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井勘查資料整理匯交及報告編寫要求_第1頁
地熱井勘查資料整理匯交及報告編寫要求_第2頁
地熱井勘查資料整理匯交及報告編寫要求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熱井勘查資料整理匯交及報告編寫要求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二 OO 六年十月 PAGE 6地熱井勘查資料整理匯交及報告編寫要求本要求主要針對地熱單井勘查提出,對于地區性或專項地熱勘查工程應按地熱資源地質勘查標準GB1161589要求進展資料整理和報告編寫。依據和引用標準:地質資料治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349 號地質資料治理條例實施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 16 號關于地熱勘查報告評審備案及資料匯交有關問題的通知京國土儲2022246 號地熱資源地質勘查標準GB1161589區域地質圖圖例GB95889關于地熱井可行性爭辯報告編寫內容統一要求的通知京地2022188 號北京市地熱井

2、成井質量統一要求京地熱字2022第 001號第一局部資料收集、整理及匯交要求一、地熱井勘查各階段所需要收集的資料:論證階段應具體收集勘查區及周邊地區的各種地質、水文地質勘查資料,各種物化探、深部鉆井地質資料。施工階段應具體記錄工程、鉆井液性能測量、巖屑采集描述、地球物理測井、水文地質觀測、抽水試驗,以及土、巖試驗分析等。完井后勘查報告編寫時應對上述兩類資料進展系統整理和分析爭辯。其中對各類測試資料根本要求為: 1在系統采集巖屑樣品中,每個層段的巖石地層單位含巖漿巖,地層以組為單位應有 12 個巖礦巖屑薄片鑒定,重要層位可做 12 個巖石化學全分析和微量元素樣品測試。在地層有爭議時,應有針對性的

3、采集樣品進展測試。完井抽水試驗完畢前應做熱礦水水質全分析一至二件。依據地礦主管部門的要求對有重要意義的地熱井主要熱儲層及蓋層巖芯或巖屑進展密度、滲透率、孔隙度等測定。各種試驗分析樣品應送到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展分析測試。二、勘查工作完畢,勘查單位應準時對地熱井勘查過程中形成的地質、物探、地熱流體、土、巖試驗分析結果和所收集的有關資料進展系統整理、審查、校對、分析爭辯,準時編寫地熱井勘查報告。評審通過的報告及附圖、附件、附表應按統一要求進展裝訂整飾,連同電子文檔一并向市地質資料館匯交。各類原始資料須按地質原本檔案的歸檔要求分類整理、編目、造冊,并向市地質資料館匯交。三、地熱井巖芯或巖屑一般要求見基

4、巖后連續取樣,取樣間隔為5 米,為判別層位需要時,可適當加密為 12 米。巖芯樣品和巖屑樣品送實物地質資料館長期保存,對地質生疏有特別意義或具典型性的地熱井,在鉆井完成后,應制做地層標準剖面用巖屑粘貼,作為實物資料匯交到地質資料館長期保存。其次局部報告編寫一、報告編寫要求地熱井勘探工作完畢后,無論其是否到達設計和托付方要求,均應認真編寫勘查報告,在地熱井完成或終孔后兩個月內提交。報告編寫要充分利用所獲得和收集的各種資料,客觀詳實地反映地熱井的地熱地質條件、地熱流體特征、井身構造和開采利用條件等。報告要求內容豐富、資料齊全、論述有據、重點突出,文、圖、表全都。報告及圖件責任表要列主編、審查人、編

5、制提交單位、提交時間等,并簽字、蓋章。3、承受計算機技術編制圖件和報告。4、報告附圖要清楚美觀,圖示、圖例、巖石花紋統一按區域地質圖圖例GB95889編制。二、報告編寫提綱報告名稱報告名稱依據勘查許可證中承受的探礦權名稱取名,如北京市朝陽區平房鄉姚家園住宅小區地熱勘探,則相對應報告名稱應為北京市朝陽區平房鄉姚家園住宅小區地熱井勘查報告。第一章前言一、地熱井勘查目的任務簡述任務來源、雙方合同商定的井深、出水溫度、出水量、工期等具體要求, 表達經主管部門審批同意后的地質設計及成井工藝要求。二、地熱井位置及交通簡述地熱井所處的地理位置、井口經緯度坐標X、Y、標高Z、距主要城鎮的距離、方位及交通條件。

6、三、以往工作概況簡述地熱井所在地區的以往地熱地質工作程度,對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地熱地質、地熱開發利用所取得的成果和生疏,以及對本次勘查工作的指導意義。四、本次工作概況簡述本次工作的過程包括前期論證、起止時間、成井周期、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水溫、水量、水位等,現場三方甲方、勘查施工方、質量監視方驗收日期及驗收意見。其次章 地熱地質條件和地球物理特征一、區域地質條件簡述勘查區在區域構造單元中的位置,地熱井所在地區或熱田、構造單元 的地層、構造、巖漿巖分布、控熱構造和主要熱儲層埋藏條件及其變化趨勢。二、地熱成井地質條件 1通過對巖屑錄井、巖礦鑒定、鉆時錄井、物探測井、水文觀測等資料的綜

7、合分析爭辯,確定分層標志,以組為單位建立本井的地層層序,具體描述各地層單元包括侵入巖、斷層裂開帶的巖性、巖石化學、鉆時、物性、水文地質等特征,說明各地層單元的埋深,鉆遇的溶洞、漏水、涌水、涌砂、逸氣、塌孔等現象發生的區段及層位,分析現象發生的緣由。總結熱儲及蓋層特征。 2簡要介紹前期論證和鉆井施工中所布置的地球物理勘查工作方法,重點通過對前期論證、實鉆結果與物探測井資料的認真比照和綜合分析,對可行性論證報告及前期物探資料進展再生疏,總結評述各種物探勘查手段在當地的有效性,合理解釋設計推斷結果與實鉆結果吻合或產生差異的緣由。利用測井曲線并結合鉆井過程中發生的漏失、放空等現象分析爭辯鉆遇的巖溶、裂隙發育帶、斷層裂開帶,確定熱儲層的富水地段及深度和厚度,計算蓋層及熱儲層的地熱增溫率。分析導熱導水的把握條件。4、分析論述井孔中巖芯、巖屑的巖石化學、微量元素、同位素等測試結果, 爭辯和其對地層劃分的指導意義。第三章地熱井產能測試與可開采量評價一、詳述穩定流或非穩定流抽水試驗所使用的設備型號,試驗方法、過程, 穩定連續時間、落程、熱水井的靜水位、抽水下降水位、熱水頭恢復最高水位、出水量、出水溫度,繪制相應的歷時曲線,確定流量與水位降深的關系,計算儲層的流淌系數,確定產層有效厚度。概略計算儲層滲透率和滲透系數、彈性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