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_第1頁
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_第2頁
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_第3頁
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_第4頁
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篇

微生物在藥學中應用

BEAConfidential.|1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35抗生素(antibiotics)原始含義:由微生物產生、能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長物質。現指:生物(包含微生物、植物和動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或由其它方法取得)、能在低微濃度下有選擇性地抑制或影響它種生物機能有機物質。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35分類(1)按化學結構

?-內酰胺類—青霉素、頭孢菌素等

四環類—四環素、土霉素、金霉素

氨基糖苷類—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

大環內酯類—紅霉素、螺旋霉素、麥迪霉素

多肽類—多黏菌素、桿菌肽等多烯類—制霉菌素、兩性霉素B、萬古霉素 苯羥基胺類—氯霉素 蒽環類—柔紅霉素、阿霉素 環橋類—利福霉素 其它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3/35(2)按作用對象抗G+—青霉素等(抑制細胞壁合成)抗G-—鏈霉素等(干擾蛋白質合成)

廣譜—四環素、紅霉素、卡那霉素(干擾蛋白質合成)等。抗真菌—兩性霉素B(改變了細胞膜通透性)、制霉菌素、灰黃霉素等。抗腫瘤—阿霉素、絲裂霉素、柔紅霉素等(抑制核酸合成)。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4/35醫療用抗生素特點差異毒力大生物活性強、有不一樣抗菌譜不易使病原菌產生耐藥性毒副作用小,不易引發超敏反應半衰期長,生物利用度高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5/35抗生素傳統分離方法土壤標本涂布于平板培養基培養無菌水稀釋挑取單菌落擴培培養觀察抑菌圈判定精制臨床研究濾紙片法篩選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6/35抗生素生產工藝過程1.菌種2.孢子制備3.種子制備4.發酵5.發酵液預處理6.提取及精制7.成品檢驗和包裝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7/35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8/351、菌種-保藏品種經復壯后備用2、孢子制備-

固體培養基上大量培養孢子3、種子制備-取得菌絲供發酵之用。4、發酵(1)接種量10%左右,周期4-5天;(2)培養基—糖類,淀粉,花生餅粉,黃豆餅粉,玉米漿,蛋白胨;(3)補料工藝—延長抗生素分泌期,增加產量;(4)前體—如Pen發酵前體為苯乙酸或苯乙胺等;(5)pH(6)溫度:夾套或蛇管冷卻水散熱(滲漏時易造成染菌,噴淋冷卻也一樣)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9/35(7)通氣攪拌:機械攪拌;擋板防渦流(8)消泡沫:

玉米油、豆油、泡敵—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0.01-0.02%(9)消毒滅菌,預防雜菌污染 菌種、空氣、培養基、管道設備、防噬菌體。(10)放罐時間: 菌絲濃度、形態、殘糖、氨基氮、pO2、pH、效價。5、發酵液預處理(1)發酵液中含Ca2+

、Mg2+

、Fe3+

、Protein等雜質;(2)Ca2++草酸→草酸鈣↓(還可促進蛋白質沉淀)(3)磷酸鹽除Mg2+(4)黃血鹽除Fe3+(5)ZnSO4與黃血鹽形成復鹽吸附蛋白質(6)過濾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0/356、抗生素提取和精制(1)溶媒萃取法—Pen(2)離子交換法—氨基糖苷類抗生素(3)吸附法(活性炭、大孔吸附樹脂)—頭孢菌素(4)沉淀法——四環素7、成品檢定和包裝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1/35抗藥性(drugresistance)p305定義—在微生物或腫瘤細胞屢次與藥品接觸發生敏感性降低現象,是微生物對藥品所含有相反抗性。取得抗藥性:對原來敏感抗生素經過遺傳性改變而取得了抗藥性多重抗藥性:同時對兩種以上作用機制不一樣藥品產生抗藥性交叉抗藥性:對作用機制類似或作用機制類似抗生素都有抗藥性賴藥性:不但對該藥品含有抗性,而且需要該藥品作為特殊營養原因耐受性:該菌在最低抑菌濃度時仍受到抑制,但最低殺菌濃度提升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2/35抗菌藥品發展史也就是細菌對其耐藥性發展史(1)抗菌藥品只要使用了足夠時間,就會出現細菌耐藥性,如使用青霉素25年后出現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氟喹諾酮使用10年后出現了腸桿菌耐藥;(2)耐藥性是不停進化,伴隨抗菌藥品應用,耐藥也從低度耐藥向中度、高度耐藥轉化;(3)對一個抗菌藥品耐藥微生物可能對其它抗菌藥品也耐藥;(4)細菌耐藥性消亡很慢;(5)使用抗菌藥品治療后,患者輕易攜帶耐藥菌。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3/35(一)、抗藥性產生遺傳機制1、自發突變與藥品選擇(1)由敏感菌遺傳物質自發突變產生。(2)藥品選擇結果是殺死敏感菌,耐藥菌富集。2、細胞間抗藥性基因轉移

染色體上耐藥基因—經過接合、轉化、轉導和轉座子而轉移。

質粒上耐藥基因—自行復制,代代相傳,并在不一樣種屬間轉移(性菌毛接合作用)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4/35(二)、抗藥性產生生化機制

1、合成了修飾抗生素酶例: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產生β-內酰胺酶

2、使藥品作用靶位失活

例:磺胺類抗藥菌—合成另一個對磺胺不敏感酶

3、細胞質膜透性改變

例:抗四環素細菌—膜孔蛋白結構改變,降低細胞膜通透性

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5/35耐藥性和青霉素酶測定1、耐藥性—藥敏試紙2、青霉素酶耐藥菌接平板培養→加含青霉素淀粉→加I2出現透明圈(eg.金葡菌產酶株)。

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6/35抗生素效價單位及效價測定法

p308一、抗生素效價單位效價(potency)——在同一條件下比較抗生素檢品和標準品抗菌活性,從而得出檢品效價。單位(unit,u)是衡量抗生素有效成份詳細尺度。效價=×100%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7/35抗生素效價檢品抗菌活性標準品抗菌活性100%效價=檢品實際單位數檢品標示量100%=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8/35抗生素效價單位重量單位(生物活性部分重量):1μg≌1U類似重量單位(特定抗生素鹽純品重量)1μg≌1U重量折算單位(原始活性單位相當純品重量為1U)

ex:Pen0.5988μg≌1U,1mg≌1670U特定單位(特定樣品某一重量為一定單位)例:一批特定桿菌肽1mg≌55U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19/35二、抗生素效價測定—管碟法原理:抗生素在瓊脂平板培養基中擴散滲透作用抗生素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其濃度對數和抑菌圈直徑成直線關系y=a+bxy:抑菌圈直徑,x抗生素濃度對數慣用二劑量法W=(SH+UH)-(SL+UL)V=(UH+UL)-(SH+SL)供試品與標準品效價比θ=D*antilg(IV/W)D普通為1,I普通為lg2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0/35第二十章藥品體外抗菌試驗抗生素體外抑菌試驗

MIC——最低抑菌濃度MBC——最低殺菌濃度

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1/35藥品體外抗菌試驗瓊脂擴散法濾紙片法打洞法(挖孔法)管碟法挖溝法連續稀釋法液體稀釋法斜面稀釋法平板稀釋法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2/35第二十一章

藥品制劑微生物學檢驗

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3/35滅菌制劑:

注射劑眼科制劑手術用具(敷料、縫合線、無菌器具等)第一節滅菌制劑無菌檢驗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4/35普通藥品無菌檢驗——直接接種法需氧菌、厭氧菌、霉菌檢驗需氧菌:30~35℃,7天厭氧菌:30~35℃,7天霉菌:20~25℃,7天觀察培養液是否混濁或涂片染色鏡檢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5/35

陽性對照—(24h有菌生長)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生孢梭狀芽胞桿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6/35二、特殊藥品無菌檢驗法1、油類藥品用吐溫培養基2、抗菌藥品或含防腐劑藥品適宜培養基

青霉素—加入青霉素酶磺胺藥—對氨基苯甲酸培養基(可使菌合成葉酸,不被干擾)培養基稀釋藥品至不抑制微生物生長

薄膜過濾法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7/35結果判定:陽性對照長菌陰性對照不長菌樣品不長菌——無菌檢驗合格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8/35第二節非滅菌制劑微生物程度檢驗適合用于非滅菌制劑(口服及外用藥)及其原輔料,檢測項目:1.細菌總數測定2.霉菌(酵母)總數測定3.控制菌檢驗4.活螨檢驗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29/35一、細菌總數測定(瓊脂傾注平皿計數)1陰性平板不長菌2細菌37℃培養24~48h3細菌總數結果匯報方式(1)高、低稀釋度菌落數在30~300以內,計算比值;(2)比值≤2,以高稀釋度平均值為準;(3)比值>2,以低稀釋度為準。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30/35二、霉菌(酵母)總數測定虎紅培養基,25~28℃,48~72h,5~50個菌落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31/35三、控制菌(質控菌)檢驗1口服藥—不能檢出沙門氏菌、大腸桿菌2外用藥、眼科制劑—不能檢出金葡菌、綠膿桿菌、破傷風梭菌。微生物在藥學中的應用32/35質控菌檢測方法

藥品預處理增菌液增菌培養分離、純培養菌落等培養特征觀察鏡檢形態學檢驗(如革蘭氏染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