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外關于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的研究綜述摘要:托馬斯·巴洛夫ThomasBalogh是世界著名職業教育家,其學校本位的職業教育思想對世界職業教育的開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國外學者對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研究主要集中在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的經濟學根底、農村職業教育思想、學校職業化教育思想等方面,表達了系統性、全面性、批判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關鍵詞: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農村職業教育;進展中圖分類號:G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2108-0087-06二戰后,非洲很多國家紛紛走上了獨立的道路,世界殖民統治土崩瓦解。獨立后的非洲面臨著動亂、貧困、饑餓等問題。托馬斯·巴洛
2、夫19051985作為英國著名經濟學家、英國非洲問題專家,結合人力資本理論和人力規劃理論,針對非洲經濟開展問題,通過?非洲大災難?CatastropheinAfrica、?非洲需要什么樣的教育?WhatSchoolforAfrica、?教育方案經濟學:意義與謬論?TheEconomicsofEducationalPlanning:SenseandNonsense、?非洲教育的問題?TheProblemofEducationinAfrica等一系列學術論文,提出了大力開展學校職業教育、提倡普通教育職業化等觀點,以期提升非洲地區的經濟開展。他全面闡述了對職業教育,特別是對開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的看法。
3、這些思想不僅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支持,成為20世紀60年代職業教育理論界的主流思想,而且也引起了國外學者的極大關注,國外學者對其職業教育思想從不同側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一、以人力資本理論為根底的職業教育思想人力資本理論是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的重要經濟學根底。該理論是19世紀60年代由經濟學家舒爾茨Schultz和貝克爾Becker所創立的,人力資本理論強調人力資本是表達在人身上的資本,即對生產者進行教育、職業培訓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時的時機本錢等的總和,表現為蘊含于人身上的各種生產知識、勞動與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質的存量總和。國外學者分別基于不同視角對巴
4、洛夫職業教育的經濟學根底進行了研究。蘇丹娜RonaldGSultana從人力資本理論對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影響的角度出發,明確指出巴洛夫在人力資本理論的影響下提出了要建立大量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學校系統中應以培養適當具有工業技術技能的人才為目標等觀點,這些觀點對馬耳他的職業教育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1】。多雷RPDore那么從人力資本中教育投資所獲得收益的性質的角度出發,指出巴洛夫強調人力資本投資機制只是新古典經濟學總趨勢的一個方面,以證明任何形式教育投資的不平等都是不可防止的,教育收益與其說是投資的“公正回報,不如說是教育收益具有壟斷租金的性質【2】。伍德霍MaureenWoodhall從人力資
5、本投入質量的角度出發,指出巴洛夫認為一味強調人力和物質資本的投資將使不興旺國家制定的教育政策產生錯誤的導向作用。在許多低收入國家,強調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的擴大造成了經濟的停滯而不是增長。因此,他強調在不興旺國家要更加重視教育投資的質量而不是數量【3】。梅塔SSMehta從人力資本投資占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的比重方面論述了巴洛夫關于人力資本理論的看法,他指出教育制度在開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戰略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開展中國家對于教育投資的力度不夠會導致整個社會的凝聚力缺乏【4】。國外學者主要從人力資本回報的角度分析了巴洛夫關于職業教育中人力資本理論的看法。斯梅瑟斯特RichardSmethurst指出
6、,巴洛夫在一篇涵蓋了對索洛剩余的影響因素研究和人力資本方法研究的論文中,就人力資本理論在開展中國家的應用問題發表了一些批判性的見解,他指出我們很難確定一個人在接受了一段時間的教育或培訓后所獲得的收入增長是否真的是這種教育的結果;而且很難確定這種收入是由于教育投資培訓后帶來的增量,也就是說這是“教育投資決策的回報與其他適當的決策或政策相伴隨的問題【5】。卡茲米SAqdasAliKazmi提到巴洛夫關于教育的投入和產出之間存在的不確定關系時指出,教育的回報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教育投資的醞釀期很長,會導致教育的直接產出難以計量和衡量,這樣就使得政府很難對教育部門進行精確的財政撥款,從而使教育的產
7、出得不到最大化【6】。普里斯PFWPreece認為巴洛夫提出的要廢除免費教育,并建立向學生提供貸款的制度,從他們因接受教育而增加的收入中得到回報的觀點,對英國教育政策產生了重要影響。這種觀點使得英國工業聯合會提出了要通過直接收費而不是稅收為教育提供資金,并且以貸款取代對大多數學生贈款的建議,而這些建議使得教育本錢從富人轉移到窮人手中【7】。通過給窮人提供貸款以幫助他們在教育方面提升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提升后不僅有利于個人的開展而且有利于整個社會經濟的開展。桑德斯和巴斯DonaldPSandersandPeterSBarth更為直接地指出,巴洛夫等人提出人力資本回報率基于平均收入差異或平均回報率的
8、計算可能具有誤導性,他指出應該通過邊際稅率來計算人力資本回報率8。二、以開展農村職業教育為核心的職業教育思想巴洛夫的農村職業教育思想是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的核心。二戰后,非洲的經濟結構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非洲社會經濟的大力開展必須把農業經濟的開展放到重要位置上。在巴洛夫看來,要想解決農業經濟的開展問題必須要提升農村地區的人力資本,因此,他提出了要大力開展農村職業教育,向農民傳授知識和技能等觀點。針對巴洛夫一系列關于農村職業教育的觀點,西方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多爾蒂ChristopherDougherty對巴洛夫農村職業教育思想的內容進行了分析,在此根底上他指出巴洛夫認為要使教育對農村社會經濟繁
9、榮和進步產生影響,那么無論何種層次的教育必須是技術的、職業的和民主的。巴洛夫建議,即使是初等教育也必須以非常實際的方式向農村青年傳授技術知識9。巴伯ElinorGBarber從非洲農村地區開展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爭論的角度指出,巴洛夫支持農村特殊教育文章中所指特殊教育主要指職業技術教育方案。并且巴洛夫提出了提升農村地區的福利和阻止從農村流向城市的移民都是非常重要的,巴洛夫的觀點清晰地闡述了一個特定的立場就是根底教育的重組應該創造更多的農業工作,提升農民工作的地位,強調要為農村地區的人們提供包括農村科學、心理技術知識以及作物和動物管理知識10。亨德森JohnPHenderson指出,巴洛夫認為在
10、非洲增加傳統的文學教育方面的投入會阻礙非洲經濟的開展,脫離了農村的農民進入大城市由于缺乏市場技能,很快就會失業,這樣就擴大了失業群體,因此要對農民進行農村職業教育11。福斯特PhilipFoster反對巴洛夫的農村職業教育思想,他認為青年的就業意愿和實際的就業結構幾乎都是由學校以外的因素決定的,僅靠正規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是不可能阻止人們離開農村的,不可能減少失業,也不可能促進經濟開展12。也有學者指出,巴洛夫提出的農村職業教育思想的根源在于非洲大局部國家都依賴于農業開展,農業經濟在非洲大局部國家占據主導地位。如蘭森BaldwinRanson指出,巴洛夫提出大局部非洲地區的經濟在可預見的未來依然
11、是農業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因此,他提出了符合該經濟結構的教育政策:非洲政府應利用學校提供農業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并阻止農村人口遷移到城鎮13。西斯卡FGWMsiska提到,巴洛夫認為由于80%至95%的非洲人依賴農業,非洲教育的根本需要是在各級學校內制定大規模的技術邏輯和農業方案。學校必須成為鄉村中提供現代農業技術、促進農業開展的核心,并在提高或維持農民以及農業各部門的生活水平方面發揮核心作用。但目前的教育設施阻礙了農村的進步,因為人們沒有受過農業培訓,而正規教育的學術體系對農村農業實踐持敵視態度導致了農村學校無法發揮其核心作用14。普林RonaldPrain指出,巴洛夫認為非洲的未來以及西方對
12、非洲的影響取決于非洲農業文化轉變,如果沒有農村教育的革命尤其是農村職業教育的開展,農村的復興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大力開展農村職業教育15。三、以開展職業學校為主要方式的職業教育思想針對非洲國家在大力開展經濟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問題,巴洛夫提出了要大力建設職業技術學校,大批量并且快速地培養出適合當地經濟社會開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觀點。學校職業化思想是巴洛夫提出開展農村職業教育思想的主要方式。烏列布夫AndrewOUrevbu指出,巴洛夫提倡建立職業學校的目的:一是學校可以作為生產過程的培訓機構,調整課程和教學以培養熟練的人才;二是學校可以作為人力資源的間接生產者,培養大量的技術技能
13、型人才,滿足經濟的生產需要16。巴洛夫的學校職業化思想是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局部,國外學者主要從當時非洲開展職業學校的環境和對巴洛夫的學校職業化思想的反思兩個方面對其學校職業化思想進行了研究。一基于職業教育開展環境的巴洛夫學校職業化思想的研究職業教育開展的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主要包括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而內部環境主要包括學習環境、精神文化環境等。職業教育開展所處環境與職業教育的開展密切相關,良好的環境特別是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穩定能夠為職業教育的開展提供根底,而職業教育的健康開展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開展,保持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穩定。本納沃特AaronB
14、enavot、祥子山田ShokoYamada等學者主要探討了非洲開展職業學校的外部環境。本納沃特分析了世界中等職業教育開展緩慢甚至出現下滑的原因,重點指出了從19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初,非洲中等職業教育急劇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非洲的教育需要識字和算術的根本指導,而不是專門技能的培訓,另外非洲需要大量正規技能培訓人才的工業部門仍然不成熟。在這一期間擴大的正規經濟部門是公務員部門,需要的是學歷,而不是職業技能。因此非洲當時的經濟環境不適合開展學校職業教育17。亨德森指出在一個對熟練勞動力缺乏需求的經濟體中,在技術學校里學習操作木車床并不比學習莎士比亞強多少。開展學校職業教育需要良好的外部經濟
15、環境18。而祥子山田、巴頓LeoneBurton和安諾西克BenjiJOAnosike從社會環境的角度上分析了巴洛夫在非洲開展職業學校的觀點。祥子山田在研究加納職業教育開展歷程的根底上,指出職業主義、二流教育和加納人對職業教育的自卑感之間有著根深蒂固的聯系。當時企業需求的更多的是持有普通學校學歷證書的人,而不是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19。巴頓認為,非洲的職業教育要能夠促進社會流動,尤其是社會底層的人能夠通過職業教育實現向上層社會流動,否那么提供任何的學校職業教育都沒有用20。安諾西克認為,以開展學校職業教育和非正規教育系統解決人力資本和失業問題在尼日利亞是行不通的,因為在尼日利亞目前的資本主義
16、組織生產體系下,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歧視職業教育,他們認為職業教育復制了社會的不公平21。勞蘭特YG-MLulat從政治環境的角度出發,他指出非洲進行教育改革,開展職業學校不僅僅是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困難,更重要的是非洲國家政治制度的影響,非洲國家的教育制度的性質對整個非洲的教育改革包括學校職業教育具有最重要的影響22。卡斯特羅ClaudiodeMouraCastro、肯尼斯RobertsKeneth等人分析了巴洛夫開展職業學校的內部環境。卡斯特羅認為,提供學校職業教育的目的是要為企業員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將職業科目納入課程,購置工具和機器以及雇用一些指導員。它要求創造一種培養職
17、業技能的學習環境,而開展中國家無法營造出這種職業技能學習的環境23。肯尼斯認為,學校職業教育將幫助學生更新在勞動力市場上可獲得的職業類型和形式的知識,從理論上講,學校職業教育能夠將其職業抱負和選擇與實際可行的做法結合起來。實際上,由于大多數開展中國家在進行學校職業教育的時候缺乏對學生的職業指導,這樣就加劇了學生的非現實職業和教育期望,導致培養的學生所學習的職業不能與當地社會經濟開展對經濟的需求相對接,最終導致學生失業24。烏布列夫認為,在非洲大力建設職業技術學校是不可行的,因為非洲國家對職業學校的內容和形式缺乏了解,也就無法在學校真正的營造出學習職業技能的氣氛,這樣就會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低
18、下,并不能為當地的社會經濟開展效勞25。二對巴洛夫學校職業化思想的反思提拉克JandhyalaBGTilak從職業教育本錢的角度上分析批判了巴洛夫的學校職業教育思想,他指出學校職業教育的本錢上下影響著學生進入職業學校的積極性,巴洛夫的學校職業化思想主要面向的是貧窮的非洲農村地區,如果職業學校的入學本錢過高必然會影響非洲農村地區學生的入學積極性。他反對巴洛夫把學校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系統的主流,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明顯的證據說明,在非洲職業技術教育畢業生的收入較高26。布勞格MarkBlaug從學校職業教育目的的角度出發,指出巴洛夫提出的在非洲建立職業學校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非洲經濟開展短時間內培養大批量
19、的技術技能人才,以促進非洲地區經濟的開展。基于他對巴洛夫對學校職業教育目的的闡述,布勞格反對學校職業化,并且認為學校不能成為受過教育的失業者的補救方法,也就是說它不能為特定職業的學生做好準備,職業學校不能減少教育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不匹配27。巴克斯MKazimBacchus同樣從非洲職業教育的目的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職業學校并沒有幫助學生在當時的環境中生存和提高生活水平所需的技能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8。福斯特從職業學校學生的從業意愿角度指出,學生的從業意愿不是取決于學校的職業與技術教育,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對勞動市場中可能的就業時機的認識。而擇業決定那么取決于實際的就業時機,教學的類
20、型對此沒有影響29。四、以實施普通學校課程職業化為手段的職業教育思想巴洛夫在強調大力興建職業學校的同時,大力提倡普通學校課程的職業化。普通學校課程職業化是基于學校根底上開展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手段。烏布列夫指出巴洛夫提出的以學校為根底的職業教育采取兩種形式:一是將職業科目納入學術課程,二是在專門從事職業技術研究的機構中提供純職業科目。很多非洲國家選擇了普通中學課程的職業化,這種課程強調普通教育與職業科目的結合30。巴洛夫提出要在普通中學開設專門的職業課程以到達“學校課程職業化的目的,這一思想對當時非洲國家產生了很大影響。薩卡羅普洛斯Psacharopoulos從人力規劃理論的角度分析了職業教育中
21、的課程職業化,他反對巴洛夫提出的未來經濟所需的職業教育人才是可以預測的,并通過課程職業化能夠滿足未來社會經濟對于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的觀點。他認為巴洛夫以人力規劃為根底預測經濟所需的職業教育人才是不可能的,因此通過對普通學校進行課程職業化而培養職業教育人才的做法沒有任何意義31。巴頓和福斯特從實行普通學校課程職業化過程中學生因素的角度反對巴洛夫課程職業化思想。巴頓認為,一般識字技能在基層學校特別重要,職業技術的學習要建立在一般的識字技能之上,如果在基層一般的識字技能都沒有,期望它們能夠參加農業和技術培訓方案是不現實的,也就不可能實行課程職業化32。福斯特認為,比起在學校教的職業科目,以科學、英語
22、或法語等根底課程為重點的根底教育,倒是可以奠定專門訓練的有效根底。只有在這一點上,學校課程才可能有所作為33。巴克斯那么直接反對巴洛夫的普通學校的課程職業化思想,認為巴洛夫建議在非洲進行教育改革過程中農業和職業教育科目應在學校課程中占據中心地位是錯誤的,課程的職業化并不利于最不興旺國家教育的開展。因為非洲國家在課程職業化的改革中并沒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而這些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將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34。西斯卡從職業教育本錢和非洲課程職業化培養出來的學生質量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巴洛夫學校本位職業教育思想中在普通學校開設職業課程的觀點。以馬拉維為例,西斯卡認為馬拉維的經濟相對貧
23、困,而職業教育的本錢比普通教育的本錢要高很多,因此,馬拉維政府沒有充足的資源在普通學校進行課程職業化,而且由于經濟環境的復雜性,通過課程職業化的形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可能并不適應當地的社會經濟的開展35。沃特森KeithWatson同樣從非洲進行課程職業化本錢的角度上指出,在非洲小學和中學開設職業課程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由于課程職業化的本錢過高,很多非洲國家承擔不起如此高昂的本錢,而且開設的職業課程往往與最不興旺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無關或不適宜。所以,在非洲,尤其是最不興旺國家開展課程職業化活動非常困難36。西弗娜DanielNSifuna系統分析了巴洛夫的普通學校課程職業化思想,她認為普通學校課程職
24、業化未實現其理想目標的主要問題包括單位本錢高、目標和目的不明確、缺乏合格的教師以及學生和社區認為職業科目地位低等原因37。總之,國外學者圍繞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人力資本理論經濟學根底、農村職業教育思想、學校職業化教育思想以及課程職業化思想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根本上涵蓋了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的主要方面,呈現了系統性、全面性的特點。同時,國外學者從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的理論來源、實踐應用等角度出發,對其職業教育思想進行了反思性研究,呈現出強烈的批判性特點。最后,國外學者立足于親身調研和觀察研究分析了巴洛夫職業教育思想,呈現出鮮明的實踐性特點。參考文獻:【1】RonaldGSultana.Educati
25、onandSocialTransition:Vocationalism,IdeologyandtheProblemsof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1995,413/4:199-221.【2】RPDore.HumanCapitalTheory,theDiversityofSocietiesandtheProblemofQualityinEducationJ.HigherEducation,1976,51:79-102.【3】MaureenWoodhall.TheEconomicsofEducationJ.ReviewofEducati
26、onalResearch,1967,374:387-398.【4】SSMehta.GrowthfromWithinforThirdWorldCountriesJ.IndiaInternationalCentreQuarterly,1977,41:48-58.【5】RichardSmethurst.Education:aPublicorPrivateGood?J.RSAJournal,1995,1435465:33-45.【6】SAqdasAliKazmi.ProblemsinEducationalPlanningJ.PakistanEconomicandSocialReview,1971,91
27、/2:61-68.【7】PFWPreece.TheEconomicsofEducationJ.ScienceSociety,1970,343:303-318.8DonaldPSanders,PeterSBarth.Educ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J.ReviewofEducationalResearch,1968,383:213-230.9ChristopherDougherty.OccupationalTrainingMaps:WhatTheyAreandWhyTheyAreIndispensableJ.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
28、n,1988,342:241-244.10ElinorGBarber.GeneralEducationversusSpecialEducationforRuralDevelopmentJ.ComparativeEducationReview,1981,252:216-231.1118JohnPHenderson.TheEconomicsofPovertybyThomasBaloghReview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8,583:582-583.122933PJFoster.TheVocationalSchoolFallacyinDevelopmentPla
29、nningA.CAAnderson,MJBowman.Educ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C.Chicago:Aldine,1965:153-154.13BaldwinRanson.PlanningEducationforEconomicProgress:DistinguishingOccupationalDemandsfromTechnologicalPossibilitiesJ.JournalofEconomicIssues,1986,204:1053-1065.1435FGWMsiska.SomePracticalLimitsofCurriculumVocati
30、onalizationasaRemedytoSchoolLeavers'Unemployment:FocusonMalawiJ.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1994,402:135-148.15RonaldPrain.EconomicPrioritiesinCentralAfricaJ.AfricanAffairs,1963,62246:40-52.162530AndrewO.Urevbu.VocationalizingtheSecondarySchoolCurriculum:theAfricanExperienceJ.InternationalRev
31、iewofEducation,1988,342:258-270.17AaronBenavot.TheRiseandDeclineofVocationalEducationJ.SociologyofEducation,1983,562:63-76.19ShokoYamada.Socio-moralistVocationalismandPublicAspirations:SecondaryEducationPoliciesinColonialandPresent-DayGhanaJ.AfricaToday,2021,521:71-94.2032LeoneBurton.EducationandDevelopmentJ.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Studies,1969,172:129-145.21BenjiJOAnosike.Educ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inNigeria:TheNeedforaNewParadigmJ.AfricanStudiesReview,1977,202:27-51.22YG-MLulat.PoliticalConstraintsonEducationalReformforDevelopment:LessonsfromanAf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