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生物《期末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生物《期末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生物《期末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生物《期末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生物《期末測試卷》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3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學期期末測試卷學校班級 姓名一、選擇題1 .下列物體中,屬于生物的是()A.智能機器人B.珊瑚C.地里鉆出的竹筍2 .素有“綠色水庫”之稱的生態系統是()A.農田生態系統B.城市生態系統C.森林生態系統成績D.不斷長大的鐘乳石D.荒漠生態系統3 .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產物的實驗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A.不讓植物進行呼吸作用B.加強植物的呼吸作用C.使葉片內的有機物耗盡D.使植物的生命活動減弱4 .春天到來的時候,路邊的柳樹發出大量的枝條,這些枝條是由什么結構發育而來的?()A.根B.莖5 .使用顯微鏡時,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取鏡 觀察 安放C.®

2、4;6 .控制物質進出人體肝臟細胞的結構是(A.細胞壁B.細胞膜7 . 一粒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是與(A.細胞生長C.細胞分化C.葉D.芽)對光8 . ®D. ®)C.細胞質D.細胞核)分不開的B.細胞分裂D.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8.番茄是人們十分喜愛的果實,那么它的果肉屬于()A保護組織B.愉導組織C.營養組織D.分生組織9.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對觀察的材料要求是A.形態不規則的C.有平而結構的B .薄而透明的D.有生命力的10 .海帶是常見的藻類植物,它的結構特點是()A.無根、莖、葉的分化C.有根、莖、葉的分化11 .下列植物中,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3、是(B.只有莖、葉的分化D.體內有導管)A.銀杏B.蘋果C.葡萄D.水稻12 .蕨類植物能夠長得比較高大,其主要原因是有較發達的()A.輸導組織B.營養組織C.保護組織D.分生組織13 .下列可以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A.水綿B.葫蘆解C.腎蕨D.玉米14.農民移栽茄子秧、黃瓜秧時,總是保留根部的上團,這樣做能()A.保護幼嫩的莖B.保護根毛C.減少上壤中無機鹽的丟失D.減少水分蒸發)C.紫菜D.銀杏B.組織D.系統B.草一兔一狐D.狐兔一草15 .小華在山間的伯父家住了一段時間,他很喜歡吃伯父家的葡萄、玉米、紫菜和銀杏,他想將這些植物的種 子帶回家去種。他不可能得到哪種植物的

4、種子A板栗B.玉米16 .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A.細胞C.器官17 .下列選項中,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A.草一兔一狐一細菌、真菌C.陽光一草一兔一狐18 .下列正確表示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是A.提出問題一作出假設一制定計劃一實施計劃一得出結論一表達與交流B.作出假設一提出問題一實施計劃一制定計劃一得出結論一表達與交流C.提出問題一作出假設一實施計劃一制定計劃一表達與交流一得出結論D.作出假設一提出問題一制定計劃一實施計劃一表達與交流一得出結論19 .變色龍的體色總是與它周圍環境的顏色保持一致,這體現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什么關系?()A.生物適應環境B.生物影響環境C.生物依賴環境D.環境影響

5、生物20 .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若光線太暗,應選用()A.大光圈,凹而鏡B.大光圈,平而鏡C.小光圈,凹面鏡D.小光圈,平面鏡21 .在低倍鏡下觀察時視野內所見的圖象是“上”和“6 ”那么載玻片上的圖形是()A. “上”和 “6"B. “下”和 "9" C.“干”和 “9"D.“干”和 “6”22 .下列顯微鏡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組合中,看到細胞數目最多的是()A. 10X40B.5X10C. 10X10D. 15X40二、解答題23 .如圖是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立體結構,請據圖回答問題.中圖乙圖(1)如圖,代表動物細胞的是圖.(2)甲圖中所示結構是,其

6、中的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3)中圖中所示結構是,對細胞起保護和支持作用.(4)植物、動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細胞質、細胞膜.24 .如圖是根尖的結構圖,據圖回答.(1)具有根毛的區域是_,根毛向外突起,可以增加吸收和無機鹽的面積.(2)根在生長過程中,不會被土壤等磨傷,是因為有圖中_的保護.(3)幼根的生長一方面靠_分生區的分裂增加細胞數量:另一方面要靠_伸長區細胞的體積的增大.25 .如圖為桃花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1)請寫出下列圖中編號的名稱:、。根據花的結構名稱,寫出對應的序號。花藥、子房、雌蕊、雄潴(3)傳粉是花藥中的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玉米花粉多而輕盈,可以借助 (選

7、 填“風”或“昆蟲”)來傳粉。(4)圖中有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稱為。(5)此桃花完成授粉后,圖中的口 能發育成種子,如果圖中的口 被害蟲吃掉后將不能結出果實。26 .如圖是草原生態系統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回答:(1)從組成上看,該圖要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缺少 和.(2)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來看,圖中的草屬于,圖中的各種動物屬于.(3)圖中有 條食物鏈,其中最長的一條是:.(4)若此生態系統受到DDT的污染,那么體內積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將是.三、解答題27 .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 “探究玉米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在甲、乙、丙、丁四個燒杯中分別 放等量的棉花,再將

8、相同數量的活的玉米放在上面,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發芽情況如下,請根據表格回答下列問題:裝置種子所處的環境實驗結果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櫥柜中種子不萌發乙潮濕的棉花,置于25的櫥柜中種子萌發丙潮濕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0種子不萌發T棉花和種子完全浸沒在水中,置于25的櫥柜中種子不萌發(1)如果探究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選擇編號 和編號 為一組對照實驗。(2)如果探究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選擇編號 和編號 為一組對照實驗。(3)如果探究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選擇編號 和編號 為一組對照實驗。(4)乙裝置在該實驗中起作用。(5)通過本實驗得出結論,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和

9、o(6)興趣小組在乙組基礎上,又重復做了兩次實驗,種子發芽 數量分別是95, 96, 97,請問該種子的發芽率 為。四、解答題28 .根據資料回答問題。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飛器*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1)請補充呼吸作用 公式:有機物(儲存能量)+一+水+能量,(2)光合作用的場所是。(3)必須需要光的是作用。(選填“光合”或者“呼吸”)(4)任何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是。29 .根據資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有人曾做過這樣的計算:1公頃樹林的葉片的總面積約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夠吸收150 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氣.可見綠色植物

10、在維持碳一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某 熱帶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亳米/年,蒸騰量是15701950亳米/年.蒸腌作用大大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植物莖葉承接雨水,緩沖雨水對地面的沖刷;樹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夠吸納大量的雨水,滲入地下,補充地下 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綠色水庫.資料二:兩千年前,我國森林覆蓋率達50%,而今天僅有20. 36%.資料三:過度放牧使許多草場退化沙化.有些水草豐美、生機勃勃大草原,由于失去了植被的保護,在狂 風侵蝕下很快變成了荒涼的沙漠.(1)碳一氧平衡是指_和_的相對平衡.植物通過作用維持碳一氧平衡.(2)資料三中過度放牧導致的結果是(3)蒸騰作用參與生物圈的水循

11、環,請結合資料談談蒸騰作用在水循環中起什么作用?(寫出兩條)_、(4)請推測我國森林覆蓋率降低的原因是(寫出1個即可)(5)從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植被面臨著嚴重的問題,那么怎樣保護植被呢?請寫出兩條合理的做法.答案與解析一、選擇題1 .下列物體中,屬于生物的是()A.智能機器人B.珊瑚C.地里鉆出的竹筍D.不斷長大的鐘乳石【答案】C【解析】智能機器人、珊瑚、不斷長大的鐘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屬于生物:地里鉆出的竹筍是竹筍的生 長現象,竹筍屬于植物。2 .素有“綠色水庫”之稱的生態系統是()A.農田生態系統B.城市生態系統C.森林生態系統 D.荒漠生態系統【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

12、:A、農田生態系統是人工建立的生態系統,其主要特點是人的作用非常關鍵,人們種植的各種農作 物是這一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員.A錯誤.B、城市生態系統中人類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少.消費者主要是人類,而不是野生動物.由 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多,容易產生環境污染問題,B錯誤.C、森林生態系統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上、防風固沙、調行氣候、 凈化空氣、消除污染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C正確.D、荒漠的生態條件極為嚴酷,夏季炎熱干燥,降水極少,土壤貧瘠,荒漠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很少,

13、D錯誤.故選C.考點:生態系統中的類型.3 .住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產物的實驗中,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A.不讓植物進行呼吸作用B.加強植物的呼吸作用C.使葉片內的有機物耗盡D.使植物的生命活動減弱【答案】C【解析】【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好選葉遮光玲光照今摘下葉片玲酒精脫色玲漂洗加碘玲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詳解】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綠 色植物光合作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中,為了驗證綠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必須先讓葉片

14、內原有 的淀粉運走耗盡,才能驗證葉片內的淀粉是綠色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制造的。綜上所述ABD選項不符合題意, 只有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點睛】此題考查的是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4 .春天到來的時候,路邊的柳樹發出大量的枝條,這些枝條是由什么結構發育而來的?()A.根B.莖C.葉D.芽【答案】D【解析】由葉芽(或枝芽)的結構和發育可知,生長點發育成新的芽結構,葉原基發育成幼葉;幼葉發育成葉:芽原 基發育成側芽:芽軸發育成莖。所以葉芽(或枝芽)是未發育的枝條。5 .使用顯微鏡時,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取鏡 觀察 安放 對光A.B. ®C.®®D. 

15、4;®【答案】A【解析】使用顯微鏡時,應按以下步驟進行: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清潔收鏡。故A符合題意。6 .控制物質進出人體肝臟細胞的結構是()A.細胞壁B.細胞膜C.細胞質D.細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此題可根據細胞的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解答。【詳解】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的結構,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A不符合: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B 符合: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稱為細胞質,細胞質能夠流動,C不符合;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是 細胞的控制中心,D不符合。【點睛】本題考查的是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要求掌握。7 . 一粒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是與()分不開的B.細胞分裂D.

16、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A.細胞生長 C.細胞分化【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體由小長大,是與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分不開的。新產生的細胞體積都很小,通過不斷從周圍環境中吸收 營養物質,并且轉變成組成自身的物質,體枳逐漸增大,這就是細胞的生長,其結果使細胞的體枳增大:細胞分 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分裂時細胞核先分成兩個,隨后細胞質分成兩份,每份各含一個細胞 核,最后在原來細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細胞膜,植物細胞還形成新的細胞壁。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裂所產生的新細胞,起初在形態、結構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來除了一小部分細胞 仍然保持著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細胞失去了分裂能。

17、在生長過程中,這些細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們 在形態、結構上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結果就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組織。【詳解】細胞生長使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分裂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因此,一粒種 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這與細胞的生長、分裂和分化有關。故選D。8 .番茄是人們十分喜愛的果實,那么它的果肉屬于()A.保護組織B.輸導組織C.營養組織D.分生組織【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植物的組織主要有保護組織、分生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它們各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保 護組織一般由植物根、莖、葉表面的表皮細胞構成,具有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功能:營養組織的細胞壁薄,液 泡大,有儲存營養物質

18、的功能,含有葉綠體的營養組織還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植物的果肉、葉肉、莖 中央的髓等大多屬于營養組織:分生組織的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不 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形成其它組織.如根尖的分生區、莖的形成層等屬于分生組織:輸導組織有運輸營養物 質的作用,植物體內的導管能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運送有機物,屬于輸導組織.番茄的果肉儲存了大量的營 養物質,因此,屬于營養組織.考點: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營養組織。點評:對于此類題目,學生應該知道植物的組織類型,植物的組織是按照功能來劃分的,如保護組織有保護作用, 營養組織有營養作用,輸導組織有輸導作用,分生組織有分生能力。

19、而人和動物的組織是按照結構特點和分布 來劃分的。9 .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時,對觀察的材料要求是A.形態不規則的B.薄而透明的C.有平面結構的D.有生命力的【答案】B【解析】顯微鏡成像是利用光學原理,必須使可見光線穿過被觀察的物體,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視野中成像。所以, 用顯微鏡觀察的標本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的,這是因為光線能透過材料。10 .海帶是常見的藻類植物,它的結構特點是()A.無根、莖、葉的分化B.只有莖、葉的分化C.有根、莖、葉的分化D.體內有導管【答案】A【解析】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沒有輸導組織,海帶、紫菜等無根、莖、葉的分化,用刑子繁殖后 代,屬于藻類植物。1

20、1 .下列植物中,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是()A.銀杏B.蘋果C.葡萄D.水稻【答案】A【解析】銀杏是裸子植物,沒有花這個器官,胚珠是裸露的,沒有子房壁包被,由胚珠發育成的種子也是裸露的,無果 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實,A符合題意:蘋果、前萄、水稻是被子植物,其花的子房中胚珠外而有子房壁包被,在完成傳粉和受精作用后,胚珠發育的 種子外面有由子房壁發育成的果皮包被,B、C、D不符合題意。點睛: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區別是種子外面有無果皮包被著。12 .蕨類植物能夠長得比較高大,其主要原因是有較發達的()A.輸導組織B.營養組織C.保護組織D.分生組織【答案】A【解析】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

21、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無機鹽,并且體內有輸導組織,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 養物質供植物生長利用,因此蕨類植物一般長的比較高大。13 .下列可以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的是()A.水綿B.葫蘆解A.草一兔一孤一細菌、真菌B.草一兔一狐C.陽光一草一兔一狐D.狐一兔一草【答案】B【解析】細菌屬于分解者,而食物鏈不包括分解者,A不符合題意:該食物鏈正確表示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系,B符合題意;陽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鏈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不符合題意;狐是動物屬于消費者,而食物鏈必須從生產者開始,D不符合題意。點睛: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一初級消費者一次級消

22、費 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18.下列正確表示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是()A.提出問題一作出假設一制定計劃一實施計劃一得出結論一表達與交流B.作出假設一提出問題一實施計劃一制定計劃一得出結論一表達與交流C.提出問題一作出假設一實施計劃一制定計劃一表達與交流一得出結論D.作出假設一提出問題一制定計劃一實施計劃一表達與交流一得出結論【答案】A【解析】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 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實驗探究,得到結果,再 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所以,科學探究一般過

23、程的排列順序中正確的是:發現問 題,提出問題一作出假設一制訂計劃一實施計劃一得出結論一表達交流。19 .變色龍的體色總是與它周圍環境的顏色保持一致,這體現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什么關系?()A.生物適應環境B.生物影響環境C.生物依賴環境D.環境影響生物【答案】A【解析】“變色龍”的體色會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變色龍”的體色變化的與周闈環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稱為保護色不易被其他動物所發現,這對它躲避敵害或捕食獵物是十分有利,這是適應環境的表現。20 .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若光線太暗,應選用()A.大光圈,凹而鏡B.大光圈,平面鏡C.小光圈,凹而鏡D.小光圈,平面鏡【答案】A【解析】【分析】在顯微鏡的

24、結構中,遮光器可以調行光線的強弱,上而有大小光圈。當外界光線較暗時使用大光圈,當外界光 線較亮時使用小光圈;反光鏡能反射光線,上有平面鏡和凹面鏡兩個而。當外界光線較強時使用平面鏡,當 外界光線較弱時使用凹面鏡。【詳解】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方法為:小光圈通過的光線少,視野暗,平面鏡只能反射光線不能改變光線 強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鏡調行會使視野變暗:大光圈通過的光線多,視野亮,凹而鏡使光線匯聚,能提高 視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鏡調化會使視野變亮。根據以上分析可知,若光線較弱應該用凹面鏡、大 7ul®l o故選A。【點睛】考查顯微鏡的使用。21 .在低倍鏡下觀察時視野內所見的圖象

25、是“上”和“6 ”那么載玻片上的圖形是()A. “上”和 "6" B, “下"和 "9" C. ”干”和 "9" D. ”干”和 “6”【答案】C【解析】考點:使用顯微鏡和模仿制作臨時裝片.分析:本題考查了顯微鏡的成像特點,顯微鏡的成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解答:答:在顯微鏡下觀察,我們在視野內所看到的圖象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根據顯微鏡的這一成像特 點,我們可以判斷:A:載玻片上的圖形是"上"和“6,其顯微鏡視野內的圖象應是丁和“9”,該選項不符合原題意:B:載玻片上的圖形"下"

26、和"9”,其顯微鏡視野內的圖象應是土和"6”,該選項不符合原題意;D:載玻片上的圖形二和”6,其顯微鏡下視野內的圖象應"上"和"9",該選項不符合原題意;由此看出,A、B、D三個選項均與原題不相符合,在視野內所見的圖象是"上"和“6”,其上下左右均顛倒,所以載 玻片上的圖形應該是丁和"9"故應該選C點評:正確使用顯微鏡并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是教學大綱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一,要想做好此類題目,一定 要多動手,多思考,并注意總結規律.本題易錯選B,誤認為視野內所見的圖象是"上",

27、則載玻片上的圖形就是 "下”,因為二者是相反的,這是完全錯誤的.22 .下列顯微鏡目鏡和物鏡的放大倍數組合中,看到細胞數目最多的是()A. 10X40B.5X10C. 10X10D. 15X40【答案】B【解析】【分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的放大倍數乘以物鏡的放大倍數: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就越小,看 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目越少: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視野就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小,但數目越多。【詳解】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x40=400倍:B、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5x10=50倍;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x10=100倍: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5x40=600倍。其

28、中B選項的50倍是四個選項中放大倍數最小的,所以是觀察的范圍最大的,也就是視野中的細胞數目最多 的。【點睛】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的計算方法,以及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與所觀察的范圍及視野中的細胞數目多少的 關系,是利用顯微鏡過程的關鍵,要記清楚。二、解答題23 .如圖是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立體結構,請據圖回答問題.甲圖乙圖(1)如圖,代表動物細胞的是圖.(2)中圖中所示結構是其中的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3)甲圖中所示結構是,對細胞起保護和支持作用.(4)植物、動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細胞質、細胞膜.【答案】.乙 .液泡 .細胞壁 .細胞核 .線粒體【解析】試題分析:(1)由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示意圖

29、可知:是液泡、是細胞核、是細胞質、是 線粒體、是細胞膜、是細胞壁,甲圖與乙圖相比,相同點是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不 同點是甲圖還具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乙圖沒有.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是植物細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圖 是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乙圖是動物細胞的結構示意圖:(2)液泡中含有細胞液,有各種味道的物質以及營養物質,如各種蔬果汁中含各種有味道的物質以及豐富的營養物質;(3)對細胞起保護和支持作用是細胞壁;(4)植物、動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細胞膜。考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24 .如圖是根尖結構圖,據圖回答.(1)具有根毛的區域是_,根毛向外突起,可以增

30、加吸收和無機鹽的面積.(2)根在生長過程中,不會被土壤等磨傷,是因為有圖中_的保護.(3)幼根的生長一方面靠_分生區的分裂增加細胞數量:另一方而要靠_伸長區細胞的體枳的增大.【答案】.(2).水 .【解析】圖中是成熟區,也叫根毛區,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伸長區,細胞逐漸停止分裂,開始迅 速伸長,是根伸長最快的地方:是分生區,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是根冠,屬 于保護組織,具有保護作用。(1)具有根毛 區域是成熟區,根毛向外突起,可以增加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2)根冠位于根的頂端,屬于保護組織,細胞比較大,排列不夠整齊,像一頂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護作 用。

31、所以根在生長過程中,不會被上壤等磨傷,是因為有圖中的保護。(3)幼根的生長一方而靠分生區的分裂增加細胞數量;另一方而要靠伸長區細胞的體枳的增大。25 .如圖為桃花的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1)請寫出下列圖中編號的名稱:、。(2)根據花的結構名稱,寫出對應的序號。花藥、子房、雌蕊、雄蕊(3)傳粉是花藥中的花粉落到雌檢柱頭上的過程。玉米花粉多而輕盈,可以借助 (選 填“風”或“昆蟲”)來傳粉。(4)圖中有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稱為 o(5)此桃花完成授粉后,圖中的口 能發育成種子,如果圖中的口 被害蟲吃掉后將不能結出果實。【答案】 .柱頭 .花柱 .(9).風 (10).

32、 ©(11).受精 (12).胚珠 (13).子房【解析】由圖可知:是柱頭、是花藥、是花絲、是花柱、是子房、是胚珠,雌蕊,雄蕊;雌愛由柱 頭、花柱和子房組成,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1)2)由分析可知:是柱頭、是花藥、是花絲、是花柱、是子房、是胚珠,雌蕊,雄 蕊:雌蕊由柱頭、花柱和子房組成,雄蕊由花藥和花絲組成,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3)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的柱頭上的過程叫做傳粉。根據花傳粉的方式,植物可分為蟲媒花,風媒花。玉米 的花屬于風媒花。(4)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在柱頭上黏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一直到達胚 珠。花粉

33、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而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內部。胚珠里而有卵細胞,它跟來自花 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5)綠色開花植物經過傳粉和受精過程后,子房逐漸膨大,其中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 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最終雌蕊的子房發育成果實。如果圖中的子房被害蟲吃掉后將不能結出 果實。26.如圖是草原生態系統食物網示意圖,據圖回答:(1)從組成上看,該圖要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缺少 和.(2)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來看,圖中的草屬于,圖中的各種動物屬于(3)圖中有 條食物鏈,其中最長的一條是:.(4)若此生態系統受到DDT的污染,那么體內積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將

34、是.【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生產者:消費者:(3) 5:草玲鼠玲蛇好貓頭鷹:(4)鷹【解析】試題分析:(1) 一個完整 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 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 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一次級消費者;(3)在生 態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枳累,其濃度隨著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 象叫生物富集,據此答題。(1)圖中的草是生產者,各種動物是消費者,因此,從組成上看,該圖要組成一個完整的生

35、態系統,還缺少非 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從生態系統的成分來看,草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因此,圖中的 草屬于生產者,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必須直接或間接以草為食,因此,圖中的各種動物屬于消費者:(3)圖中食物鏈有:草T兔一鷹、草一兔T狐、草一鼠T狐、草一鼠一鷹、草一鼠T蛇一鷹,所以,圖 中有5條食物鏈;營養級越多,食物鏈越長,其中最長的一條是:草一鼠T蛇T鷹;(4)有毒物質沿食物鏈 流動并逐級積累,營養級越低有毒物質積累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積累越多周中營養級最高的是鷹,所 以,若此生態系統受到DDT的污染,那么體內積存DDT量最多的生物將是鷹。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

36、解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的概念和生物富集的特點。三、解答題27 .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 “探究玉米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在甲、乙、丙、丁四個燒杯中分別 放等量的棉花,再將相同數量的活的玉米放在上面,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培養,數日后記錄發芽情況如下,請根 據表格回答下列問題:裝置種子所處的環境實驗結果甲干燥的棉花,置于25c的櫥柜中種子不萌發乙潮濕的棉花,置于25的櫥柜中種子萌發丙潮濕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0種子不萌發T棉花和種子完全浸沒在水中,置于25的櫥柜中種子不萌發(1)如果探究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選擇編號 和編號 為一組對照實驗。(2)如果探究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選

37、擇編號 和編號 為一組對照實驗。(3)如果探究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選擇編號 和編號 為一組對照實驗。(4)乙裝置在該實驗中起作用。(5)通過本實驗得出結論,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和。(6)興趣小組在乙組基礎上,又重復做了兩次實驗,種子發芽的數量分別是95, 96, 97,請問該種子的發芽率為 o【答案】 .甲 .乙 .丙 (4).乙 .T (6).乙 (7).對照 .一定的水分 (9).適宜的溫度 (10),充足的空氣(11). 96%【解析】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為: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自身因素為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供胚發 育所需的營養物質。(1)甲是干燥的棉花,乙是潮濕的棉花

38、,甲和乙除水分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因此這是一組以水為變量形 成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種子的萌發是否需要水。(2)乙培養皿放在25C的環境中,丙培養皿放在4的環境中,乙號和丙號除了溫度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 同,因此這是一組以溫度為變量形成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3)乙培養皿放潮濕的棉花,丁培養皿棉花和種子完全浸沒在水中,乙號和丁號除了空氣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因此這是一組以空氣為變量形成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種子的萌發需要空氣。(4)、(5)由以上可知乙裝置在該實驗中起對照作用。通過本實驗得出結論,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一定 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6)為了使探究實驗發芽率的結果可靠,對實驗設置重復組,即又重復做了兩次,共三次實驗取其平均值為實驗結果即(95+96+97) +3=96,即96%,目的是減少誤差,使結果更真實。四、解答題28 .根據資料回答問題。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飛翟*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1)請補充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儲存能量)+一+水+能量,(2)光合作用的場所是。(3)必須需要光的是作用。(選填“光合”或者“呼吸”)(4)任何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實質是。【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