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市澤州李寨旅游景點介紹.doc_第1頁
晉城市澤州李寨旅游景點介紹.doc_第2頁
晉城市澤州李寨旅游景點介紹.doc_第3頁
晉城市澤州李寨旅游景點介紹.doc_第4頁
晉城市澤州李寨旅游景點介紹.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晉城市澤州李寨旅游景點介紹(澤州李寨第一灣 作者:韓紅麗)李寨風景旅游區經過長期的地質構造變化,造就了奇美的自然風光。李寨鄉陟椒三教堂是中國北方木雕的博物館。這座教堂與基督無關,本鄉本土完全是明朝嘉靖爺搞統一戰線時的產物。佛主釋迦牟尼,道教太上老君和儒教孔老夫子并排端坐中央,整個堂院磚雕、木雕、石雕件件精彩,樣樣奪目。因為尚未旅游開發,要想一睹風采需要到村口找老農開門。農忙時節常會無功而返,不過從門外看看也很過癮。景點信息地址:晉城市澤州縣李寨鄉門票:沒有門票開放時間:全天交通:在晉城市運汽車站有到李寨的車,車程約1個小時左右,車票6元/人,市運汽車站咨詢電話或在晉城市包車直接前往都可以。晉城周邊旅游包車可聯系程立勝先生厚道熱情的司機,同時也是個旅游攝影愛好者,對晉城周邊的旅游很熟悉。聯系電話(李寨鄉政府)投訴電話(澤州縣旅游局)景區官方網站: (晉城旅游網)景區相關服務設施:相關服務設施都需要回縣城或市區找,大都集中在市運汽車站附近。住宿:需要回晉城市區找住宿。晉運賓館 在市運汽車站西南方向的500米處,地址:澤洲路1923號。標準間108元/間,電話邊景區:冶底岱廟 南嶺湯帝廟 小南村二仙觀 大箕古堡旅游小貼士近兩年李寨天氣一直干旱,沁河的水非常少,要去游覽最好的季節只能7、8月份。不過聞名的三教堂木雕是不受季節限制,非常值得一看。景區相關資料一、景區概況李寨風景旅游區位于晉城市區西南30至40公里處,屬澤州縣李寨鄉,境內高度在海拔356-1088米之間,相對高差約732米,景區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景色秀麗、雨熱同季,無明顯的嚴寒酷暑,自然環境尚處在比較原始的狀態,大氣、水源、土壤保存良好,山上植被以灌木為主,景區面積35平方公里,共有景點40余處。李寨風景旅游區經過長期的地質構造變化,造就了奇美的自然風光。該景區內遍布崇山峻嶺,斷崖絕壁如天工劈就,長河盤旋如游龍疾馳,山上樹木郁蔥秀麗,村舍聚落環境古樸幽靜,匯集了太行山自然風光的精美,特別是沁河第1灣氣勢恢弘,河道呈360度急劇回轉,河流水量豐沛,險灘青潭不絕,四面群峰似濤,八方山色如黛,堪稱天下第一長河大灣,九女灣長約1.5公里,其9個山峰一字排列,集險、奇、秀于一體,山上蒼松翠柏,植被茂密,四季氣候分明,峰間兩側可以看到沁河的不同河段,景色各異。擦耳背山體直立陡峭,猶如被神仙利斧劈就,上望山峰攢云,下看懸崖千尋,地勢險峻難攀,因只能容一人擦崖通過而得名,沁河大灣饒過雞冠山,該山山勢奇絕,為嶺時如雞冠,如峰時則千仞獨立,環流如中流巨砥,山剛水柔,相偎相依,堪稱世間絕美圖畫,立足高會觀景亭欣賞沁河大灣呈現出三維全景,晴天時,長河盤曲悠遠,群山層巒疊翠,村莊民舍古樸寧靜,炊煙裊裊如畫;雨天時,云如練,河如鏡,山如硯,樹擁翠,有一種寧靜致遠,無色無相,心潔身凈的非常享受。景區的人文內涵也十分豐富。西周周處除蛟龍、殺猛虎流芳百世;南宋岳飛愛將梁興帶領太行義軍抗擊金兵遺址猶存;前清名相陳廷敬的蛟龍窟宅摩崖手書和眾多古代文人騷客的贊譽詩篇極具觀賞和研究價值。我國戲劇發祥地之一的望城頭村僅存的長江以北唯一的開元宮、呼風喚雨三縣聞名的宋代建筑棲龍廟、保存完好的木雕精品陟椒三教堂、乾堂革命烈士陵園、冶河抗日區公所、土嶺事件紀念亭、段永芳廣場更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李寨景色 作者:松林積雪)景區還有驚險刺激的水上活動,坐在竹伐上,除欣賞沁河水的清澈,體會小小竹伐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移的樂趣外,還可以親身體驗華北第一漂的魅力,年輕的朋友們更是可以在此玩打水仗和賽龍舟的游戲,但是在玩耍之余,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先穿上救身衣。二、景區看點中國第一灣遠望四周群峰似濤,山色如黛,云霧繚繞,層巒疊嶂,俯瞰沁河,河水幾乎呈360度急劇回轉,將小山摟進了它那博人的懷抱。山依水成景,水靠山傳神,此山、此水竟能如此之珠聯璧合,人們不能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小山正看像寶塔,側看似雞冠,河似盤龍,山如臥虎,恰似天然大盆景,移步換景,百看不厭。鮮花伴著季節,河流伴著沙灘,村莊古樸雅俗,梯田別有風味,寺廟裝點江山,這里河水的濤聲,百鳥的叫聲,寺廟的鐘聲,仿佛把人帶進仙境般的恢弘與美麗,北京旅游協會秘書長和諸多專家到此考察,為之驚嘆,堪稱中國第一灣,這里又是河道漂流的理想境地。擦耳背、十八拐擦耳背山體直立陡峭,猶如利劍削過一般,上望山峰聳翠,下看懸崖千尺,地勢十分險要,只能容一人擦崖通過而得名。走一走曲徑通幽的十八拐,唱一唱這里的山路十八灣充分體驗昔日人們的艱辛和大自然的美妙。土嶺是革命老區,戰爭年代這里的人民為革命做出了貢獻,沁河水養育了無數革命干部和人民子弟兵。晉城著名的土嶺事件就發生在這里,后被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所收集。我們不會忘記為革命犧牲的先烈們,烈士紀念亭就是對青少年進行革命教育的場所。亭內碑文有事件內容和前省委書記的題詞。土嶺事件紀念地1939年十月政變以后,我晉、沁、陽三縣黨政干部根據黨的指示,轉移到沁河邊的土嶺村,成立三縣聯合辦事處,進行學習、整頓、訓練。1940年1月4日凌晨,國民黨47軍的兩個團和地方反動武裝包圍了土嶺村,我三縣武裝和敵人進行了激烈的戰斗。因寡不敵眾,造成了犧盟會特派員丁文法、分會組織部長常居易、通訊員小許等壯烈犧牲。事件以舊軍打新軍而震驚,后被載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黑龍洞、奇風洞兩洞相距百米,以細長為主要特征,洞內奇形怪狀,鐘乳石掛立,泉水清澈。相傳很久以前砍柴人常見一條黑龍出入此洞故得名。洞內之水甘甜爽口,據說能治多種疾病,涼水沖成的雞蛋和開水不差上下,甚為稀奇,每年春天取水之人絡繹不絕,洞內之水又可泛舟。梁興兵寨站在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的景亭中極目遠眺,無限風光盡收眼底,九女峰、雞冠山、擦耳背好象重新進行了組合排列,景致別樣,令人嘆服。俯瞰兵寨遺址,地勢險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據記載,梁興,澤州周村人,南宋時期為太行忠義社首領,歸順岳飛后帶領太行義軍在沁河沿岸抗擊金兵。九女峰相傳九天玄女下凡在九女太筑廟傳道,經常在沁河嬉水游玩,當奉旨回宮時,因留戀人間美景遲遲不肯離去,被玉帝懲罰化作了山峰來掌管沁河。九女峰約3華里長,由9個山峰組成,峰中有大看河腰、小看河腰、仙人橋、仙人椅、仙人床、無底洞、小峽谷等景觀。九女峰集雄、險、奇、秀為一體,蒼松翠柏,植被茂密,四季氣候分明,景色各異。春天桃花盛開,青松點綴,粉色、白色、綠色把九女峰裝扮成將要出嫁的新娘,十分漂亮,使人著迷;夏季綠樹成蔭,黃色的玫瑰花漫山遍野;秋天滿山紅葉形成了紅色的海洋十分壯觀;冬天大雪覆蓋,九女峰銀裝素裹,潔白無暇,婀娜多姿。陳廷敬及后人游后寫下了洛水湘皋事有無,芳洲綽約拜仙姝。玉山乍見亭亭立,也似春江大小姑的詩句。(李寨三教堂 作者:松林積雪)陟椒三教堂三教堂被古建專家譽為我國古代木雕藝術的精品,現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教堂創建于明嘉靖15年(公元1536年),清康熙48年,乾隆19年兩次擴建,清道光年大修。廟為一進院,房間68間,中軸線上有舞樓、獻亭、三圣殿,兩邊為廂房、看樓、配殿,廟門朝東開,整個廟宇布局合理,結構嚴謹,古時稱為晉城出南門第一大廟。門前的影壁修建十分講究,上面的磚雕工藝非常精致,所鑲嵌的二龍戲珠、人物故事等琉璃飾品,據記載是明代陽城后則窯喬家所制,今北京故宮的許多琉璃脊獸都留有陽城后則窯題記。木質門樓上雕刻的花卉鳥獸活靈活現,人物故事惟妙惟肖。門前兩旁的一對石獅和廟內眾多的石碑雕刻精美,琉璃脊獸金碧輝煌。獻亭的木結構所有斗拱部門皆為龍鳳造型為主,精雕細琢的龍鳳栩栩如生,各種浮雕、淺雕、鏤雕、透雕,精美絕倫,巧奪天工,整個木作結構運用力學和美學的和諧組合使木雕工藝達到了藝術的顛峰,充分展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三教堂的廟門朝東而開,有背天下廟門朝南開的常理。門樓是一座建筑物的面首,古人十分重視它的裝飾。陟椒三教堂的門樓修得就很講究,其上的木雕工藝有四、五層之多。最上方的斗拱為蝙蝠形斗拱,翅膀之間精心雕刻有柱頭,形如蝙蝠齊飛,蝠福同音,內含三教堂能給村民帶來福氣之意。斗拱以下分別雕有許多人物,有的在舞蹈,有的在彈奏,他們和門楣兩側的孩童一起構成了多組門樓木雕最生動的畫面,這其中有兩個兒童十分吸引人的注意,一個是吊著二郎腿的小男童,呈若有所思狀,一個是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雙手托腮,曲膝而坐,仿佛在看戲。三教堂的戲臺在古澤州是十分有名的。在香靄云飄匾額上方有四條木龍環繞,龍目圓睜,似在云霧間翻飛。 陟椒三教堂正殿前有個拜庭,拜庭的雀替和梁額部位的木雕作品,為迄今晉城境內發現的面積最大的木雕。兩頭各有一匹奔馳的俊馬,四根石柱的上方鏤空出許多花卉鳥獸,一派錦繡天地。梁額上枝蔓繚繞、花開朵朵,花叢中有許多鳥兒或作飛翔,或作鳴叫,呼朋引伴,春意盎然。在主柱的兩側,一邊是花團錦簇,一邊是幼獅奔跑,情趣無限,如果不看到它們,你很難相信當年山野之中的村民竟有如此高品位的對美的追求,幾近鋪張,幾近奢華。據村民介紹陟椒三教堂創建于明代嘉靖十五年、清代道光年間,村中有一劉姓商人發跡后,對三教堂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廟中的木雕裝飾物大都是這時留下的。望城頭村是鄰居,廟中的舞臺經常演出上黨梆子的精彩劇目,可以想見,這些木雕為古老的戲劇營造了多么高雅精致的藝術氣氛。 再來藻井,陟椒三教堂拜廳上方是七個木傘狀的藻井,中間三個畫有八卦,垂柱的柱頭是鏤空雕出的群龍圖,其它四個柱頭為仙桃形狀。巧妙的是,每個柱頭上部有昂尾穿過,昂頭伸向檐外,昂頭飾龍頭,昂尾飾龍尾,昂頭挑屋檐,昂尾挑屋頂,墻體是支點,處處滲透著美學、力學和結構學原理。(李寨木刻 作者:松林積雪)大殿內的塑像,中間為佛主釋迦牟尼,兩旁分別為太上老君和孔老夫子。三教堂把釋、道、儒三種不同的教派合為一體,有人戲稱是合署辦公,有人說是統一戰線,妙趣橫生,富有哲理。三教合一代表的是一種哲學而形成的理論,它是儒、佛、道三家思想在幾個世紀中互難互補,融會貫通的結晶。儒、佛、道三足鼎立,共同支撐起中華文化精神的基本架構,由北宋哲學家周敦頤、邵雍創立。俗話說天下廟門朝南開,三教堂的廟門卻是朝東而開,民間有幾種說法:其一,原來建廟時,廟址選在東面不遠處的小山頭上,當時備好材料,選好吉日準備動工,不料山頭上一夜之間長出了18棵松樹,一棵大樹需5人才能合抱,人們以為神意,把十八棵大樹視為十八羅漢的化身,大廟于是西移,大門東開,開門見佛。其二,大門東開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意在日日朝陽,香火興旺,人畜平安。其三,原先廟門朝南,后由村中劉家大戶出資一斗黃金改建而成。因陟椒村多姓劉,祖上以經商為業。開始時把晉城的鐵貨和紅果販到河南、安徽一帶,以后生意越做越大,店鋪越開越多,僅安徽毫州,就有劉家的店鋪一條街。富后的劉家在村中靠南山腳下大興土木,修建住宅,從清乾隆至道光年間已建成住宅18院,院門朝北,形制整齊,規模宏大,功能齊全。相信風水的劉家認為,廟門和大門相對于已不利。而當時的大廟已歷經百年風雨摧殘,椽斷棟折,墻倒屋塌,劉家這時舍出一斗黃金修繕廟宇并改建了廟門,利己利民一舉兩得。劉家大院原有18院,現存13院,是清代典型的商家民居,分一進院和二進院,青石墁地,正面大建筑為三層,一層為守門和馬房,二、三層住人,院內正房通常為四梁八柱,木雕和磚雕都很精美,二層走廊全院相通,此外還設有書房院、秀女院、后花園等,整個院落規范整潔,充分顯示了劉家的大家氣派。開元宮位于李寨鄉望城頭村,有正殿、配殿、廂房等組成,為明清建筑。是為祭奠戲劇先祖唐明皇而建,現全國僅存2處,極為珍貴。據廟內碑文記載,經戲劇研究專家考證,此處為上黨梆子劇種的發源地。梆子劇據今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作為地方劇種的主要形式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演變,以字正腔圓的高亢腔調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上黨梆子劇傳入山東形成棗梆劇,傳入河北形成了西調劇,傳入安徽形成徽戲。徽班進京逐步形成了被稱作國粹的京劇。上黨梆子為祖國的戲劇發展作出了貢獻。乾棠抗日英雄烈士陵園李寨乾堂村,原名龍窩村。1944年,民兵英雄李福堂和李乾海因反擊日軍掃蕩,掩護村里群眾轉移而英勇獻身。事后,抗日政府為紀念兩位英雄,從他們的名子中各取一字,改龍窩村為乾堂村,讓英雄業績代代相傳。冶河抗戰區公所李寨冶河村抗戰時期是太岳行署二專區區公所所在地。村內大廟舞樓上保存有當年動員當地青年參軍參戰的標語口號和參軍細則,再現了當年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爭打東洋的感人場面。區公所舊址保存完好,院前的一棵千年古槐,1998年春天在其主干上距地面約4米處突然長出了兩個杏黃色花苞,而后層層開裂成蓮花狀,圓滑光潔,惟妙惟肖,楚楚動人,游人觀之,無不稱奇。(李寨田園風景 作者:松林積雪)周處殺虎溝在李寨西街村旁長河岸邊,此河道內有幾處潭水,終年呈深紅色,旁邊巖石上刻有殺虎大字。據周村周處墓碑記載,周處,周村人,西晉官吏,年輕時,長橋除蛟龍,南山殺猛虎,為民除害的事跡家喻戶曉,后曉語文教科書所收編。小山拱秀陟椒村東的曹河河旁有一座小山,山頂上有廟宇風云觀,這里四周群山蒼茫,山峰秀麗多姿,遠眺山坡怪石林立,古柏造型奇特,神態各異。許多朦朧的人物、動植物造型給景區增添了無限的風光,游人觀之無不驚嘆和贊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孔雀開屏陟椒村西的小柏山,山上灌木青翠,山柏樹成蔭,小山面中成片柏樹的天然造型極像孔雀開屏。那孔雀的頭、尾、身分別由相似造型的柏樹組成,特別是尾部幾棵突出的柏樹其枝梢如張開的扇子,形成凝固了的孔雀開屏,令人叫絕。杜河水電站大壩是沁河第一壩,大壩高47米,長215米,水深20-30米,寬200多米,長20多華里,蓄水2800萬立方米,是晉城最大的水域。大壩設計有泄洪洞、引水洞、空廊、瀑布等,宏偉壯觀。庫區兩岸風景如畫,聞名遐邇的九女仙臺坐落在長河和沁河的交匯處樹敵的中央,被古人譽為中流一片石,萬古九仙太。若坐船游覽,水流,船動,水移,會有一種人在畫中游之美感。有道是庫區風景美如畫,堪稱太行小山峽。棲龍廟意為龍居住的地方,建在龜山頭上。廟為一進院,大門朝東開,中軸線上有舞樓、拜亭、后殿、配殿、廂房和看樓,占地面積720平方米,主供奉神為龍王。此廟創建年代不祥,現存明清碑碣7塊,有許多名人布施,具有文化研究價值。經文物部門多次考證應為宋建,歷代都有修繕。后大殿有壁畫三層,是雷公電母、龍王龍宮的故事,廟和廟下的黑龍潭是古代晉陽兩縣72村百姓祈雨的場所,以東溝辛壁村為代表的傳說故事很多。傳說辛壁村中有一眼水井,龍王在此居住。村中有一女子常在此井挑水,被龍王看中,隨后給家人托夢讓此女子嫁給龍王。家人到村中龍王廟一看,果然多出一女子,其長相就是自家姑娘,于是就舉行儀式出嫁姑娘并陪送12畝土地。以后龍王遷居棲龍村,辛壁人祈雨的方式和別人不同,他們依仗是娘家人,祈雨時帶著四件東西即:帳本、鐵繩、算盤、棒槌。到棲龍廟后先把鐵繩栓住龍腿,然后看帳撥算盤,口中念到:龍王啊龍王,百姓的地你可不下雨,百姓的死活你可不管,但您自己的12畝地不能不下吧,12畝的皇糧國稅不能不交吧。說罷,敲幾棒槌,在潭里扔下許多石頭回家,每次祈雨都很靈驗。廟中的祈雨感應碑記祈雨后,大雨三天三夜,四周百里莫不既沾。云屏壁山山勢直立陡峭,猶如快刀削過一樣,是棲龍廟的天然照壁,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令人驚嘆不已。云屏壁山兩頭的兩座橫山叫二郎山,兩山各有天然透洞,相傳是二郎神擔山趕太陽時用尖頭扁擔穿成的。九女臺臺上原有奶奶廟、河神廟、玄女廟,主供奉神為九天玄女,石上廟宇利用四周柏樹為依托懸空而筑,建有房間133間,古代名人贊頌詩詞很多,有亭亭孤嶼俯中流,薄幕登臨興未休。我欲題詩最高處,青天搔首問丹丘,淼淼驚濤沖斷岸,融融遲日上高臺。丹崖風靜仙鳧(fu)水,碧棟春深海燕回等。黑龍潭潭前石崖上的蛟龍窟宅四個大字落款為澤州陳廷敬書,具有很高的文物觀賞和研究價值,據載,黑龍潭四面環石,形態怪異,潭水如黛,深不可測,人傳為海眼。長河在這里急劇跌落20余米,進入寬闊的黃龍潭,彎曲環繞交匯沁河。清代浙江巡撫張泰交(陽城人)游后寫下了斷峰臨巨壑,開辟意何雄。石口排云黑,潭心浴日紅,人傳是海眼,天譴作龍宮。萬象蒼茫里,風云起澗中的詩篇,令人回味無窮。黃河飛來石黃河村閣樓前巨大石塊,當地百姓稱為避水珠。傳說很古的時候,這里經常發大水,山洪爆發,長河水患為災,土地、房屋被9,很多人都被洪水奪去了生命。人們在災難中,艱難地掙扎著。有一年夏天,狂風吼叫,烏云翻滾,傾盆大雨直瀉而下,一直下了5天5夜,長河洪水漫過河道直向村莊撲來,大有吞沒之勢,全村老少又哭又叫,驚恐萬分。當時,只見天空雷鳴電閃,兩顆火球射向地面,說來也怪,洪水很快退去,雨過天晴,村口閣樓前多出了一塊巨石,西龍村前的河道中多出了一個大水潭。人們傳說看見的兩個火球,一棵在村前避水,一棵把河道和大海穿通落入海底,洪水可以從這里直接入海,傳為海眼。從此以后洪水再沒有淹過此石,百姓才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金山寨和南洼寨是進入景區的天然門戶,南洼寨山勢險要,景觀奇特,寨下有三個小洞叫金牛洞。傳說這里的人們時常能聽到從小洞里傳出牛的吼聲,并能閃出金光,如此小洞能夠藏下金牛實屬稀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