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混合運算習題及_第1頁
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混合運算習題及_第2頁
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混合運算習題及_第3頁
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混合運算習題及_第4頁
七年級數學上冊有理數混合運算習題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有理數的混合運算 (一)填空5-7-9+(-13)=_9-|-0.2|+0.6-(0.8-5.4)=_129.53-8-(2-|-11.64+1.53-1.36|)=_1373.17-(812.03-|219.83+518|)=_3638(-7)+5(-2)3(-32)-(-22)-38339(-3)38=_48(-2)(-3)(-5)+2(0.3-0.3)83-3+4=_112413-74-(-5+26)116-84-(16-3)+7118-0.182+3.105-(0.318-6.065)119-2.9+1.7-(7+3.7-2.1)12134.23-194.6-(5.77-5.4)125

2、23.6+3.9-(17.8-4.8+15.4)134(-3)22.5135(-2.52)(-4)136(-32)(-2)2173(-1)25+(-1)52-125+(-15)2174(-2)(-3)(-36)+(-1)2063178(-32)(32)(-3-2)1803(-2)2+(-23)2+(-2+3)21882+42(-8)16321905.78+3.51-(0.7)2(0.2)311191(1.25)4(0.125)40.0036-(0.6)2194(-4226+1322)(-3)7(-3)5195(3-9)423(-0.125)2201741(-30)2-(-402)3(1250)

3、2211(-5)3+3.42-24+532213(24-5.13-35+33)2234(-5)(-3)(-4)2+(-2)3(-8)(-3)-(-12)324240-18-23(-4)3(-43)+0.28+(-3)2(-32)(四)用符號“”,“”,“”,“”,“=”之一填空241當兩個數和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差的絕對值時,這兩個數同號242一個正數與一個負數差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絕對值的和243一個正數與一個負數和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絕對值的差244一個正數與一個負數差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絕對值的差245一個正數與一個負數和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絕對值的和246當兩個數和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差的絕對值時

4、,這兩個數異號247當兩數和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差的絕對值時,這兩個數至少有一個是零248當兩數和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的絕對值之和時,這兩個數可以是任意的有理數249當兩數差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的絕對值之和時,這兩個數可以是任意的有理數250當兩個數和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絕對值的差時,這兩個數可以是任意的有理數251當兩個數差的絕對值_這兩個數絕對值的差時,這兩個數可以是任意的有理數(五)回答問題252欲使兩個數的絕對值的和等于這兩個數的和的絕對值,這兩個數必須是怎樣的數?253欲使兩個數和的絕對值不小于這兩個數的差的絕對值,這兩個數必須是怎樣的數?254欲使兩數和的絕對值不大于這兩數差的絕對值,這兩

5、個數必須是怎樣的數?255欲使兩數和的絕對值不小于這兩個數的絕對值的和,這兩個數必須是怎樣的數?(六)應用題256一個盛有水的圓柱形水桶,其底面半徑為1.6分米現將一個半徑為1.2分米的鐵球沉沒在桶內水面下,問桶內水面升高多少分米?(列綜合算式計算,球的體積公式為,其中V表示體積,R表示球的半徑)257一個盛有水的長方體狀容器,它的底面是邊長為2.4分米的正方形,現將一個半徑是1.2分米的鐵球放在容器內,正好鐵球體積的1/3在水面下,問放入鐵球后,水面升高了多少分米?(列綜合算式計算,球的體積公式為, 其中V表示體積,R表示球的半徑,取3.14。258將25個底面半徑為2.4厘米、高是50厘米

6、的圓柱形鐵熔化后澆鑄成長方體,如果長方體底面是正方形,邊長4厘米,長方體高9厘米,問不計損耗,共可澆鑄多少個這樣的長方體?(列綜合算式計算,取3.14)259某工廠按每年40的增長率組織生產,如果第四個生產年度產量為30870件,問第一個生產年度的產量是多少件?260要把濃度為4的農藥1.5千克,稀釋成濃度為0.04的藥液,問需要加水多少千克?261小明上街買菜,計劃買4千克蘿卜、5千克白菜,花費5元6角,實際只買了2千克蘿卜、4千克白菜,花費4元,問蘿卜、白菜每1千克各多少元?262解放軍某部要挖長2400米的戰壕,24人工作3小時完成全工程的60,照這樣的工作效率,若要在1小時完成其余部分

7、,問還需要增加多少人?263一個班有40名學生去看電影,買了8角和1元的兩種票,共付款37元,問兩種票各買了多少張?264小玲和小麗同時從學校去運動場看體育比賽小玲每分鐘走80米,她走到運動場等了5分鐘后,比賽開始;小麗每分鐘走60米,她進入運動場時,比賽已開始3分鐘問學校到運動場有多遠?265一班打草600千克,二班比一班多打150千克,二班比三班多打100千克,把三個班打的草按911分給一、二兩個生產隊,應各分多少千克?266一個人上山每分鐘走30米,再沿原路下山,每分鐘走40米,求此人全程的平均速度267某果園用硫磺、石灰、水制成一種殺蟲藥水,其中硫磺2份、石灰1份、水10份,要制成這種

8、藥水520千克,需要硫磺多少千克?268修一條路,原計劃每天修75米,20天修完,實際每天比原計劃多修2/3,問可以提前幾天修完?269一批材料,原計劃用6輛汽車12次運完,為了提前完成任務,再增加3輛汽車,問幾次可以運完?270一項工程300人一起做,需要40天,如果要求提前10天完成,問需要增加多少人?(七)求值取值的立方和274如果|a-1|+(b+2)2=0,求(a+b)1991的值276已知有理數a,b,c滿足|a-1|+|b+3|+|3c-1|=0,求(abc)125(a9b3c2)的值277已知 278若a0,(1)確定(-2)|a(-2)|a(-2)2a2(-2)3的值的符號;

9、279已知|x|=2,|y|=3,求x+y3的值280已知x是絕對值最小的有理數,y是最大的負整數,(1)求x3+3x2y+3xy2+y3的值; (2)求(2x-3y+7)2的值(1)當b=2時,求a的值;(2)當b=-22時,求a的值282已知a=5,b=3(1)比較ab與ba的大小; (2)比較(-a)b與(-b)a的大小(1)當a=3,b為a的倒數時,求M的值;(2)當a=-5,b為a的相反數時,求M的值285已知|a|=2.5,b=a-3(1)求ab2; (2)求(a+b)b286已知A=a+a2+a3+a100(1)當a=1時,求A2的值; (2)當a=-1時,求A的值;289已知8

10、.2352=67.82,3.2173=33.30,求0.82352+(-0.3217)3的值290在直徑為15.6厘米的圓板上截去一個直徑為6.4厘米的小圓,求余下的圖形的面積(圓面積=3.14(半徑)2,結果保留兩個有效數字)291已知3.423=40.00,求(-0.342)32(保留三個有效數字)292已知6.7832=46.01,4.6013=97.40,求(-0.67832)3293已知5.292=27.98,6.932=48.02,294求2.412-0.162+0.43(精確到0.01)295已知47.22=2228,0.3692=0.1362,請計算(3.692-4.722)2

11、(保留三個有效數字)296已知19.213=7088,0.17543=0.005396,求(-1.921)3-1.7543298求2.42-0.162+0.43(精確到0.1)299已知23.93=1.365104,39.42=1.552103,求-2.393-3.942(精確到0.1)300已知4.262=18.15,求43.140.4262(保留兩個有效數字)初中有理數計算題強化訓練練習一:1計算:。2計算:。3.計算:。4計算:(有理數的混合運算要分清運算的順序)5計算:。6計算:。7計算:。練習二:8_。9_。10_。11_。12.計算13.計算14,則_,_。練習三:15。160-(

12、-5)-(-12)-(+19)。17。18。19。20。21。22。練習四:23。24。25。26。27已知a、b互為相反數,c、d互為倒數,且a不等于零,求的值。28已知:,求的值。29已知a、b互為相反數,c、d互為負倒數,|m|=3。求的值。初中有理數計算題強化訓練答案:1; 2; 3-43; 4; 5-4; 6;7-6;8. 13 。 9-13略1416 ,11511; 16-2; 17; 18。19-43; 20; 211; 22。23;242;25;26-47。270; 28或; 29。第2章有理數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體會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并能用有理數表示。2.能在數軸上表示有

13、理數,并借助數軸理解相反數和絕對值的意義。3.會求有理數的相反數和絕對值(絕對值符號內不含字母)。4.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5.了解乘方的意義,掌握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法和乘方的運算法則,能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法、乘方運算和簡單的混合運算。6.會用計算器進行有理數的簡單運算。7.理解有理數的運算律,并能用運算律簡化運算。8.能運用有理數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問題。9.了解近似數和有效數字的有關概念,能對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釋和推斷。二、教材的特點: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通過一些熟悉的、具體的事物,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探索中體會有理數的意義,探索數量關系,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教學

14、中要注重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獲取、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2.與傳統的教材相比,本章教材注意降低了對運算的要求,尤其是刪去了繁難的運算。本章教材注重使學生理解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本的運算技能。同時引進了計算器來完成一些有理數的運算。教學中要注意正確地把握。3.數軸是理解有理數的概念與運算的重要工具,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好這個工具,尤其要使學生善于借助數軸學習、理解。4.本章的導圖是天氣預報圖,是引入負數的實際情景。應該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導圖與導入語,使學生對相反意義的量,對負數有直觀的認識。三、課時安排:本章的教學時間大約需要23課時,建議分配如下:2.1正數和負數-2課時 2.2數軸-2課

15、時2.3相反數-1課時 2.4絕對值-1課時2.5有理數的大小比較-1課時 2.6有理數的加法-2課時2.7有理數的減法-1課時 2.8 有理數的加減法混合運算-2課時2.9 有理數的乘法-2課時 2.10有理數的除法-1課時2.11有理數的乘方-1課時 2.12科學記數法-1課時2.13有理數的混合運算-2課時 2.14近似數和有效數字-1課時2.15用計算器進行數的簡單運算-1課時 復習-2課時四、教學建議整體把握基本概念和運算法則的引入;整體把握基本運算能力的培養;處理好筆算與使用計算器的尺度,避免繁、難的筆算。第1課時:正數和負數(1)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617頁,2.1正數和負數教學

16、目的和要求:1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是從實際需要產生的。2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3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4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思想。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正數與負數是由實際需要產生的及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難點:學習負數的必要性,能準確地舉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典型例子。教學工具和方法:工具:應用投影儀,投影片。 方法: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1你看過電視或聽過廣播中的天氣預報嗎?中國地形圖上的溫度閱讀。(可讓學生模擬預報)請大家來當小小氣象員,記錄溫度計所示的氣溫25C,10C,零下10C,零

17、下30C。為書寫方便,將測量氣溫寫成25,10,10,30。2讓學生回憶我們已經學了哪些數?它們是怎樣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在生活中為了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產生了數1,2,3,;為了表示“沒有”,引入了數0;有時分配、測量的結果不是整數,需要用分數(小數)表示。總之,數是為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發展起來的。二、講授新課:1相反意義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這樣一些量(事情):例1:汽車向東行駛3千米和向西行駛2千米。例2:溫度是零上10和零下5。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例5:買進100輛自行車和買出20輛自行車。試著讓學生考慮這些例

18、子中出現的每一對量,有什么共同特點?(具有相反意義。向東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買進和賣出都具有相反意義)你能舉出幾對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嗎?2正數和負數:能用我們已經學的來很好的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嗎?例如,零上5用5來表示,零下5呢?也用5來表示,行嗎?說明:在天氣預報圖中,零下5是用5來表示的。一般地,對于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可把其中一種意義的量規定為正的,用過去學過的數來表示;把與它意義相反的量規定為負的,用過去學過的數(零除外)前面放一個“”(讀作“負”)號來表示。拿溫度為例,通常規定零上為正,于是零下為負,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則用5來表示。怎樣表

19、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呢?能否從天氣預報出現的標記中,得到一些啟發呢?在例1中,我們如果規定向東為正,那么向西為負。汽車向東行駛3千米記作3千米,向西2千米應記作2千米。后面的例子讓學生來說(注意詞的表達)。在以上的討論中,出現了哪些新數?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上面我們引進了5,2,237,0.7等數。像這樣的一些新數,叫做負數(negative number)。過去學過的那些數(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數(positive number)。正數前面有時也可放一個“+”(讀作“正”),如5可以寫成+5。注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3課堂練習課本p18:14。4小資料:

20、世界各國對負數的認識和接受也有一個過程。如1484年法國數學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個負根,但他不承認它,說負數是荒謬的數。1545年卡爾丹承認方程中可以有負根,但認為它是“假數”。直到1831年還有數學家認為負數是“虛構”的,他還特意舉了一個“特例”來說明他的觀點:“父親56歲,他兒子29歲,問什么時候父親的歲數將是兒子的兩倍?”,通過列方程解得x=2,他認為這個結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說明兩年前父親的歲數將是兒子的兩倍。5例題:例1:規定向前走為正,兩個學生一組做游戲,如甲:向前走2步 乙:2甲:向后走3步 乙:3甲:4 乙:向后走4步 甲:0 乙:原地不動注:通過設計類似的游戲活動使

21、學生加深對負數的認識。6鞏固練習: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記作5C,那么零下2度記作 ;如果上升10m記作10m,那么3m表示 ;太平洋中的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可記作海拔 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記作海撥 ;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記作海撥 ;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正數都帶有“+”號 B不帶“+”號的數都是負數C小學數學中學過的數都可以看作是正數 D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數學測驗班平均分80分,小華85分,高出平均分5分記作+5,小松78分,記作 。某物體向右運動為正,那么2m表示 ,0表示 。一種零件的內

22、徑尺寸在圖紙上是100.05(單位mm),表示這種零件的標準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過標準尺寸 ,最小不超過標準尺寸 。三、課堂小結:正數和負數表示的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哪種意義為正是可以任意規定的。如果把一種意義規定為正,則相反意義的量規定為負。常將“前進、上升、收入、零上溫度”等規定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溫度”等規定為負。教學后記:本節是小學所學算術數之后數的范圍的第一次擴充,是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銜接與過渡,并且是以后學習數軸、相反數、絕對值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本節的重點是通過熟悉的實例引入負數的概念,使學生明確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能正確識別負數、用正負數表示

23、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本節的難點。教學中要特別強調“0”的特殊身份,明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教學中應多結合實例加深對負數的認識。第2課時:正數和負數(2)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21頁,2.1正數和負數教學目的和要求:1理解有理數的意義。2會根據要求把給出的有理數分類。3了解“0”在有理數分類中的作用。4培養學生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及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了解有理數包括哪些數。難點:要明確有理數分類的標準,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不同,分類結果應是不重不漏,即每一個數必須屬于某一類,又不能同時屬于不同的兩類。教學工具和方法:工具:應用投影

24、儀,投影片。 方法: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1填空:正常水位為0m,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m 記作 ,低于正常水位0.3m記作 。乒乓球比標準重量重0.039g記作 ,比標準重量輕0.019g記作 ,標準重量記作 。2一個物體沿東西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時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它們的運動,如果向東運動4m記作4m,向西運動8m記作 ;如果7m表示物體向西運動7m,那么6m表明物體怎樣運動?答案:1+0.2;0.3;+0.039;0.019;28m;向東運動6m。二、講授新課:1數的擴充:數1,2,3,4,叫做正整數;1,2,3,4,叫做負整數;正整數、負整數和零統稱為整數;

25、數,8,+5.6,叫做正分數;,3.5,叫做負分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為分數;整數和分數統稱為有理數。2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0”是整數嗎?是正數嗎?是有理數嗎?“2”是整數嗎?是正數嗎?是有理數嗎?自然數就是整數嗎?是正數嗎?是有理數嗎?要求學生區分“正”與“整”;小數可化為分數。3有理數的分類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將有理數進行不同的分類:先將有理數按“整”和“分”的屬性分,再按每類數的“正”、“負”分,即得如下分類表:先將有理數按“正”和“負”的屬性分,再按每類數的“整”、“分”分,即得如下分類表:注:“0”也是自然數。“0”的特殊性。4把一些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set

26、of number)。所有正數組成的集合,叫做正數集合;所有負數組成的集合叫做負數集合;所有整數組成的集合叫整數集合;所有分數組成的集合叫分數集合;所有有理數組成的集合叫有理數集合;所有正整數和零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數集。5例題;例1:把下列各數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數集的圈里:18,3.1416,0,2001,0.142857,95. 正數集 負數集整數集 有理數集解: ,3.1416,2001, 95. 18, ,0.142857正數集 負數集 18,3.1416,0,18,0,2001 2001,0.142857,95 整數集 有理數集例2:把下列各數填入相應集合的括號內:29,5.5,2002

27、,1,90%,3.14,0,2,0.01,2,1(1)整數集合:29,2002,1,0,2,1 (2)分數集合: 5.5,90%,3.14, 2,0.01,(3)正數集合:29,2002,90%,3.14,1,(4)負數集合:5.5,1,2,0.01,2,(5)正整數集合:29,2002,1,(6)負整數集合:1,2,(7)正分數集合:,90%,3.14,(8)負分數集合:5.5,2,0.01,(9)正有理數集合:29,2002,90%,3.14,1,(10)負有理數集合:5.5,1,2,0.01,2,注:要正確判斷一個數屬于哪一類,首先要弄清分類的標準。要特別注意“0”不是正數,但是整數。在

28、數學里,“正”和“整”不能通用,是有區別的,“正”是相對于“負”來說的,“整”是相對于分數而言的。6課堂練習:(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零是整數;零是有理數;零是自然數;零是正數;零是負數;零是非負數。A: B: C: D:(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有理數中,零的意義表示沒有 B:正有理數和負有理數組成全體有理數C:0.5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因而它不是有理數D:零是最小的非負整數,它既不是正數,又不是負數(3)100不是( )A:有理數 B:自然數 C:整數 D:負有理數(4)判斷:(1)0是正數( ) (2)0是負數( )(3)0是自然數( ) (4)0是非負數 ( )(5)0

29、是非正數( ) (6)0是整數 ( )(7)0是有理數( ) (8)在有理數中,0僅表示沒有。( )(9)0除以任何數,其商為0 ( ) (10)正數和負數統稱有理數。 ( )(11)3.5是負分數( ) (12)負整數和負分數統稱負數 ( )(13)0.3既不是整數也不是分數,因此它不是有理數 ( )(14)正有理數和負有理數組成全體有理數。( )答案:1A;2D;3B;4;。三、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基本內容?學習了什么數學思想方法?應注意什么問題?由學生小結有理數的定義和兩種分類方法。四、課堂作業:課本:P21:3板書設計: 正數和負數(2)1數的分類及數集

30、: 例1 例2: 學生練習: 教學后記:本節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明確有理數的概念,難點是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對有理數進行分類。通過具體的數的分類練習培養學生的正確分類能力,在確定分類標準時應防止出現“重”、“漏”的錯誤,即要求每一個數必須屬于某一類,又不能同時屬于不同的兩類。第3課時:數軸(1)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223頁,1數軸教學目的和要求:1使學生知道數軸上有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軸上的已知點所表示的數,知道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2向學生滲透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及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初步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正確掌握

31、數軸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點的對應關系。教學工具和方法:工具:應用投影儀,投影片。 方法: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1有理數包括哪些數?0是正數還是負數?2溫度計的用途是什么?類似于這種用帶有刻度的物體表示數的東西還有哪些(直尺、彈簧秤等)?數學中,在一條直線上畫出刻度,標上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零。演示從溫度計抽象成數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同時把類比的思想方法貫穿于概念的形成過程。二、講授新課:1請學生閱讀新課第2223頁,思考并討論:零上25用正數_表示。0用數_表示;零下

32、10用負數_表示。數軸要具備哪三個要素?原點表示什么數?原點右方表示什么數?原點左方表示什么數?表示+2的點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點在什么位置?原點向右0.5個單位長度的A點表示什么數?原點向左1個單位長度的B點表示什么數?2數軸的畫法:師生共同總結數軸的畫法步驟:第一步:畫一條直線(通常是水平的直線),在這條直線上任取一點O,叫做原點,用這點表示數0;(相當于溫度計上的0。)第二步:規定這條直線的一個方向為正方向(一般取從左到右的方向,用箭頭表示出來)。相反的方向就是負方向;(相當于溫度計0以上為正,0以下為負。)第三步:適當地選取一條線段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也就是在0的右面取一點表示1,0與

33、1之間的長就是單位長度。(相當于溫度計上1占1小格的長度。)在數軸上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點,這些點依次表示1,2,3,從原點向左,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點,它們依次表示1,2,3,。3數軸的定義: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原點位置的選定、正方向的取向、單位長度大小的確定,都是根據需要認為規定的。直線也不一定是水平的。動態演示各種類型的數軸。認識和掌握判斷一條直線是不是數軸的依據。4例題;例1:判斷下圖中所畫的數軸是否正確?如不正確,指出錯在哪里?分析: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這數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答:都不正確,(1)缺少單位長

34、度;(2)缺少正方向;(3)缺少原點;(4)單位長度不一致。例2:把下面各小題的數分別表示在三條數軸上: (1)2,-1,0,+3.5 (2)5,0,+5,15,20; (3)1500,500,0,500,1000。分析:要在數軸上表示數,首先要正確畫出數軸,標明原點、正方向(一般從左到右為正方向)和單位長度這三要素,然后再表示數,第(1)題,數不大,單位長度取1cm代表1,第(2)、(3)題數軸較大,可取1cm分別代表5和500。數軸上原點的位置要根據需要來定,不一定要居中,如第(1)題的原點可居中,(2)的原點可偏左,(3)的原點可偏右,單位長度也應根據需要來確定,但在同一條數軸上,單位長

35、度不能變。表示某個數的點,在圖形上一定要用較大的“”突出來,并且在數軸上寫出該點表示的數。這樣畫出的圖形較合理、美觀。例3:借助數軸回答下列問題 (1)有沒有最小的正整數?有沒有最大的正整數?如果有,把它指出來; (2)有沒有最小的負整數?有沒有最大的負整數?如果有,把它標出來。解答:觀察數軸易知: (1)有最小的正整數,它是1,沒有最大的正整數;(2)沒有最小的負整數,有最大的負整數,它是-1。5課堂練習: 課本:P23:1,2,3。三、課堂小結:1數軸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對應關系,它揭示了數與形之間的內在聯系;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但反過來并不是數軸

36、上的所有點都表示有理數;2畫數軸時,原點的位置以及單位長度的大小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選取,注意不要漏畫正方向、不要漏畫原點,單位長度一定要統一,數軸上數的排列順序(尤其是負數)要正確。四、課堂作業:課本:P25:1,2,3,4。板書設計: 數軸(1)1數軸: 例1 例2 例3: 學生練習: 教學后記: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研究新問題,是我們組織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小學里曾學過利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自然數,為此我們可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做些改進就可以用來表示有理數?伴以溫度計為模型,引出數軸的概念。教學中,數軸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認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學生從直觀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直線、數軸都是非

37、常抽象的數學概念,當然對初學者不宜講的過多,但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思維活動還是可行的。例如,向學生提問:在數軸上對應一億萬分之一的點,你能畫出來嗎?它是不是存在等。第4課時:數軸(2)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425頁,2在數軸上比較數的大小。教學目的和要求: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2鞏固在數軸上由數找點、由點讀數的方法。3會借用數軸直觀的進行有理數的大小比較,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會比較有理數的大小。難點:如何比較兩個負數(尤其是兩個負分數)的大小。教學工具和方法:工具:應用投影儀,投影片。 方法: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教學過程:一、復習引

38、入:1將 5、2.5、4、3.25、4、0、1各數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出來。2下面數軸上的點A、B、C、D、E分別表示什么數?3用“”或“”填空:(簡單復習小學有關比較正整數、正分數、正小數的大小的知識)25 17;0.9 0.85;3.7 2.9; ; 。二、講授新課:1發現、總結:觀察溫度計的刻度,發現上邊的溫度總比下邊的高。類似地,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進一步觀察數軸,發現所有的負數都在“0”的左邊,所有的正數都在“0”的右邊,這說明什么?由學生歸納出: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正數大于一切負數。2例題;例1:比較3,0,2的大小。分析一:先在數軸上分別找到表示3、

39、0、2的點,由“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得到302;分析二:直接由“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正數大于一切負數”的規律得出302。例2:把下列各組數用“”號連接起來(1)10, 2,14; (2) 100,0,0.01; (3),4.75,3.75。解:(1)14102; (2) 10000.01; (3)4.753.75。說明:按題意用“”號連接,解題中不能用“”號連接,否則與題意不符,更不能把“”與“”混用,如第(1)小題不能寫成“10214”或者寫成“21410”的形式。例3: 將有理數3,0,4按從小到大順序排列,用“”號連接起來。解:正數3,由正、負數大小比較法則,得403。例4:

40、比較下列各數的大小: 1.3,0.3,3,5 .解:將這些數分別在數軸上表示出來:所以 531.30.35課堂練習: 課本:P25:1,2。三、課堂小結:比較有理數大小法則是: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根據法則先在同一個數軸上表示出同一組數的位置,然后用“”號連接,這種方法比較直觀,但畫圖表示數較麻煩。另一種方法是利用數軸上數的位置得出比較大小規律,即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正數大于一切負數,則比較更方便些。四、課堂作業:課本:P26:5,6,7。板書設計: 數軸(2)1在數軸上比較數的大小 例1 例2 例3: 學生練習: 教學后記:本節內容是數軸的一個簡單應用,利用數

41、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小學有關比較正整數、正分數、正小數的大小的知識是本節學習比較有理數大小的基礎。從溫度計的刻度表示溫度高低來類比數軸上的點所表示的有理數的大小的方法是很自然的,要注意聯系。將多個有理數按要求用不等號連接是本節的難點,要注意加強訓練和強調。第5課時:相反數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628頁,2.3相反數。教學目的和要求:1使學生了解互為相反數的幾何意義。2會求一個已知數的相反數;會對含有多重符號的數進行化簡。3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與概括的能力;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理解相反數的代數定義與幾何定義,熟練地求出一個已知數的相反數。難點:多重符號的數的化簡問題的理解。教學

42、工具和方法:工具:應用投影儀,投影片。 方法:分層次教學,講授、練習相結合。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1在數軸上分別找出表示各數的點。6與6,與,1.5與1.5想一想:在數軸上,表示每對數的點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觀察數6與6,與,1.5與1.5有何特點?,觀察每組數所對應的兩個點的位置關系有什么規律?學生歸納:每組中的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他們所對應的兩點分別在原點的兩側,到原點的距離相等。二、講授新課:1發現、總結相反數的定義:象這樣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稱互為相反數 (opposite number)。理解:代數定義: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幾何定義:在數軸上原點兩

43、旁,離開原點距離相等的兩個點所表示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說明:“互為相反數”的含義是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因而不能說“6是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這是因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到原點的距離就是0,這是相反數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數。2例題;例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5是5的相反數; ( ) 5是5的相反數; ( )5與5互為相反數; ( ) 5是相反數; ( )正數的相反數是負數,負數的相反數是正數。 ( )解答:;。例2:(1)分別寫出5、7、3、+11.2的相反數;(2)指出2.4各是什么數的相反數。解:(1)5的相反數是5。 7的相反數是7。

44、的相反數是。 +11.2的相反數是11.2。我們通常把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號,表示這個數的相反數。例如(4)=4, (+5.5)=5.5,同樣,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號,表示這個數本身。例如 +(4)=4,+(+12)=12。 例3:化簡下列各數:(1)(+10); (2)+(0.15); (3)+(+3); (4)(20)。解:(1)(+10)=10。 (2)+(0.15)=0.15。 (3)+(+3)=+3 = 3。 (4)(20)=20。3課堂練習: 課本:P28:1,2,3。三、課堂小結:1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相反數,0的相反數是0,從數軸上看,求一個數的相反數就是找一個點關于原點的對稱點;2相反數是表示具有特定關系(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單獨一個數不能被稱為相反數,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3正號“+”的功能是對一個數的符號予以確認;而負號“”的功能是對一個數的符號予以改變。四、課堂作業:課本:P28:1,2,3。相反數1相反數的定義 例1 例2 例3: 學生練習: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本節內容較為簡單,經過教師適當引導,便可使學生充分參與認知過程。由于“新”知識與有關的“舊”知識的聯系較為直接,在教學中應著力引導觀察、歸納和概括的過程。第6課時:絕對值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931頁,2.4絕對值。教學目的和要求:1使學生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