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引火歸元治頑疾(轉載)發表者:趙東奇引火歸元”是中醫的獨特治法之一運用得當,每能提高療效。“引火歸元”是治療腎火上升的一種方法。腎火上升又稱為“腎火上浮”、“腎火妄浮”、“虛陽上浮”、“孤陽上越”、“虛陽不斂”、“浮火”、“浮陽”等等。表現為上熱下寒,面色浮紅,頭暈耳鳴,口舌糜爛,牙齒痛,腰酸腿軟,兩足發涼,舌質嫩紅,脈虛等等。其治療,可于滋腎藥(熟地、山藥、山萸、女貞子等)中加肉桂、附子之類以引藥下行,也可用肉桂、附子、五味子熟地等治療。肉桂、附子引浮火下行,使之歸于腎中;熟地、五味子補腎而收斂,使腎火不再上行,上熱下寒諸證可以消除。腎火即命門之火。腎藏元陰元陽。腎陰需命門之火的溫養,命門則需腎陰的滋涵。有人把命火喻為為龍火,如龍伏水中不宜浮越。說明了命火與腎陰的關系。若腎陰不足,往往導致龍火浮動(即腎火妄浮),便會出現上述多方面的癥狀。“腎火妄浮”由于它既有陰虛的一面,又有陽虛的另一面,治療上若一派滋潤,不顧溫陽或大劑溫陽,不顧養陰,則妄浮之腎火愈演愈烈。前賢創引火歸原之法,于滋陰方藥中加肉桂、附子以引火下行,使陰陽平衡,虛火不升,療效較好。正如陳仲齡所說:“腎氣虛寒,逼其無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當于辛熱雜于壯水藥中,導之下行,所謂導龍入海,引火歸原,如八味湯是也。”引火歸原法在臨床上應用研極廣,可治療下列疾病:1、神經性頭痛:(頑固性頭痛),陣發性頭痛反復發作,頭昏脹痛,太陽穴疼痛更甚,性情急躁,面部烘熱,口干不欲飲,唇舌潰破,畏寒肢冷,兩足不溫,舌淡,苔薄白,脈細弦,證屬下元空虛,陰不斂陽,陽浮于上,虛火上擾,治宜填精溫腎,引火歸原。方藥:首烏、枸杞、龜板、龍骨各30克,肉桂冠,5克,(后下)細辛4,5克,吳萸6克,川流不息芎、蒿本各10克,甘草 6克,水煎服。2、尿崩癥:口渴難忍,大量飲水,小便頻數且量多,面紅唇赤,畏寒,舌紅無苔,脈虛數,證屬下元虛寒,孤陽上浮,治宜溫腎補虛,引火歸原。方藥:制附片10克(先熬),肉桂花36克,山藥30克,熟地20克,枸杞15克,烏梅10克,甘草20克,紅參10克,水煎服。3、失眠:(心腎不交)勞倦太過,長期失眠 ,每夜僅能睡3,4 個小時候左右,甚至徹夜失眠,自感腦內旋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便溏,舌質紅,脈細數。證屬水火失濟,心腎不交,治宜交通心腎,引火歸原。方藥:肉桂6克,黃連6克,熟地30克,山藥30克,山萸12克,丹皮12克,澤瀉10克,獲苓30克,水煎服。4、慢性咽炎:咽部不適,咽中似有物,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咽癢灼熱,干燥微痛,痰稠,面色浮紅,兩足不溫,腰膝酸軟,尿清長,舌紅,苔厚,脈數。證屬腎陽不足,肺氣虛弱,虛火上炎,虛陽上浮,治宜溫腎清肺,引火歸原。方藥:肉桂3-6克,附片10克(先煎),山藥30克,熟地12克,山萸20克,丹皮10克,獲苓10克,澤瀉10克,玄參15克,薄荷10克(后下),水煎服。5、口腔潰瘍(口糜):口腔潰爛,口唇干燥,但喜熱飲,畏寒肢冷,口涎甚多,舌紅少苔。證屬陰虛陽亢,虛陽上浮,治宜滋陰潛陽,引火歸原。方藥:生地30克,肉桂6克,元參15克,花粉10克,麥冬15克,吳萸6克,靈芝6克,龍膽草10克。水煎服。6、糖尿病(消渴):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皮膚干燥瘙癢,腰酸腿痛,軟弱無力,男子陽萎,女子月經不調。證屬腎陰虛虧,陰虛火動,治宜滋陰涵陽,引火歸元。方藥:生地20克,山藥30克,山萸15克,黃芪30克,丹皮10克,澤瀉20克,黃精15克,枸杞15克,肉桂6克,制附片10克(先熬藥)水煎藥服。7、低熱(內傷發熱):長期低熱,體溫常在37,337,5攝氏度,口干,不喜飲,食欲不振,腰膝酸軟,疲乏無力,男子陽萎,女子月經延遲,舌紅,苔厚膩,脈澀弱,。此屬陰陽兩虛,虛陽外越,。治宜益陰壯陽,引火歸原。方藥:熟地20克,枸杞20克,山藥30克,獲苓15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肉桂6克,附片10克(先熬)。水煎藥服。8、更年期綜合征:心悸,易驚,性情急躁,夜多幻夢,陣發性面部潮紅,頭痛,失眠,出汗,肢麻,腹脹,便秘,舌唇紅赤,苔白厚。證屬腎陰不足,陰不涵陽,虛陽上浮,治宜滋陰涵陽,引火歸原。方藥:熟地30克,山藥30克,山萸12克,肉桂6克,枸杞15克,仙靈脾30克,澤瀉10克,獲苓20克,丹皮10克,水煎服。9、癔病:心悸易驚,胸悶有灼熱感,喉間如梗,有窒息感,失音,耳聾,背脊疼痛,肩臂麻木,睡中常出現上肢筋脈孿急抽搐,平時易易激動,精神緊張,甚至悲傷欲哭,多食易饑,小便頻數,口干唇赤,舌紅苔薄黃而干,脈細。證屬水火失濟,心腎不交,治宜交通心腎,引火歸原。方藥:百合30克,知母10克,肉桂6克,牛膝10克,熟地20克,山藥30克,山萸12克,獲苓15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水煎服。10、前列腺肥大:小便滴瀝難下(服利尿劑亦無明顯療效),面色浮紅,少腹脹滿疼痛,四肢不溫,舌紅,苔膩,脈數,證屬陰虛陽亢,火不歸原。治宜滋陰清火,溫陽化氣。方藥:知母12克,黃柏12克,肉桂6克,水煎服。綜上所述,引火歸原法臨床應用范圍頗廣,凡屬于腎火妄浮者均可應用。這些病證的臨床表現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即多數有面色浮紅,口干或渴不喜飲,或渴喜熱飲,兩足不溫,大便溏,小便清長(有的雖然大便秘結,尿短赤或閉,但必有其他足于排除實火的癥狀、體征)。總之,病者必有腎陰虛的表現,又有腎火妄浮的表現。在臨床上,引火歸原法運用得當,確能提高療效。吳圣農主任醫師用引火歸原法治療難治性高血壓,取得了較好療效。患者血壓持續在230240/130140之間,伴有心力衰竭,頭暈且脹,胸悶、夜尿多,耳鳴,面紅足冷(上熱下寒),目胞虛脹,舌淡胖而紫,苔白滑,脈弦滑。體證合參,乃腎陰不足,五臟之氣郁滯而濕蘊痰聚,濕郁氣滯,浮腫與陽升并見,一般潛降之法無濟于事。吳老果斷地采用引火歸原法,使血壓計穩定在160170/90100之間。方藥:肉桂4,5克(后入),制附片9克(先煎),當歸12克,赤芍12克,川芎9克,白蒺藜12克,丹參15克,郁金9克,茺尉子15克。 陜西中醫一九八五年四期報導用引火歸原法治陰虛火旺大咳血一例,療效滿意。患者系支氣管擴張大咳血,咳血四小時,經輸血、云南白藥等多法處理,咳仍不止,每日咳血13次,每次100300毫升。采用引火歸原法施治,咳血仍止。方法為:取新鮮大蒜一頭,去皮搗爛,加入硫黃、肉桂、冰片(2:1:1)碾為粉末,敷雙肢涌泉穴,囑患者腳蹬熱水袋,使下肢溫暖,同時用大劑量六味地黃丸口服,并用生脈液1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作靜脈滴注。用上法2小后,咯血仃止。本例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犯肺,陰虛火旺,載血上升,有升無降所致。用滋陰潛陽,引火歸原法治療,引血下行,始取得了滿意療效。一九八五年第五期中醫雜志,將引火歸原法分為三類,驗之臨床,頗有實用價值。(一)、陽虛:主要指腎陽虛,命門火衰,陽氣無根,虛陽上浮所致的上熱下寒證,治療可于滋腎藥中加附子、肉桂,以引藥下行,使陰陽平調,虛火不升,“導龍入海”,引火歸原。(二)、陰盛:主要指陰寒內盛,格陽于外(上)所致的內寒外熱證,即真寒假熱證。外象似熱,內系真寒,治當引火歸原,可用桂姜湯(肉桂、姜、甘草)。(三)、陰虛:主要是陰精虧損,腎水不足,以致陰不涵陽,出現種種虛火證或真虛假實證。正如外科正宗.咽喉論中說:“午后痛者即屬陰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桔梗、玄參,如服不效者,必加姜附以為引導之用,亦為佐治之法也。”二、引火歸原的方法:(一)內服:對陽虛實患者,一般按桂附的常規劑量應用,常用配以滋腎陰之品,如桂附八味湯。對陰盛患者,桂附用量可較大。對陰虛患者,桂附乃是較小,如知柏地黃湯中稍加桂附等。引火歸原常用藥物為桂附,但不一定非用桂附不可。圣濟總錄治口瘡用巴戟、高良姜、豬腰煨服,亦具引火歸原之意。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少陰亡陽咽痛,用八味湯引火歸原,其中又加了蘇子,牛膝等性降之品以“收斂元陽歸根”。(二)外敷:外治之理亦即內治之理,如用吳萸、附子研末,醋調敷涌泉穴以治口瘡,引火歸原。石室秘錄,引治法說:“如人虛火沸騰于咽喉口齒間,乃用外治之法,引之而愈。方用附子一個為末,米醋調成膏藥,貼在涌泉穴上”。(三)噙含:噙含是引火歸原的特殊療法,主要用于喉痹、口瘡。方法是用蜜灸附子噙含咽津,也有用肉桂、或用當歸、附子、白蜜噙含者。引火歸原是中醫獨特治法之一,屬于“熱因熱用”的反治法范疇。它適用于腎陰不足不能藏陽的情況。它既與苦寒折火有異,與扶陽抑陰也有區別,與反佐法也不盡相同。臨床上,常用的方劑有金匱腎氣丸加減等。肉桂、附子為引火歸原的主藥。附子對元陽將絕,或浮越脫陷能救其急,肉桂對雜癥中的寒甚陽浮之癥也能屢建其勛,二者相須為用,有”猛將加以旗鼓“之功效,能入腎命之間同氣相求,引火歸宅。近代藥理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引火原的實質。肉桂既有提高垂體、腎上腺系統及交感神經水平,擴大中樞性及末稍性血管,增強血液循環,興奮胃腸功能,緩和胃腸痙攣性疼痛等“補火助陽、溫經止痛”的功能,又有解熱,鎮靜大腦,抗菌,降壓等“除浮火”作用。所以,引火歸原是肉桂發揮了多功能的綜合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八味腎氣丸在臨床上應用范圍甚廣,其引火歸原的肉桂、附片,用量宜小。意在微微升火,使陽潛陰回,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其次,腎為水火相濟之臟,惡燥而喜潤,如肉桂、附子劑量過大,反而耗損腎陰,致陽無所依而生弊病。 引火湯 引火歸原是用溫藥治療龍火上燔的一種方法,屬于從治法。王冰在內經“甚者從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猶龍火也,得濕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濕折之,適足以光焰詣天,物窮方止矣。識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則燔灼自消,焰光撲滅”。明清溫補醫家根據上述理論,將引火歸原廣泛用于臨床,但由于離原之火理論上的不確定,造成了諸多認識上的混亂,不少醫家陷于相互矛盾之中。如既稱陰虛之火,又稱陽虛之火;既指有根之火,又指無根之火;既包括格陽,又涵蓋戴陽。 李可對引火歸原治療,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湯,原方組成為: 熟地 90g,巴戟、天冬、麥冬各30g,茯苓15-20g,五味子6g,主治陰虛乳蛾。出處引火湯原用于咽喉腫痛屬陰蛾者。 陳士鐸辨證奇聞卷三“咽喉門”載:“咽喉腫痛,日輕夜重,亦成蛾如陽癥,但不甚痛,自覺咽喉燥極,水咽少快,人腹又不安,吐涎如水,將涎投水中,即散化為水。人謂喉痛生蛾,用泄火藥反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蓋日輕夜重,陰蛾也,陽蛾則日重夜輕。此火因水虧,火無可藏,上沖咽喉。宜大補腎水,加補火,以引火歸藏,上熱自愈。現根據其醫案40余則,整理出以下內容:1、水淺不養龍,龍火離位上奔。 李可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內寄命門之火,為水火之臟。腎中水火,共處一宅。水火相抱,陰平陽密。水足則火藏于下,溫煦臟腑,統領一身氣化,是為健康無病。若因外感內傷,致水虧于下,則火失其制,古人喻為火淺不養龍,于是離位上奔(240頁)。下面看一則水淺不養龍案:血管神經性頭痛李某,女,38歲。患者因劇烈右偏頭痛7日入院,診為血管神經性頭痛,經用安絡痛、當歸注射液穴位封閉不能控制,邀李氏會診。自冬至近1個月以來,每到太陽出山便覺有熱流上攻頭面,面赤如醉,轟熱難忍。一周前拂曉,突覺熱流攻沖不止,右下頜角突然如電擊、火灼,陣陣劇痛竄至右太陽,約35分鐘發作1次。每日如此反復發作10余次,5時痛起,日中痛劇,下午5時漸松,太陽落山痛止,入夜則如常人。便燥口干,雙膝獨冷,夜難成寐。脈洪大而虛,舌光紅無苔。脈證合參,當屬腎陰虧損,陰不抱陽,水淺不養龍,故龍雷之火上奔無制。陰虛之患,寅末日將出而病,日中陽氣大盛,故病重。日落陽氣衰,得天時之助而暫愈。入夜陰氣漸充,故如常人。法宜大劑滋水,導龍歸海,引火歸原,佐入酸甘柔肝緩急:熟地90g,巴戟、天麥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草30g,葛根60g。二診:藥進3劑,當天熱流攻沖之勢大緩,次日轟熱止而痛亦止。偶于下午23時有短暫發作,脈斂,面色轉淡,舌上生出薄白苔,帶原方3劑出院。追訪3年未復發(239頁)。 按龍雷之火,顧名思義,是形容它產生于頃刻之間、突然而來。中醫認為,肝腎同源,腎水既虧,肝失滋榮,勢必隨腎中龍火上燔,而成燎原之勢。證見日出便熱流上攻,面赤如醉,日落痛止。治以引火湯壯水,芍藥甘草湯緩急柔肝,3劑而解。2、水寒不藏龍,無根之火上擾。 李可認為,腎水寒于下,逼真火浮游于上,亦可致成火不歸原之證(241頁)。 下而看一則水寒不藏龍案: 齒衄王某,男,44歲。腹瀉日35次,月余不愈。近1周來,上下牙齦出血,紅腫如柿色。舌紅少苔,脈細肢涼,雙膝尤冷。腰困不耐坐立,近日尤感氣怯身軟。證由泄瀉日久,中陽大傷,脾失統血之能,且下焦腎氣虛寒已露,火不歸原。擬四君補脾,三仙炭止血,七味益腎,骨碎補、肉桂引火歸原:黨參、焦術、茯苓各30g,炙草、姜炭、三仙炭各10g,熟地、砂仁各10g,山藥、山萸肉各30g,五味子、澤瀉各10g,骨碎補12g,肉桂沖服3g。二診:6劑后瀉止,牙齦腫斂,出血亦止。原方守服3劑善后(297頁)。 按此案牙齦出血,紅腫如柿色,舌紅少苔,脈細肢涼,膝冷腰困,證屬腎氣虛寒,無根之火上擾。李氏喜用引火湯加肉桂,溫臟斂陽。但本例病人,脾虛泄瀉,中陽大傷,故改為四君補脾,七味益腎,骨碎補、肉桂引火歸原。3、陰盛格陽,浮陽上越。 所謂格陽證,是指陰寒內盛而格陽于外;戴陽證,是陰寒下盛而格陽于上。傷寒論中的通脈四逆湯證、白通加豬膽汁湯證,便是格陽、戴陽之明證。二者均為上熱下寒證,與龍雷之火有相近之處,故不少醫家把格陽、戴陽之治法稱為“引火歸原”。李可也有這方面案例,例如: 陰盛格陽趙某,女,29歲。因無故頭面陣陣發熱,服升陽散火湯1劑,變為心悸、氣喘、自汗,頭面轟熱不止,面色嫩紅,煩躁欲寐,足膝冰冷,多尿失禁,脈微細而急,120次/分。本屬陰盛格陽,誤作上焦郁火而投升散之劑,致有此變。幸在壯年,未致亡陽暴脫。予白通加人尿豬膽汁湯,破陰通陽為治:附子、干姜各30g,蔥白3節,童便、豬膽汁各1杯對入,2劑。次日來告,上藥服1劑,心悸喘汗均止,足膝已熱,月余之轟熱證亦罷。本病病機,為下焦陰寒獨盛,格拒真陽不能回歸宅窟而浮越于上,故見種種上熱假象。以白通湯破陰通陽,因有假熱在上,以人尿豬膽汁之苦咸寒為反佐,熱因寒用,宣通上下,消除格拒,引浮越之陽歸于下焦而病愈(187頁)。肺結核合并肺心病(戴陽危證)英某,女,68歲。傳染科住院病人,診斷:肺結核;肺氣腫合并急性感染。經抗結核、抗菌治療無效,請中醫協治。李氏診見雙頰艷若桃花,雙目神采外露,發熱煩躁,咳喘月余。盜汗,渴喜熱飲,雙膝極冷,心動神搖,六脈細數無倫,心率132次/分,舌淡。患者年近古稀,腎元久虛,復加久病耗傷,過服清熱涼劑,致成上盛下虛戴陽格局,有欲脫之虞。急急固腎斂肝,引火歸原,納氣歸根為治:山萸肉90g,紅參(另燉)15g,龍牡、白芍各30g,炙草15g,油桂3g(米丸吞),附子30g。上藥連服3劑,脫險,出院回家調養(23頁)。 李按此戴陽為下元虛極,真陽不能下守,浮游于上,陰盛格陽之危候。又因過用秦艽鱉甲之類,開破肝氣,致肝虛不斂。故用參附龍牡救逆湯合來復湯(山萸肉90g,紅參15g,龍牡、白芍各30g,炙草15g),加油桂固攝下焦、溫納浮陽,重用山萸肉斂肝固脫(23頁)。4、八脈失養,沖脈上攻。 李可認為,奇經八脈病有兩大特點,一是久治不愈的“頻發痼疾”;二是“定時發作”類病證。經方桂枝加桂湯是治療奔豚癥(沖脈病變)的特效療法(194頁)。因奇經八脈病有定時發作和沖脈上攻等特點,與龍火上奔有相近之處,故在此舉例證之:奇經頻發痼疾趙某,女,45歲。1周前晚8時,忽覺舌根部如電擊樣麻辣,抽搐,口不能言,繼而雙腿從踝部以上,震顫抖動不止,寒戰嘎齒,不能自制,10余分鐘后漸止。此后,每晚8時,準時發病。心蕩神搖,恐懼殊甚。脈急而細,120次/分。舌紅、口渴喜熱飲。西醫診為癔病,用藥3日不能控制,請李可診治。詢知患者5年前暴崩幾死,久病耗傷,損及于腎,腎陽虛不主溫煦,寒由內生。腎之經脈絡舌本,寒主收引,故舌根麻而抽搐;腎在變動為“栗”,在志為恐,故震顫抖動,無故恐懼;腎精不充,血海空虛,八脈失養,故有此變。予溫氏奔豚湯(附子、肉桂、紅參、沉香、砂仁、山藥、茯苓、澤瀉、牛膝、炙草),重用附子50g、油桂10g,壯命門之火,加芪歸阿膠益氣養血,龜鹿膠填充八脈,龍牡磁石攝納上下而定志。煎取濃汁300毫升,于每晚7時病發前1小時頓服。藥進1劑,發作停止,3劑后痊愈,予培元固本散1料治本(386頁)。 按本案每晚8時準時發病,雙腿震顫,舌根麻辣,寒戰嘎齒,不能自制。證由5年前暴崩欲死,損及于腎,八脈失養。故以溫氏奔豚湯壯命門之火,龜鹿膠填充八脈,芪歸阿膠益氣養血,3劑而愈。5、火不歸原證的特點: 李可認為,龍雷之火是臟腑內生虛火,與六淫外感實火大不相同。龍火上奔,多見種種上熱見證,如頭痛、頭暈、耳痛、齒浮、齒衄、目赤如鳩、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鳴如潮、口舌生瘡、咽痛如灼等(240頁)。現根據其醫案,歸納以下內容: 5.1、火不歸原發病特點龍火上燔有兩大特點:交節病作、遇陽則動:李可指出,龍雷之火隨陰陽盛衰之年節律、日節律演變,如冬至陽生則病,春令陽升轉重,夏至陰生漸緩;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緩,入夜自愈(240頁)。如“鼻衄奇案”,病發冬至時節,清晨4時突然鼻衄出血(279頁)。來勢暴急、頃刻突變:李可說,龍火上燔往往來勢暴急跋扈,如迅雷閃電,頃刻突變(241頁)。如“白塞氏綜合癥案”,其口腔、外陰潰瘍,每逢冬至當日立刻發病,一兩分鐘即令人不能忍耐(291頁)。 5.2、火不歸原證候特點火不歸原證候,可以這樣概括:頭面五官赤痛衄,上熱下寒熱上攻,尿多不渴膝獨冷,舌紅無苔脈大洪。下面分別論述:頭面五官赤痛衄:證見頭痛、頭暈、面赤如醉、耳鳴如潮、鼻衄、咽痛如灼、舌衄、口舌生瘡,齒痛、齒浮、目赤如鳩、白睛溢血、心悸暴喘等(241頁)。上熱下寒熱上攻:熱勢轟轟,或由腳底,或由臍下,上攻頭面,按火不歸原治速效。外感無此現象,誤用苦寒直折則危(241頁)。尿多不渴膝獨冷:下寒常見膝冷、尿多不渴,還見腰困、足膝軟弱等腎虛之證。全書火不歸原案約20例,其中膝冷者12人,多尿者5人,不渴者3人。從中可見“膝冷”在辨證中的重要位置。筆者還注意到“膝冷”有輕重之別,輕者為自覺膝冷,重則膝捫如冰(280頁),或足膝捫之如冰(288頁)。舌紅無苔脈大洪:全書火不歸原案,舌紅無苔者12人,脈洪、或大、或洪大者12人。故此舌脈應為龍火上燔的指證。6、火不歸原分型論治。 6.1、火不歸原基本型李可把火不歸原分為兩個基本證型:1水淺不養龍,陰虛于下,則火失其制而離位上奔;2水寒不藏龍,逼真火浮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