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球乒乓球運動簡介_第1頁
中國國球乒乓球運動簡介_第2頁
中國國球乒乓球運動簡介_第3頁
中國國球乒乓球運動簡介_第4頁
中國國球乒乓球運動簡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國球乒乓球運動簡介

乒乓球的英語官方名稱是“tabletennis”,意即“桌上網球”。乒乓球因其打擊時發出“PingPang”的聲音而得名,在中國就以“乒乓球”作為它的官方名稱,香港及澳門等地區亦同時使用。然而,臺灣和日本則稱為桌球,意指球桌上的球類運動。

乒乓球是我們中國的國球。中國在乒乓球歷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選手取得世界乒乓球比賽的大部分冠軍,甚至多次包攬整個賽事的所有冠軍。一、乒乓球運動起源

1890年,幾位駐守印度的英國海軍軍官偶然發覺在一張不大的臺子上玩網球頗為刺激。后來他們改用空心小皮球代替彈性不大的實心球,并用木板代替了網拍,在桌子上進行這種新穎的“網球賽”,這就是“tabletennis”(意即“桌上網球”)得名的由來。不久,“桌上網球”傳到歐洲。

19世紀末,歐洲盛行網球運動,但由于受到場地和天氣的限制,英國有些大學生便把網球移到室內,以餐桌為球臺,書作球網,用羊皮紙做球拍,在餐桌上打來打去,將“桌上網球”發揚光大。于是,“桌上網球”便成了歐洲一種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

二十世紀初,美國開始成套地生產“桌上網球”的比賽用具。后來,一位美國制造商以乒乓球撞擊時所發出的聲音創造出ping-pong這個新詞,作為他制造的“乒乓球”專利注冊商標。Ping-pong后來成了tabletennis的另一個正式名稱。當它傳到中國后,人們又根據它的發音創造出“乒乓球”這個新的漢語詞語。二、乒乓球器材規格

1、乒乓球:乒乓球為純圓形,呈白色或橙色,且無光澤,直徑40㎜(2001年前為38mm)、重量2.7g的硬球。用賽璐珞材料制成。

2、乒乓球拍:由底板、膠皮和海綿三部分組成,三者的合理搭配決定了一塊球拍的質量。球拍類型有正膠海綿拍、生膠海綿拍、反膠海綿拍、長膠海綿拍、防守型海綿拍。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每層粘合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球拍分為直板和橫板兩種。

①常用直板板型:傳統板面158㎜×152mm(適合快攻)、加大板面160㎜×152mm(適合弧圈)、水滴版面158㎜×150mm(攻擊力大)。

②常用橫板板型:簡潔板面154㎜×148㎜(重量輕,靈活)、經典板面156㎜×150㎜(全面)、水滴版面158㎜×150mm(攻擊力大)。

3、乒乓球臺:高76㎝、長2.74m、寬1.525m,顏色為墨綠色或藍色。

4、乒乓球網:高15.25㎝、臺外突出部分長15.25㎝,顏色與球臺顏色相同。

所有器材均由國際乒聯特別批準和指定。三、乒乓球賽制

1、乒乓球比賽項目:有團體和單項(單打、雙打、混雙),即男子單打、雙打、團體,女子單打、雙打、團體,男女混合雙打七項。

2、比賽分制及勝負:乒乓球曾經長期實行每局21分制,2001年開始改為每局11分制。在一局比賽中,先得11分的一方為勝方;比分出現10平后,先多得2分的—方為勝方。

3、單項比賽:單打、雙打、混雙采用七局四勝制(2001年前采取五局三勝制)。

4、團體比賽:團體比賽采用五局三勝制(2001年前采取三局兩勝制)。由單打、單打、雙打、單打、單打五輪決勝負。團體賽的形式是:

①組隊。一個隊由三名運動員組成,每名運動員最多出場2次。

②五場三勝制。一、二、四、五場為單打,第三場為雙打。

③比賽順序:主隊三人(A、B、C),客隊三人(X、Y、Z)。

第一場A——X

第二場B——Y

第三場C+A或C+B——Z+X或Z+Y

第四場A或B——Z

第五場C——X或Y

④出場名單。在打完前兩場比賽后再確定雙打運動員的出場名單。

⑤出場限制。A或B及X或Y如果參加了雙打比賽,就不能參加后面的單打比賽;不參加雙打比賽的運動員才可以參加后面的單打比賽。也就是說每名運動員最多出場2次。四、乒乓球運動歷史沿革

1890年,英國海軍軍官發明“桌上網球”。19世紀末成為歐洲風靡一時的熱門運動。

1904年12月,乒乓球運動從日本傳入中國。

1926年1月,在德國柏林舉行了一次國際乒乓球邀請賽。在比賽期間同時召開的參加國代表會議上,在德國勒赫曼博士的倡議下,決定年底舉辦歐洲乒乓錦標賽(即后來的世乓賽)并建議成立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1926年12月,國際乒乓球聯合會正式成立,并把當時在倫敦舉行的歐洲錦標賽追認為第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1953年3月,中國加入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1980年,為了磨練新秀及為世錦賽練兵,國際乒聯開始舉辦乒乓球世界杯賽。

1988年,第二十四屆漢城奧運會開始將乒乓球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五、乒乓球運動發展歷史

國際乒聯成立后,世界乒乓球運動及其世界錦標賽經歷了幾個重大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26~1951年):歐洲乒乓球運動的鼎盛時期。1926至1951年共舉行了18屆世乒賽。這一階段,歐洲隊占絕對優勢。其中匈牙利隊成績最突出,在117項次世界冠軍中,他們獲57項次,占歐洲隊的一半。在這期間,規則的改變和器材的改革,有力地促進了技術的發展。如球臺由4.8尺長增至5尺,球網由6.5寸高降為6寸,球從軟球改為硬球,海綿球拍取代了膠皮球拍。對比賽時間也做出規定:一場三局兩勝的單打,不得超過1小時,五局三勝的比賽不得超過1小時45分鐘,禁止用手指旋轉球的那卡爾式發球。

第二階段(1952~1959年):日本隊震動世界乒壇。日本運動員一舉奪得第19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單、男雙、女團、女雙四項冠軍,打破了歐洲運動員的壟斷地位。由于日本運動員創造的遠臺長抽進攻型打法,具有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發球搶攻威脅大等優點,因而速度慢、旋轉弱、攻擊力不強的歐洲防守型打法被逐漸取代,使日本奪得了五十年代乒乓球運動的優勢。1952年到1959年,在49項次世界冠軍中,日本隊奪得24次項次,占47%。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一次大提高。

第三階段(1959~1969年):中國隊崛起世界乒壇。1959年3月,香港歸僑容國團代表中國獲得了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后,中國運動員開始登上了國際乒壇。逐漸形成了以“快、準、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臺快攻打法。在1961年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中國隊既過了歐洲關,又戰勝了遠臺長抽加秘密武器——“弧圈球”打法的日本選手,第一次奪得了男子團體世界冠軍。并連續獲得第27、28屆男子團體冠軍。中國近臺快攻的優點是站位近,速度快,動作靈活,正反手運用自如,比日本遠臺長抽打法又大大前進了一步。六十年代,中國乒乓球技術水平位于世界最前列,乒乓球運動的優勢由日本轉移到中國。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二次大提高。

第四階段(1971~1979年):歐洲隊復興形成歐亞對抗。在日本、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的同時,歐洲運動員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終于取日本弧圈球技術和中國近臺快攻打法之長,創造出適合于他們的兩種先進打法。即以弧圈球為主結合快攻的打法,代表人物是匈牙利的克蘭帕爾和約尼爾;以快攻為主結合弧圈球的打法,是以正反手快攻為主要技術,用反手快撥快攻力爭主動,以正手拉弧圈球尋找機會扣殺為得分手段,代表人物是瑞典的本格森、捷克的奧洛夫斯基等。這兩種打法的特點是放置較強,速度快,能拉能打,低拉高打,回旋余地較大。乒乓球運動又推進到放置和速度緊密結合的新高度。這是乒乓球運動水平的第三次大提高。

第五階段(1981~1988年):中國隊攀上世界高峰,演變成“中國打世界”局面。1981年4月在第3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中國一舉奪得男子團體、單打、雙打,女子團體、單打、雙打,男女混合雙打全部七個項目冠軍。此后的1983、1985、1987、1989年的世乒賽上,中國隊都至少拿到4個以上冠軍。中國乒乓球全面開花、四處沖擊,橫掃歐亞、稱雄世界乒壇。

第六階段(1991年~◎◎):“世界打中國”成績卓著,歐洲隊短暫領先5~6年。中國隊走出低谷,重攀高峰。整個八十年代中國稱雄乒壇近十年,以日本、韓國和朝鮮為首,聯合歐洲開始圍剿中國,結果在第4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中國只取得女單、女雙、混雙冠軍,男子單打、雙打、男女團體冠軍相繼陷落。歐洲的瑞典、法國、德國等老牌乒乓強國慢慢崛起,日本和韓國更是成為了中國的冤家。部分中國好手也開始背井離鄉、流落海外。眼看中國乒乓球沉淪沮喪、人才流失、陷入絕境,國家體委高層痛定思痛決定啟用新人執教。1989年少帥蔡振華臨危授命,從意大利緊急回國執教,并于1991年出任中國乒乓球隊男隊主教練,1997年出任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從此,中國乒乓球重整河山、東山再起、重振雄風。最終成就了東方不敗、獨孤求敗、傲視天下的乒壇霸主地位。

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上,中國取得女子單打和男子雙打冠軍,而韓國取得男子單打和女子雙打冠軍,平分秋色。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和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中國取得男子雙打、女子單打、女子雙打三項冠軍。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2008年第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2012年第三十屆倫敦奧運會更是包攬全部四塊金牌。

截止到2011年第51屆世乒賽結束,中國隊在世乒賽上,共獲男子團體冠軍18個,男子單打冠軍16個,男子雙打冠軍15個,女子團體冠軍18個,女子單打冠軍19個,女子雙打冠軍18.5個(其中0.5個是和朝鮮選手合作),混合雙打冠軍18個。其中第36、第43、第46、第48、第49、第51屆六次包攬全部七項冠軍。六、世界乒乓球三大賽事

目前,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乒乓球世界杯賽、奧運會乒乓球賽,成為世界乒乓球三大賽事。其規格和水平各不相同。乒乓球世界杯賽屬于小考,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屬于中考,奧運會乒乓球賽屬于大考。

1、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是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主辦的一項最高水平的世界乒乓球大賽,具有廣泛的影響,國際乒聯獎金高,參加比賽國家及運動員人數眾多。比賽項目有男子團體、單打、雙打,女子團體、單打、雙打,男女混合雙打等七個比賽項目。

2、乒乓球世界杯賽。是國際乒聯主辦的世界性高水平乒乓球比賽。次于世錦賽和奧運會。其作用是磨練新秀及為世錦賽和奧運會練兵。比賽項目只有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團體、女子團體四個比賽項目。

3、奧運會乒乓球賽。參賽國家及運動員人數都有一定限制。雖然國際乒聯沒有獎勵,水平也不一定比世錦賽高,但是觀眾最多、聲望最廣、最有榮譽感、國家獎金最高。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奧運會乒乓球賽只有男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單打、女子雙打四個比賽項目。2008年和2012年奧運會改為男子單打、男子團體、女子單打、女子團體四個比賽項目。

如果能夠在世錦賽、世界杯賽、奧運會三大賽事上都獲得了單打冠軍,就是最高榮譽的乒乓球大滿貫得主。迄今為止,國際乒壇一共有七位大滿貫運動員,他們是瓦爾德內爾、鄧亞萍、劉國梁、孔令輝、王楠、張怡寧、張繼科。七、乒乓球大滿貫得主

一般來說,能獲得世乒賽、世界杯和奧運會三項賽事單打冠軍的乒乓球運動員就能稱之為“大滿貫”。按照這一標準,世界乒壇迄今共產生了三男三女六位大滿貫得主,其中五名是中國選手,僅瑞典“常青樹”瓦爾德內爾一個是外國人。順序姓名國籍大滿貫項目時間賽事1瓦爾德內爾瑞典1989年第40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1990年第11屆男子單打乒乓球世界杯冠軍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2鄧亞萍中國1991年第4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1996年第1屆女子單打乒乓球世界杯冠軍3劉國梁中國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1996年第17屆男子單打乒乓球世界杯冠軍1999年第4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4王楠中國1997年第2屆女子單打乒乓球世界杯冠軍1999年第4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5孔令輝中國1995年第4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1995年第16屆男子單打乒乓球世界杯冠軍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6張怡寧中國2001年第5屆女子單打乒乓球世界杯冠軍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2005年第48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冠軍7張繼科中國2011年第5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冠軍2011年第32屆男子單打乒乓球世界杯冠軍2012年第30屆倫敦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冠軍八、乒乓球運動改革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隊囊括第三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7項冠軍之后,乒乓球運動技術不斷發展,球速越來越快,旋轉越來越強。不少運動員對陣時回合減少;有時球飛如閃電,觀眾還未看清,勝負已經決出,削弱了乒乓球愛好者的興趣。為此,國際乒聯前主席荻村伊智朗曾考慮把乒乓球加大。而徐寅生擔任國際乒聯主席后把這件事提上了議事日程。

1996年5月,國際乒聯理事會同意試驗大球的提案——為減緩球速和旋轉,增加回合和觀賞性,建議將乒乓球的直徑增大兩毫米。為支持乒乓球改革,上海紅雙喜乒乓集團毅然承擔了試制任務,按要求生產出一批高質量的大球,由國際乒聯送給各會員協會試用。世界上唯一擁有測量動態乒乓球速度和旋轉儀器的中國乒協主動承擔了測試工作。實驗結論是:直徑大的球,速度慢于直徑小的球,旋轉弱于直徑小的球;直徑相同的球,重量和彈力大的要比重量和彈力小的球速度快、旋轉強。

1997年4月,第四十四屆世乒賽期間舉辦了首次試驗大球的比賽,但影響不大。

1998年春天,由徐寅生提議舉辦的蘇州國際乒乓球“大球”賽做了第二次試驗。中國乒協主動承擔了蘇州試驗比賽的經費。

199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又舉行了一次試用大球的國際比賽。

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奧運會之后,乒乓球比賽將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目前已由中國紅雙喜和雙魚兩家企業研制出無縫乒乓球,它由一整片材料制做而成,使球更加耐用,新球將在倫敦奧運會后普及。

2001年,乒乓球運動的改革除了球的直徑增加到40㎜外,還有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無遮擋發球”的改革。

2008年9月1日,國際乒聯正式實施“禁膠令”,改用無機膠水。九、國際乒乓球聯合會

國際乒乓球聯合會標志十、歷屆國際乒聯主席屆次任職時間姓名國籍備注11926.12~1976伊沃·蒙塔古英國貴族+威爾士乒乓球運動員+國際乒聯秘書/退休后任國際乒聯名譽主席21976~1987.02羅伊·埃文斯英國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男子世界杯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埃文斯杯”31987.02~1994.12荻村伊智朗日本日本乒乓球運動員+體育活動家+日本奧委會主席41995.01~1995.10洛羅·哈馬隆德瑞典瑞典乒乓球教練+瑞典乒協主席51995.10~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