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教學設計(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教案_第1頁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教學設計(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教案_第2頁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教學設計(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教案_第3頁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教學設計(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教案_第4頁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教學設計(陜西省縣級優課)語文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脈絡。

(二)方法與過程:

梳理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脈絡。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對中國古代散文的熱愛。概述散文這個名稱,隨著文學的發展,它的含義和范圍也在不斷的演變。我國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即除詩、詞、曲、賦之外,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都一概稱之為“散文”。現代的散文指除詩歌、戲劇、小說以外的文學作品,包括雜文、小品文、隨筆、游記、傳記、見聞錄、回憶錄、報告文學等。近年來,由于傳記、報告文學、雜文等已發展為獨具特色的文體,所以人們又趨于把散文的范圍縮小。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于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

(2)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散文的主要特點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么廣泛,表現手法多么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作者借助想象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3、語言優美凝練,富于文采。散文的鑒賞技法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準確把握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⑵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先秦散文卜辭(殷商、巫師)《尚書》(商周、史官諸子散文(說理)歷史散文(記事)(春秋戰國哲學家、史學家)諸子散文漢代對先秦文化學術進行總結整理,把諸子分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十家代表:儒家有《論語》、《孟子》、《荀子》;道家有《老子》、《莊子》;法家有《韓非子》;墨家有《墨子》;雜家有《呂氏春秋》;等文風方面《論語》言簡意賅《墨子》講究邏輯《孟子》言辭雄辯《莊子》想象奇特《荀子》論證縝密《韓非子》犀利峻峭歷史散文史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編年體的《左傳》,有國別體的《國語》、《戰國策》等,《春秋》只是編年的大事記,寫得比較簡約。其中的褒貶是通過一字一句來顯示的。后人稱之為“微言大義”或“《春秋》筆法”。其中的意義很

不容易為讀者所領會,后來就有解說、補充它的書出來。

現存的有《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春秋左

氏傳》,世稱“春秋三傳”。漢代散文政論文:賈誼、晁錯史傳文:司馬遷、班固漢賦:司馬相如、揚雄、枚乘、班固、張衡等《史記》作者司馬遷創造的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在漢以后一

直是歷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體制。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漢書》的體制雖承襲《史記》,但它是中國第一部斷代史,記載了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王莽四年(公元23)共229年的斷代歷史。賦的產生賦的特點:體物寫志,注重鋪陳,詞藻華美,色彩絢麗。在發展中它吸收了楚辭的某些特點──華麗的辭藻,夸張的手法,因而豐富了自己的體制。正由于賦體的發展與楚辭有著密切關系,所以漢代往往把辭賦連稱。賦作為一種文體,早在戰國時代后期便已經產生了。最早寫作賦體作品的是戰國后期的荀子。宋玉也有賦體作品,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等。登徒子好色賦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漢賦的發展賦體的流變: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大賦京都賦小賦代表作家、作品:枚乘的《七發》司馬相如的《子虛》、《上林》揚雄《甘泉》、《河東》、《羽獵》、《長楊》班固的《兩都賦》張衡《二京賦》、《歸田賦》蔡邕的《述行賦》禰衡的《鸚鵡賦》子虛賦月夜泛舟兮,橫臥江心;

與影同醉兮,美于江景。

皓月高懸兮,四方空亮;

舟旁落月兮,擊之不碎。

午夜起風兮,飄飄起舞;

浪欺孤舟兮,仰天長嘯;

青龍出鞘兮,劍搏寒風。

寒風酷烈兮,催舟卻步;

劍法狂勁兮,招招破風。

寒風旋走兮,劍亦已醉。

對酒當歌兮,嘯傲江湖。魏晉南北朝散文這個時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①在內容上抒情色彩越來越濃,表達社會政治見解和抒發個人感慨往往密切結合。(寫山水景物的散文、抒情小賦)②在形式上駢偶化傾向逐漸明顯,更加講求遣詞造句的藝術技巧,體裁愈益多樣化。(駢文)代表作家:魏曹氏父子魏晉阮籍、嵇康東晉王羲之、陶淵明南朝鮑照駢文也稱“駢體文”、“駢儷文”或“駢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稱“四六文”。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駢文就成為和散文相對舉的一種文體。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運動以后衰落。在元明兩代成為絕響。至清初,作者接踵而起,如庾信的《哀江南賦序》:…….西瞻博望,北臨玄圃,月榭風臺,池平樹古。倚弓于玉女窗扉,繫馬于鳳皇樓柱;仁壽之鏡徒懸,茂陵之書空聚…….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山溪猥至,渡泝無邊,險徑游歷,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踰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唐宋散文一方面揚六朝余波,有講究辭采的駢文另一方面革六朝舊習,有散行流暢的古文代表作家:唐宋八大家韓愈《師說》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捕蛇者說》歐陽修《醉翁亭記》蘇軾《石鐘山記》王安石《游褒禪山記》唐宋八大家韓愈

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人,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蘇東坡稱贊他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氣勢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柳宗元

字子厚,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艷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歐陽修

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學的散文家,提倡簡而有法、流暢自然的風格,作品內涵深廣,形式多樣,語言精致,富情韻美和音樂性。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卒后追謚文忠,后人也稱為蘇文忠公。

王安石

字介甫,曾封荊國公,後人稱王荊公。他的散文峭直簡潔、富於哲理、筆力豪悍、氣勢逼人、詞鋒犀利、議論風生,開創并發展了說理透辟、論證嚴謹、邏輯周密。曾鞏

字子固,建昌軍南豐縣人,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干。”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的曾鞏,資質警敏聰慧;成年後,因文才出,備受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賞識。古文運動背景:一文學因素:魏晉以來駢體文盛行,其內容空洞,遠離實際。二社會因素:中唐之后國勢日漸衰微,士子文人想恢復大唐國風、重振國家勢力,于是從古代的思想、文學中找出可以改變當時社會的精神價值----儒家思想與先古文:與駢文相對而言的,更為實用、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元明清散文元代散文和宋代相比,遠為遜色。明代的散文取材較為廣泛,后期散文的表現手法也較為多樣,尤其是晚明小品文。清代散文,包括古文和駢文。小品文具體指篇幅短小精悍,格調清新自然,抒寫性靈,情趣盎然的散文。袁中郎《滿井游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