種解脫或輕松。再如:(38)今天,張媽媽終于把女兒嫁掉了,一塊石頭總算從心頭卸下去了,從此,跟鄰居談起女兒來,再也不用躲躲閃閃的了。表狀態變化的“掉”主觀性最強,多表示說話者對事件的一種感嘆語氣,含有“不如意”或“意外”等情態范疇義。變化多為好的狀態向壞的狀態變化,或者由常態向非常態變化。在我們檢索的幾千條語料中,表積極變化義的“掉”用例只有2個:(39)玩電腦上網要有節制,現在雙眼干燥癥已很嚴重,只要少接觸螢屏,視力會恢復,干眼癥會好掉。(40)今天,我專門寫了一篇博客來炒作你,你小樣兒的,這下,徹底紅掉了。此時,“掉”完全從語義范疇擴大到語用范疇了。日語中也有類似情況。比如放在動詞后邊的“-shimauしまう”如果附在自主動詞后就強調動作的完成,如放在非自主動詞后就一定表示說話者對事件的一種感嘆語氣,比如“不如意”或“意外”等情態范疇的意義。3.“掉”的虛擬過程3.1動結式的“v中小型”從語法化的角度看,語言共時平面的差異有可能是歷時演變的反映。下面是“掉”在歷時材料中的情況。《說文》:掉,搖也。段玉裁注:“掉者,搖之過也;搖者,掉之不及也,許渾言之。”《廣韻》:“掉,振也。”“掉”最初為動詞。例如:(41)末大于本則折,尾大于要則不掉矣。(《淮南子》)“掉”的虛化起源于它與其他動詞的連用。這是動詞虛化的普遍規律。“掉”出現在其他動詞的后面至少不遲于宋,但用例極少。例如:(42)蓋他狂也是做得個狂底人成,不是做得一上,又放掉了。狷也是他做得狷底成,不是今日狷,明日又不狷也。(朱熹《朱子語類》)這里的“掉”的意思疑為“放、調換”。同文中用法可以驗證:(43)若謂窮一事不得,便掉了別窮一事,又輕忽了,也不得。(44)夫子掉開答他,不教他如何地干,也不教他莫干,但言“祿在其中”。此時,“V掉”為聯合式結構,二者的位置可以互換。有例可證:(45)譖,是譖人,是不干己底事。才說得驟,便不能人他,須是閑言冷語,掉放那里,說教來不覺。(《朱子語類》)(46)子路許了人,便與人去做這事。不似今人許了人,掉放一壁不管。(《朱子語類》)此時,“掉”與動詞“放”應為并列關系。而《五燈會元》、《無門關》未見“V掉”用例,但出現了“掉”表示“落”的用例,例如:(47)還如萬人叢里,冷地掉個石頭,忽然打著一個,方知觸處周流。(普濟《五燈會元》)在我們搜集到的語料中,最早出現的“(V)掉”是表“客體脫離”的,時間約為元明時期。元雜劇中出現了較多的“V掉”用例。例如:(48)把錐子生挑他賊眼珠,把尖刀細剮他渾身肉,把鋼錘敲殘他骨髓,把鋼鍘切掉他頭顱!(紀君祥《趙氏孤兒》)(49)我將這條凳椅桌都打碎了,幔帳紗櫥都扯掉了。(無名氏《關云長千里獨行》)(50)俺如今剔下子這骨和筋,割掉了這肉共脂。(蕭德祥《殺狗勸夫》)(51)我若見了他,我認的他兩個,恨不的咬掉他一塊肉來。(康進之《梁山泊李逵負荊》)(52)(貧婆云)心乃性之體,性乃心之用。或有亦或無,只看動不動。你答來我問:你有心也無?(行者云)我原有心來,屁眼寬阿掉了也。(楊簡夫《西游記》)(53)上起刑法來,我兒也,直把你打掉那下半截來。(無名氏《玉清庵錯送鴛鴦被》)(54)老圃見偏摘掉了加意的東西,不覺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提起手里鋤頭,照頭一下。(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55)養娘每道:“聞得歹人拐人家小廝去,有擦瞎眼的,有斫掉腳的,千方百計擺布壞了,裝做叫化的化錢。”(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56)辨悟道:“上天曉得柳太守起了不良之心,怕奪了全卷去,故先吹掉了一紙。”(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57)你與小叔叔把頭梳一梳,替他身上出脫一出脫,把舊時衣服脫掉了,多替他換了些新鮮的。(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此時,“V掉”也不再是連動或并列關系,而為動補關系。洪波(2003)認為,判別動結式的標準最重要的有兩條:1)兩個動詞是否構成緊縮的句法形式,不是緊縮的句法形式則不是動結式,所謂緊縮的句法形式,即兩個動詞之間沒有其他成分,也不存在停頓。2)后項動詞(形容詞)是否完全受控于前項動詞,且滿足第一條的標準,則是動結式;反之,則不是動結式。上例中的“V掉”結構都符合這兩個條件:兩個動詞之間沒有其他成分,也不存在停頓;后項動詞完全受控于前項動詞,V為“掉”發生的致使力,“掉”是動作V的結果。此時,“掉”由原來“搖”詞匯義引申出“脫離”義:切掉他頭顱=切他頭顱+頭顱脫離,幔帳紗櫥都扯掉=扯幔帳紗櫥+幔帳紗櫥脫離。同期,“V掉”也出現了泛化的用法,客體由具體名詞擴大到抽象名詞。例如:(58)則從買了揚州奴的住宅,付與他錢鈔,他那里去做甚么買賣,多咱又被那兩個光棍弄掉了。(秦簡夫《東堂老》)(59)些兒失事眼前差,先尋思撇掉了家私罷。(鄭延玉《布袋和尚忍字記》)(60)則他這渭城朝雨,洛陽殘照,雖不唱陽關曲本,今日來祖送長安年少。兀的不取次棄舍,等閑拋掉,因而零落。(鄭光祖《倩女離魂》)(61)你則合低頭就坐來,誰著你睜睛先去瞧?則你個宋公明威勢怎生豪,剛一瞅,早將他魂靈嚇掉了。(康進之《梁山泊李逵負荊》)明清兩代,出現了表示客體消失的用法。例如:(62)媽媽道:“借與人家錢鈔,多是幼年到今,積攢下的家私,如何把這些文書燒掉了?”(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63)鐵生家道雖富,因為花酒面上費得多,把膏腴的產業,逐漸費掉了。(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64)留連半年,方才別去,也用掉若干銀兩,心里還是歉然的。(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65)抑且幼無父母,無些拘束,終日吟風弄月,放浪江湖,把些家事多弄掉了,連妻子多不曾娶得。(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66)這方圓一片大地方,當日都是我家的,自從到我手里,便憑莊頭年終交這幾兩租銀,聽說當年再多二十余倍還不止。大概從占過來的時候便有隱瞞下的,失迷掉的,甚至從前家人莊頭的詭弊,暗中盜典的都有。(文康《兒女英雄傳》)(67)家中柴米一些也無,留在這里做了抵頭,也強如輸掉了。(坐花散人《風流悟》)晚清,“掉”可以出現在非自主的不及物動詞之后,表示狀態變化的完成。例如:(68)本師姑道:“不瞞你老人家說,今年運氣低,把一個二十歲的大徒弟前月死掉了,連觀音會都沒有做的成。你家的相公娘好?”(吳敬梓《儒林外史》)(69)而今可憐那祠也沒有照顧,房子都倒掉了。(吳敬梓《儒林外史》)(70)這兩年在船上當差事舒服慣了,把騎馬的本事忘掉了。(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同時也出現了表示動作結束和完成的用法。例如:(71)卑府是個急性子的人,凡事到手,總得辦掉了才睡得著覺。(李寶嘉《官場現形記》)(72)我不是那不開眼的人,銀子元寶再多些都見過,只要他會我一面,說掉兩句,我立刻就走。(李寶嘉《官場現形記》)(73)都是他們來找卑職的,卑職也只盼能夠替他們把事情了掉,也免得堂翁操心。(李寶嘉《官場現形記》)(74)不是試過,我已見那一家被藥的人的樣子是同死的一般,若沒有青龍子解救,他早已埋掉了。(劉鶚《老殘游記》)“A掉”的用法出現在現當代漢語中,A多為單音節形容詞。例如:(75)芭蕉花沒有用,抱去奉還了天后圣母,大約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郭沫若《芭蕉花》)(76)我是在家憋氣久了出來透透氣,再不出來我就要霉掉了。(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77)我剛才的堅強全部都碎掉了,和我胸腔中那塊小小的東西一樣,都碎掉了。(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78)后面的人催:“喂,買呀,呆掉啦!”(韓寒《三重門》)(79)恐怕我們再不走老板就要瘋掉了。(何員外《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當代漢語中,“掉”還可以出現在述補關系的雙音節動詞后,甚至“中補”短語之后。例如:(80)雨翔打消掉了去追Susan的念頭——因為追上也不能做什么。(韓寒《三重門》)(81)看著自己的圖書證考試證一張張地被作廢掉,看著自己的學生證上面被敲了“畢業紀念”的圖章,心里說不出的滋味。(何員外《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82)我漸漸喪失掉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孫睿《草樣年華——北X大的故事》)(83)雨翔離兩人一樹之遙,聽到這對白好像特別耳熟,是在言情小說里用濫掉的。(韓寒《三重門》)(84)愛森由于中文比較差,經常把眼鏡跟眼睛搞混掉。(85)聽好多人說過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種植確權管理辦法
- 高層建筑火災模擬與人員安全疏散策略研究
- 教育的進階之路:學校改進策略與實踐探索
- 普通設備租賃管理辦法
- 液氯企業安全風險隱患排查表
- 景區物業收費管理辦法
- 電氣工程雙創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與實踐
- 重點高校自學考試課程體系優化研究
- 幕墻工程工作總結
- 高校數字化資源服務系統用戶體驗優化
- GB/T 8312-2002茶咖啡堿測定
- 2023年蘇州國發創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通信線路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實用文檔】doc
- 護士注冊健康體檢表下載【可直接打印版本】
- 預計財務報表編制及分析課件
- 學生集體外出活動備案表
- Q∕SY 1347-2010 石油化工蒸汽透平式壓縮機組節能監測方法
- 西門子順序功能圖語言S7-Graph的應用
- 中醫治療室工作制度管理辦法
- 提花裝造工藝技術培訓課程
- 直播傳媒公司簡介PPT課件(參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