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書簡讀后感_第1頁
談美書簡讀后感_第2頁
談美書簡讀后感_第3頁
談美書簡讀后感_第4頁
談美書簡讀后感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談美書簡讀后感談美書簡讀后感(一)朱光潛是中國的美學大師,是安徽桐城人,在桐城中學就讀過,最先是從大學同寢室同座位的桐城籍同學口中得知。每每提起這位大師,我的那位同學總是透露出十分的自豪感。 平時我們也會閱讀朱先生的有關美學著作, 雖然只是專業以外的書籍, 隨便翻翻, 讀得似懂非懂。不過一來二去,加深了對美學的興趣,對這位大師也有所關注,更多的是對這位大師產生敬意。我不是桐城人,但我是安徽人,怎能不因為有他這位安徽老前輩而感到驕傲?【談美書簡】是什么?【談美書簡】是作者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情況下寫就的“暮年心血”之作, 它既是對自己漫長美學生涯和美學思想的一次回顧和整理, 也是“給來信未復的朋友們

2、” ,尤其是青年朋友們的一次回復。全書由十三封書信結集而成。 書中, 朱光潛先生就青年朋友們普遍關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規律、 美的范疇等一系列美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同時也對文學的審美特征、 文學的創作規律及特點作了詳盡的闡釋, 既是思想上的, 又是方法上的, 是初涉美學者學習美學知識的重要參考書籍。【談美書簡】 不是一般的高頭講章, 它采用書信體的形式, 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將許多深奧的美學知識通俗化。八十二歲的高齡仍然著書立說, 對美學思想回顧和整理, 給青年朋友們回復,關心美學教育,這是何等的學者風范和社會責任感!工夫在詩外朱光潛早年學過中文,讀過教育學、心理學,當過中學教員,然后在多所

3、大學任教。在【談美書簡】的第一篇中寫道:解放前幾十年中我一直在東奔西竄,學了一些對美學用處不大的學科。學過英、意、 德、法幾個流派的符號邏輯,費過不少精力研究過變態心理學和 精神病治療,讀過不少佛典,認真研讀過“成唯識論”,還看了 一些醫學和談碑帖的書,可謂夠“雜” 了。認真地學習辯證唯物 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陸游說: “功夫在詩外” ,我想朱光潛的美學成就與他學得“雜” ,學 貫中西是分不開的,應該對我們做其他的學問有所啟發。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一位老朋友的來信,寫過一篇為【美的定義及其解說】的近萬言長文,承他不棄,來信要我提意見。 ”朱先生看過之后說道: “這種玩弄積木式的拼湊也煞費苦心,

4、 可是解決了什么問題呢?難道根據這樣拼湊起來的樓閣,就可以進行創作,欣賞和批評嗎?” “定義之后還附了十三條解說 ,仍舊是玩弄一些抽象概念,并沒有把定義解說清楚。作者始終一本正經,絲毫不流露一點情感。”從行文中可以看出朱光潛嚴謹的治學態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 態度堅決, 措辭嚴厲, 即使是老朋友為了科學也毫不講情面。從生理學觀點談美與美感節奏是音樂、 舞蹈和歌唱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體的藝術所同具的一個要素。節奏不僅見于藝術作品,也見于人的生理活動。人體中呼吸、循環、運動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規律的起伏流轉就是節文藝作品的節奏和人的生理節奏原來是相統一的。本人的感受還有很多,限于

5、篇幅限于水平就說這些吧。談美書簡讀后感(二)什么是美?這是一個很基本的問題, 但毫無意外地, 我們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它的確切答案。 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 美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每個人對于美都有不同的定義。在【談美書簡】中,朱光潛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 雖然這個答案不一定正確, 但至少比毫無頭緒要高明許多。許多人都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所有的這些都比較淺顯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塵莫及的事了。通常我們對于美、美感、美的規律、美的范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于這些問題,朱光潛先生在此書中都一并回復了,而且回復的很詳盡,對于思想,文學,方法,

6、理論等等也有詳細的陳述。對于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我對于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獲吧。這本書是以信件的方式組成的,大多都是給讀者的回信。 (這一點,書中也有提到過)因此也就比較淺顯易懂。在“知識鏈接”一欄中,編者提到了許多有關學術方面的美的知識。 這讓我們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關美的知識。雖然此書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學著作, 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幫助。例如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中人物與環境的關系。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生與發展的歷史, 進而

7、指出, 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社會歷史發展的某些規律并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 典型人物應生活在典型環境中,而不能與環境相脫節。在這里,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的, 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 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出必然性,是與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此段有些摘錄于原文)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詳談了。朱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 ,即此身,此時,此地: “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委給旁人。 ” “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 ” “此地

8、(我的地位、我的環境)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這很值得我們青少年去學習。可能長了點,自己修改把!談美書簡讀后感(三)什么是美?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許多人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這些感受都比較淺顯,看過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后,我知道了朱光潛先生眼中的美。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 ,即此身、此時、此地。 “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 ; “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 ; “此

9、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 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 這很值得我們廣大中學生學習。也許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話, 你不會有太深的感觸, 但如果你專注地把這一整本小書讀完, 你必會為朱先生治學為人的態度所折服! 書中其中最能領略到的是光潛先生非常經典的對美的分析論證: 美是最不實用的經驗,但是人類歷史生生不息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但是要靠人們細心發現的;美是客觀事物加主觀態度產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質是可以用盡的,而無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傳供世人享用的。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 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要后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心靈、 精神的健康成長。 其實美感無時無刻都沖斥在我們生活當中, 從最簡單的吃穿住行來說大多人們都會選擇環境優美安靜的餐廳就餐, 因為感官的滿足可以提高食欲。 穿衣打扮已經是現代人每天必備的功課, 這可以讓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個好的開始。 房屋裝修也是一門美學功課,明亮寬敞、舒適已經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覺和概念才讓它與眾不同,比如:歐式概念、田園風格、東南亞感覺、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獨特的家居風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獨特性,更能讓他享受其中。 車子基本性能就是帶步, 而且現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觀流線性、顏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實用主義,是不帶有功利心態的心理活動,美感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