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師說(韓愈)賞析師說(韓愈)賞析【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昌黎(今遼寧義縣),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阱下石”、“
2、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后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后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而重氣勢?!颈尘啊繋熣f是
3、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復和嚴正的駁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這是韓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論說文。文章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三十五歲,
4、正在國子監任教。那么,韓愈為什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原來他聽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而是指社會上學有所成,能夠“傳道受業解惑”的人。韓愈既以這樣的人自我標榜,也以好為人師而著稱。新唐書本傳說他“成就后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唐代,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貴族子弟都入弘文館、崇文館和國子學。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可做。韓愈寫師說的社會背景,可以從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的一段話里看出。柳宗元說:“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
5、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庇纱丝梢?,韓愈作師說,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觀點,是難能可貴的。實際上,可以把師說看作韓愈提倡“古文”的一個莊嚴宣言。六朝以來,駢文盛行,寫文章不重視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盡管也產生了一些藝術成就很高的作品,卻導致了文學創作中浮靡之風的泛濫。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韓愈不是第一個提倡“古文”的人,卻是一個集大成者。他無論在文學理論還是在創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展,主張“文以載道”,并身體力行,培養了大批有志于古文
6、創作的年輕人?!举p析】師說論點鮮明,結構嚴謹,正反對比,事實充分,說理透徹,氣勢磅礴,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文章先從歷史事實“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能“傳道受業解惑”、學者定會遇到疑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三個方面證明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于老師的年長年少,作者認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明確了擇師的標準。接著就從三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于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次用人們對自己與對兒子的要求不同來對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之族”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對比,揭露士大夫之族的錯誤想法,指出這是“師道不
7、復”的真正原因。從后果、行為、心理等方面逐層深入分析,指出了他們在“從師”問題上的不同態度,點明了從師學習的重要。作者從“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擇師標準出發,推論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的論斷。為了證明這一論斷,作者選擇了孔子的言行來作證。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說了。而且作者雖只用了寥寥數語,而孔子的言行卻寫得具體,因而很有說服力。這樣,文章以其鮮明的中心、清晰的層次,充分的說理體現了邏輯思維的嚴密?!菊w把握】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文。據方成昌黎先生詩文年譜考證,此文作于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這一年,韓
8、愈35歲,任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學官,職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壇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也已經開展,他是這個運動公認的領袖。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于師”的壞風氣寫的。門第觀念源于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為代表的門閥制度,重門第之分,嚴士庶之別,士族的子弟,憑高貴的門第可以做官,他們不需要學習,也看不起老師,他們尊“家法”而鄙從師。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廢除了,改以官爵的高下為區分門第的標準。這對擇師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就普遍存在著從師“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的心理。韓愈反對這種錯誤的觀念,提出以“道”
9、為師,“道”在即師在,這是有進步意義的。與韓愈同時代的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庇纱丝梢钥闯鰩熣f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斗爭精神。全文分4段。第1段,提出中心論題,并以教師的職能作用總論從師的重要性和擇師的標準。開篇第一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說明古人重視師道,又針對現實,借古非今?!氨赜小倍?,語氣極為肯定。然后指出師的職能作用是“傳道受業解惑”,從正面申述中心論點。接著緊扣“解惑”二字,從不從師的危害說明從師的重要,從
10、反面申述中心論點。最后緊扣“傳道”二字,闡明道之有無是擇師的唯一標準,一反時俗,將貴賤長少排出標準之外,為下文針砭時弊張本。第2段,批判不重師道的錯誤態度和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這一段用對比的方法分三層論述。第一層,把“古之圣人”從師而問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相對比,指出是否尊師重道,是圣愚分野的關鍵所在;第二層,以為子擇師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指出“小學而大遺”的謬誤;第三層,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作對比,批判當時社會上輕視師道的風氣。第3段,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視師道的事跡,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這一段開頭先提出“圣人無常師”的論斷,與第1段“古之學者必有師”
11、呼應,并且往前推進一步,由“學者”推進到“圣人”,由“必有師”推進到“無常師”。舉孔子為例加以論述,因為孔子在人們心目中是至圣先師,舉孔子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強說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結論,這個結論顯然是正確的。這種以能者為師的觀點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第4段,贊揚李蟠“不拘于時”“能行古道”,說明寫作本文的緣由?!安痪杏跁r”的“時”指“恥學于師”“惑而不從師”的社會風氣?!肮诺馈敝浮皬膸煻鴨枴保浴奥劦馈痹谙日邽閹煹膬灹紝W風?!締栴}探究】1對“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應作怎樣的理解?韓愈以儒家道統的繼承者自居,他“收召后學”,“抗顏而為師”,目的就是要恢
12、復自孟子后已“失其傳”的儒家道統。正因為如此,他把“傳道”視為教師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受業”“解惑”,都與此有關:“業”即“道之文”,指以“六藝經傳”為代表的儒家經典;而“解惑”也是為了“明道”。由此可見,“師道”是貫穿全文的主線,“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個判斷就是上述內容的高度概括。2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反復論證,并輔之以感嘆句來加強說服力。例如第2段,首先用一個感嘆句緊承前一段,轉入對“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的分析,然后從三方面作對比。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次用對自己與對兒子的要求不同來對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為的自相矛盾;
13、最后用“士大夫之族”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對比,批判士大夫的錯誤想法,指出這是“師道不復”的真正原因。從后果、行為、心理等方面逐層深入分析,筆鋒犀利。幾個感嘆句,均有加強感染力的作用。句式也有變化,“其皆出于此乎”,是用推測語氣作判斷;“吾未見其明也”是用肯定語氣作判斷;“其可怪也歟”,是用驚詫語氣作判斷。“同”中有“變”,感情一層比一層強烈?!居嘘P資料】對“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的理解。有人認為這句話反映了韓愈輕視勞動人民的階級偏見。但有人認為不能這樣看,因為這句話所在的第2段,都是貶斥上層“士大夫之族”,褒揚“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和“古之圣人”的,“君子
14、不齒”句的主語“君子”,是指韓愈貶斥的上層“士大夫之族”,而不是韓愈自己。韓愈在文章里一再用“君子”“士大夫之族”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古之圣人”對比,貶前者,褒后者,當然不會把自己列入所謂的君子中,所以“君子不齒”只是對恥于從師的君子的諷刺,而沒有對“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輕視。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評析:劈頭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的論斷,緊接著概括指出師的作用“傳道受業解惑”做為全文立論的出發點和依據。然后句句頂接,推論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同時,一開頭鄭重提出“古之學者必有師”,就隱然含有對“今之學者”不從師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為第二段埋下了伏筆。本句翻譯時要注意“者也”和“所以”在句式中的含義和作用。運用:(翻譯)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的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評析:這一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北京北師大二附中高二3月月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光伏技術工程師職稱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古典文學研究考試卷及答案總結
- 優化圍手術期病人護理
- 企業員工入職培訓
- Unit 2 Colour Task課件 牛津譯林版九年級上冊
- 園長培訓后展示
- 純化水檢驗培訓
- 2025年兒童心理學與發展考試試題及答案
- 痔瘡術后出血的護理診斷及措施
- 水產育苗場管理制度
- 《2025版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手冊》專題講座
-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2025年招生政治考察表
- 得寶松封閉治療
- 三廢環保管理培訓
- 23秋國家開放大學《液壓氣動技術》形考任務1-3參考答案
- 21ZJ111 變形縫建筑構造
-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教學方法講座
- 三人搬運法操作考核評分標準
- 照片檔案的整理歸檔
- 比賽流程及節目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