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展智者運動---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5世紀)文藝復興---人文精神的復興(14--17世紀)啟蒙運動---人文精神的發展成熟(17、18世紀)專題六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思考,這里的“人”被發現和“世界”被發現分別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發現指的是14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世界”被發現是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新航路開辟;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導言》里對文藝復興時代"巨人“的論述至今仍閃爍著真理的光輝,他說:“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
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發現自我之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但丁——舊世紀與新世紀交替的象征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薄伽丘、莎士比亞、塞萬提斯、米爾頓——人性百科全書的撰寫者達·芬奇——知識廣博至今無出其右者布魯諾、伽利略——人們始終為思想斗爭的勇氣所折服,始終為思想悲劇的震撼力所鼓勵……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人性的復蘇——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課標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西方人文主義思想主要表現起源人是萬物的尺度;認識你自己階段中世紀古代希臘壓制禁欲苦行神權至上文藝復興時期人性的復蘇?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人文主義的內涵?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文藝復興的實質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自主探究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走出中世紀為生活而信仰文藝復興(Renaissance)宗教改革(Reformation)人文精神的復興——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材料題:在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方面——內心自省和外界觀察都一樣——一直處在一層共同的紗幕之下,處于睡眠或半醒狀態。這層幕紗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見織的,透過它向外看,世界和歷史都罩上了一層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云散。——(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
請回答:1、材料中的“紗幕”指的是什么?“煙消云散”指的是什么?2、在意大利,這層紗幕最先“煙消云散”的原因是什么?
1、“紗幕”指的是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煙消云散”指的是神學世界觀的束縛被沖破,人和人性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
2、原因是意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最早發生了文藝復興運動。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文藝復興”是一場復古運動嗎(是古典文化的簡單再現嗎)?(1)打著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因而被稱為“文藝復興”(2)實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反對基督教神學,宣揚了人文主義,是一場人本主義反對神本主義的運動。合作探究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藝復興的背景11C西歐經濟復蘇,城市興起,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改變觀念14C意大利資本主義萌芽,資產階級逐步形成豐厚的古典文化遺產眾多人才指導思想人性人權自由現世/幸福借
助天主教神學占
統治地位塵世服從天國今生服從來世君權服從教權哲學服從神學理性服從信仰神性神權束縛來世/禁欲表
現VSVSVS主張主張人文主義(humanism)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文藝復興為什么最早在意大利興起?材料一14世紀時,意大利中、北部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崛起的商人階級由于擁有財富而創造了為財富服務的新思維,提出了關照人的生命與尊嚴的價值觀。材料二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著經濟和文化上的聯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觸古希臘手稿和藝術古跡。⒈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根本原因)⒊保留較多希臘羅馬古典文化⒉資產階級反對神學世界觀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1、背景:(1)中世紀基督教在歐洲建立了神權統治;(2)11世紀以后西歐經濟復蘇發展、城市興起和生活水平提高,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3)14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后,意大利一些城市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價值觀念變化,要求建立自己的文化。2、表達形式:借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文藝復興為什么要借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當時資產階級力量弱小,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基督教文化。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3、旗幟:人文主義⑴反對中世紀神學抬高神、貶低人的觀點強調人的可貴;⑵反對神學的禁欲主義和來世觀念,提倡人們對現實生活的追求;⑶反對宗教束縛和等級觀念,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⑷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⑸提倡人類認識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人文主義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對神性。提倡回歸人性,追求現世的幸福,反對壓制人性滅人欲。提倡追求自由、追求真理,反對盲從迷信的愚昧思想,要求把人從神學束縛中解放出來。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1506年雕塑《拉奧孔》在羅馬出土,震動一時,被推崇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大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為此贊嘆說:“真是不可思議!”人性的啟蒙---文藝復興的表現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基督教對人的觀點是: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證明肉體是罪惡的王國。上帝將人類的始祖逐出伊甸園,罰其在滿是荊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終身勞苦。人間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歡樂,懺悔錯誤,走完人生痛苦的歷程,才能接近上帝,獲得永恒的幸福。總之,人本身是鄙賤的,應該消極處世,把一切寄托于來世。人是神的附屬,為信仰而生活神學陰影籠罩下黑暗的中世紀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夏特爾大教堂雕塑中世紀的表情雕塑:《安東尼·奧索》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黑死病蔓延中世紀的表情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宗教裁判所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下列哪些詞匯可以反映中世紀人們主要的精神狀態?隨心所欲禁欲苦行無拘無束壓抑人性張揚個性麻木順從思想開放愚昧迷信以人為本言論自由神權至上追求享樂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張揚個性思想開放以人為本言論自由追求享樂
下面哪些詞匯可以體現上述文藝復興時期作品的人文主義思想?宗教神學禁欲主義等級觀念蒙昧主義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現世的享受以神為中心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學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材料1中世紀神學VS材料2
人文主義神性VS人性等級觀念VS自由平等來世/禁欲VS現世/幸福蒙昧主義VS理性科學文藝復興時期的核心思潮_人文主義的含義是什么?人文主義:即提倡人性,反對神性,肯定人的作用、價值和尊嚴,追求現世的幸福,倡導個性解放。
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禁欲苦行壓抑人性麻木順從愚昧迷信神權至上核心人們主要的精神狀態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廣義來看,文藝復興時期是指歐洲的___世紀,而___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國別代表人物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三杰”)英國14-17意大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亞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但丁與《神曲》(1265-1321)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但丁,意大利詩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劇》。但丁原來只取名為《喜劇》,后人為了表示對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詞。起名《喜劇》是因為作品從悲哀的地獄開始,到光明的天堂結束,帶有喜劇的因素。《神曲》全長14000多行,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與《神曲》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地獄篇:……到了第二層,這一層的圈子比較小,其中的痛苦卻大得多,他使受苦者發出一片哭聲……“老師,這些受漆黑空氣這樣懲罰的都是些什么人”……將一千多個因為愛情而離開人世的人指給我看,并一一說出了他們的名字。——《神曲.地獄篇》天堂篇:在青年時代,他就為愛這樣一位婦人跑去和他父親斗爭……在宗教法庭上當著父親的面,他和她結婚了……神奇的愛情和甜蜜的對視,都是令人產生圣潔思想的原因,可敬的伯納爾多率先脫鞋,光著腳去追求這樣的天大幸福,跑著去還覺得慢。—《神曲.天堂篇》時代的先驅——但丁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幻游煉獄》《神曲》插圖你留在這里吧,因為你受的刑罰是公正的,因為你的貪婪使世界陷于悲慘,把好人蹂躪,把惡人提升。你們把金銀作你們的上帝,你們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幻游地獄》
《幻游天堂》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人文主義之父”——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熱愛生活,熱愛美麗的大自然,反對中世紀教會長期以來宣揚的禁欲主義。他喜歡游覽,尤其喜歡登高遠眺,領略自然風光他一生的創作很豐富,其中《歌集》對以后的歐洲詩歌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他成為享譽整個歐洲的著名作家。彼特拉克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提出以“人的學問”代替“神的學問”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彼特拉克(1304—1374)
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薄伽丘是一個富商的私生子。父親希望他經商,他卻酷愛文學藝術,創作了被稱為“人曲”的偉大作品——《十日談》。《十日談》多次被教會列為禁書。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十日談》敘述了10個青年男女為逃避瘟疫在佛羅倫薩郊區的一座別墅里住,其中10天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這100個故事分別取材于歷史事件、中世紀軼文趣事、法國寓言、東方民間故事、宮廷傳聞和街談巷議等。《十日談》提倡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維護婦女權利,提倡男女平等。譜寫了一首贊美人生和現實生活的“人曲”。作者薄伽丘,意大利著名的文學家和人文主義者,自幼酷愛文學。主要代表作有《十日談》《愛情的幻影》《可愛的菲亞達》。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1353年《十日談》(英文第1版)原版插圖《十日談》(中譯本)封面
《十日談》的開端敘述10個青年男女為躲避黑死病,在佛羅倫薩鄉間一個別墅里住了10天,講了100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一位父親將兒子從小帶至深山中隱修,以杜絕人欲橫流的塵世生活的誘惑。兒子到了18歲,隨父親下山到佛羅倫薩,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麗的少女。頭一次見到女性的小伙子問父親這是些什么東西,父親要他趕快低下頭去,說這是些名叫“綠鵝”的“禍水”。豈料一路上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的兒子卻偏偏愛上“綠鵝”,懇求父親讓他帶一只回去喂養。
請為“綠鵝”的故事補充最后一句話:老頭兒這才明白……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片段二:說也奇怪,小伙子生平還沒看見過女人,眼前許許多多新鮮事物,……他全都不曾留意,這會兒卻冷不防對他的老子這么說:“啊,爸爸,讓我帶一只綠鵝回去吧。”“唉,我的孩子,”父親回答說,“別鬧啦,我對你說過,它們全就是禍水。”……兒子卻說:“……,我還沒看見過這么美麗、這么逗人愛的東西呢。它們比你時常給我看的天使的畫像還要好看呢。看在老天的面上,要是你疼我的話,讓我們想個法兒,把那邊的綠鵝帶一頭回去吧……”
兒子為什么在許許多多新鮮事物面前獨獨選擇了“綠鵝”呢?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歌頌了自然的人性時代的鼓手——薄伽丘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第一天故事第二)一個叫亞伯拉罕的猶太人來到羅馬教廷,憑著他親眼所見、以及從別人那兒聽來的種種情形,目睹了教會的腐敗,發現“羅馬教廷中教皇、紅衣主教、主教這一伙,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不是寡廉鮮恥,犯著‘貪色’的罪惡,甚至……耽溺男風。”他再考察時,又知道他們個個都是愛錢如命、貪得無厭,甚至人口也可以當牲口買賣,至于各種神圣的東西,不論是教堂里的職位,祭壇上的神器,都可以任意作價買賣。甚至借著“委任代理”的美名來盜賣圣職。
無情的諷刺和揭露了當時的封建統治權威——天主教會的虛偽和腐敗。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⒈材料歌頌了綺思夢達的什么精神?
歌頌綺思夢達沖破封建教條,追求愛情幸福的精神。⒉材料反映作者怎樣的思想和觀點?
人文主義精神。反對封建專制、等級觀念,肯定人的價值,主張人人自由平等。(第四天故事第一)親王唐克萊本獨養的郡主(綺思夢達)沖破封建門第觀念,與親王(父親)的侍從相戀,事情敗露后,平時仁慈寬大的親王暴跳如雷,將仆人關入地牢,痛罵女兒不顧身份,竟與下賤的奴仆相愛。綺思夢達卻寧死不屈,并憤然駁斥父親:“我們人類的骨肉都是用同樣的物質造成的,我們的靈魂都是天主賜給的,具備著同樣的機能和一樣的效用。我們人類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區分人類的標準。”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十日談》第一次用現實主義筆法諷刺了基督教會的虛偽和腐敗,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貴族的等級觀念,反對神性和神權,肯定人的欲望,歌頌自然的人性,充分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提倡人類平等,因其關注點是人,所以稱之為《人曲》。《十日談》為什么又被稱為《人曲》?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拉斐爾的父親是一位宮廷畫師,所以他繼承了父親的繪畫天賦。不幸的是,他七歲喪母、十一歲喪父,小小年紀就進入畫室幫工,三十七歲就離開了人間。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中世紀圣母子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圣母子》《綠野圣母》《紗罩圣母》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在采石場邊長大的米開朗琪羅,從小就與石頭、鑿子、鐵錘結下了不解之緣。正是他用手中的鑿子與鐵錘,在石頭上雕刻出了“青春的凜然”和“生命的珍貴”。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名作賞析
摩西大衛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達·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恩格斯說:“當時幾乎沒有一個有價值的人不曾遠涉重洋旅行過,不說四五種語言,不精通百藝。”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蒙娜麗莎》圣母像最后的晚餐達·芬奇代表作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蒙娜麗莎》(高77厘米,寬53厘米,現藏于巴黎的盧浮宮)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杰作,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神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
使人物內心豐富的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這種臻于完美的生動肖像作品,實為人文主義關于人的崇高理想的光輝體現。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對象的表情和含義,完全跟了你的情緒而轉移。你悲哀嗎?這微笑就變成感傷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樂了嗎?她的口角似乎在牽動,笑容在擴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與你的同樣光明同樣快樂。——傅雷《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著名肖像畫。作品描繪的是佛羅倫薩商人喬康多妻子的半身胸像,她姿態優雅,笑容微妙。畫家對于面容中眼角唇邊等部位進行了細致的刻劃,提示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給人以豐富的聯想,被后人稱為“永恒的微笑”,人物的臉部,胸部和手作為畫像的主體部分,畫家用柔和細膩的筆調描繪出富有生命力的肌體,而把服裝處理得很素,省略了任何華麗的裝飾品,再加上渺若幻境的山水背景,使畫面具有靈動神秘的氣氛。《蒙娜麗莎》(Mona
Lisa)油畫
77*53cm1503-1506年作現藏于巴黎盧浮宮達·芬奇(意)(1452年-1519年)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4.時代的巨匠——達.芬奇達.芬奇《哺乳圣母》中世紀圣母子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達·芬奇不僅是藝術家,還是工程師、科學家。在當時那個時代,被稱為“全才”。
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莎士比亞與《哈姆雷特》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世紀。
——本.瓊森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出身于英國中部一富裕市民家庭。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英國由封建制度進入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社會生活,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引起的新矛盾,塑造了一系列在世界文學史上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他一生共寫了三十七個劇本,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兩首敘事長詩。他的作品充分表達了他的人文主義世界觀。代表作:四大悲劇:
《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哈姆雷特》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亞(1564-1616)高潮時期代表莎士比亞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哈姆雷特》書影
欣賞《哈姆雷特》的片段,體會莎士比亞對人的贊美。文學作品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動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哈姆雷特》說說:莎士比亞贊美了人的哪些方面呢?上帝啊,你至善至大,全知全能,至仁至義,全隱全顯,登美之峰,造強之極,既恒久不變,又莫可端倪,雖萬變不侵,而變革一切,雖無新無舊,卻更新萬物……
——《懺悔錄》時代的靈魂——莎士比亞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電影《哈姆雷特》劇照“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貴!在才能上多么無限!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人性的啟蒙---文藝復興的表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思想內涵歷史地位但丁《神曲》文藝復興先驅彼得拉克《歌集》人文主義之父薄伽丘《十日談》歐洲第一部現實主義文學《人曲》莎士比亞《哈姆雷特》英國最偉大的劇作家和人文主義思想的杰出代表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順從人性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禁欲苦行壓抑人性麻木順從愚昧迷信神權至上人們主要的精神狀態回歸人性追求自由追求真理人性至上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1、開始:(3)代表作品:《神曲》、《十日談》(2)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1)表現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頌自然的人性2、高潮:(3)代表作品:(2)代表人物:(1)內容格調:從質樸走向高雅和精致莎士比亞《哈姆雷特》等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3、薄伽丘莎士比亞對人性肯定的不同點⑴前者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內容主要是男歡女愛。⑵后者刻畫復雜的人類內心世界,歌頌人間仁愛,提升人性的高尚和尊嚴。
莎士比亞對人的贊美與薄伽丘對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莎士比亞注重人的理性,而薄伽丘集中于人的本能文藝復興作為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也有一個從初級到高級的發展歷程思考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4、文藝復興的評價(1)性質:文藝復興(renaissance,原意為“再生”),是14世紀-17世紀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時期的反封建、反教會神權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2)核心: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就是反對封建神學、神權、宗教束縛和等級觀念;提倡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強調人的價值。肯定人、注重人,要求把人和人性從宗教束縛下解放出來,強調人的作用和以人為中心。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⑴在思想方面,文藝復興沖破了基督教神學桎梏,喚醒了人的自我意識,為后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基礎。積極方面:⑵在文學藝術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眾多的精湛藝術成為人類藝術史上的絢爛篇章,永放光芒。⑶在自然科學方面,人文主義提倡科學實驗、注重實踐,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學。局限方面:局限于上流社會和知識階層;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運動后期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出售“贖罪券”與上帝直接對話--宗教改革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1、時間地點:公元16世紀德國到歐洲2、背景:(1)文藝復興運動宣揚人文主義,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德國經濟分散、四分五裂;遭受羅馬天主教教廷的剝削壓迫最重,激化了社會矛盾,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3)導火線:教皇出售“贖罪券”3、開始標志:《九十五條論綱》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袖珍國家——梵蒂岡,盡管面積僅有0.44平方公里,卻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圣彼得大教堂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梵蒂岡梵蒂岡城國(拉丁語:StatusCivitatisVaticanae;意大利語:StatodellaCittàdelVaticano),簡稱梵蒂岡或梵蒂岡城,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圣座的所在地,也是教宗駐地所在。作為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之一。其前身為教皇國,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圣座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由于圣座的行政機構——羅馬教廷大部分機關均座落于梵蒂岡城內,故人們在使用“梵蒂岡”一詞時,可能指梵蒂岡城國、“梵蒂岡”地區、圣座、或教宗的居所,端看其使用的場合而定。雖然梵蒂岡并未制定任何有關官方語言的法律,但以意大利語最為常用。在2002年以前,梵蒂岡常以意大利里拉及梵蒂岡里拉作為其境內的通用貨幣。意大利加入歐元區后,梵蒂岡與歐盟簽訂特別協議,發行小量鑄造的屬于梵蒂岡的硬幣,作流通和收藏之用。雖然梵蒂岡在地理上是一個小國,但因天主教在全球信仰人口眾多,使其在政治和文化等領域擁有重要的影響力。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梵蒂岡中文名稱梵蒂岡城國英文名稱VaticanCityState簡稱梵蒂岡所屬洲歐洲首都梵蒂岡城主要城市梵蒂岡城國慶日2月11日國歌教宗進行曲國家代碼VAT官方語言意大利語貨幣歐元時區UTC+1(夏時制:UTC+2)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國家領袖教宗:方濟各;國務卿:朱塞佩·夏卡人口數量428(2013年)人口密度972人/平方公里(2013年)主要民族意大利人主要宗教天主教國土面積0.44平方公里GDP總計1210萬美元(2013年估計)人均GDP81,000美元(2013估計)國際電話區號+379國際域名縮寫.va道路通行靠右駕駛國花百合花國樹五針松政體政教合一制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路德宗教改革時的教皇是利歐十世(1513—1521),生活豪侈淫佚,喜愛藝術。因興建圣彼得大教堂,而以售賣贖罪券為籌款的財路。
他的推銷員,夸張贖罪券的功能說:“當你購買贖罪券的銀錢叮當落在箱子里,你的親人就從煉獄的火焰中出來了。”
有一名無恥的推銷員,對他的顧客說:“你投下銀錢,現在我看見你父親的左腿已經邁出煉獄的火焰,只剩右腿還在火里面;再繼續加錢吧!”那人說:“不必了。我父親并沒有右腿!”情境體驗教皇派紅衣主教臺徹爾來到德國售賣贖罪券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條論綱》
1517年維登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針鋒相對,在教堂門口站出《九十五條論綱》,痛斥了“贖罪券”的欺詐,提出了“信仰耶穌即可得救”(信仰得救)的原則。宗教改革運動就此開始。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
馬丁·路德大學畢業后,在父母親朋詫異的目光中進入修道院當修士。他按照神學家宣揚的天主教信條潛心修道,甚至以嘗試禁食、自笞等各種苦行進行修煉,以求取靈魂得救。然而,當馬丁·路德親臨心目中“神圣的”羅馬城后,卻大失所望:教皇和教廷大員們個個奴仆成群,入則高宅,出有車馬,終日花天酒地,聚財、賭博,淫蕩無度,種種褻瀆上帝的行為罄竹難書。路德于是日益堅定改革宗教的決心。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第28條很顯然,當錢幣投入錢柜中叮當作響的時候,增加的只是圖利心和貪欲心。……第82條既然教皇修筑教堂是為了解救無數的靈魂,那么,他何不將一切靈魂解脫,使煉獄不留一個人呢?……第86條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為什么他自己不拿錢來造教堂,而要花費可憐的老百姓的錢呢?……第89條既然教皇是為了拯救人們的靈魂,而不是為了金錢,那以前買過贖罪券的人為什么沒有得救呢?《九十五條論綱》節選
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扮演教皇特使(甲)和馬丁·路德(乙)進行一場辯論(設計臺詞):甲:只要買贖罪券的錢幣落進錢柜叮當一響,那個罪人的靈魂就從煉獄直飛天堂,快給錢吧。乙:“當錢幣投入錢柜叮當響時,增加的只是貪婪愛財的欲望,而不是靈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禮,只有靠終生懺悔才是基督的正道。”
甲:“圣禮”是把上帝的恩典傳授給圣徒們必不可少的媒介,如果沒有我們尊貴的主教和教士你們的靈魂就永遠不能得到上帝的饒恕乙:每一個基督教徒只要真誠懺悔都可以直接和上帝發生關系而無須教會和主教,信仰的唯一依據就是《圣經》,信仰耶穌就能得救甲:教皇敕令:命令你在60天內收回《九十五條論綱》,否則你們這些異教徒一定會被處死!乙: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見(撕毀敕令)教皇在德國的特使回去報告教皇說“十分之九的德國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數高喊:‘羅馬教廷該死!’
”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4、馬丁路德主要思想:(1)人的靈魂的得救要靠自己虔誠的信仰;--(信仰得救)(2)人人都有權讀《圣經》和理解《圣經》,與上帝直接對話;人人都可以直接與上帝溝通與對話;--(《圣經》的平民化與普及化)(3)《圣經》代表著理性與思想自由引發德國和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創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5、結果: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6、性質:宗教改革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政治運動。(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7、影響:(1)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2)使西歐人從長久的基督教神權統治中解放出來;(3)為啟蒙運動作了思想準備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8、路德教與舊教相比的變化:(1)神職人員用德文代替拉丁文主持教堂禮拜;(2)摒棄了由教皇、主教和教士等組成的教會制度否認他們是通向天國鑰匙的掌管者;(3)廢除了修道院制度,堅持教士有結婚的權利;(4)簡化了宗教禮儀,鏟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間的隔閡;(5)新教否定了教會高于國家的思想,認為教會應從屬于國家。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與上帝直接對話德國宗教改革背景文藝復興在歐洲的影響;
羅馬天主教廷對德國的剝削和壓迫;
1517年,教皇在德國出售贖罪券代表人物:馬丁·路德開始:《發表九十五條論綱》思想主張內容人的靈魂得救靠自己的虔誠信仰;
人人有權讀《圣經》直接和上帝溝通影響: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革命意義:創立了路德教影響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
使西歐人從長久的基督教神權統治中解放出來;
為啟蒙運動作了思想準備專題六第二課——人性的復蘇材料一:當錢投入錢柜叮當響時,增加的只是貪婪愛財的欲望,而不是靈魂升入天堂。……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禮,只有靠終生“悔改”,才是基督徒的正道。——《路德選集》材料二:教皇必須讓我國不再受他們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必須交還我們的自由、權利、財產……教皇必須讓皇權成為名副其實的皇權。——《路德選集》材料三:教皇在德國的特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行學習教育活動方案
- 小影樓開業活動方案
- 巾幗表彰活動方案
- 山地徒步活動方案
- 小學英語組說課活動方案
- 歲朝雅集活動方案
- 工會舞蹈減壓活動方案
- 少兒征稿活動方案
- 小牛吃草活動方案
- 小班假期上線活動方案
- 班主任家校共育勝任力:內涵、現狀及培養路徑
- 個人的述職報告
- 汽車 4S 店防汛應急預案
- 江西省南昌地區2024-2025學年數學六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浙江省血液中心招聘血液采集崗筆試真題2023
- 院感風險評估與管理
- 正式委托代理合同范本
- 生物-湖南省邵陽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7月期末聯考試題和答案
- 西師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練習冊思維拓展解決問題
- 軟件開發項目進度管理
- CNAS-CL01-2018內審檢查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