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_第1頁
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_第2頁
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_第3頁
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_第4頁
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學真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化學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以下巴中特產制作過程中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A.制作臘肉時將成品切塊包裝

B.釀造白酒的發酵過程

C.制作中草藥時晾干水分

D.制作豆腐時用紗布濾漿

【答案】B

【解析】

【詳解】A、制作臘肉時將成品切塊包裝的過程中,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形狀,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

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B、釀造白酒的發酵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符合題意;

C、制作中草藥時晾干水分的過程中,只是改變了草藥中水的形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

是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D、制作豆腐時用紗布濾漿的過程中,只是將豆腐與濾漿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屬于

化學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B。

2.下列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

A.大米B.西紅柿C.大豆D.菜籽油

【答案】C

【解析】

【詳解】A、大米中主要含有的是糖,故A不符合題意;

B、西紅柿中主要含有維生素,故B不符合題意;

C、大豆中主要含有蛋白質,故C符合題意;

D、菜籽油中主要含有油脂,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為了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把生活垃圾按圖示進行科學分類處理,實行“定時、定點”投放。手機廢舊電

池屬于

A.可回收物B.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廚余垃圾

【答案】C

【解析】

【詳解】A、可回收物一般包括紙張,金屬、玻璃等,不包括廢舊電池,不符合題意;

B、其他垃圾包括餐巾紙、衛生間用紙、尿不濕、拖把、抹布、一次性筷子等,不包括廢舊電池,不符合

題意;

C、有害垃圾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常見的有害垃圾包括廢燈

管、廢油漆、殺蟲劑、廢棄化妝品、過期藥品、廢電池等,包括廢舊電池,符合題意;

D、廚余垃圾包括菜葉、瓜果皮、骨魚刺、過期食品等,不包括廢舊電池,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4.為了防止天然氣漏造成危險,可在家中安裝報警器,如圖安裝位置最合理的是

A.a處B.b處

C.c處D.以上各處都可以

【答案】A

【解析】

【詳解】A.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故報警器安裝最合理位置是最上面a

處,故A正確;

B.b處高度低于一般成年人身高,不容易察覺天然氣泄漏,故B錯誤;

C.c處高度更低,更不容易察覺天然氣泄漏,故C錯誤;

D.根據以上分析,a處最合理,故D錯誤。

故選:Ao

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家中使用的保鮮膜屬于有機合成材料

B.自制簡易凈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殺菌、消毒

C.“大漠孤煙直”中的“煙,是固體小顆粒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現象

D.車用乙醇汽油中乙醵屬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

【詳解】A、家中使用的保鮮膜的成分是聚乙烯,是一種塑料,屬于有機合成材料,選項正確;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夠吸附色素和異味,即自制簡易凈水器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異

味,選項錯誤;

C、煙是固體小顆粒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現象,選項正確;

D、乙醇能夠通過糧食發酵生成,所以車用乙醇汽油中乙醇屬于可再生能源,選項正確,故選B。

6.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中和反應

C.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D.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物

【答案】D

【解析】

【詳解】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KCK)3都不是氧化物;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

組成,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Fes。,是氧化物,此選項錯誤;

B.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酸和金屬氧化物的反應生成鹽和水,堿和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

成鹽和水都不是中和反應,此選項錯誤;

C.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如。2、。3的混合物只含一種元素;而只含一種元素的純凈物是單

質,此選項錯誤;

D.含碳元素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物,如c。?、co、碳酸鹽等都含碳元素但是是無機物,此選項正確;

故選D

7.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保證,下列實驗操作不規范的是

稀釋濃硫酸

【解析】

【詳解】A、傾倒液體時,要瓶塞倒放在桌上,標簽對著手心(防止標簽被腐蝕),瓶口要緊挨著試管口,

試管傾斜,使液體緩緩地倒入試管,符合題意;

B、酒精燈不慎打翻起火,用濕抹布撲蓋,采用隔離氧氣的方法進行滅火,不符合題意;

C、將導管的下端浸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水進入到導管中形成一段

水柱,證明裝置氣密性良好,不符合題意;

D、稀釋濃硫酸步驟為:打開濃硫酸的瓶蓋,緩慢把濃硫酸倒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在緩慢倒入濃硫酸的同

時,用玻璃杯不斷進行攪拌,使稀釋時放出的熱量進行擴散,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8.“丹砂燒之成水銀”中“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氧原子

?O+8~?+A■汞原子

O硫原子

A.”代表非金屬單質汞

B.反應前后的原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C.此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D.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化合價都不變

【答案】C

【解析】

【詳解】A.汞是金屬單質,錯誤;

B.化學反應前后原子得種類、數目、質量一定不變,錯誤;

C.該反應是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是置換反應,正確;

D.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不為0,反應中有單質參與反應,有單質生成,所以

反應前后一定有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錯誤。

故選:C。

9.如圖為KNCh、NaCl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C時,向100g水中加入20g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飽和溶液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當KNO3中含有少量NaCl時,可以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提純KNCh

D.將a2℃時等質量的NaCl與KNCh的飽和溶液降溫到a,℃,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NaCl大于KNOs

【答案】D

【解析】

【詳解】A.ai℃時,硝酸鉀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向100g水中加入20gKNO3,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不飽和溶液,錯誤。

B.未指明溫度,不能比較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錯誤。

C.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大,氯化鈉的溶解

度隨溫度的變化較小,所以當KN。?中含有少量NaCl時,可以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KNCh,錯誤。

D.硝酸鉀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減少較大,將a2℃時等質量的NaCl與KNO3的飽和溶液降溫到a「C,硝酸

鉀析出晶體較大,硝酸鉀溶液質量減少較大,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NaCl大于KNO3,正確。

故選:D。

10.常溫下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的是

A.加入碳酸鈣粉末,有氣泡產生

B.加入AgNCh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

C.加入酚酣溶液,溶液顯紅色

D.測定溶液的pH,pH=7

【答案】D

【解析】

【詳解】A、向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鈣粉末,有氣泡產生,說明稀鹽酸有剩余,故

A不符合題意;

B、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稀鹽酸中氯化氫、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鈉與AgNCh反應,都

會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故B不符合題意;

C、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后的溶液是氯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呈中性,加入酚酸溶液,溶液為

無色,故C不符合題意;

D、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后的溶液是氯化鈉溶液,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7,故D符

合題意。

故選D。

11.下列實驗方案不合理的是

A.除去CO2中少量的HC1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

B.除去CaO中少量的CaCCh,高溫燃燒至質量不變

C.鑒別NaCl固體和NH4NO3固體,加水溶解,感知溫度變化

D.鑒別羊毛線和棉線,灼燒、聞氣味

【答案】A

【解析】

【詳解】A、CO2和HC1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氯化氫除去,也會把二氧化碳除去,不符

合除雜原則,A實驗方案不合理。

B、CaO不分解,CaCO3高溫燃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除去碳酸鈣的同時得到氧化鈣,符合除雜原

則,B實驗方案合理。

C、氯化鈉加水溶解溫度基本不變,硝酸鏤加水溶解溫度明顯降低,C實驗方案合理。

D、羊毛線灼燒后產生羽毛燒焦氣味,棉線灼燒后不會產生羽毛燒焦氣味,D實驗方案合理。

綜上所述:選擇A。

12.取少量實驗室制取C02后的廢液,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現另取一定質量的廢液于燒杯

中,向其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如圖:橫坐標表示加入的碳酸鈉粉末的質量,根據圖像判斷,縱坐標可

能表示

yf

0碳酸鈉粉末質量

A.溶液中溶劑的質量B.燒杯中固體的質量

C.溶液的pH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實驗室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取少量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向其中加入

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說明溶液顯酸性,則說明鹽酸有剩余,溶液中此時含有剩余的鹽酸和生成的氯化

鈣,據此解題。

【詳解】A、根據分析,向廢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

則溶液中的溶劑逐漸增多,由反應前溶液中有溶劑即曲線的起點不為0,在縱坐標上,如圖所示,選項錯

誤;

B、根據分析,向廢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此時燒杯

內沒有固體,因此曲線起點不為0,隨著鹽酸完全反應后碳酸鈉會與廢液中的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

和氯化鈉,此時燒杯內固體增多,氯化鈣完全反應后,再加入碳酸鈉固體不再增多,隨之碳酸鈉不斷溶解

達到飽和后再加入碳酸鈉則無法再繼續溶解,此時燒杯內固體質量再次增多,如圖所示,縱坐標表示燒杯

中固體的質量與曲線符合,選項正確;

C、根據分析,加入碳酸鈉之前溶液顯酸性pH<7,向廢液中逐漸加入碳酸鈉粉末,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

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酸性減弱恰好完全反應時pH=7,再加入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至其完全反應

pH=7,再加入碳酸鈉,溶于水由于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此時pH>7,如圖所示,縱坐標與曲線不符合,選

項錯誤;

D、根據分析,反應前廢液中含有溶質,溶質不為0,如圖所示,曲線起點在橫坐標上,縱坐標與曲線不

符合,選項錯誤;

故選:B。

二、填空題(除標注分數外,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3.我國著名的化工專家侯德榜,為純堿和氮肥工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侯氏制堿法的原理為:

NaCl+NH3+CO2+H2O=NH4Cl+NaHCO3X

A

2NaHCO3=Na2cO3+CO2T+H2O

(1)NazCCh屬于(選填“酸”“堿”或“鹽”),溶于水形成的溶液顯__________性,其用

途(任寫一條)。

(2)NH3中氮元素化合價是價。

(3)寫出碳酸鈉溶液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4)NaHCCh是發酵粉的主要成分,它與廚房中食醋的主要成分反應如下:

NaHCCh+CH3coOH=CH3coONa+X+CChf,則X為(填化學式)。

(5)請設計實驗方案鑒別NaCl固體和NH4cl固體。(寫出操作、現象、結論)

【答案】(1)①.鹽②.堿③.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生產

(2)-3(3)Ca(OH)2+Na2cO3=CaCChl+2NaOH

(4)H2O(5)分別取樣,與熟石灰混合研磨,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NH4C1,無明顯現象的是NaCU

【解析】

【小問1詳解】

Na2c03由金屬鈉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屬于鹽,溶于水形成的溶液顯堿性,其用途廣泛,可用于玻璃、造

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

【小問2詳解】

NH3中氫元素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氮元素的化合價是-3

價。

【小問3詳解】

碳酸鈉溶液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

2+Na2cO3=CaCO31+2NaOH。

【小問4詳解】

碳酸氫鈉和食醋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醋酸鈉和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驗

證,每個X分子中有2個H氫原子和1個O原子,X的化學式為H2O。

【小問5詳解】

錢根離子與堿混合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鑒別NaCl固體和NH4。固體的實驗方案:分別取樣,與熟

石灰混合研磨,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NKCL無明顯現象的是NaCI。

14.現有A、B、C、D、E、F六種元素。其中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B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

素;C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7;D元素組成的單質是目前世界上年產量最高的金屬;E是“司母戊鼎”

中的一種金屬元素,其單質呈紫紅色;F元素形成的單質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1)下列屬于B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o

嗡)⑹6@1》

①②③④

(2)寫出由A、B兩種元素形成的常見陰離子的符號。

(3)D元素的單質與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o

(4)人體缺D元素可能會引起。

(5)為了判斷D、E、F元素形成的三種單質的活動性強弱,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方案中的單質經過打

磨處理)、其中合理的是。

①把形狀、大小相同的D、E、F元素形成的單質分別放入同濃度同體積的稀硫酸中

②把F元素形成的單質分別放入含D的低價鹽溶液和E的鹽溶液中

③把D元素形成的單質分別放入含E、F的鹽溶液中

④把E、F元素形成的兩種單質分別放入含D的低價鹽溶液中

【答案】(1)②(2)OH-

(3)Fe+2HCl=FeCb+H2T

(4)貧血(5)①③④

【解析】

【小問I詳解】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為氧元素,所以B元素為氧元素,氧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為8,原子中質子數=核

外電子數,原子結構示意圖為②;

【小問2詳解】

A元素原子的原子核中沒有中子,所以為氫元素,氫、氧元素形成的常見陰離子為氫氧根離子,離子符號

為0H;

【小問3詳解】

目前世界上年產量最高的金屬為鐵,所以D元素的單質為鐵,C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為17,所以為氯元

素,A、C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為鹽酸,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

Fe+2HCl=FeCL+H2T;

【小問4詳解】

人體缺鐵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小問5詳解】

E是“司母戊鼎”中的一種金屬元素,其單質呈紫紅色,可知E為銅元素,F元素形成的單質在空氣中燃

燒、發出耀眼的白光,可知F為鎂元素,判斷鐵、銅、鎂三種單質的活動性強弱,可以采用這三種實驗方

案:方案一,將這三種金屬放入稀硫酸中,其中銅不反應,無明顯現象,鎂與鐵均與稀硫酸反應,可根據

反應的劇烈程度來判斷活動性強弱,所以①合理;方案二,將金屬活動性位于中間的鐵的單質,分別放入

鎂、銅的鹽溶液中,可觀察到鐵不與鎂的鹽溶液反應,無明顯現象,鐵能與銅的鹽溶液反應,固體表面有

紅色物質析出,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淺綠色,所以③合理;方案三,將鎂、銅分別放入金屬活動性順序位

于中間的鐵的低價(+2價)鹽溶液中,可觀察到鎂能將鐵從其低價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固體表面有黑色物

質析出,溶液變無色,而銅放入后無明顯現象,所以④合理,此空填①③④。

三、實驗與探究題(除標注分數外,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15.某興趣小組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鎰制取氧氣?可能用到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儀器的名稱。

(2)寫出用該方法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鎬的作用是制取并收

集干燥的氧氣應選用(填實驗裝置圖字母序號)。

(3)氯酸鉀完全分解后,為了回收二氧化鎰和氯化鉀,又進行了如下實驗操作:

國體混合物

實驗操作中,操作①的名稱是;實驗操作②應選擇上述圖中的(填實驗裝置圖字

母序號)。

(4)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在拆卸裝置時聞到刺激性氣味。他們將回收得到的MnCh稱量,發現其質量小于

加熱前MnCh的質量。查閱資料后發現,加熱KCICh和MnO2混合物的反應過程如下:

A

第一步:2MnO2+2KClO3=2KMnO4+CLT+O2T

A

第二步:2KMnO4=K2MnO4+MnO2+O2T

A

=

第三步:K2MnO4+Cl22KCl+MnO2+O2T

拆卸裝置時聞到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根據以上信息寫出加熱后剩余固體中MnCh質量小于加

熱前MnCh質量的原因。

【答案】(1)長頸漏斗

MnO2

(2)①.2KCIO3-2KC1+3O,T②.催化作用③.AE##EA

A

(3)①.過濾②.G

(4)①.氯氣##。2②.CL有剩余,第3步中鎰酸鉀沒有完全反應。

【解析】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儀器a的名稱是長頸漏斗,故填長頸漏斗。

【小問2詳解】

氯酸鉀在二氧化銹作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2KClCh

MnO)

"2KC1+3OT;

A2

實驗中,二氧化鎰作催化劑,能夠加快反應的速率,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錦制取氧氣是加熱固體生成氣體的反應,應選擇固體受熱發生裝置,即裝置A,氧氣的

密度比空氣大,收集氧氣可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氧氣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氣可以選擇排水法,收集干燥的

氧氣應選擇向上排空氣法,即裝置E,故填AE。

【小問3詳解】

實驗操作中,操作①將難溶性固體二氧化鎰與溶液進行了分離,為過濾操作,故填過濾;

實驗操作②將易溶性固體氯化鉀從溶液中分離出來,是蒸發操作,應選擇上述圖中的G,故填G。

【小問4詳解】

由題文可知,實驗中生成氯氣,氯氣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所以拆卸裝置時聞到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是氯氣,故填氯氣;

加熱KCICh和MnCh混合物的反應過程中,生成的高鎰酸鉀反應后生成二氧化鎰,實驗后有刺激性氣味出

現,且加熱后剩余固體中MnC)2質量小于加熱前MnCh質量,說明CL有剩余,第3步中鎰酸鉀沒有完全反

應,故填CL有剩余,第3步中銃酸鉀沒有完全反應。

16.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為甲烷,燃燒可能會產生CO,為了檢驗天然氣燃燒后的氣體產物成分,進行如下實

驗:

(1)實驗開始時,點燃D處酒精燈之前,先通一會兒N2,其目的是。

(2)A中無水CuSO4變藍,說明氣體產物中含有水;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氣體產物中含有

___________(填化學式)。

(3)C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實驗中觀察到D裝置中,E裝置中,說明氣體產物中還有CO。

(5)F處為尾氣處理裝置,下列裝置中合理的是o

【答案】(1)將裝置的空氣排盡,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2)C02(3)CO2+2NaOH=Na2CO3+H2O

(4)①.黑色固體變紅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5)①②④

【解析】

【小問1詳解】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實驗開始時,點燃D處酒精燈之前,先通一會兒N2,其目的是將裝置的空氣排

盡,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故答案為:將裝置的空氣排盡,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小問2詳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