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1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2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3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4頁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及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設計及反 思【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師: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腳下,真是一 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詩人對泰山進行過歌詠,你能說出一 首這樣的詩嗎?好,一起朗誦杜甫的望岳吧。學生:齊誦望岳。教師: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歲的好朋友,叫岑參,他是 一位著名的邊塞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他的詩歌白 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板書:課題、作者)。二、讀詩教師:學詩首先要讀詩,大家以前是如何讀詩的呢?今天我們豐富一下讀詩的方式,可以個人讀、合作讀; 可以誦讀、演讀、唱讀。當然大家還可以創設自己喜歡的其 他方式。大家開始準備吧。學生:自由讀詩,小組交流,準備展示。教師:我們請同學到臺前展示一

2、下。學生:展示各種形式的“讀”。三、品詩1、簡說詩中之“奇”教師:邊塞詩的特色之一是描繪邊塞奇異風光。岑參作為唐代邊塞詩人,他的突出特點就是 “好奇” 。 杜甫曾說 “岑參兄弟皆好奇”(幻燈) 。他用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靈感悟世界,并把它們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筆端。這樣,我們透過他綺麗的文字就可以讀到邊塞那奇異的風光和異域的情調了。請大家再讀詩歌,說一說你從詩句中發現了怎樣的“奇”。學生:默讀,說發現的“奇”。預設:胡天八月即飛雪胡天奇冷,飄雪奇早。千樹萬樹梨花開雪花其繁,雪花奇美。瀚海闌干百丈冰瀚海奇闊,結冰奇厚。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胡天奇冷,將士奇苦。愁云慘淡萬里凝愁云

3、奇多,彤云奇密。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風威奇大,雪天奇冷。去時雪滿天山路路雪奇厚,擔憂奇多。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山路奇迂,情義奇深。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這一點呢?請快速找出來。”)2、描述詩中畫面教師:讀著詩歌,詩中奇異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畫面展現在我們眼前。請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畫面,試著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出來,選一句或者兩句都可以。寫完與小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個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個示例。屏幕展示示例: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茫茫的邊塞,強勁的北風呼嘯而來,飛沙走石,白草被攔腰折斷,在狂風吹卷之下,不停地打著滾兒。正是八月中秋時節,鵝毛般的雪片卻

4、已經飄飄灑灑,紛紛揚揚。落在山巒上,落在樹梢上,落在大漠中整個邊塞大地籠罩在一片白色之中。學生:個人描述畫面,小組交流。學生:集體展示。教師:穿插有關資料引導講解。( 1)引導深解名句教師:岑參最喜歡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寫到梨花,請看屏幕,一起朗讀一遍。屏幕展示詩句: “長安柳枝春欲來,洛陽梨花在前開。萬條煙。 ”學生:讀以上詩句。教師:由此可見,梨花于詩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詩人寫梨花常常是在遠離故鄉之時,他筆下的花常常總是和思春念歸、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動聯系在一起。現在你對這兩句詩有了怎樣的新的理解?學生:說自己的見解。(2)引導聯想想象教師:這首詩最后兩句描繪的畫面歷來被人稱道,給人“言

5、有盡而意無窮”的感覺。下面請大家一起將目光聚焦于這兩句詩,試著展開你聯想和想象的翅膀,化身為詩人,說說:當你站在冰天雪地里望著友人漸漸遠去的身影,心中會想些什么呢?學生:說自己的設想。教師:大家的設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寫,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留白”這種藝術表現手法的魅力。(3)引導感悟情感教師:在奇冷的天氣里送別友人,這本是傷心之事,然作者描繪的邊塞雪景是如此的奇異、壯美,甚至是唯美,為什么詩人能夠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呢?請看材料,請一位同學讀一下。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寶年間,李唐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邊境戰事不斷,許多文人也紛紛投入軍人幕府,尋求個人發展,岑參是就是

6、其中之一。他懷著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度過了六年艱苦的軍旅生涯,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在輪臺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時所作。教師:現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誰來說一下?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熱愛生活;詩人所處時代,正值大唐盛世,國家的強盛自然給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樂觀向上的情懷。同學們的聯想和想象很精彩,現在,我們就結合剛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誦全詩。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背會這首詩!開始!學生:背誦詩歌。四、用詩教師:現在對這首詩已經學得不錯了,大家知道學習的

7、最高境界是什么嗎?是運用。我想和大家做一個用詩的挑戰游戲,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為難,先看兩個例子吧。屏幕展示用詩舉例:1 、引用: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記憶。有了他的記憶,我會感受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偉大之心;也會體味他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欣賞他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2、化用: “前不見青山,后不見綠水,念天地之污染,獨愴然而涕下。”教師:大家愿意選擇哪句詩呢?看來大家都愿意選擇詩中的名句。為了避免大家選擇的詩句過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戰其他詩句,我們可以給他加

8、2 分。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個人進行創作。學生:展示創作內容。教師:適當鼓勵點評。五、結語教師:仔細回味,詩人岑參留給了我們什么呢?邊塞的奇異風光,豐富的思想感情,樂觀、豪邁的英雄氣概。記住邊塞詩,記住岑參。課即將結束了,請小組長如實的地將本組得分寫到小組名下,這節課同學們都有精彩的表現,讓我們用掌聲對獲得優勝的小組表示祝賀。【教學反思】山東省中語會第十五次年會于XX年 4 月 15 日至 17 日在泰安舉行,本人有幸在這次會議上代表初中語文教師做了發言,并榮幸地執教了一節觀摩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上完課后感觸良多。感觸之一:贏得學生之心至關重要。這一次,提前見學生,我們的交流是在無意中的一

9、個冷幽默中開始的。我說: “要想知道我的姓, 就要先猜個謎語。”“你姓苗! ”異口同聲的大喊嚇了我一跳。但我馬上轉過彎來,剛才他們的老師領我進來時就說出了我的姓。教室里一下子爆發出爽朗的笑聲。接下來我跟同學們聊起了自己,諸如由于姓名的原因多次被別人誤解為是個女老師;我和我的學生如何愉快地在一起打籃球、踢毽子等等。我講得如以往投入,他們聽得如預想入神。我很快用自己的熱情、幽默,把他們的精力聚集起來。學生的眼神告訴我,他們開始喜歡我,甚至信任我了。從他們的表情中,我還看出他們熱切期待著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展示自己的風采。由此我想起平時聽到的一些抱怨,如 “學生不認真聽講”“學生不好好配合”, 等等。

10、也許學生真的有些不足,不過,我們教師是否先這樣捫心自問: “我真正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了嗎?我用最大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了嗎?你贏得學生的芳心了嗎?”等回答是肯定的時,也許你的憂愁就會煙消云散了。感觸之二:教師給學生一個舞臺,學生就會還教師一個驚喜。交流中,我見縫插針地把自己的講課習慣、要求告訴學生。當然,這次講課還要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前的任務用不同方式 “讀” 詩。 我告訴他們:從人數上來說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合作讀;從形式上來說,可以是以前熟悉的朗讀,也可以是演讀、唱讀。當我解釋演讀、唱讀的時候,學生們都在搖頭。見此情形,我的心里有點沒底了,想讓學生自主創造的念頭隨之開始動搖了晚上,我有點坐臥

11、不安,畢竟不是自己的學生,畢竟他們從來沒有嘗試過這些新的“讀”詩方法,能行嗎?如果學生沒有一個人演讀、唱讀怎么辦?思來想去,我決定若真出現此種情況,就要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演讀、唱讀我來示范,讓學生模仿學習。不管怎樣,都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快樂,并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所收獲。主意打定,我選擇了三國演義主題曲,開始了自己的唱讀訓練。課開始了,很快我的擔心消失得無影無蹤。學生們精彩的演讀、唱讀,大大出乎我的預料,也出乎所有聽課老師的意料。自演自唱的,歌伴舞的;節奏快的,節奏慢的;兩個人出場的,整個小組全體上陣的。最精彩的當屬其中一個小組,一首詩唱下來,竟然變換了五種曲調,簡直就是歌曲串燒。 他們無

12、窮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創造力,讓我大吃一驚。雖然還有不少瑕疵,比如表演動作幅度太小,曲調節奏不太適合詩歌的情感等,但僅憑這份認真、勇氣,就足以讓我為他們喝彩。這節課一開始就使整個會場充滿了輕松愉快的氣氛,聽課的老師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熱情的掌聲也適時地送給這些天真勇敢的孩子們。我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展示的機會,搭建了一個展示的舞臺,他們便給了我一個大大的驚喜。作為教師一定要堅定一個信念:相信學生。感受之三:課堂就要有動有靜,動靜結合。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出現了一種極為熱鬧的課堂。整節課基本上都是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教師退居二線做起了旁觀者。由過去學生當 “廳 (聽) 長” ,搖身一變

13、成為了教師當 “廳 (聽) 長” 。 雖說矯枉必須過正,但這種熱鬧的背后卻是學生見解的不深刻、知識的不扎實。所以我設計的這節課,一開始各種形式的“讀”,就是動,而且是大動,另外七嘴八舌地說出詩中的“奇”,也是動的環節。 接下來就讓學生仔細揣摩詩歌創設的意境,發揮聯想、想象,用散文化語言描繪詩中一幅幅奇異美麗的畫面,體會所傳達出的深厚情義,這就是一個靜的環節設計。寫完之后,小組合作修改完善寫成的片段,又是適時的“動”。用詩環節, 學生模仿教師所給的例子進行創作,再次進入靜的狀態。說實在的,別看有些學生說起來很熱鬧,但真的一動筆,就顯得有些笨拙了。這也正是我們不能只圖熱鬧,而讓學生時常靜下來的主要原因。這節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還算良好,但仔細想來,還是留下了諸多遺憾。首先,朗讀未能貫穿始終。這節課第一環節各種形式的“讀” ,的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也同樣引起了聽課教師的關注,但接下來的所有環節中,讀得太少了,這是一個缺憾。如果能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聲情并茂地進行誦讀、背讀,相信會加深對文本情感的理解。課堂上我示范誦讀了兩句,贏得了學生的掌聲。過后想想,他們對這種雖然是有些傳統的讀的形式,也是很感興趣的。可惜,忘記了讓學生親自嘗試。我覺得,這也是沒有真正以學生為本的一種表現。其次,有些教學環節坡度太大。我曾經在 “用詩” 環節上猶豫再三,但還是想挑戰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