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中國汽車合資之路_第1頁
戲說中國汽車合資之路_第2頁
戲說中國汽車合資之路_第3頁
戲說中國汽車合資之路_第4頁
戲說中國汽車合資之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戲說中國汽車合資之路目錄http:/blog.autoh/author/3115907.html第一章、中國汽車合資的背景中國汽車產業政策造就中國特色合資汽車市場。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8694.html t _blank 第二章、戲說大眾汽車中國合資之路德國人不古板,大眾,為中國而改變。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8693.html t _blank 第三章、戲說標致、雪鐵龍中國合資之路你的浪漫,不是中國人不懂,要浪漫,不要傲慢。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

2、/8705.html t _blank 第四章、戲說克萊斯勒集團中國合資之路落魄的貴族,四處流浪。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8732.html t _blank 第五章、戲說雷諾-日產中國合資之路領導人很重要,這種特色也反應在中國市場。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8768.html t _blank 第六章、戲說奔馳汽車中國合資之路一步錯、步步錯。奔馳老矣,尚能飯否?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8824.html t _blank 第七章、戲說寶馬汽車中國合資之

3、路知錯就改的好孩子,前途不可限量。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8868.html t _blank 第八章、戲說豐田汽車中國合資之路沒有什么好說的,但又有說不完的故事。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8945.html t _blank 第九章、戲說本田汽車中國合資之路千年老二不是那么好當的。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9130.html t _blank 第十章、戲說三菱汽車中國合資之路你的車多是越野車,注定了你在中國的路是多么的坎坷崎嶇 HYPERLINK htt

4、p:/blog.autoh/article/9228.html t _blank 第十一章、戲說馬自達汽車中國合資之路三心二意的花心大蘿卜,扯不斷,理還亂!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9302.html t _blank 第十二章、戲說鈴木汽車中國合資之路相親時沒有戴眼鏡!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9350.html t _blank 第十三章、戲說通用汽車中國合資之路攜三大高手來華,看上海通用如何笑傲汽車江湖?!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9396.html

5、t _blank 第十四章、戲說福特汽車中國合資之路曾經的霸主,來到了中國總是慢半拍。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9430.html t _blank 第十五章、戲說菲亞特汽車中國合資之路成功需要堅持,你的一松手,錯過了黃金時代。 HYPERLINK http:/blog.autoh/article/9529.html t _blank 第十六章、戲說現代、起亞中國合資之路后起之秀,不容小覷。第一章中國汽車產業政策造就中國特色合資汽車市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在中國汽車市場里你可以看到來全世界的各個品牌,進口車,合資國產車,自主國產車,

6、紛紛爭奇斗艷。中國汽車市場如此之大,以至于包容了這么多的品牌,但并不是說中國汽車市場是完全自由市場,他也是有約束的,盡管這個約束很有特色,力度不大,中國的汽車產業還是在這個政策約束下前進,當你看清當前的中國汽車行業以后,你會發現中國的汽車產業可謂是:成也政策、敗也政策。盡管在中國汽車合資的浪潮里,也有少數外來品牌翻船了,但是大多數的品牌都是高歌猛進。造就這一中國汽車合資特色的現象,離不開中國政府的汽車產業政策。中國汽車市場的成長與崛起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從企業角度看,大部分或者說重量級的企業都是國有企業,他們無一不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的財稅大戶,即使是民營自主車企的發展,仍然需要看政策的臉

7、色行事。因此,要認清中國汽車合資之路,必須對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年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進行關注和解析。中國最早的正式的汽車產業政策是1994年版的汽車工業發展政策。從當時的政策名稱來看,政策的關注點基本還是把汽車作為工業的一部分來對待。到2004年,中國政府出臺了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將汽車從工業中分類出來,單獨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這是政府支持汽車產業的巨大進步。在這一政策的支持和約束下,中國向全世界張開了合資生產汽車的懷抱。在開始本書之前,之所以將中國政策拿出來講,是因為如今的中國汽車生產格局都是在這個政策的要求下進行的。比如,中國汽車市場里有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之分,有一

8、汽豐田、廣汽豐田之分,有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之分等等諸如此類的,這皆由這一汽車產業政策所生。由于歷史和體制原因,多少年來,中國的汽車產業一直沒有進步,當日韓汽車產業崛起并向全世界進發的80年代,中國剛剛開始摸索合資之路,幾乎是從零開始。比如,記得那是1983年,上海大眾汽車桑塔納轎車組裝成功;那一年,我,出生了。為了引進世界最先進的汽車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我們開始走合資合作之路,但國產汽車底子薄弱,為了保護自主汽車產業,避免國外汽車品牌將中國汽車市場壟斷,給我國經濟造成威脅,中國汽車產業政策里也進行了約束。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所有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生產銷售汽車的企業,必須與中國國內的汽車生產企

9、業成立合資企業,且外資品牌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占比不得超過50%。二、外資品牌來到國內最多和國內2家汽車生產企業合資。(原文待考證)看到這2條政策,你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中國有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之分,有一汽豐田、廣汽豐田之分,有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之分等等,也能理解馬自達為什么先合資了海南汽車,然后又合資一汽汽車,最后和海南汽車分手,有牽手長安汽車的原因。國家設立中國汽車產業政策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所有的企業經營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企業的行為最終反映了人的行為。既然這些外資品牌來到中國以后,還是原來的名字,而且還必須和中方汽車企業合資,那么在此書中,我們就將這些外資品牌稱作男人,將他在中國合資的中方企

10、業稱作他在中國娶的一個媳婦,而且可以娶最多2個媳婦。因此,在本書中,我們將更多的將每個汽車品牌和企業比喻成一個人來解讀,這樣也許別有一番趣味。我們先來講一下當前已經在國內合資的這些汽車品牌,目前在全球的一個大概情況,更方便各位讀者理解目前國內個合資企業之間的瓜葛和糾紛。自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全球汽車市場風云變幻,并購不斷,破產不斷,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汽車大戲。經過這一系列的并購、聯盟之后,目前全球上規模的汽車品牌剩下了7大汽車集團和相對獨立的4大汽車公司。7大汽車集團分別是:通用汽車集團、福特汽車集團、大眾汽車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雷諾-日產集團、標致雪鐵龍集

11、團、現代-起亞汽車集團,4大汽車公司分別是寶馬汽車公司、奔馳汽車公司、豐田汽車公司、本田汽車公司,這11個汽車企業基本構成了目前全球的汽車格局。而且,這11個汽車企業都已經來到中國合資生產汽車了。這11個汽車企業之間的那些分分合合的往事,在本書中就不過多敘述了,但他們之間至今仍有難以理清的牽扯。本書將重點敘述這些品牌來到中國合資后的開心事和傷心事。為了方便各位車友閱讀,現將各個品牌來中國合資的時間作個列表,方便各位看清這些合資品牌進入中國的脈絡,以及本文寫作的脈絡。本書將中國汽車30年合資路分為3個階段:1983年1992年摸索的階段;1993年2002年,迷茫的階段;2003年2012年,瘋

12、狂發展的階段。基本也就是前10年,中間10年,新10年。1983年1992年摸索的階段:1984年1月,中美合資的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1985年3月,中德合資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生產基地在上海安亭。1985年3月,中法合資的廣州標致汽車公司成立,生產基地在廣州,1997年破產。1991年2月,中德合資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主要在長春。1991年8月,中日合資的海南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位于海口。1992年5月,中法合資的神龍汽車公司成立(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合資企業),2002年導入標致品牌,生產基地位于湖北武漢。1993年2002年,黎明前的

13、黑暗階段;1993年3月,中日合資的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位于鄭州。1993年12月,中法合資的三江雷諾汽車公司成立,生產基地位于湖北省孝感市。1993年6月,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在重慶市。1995年6月,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昌河鈴木)成立于,坐落于江西省景德鎮市。1997年6月,中美合資的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主要在上海。1998年7月,中日合資的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在廣州。1999年4月,中意合資的南京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位于南京。2000年6月,中日合資的天津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9月,被一汽合并

14、,正式更名為“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2001年4月,中美合資的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位于重慶。2003年2012年,瘋狂發展的階段:2003年5月,中德合資的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生產基地位于遼寧省沈陽市。2003年6月,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中文簡稱:東風有限,生產東風日產品牌車型),中國國內最大規模的中外合資汽車公司誕生。2003年7月,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位于武漢。2004年9月,中日合資的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生產基地在廣州。2005年8月,在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基礎上重組的北京奔馳汽車公司成立。2006年3月,馬自達汽車公司參股長安福特,長

15、安福特正式更名為“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新的生產基地位于南京,生產的合資汽車品牌為馬自達。成立時間品牌所屬國家品牌名稱合資企業名稱簡稱生產基地1983年1992年摸索的階段:1984年1月美國Jeep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北京吉普北京1985年3月德國大眾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海大眾上海1985年3月法國標致廣州標致汽車公司廣州標致廣州1991年2月德國大眾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一汽大眾長春1991年8月日本馬自達海南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海南馬自達海口1992年5月法國雪鐵龍神龍汽車公司東風雪鐵龍武漢1993年2000年, 黎明前的黑暗階段;1993年3月日本日產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鄭州日產

16、鄭州1993年12月法國雷諾三江雷諾汽車公司三江雷諾孝感1993年6月日本鈴木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長安鈴木重慶1995年6月日本鈴木江西昌河鈴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昌河鈴木景德鎮1997年6月美國通用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上海通用上海1998年7月日本本田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廣州本田廣州1999年4月意大利菲亞特南京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南京菲亞特南京2000年6月日本豐田天津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天津豐田天津2001年4月美國福特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長安福特重慶2003年2012年,瘋狂發展的階段2003年5月德國寶馬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華晨寶馬沈陽2003年6月日本日產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有限廣州20

17、03年7月日本本田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本田武漢2004年9月日本豐田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廣汽豐田廣州2005年8月德國奔馳北京奔馳汽車公司北京奔馳北京2006年3月日本馬自達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長安馬自達南京中國合資車企的成立一覽表通過這個表格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各大外國汽車企業進入中國的時間和步驟,詳細過程我們在后文中分說。對于中國汽車合資的功過評論很多,各執一詞,但我始終認為中國汽車合資過程是失敗的。縱觀目前國內大街小巷,已經被合資汽車所占領,自主品牌汽車何在?原因何在?中國汽車合資在政府的主導下,由國內各大汽車國企進行合資,這些合資的國企就像騾子一樣,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指望這些汽

18、車國企來發展中國的汽車產業是一個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的白日夢。現在的這些國企已經完全淪為了外資品牌在中國的組裝廠,反而是政府在中國加入WTO之前,放開了汽車行業準入的一個小小的口子,吉利、奇瑞、長城、比亞迪等等品牌得以進入,并以瘋狂的速度發展,成為中國自主汽車產業的代表,對中國政府帶領下汽車國企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如果你看到了中國汽車行業中存在的許多問題,不要驚慌,這本來就不是一個健康發展的行業,因為消費者的利益已經被汽車國企官員的利益綁架,被合資車企外資方的利益所綁架,汽車行業主管部門不再是消費者利益的代表,而是汽車國企、外資品牌利益的代表。而中國汽車真正之希望在于自主品牌,而這些代表中國汽車未來

19、的自主品牌卻一直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一個個都是爹不疼娘不愛,野蠻的生長著,這些自主品牌正在強大,早晚一天會走向世界。第二章 戲說大眾中國合資之路德國人不古板,大眾,為中國而改變 一、大眾汽車的歷史 德國是一個神奇的國度,他曾經犯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錯誤,但也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文明,他在現代社會又以足球和汽車聞名全球,這一切與德意志民族性格不可分割。在了解德國大眾汽車的同時,我們必須先了解德國人的性格。 在我成長的印象當中,德國人做事向來是嚴謹的,認真的,在我們中國人“差不多”習慣面前,也有很多人笑話德國人是“古板的、死板的”。且不論兩種民族性格的優劣,但德國人造車的態度和管理經驗,卻是我們中國的汽車

20、人應該好好學習的。 令德國人和世界上許多人瘋狂和喜愛的,不僅有德國足球,還有德國的汽車;德國不僅擁有很多人夢想但又難以企及的奔馳、寶馬、奧迪三大豪華汽車品牌,還有大眾這樣普通的大眾品牌。 很多人都知道大眾汽車,但很少有人知道大眾汽車的創始人。我所指的不僅僅是大眾的第一款汽車甲殼蟲的設計者費爾迪南特波爾舍,更是因為大眾汽車來自于1936年德國領導人的希特勒的意愿。希特勒在1936年曾提出一個設想,要生產一種廉價的“大眾汽車”。他說,每個德國人,至少是每個德國職工,都應該有一輛自己的汽車,就像美國一樣。美國當時每五人有一輛汽車,德國每50人才有一輛汽車,職工上下班都是騎自行車或乘公共汽車。這個意愿

21、最終由費爾迪南特波爾舍來負責實施,當然,很快第二次世界大眾的戰火燒到到了德國全國,大眾汽車的制造廠淪為了軍工廠。這些大眾汽車的歷史,此處不過多敘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深入發掘一下。大眾汽車的起步,注定了他將成為大眾品牌。 二、大眾在中國 德國人不古板,看他的足球就知道了,我們看到的“古板”是他們的認真和智慧。1983年,第一輛桑塔納轎車在上海組裝成功,開始小批量生產;1985年3月,中德合資的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德國人在中國汽車市場,扮演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大眾的桑塔納從1983年到2012年的今天還在生產,30年了,這對于中國人是喜還是憂?對大眾這個小伙子來說

22、是喜是憂?不可否認,上海大眾汽車的合資創造中國汽車產業的新紀元,從此中國汽車產業開始一步步的走上軌道,大眾汽車的功勞不小,但這也不能掩蓋資本的逐利本性,大眾汽車的自私和貪婪也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在逐漸放大。1983年,桑塔納組裝成功,內部稱作B2,代表B級車第二代;1994年,在巴西版B3的基礎上引進并改版的桑塔納2000;2000年,大眾的B級車的第五代帕薩特,也就是B5上市;2002年,國內第一款精品小型車POLO波羅上市。2004年,桑塔納3000上市。2004年,高爾小車上市。2004年(待考證),途安上市,2008年,自主研發新車朗逸上市,2010年,途觀上市。 這就是上海大眾汽車

23、大眾品牌旗下的全部產品,完成了自己產品線布局。可以說,大眾來到中國,最關鍵的是娶到了上汽這樣一個好老婆,把他在中國的生意打理的相當到位。但是人都是貪心的,大眾這樣的資本方來到中國自然不是來做慈善的。不久之后,大眾又相中中國的另外一個媳婦:一汽集團,或者說一汽主動把大眾招上門的。1991年,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1991年底,捷達上市。1995年,高爾夫投產。1995年,引入奧迪品牌產品,1998年,奧迪200下線。2000年,奧迪A6上市,2001年,寶來上市。2005年,開迪上市,成龍代言,自此開始了成龍代言誰誰就死的代言歷史。2006年,B6邁騰上市,也就是大眾汽車B級車的第六代。2

24、006年,速騰上市,出自當時最先進的PQ35平臺。2008年,自主研發新車新寶來上市。 自此我們可以看到,一汽-大眾也基本完成了自己的產品布局。這是大眾在中國娶到的第二個好老婆,號稱“共和國的長子”,但無奈大眾娶上汽為妻在先,一汽-大眾也只能做妾了。 大眾合資一汽的過程,也是充滿了艱辛坎坷的過程,這背后有太多的官方背景。當上汽這個大老婆看到大眾納一汽為妾的時候,心里肯定很不爽,尤其是把那么多的好車型當嫁妝給了一起,心里的那個眼紅、嫉妒、恨啊!于是,上汽也為了平衡上海大眾中大眾的話語權,在一汽-大眾合資不久,1996年,馬上和美國的通用汽車合資,成立了上海通用汽車。上汽步入了兩條腿走路時代。 雖

25、然在大眾汽車的合資過程中,對中國的消費者和汽車產業都有很大好處,但大眾汽車依舊是其中的最大利益獲得者。利用上汽、一汽這兩個很有官方背景的老婆的關系,迅速壟斷了公務車消費市場、出租車市場,也占據了私車消費的最大市場份額。利潤如雪花一樣從天上飄落,大眾樂開了心,拿出一部分利潤分給上汽和一汽這兩個小老婆,上汽和一汽也樂開了心,踏踏實實的給大眾賣車。 不可否認,大眾早期在中國合資的產品,性能和技術一流,當然,價格也高高在上。大眾的在合資企業里相當強勢和堅持自己的造車理念;一直流傳的一個說法是:在上海大眾汽車工廠里,要想改變一顆汽車的螺絲,都要經過德國外方的允許和檢驗。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

26、紀,隨著日系合資企業的突飛猛進,大眾汽車的守舊和各種缺陷,一步步凸顯,并在2003年和2004年開始出現虧損,市場份額從最初的80%(待考證)直降到40%,中國汽車市場和消費者給了大眾響亮的一記耳光。 從此,大眾逐漸在合資的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企業里重視中方的建議,在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上也開始加入中國特色,上海大眾自主研發的朗逸,一汽-大眾自主研發的新寶來就是其中的代表。結果這兩個利用舊平臺和過時技術打造的新車大賣特賣,市場表現又一次讓大眾目瞪口呆。大眾這才清醒,原來自己真的不了解中國人。于是,干脆將中國的生意放手給上汽和一汽兩個老婆做,大眾自己只需要做好上汽和一汽之間的平衡就好了,不能太偏心了

27、,免得另外一個老婆造反。 比如,當初上汽是十分想將奧迪這個豪華品牌要過了生產的,但無奈一汽的腰板硬,大眾給了一汽;為了平衡上汽的怨恨,大眾又將斯柯達品牌給了上汽生產;還有一汽-大眾一直沒有B級車車型來樹立高端形象,06年,大眾把最新的B級車B6給了一汽-大眾,上海大眾的B5叫帕薩特,國外也叫帕薩特,國外最新的B6也叫帕薩特,那一汽-大眾的B6該叫什么?這在當時也是個不小的難題哦,后來取名“邁騰”,開始了一汽“騰”系列產品,速騰,奔騰;上海大眾無奈了,他的B級車沒有后續產品了,怎么辦?把老款的帕薩特領馭再拉拉皮,整整容,起名“帕薩特新領馭”上市了,真是難為上汽了。 話說到了2011年,最新的大眾

28、B級車上市了,上海大眾的帕薩特領馭和一汽-大眾的邁騰都面臨換代的局面,這該怎么辦啊?最新的B級車就一個啊?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想的主意,把歐版的新帕薩特給了一汽-大眾,名字就叫新邁騰,美版的新帕薩特給了上海大眾名字還叫新帕薩特,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但是邁騰和帕薩特長的那個真像啊,說雙胞胎一點不為過。然后國內的消費者和媒體居然饒有興趣的,像玩“找不同”游戲一樣,找這兩個車之間的不同點。 大眾游走在上汽和一汽之間,就像一個走鋼絲的人,平衡術很重要,幸虧大眾的平衡術還可以,因為一點點的不平衡,就可能掉地上摔死了。 大眾改變的過程,就是一個放手的過程,這種改變有的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好的方面,給上汽和

29、一汽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才,這些人才是中國汽車的未來。壞的方面,大眾改變的過程變成了一個簡配和漲價的過程。中國的汽車社會在短短10年時間內到來,國人對汽車文化和知識的認知和歐美國家相比,相差甚遠,無論懂車和是不懂車,外觀成為選車第一因素。大多數的人不是自己去選擇自己需要的車,而是聽別人說那個車好就買那個車。 大眾汽車之前的產品留下了優秀的口碑,利用原有的口碑,行簡配和漲價之事。朗逸和寶來是其中的代表,新波羅上市的簡配和加價是嘗試,新帕薩特和新邁騰的逆勢高價定位是高潮,新速騰的大量性能簡配和高價定價是巔峰。就這么欺負中國消費者的認知啊?知道為什么2011年一汽-大眾會給員工發27個月獎金了吧!以至于

30、,有明白的消費者送給上海大眾一個雅號“傷害大眾”,送給一汽-大眾一個雅號“遺棄大眾”。 奇怪的是,越是這樣做,這些車就越是熱賣,為何?中國人其實不是那么認真的在乎車的性能和安全,尤其是初次買車又不懂車的老百姓,更在乎的是外觀是否好看,是否有面子而已。大眾利用這個心理開始從中國人的腰包里攫取超額利潤。 可悲,可嘆!一次次的簡配,不僅僅傷害了一些忠誠客戶的心,也讓大眾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大眾汽車,你媽媽喊你回家了!第三章戲說標致雪鐵龍中國合資之路你的浪漫,不是中國人不懂;要浪漫,不要傲慢 一、標致雪鐵龍的歷史 歷史悠久的法國不僅盛產美女和葡萄酒,汽車的歷史也是可圈可點的。標致和雪鐵龍最早是兩個獨立

31、的汽車品牌,出生地都是以浪漫著稱的歐洲國家法國。 標致汽車公司是世界十大汽車公司之一,法國最大的汽車集團公司,創立于1890年,創始人是阿爾芒標致。創始之初以生產自行車和三輪車為主,1891年開始涉足汽車領域并取得成功。由于不斷采用新技術,公司的產量與日俱增。標致公司的汽車產量在二戰后的50、60年代的20年間猛增十幾倍,一躍成為法國第二大汽車公司。 雪鐵龍汽車公司曾經是法國第三大汽車公司,它創立于1915年,創始人是安德烈雪鐵龍。1900年,安德魯即將從Polytechnic技術學院(巴黎理工大學)畢業,在波蘭參觀一家專門生產傳動齒輪的企業時看到了人字形齒輪,他憑借在大學學到的知識,知道這種

32、齒輪比普通的正齒輪有許多優點,但制造工藝復雜。雪鐵龍以特有的敏感,決定買斷此項發明專利,并迅速辦完手續,拿到專利證書。回到巴黎后,雪鐵龍立即將他買到的發明專利投入試生產。就這樣,人字形齒輪不僅成為雪鐵龍1904年創辦的齒輪公司的主打產品,之后又成為了雪鐵龍汽車的商標標識。 1976年,標致公司以自己的經濟實力收購了經營不善的雪鐵龍公司60的股份,從而擴充了自己的實力,汽車總產量超過雷諾汽車公司而居法國第一,簡稱:PSA。在歐洲,標致雪鐵龍成為僅次于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的第二大汽車集團,這就是標致雪鐵龍汽車集團的前身。 與德國人嚴謹、認真的民族性格相比,法國人則表現出鮮明的浪漫、時尚的性格。這種性格

33、也反映在標致雪鐵龍汽車的設計上,標致雪鐵龍汽車的外觀設計從來不落俗套,當他們的汽車從你的眼前走過,就像看到一個法國美女穿著時裝,走在巴黎的大街上,那絕對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二、廣州標致不堪回首的往事 我們再回到國內,來看看標致雪鐵龍走過的合資之路吧。 在中國,標致雪鐵龍合資的歷史和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幾乎是同步的,但是到目前為止,他們的表現卻有天壤之別。現在的結果,就是當初開始合資的時候種下的。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標致雪鐵龍進入中國市場的時代背景。1979年,以兩伊戰爭為開端,全球爆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工業生產大受打擊,其中的汽車行業更是舉步維艱,剛剛在1976年收購雪鐵龍汽車后標

34、致雪鐵龍汽車集團(PSA),也因為汽車業務的下降大受影響,淪入破產的邊緣。在這個時候,中國剛剛走出文革的陰霾,百廢待興,汽車行業是首要發展產業。同時,在標致之前,已經有北京吉普、上海大眾兩個合資汽車品牌走在前面了,但廣州標致只走過了短短12年的時間,成為中國汽車合資史上第一個失敗的案例,讓我們看看廣州標致的合資過程,一探究竟。 1979年,改革開放初始,中國數千家汽車廠紛紛上馬,廣州汽車曾經引以為榮的紅衛牌商用車被這股潮流所淹沒,不得已停產。 1985年3月15日,廣州汽車廠、中國信托投資公司、標致汽車、國際金融銀行、巴黎國民銀行5家股東在廣州花園酒店正式簽約成立廣州標致汽車公司,它們分別占的

35、股比為46%、20%、22%、8%、4%。在車型仍是以標致的504及505系列車型為主。 在這里,我們了解下標致車型的命名規則。標致201車型開創了中間數字為“0”的三位數字命名法先河;其中,第一位數字與車長相關,比如2代表的A0級車,3代表的是A級車;最后一位是年代順序,也就是產品代數;0在中間補位,三位數字衍生出多種組合,而標致已經將101到909的數字組合全部注冊為它的汽車商標。 對于后期再衍生出的跨界車型命名,中間再補一個0,如標致3008、4008等。所以標致206代表此車是A0級車的第六代,標致307代表的是A級車的第七代,標致505就是B級車的第五代。 1989年9月11日,廣州

36、標致開始生產標致505系列轎車。 1993年的時候,廣州標致的產量突破2萬輛。此時,上海大眾的桑塔納系列轎車則占有超過60%的市場份額。 1994年,市場的變化已經使得廣州標致難以應對,廣州標致出現了6800萬的虧損。 1994年,我國出臺了中國汽車產業政策。到1997年如果廣州標致不能達到15萬輛的生產規模,它將被淘汰出市場。廣州標致計劃到1997年建成15萬輛的生產規模,同時引進標致的405系列轎車。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這一計劃最終沒有實施。 1995年,廣州標致虧損達到3.2億元。 1997年,廣州標致虧損29.6億元,被迫宣布破產。 同樣是歐洲車企,在同一個時代進入中國,同樣應付石油危

37、機轉移產能壓力的需要,為什么大眾的桑塔納現在還在生產,而廣州標致則早早破產?人的因素是最大的。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說到標致當時的領導人: Jacques Calvet。據法國媒體報道,他是一個“精明的家伙”。法國人浪漫的性格里,也隱藏自私和小氣,在廣州標致的合資過程中,標致領導人的這種性格得以體現。德國人則以其認真、嚴謹的態度堅持下去了。 廣州標致失敗的重要原因是:在與廣州汽車廠接觸前后,標致汽車已經存在嚴重的危機。在1980年到1984年期間,標致汽車的虧損已經達到15億美元。標致在這個時候選擇與廣州汽車合資,更多了是為了把自己倉庫里堆積的零部件賣給廣州汽車,緩解他自身的危機,至于廣州標致的前途

38、和未來則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按照Calvet精明的想法,進入更多的海外市場是標致汽車的重要戰略,這樣就可以減輕標致在法國本土面臨的壓力,尤其是中國這樣的龐大的第三世界國家。而那時的中國汽車由于自身實力的原因,并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所以,當標致來和廣州汽車合資時,自然不會遇到太多的障礙。廣州標致投入生產后,標致汽車精明的選擇向中國合作伙伴盡量多的出售KD件的方式,而同期的上海大眾則把提高國產化率作為目標。 統計顯示,到1995年的時候,標致汽車向廣州標致出售了大約33.3億法郎的零部件。標致汽車基本實現了當初的合資目標,當然,這未必是廣州汽車廠的目標。 1997年,法國標致以1法郎價格轉讓標致在

39、廣州標致的所有股份和債務,廣州汽車得以抽身,后與日本本田合資,重新發展。事后業內人士認為,標致敗走中國的原因是:廣州標致當時引進生產的標致505車型在法國本土已屬淘汰車型。可以說,當時法國標致對于進入中國也是不夠認真的,雙方的“心猿意馬”,使得廣州標致在那個特定時期由輝煌走向衰敗也是順理成章的。 同床異夢的合資,注定了標致和廣州汽車成為我國汽車合資歷史上的第一對短命鴛鴦。 三、為了市場的夢想,東風雪鐵龍艱難出發 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使得每一個汽車品牌都不敢輕視。在廣州標致風雨飄渺之際,標致雪鐵龍并未放棄中國市場,1991年,標致雪鐵龍帶著雪鐵龍品牌開始了新的嘗試。這一次其實法國人很小心的了,慎

40、重的選擇了東風汽車這個有著深厚國企背景的企業合資,我們可以認為這是標致第一次合資不怎么成功的情況下,總結出的經驗:車做的好,沒有娶個好老婆重要,關鍵時刻可以“拼爹”。也許,這也是在向德國大眾這個好鄰居身上學習到的。 1991年,雪鐵龍和中國二汽合資興建神龍汽車公司。 1992年9月4日, 第一輛雪鐵龍ZX轎車以中國名字“富康”投放中國市場。 1993年2月26日,神龍公司在武漢建設基地舉行開工典禮。 1995年9月8日,神龍公司生產的首批富康轎車下線。此后,富康肩扛著東風人“富康”的夢想,在中國開始了一段委屈而又不平凡的歷程。富康和桑塔納在那個時代同樣流行,除了出租車市場相同外,不同的是:當官

41、的喜歡坐桑塔納,小資喜歡開富康。這種不同,也注定了桑塔納現在還在產,富康已經早已停產。 2001年9月28日,東風雪鐵龍薩拉畢加索轎車上市。 2003年4月,東風雪鐵龍賽納轎車在杭州上市。 2003年3月,國內第一款真正擁有運動風格的家用轎車東風雪鐵龍愛麗舍VTS投放儀式在北京舉行。 2006年2月18日,東風雪鐵龍進軍中高級市場的車型-凱旋發布會在深圳舉行。 2006年10月11日,東風雪鐵龍小型車C2,在北京上市。 2008年6月28日,東風雪鐵龍全新兩廂車世嘉上市。 2009年11月,東風雪鐵龍C5姍姍來遲,終于在一片刀光劍影中上市了。 從成立到現在,已經21年的時間了,東風雪鐵龍曾經創

42、造的輝煌早已遠去,他不得不面對更加殘酷的市場競爭,邁起自己沉重的步伐重新出發。 在第二章里,我們說到,大眾之所以這么成功,很大程度上得以于他娶了一汽和上汽這兩個好媳婦,相比較,標致雪鐵龍的眼光好像總是差了點,也許這就是法國人特有的浪漫情懷造就的吧。 標致雪鐵龍(以下簡稱PSA)進入中國實現選擇了廣州汽車合資,其實是找了個好伙伴,只是PSA當初來中國的時候就沒有準備好,內心是看不起廣汽的,同時對中國汽車市場也缺乏足夠的信心,最終不得已離婚了。 這次PSA選擇了東風汽車,這也不是一個完美的婚姻。東風汽車集團是國家規劃好的三大汽車集團之一,在一汽有了一汽大眾,上汽有了上海大眾之后,東風集團也是迫不及

43、待地要將自己嫁出去,好和外國車企結婚生產合資車型,實現“富康”夢想。PSA的雪鐵龍品牌也是急于開發中國市場,雙方一拍即合,只是雙方都太急了點。雪鐵龍在歐洲也只是個普通汽車品牌,有著明顯的品牌特征,以操控、運動為主要特色;東風是一個革命時代的產物,有著根深蒂固的國企背景,當初為了備戰,將地址建在了湖北十堰的深山里,即使后來轉移到湖北武漢,這樣的區域位置為東風雪鐵龍的發展也埋下了不小的障礙。其實,業界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在合資的過程中,中外合資雙方的話語權和利益在合資車企里,都有這樣那樣的沖突,但法國人是最難溝通的。有人說法國人強勢,也有說東風的人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太弱勢了,要我說,還是法國

44、人浪漫性格里隱藏的那一部分小氣和傲慢在作怪。且讓我們從東風雪鐵龍的車型說起。 上海大眾的第一款車是大眾當時最新的B級車桑塔納。 東風雪鐵龍的第一款車是雪鐵龍的A級兩廂車富康。 這就充分的說明了法國人不了解中國人。在當時,中國的汽車消費幾乎被公務車消費所壟斷,德國人充分聽取了上海人的建議,選擇了一款B級車生產,但雪鐵龍只帶來了兩廂的富康。其實富康在當時真的很漂亮,很多人也認為富康的外觀和實用性要超過桑塔納,但是坐車的人幾乎全是公務人員,在轎車觀念還沒有突破的中國,沒有“屁股”的富康只能是車,算不上轎車,官人們喜歡兩頭尖的桑塔納轎車。 2000年,大眾將自己最新的B級車帕薩特B5帶到上海大眾,帕薩

45、特迅速成為中國官府座駕的首選;同時,雪鐵龍帶來了畢加索、一款單廂概念車來普及中國人的車型知識。 直到2009年,當中國的中高級車市場百花盛開,競爭已經刀光劍影之時,雪鐵龍才似乎很不情愿的帶來了自己的首款B級車C5。但此時中國汽車市場上的B級車已有帕薩特、邁騰、君越、凱美瑞、雅閣、天籟、昊銳等等車型,個個身手不凡。在中國車市曾經有這樣的說法:得B級車者得天下。B級車不僅利潤豐厚,同時也樹立了高端的品牌形象。但為什么雪鐵龍直到09年才拿來自己的B級車?是東風不想要嗎?絕無可能,東風做夢都想,東風合資的目的就是掙錢;那肯定是PSA不愿意給了。真實的情況,無從考察,但業內有流傳的說法是,當東風雪鐵龍的

46、中方要求雪鐵龍引進最新的B級車生產時,法國人傲慢的說,你們中國的制造水平和技術水平太差了,雪鐵龍的A級車足夠中國人享受的了。 東風雪鐵龍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大眾、本田、通用等等車企用B級車獲取大量的利潤,并樹立了高端的形象,東風雪鐵龍一直在生產A級車,甚至是拉皮的富康988、愛麗舍、新愛麗舍等等,以至于,國人對雪鐵龍長期的認知就是出租車,沒有屁股的低端便宜車。 現在的東風雪鐵龍已經老態龍鐘,雖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但也不是沒有可能。東風雪鐵龍生病了,但這個世界沒有后悔藥。 四、汽車的未來的在中國,PSA在中國重新上路 1997年,廣州標致離婚了,成為中國合資汽車史上的第一起離婚案。廣汽的人更多的是遺

47、憾,對于標致來說,當時是怎么的心情現在已經很難評說了,似乎這是標致預料到的結果。離婚后,雙方也留下來許多遺產,比如說,很長一段時期內,你在城市的某條街道里會看到掛著“廣州標致汽車配件”的門頭。有時候,結束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2002年10月,東風汽車公司與法國PSA標致雪鐵龍集團簽訂擴大合作的合資合同,兩大集團強強聯手,全面展開將標致品牌引入中國的新藍圖,東風標致由此誕生。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一樣,同屬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2004年6月,東風標致的開山之作東風標致307上市。 2006年1月,世界三大經典小車之一東風標致206上市。 2008年11月,東風標致207上市。 2010年1

48、月,東風標致408在北京全球首發,定位于A+級車。 2011年7月10日,東風標致第一款B級車508在杭州正式上市。還記得廣州標致505嗎?那就是標致508的前身。 截止到目前,這就是標致在中國全部國產的車型。當你仔細查看東風標致的車型和上市的時間后,你會發現,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的車型是何等的相似,幾乎每一個車型都可以對應,畢竟都是PSA的車型,共享平臺可以節約成本。 標致汽車和雪鐵龍汽車一樣,擁有出色的性能和優秀的做工,外觀時尚靚麗。但這些都抵不住合資車企中外雙方在博弈中生產出殘次產品。標致再次按照雪鐵龍錯誤的道路走下去,也許比廣州標致好了那么一點點,因為背靠東風的大樹好乘涼。 也許是受廣

49、州標致失敗的影響,東風標致的第一款車引進的A級車307,標致307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不知道是不是被307良好的市場表現沖昏了頭腦,東風標致的第二款車型就不著調了,法國人的傲慢和小氣又一次上演。 2006年,當上海大眾的Polo波羅、廣州本田的Fit飛度已經在A0車市場樹立高端精品小車的形象時,標致在國外已經上市207車型時,東風標致卻引進了過時的206車型,這是否在重走廣州標致的老路呢?也許法國人會認為,標致206已經完全可以滿足你們中國人的需要了,我沒有必要將最新的207引進,但是你忘了,選擇權在中國消費者手里,消費者面對大眾的Polo波羅和本田的Fit飛度時,206的下場可想而知。

50、然而,這種錯誤的做法正在神龍汽車內部彌漫。 2008年,東風標致不思進取,依然沒有引進最新的標致207,卻將東風標致206拉皮,加上一個極為難看的伸長的后備箱,湊成了一個三廂版207。東風標致將原本漂亮的法國美女,整成了一個像是做整容失敗的丑女,一次次折磨中國人脆弱的審美神經。 當國人一直期待標致將更好的B級車508,甚至是608引進生產時,法國人猶豫不決,也許是廣州標致505失敗的陰影還沒有散去,也許法國人還是堅持的認為A級車已經可以滿足中國人的消費。直到2011年,標致508才姍姍來遲,但是此時,中國的消費者早已經等不及了,只剩下少部分的粉絲在支持,更多的消費者投入了競爭品牌的懷抱。東風標

51、致508和東風雪鐵龍C5這對難兄難弟,在蓬勃發展的中國汽車市場,平均每月都是2000多,不到3000的銷量,與主流B級車動輒2萬到3萬的銷量相差甚遠。即使你的車再好,價格再怎么低,你的品牌形象已經很差了。就像人一樣,聲譽一旦受損,想要再恢復,那可就難上加難了。就這樣,標致品牌在中國再一次為法國人的傲慢付出代價。 在中國有兩家合資企業的外資汽車品牌有很多,而且兩家合資車企之間也有競爭,比如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之間的明爭暗斗從來沒有停止,但是,為什么大眾的兩個老婆打的越起勁,大眾的車就賣的越好呢?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之間的口水仗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尤其是經銷商之間的爭斗,但為什么這對法國兄弟在中國越打

52、就越萎靡呢?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現象。 文化的碰撞將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如何將不同的文化融合,將是全球車企的課題。標致雪鐵龍依然在勇敢的做著嘗試,無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他在努力了解中國人。 2010年7月9日,標致雪鐵龍再一次落戶廣東深圳,不同的是這一次是由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與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合資,雙方初期將共同投資9.35億歐元(約84億人民幣),成立長安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公司,合資公司初始產能為20萬輛,生產的車型主要是是標致雪鐵龍集團(PSA)旗下的高端車系DS系列,如DS3、DS4、DS5等。 標致雪鐵龍,放下你的傲慢,懷穿你最初的浪漫來面對中國消費者,也許你還能獲得中國消費者的原諒,但

53、是機會不多了。第四章戲說克萊斯勒汽車中國合資之路-落魄的貴族,四處流浪一、克萊斯勒的歷史在寫這一章開始之前,一直在想要不要將克萊斯勒汽車單獨寫一章,因為克萊斯勒汽車的歷史,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收購別人或者被別人收購的歷史。所以,當翻開克萊斯勒汽車的歷史,你會發現他有太多的故事可以敘說;但打開克萊斯勒在中國的歷史,有一些故事,但故事是那么的短暫和別扭,用當前流行的話說:糾結。克萊斯勒經歷了太多的挫折,但一次又一次的堅強的存活下來,而且,克萊斯勒旗下的Jeep也是上世紀80年代第一個進入中國的合資汽車品牌,有人會說上海大眾不是第一個合資的嗎?那是指轎車,Jeep的越野車在國家領導人眼里不算轎車,待

54、遇自然不怎么好了。北京吉普、上海大眾、廣州標致,這是上世紀80年代最早的三大合資汽車品牌,因此,還是將克萊斯勒單獨來寫。克萊斯勒汽車集團來自車輪上的國家美國,是美國著名汽車公司,美國三大汽車集團之一,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克萊斯勒汽車曾經被稱為“底特律汽車鐵三角”。19世紀初期,當歐洲各國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汽車行業一片繁榮,曾經誕生了數千家汽車工廠,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兼并重組,最后剩下了通用汽車集團,福特汽車集團,克萊斯勒汽車集團。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克萊斯勒汽車的歷史吧。克萊斯勒汽車的創始人名叫沃爾特克萊斯勒,1875年4月2日出生于美國堪薩斯州。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創立于1925年,公司總部

55、設在美國底特律。年輕時的克萊斯勒做過許多工作,而且工作能力十分出色,顯示出對機械的癡迷以及管理企業的天賦。34歲時,克萊斯勒就被任命為美國機車公司總經理,成為一萬多名雇員的負責人。克萊斯勒素以“公司的醫生”著稱,原因就在于他對機械的天賦和超人的管理才能,他挽救了許多財政上瀕臨死亡的機構,進而導致了克萊斯勒公司的建立。克萊斯勒被合并前的標志1916年,克萊斯勒進入別克汽車公司,就是今天通用汽車集團的前身。憑借出色的管理能力,很快升任別克汽車總裁。有時候命運作弄人,克萊斯勒在通用旗下的別克汽車公司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他所創造的輝煌業績反而成為了日后克萊斯勒與通用汽車競爭的障礙。但是通用汽車公司當時的

56、領導人威廉杜蘭特,最終任用克萊斯勒為執行副總裁,主管所有工廠的生產。由于兩人都是倔強的性格,難以在一起共事的狀況表現得非常明顯,沒過多久克萊斯勒與杜蘭特分道揚鑣。克萊斯勒離開通用汽車后,1919年宣布退休,此時的克萊斯勒45歲,已經是百萬富翁。1918年,美國一家不出名的馬克斯威爾汽車公司在開始走下坡路,瀕臨破產。1921年,克萊斯勒受邀加入馬克斯威爾汽車公司,希望他能拯救使馬克斯威爾汽車公司。1925年,克萊斯勒決定收購馬克斯威爾汽車公司全部的股份,于1925年6月6日創建了克萊斯勒公司。1928年,克萊斯勒公司收購了道奇兄弟汽車公司,從此克萊斯勒具備了成為通用汽車公司(GM)和福特汽車公司

57、(Ford)的競爭對手的條件。1928年,克萊斯勒公司收購迪索托(DeSoto)和普利茅斯(Plymouth)兩個品牌。克萊斯勒收購不同品牌目的是為購買者提供不同價位的選擇,普利茅斯提供低價位的汽車,道奇提供中等價位的汽車,而克萊斯勒則提供高價位的汽車。1935年,克萊斯勒公司取得了非常可觀的盈利,并且隨時準備超過福特汽車公司占據美國汽車制造商的第二把交椅。1971年,克萊斯勒公司購買了日本三菱公司15%的股份。19721973年又增加20%。當遭遇到能源危機時,這項投資給克萊斯勒公司帶來了利益。19731974年冬,中東石油禁運產生了石油危機,克萊斯勒受影響較大,1980年,克萊斯勒汽車公司

58、瀕臨破產。美國政府出手挽救。1983年,克萊斯勒公司宣布了在它的歷史上最大的年利潤:9億2 500萬美元。1985年,克萊斯勒公司與日本三菱公司組成了一個聯合投資公司:鉆石星(Diamond-Star)汽車公司。克萊斯勒邁向資本運作時代。1987年,克萊斯勒以8億美元收購美國第四大汽車制造商美國汽車公司,并因此擁有了Jeep品牌,掌管Jeep品牌的3家汽車工廠、1600家經銷商以及在中國北京合資建立的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至此,克萊斯勒擁有了目前主要的三大品牌:克萊斯勒、道奇、Jeep。Jeep品牌是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現有品牌里十分重要的一個品牌,Jeep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美國,完全出于軍隊需

59、要而設計,風靡于第二次世界戰的各國戰場,戰后轉入民用車生產,1970年,被美國汽車公司收購,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吉普汽車”潮流。20世紀末,經濟全球化加劇,世界范圍內汽車行業掀起了兼并、重組的風潮。1998年,克萊斯勒迎來了重大轉折點。享譽全球的德國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合并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克萊斯勒公司。這成為歷年來汽車制造業最大的一起合并。由此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成為當時全美第二大汽車生產商、世界第五大汽車公司。但是,汽車行業美好的婚姻不多,特別是對于克萊斯勒這樣一個喜怒無常、贏虧不定的品牌。這次合并差點拖垮了戴姆勒奔馳。合并后的克萊斯勒汽車標志2005年9月,戴姆勒-克萊斯勒(中國)

60、投資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2007年5月14日,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宣布,將子公司克萊斯勒集團80.1%的股權出售給著名的私募基金瑟伯勒斯Cerberus,收購價格為55億歐元。次日是新克萊斯勒成立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從位于美國密歇根州的克萊斯勒全球總部到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都舉行了各種慶祝活動。當這10年的短暫婚姻結束后,對奔馳是個解脫,對克萊斯勒是重生。2008年10月間,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無一幸免。通用有意與克萊斯勒進行合并,并且與克萊斯勒的東家瑟伯勒斯就此事進行深入商談,并且一度傳言二者將在11月完成合并。但是在11月初,由于通用汽車所面臨的現金流動性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