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沒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特性研究_第1頁
淹沒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特性研究_第2頁
淹沒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特性研究_第3頁
淹沒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特性研究_第4頁
淹沒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特性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吞沒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特性研究摘要:試驗結果說明,軟性載體吞沒序批式生物膜法是行之有效的除磷工藝。在載體裝填密度為30,水力停留時間為9h(其中厭氧3h、好氧6h)、進水D負荷為0.271.32kgD/(3d)時,磷的去除率達90以上。試驗中,還就影響除磷的因素作了系統的分析。關鍵詞:序批式生物膜生物除磷StudyntheharateristisfPhsphrusRevalinSequeningBathReatrfSubergedBifilPressAbstrat:Thestudyresultshedthatthesequeningbathreatrfsubergedbifilpressi

2、thfibrusarriersiseffetiveinphsphrusreval.henthearrierpakingperentageis30%,hydrauliretentintie(HRT)is9h(inluding3hfranaerbizneand6hfraerbizne),andinfluentladingrateis0.271.32kgD/(3d),ver90%fphsphrusrevalisahieved.Inthetest,asysteatianalysisasalsadefrthefatrsaffetingphsphrusreval.Keyrds:sequeningbathr

3、eatr;bifilpress;bilgialphsphrusreval1吞沒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選擇1.1吞沒式生物膜法除磷的條件在厭氧條件下,假設廢水中沒有D或氧化態氮(N-X),一般無聚磷才能的好氧菌及脫氮菌,不能產生ATP(三磷酸腺苷),所以這類微生物不能攝取細胞外的有機物,即不能進展主動運輸。但是,另一類叫做除磷菌的細菌卻能分解細胞內的聚磷酸鹽同時產生ATP,并利用ATP將廢水中的脂肪酸等有機物攝入細胞,以PHB(聚羥基丁酸)及糖原等有機顆粒的形式儲存于細胞內;同時將聚磷酸鹽分解所產生的磷酸鹽排出胞外,這時細胞內還會誘導產生相當量的聚磷酸鹽激酶。一旦進入好氧環境,除磷菌又可利用PHB氧

4、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來攝取廢水中的磷,并把所攝取的磷合成聚磷酸鹽而儲存于細胞內。微生物在增殖過程中,在好氧環境下所攝取的磷比在厭氧環境下所釋放的磷多,廢水的生物除磷正是利用了微生物的這一過程,并作為剩余污泥排走1。由生物除磷機理可見,假設想采用吞沒式生物膜法除磷,必須解決四方面的問題:必須滿足除磷菌習性,使生物膜交替處于厭氧、好氧的狀態,并逐步使除磷菌成為優勢菌屬,實現其增殖;供應必要的有機碳源(由廢水提供);最后的磷排出必須是以脫落污泥的形式,這就要求除磷菌為優勢菌屬的生物膜生長要快,且應在好氧狀態下能脫落,即需有足夠的曝氣強度和選擇適宜的生物膜載體;污泥沉淀后應及時排出系統。1.2吞沒式生物

5、膜法除磷工藝選擇細菌細胞內含磷約2%(以質量計),所以傳統的生物膜法最多只能去除污水中約20%的磷。對一般生物膜法來說,無論是A/(厭氧/好氧)工藝還是A2/(厭氧/缺氧/好氧)工藝,由于是在空間上造成A或的狀態,微生物只能持續地處于A或的單一狀態,而不能處于A/交替的狀態,因此,不具備生物除磷的條件,也就達不到生物除磷的目的2。而序批式生物處理工藝集曝氣、沉淀于一池,運轉按進水、反響、沉淀、排水等幾個階段進展,污水間歇而有序地進入反響池和排出反響池。由于序批式工藝的特殊性,設計合理,可使生物膜在時間上交替處于A/狀態,從而有望實現生物除磷的目的,同時,混合液也可在時間上交替處于A/狀態,從而

6、有望實現生物脫氮。2試驗方法2.1試驗裝置試驗裝置如圖1所示。試驗用反響器是有機玻璃制成,內徑為15,反響器內有效容積為18L,其中沉淀池容積為2L。其試驗進水的TP平均為10.0g/L,D為370.0g/L,溫度為25,好氧狀態的D平均為5.5g/L。裝填密度是指生物膜與載體所占容積與整個反響器容積之比。在分別做了最大裝填密度:37.5%、實用裝填密度:30%以及較低裝填密度:22.5%的比照試驗后,確定較適宜的裝填密度為30%。此時,反響器中的纖維載體的比外表積為2.662/L。生物膜培養采用A/交替運行方式歷時3個月,菌種取自一般活性污泥工藝。在之后的工藝參數和影響因素的試驗中,取運行條

7、件改變后2周的水樣進展測定。2.2原水和主要分析方法原水用自來水加蛋白胨配制,同時還投加少量氯化銨、硫酸鎂、磷酸二氫鉀、氯化鈣、氯化鈉等,配制后水質如表1所示。表1原水水質表水質指標D(g/L)TN(g/L)NH+4-N(g/L)N-3-N(g/L)N-2-N(g/L)測定值250400306010200.20.1水質指標TP(g/L)SP(g/L)pH堿度(g/L)BD5(g/L)測定值810797.3380440180300注:D為重鉻酸鉀法;TN為過硫酸鉀紫外分光光度法;NH+4-N為納氏試劑光度法;N-3-N、N-2-N為離子色譜法;TP為過硫酸鉀氯化亞錫復原光度法。3試驗結果及分析3

8、.1厭氧時間段和好氧時間段確實定為確定適宜的厭氧所需時間,將厭氧時間延長到12h,并測定了TP的變化過程(見圖2)。由圖2可知,磷釋放主要集中在前3h內,之后的9h,磷釋放現象雖有,但幅度很校聚磷菌只有充分釋放磷后,才能很好地過量攝取磷,從而到達生物除磷的目的。另一方面,厭氧時間過長,將導致廢水在整個反響器中的停留時間過長,很不經濟。因此,根據試驗曲線,確定厭氧段所需時間為3h。為確定適宜的好氧時間段,也將3h厭氧后的好氧段時間延長至17h,并測定了相應TP和各種形態氮濃度的變化曲線(見圖3、4)。由圖3可見,好氧聚磷在好氧開場后2h內已近完成,但為保證硝化,筆者將好氧時間定為6h。由圖4知,

9、在6h后的NH+4-N1g/L,硝化根本完成,此時總氮的去除率達56.6%。3.2進水D負荷試驗中,采用4種D進水負荷考察D、TP的變化規律(見圖5、6)。由圖5可知,軟性填料序批式生物膜法可承受較高的D負荷,且在厭氧段有較高的D吸收速率。在進水負荷為1.32kgD/(3d)(相應進水D濃度為496.8g/L)時,厭氧段D吸收值為212.5g/L;而進水負荷為1kgD/(3d)(相應進水D濃度為375.0g/L)時,吸收值為203.1g/L,這說明在進水負荷為1kgD/(3d)時,厭氧段D吸收值已趨于極大值,并說明了不是所有的有機物都可以作為細胞的合成物質的。所以,筆者確定該工藝適宜進水D負荷

10、為0.271.32kgD/(3d)。由圖6可知,D負荷越高,磷釋放速率、磷吸收速率也就越快,出水的TP濃度也就越低。無論是低負荷0.27kgD/(3d)還是高負荷1.32kgD/(3d),該工藝均可使出水TP濃度低于1g/L。同時,以上試驗也說明了磷釋放所能到達的最大值與有機物的最大被吸收量有關,磷釋放量隨有機物吸收量的增加而增加。3.3基質的影響試驗比擬了在一樣進水D負荷1kgD/(3d)時,分別以蛋白胨、葡萄糖、乙酸為基質的TP變化情況(見圖7)。由圖7可見,磷的釋放和吸收與基質有關。以蛋白胨為基質的放磷均速為1.37g/(Lh),而以葡萄糖為基質的放磷均速是以蛋白胨為基質時的1.8倍,以

11、乙酸為基質的放磷均速是以葡萄糖為基質時的1.4倍。這是由于乙酸容易被除磷菌吸收,用以合成PHB,同時分解的聚磷酸鹽也多,釋放磷量大,放磷速度就快;相反,蛋白胨的分子較大,在厭氧段酵解時速度較慢,許多中間代謝產物(有機酸、醇類、醛類等)不易被除磷菌吸收用以合成PHB,因此其體內聚磷酸鹽的分解就慢,故放磷速度就慢,而葡萄糖的代謝產物卻較有利于除磷菌的吸收。好氧吸磷速度的不同是由厭氧放磷速度不同引起的,厭氧段放磷速度快,磷釋放量大,合成的PHB就多,那么在好氧段時由于分解PHB而合成聚磷酸鹽的速度就快,所以表現出來的好氧吸磷速度也就快。以上分析可推知,生物除磷與基質有關,本質上是與厭氧階段易為除磷菌

12、所吸收的有機物(D)濃度有關。轉貼于論文聯盟.ll.3.4硝態氮(N-X)的影響試驗中實行半池出水、半池進水,使上一周期中產生的硝化液與新進原水混合,混合后N-X濃度為13.42g/L,D濃度為268.46g/L,TP濃度為4.81g/L。此時的厭氧變成了缺氧,除磷菌可從N-X中獲取氧來進展缺氧吸磷。因此在缺氧段,在進展反硝化的同時,仍可繼續吸磷(見圖8)。缺氧開場后3h內吸磷均速為0.70g/(Lh),約為好氧吸磷均速的1/6,這是由于無氧呼吸的代謝速率和產能要遠遠低于有氧呼吸。由此可看出,該工藝假如再加上缺氧段進展反硝化,控制適宜的/N比,那么可望實現軟性纖維載體吞沒式生物膜法同步除磷脫氮

13、。3.5DNP(2,4-二硝基苯酚)的影響原水D平均為370.0g/L,TP平均為10.0g/L。做投加DNP和不投加DNP試驗。DNP投加量為20.0g/L,試驗結果如圖9所示。由圖9可見,投加DNP后厭氧段的放磷量比不投加時增加了,而好氧段卻沒有磷的吸收。因此,DNP對厭氧放磷是有利的,而對好氧吸磷卻有抑制作用。這是因為DNP是一種解偶聯試劑,它對氧化呼吸鏈以外的磷酸化無抑制作用,只破壞利用2或N-X而進展的呼吸過程,從而抑制由電子傳遞而發生的ATP的形成。在厭氧段聚磷酸鹽的分解代謝中ATP的產生是由于底物程度磷酸化,DNP對其無抑制作用,故有P3-4的釋放和PHB的合成;而在好氧段時,在

14、有氧的條件下PHB將分解,并通過呼吸作用進展電子傳遞而產生能量,但由于DNP的存在,破壞了ATP的生成,所以P3-4不能與ADP結合產生ATP,也就產生不了聚磷酸鹽,廢水中的P3-4不能被吸收,也就得不到去除。以上試驗結果說明,序批式生物膜除磷反響器中磷的去除是生物作用的結果。4結論吞沒序批式生物膜法除磷工藝是行之有效的。該工藝除磷所合適的載體裝填密度為30%,水力停留時間為9h(其中厭氧3h、好氧6h)。在上述工藝參數下,進水D負荷為0.27kgD/(3d)1.32kgD/(3d)時均可使除磷率達90%以上。D負荷越高,除磷速率越快。生物除磷與基質類型有關,以乙酸為基質的放磷均速是以葡萄糖為基質的1.4倍,而以葡萄糖為基質的放磷均速是以蛋白胨為基質的1.8倍。生物除磷取決于厭氧放磷量,而厭氧放磷速度取決于溶液中可快速吸收的有機物的含量。該工藝可同時去除56%左右的總氮,N-X可影響磷的釋放。在缺氧段仍可繼續實現生物吸磷,只是吸磷速度較好氧吸磷速度明顯降低,約為其1/6。因此,該工藝加缺氧段,控制適宜的/N,可望實現同步除磷脫氮。DNP可抑制好氧吸磷,這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