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XX縣XXXX山石料場XX山礦區年采10萬m3建筑用凝灰熔巖礦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送審稿)XX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2009年8月PAGE25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1總論1.1項目由來XX縣XXXX山石料場位于XX縣城關南東部145°方向,直距約16km處;行政上隸屬莆田市XX縣XX鎮東宅村管轄(詳見圖1-2);該礦山為擴建項目,原采礦區面積0.032km2,開采規模為5萬m3/a,原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已于2000年11月17日通過XX縣環境保護局審批,未申請環保竣工驗收。原采礦許可證號為3503220630010,有效期限三年(期限為2006年6月26日至2009年6月26日),現已到期。為了辦理礦山續采證件,現經XX縣國土資源局批準同意在原礦區西側重新劃定礦區范圍,新礦區開采范圍由4個拐點圈定(拐點坐標為:A、x=2795287,y=40379782;B、x=2795297,y=40379923;C、x=2795160,y=40379987;D、x=2795176,y=40379709),即東經118°48′30″~118°48′37″,北緯25°15′26″~25°15′31″,總面積0.026km2,開采高程+42~+87.7m,礦山地質資源儲量47.76萬m3(開采資源儲量45.37萬m3),服務年限約4.5年,設計開采規模為10萬m3/a。根據國家《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有關要求和規定,XX縣XXXX山石料場于2009年7月委托XX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編制《XX縣XXXX山石料場XX山礦區年采10萬m3建筑用凝灰熔巖礦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協助評價單位為福建省福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我單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組織評價人員著手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查尋,建設項目有關資料的收集,礦區現場勘踏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并根據評價的計劃內容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編制了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供上級主管部門審查。項目所在比例尺1:3830000項目所在比例尺1:3830000圖1-2項目地理位置圖項目所在地項目所在地比例比例1:50000圖1-2-2項目地理位置圖(XX鎮)3工程分析3.1擴建前項目概況3.1.1基本情況XX縣XX山礦區建筑用凝灰熔巖礦由XX縣XX鎮XX山石料場自2003年開始開采,并于2006年6月26日取得采礦許可證(此前為無證開采),證號為3503220630010,有效期三年,自2006年6月26日至2009年6月26日,礦區面積為0.032km2,準許開采標高為44~97m,生產規模約5萬m3/年。原礦山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已于2000年11月17日通過XX縣環境保護局審批,但未申請環保竣工驗收,目前本礦區已閉礦。該礦區現狀地表蓋層已部分剝離,礦界內現有采坑2個,分別編號為CKl、CK2,其中CKl位于礦區西部,總體呈近北東——南西向展布,不規則狀,礦界內面積約1650m2,后坡高5~22m,坡度80~85°,開采礦石量為1.49萬m3。CK2位于礦區東部,總體呈近北——南向展布,不規則狀,礦界內面積約670m2,后坡高5~30m,坡度80~85°,開采礦石量為0.8萬m3。原礦區四至坐標見表3-1。表3-1項目礦區范圍拐點坐標拐點編號X坐標Y坐標面積(km2)備注A2795328403799720.032開采最低標高44m最高標高97mB279528240380166C279512640380128D279517240379934開采礦種:建筑用凝灰熔巖礦開采方式:山坡露天開采職工人數:職工30人,12人住場。工作制度:每年工作200天,每天工作8小時。礦山已經營多年,各項基礎設施齊備。3.1.2主要生產設備表3-2主要生產設備一覽表序號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備注(電功率)1開山牌氣動潛孔鉆機?=90m臺12手持式風動鑿巖機YO-18臺33空壓機CVFY-13/7臺14空壓機W-1.6/5臺35履帶式挖掘機XG822LC臺16顎式破碎機PE750×1060臺17顎式破碎機PE150×750臺28裝載機ZL50C-II臺19振動篩分機PYB三層臺110皮帶輸送機—臺811東風汽車普通自卸中型臺4礦區內用12東風汽車普通自卸大型輛6礦區外用(外供)3.1.3開采方案項目擴建前后的開采方案基本相同,具體見“3.2擴建后項目概況”中的“剝采方式、爆破作業設計和開拓運輸方案”內容。3.1.4開采工藝及產污環節項目擴建前后的開采工藝基本相同,其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采剝工藝和石子加工工藝兩個階段,具體見“3.2擴建后項目概況”中的“開采工藝及其說明”內容。3.1.5擴建前工程污染源分析由于項目未辦理擴建前驗收手續,且環評編寫較早,無實際參考價值,因此,本評價根據項目擴建前規模進行污染源強的核算(下同):(1)廢水現有礦區的廢水主要為員工的生活污水、裝卸過程噴水降塵產生的少量泥漿水以及車輛設備清洗產生的少量沖洗廢水。本礦區現有員工10人,均在場內食宿,生活用水量約為300t/a,排放系數按0.80計算,生活污水年產生量為240t。參考《給排水設計手冊》(第五冊城鎮排水)典型生活污水水質為CODcr:500mg/L、BOD5:250mg/L、SS:400mg/L、NH3-N:50mg/L,則污染物產生量分別為CODcr0.12t/a,BOD50.06t/a,SS0.096t/a,氨氮0.012t/a。(2)廢氣礦山開采過程中鑿巖、爆破、土石裝車及汽車運輸等均會產生粉塵,主要為無組織間歇性排放。表3-3開采場監測數據表監測方位監測日期監測項目小時平均濃度(mg/m3)上風向1#(NE)2009年7月31日TSP0.217下風向2#(WSW)2009年7月31日TSP0.51下風向3#(SW)2009年7月31日TSP0.559下風向4#(SSW)2009年7月31日TSP0.524項目粉塵排放量較少,一方面是由于粉塵的特性,大部分因重力作用快速沉降,另一方面是因為設備運行時采取了噴水降塵措施,對操作人員及周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另外,車輛運輸也會產生少量的廢氣,主要含有SO2、TSP、NOx等,對礦區工作人員及運礦路線兩側居民有一定的影響。(3)噪聲噪聲主要來自鑿巖機、潛孔鉆、空壓機、破碎機、振動篩及裝運設備等發出的機械噪聲,此外還有爆破產生的突發性噪聲,其中設備噪聲級為70~125dB(A),運輸噪聲級為85~90dB(A),爆破噪聲瞬時值在100m處監測值為120dB(A)。(4)固廢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原礦區的固廢主要為廢棄石、少量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約為2萬t。(5)生態及水土流失該礦區的開采面積為0.032km2,項目的土壤侵蝕量主要集中在表土剝離部分和廢料堆場。項目采石場植被基本已被清除,土體和開采巖面裸露著,下雨天會形成地表徑流,加劇了場區的水土流失。3.2擴建后項目概況3.2.1工程概況(1)基本情況項目名稱:XX縣XXXX山石料場建設性質:擴建總投資:200萬元建設地點:莆田市XX縣XX鎮東宅村,建設項目地理位置見圖1-1。建設規模:根據XX縣XXXX山石料場劃定礦區范圍批復”(仙國土資[2009]002號)及《開發利用方案》,新建礦區面積為0.026km2,坐標見表3-4及圖3-1。開采標高為+42~+87.7m,礦山地質資源儲量47.76m3(礦山開采資源儲量:45.37m3),該礦區資源儲量估算詳見下表3-5,年設計開采碎石10萬m3。該礦區剝采比0.095m3/m3,利用率95%以上,開采服務年限4.5年。表3-4項目礦區范圍拐點坐標拐點編號X坐標Y坐標面積(km2)備注A2795287403797820.026開采最低標高42m最高標高87.7mB279529740379923C279516040379987D279517640379709表3-5項目資源儲量估算表資源量級別塊段編號剖面面積(m2)相鄰剖面間距(m)塊段形態塊段體積計算公式塊段體積(萬m3)備注3331線狀尖滅85錐體V1=S1L1/36.0621382213880棱柱體V2=(S1+S2)L2/221.9033363333660棱柱體V3=(S2+S3)L3/218.5728534285337錐體V4=S3L4/33.52點狀尖滅采空區CK11650HCK1=9VCK1=SCK1×HCK11.49CK2670HCK2=12VCK2=SCK2×HCK20.80合計47.76開采礦種:建筑用凝灰熔巖開采方式及產品方案:山坡露天開采,打眼放炮落石,機械破采裝運。產品規格為:0.5×0.5cm、1×2cm、2×4cm。職工人數:職工10人,全部在場食宿。工作制度:每年工作200天,每天工作8小時,雨天、晚上不作業。(2)項目組成及平面布置項目由采礦區、加工區、生活區以及道路等幾部分組成,并設有炸藥庫區一個,詳見表3-6。礦區平面布置圖見圖3-2,外運輸道路見圖3-3。表3-6項目的主要組成一覽表項目建設內容建設規模主體工程采礦區占地面積26000m2,2個采礦工作面,6個平臺自下而下露天開采;設有4820m2臨時堆土場1個,長452.1m排水溝1條,沉沙池1個加工場及堆場占地面積為3000m2,包括加工場、成品堆場,擋土墻64.63m,護坡153m,沉沙池1個等棄渣場存貯3.0萬m3棄渣場1個,占地6500m2;內設216m排水溝1條炸藥庫區占地面積為120m2,其中炸藥庫16m2,雷管庫12m2,水池(2.5m×1.5m×1.0m)和沙池(2.5m×2.0m×1.4m)各1個生活區占地面積共350m2,包括管理房、避炮棚、工具房、配電房,高位水池(20m3)1個、集水池(9m3)1個等道路礦山道路占地約640m2,整改通往+42m工作平臺的原有公路160m,不再另開挖新礦山道路運輸道路依托縣級公路楓園路(8m×5500m)外運至XX鎮,再連接324國道楓園公路巨尾桉項目所在楓園公路巨尾桉項目所在圖3-1礦區地形及邊界位置圖(3)主要設備和主要原輔材料、能源消耗表3-7主要生產設備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及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經緯儀-臺12水準儀-臺13開山牌氣動潛孔鉆機?=90m臺14手持式風動鑿巖機YO-18臺35空壓機CVFY-13/7臺16空壓機W-1.6/5臺37履帶式挖掘機XG822LC臺38鱷式破碎機PE750×1060套29鱷式破碎機PE150×750套210裝載機ZL50C-II臺211振動篩分機PYB三層臺212皮帶輸送機—臺1013東風汽車普通自卸中型輛6礦區內用14東風汽車普通自卸大型輛8礦區外用15液壓破碎錘PC120臺116變壓器-臺117抽水泵MD臺2礦用表3-8主要生產原輔材料一覽表序號原輔材料名稱單位數量1鉆頭個/a182炸藥t/a403雷管個/a40004導火線萬m/a2.25電萬度/a156水t/a3740表3-9項目使用壓氣設備技術參數一覽表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所需風壓(MPa)單臺耗氣量(m3/min)同時工作系數磨損系數同時工作耗氣量(m3/min)鑿巖機YO-18臺30.5~0.71.060.871.153.18潛孔鉆機?=90m臺10.5~0.712.00--12.00合計15.18ⅰ)全礦使用YO-18型手持式風動鑿巖機最大耗氣量為:Q=1.05×KL×Ka×K2×Q同=1.05×1.1×1.05×0.8×3.18=3.09m3/min式中:Q同――同時工作壓氣工具用氣量;KL――管網漏風系數,取1.1;Ka――高原系數,取1.05;K2――時間利用系數,取0.8。ⅱ)本礦山設計使用一臺?=90m型氣動潛孔鉆機的耗氣量為12m3/min,須配一臺CVFY-13/7型空壓機,配備13m3貯氣罐一個,可滿足該潛孔鉆機的用氣需求。因此,礦山若同時使用3臺YO-18型鑿巖機和1臺?=90m型潛孔鉆機的總耗氣量為15.09m3/min。⑤通訊為了保證安全生產需要,要求在工業廣場的生產安全辦公室設置一臺無線電話,用于安全生產指揮,并設置擴音器一臺,用于采場內放炮警示。⑥消防在各有關建筑物內及各設備處均設置干粉滅火器,室外設置消防沙,以便在火災發生時配合消防隊滅火。另外,炸藥庫區有配置1個2.5m×1.5m×1.0m水池和1個2.5m×2.0m×1.4m沙池。重大火災事故可與社會聯動。項目綜合經濟指標一覽表詳見表3-10:表3-10項目綜合經濟指標一覽表序號項目單位數值備注一地質1礦石內蘊經濟資源量(333)萬m347.76開采資源量(333)萬m345.372礦石主要物理機械性質礦石密度g/cm32.645抗壓強度MPa128.7二采礦1露天開采境界內礦石資源量萬m347.76廢石量萬m34.3平均剝采比m3/m30.0952生產規模:年開采建筑用凝灰熔巖萬m3103開采年限年4.54開拓運輸方式公路-汽車5露天采場主要參數采場最終邊坡角≤45°殘坡積≤45°、巖體≤68°臺階高度m10部分7.7m分臺階坡面角≤75°安全平臺寬度m3清掃平臺寬度m46礦山工作制度連續工作制年工作天數天200夜間與雨天停止作業每天工作班數班1每班工作小時小時8三輔助設施用水量m3/d18.7用氣量m3/min15.09裝機容量kW100年耗電20萬度表3-11擴建前后對照一覽表名稱擴建前擴建后開采規模5.0萬m3/a10萬m3/a礦區面積0.032km20.026km2開采標高+44m~+97m+42m~+87.7m總投資100萬元200萬元職工人數10人,住場10人,住場工作制度礦區范圍拐點坐標A,X=2795328,Y=40379972;B,X=2795282,Y=40380166;C,X=2795126,Y=40380128;D,X=2795172,Y=40379934。A,X=2795287,Y=40379782;B,X=2795297,Y=40379923;C,X=2795160,Y=40379987;D,X=2795176,Y=40379709。主要生產設備擴建前擴建后型號數量備注型號數量備注經緯儀-0-1臺新增水準儀-0-1臺新增潛孔鉆?=90m1臺?=90m1臺沿用鑿巖機YO-183臺YO-183臺沿用空壓機CVFY-13/71臺CVFY-13/71臺沿用W-1.6/53臺W-1.6/53臺沿用挖掘機XG822LC2臺XG822LC3臺增1臺顎式破碎機PE750×10601臺110kWPE750×10602臺增1臺PE150×7502臺PE150×7502臺沿用裝載機ZL50C-II1臺ZL50C-II2臺增1臺振動篩分機PYB三層1臺PYB三層2臺增1臺皮帶輸送機—8臺輪式10臺增2臺東風汽車普通自卸中型4輛礦區內用普通自卸中型6輛增2輛東風汽車普通自卸大型6輛礦區外用普通自卸大型8輛增2輛3.2.2礦體資源概況礦山擬開采的凝灰熔巖礦體為上侏羅統南園組第一段地層(J3na)灰一深灰色英安質凝灰熔巖,呈巨厚層狀產出,厚度大,分布面積廣,整體性能好,地質儲量豐富,本次地質工作僅把其中一小部分圈定為礦體。(1)礦體特征①礦體特征本次資源量核實所圈定的建筑用凝灰熔巖礦體,表面隨地形起伏而起伏。礦體分布高程42~87.7m。礦體呈南部厚、北部薄之近似楔形體。東一西最長262m,北――南寬114~132m,面積約0.024km2。礦體厚度0~42m,平均厚度21m。礦體呈近水平狀,傾角0°。礦體最小埋深0m,最大埋深42m。礦體內部結構簡單,未見夾石。礦體節理裂隙發育情況,據從現有采坑及人工露頭中可見破壞礦體的主要節理裂隙有三組,產狀及裂隙率分別為20°∠85°,3~5條/m;110°∠80°,2~4條/m;310°∠80°,1~3條/m。裂隙均較平直且窄,長幾米至20余米。②礦體蓋層礦體的蓋層包括殘坡積層及風化層。根據采場斷面的觀察,該礦區殘坡積層厚約0.5~2.0m,主要為土黃色粘性土及少量碎石組成,強――微風化層厚度約0.5~1.0m,礦體蓋層平均厚度約2.0m。(2)礦石特征①巖石(礦石)結構、構造與礦物組成礦石巖性為英安質凝灰熔巖,巖石呈灰一深灰色,具凝灰熔巖狀結構,塊狀構造。巖石主要由晶屑和巖屑(25~40%)、火山灰和少量火山角礫(1~3%)組成。晶屑以斜長石為主,次為鉀長石、石英及少量云母。基質成分為長英質熔巖物質,呈隱晶結構或霏細結構,有時發育有流動構造;副礦物有榍石、磷灰石、鋯石、磁鐵礦等組成。巖石普遍具硅化、綠簾石化、綠泥石化。②礦石物化特征據區調資料,礦石化學成分據1:5萬區調資料,區域英安質凝灰熔巖巖石化學成分(%):SiO:72.70;TiO2:0.31;A12O3:13.77;Fe2O3:1.18;FeO:1.16:MnO:0.07;MgO:0.49;CaO:1.199;K2O:4.47;Na2O:3.43:P2O5:0.07;灼減:0.83。通過放射性測量,區內英安質凝灰熔巖放射性γ值為25~32,無異常存在,對人體健康及環境無不良影響。根據礦山原來采集三組物性樣測試成果為:濕密度為密度2.645g/cm2,飽和抗壓強度128.7Mpa,根據礦區多年生產經驗及用戶反映巖石具硬度高、吸水率低、孔隙中等、密度大、耐酸堿及抗風化等物理性能,適宜作為建筑用碎石開發。③礦石加工技術性能本次所圈定的凝灰熔巖礦石材,適宜作為建筑用碎石開采利用。除先期剝離的棄土、石可作為地基填料外,礦石通過破碎機破碎加工、篩選,主要生產0.5cm、1×2cm、2×4cm不同粒徑的碎石系列產品,開采利用率達95%以上。(3)礦體開采技術條件①水文地質條件礦區位于海拔+87.7m高地北面山坡地帶,海拔標高+42~+87.7m,相對高差45.7m,地形坡度較陡,且礦體分布高程高于礦區外圍最低侵蝕基準面海拔+20m,自然排泄條件好。區內地下水類型以基巖風化帶孔隙裂隙水為主,巖(礦)層富水性極弱,新鮮基巖不含水或少含水。礦區范圍內沒有大的地表水體,溝谷發育,也易暢通。大氣降水是礦坑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綜上所述,本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孔隙裂隙充水類簡單型。②工程地質條件礦體頂板覆蓋層為殘坡積土夾石塊,呈疏松狀,厚0.5~2.0m,下伏的基巖半風化層或基巖表面微裂隙層厚0.5~1.0m,節理裂隙發育,屬松散軟弱工程地質巖組,露采時均需剝除。礦體及底板為凝灰熔巖,塊狀構造,致密堅硬,強度高,但節理裂隙較發育,屬堅硬、半堅硬工程地質巖組。礦體呈面狀分布于山坡,礦體周邊的圍巖與礦體本身相同,為礦體外延部分。總之,本礦區工程地質條件簡單。③環境地質條件礦區范圍內未見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地溫未見異常,地表水地下水未受污染,礦石和廢石、土不易分解出有害組分,礦區地質環境質量良好。3.2.3剝采方式(1)剝采過程礦山采礦方法為采用分層剝采,開采以風鉆造孔、中深孔爆破、二次大塊處理作業開采。工作面布置方向應結合主節理裂隙及地形地貌特征等綜合考慮,一般平行主節理裂隙走向及山坡地形分段或一次性推進。采礦工作面坡面角75°,每個臺階分1~2個段作業,作業高度≤10.0m。剝采工藝流程:風鉆鑿孔――中深孔爆破――二次大塊處理礦石運離與場地清理。開采要素:工作臺階高度:≤10m:分段工作臺階高度:≤3.0m:工作階段臺階坡面角:≤75°;最小工作平臺寬度:≥30m;爆破安全范圍不小于400m。開采順序由上至下,自南向北,即自高程80m臺階起,逐層向下,直至高程42m止(即標高+80m以上、+80m、+70m、+60m、+50m、+42m),嚴禁不分臺階不留安全平臺垂直開采。(2)采場終了邊坡要素露天采場終了邊坡要素如下:終了邊幫坡角殘坡積≤45°、巖體≤68°安全平臺寬度≥3m、清掃平臺寬度≥4m(三個臺階設一清掃平臺)該礦山開采終了圖詳見下圖3-6:3.2.4爆破作業設計礦區生產產品為碎石,礦區北側的工業廣場在爆破警戒區范圍內,北側距設計采場邊界120m有縣道通過,設計采用中深孔松動控制爆破作業。(1)中深孔松動爆破參數:鉆孔直徑:d=90mm最小抵抗線:W≥4m(單排孔)孔距:a=3.5m炮眼深度:i=17m炮孔傾角:r≤60°(終了收作炮孔傾角≤70°)充填長度:L≥4m單位炸藥消耗量:q=0.25kg/m3單孔(10m)裝藥量Q=35kg/m3(2號巖石散裝炸藥),其它單孔藥量按照比例參照執行。由于現場地質情況不斷變化,可在生產過程中總結出一套適合本礦實際情況的爆破技術參數,并采用微差爆破。(2)爆破材料2號巖石炸藥、導爆管、導火索和火雷管。(3)起爆方法非電導爆管起爆法。3.2.5開采方案及工藝3.2.5.1開采布置礦場按照由上而下開采順序,即高程+42m至+87.7m,分成水平臺階正規開采,嚴禁從下部不分段掏采,臺階工作平臺最小寬度,保證滿足采、裝設備和人員安全作業的需要,臺階工作平臺保持平穩。采剝工作面禁止形成傘檐、根底和空洞,任何進入礦場的人,佩戴安全帽,重視礦場邊坡管理工作,礦場外圍及排土場修建截流、防洪、排水設施。爆破作業嚴格執行國家標準GB6722—86《爆破安全規程》的規定,實行定時爆破制度,按規定時間進行,有兩個以上單位(作業組)進行爆破作業時,統一指揮。鑿巖采用濕式鑿巖或干式捕塵器。爆破后裝卸礦巖應進行噴霧、灑水,無水源時,采取干式捕塵措施。保證采、裝、運等主要設備的保護、保險及其它安全設施齊全、靈敏、可靠。推土機作業最大允許坡度,上坡為25°,下坡為30°。汽車運輸,挖掘機裝車。結合建筑用石料供應站,配備必要的衛生、救護、消防設施。3.2.5.2開采工藝及其說明(1)開采工藝該礦山生產工藝流程如圖3-7。噪聲、粉塵、廢氣噪聲、粉塵、固廢噪聲、粉塵巖石穿孔與爆破采裝破碎堆場外運銷售圖3-7生產工藝圖(2)開采工藝說明采礦工藝主要分穿孔與爆破、采裝工作、廢石處理和破碎運輸。①穿孔與爆破A、穿孔工作礦山采用水平分層臺段式穿孔爆破方法開采,其利用率在95%以上。礦山主要穿孔設備選用1臺KSZ100型氣動潛孔鉆機和3臺YO-18型手持式風動鑿巖機,并配套供風選用空壓機。B、爆破工作礦山爆破采用中深孔爆破方式,單排眼,兩個小梯段一次點火起爆;使用外購的硝銨炸藥(2#巖石炸藥),起爆采用非電導爆管或導爆索和火雷管。爆破作業在12﹕00~13﹕00或17﹕30~18﹕00點進行。爆破時,升旗鳴號,做好警戒工作,確保爆破安全。②采裝工作爆破后的塊狀石巖挖掘采裝后用鏟車運輸至破碎區。③廢土石、棄渣處理礦山礦層均質,質量優良,沒有夾層,是一個質量均一的礦山,礦山的廢料只是一些地表覆蓋土,這些覆蓋土基本上可以復綠回用,因而礦山所需排棄的廢石量非常小。根據礦山具體情況,礦山廢土石棄渣大部分存放于采場南側堆渣場,作為閉礦后生態恢復種樹植草用;多余部分外運作為建筑用的填方料。④破碎運輸采裝的石巖運輸到破碎場,再經全自動軋石機破碎后臨時堆放,最后外運銷售。3.2.6開拓運輸方案礦山位于海拔87.7m高地北面山坡地帶,總體地勢由南往北傾,地形自然坡度20~25°,局部大于25°。本礦為山坡露天分臺階開采,目前已有簡易公路通往礦山,礦山只需將運輸道路引至不同標高的開采平臺。擬設計運輸為各階段采掘出的礦石運輸,根據地形地貌特征,若簡易公路能拓展到部位所采礦石用農用車運輸,若礦山比較高,簡易公路達不到部位,則采用明溜槽與道路聯合開拓,汽車運輸的方案,即把上部平臺所采礦石經溜槽放至有簡易公路到達某一階段,然后用汽車運走。3.2.7物料平衡和水平衡(1)物料平衡本項目主要生產工藝為石料的采剝與加工,按年開采規模10萬m3計,根據礦山多年的生產實踐經驗,礦石松散系數一般為1.5,礦石加工利用率約95%,故碎石產品規模10×1.5×95%=14.25萬m3/a,則:①破碎篩分工序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0×5%=0.5萬m3/a一般在石料破碎、篩分和傳送過程中將會產生石粉和棄料等尾礦,可制成人工砂(約占碎石加工場篩選下來的廢土石及加工過程產生的顆粒較細石粉的80%,即為0.4萬m3/a)出售,約20%左右含有雜土等廢棄物剩余。則本項目在加工過程中,會產生約0.1萬m3/a的棄料和約0.4萬m3/a的人工砂。②廢土巖剝離量已知剝采比為0.095,則在開采10萬m3/a石料的同時,廢土巖的產生量為:10×0.095=0.95萬m3/a③總采剝量為:10+0.95=10.95萬m3/a圖3-8給出了上述計算過程及計算結果(單位:萬m3/a)。利用率95%剝采比0.095采石量10采剝量10.95產品產量9.5×1.5=14.25 利用率95%剝采比0.095采石量10采剝量10.95產品產量9.5×1.5=14.25廢土石量0.5(其中棄料0.1,人工砂0.4)廢土石量0.95廢土石量0.5(其中棄料0.1,人工砂0.4)廢土石量0.95圖3-8擴建后工程生產過程物料計算示意圖(2)水平衡本工程在采剝及加工過程的供排水由以下兩部分組成。①生產用水在采石場的鉆孔工序中,潛孔鉆需要冷卻用水;另外為減少爆破起塵和運輸過程的揚塵,也需灑水抑塵;在破碎、篩分過程為防止粉塵污染,要進行噴霧降塵;定期清洗運輸設備也需一定水。根據該礦山歷年運行情況得知,以上生產用水量為81.0t/d。生產廢水(其中礦區外道路噴灑水約占6t/d,全部消耗掉)經沉降后可重復使用,只需補充一定量的新水。②生活污水項目生活用水量為1.5t/d(300.0t/a),則污水量為1.2t/d(240.0t/a)。項目生活污水經現有化糞池+地埋式處理后排入北側的楓慈溪。項目供排水平衡見表3-12,供排水平衡圖見圖3-9。表3-12供排水平衡單位:t/a項目新水用量循環水量消耗或削減水量外排水量生產用水其它用水22401276022400道路噴灑水1200012000生活用水300060240合計3740127603500240損失60損失60300240240300240240排入楓慈溪化糞池+地埋式生活污水排入楓慈溪化糞池+地埋式生活污水生活用水損失1200損失120037403740清泉水、溪水1200道路噴灑水清泉水、溪水1200道路噴灑水循環使用127603440生產用水循環使用127603440生產用水沉淀池其它用水沉淀池其它用水150000150000損失2240損失2240圖3-9擴建后項目用水平衡圖(單位:t/a)3.4污染源強分析3.4.1非污染生態影響源項分析非污染生態影響主要體現在項目建設階段和運營過程,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占用土地、改變土地利用性質、破壞植被、擾動土層、裸露地表和誘發水土流失等。(1)占用土地改變原有土地使用功能該項目總用地面積36610m2,其中采礦場26000m2,碎石加工場地和成品存放場地3000m2,運礦道路約640m2,生活區(如管理房等)約350m2;炸藥庫區120m2,棄渣場6500m2,表土直接堆至石料開采區,表土臨時堆場不另外占地。用地現狀人工經濟林地36610m2,非生態公益林地。(2)破壞地表植被項目礦區植被覆蓋率約50%,并且碎石加工場地、成品存放場地、運礦道路、棄渣場、炸藥庫和大部分生活區均使用舊礦區場地,不再新建。因此,本項目施工活動僅破壞開采區和生活區新管理房的地表植被,約合面積26300m2。(3)擾動土層、裸露地表產生水土流失礦山開發過程的擾動土層產生裸露地主要為礦區剝離過程,新開挖擾動地表面積為26300m2,新增水土流失面積26300m2,工程建設過程中新增水土流失量為190.99t/a,但由于剝離土方少、剝離時間較短,剝離后完全為巖石未風化層,因此造成水土流失的時間短。隨著防護措施的完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閉礦后,該地可進行生態恢復,種樹植草,則水土流失將逐漸減輕。根據以上分析及現狀調查,項目場地建設占用土地類型及面積詳見下表:3-13項目場地建設占用土地類型及面積一覽表建設內容占用土地面積(m2)土地類型石料開采區26000人工經濟林地碎石加工區碎石加工及成品存放場3000人工經濟林地運礦道路640人工經濟林地生活區(如管理房等)350人工經濟林地炸藥庫區120人工經濟林地堆渣場6500人工經濟林地合計36610-3.4.2廢水污染源分析該項目新鮮水量為18.7m3/d,建設工程的用水主要有兩部分:生產補充用水(17.2m3/d),生活用水(1.5m3/d)。3.4.2.1生產廢水(1)采石場廢水項目以中深孔爆破為主,其粉塵產生量較少;項目二次爆破量極少,主要以液壓錘為主,粉塵產生量也較小。因此,項目爆破過程中沒有用水,也沒有廢水產生。項目采區用水環節主要是鉆機冷卻用水,用水量45m3/d,產生38.3m3/d廢水,廢水經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沒有外排。為補充蒸發及滲透造成的水量損失,每天需補充6.7m3。(2)加工場廢水根據類比和業主介紹,加工碎石沒有水洗直接外運,因此,沒有洗選廢水產生。加工場用水環節主要是除塵水及洗車用水量為30m3/d,產生25.5m3/d廢水,廢水經沉淀池沉淀后循環使用,沒有外排。為補充蒸發及滲透造成的水量損失,每天需補充新鮮水4.5m3。根據生產特點,項目采石場和加工場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SS),其初始濃度約為1500mg/L,經沉淀后濃度約為70mg/L,水質較好;又由于采石場和加工場用水水質要求不高,因此,經沉淀后可重復利用。(3)運輸道路灑水降塵運輸道路除塵用水量為4.0m3/d,被地表吸收或蒸發,沒有廢水外排。(4)廢土場灑水降塵廢土場除塵用水量為2.0m3/d,被地表吸收或蒸發,沒有廢水外排。3.4.2.2生活污水項目有員工10人,用水量按每人150L/d計算,用水量為1.5t/d,300t/a;排放系數按0.8計,廢水量為1.2t/d,240t/a。根據資料生活廢水污染物濃度為CODcr:500mg/L、BOD5:250mg/L、SS:400mg/L、NH3-N:50mg/L經化糞池后濃度為CODcr:180mg/L、BOD5:85mg/L、SS:120mg/L、NH3-N:30mg/L,不能達到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表4一級標準。本評價建議采用地埋式無動力生物處理系統對生活污水進行治理,根據類比調查,生活污水經此工藝治理后可達到GB8978-1996表4一級標準。3.4.2.3雨天沖刷廢水根據該項目《水土保持方案》,防洪標準按照30年一遇24小時最大暴雨進行設計,用推理公式洪峰流量:Q=0.278KiF式中Q――洪峰流量,m3/s;K――洪峰徑流系數;i――30年一遇24小時暴雨的強度,mm;F――集水面積,km2;0.278――單位換算系數。上游集雨面積約為2536m2,折合為0.00254km2,查水文資料,K=0.65,計算得30年一遇24小時最大排洪流量0.3m3/s。仙游縣楓亭銅厝山石料場10萬m3/a建筑用凝灰熔巖礦擴建項目PAGE46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3.4.2.4項目廢水產生和排放情況匯總項目廢水產生和排放情況匯總見表3-14。表3-14項目廢水排放情況匯總表污染源項目類別廢水主要污染物排水去向SSCODBOD5NH3-N生產廢水產生量(t/a)1396020.94沉淀后循環使用排放量(t/a)0生活污水產生量(t/a)2400.0960.120.060.012排放量(t/a)2400.0170.0240.00480.0036廢水總量產生量(t/a)1420021.040.120.060.012-排放量(t/a)2400.0170.0240.00480.00363.4.3大氣污染源分析建設工程產生的大氣污染源主要為:鑿巖粉塵、爆破粉塵、礦石破碎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露天采裝時的揚塵以及運輸揚塵、汽車尾氣等。3.4.3.1鑿巖、爆破粉塵爆破過程中會有粉塵產生;中深孔爆破和解小爆破兩種爆破過程產生的粉塵量是不同的。中深孔爆破粉塵產生量較少,解小爆破過程粉塵產生量較多。建設項目解小以液壓錘為主,產塵量也較小。鑿巖鉆孔時,鉆頭撞擊巖石產生粉塵,粉塵的產生強度為4.8g/s,在未設防塵措施的條件下,長時間工作的作業場所空氣中含塵量可達600~8000mg/m3。由于排放點接近地面,因此只對近距離和采石工人產生影響。根據類比調查結果,采用濕式鑿巖鉆孔機可以有效的減少揚塵的產生,采用濕式鉆孔大部分粉塵隨水流沉淀下來,少量呈面源形式排放。該項目在鑿巖鉆孔過程中擬采用濕法作業,大大降低了揚塵的排放量(其除塵率按60%計),根據類比計算,項目該工段粉塵無組織排放量為11.06t/a。3.4.3.2破碎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在晴天,空氣及礦石干燥的情況下,破碎機作業時的粉塵產生量約為0.002kg/t產品。項目年產10萬m3的碎石,礦石密度2.645g/cm3,年產總量為26.45萬噸碎石,大塊石料以總量的70%計,則每年建設項目破碎的石料量為18.515萬噸,破碎時產生的粉塵量為0.37噸/年,以無組織形式隨風擴散。項目采用濕式破碎作業,即向空氣中以及碎石灑水霧的方法降塵。其除塵率按60%計,粉塵排放量為0.148噸/年。在雨季,空氣中水分含量大,礦石含水率高,破碎作業時基本不產生粉塵。3.4.3.3采裝時篩分揚塵石時料經破碎后要進行篩分,此過程會產生一定量的粉塵污染,與破碎過程相同,也是石料加工過程的主要污染源,根據類比,該項目篩分時所產生的無組織揚塵約為0.5t/a。經灑水除塵后,除塵率按80%計,排放量為0.1t/a。3.4.3.4運輸揚塵該項目每天需要運輸一定量的碎石,產生道路揚塵,產生量與車速、路面狀況以及季節孤干濕等因素有關,當運礦石的汽車以4m/s速度運行時,路面空氣中的粉塵量在10~15mg/m3之間。根據《工業逸散性粉塵控制技術》中的經驗估算,運輸揚塵產生量約為5t/a。經道路灑水除塵后,除塵率按80%計,排放量為1t/a。3.4.3.5爆炸廢氣3.4.3.6項目無組織廢氣排放匯總該項目的無組織廢氣排放情況見表3-15。表3-15項目無組織排放情況匯總表污染源產生量處理措施排放量鑿巖、爆破粉塵27.65t/a濕法作業11.06t/a破碎產生的粉塵0.37t/a濕式破碎作業0.148t/a采裝時篩分揚塵0.5t/a濕法作業0.1t/a運輸揚塵5.0t/a噴灑水1.0t/a爆炸廢氣(折算成CO)少量-少量總計33.52t/a12.31t/a3.4.4噪聲污染源分析本項目的噪聲污染也幾乎伴隨著采剝及加工工藝過程,其特點是排放強度大。噪聲排放最大的工藝是破碎、振篩。現將本工程噪聲排放情況介紹如下:穿孔過程建設工程采用氣動潛孔鉆機打中深孔;氣動潛孔鉆機和空壓機是噪聲污染源,其噪聲分別為90dB、95dB。爆破頻次和強度建設工程采用中深孔爆破,用硝銨炸藥,計劃每隔2~3天爆破2次,炸藥用量0.2噸/次,孔深約10.5~11m,爆破噪聲為間歇性,約80~110dB;解小一般采用液壓錘,約85~90dB,極少采用二次爆破。集堆、鏟裝、運輸過程采石場的采石機械較多,一般都會產生較強的噪聲,如鏟車、重型礦山用汽車等,約85~90dB。破碎過程噪聲主要來源于破碎機,特別是粗碎機在工作時可發出持續的強度較高的噪聲,其聲級為90~100dB。篩分過程篩分過程的振篩機在工作時可發出持續的強度較高的噪聲,其聲級為105~115dB。該項目的主要噪聲源有穩態噪聲源如破碎機、振篩機以及非穩態噪聲源如液壓機、鉆機等。項目各噪聲源的聲壓級詳見下表3-16。表3-16生產設備聲源類比調查情況表序號噪聲源等效聲級[dB(A)]備注1挖掘機90距設備1m處,穩態2氣動潛孔鉆機90距設備1m處,間歇3手持式風動鑿巖機90距設備1m處,間歇4空壓機95距設備1m處,間歇5鄂式破碎機90~100距設備1m處,穩態6液壓破碎錘95距設備1m處,穩態7振動篩105~115距設備1m處,穩態8裝載機85~95距設備1m處,間歇9自卸汽車80距設備1m處10爆破90距聲源100m處此外,爆破還可以產生沖擊波,為保證安全,一般采用劃定安全距離及定向爆破來控制受影響的方向和范圍。根據設計本礦山爆破開采境界外200m為爆破警戒線。3.4.5固體廢棄物污染源分析3.4.5.1剝離廢土石、棄渣礦區花崗巖礦石開采前表土需剝離,根據《開發方案》估算結果,項目剝采比為0.095:1;該礦區石料開采區總面積為26000m2,風化蓋層厚度一般在1.0~3.0m,平均厚度約2.0m。經估算求得礦區需剝離的體積約4.3萬m3;年剝離廢土量約為0.95萬m3(服務年限按4.5年計),堆積比重按1.314t/m3計,則廢土石量約12480t/a。項目廢土石棄渣大部分存放于采場南側堆渣場,作為閉礦后生態恢復種樹植草用;多余部分外運作為建筑用的填方料。3.4.5.2破碎、篩分固廢一般在石料破碎、篩分和傳送過程中將會產生石粉和棄料等尾礦,可制成人工砂。其產生量詳見“3.2.7物料平衡和水平衡”中相關計算:即,棄料0.1萬m3/a,人工砂0.4萬m3/a,約合6570t/a。3.4.5.3生產垃圾本礦區需職工約10人,產生生活垃圾約8kg/d(1.6t/a)。3.4.5.4項目固體廢棄物產生和排放情況匯總項目固體廢棄物產生和排放情況具體見表3-17。表3-17固體廢棄物產生及排放情況一覽表固廢種類產生量(t/a)排放量(t/a)備注礦山剝離物124800大部分作為閉礦后生態恢復種樹植草用;多余部分外運作為建筑用的填方料細砂子等65700集中存放,外售生活垃圾1.61.6集中存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合計19051.61.6——3.4.6項目源強匯總一覽表該項目的污染源強匯總見表3-18。表3-18礦山開采項目污染源強匯總表污染物類別污染因子產生量(t/a)削減量(t/a)排放量(t/a)廢氣鑿巖、爆破粉塵27.6516.5911.06破碎產生的粉塵0.370.220.15采裝時篩分揚塵0.50.40.1運輸揚塵5.04.01.0爆炸廢氣(折算成CO)少量0少量廢水廢水量1420013960240CODcr0.120.0960.024BOD50.060.05520.0048SS21.0421.0230.017NH3-N0.0120.00840.0036固體廢棄物剝離物12480124800細砂子等657065700生活垃圾1.601.63.5擴建前后污染物排放情況統計分析表3-19擴建前后項目污染物排放對比一覽表單位:t/a環境要素主要污染物擴建前擴建后排放增減量產生量削減量排放量產生量削減量“以新帶老”削減量排放量生活污水廢水量2400240240002400CODCr0.1200.0960.0240.1200.09600.0240BOD50.0600.05520.00480.0600.055200.00480SS0.0960.0790.0170.0960.07900.0170氨氮0.0120.00840.00360.0120.008400.00360生產廢水廢水量6980698001396013960000SS10.4710.47020.9420.94000粉塵TSP19.2612.606.6633.5221.21012.31+5.65固體廢物工業固廢200002000001905019050000生活垃圾1.61.601.61.60003.7產業政策合理性分析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40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2005年12月2日),該項目建筑用花崗巖礦開采的設計生產能力、采用的工藝以及生產設備等均不在國家限制類和淘汰類產業目錄之列。根據2006年6月福建省6個廳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修訂部分礦種礦山最小開采規模標準的通知》閩國土資綜[2006]135號,規定莆田市所轄區已建建筑石料礦山的最小開采規模為10萬立方米/年,本項目設計開采規模為10萬立方米/年,符合標準要求。根據XX縣國土資源局于2009年3月9日關于“XX縣XXXX山石料場劃定礦區范圍批復”(仙國土資[2009]002號),同意XX縣XXXX山石料場在原礦區西側申請新的礦區繼續擴大開采。綜上所述,該礦山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3.8礦山開采可行性分析和場區布置合理性3.8.1礦山開采可行性分析本礦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XX縣XX鎮東宅村,距東側的高壓線約330m,符合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電網建設若干規定的通知”要求;距最近的下社村約700m,項目運營基本不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另外,礦區距縣級公路僅約120m,礦區開采該礦區為擴建項目,原有植被大部分已破壞,多數為裸露地表,礦區內植被為人工經濟林地,不屬生態公益林,無需特殊保護的植物和古樹名木,不屬于禁止在依法劃定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湖泊周邊、文物古跡所在地、地質遺跡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區域。也不屬于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過渡區)內開采礦產資源。經采取措施后礦山開采對生態環境影響不大,不屬于禁止新建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恢復利用的、產生破壞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項目的開采活動不影響本功能區內的主導生態功能。根據《地質報告》范圍內沒有大的地表水體,溝谷發育,排泄順暢,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區地表末發現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工程地質條件好,根據礦體賦存條件,適合露天開采,不在禁止的地質災害危險區開采礦產資源。根據《開采方案》礦山的開采基本不影響景觀,不會造成“青山掛白”的情況,不屬于禁止的鐵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進行露天開采。綜上所述,本礦山開采建設是可行的。3.8.2場區布置合理性本項目總平面布置由露天采場、排土場、火工藥庫、采礦工業場地組成。礦山的采礦工業場地有辦公室、休息室、空壓機房、堆場、破碎場、工具房、高位水池、避炮棚等。火工藥庫包括雷管庫、炸藥庫、消防池和避雷針等組成,詳見項目平面布局圖3-2。總體來說,項目礦區結合現有運礦道路、棄渣場、工業區、生活配套區等建設,既滿足碎石加工的工藝流程,又滿足碎石成品進出以及水、電、道路等方面的要求,布置集中緊湊,節約用地,場區布置基本合理、科學。14結論14.1項目概況和主要環境問題14.1.1項目概況XX縣XXXX山石料場建筑用凝灰熔巖礦擴建項目位于XX縣城關南東部145°方向,直距約16km處;行政上隸屬福建省莆田市XX縣XX鎮東宅村管轄。該礦山為擴建項目,原采礦區面積0.032km2,開采規模為5萬m3/a,現已到期(其期限為從2006年6月26日至2009年6月26日);為辦理礦山續采證件,現經XX縣國土資源局批準同意在原礦區西側重新劃定礦區范圍,該新礦區開采范圍由4個拐點圈定(拐點坐標為:A、x=2795287,y=40379782;B、x=2795297,y=40379923;C、x=2795160,y=40379987;D、x=2795176,y=40379709),即東經118°48′30″~118°48′37″,北緯25°15′26″~25°15′31″,總面積0.026km2,礦山地質資源儲量47.76萬m3(開采資源儲量45.37萬m3),服務年限約4.5年,開采規模為10萬m3/a;該礦區總投資200萬元,定員10人,住場內,年工作200天,日工作8小時。14.1.1主要環境問題(1)項目廢水對楓慈溪水質的影響。(2)礦區廢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3)礦區工業噪聲對環境的影響。(4)礦區采礦廢土石對環境的影響。(5)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主要表現為占用土地、改變土地利用性質、破壞植被、擾動土層、裸露地表和誘發水土流失等。14.2工程環境影響評估14.2.1水環境影響結論(1)水環境保護目標楓慈溪水質現狀均可達到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Ⅲ類標準。(2)水環境影響分析結論該項目建成投產后,生產廢水經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經化糞池+地埋式處理后排入楓慈溪。根據預測結果表明,項目外排廢水對楓慈溪水質影響不大。(3)主要水環境保護措施①生產廢水:沉淀處理后循環使用,不排放。②生活污水:化糞池+地埋式處理后,排入楓慈溪。13.2.2生態環境影響結論(1)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礦區生態環境――土地性質、植被、地表錯動、水土流失(2)項目區生態環境現狀項目用地中林地為人工經濟林地,非生態公益林地,工程用地范圍內植被主要為馬尾松、相思樹、木麻黃、灌木、草叢等,覆蓋率50%。項目區植被屬常見性和廣布性物種。項目區內土壤侵蝕類型為水力侵蝕,土壤侵蝕模數(1)生態環境影響預測結論①土地利用變更的影響該項目的建設,原有的林地將由工業用地所代替,導致少量土地利用變更。該項目占用土地僅為所在地東宅村土地面積的0.68%。按地方政府補償標準給予占地補償費,因此項目占地對區域土地利用格局產生的影響甚微,引起的林業經濟損失較小,此外項目的建設可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可實現土地資源價值在利用形式上的有利轉化。分析認為,該項目占地導致土地利用變更而造成的不利影響較小。②對植被資源的影響礦區碎石加工場地、成品存放場地、運礦道路、棄渣場、炸藥庫和大部分生活區均使用舊礦區場地,不再新建。植物種類來看,項目建設破壞的植被作物群落較少,沒有需要特殊保護的珍稀樹種,均為常見性和廣布性,不會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影響;且其減少林地面積較少,不會造成植物資源的明顯損失。③地表錯動對環境的影響項目所在礦區礦石巖性為英安質凝灰熔巖,巖石呈灰一深灰色,具凝灰熔巖狀結構,塊狀構造;映巖石具硬度高、吸水率低、孔隙中等、密度大、耐酸堿及抗風化等物理性能,其放射性強度低于國家標準。節理裂隙較發育,穩定狀態較好,現狀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采區開采過程中和終了后,其開采邊坡和終了邊坡總體是穩定的。項目在采場和加工場內建有排水溝、截洪溝、擋土墻、防浪墻、護坡和攔渣壩、沉砂池等防止引發土石垮塌、滑坡、泥石流等環保設施;塌陷區和地表錯動區多為人工經濟林地,上部沒有建筑物、道路、河流等環境敏感目標,本礦山地表錯動對環境的影響較小。④水土流失影響項目建設前該區域屬微度侵蝕區。項目建設,經采取措施后,水土流失的影響不大。閉礦后,應對采礦場及其它用地進行土地整理和植被恢復,隨著用地植被逐步恢復,水土流失將逐漸減輕。(4)生態環境保護措施①土地管理:依法補償征地費用,編制和落實水土保持方案。②水土流失預防:⑴合理規劃,減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壞,盡量避開降雨集中期和大風季節施工,盡量縮短施工工期;同時教育施工人員不得亂砍樹木;施工期備齊防止暴雨的擋護設備。⑵剝離施工時邊剝離、邊預防、挖填配合施工的作業方式,做到隨挖、隨運、隨堆、隨壓。⑶重視表層土壤的保存,表層土事前保存、事后恢復用。③水土流失工程治理措施:⑴表層土壤、回填土方等臨時堆放場四周應采取填土草包圍護。⑵防洪排水工程(采礦場、廢土場、工業場地四周截洪溝,礦區公路和道路排水溝)。⑶護坡工程(礦區公路邊坡和破碎臺地邊坡的植物護坡、網格護坡或漿砌片石護坡)。⑷工業場地實行先擋后棄的操作,做好防護。④生物治理措施:開采結束后,采取土地整治,表土覆蓋,植樹種草,恢復植被。施工結束后,及時撤離臨時施工設施,清理施工跡地,對采礦場、工業場地、工棚及其它臨時占地進行土地整治,并取剝離表土覆蓋、平整,然后種植適宜的植物,恢復植被。14.2.3爆炸物品環境風險結論項目在爆炸物品儲存、運輸、使用時,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的規定,切實做好爆炸物品的管理工作,確保爆炸物品的安全使用。爆炸物品的環境風險將得到有效控制。14.2.4大氣環境影響結論(1)大氣環境質量目標區域大氣環境達《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2)大氣環境現狀根據現場踏勘及監測,項目所在地位于沿海鄉村地區,環境空氣基本未受人為活動的影響,其環境空氣現狀可達功能區標準。(3)影響分析項目生產、運輸中的揚塵,經采取措施后,產生量較小,主要對項目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不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項目石料、廢土石運輸過程村莊道路路面均有硬化,揚塵量較小,對居民的正常生活、休閑環境影響不大。另外,項目爆炸廢氣排放的污染物量較少,對環境空氣的影響較小。(4)主要環保措施①鑿巖揚塵:濕法除塵。②采場揚塵:噴霧灑水降塵。③破碎揚塵:噴霧灑水降塵。④運輸揚塵:噴霧灑水降塵或道路硬化。14.2.5聲環境影響結論(1)區域聲環境目標該項目礦區位于XX縣XX鎮東宅村,根據監測表明,區域聲環境基本可達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中的1類標準,即晝間55dB、夜間45dB。(2)聲環境現狀區域環境聲現狀符合功能區標準。(3)聲環境影響分析該項目生產過程噪聲主要來自鑿巖、爆破、鏟裝、破碎、篩分、運輸等,強度超過110dB。其影響主要在礦區附近,由于礦區0.7km以內無居民,且有山體阻隔,其對居民無影響;主要影響是廠(場)界噪聲超標。項目石料、廢土石運輸經過村莊時建議減速、嚴禁喇叭,且夜間不運輸,對居民的正常生活環境影響較小。(4)聲環境保護措施①在工程設計中應盡量選用低噪聲設備;②對所有機械設備的安裝,其基礎均應作減振處理,并對空壓機進行消聲處理;③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使設備始終保持在良好狀態;④應加強工人的防護,并配備一定的勞動保護用品。14.2.6固體廢物影響結論礦山開發中剝離的廢土石12480t,廢土石大部分存放于采場南側堆渣場,作為閉礦后生態恢復種樹植草用;多余部分外運作為建筑用的填方料。棄料和石粉做成人工沙外售。開采人員的生活垃圾及時收集,送垃圾場處理。項目固體廢物經采取措施處置后,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14.3項目建設的環境可行性14.3.1產業政策符合性結論該項目采礦10萬m3/a,達到福建省國土資源廳閩國土資綜(2006)135號文規定的已建礦山建筑石料最小開采規模(10萬m3/a)。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40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該項目不屬于國家限制類和淘汰類產業。因此該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14.3.2礦山開采可行性分析和場區布置合理性本礦區位于XX縣XX鎮東宅村,距東側的高壓線約330m,符合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電網建設若干規定的通知”要求;距最近的下社村約700m,項目運營基本不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礦區內植被不屬生態公益林,為人工經濟林,無需特殊保護的植物和古樹名木,不屬于禁止在依法劃定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湖泊周邊、文物古跡所在地、地質遺跡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區域。也不屬于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過渡區)內開采礦產資源。經采取措施后礦山開采對生態環境影響不大,不屬于禁止新建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恢復利用的、產生破壞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項目的開采活動不影響本功能區內的主導生態功能。根據《地質報告》范圍內沒有大的地表水體,溝谷發育,排泄順暢,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礦區地表末發現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工程地質條件好,根據礦體賦存條件,適合露天開采,不在禁止的地質災害危險區開采礦產資源。根據《開采方案》礦山的開采基本不影響景觀,不會造成“青山掛白”的情況,不屬于禁止的鐵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進行露天開采。同時項目建設為媽祖城核心區的建設提供急需的建筑用碎石料。因此,XX縣XXXX山石料場的開發是可行的。總體來說,項目礦區結合現有運礦道路、棄渣場、工業區、生活配套區等建設,既滿足碎石加工的工藝流程,又滿足碎石成品進出以及水、電、道路等方面建設的要求,布置集中緊湊,節約用地,場區布置基本合理、科學。14.3.3清潔生產符合性結論通過對礦區工藝設備、資源利用、廢物利用、環境管理等方四面的清潔生產的分析,該項目礦山生產基本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14.3.4總量控制14.3.4.1總量控制目標根據《福建省環境保護局關于做好建設項目環保審批污染物總量控制有關工作的通知》閩環保監(2007)52號文,“十一五”期間總量控制指標項目為二氧化硫(SO2)和化學需氧量(COD)。14.3.4.2、總量控制指標可達性根據工程分析,本項目基本不排放SO2,不分配總量控制指標。COD排放量為0.024t/a,其總量指標由當地環保局統一調配。14.3.5公眾參與公眾參與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公眾認為項目選址合適并支持該項目建設,同時公眾也擔心項目將會帶來水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其中公眾最為關心的是石料開采帶來的噪聲污染問題。本報告對公眾提出的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給予了采納,并針對生產過程產生的污染物提出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在建設項目采取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使污染物達標排放的前提下,多數公眾支持項目建設,并肯定項目建設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14.3.6達標排放項目經采取措施后,做到污染物達標排放。14.3.7環境保護措施項目主要環境保護措施(驗收內容)見表14-1。表14-1環保措施一覽表序號環境問題環保措施要求、驗收指標一污染防治1雨天沖刷水防治泥沙等防止泥沙進入楓慈溪生產廢水沉淀處理后循環使用不排放生活廢水化糞池+地埋式后,排入楓慈溪GB8978-1996表4一級標準2設備噪聲低噪聲設備、減振、維護管理、工人防護等GB12348-20081類標準3鑿巖粉塵采場揚塵破碎粉塵裝卸、運輸揚塵濕法除塵噴霧灑水降塵礦石加濕降塵采取噴霧灑水和提高道路的路面質量GB16296-1996表2顆粒物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4采礦廢土石大部分存放于采場南側堆渣場,作為閉礦后生態恢復種樹植草用;多余部分外運作為建筑用的填方料。人工砂外售綜合利用二生態環境保護1土地管理依法補償征地費用,編制和落實水土保持方案有關土地管理法律、法規2水土流失預防合理規劃,減少土地占用和植被破壞,盡量縮短施工工期;同時教育施工人員不得亂砍樹木。剝離施工時邊施工、邊預防、邊堆存的配合施工的作業方式,做到隨挖、隨運、隨堆、隨壓。避免雨季,特別是暴雨時施工。重視表層土壤的保存,剝離中的表層土事前保存、事后恢復用。將開采期水土流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工程建設完成后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基本恢復到建設前的水平。3水土流失工程治理措施表層土壤、回填土方等臨時堆放場四周采取填土草包圍護或其它防護措施。―防洪排水工程(采礦工業場地、工業場地、四周截洪溝,礦區公路排水溝)。護坡工程(采場邊坡和工業場地地邊坡的植物護坡、網格護坡或漿砌片石護坡)。礦區公路應進行壓實、硬化處理。減輕水土流失4水土流失生物治理措施臨時占地及其它裸地、閑置地進行土地整治,表土覆蓋,恢復植被。開采結束后,及時撤離施工設施,清理施工跡地,對采礦場、工業場地、其它臨時占地進行土地整治,恢復植被。減輕水土流失三環境管理措施1環境管理機構設立專門的環保機構(環保科),配備環保人員1-2人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和項目不同時期的有關環境管理制度2前期環境管理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在與施工單位、工程建設單位簽訂的合同中必須有環境保護內容,嚴格實施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計劃。加強工程管理與施工隊伍管理。3開采期環境管理落實“三同時”制度,建立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4閉礦的環境管理辦理閉礦手續,做好閉礦時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復工作四環境監測措施1大氣監測對無組織排放的廠界外粉塵每半年監測一次。2噪聲監測每年對場界進行一次監測。五排污口管理廢水排污口規范化管理按要求做到便于監測14.4總結論XX縣XXXX山石料場XX山礦區年采10萬m3建筑用凝灰熔巖礦擴建項目位于XX縣XX鎮東宅村境內,項目礦址滿足安全生產要求,項目開采可行;該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基本符合清潔生產要求;該項目污染治理措施經濟合理、技術可行,污染物可做到達標排放;并符合總量控制要求和環境功能區劃要求;項目的建設得到公眾的支持。總之,該工程在落實本報告書提出的環保措施,該項目的開采,總體上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從環境角度而論,該項目的建設可行。13.5要求與建議(1)盡快落實原有礦區的水土流失及生態保護工作,加強安全管理。(2)項目鑿巖、破碎、篩分等工序,均為高噪聲作業,應加強員工的保障措施,配備好勞動保護用品。(3)采礦區應加強安全管理,各工序(特別是爆破)制定嚴格安全管理制度和崗位操作制度,確保安全生產。(4)采礦區應設置警示標志,嚴禁無關人員進入。(5)礦區位于縣級道路旁,應特別注意過往行人的安全。(6)采礦場應嚴格控制在圈定的范圍內,不得任意擴大范圍。(7)在開采結束時,一定做好礦區及其它植被受破壞區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復工作。編制單位:XX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2009年8月附件一、審批登記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審批登記表填表單位(蓋章):福建省龍巖市環境科學研究所填表人(簽字):項目經辦人(簽字)建設項目項目名稱建設地點莆田市XX縣XX鎮東宅村建設內容及規模年開采建筑用凝灰熔巖礦10萬m3噸建設性質□新建■改擴建□技術改造行業類別B1012環境保護管理類別■編制報告書□編制報告表□填報登記表總投資(萬元)200環保投資(萬元)19.6所占比例9.8%立項部門批準文號立項時間報告書審批部門莆田市環境保護局批準文號批準時間建設單位單位名稱XX縣XXXX山石料場聯系電價單位單位名稱XX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聯系電話2233281通訊地址XX縣XX鎮東宅村郵政編碼通訊地址河北省正定縣中山東路92號郵政編碼364000法人代表蘇玉珍聯系人蘇玉珍證書編號國環評證乙字第1201號評價經費萬元建設項目所處區域環境現狀環境質量等級環境空氣:GB3095-19962類地表水:GB3838-2002地下水:環境噪聲:GB3096-20081類海水:土壤:其它:環境敏感特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生態敏感與脆弱區□人口密集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河、三湖、兩控區□三峽庫區污染物排放達標與總量控制(工業建設項目詳填)污染物現有工程(已建+在建)本工程(擬建)總體工程(已建+在建+擬建)區域平衡替代削減量實際排放濃度允許排放濃度實際排放總量核定排放總量預測排放濃度允許排放濃度產生量自身削減量預測排放總量核定排放總量“以新帶老”削減量預測排放總量核定排放總量排放增減量廢水--3.483.480000000化學需氧量*-1000.450.450000000氨氮*-150.0450.0450000000SS廢氣二氧化硫*煙塵*工業粉塵*-12066.8642.1224.7424.74024.7424.7424.740氮氧化物固體廢物*--2.682.680000與項目有關的其它特征污染物注:1、*為“十五”期間國家實行排放總量控制的污染物2、排放增減量:(+)表示增加,(-)表示減少3、計量單位:廢水排放量——萬噸/年;廢氣排放量——萬標立方米/年;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萬噸/年;水污染物排放濃度——毫克/升;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毫克/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噸/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噸/年生態環境影響與緩解措施(非工業建設項目詳填)控制項目指標采取措施名稱級別影響程度影響方式保護對象影響位置工程避讓保護區調整遷地保護監控管理工程治理景觀設計生態補償其它自然保護區投資萬元預期效果水源保護區投資萬元預期效果重要濕地投資萬元預期效果風景名勝區投資萬元預期效果自然、人文遺跡投資萬元預期效果森林公園投資萬元預期效果重要生態功能區投資萬元預期效果生物保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甘肅張掖市民樂縣前進牧業(德瑞牧場)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2025年安徽蚌埠市東方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招聘考試筆試試題(含答案)
- 【來賓】2025年廣西來賓市商務局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制作小弓箭教學課件
- 整車性能檢測技術課件
- 整式除法說課課件
- 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情況調研報告
- 敬畏生命小學班會課件
- 敬業與樂業小學生課件
- 意外險理賠調查實務及典型案例分析
- 心臟彩超疾病試題及答案
- 汽車空氣凈化系統原理與效果
- 養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設計
- 公司合伙合同樣本
- 外貿知識培訓課件
-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解讀與培訓
- 急危重癥患者轉診流程與管理
- 小學教育學因材施教原則
- 2025智能變電站監控系統技術規范
- 企業法務管理及風險防范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