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管理規程高鐵部分_第1頁
技術管理規程高鐵部分_第2頁
技術管理規程高鐵部分_第3頁
技術管理規程高鐵部分_第4頁
技術管理規程高鐵部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技術管理規程高鐵部分第七章 供電、給水牽引供電第176條 為保持牽引供電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牽引供電系統安全運行,應設供電段等供電維修機構。供電維修機構管轄范圍應根據線路及供電設備條件確定。牽引供電設備包括變電設備(變電所、開閉所、分區所、自耦變壓器所)、接觸網和遠動系統。第177條 牽引供電設備應保證不間斷行車的可靠供電。牽引供電能力應與線路的運輸能力相適應,滿足規定的列車重量、列車密度和運行速度的要求。接觸網標稱電壓值為25 kV,最高工作電壓為27.5 kV,短時(5 min)最高工作電壓為29 kV,最低工作電壓為20 kV。牽引變電所須具備雙電源、雙回路受電。牽引變壓器采用固定備

2、用方式并具備自動投切功能。當一個牽引變電所停電時,相鄰的牽引變電所能越區供電。運行期間平均功率因數不低于0.9。第178條 供電調度系統應具備對牽引供電、電力設備狀況進行遠程實時監控的條件,并納入調度系統集中統一管理。第179條 接觸網的分段、分相設置應考慮檢修停電方便和縮小故障停電范圍,并充分考慮電力牽引的列車、動車組正常運行和調車作業的需要。分相的位置應避免設在進出站和變坡點區段。雙線電氣化區段應具備反方向行車條件。負荷開關和電動隔離開關應納入遠動控制。樞紐及較大車站應設開閉所。接觸網不得引接非牽引負荷。第180條 牽引供電設備檢修、試驗和搶修應配備牽引供電安全檢測監測系統,變電檢測、試驗

3、設備,接觸網檢修、檢測設備,接觸網搶修車列,絕緣子沖洗設備等設備、設施。第181條 接觸網一般采用鏈型懸掛方式,其最小張力見第7表。接觸線一般采用銅合金材質。第7表 接觸網最小張力列車運行速度(km/h)綜合張力(kN)接觸線張力(kN)160v2003015200v300404525300v350485528.5第182條 接觸線距鋼軌頂面的高度不超過6 500 mm;接觸線懸掛點高度不宜小于5 300 mm,接觸線最低點高度不小于5 150 mm,站場和區間接觸網的高度應一致。在電氣化鐵路竣工時,由施工單位在接觸網支柱內緣或隧道邊墻標出線路的軌面標準線,開通前供電、工務單位要共同復查確認,

4、有砟軌道每年復測一次,復測結果與原軌面標準線誤差不得大于±30 mm。特殊情況需調整軌面標準線時,由供電、工務部門共同確認,并經鐵路局批準。第183條 接觸網帶電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離,不小于300 mm;至機車車輛或裝載貨物的距離,不小于350 mm。跨越電氣化鐵路的各種建(構)筑物與帶電部分最小距離,不小于500 mm。當海拔超過1 000 m時,上述數值應按規定相應增加。大風、嚴寒地區應預留風力、覆冰對絕緣距離影響的安全余量。在接觸網支柱及距接觸網帶電部分5 000 mm范圍內的金屬結構物須接地。天橋及跨線橋跨越接觸網的地方,應按規定設置安全柵網。有大型養路機械作業的路基地段,

5、接觸網支柱內側距線路中心距離不小于3 100 mm。第184條 架空電線路跨越接觸網時,應符合第8表和第9表的規定。第8表 跨越接觸網的架空電線路與接觸網的垂直距離跨越接觸網的電力線路電壓等級(kV)電力線至接觸網的垂直距離(mm)35以上至1103 0002204 0003305 0005006 000第9表 跨越接觸網的超高壓架空電線路距軌面最小垂直距離跨越接觸網的電力線路電壓等級(kV)距軌面最小垂直距離(mm)75021 5001 00027 000(單回)25 000(雙回)直流±80021 50035 kV及以下的電線路(包括通信線路、廣播電視線路等)不得跨越接觸網,應由

6、地下穿過鐵路。接觸網支柱不應附掛通信、有線電視等非供電線路設施,特殊情況需附掛時,應經鐵路總公司批準。第185條 為保證人身安全,除專業人員執行有關規定外,其他人員(包括所攜帶的物件)與牽引供電設備帶電部分的距離,不得小于2 000 mm。在設有接觸網的線路上,嚴禁攀登車頂及在車輛裝載的貨物之上作業;如確需作業時,須在指定的線路上,將接觸網停電接地并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后,方準進行。雙線電氣化鐵路實行V形天窗作業時,為確保人身安全,應在設備、機具、照明、作業組織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第186條 牽引、電力變配電所控制室,應采取防雷措施,設置機房專用空調。控制、保護及通信設備,應裝有防止強電及雷電危害

7、的浪涌保護器等保安設備,電子設備應符合電磁兼容有關規定。技術管理規程普鐵部分第七章 供電、給水牽引供電第196條 為保持牽引供電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態,保證牽引供電系統安全運行,應設供電段等供電維修機構。 供電維修機構管轄范圍應根據線路及供電設備條件確定。牽引供電設備包括變電設備(變電所、開閉所、分區所、自耦變壓器所)、接觸網和遠動系統。第197條 牽引供電設備應保證不間斷行車的可靠供電。牽引供電能力應與線路的運輸能力相適應,滿足規定的列車重量、列車密度和運行速度的要求。接觸網標稱電壓值為25kV,最高工作電壓為27.5 kV,短時(5 min)最高工作電壓為29 kV,最低工作電壓為19 kV。

8、牽引變電所須具備雙電源、雙回路受電。牽引變壓器采用固定備用方式并具備自動投切功能。當一個牽引變電所停電時,相鄰的牽引變電所能越區供電。運行期間平均功率因數不低于0.9。第198條 牽引供電調度系統應具備對牽引供電設備狀況進行遠程實時監控的條件,并納入調度系統集中統一管理。第199條 接觸網的分段、分相設置應考慮檢修停電方便和縮小故障停電范圍,并充分考慮電力牽引的列車、動車組正常運行和調車作業的需要。分相的位置應避免設在進出站和變坡點區段。雙線電氣化區段應具備反方向行車條件。負荷開關和電動隔離開關應納入遠動控制。樞紐及較大區段站應設開閉所。確需由車站接觸網引接小容量非牽引負荷時,須經鐵路局批準。

9、第200條 牽引供電設備檢修、試驗和搶修應配備牽引供電安全檢測監測系統,變電檢測、試驗設備,接觸網檢修、檢測設備,接觸網搶修車列,絕緣子沖洗設備等設備、設施。第201條 接觸網一般采用鏈型懸掛方式,其最小張力見第10表。接觸線一般采用銅合金材質。第10表 接觸網最小張力列車運行速度(km/h)綜合張力(kN)接觸線張力(kN)v1202510120v1602813160v2003015第202條 接觸線距鋼軌頂面的高度不超過6 500 mm;在區間和中間站,不小于5 700 mm(舊線改造不小于5 330 mm);在編組站、區段站和個別較大的中間站站場,不小于6 200 mm;站場和區間宜取一

10、致;雙層集裝箱運輸的線路,不小于6 330 mm。在電氣化鐵路竣工時,由施工單位在接觸網支柱內緣或隧道邊墻標出線路的軌面標準線,開通前供電、工務單位要共同復查確認,有砟軌道每年復測一次,復測結果與原軌面標準線誤差不得大于±30 mm。特殊情況需調整軌面標準線時,由供電、工務部門共同確認,并經鐵路局批準。第203條 接觸網帶電部分至固定接地物的距離,不小于300 mm;至機車車輛或裝載貨物的距離,不小于350 mm。跨越電氣化鐵路的各種建(構)筑物與帶電部分最小距離,不小于500 mm。當海拔超過1 000 m時,上述數值應按規定相應增加。大風、嚴寒地區應預留風力、覆冰對絕緣距離影響的

11、安全余量。在接觸網支柱及距接觸網帶電部分5 000 mm范圍內的金屬結構物須接地。天橋及跨線橋跨越接觸網的地方,應按規定設置安全柵網。有大型養路機械作業的路基地段,接觸網支柱內側距線路中心距離不小于3 100 mm。第204條 架空電線路跨越接觸網時,應符合第11表和第12表的規定:第11表 跨越接觸網的架空電線路與接觸網的垂直距離跨越接觸網的電力線路電壓等級(kV)電力線至接觸網的垂直距離(mm)35 及以上至110 3 000 220 4 000 330 5 000 500 6 000 第12表 跨越接觸網的超高壓架空電線路距軌面最小垂直距離跨越接觸網的電力線路電壓等級(kV)距軌面最小垂直距離(mm)750 21 500 1 000 27 000 (單回)25 000 (雙回)直流±800 21 500 35 kV以下的電線路(包括通信線路、廣播電視線路等)不得跨越接觸網,應由地下穿過鐵路。接觸網支柱不應附掛通信、有線電視等非供電線路設施,特殊情況需附掛時,應經鐵路局批準。第205條 為保證人身安全,除專業人員執行有關規定外,其他人員(包括所攜帶的物件)與牽引供電設備帶電部分的距離,不得小于2 000 mm。在設有接觸網的線路上,嚴禁攀登車頂及在車輛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