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語文專題提升訓練:古詩詞對比閱讀
比較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絕句送巨山》,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絕句送巨山
宋?劉子肇(hui)
二年寄跡閩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還照讀書窗。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楊花”“子規”兩樣景物起筆,指明時令是暮春。同時,
的“楊花”,常鳴“不如歸去”的“子規”,二者合起來渲染了一種的氣氛。
2.這兩首送別詩的后兩句,詩人都運用了寫作手法,借助明月這一意象,抒發懷人
情感。李白讓善解人意的明月“寄愁心”,抒發了詩人對遠行友人的之情;劉子翠則用
明月“夜深還照讀書窗”來傳達明月不解人情,人去樓空的之意。
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次北固山下》一詩中,首聯的“客路”“行舟”與詩題中的“①一”字相照應,暗含旅途奔
波之意,交代了詩人離鄉遠游的寫作背景,記述了旅途中的所見所思。尾聯照應首句,借“鴻
雁”表達出詩人②的情感。
4.兩首詩中畫線句都寫到了太陽,但所繪之景、所抒之情均有所不同。請你結合詩句內容
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小題。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甲】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乙】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5.八年一班“鰥鵬”小組計劃為這兩首詩歌配一組插圖,請你幫助他們完成討論。
小文:這兩首詩都圍繞“望”字展開,我們在配圖時也可以從這一關鍵字切入。
小語:不同詩句的構圖方式應該是不同的,《野望》中“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一句可以
采用遠景的方式構圖,展現出一幅夕陽籠罩、秋意濃郁的畫面。
小華:《春望》中“①"一句也可以采用遠景方式構圖,展現出一幅城空人稀、草
木幽深的畫面,而“感時花濺淚”則可以用近景的方式構圖,細致表現“花”的特征。
小興:《野望》中的頸聯也可以用近景的方式構圖,我們可以細致表現日暮時分“②
和獵人的神態特點。
6.如果為【甲】【乙】兩句詩歌配圖,你認為畫面中的詩人此時應該是何種心境?請結合畫
線詩句,選擇一處說說你的看法。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各題。
【甲】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乙】
牧童
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7.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乙】詩一、二兩句(劃線)的畫面。
8.“笛”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兩首詩都選取“笛”聲抒情,請說說【甲】【乙】兩首詩所抒發
的情感有何不同?
閱讀劉禹錫的《秋詞》和《浪淘沙》,完成下面小題。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浪淘沙①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②似沙沉。
千淘萬漉③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注:①詩人因參加王叔文變法失敗,被調離都城,貶至朗州、夔州等地。這首詩與《秋詞》
一詩,均寫于被貶時期。②[遷客]被貶職調往邊遠地方的官。③[漉]水慢慢地滲下。
9.下面說法不恰拳的一項是()
A.《秋詞》第一句是說歷代文人騷客大多遇秋悲秋,借描寫秋天的寂寥蕭索來表達他們
的寂寞悲苦。
B.《秋詞》第二句,“我言”道出了詩人的自信;“勝春朝”通過對比,寫出了對秋天的禮
贊,更體現出詩人的豪情。
C.《浪淘沙》前兩句交代了詩人被貶的原因和被貶后的處境,“如浪深”“似沙沉”用比喻
修辭,寫出了詩人境遇之艱難。
D.《浪淘沙》前兩句連用兩個“莫”字,表達了詩人在遭受貶謫之后無法詳說的激憤與郁
悶之情。
10.兩首詩都體現了劉禹錫的人生態度。任選其中一首,結合畫線詩句和寫作背景,說說詩
人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
閱讀下面兩首古詩。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繞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云間。
臨溪放杖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陸游
早春風力已輕柔,瓦雪消殘玉滿溝。
飛蝶鳴鳩俱得意,東風應笑我閑愁。
【注釋】①定林:地名。②此詩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職閑居家鄉。
1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別具有、高聳的特點;《二月四日作》通過輕柔之
風、、飛蝶鳴鳩來描寫早春的景色。
12.兩首詩都有“閑”字,詩人的情感一樣嗎?請具體分析。
閱讀下列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觀獵①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看射雕處②,千里暮云平。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①這是王維青年時期的詩作,是一首寫將軍打獵的詩。詩題又作《獵騎》。②射雕處:
《北史?斛律光傳》載,北齊斛律光精通武藝,曾射中一雕,人稱“射雕都督”。
13.下列詩詞與兩首詩詞風格一致的一項是()。
A.杜甫《石壕吏》B.李清照《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C.李商隱《夜雨寄北》D.秦觀《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14.兩首詩詞的畫線句,在表現手法和抒發情感上有共同之處,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沈子福之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①行客稀,罟師②蕩槳向臨圻③。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注釋】①渡頭:渡口。②罟(gu)師:指漁夫。③臨圻(qi):指友人所去之地。
15.下面對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首句點出暮春時節,選取了楊花和子規,二者結合便有了傷感的氣氛。
B.乙詩首句寫楊柳,烘托出送別的氣氛,行客已稀,更可見境地的凄清。
C.兩詩都善用比喻,甲詩將愁心比作明月,乙詩將相思比作春色,對友人勸勉和寬慰。
D.兩首詩都是送別詩,都表達出作者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16.簡要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的妙處。
【甲】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唐]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乙】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7.下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詩頷聯表現詩人想為國盡忠的心雖年老仍堅定。
B.甲詩頸聯既實寫天氣寒冷,又暗指政治環境惡劣。
C.乙詩是白居易在揚州的酒宴上酬答劉禹錫的作品。
D.乙詩尾聯點明酬贈題意,表現了詩人樂觀的精神。
18.請你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兩詩在情感方面的異同。
19.閱讀下面三首詩,完成題目。
【甲】
贈從弟(其二)
〔東漢〕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乙】
贈劉景文
〔北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丙】
贈韋侍御黃裳二首(其一)
〔唐〕李白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
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①折?
桃李賣陽艷②,路人行且迷。
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注釋】①微飆:微風。②陽艷:亮麗美艷。
賞析上面的三首詩,完成對話。
小文: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將結束,在這離別之際,我想將搜集到的古詩作為寄托美好祝福的
贈別禮物送給好朋友們。小雪,蘇軾創作【乙】詩時,和好友劉景文一樣,正值壯年,卻仕
途不順,但他在詩中用秋末冬初“橙”“橘”豐收的景象來勉勵自己和朋友。上次考試結束后,
我看你悶悶不樂了很長時間,希望你在剩余的初中時光里能夠①O
小雪:非常感謝你的祝福。小文,我發現【甲】【丙】兩首詩雖然贈送的對象不同,但在寫
法上卻有相同之處,都用②這個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你想通過這兩首詩,向所贈
之人表達什么祝愿或期望呢?
小文:小雪,你觀察得真細致!我想將這兩首詩送給小志,希望他在踏上高中新征程后,
③O
20.閱讀下面兩首詞(曲),完成題目。
【甲】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節選)
蘇軾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
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乙】
陽關曲?中秋月Ia#1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注釋】《陽關曲?中秋月》是作者與其胞弟蘇轍久別重逢時所作。七年來,二人第一次共賞
月華。
賞析上面兩首詞(曲),完成對話。
小慶:中秋作為一個象征團圓的節日,最容易觸發文人雅士思緒。蘇軾舉杯邀月,留
下了見證兄弟情深的詩詞。【甲】詞是蘇軾在密州時所作,表達的是久別的思念,同時反映
出作者的精神狀態。
小陽:同是中秋,心境不同,感懷不同。【乙】曲表達的是兄弟久別重逢、共賞中秋
月的愉悅與美好,也抒發了相聚后不久又要分別的O
小慶:我發現蘇軾特別擅長稱呼月亮,兩首詞(曲)對月有不同的別稱。你看,【甲】
詞有,【乙】曲有玉盤。
小陽:品讀蘇詞,可以感受用詞的精妙。我喜歡【甲】詞"轉朱閣,低綺戶"中的“轉''
和“低”,準確描繪了月光的移動,表現了夜已深沉,讓我們得以觸摸到作者因思念難以入眠
的思緒。
小慶:是呀,【乙】曲中"暮云收盡溢清寒”,一個“溢”字,寫出____,與中秋月夜情
形最相符。
21.詩詞是案上的山水。請你完成下面的解說任務。
同水部張員外籍①曲江②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③
唐?韓愈
漠漠輕陰晚自開,
青天白日映樓臺。
曲江水滿花千樹,
有底忙時不肯來?
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后游曲江見寄
唐?白居易
小園新種紅櫻樹,
閑繞花行便當游。
何必更隨鞍馬隊,
沖泥蹋雨曲江頭?
【注釋】①水部張員外籍:唐代詩人張籍,曾任水部員外郎。②曲江:唐代京城東南角,為
游覽勝地。③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排行二十二,曾任中書舍人。
小智:兩位詩人為了什么事互相寫詩酬答?
小慧:(1)O
小智:哦,原來如此。我可以通過聯想與想象,為你描繪韓愈詩中所寫的美景:(2)o
小慧:我還讀出了韓愈在詩中的情緒,在最后的輕輕一問中,表達了他對白居易的
(3),寫得非常含蓄巧妙。
小智:我發現白居易的最后兩句,采用了(4)_____應對技巧。
A自我解嘲B.針鋒相對C.巧換概念
22.根據要求答題。
夏日田園雜興十二絕(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岐①蝶飛。
夏日途中
【唐】李廓②
樹央炎風路,行人正午稀。
初蟬數聲起,戲蝶一團飛。
日色欺清鏡,槐膏點白衣。
無成歸故里,自覺少光輝。
【注釋】①峽(jia)蝶:菜粉蝶。②李廓,唐代隴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功業,卻困于場
屋(科舉考試)中。
夏日已至,小語和小文邀請你一起從詩作中尋訪夏日蹤跡。
小語:夏日詩作中,我最愛范成大的《夏日田園雜興十二絕(其一)》,其中,“梅子金黃”、
“杏子肥”、“(1)”等將江南初夏的田園之景刻畫得真是生動形象啊。
小文:唐代李廓也曾在他的詩中寫到夏日之景,“炎風”、"(2)”等,讓人感受到
撲面而來的夏日氣息。
我:這兩首詩歌雖然都描寫了夏日之景,但作者抒發的情感卻不太一樣,(3)o(請
分析兩位作者各自抒發的情感。)
23.溫習課內所學,完成鑒賞任務。
甲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乙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鬲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析場景】
甲詩前兩聯信手揮寫,若不經意,看似與憶弟無關,其實不然。不僅望月懷鄉寫出“憶”,就
是聞戍鼓,聽雁聲,見寒露,也無不使作者感物傷懷,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憶弟,句
句有情。
乙詩前兩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賞寫法】
甲詩后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詩后兩句情景相融,結合得自然巧妙,有一種蒼涼中飽含親切的情味。所寫之境,從巫峽
到衡陽,從青楓浦到白帝城,十分開闊,而分寫二人,更顯出作者的藝術匠心。
24.閱讀下面的這兩首古詩詞,完成任務。
西江月?平山堂
蘇軾①
三過平山堂②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③。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
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
射天狼。
【注釋】①這首詞是蘇軾被貶密州,途徑揚州時所作。②平山堂:在揚州大明寺側,歐陽修
所建。③龍蛇飛動:指歐陽修在平山堂壁留題之墨跡。
小金和小榜就蘇軾的這兩首詩詞展開一番討論:
小金:我從蘇軾《西江月?平山堂》的一(一個字)讀到他對恩師歐陽修的思念、緬懷之情。
小榜:《西江月?平山堂》除了緬懷之情,我還讀到了情感。
小金:我感覺“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這句的情感似乎和《江城子?密州出獵》所
表達的情感不一樣,你怎么看?
小榜:我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閱讀【甲】【乙】兩首詩,根據要求答題。
[甲]_______后【乙】_______長安
[唐]孟郊[唐]常建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度一春。
(1)根據詩歌內容,將“登科”“落第”兩個詞語分別填在上面題目橫線上。
(2)從【甲】【乙】兩首詩中任選一首,分析詩人是如何表達自己在科舉后的情感的。(從
寫作手法或字詞賞析入手進行賞析)
閱讀下列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6.【甲】詩的體裁是—,【乙】詩中既寄寓吊古之意,又引領后文的詞語是“—
27.下列選項中對兩首詩歌理解不恰當的是()
A.甲詩煉字極好、言淺意深,乙詩以小見大、言近旨遠。
B.甲詩塑造憂國憂民的形象,乙詩暗含物存人非之悵惘。
C.兩首詩都與戰爭相關,甲詩寄情于景,乙詩借物興感。
D.兩首詩都直陳史實,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憂憤感慨。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甲】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乙】
中秋月晏殊
一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①獨向隅。
未必素娥②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華孤。
【注釋】①羈人:羈旅他鄉的人。②素娥:嫦娥。
28.兩首詩所寫的時間都在什么時候?兩位詩人當時都有怎樣的共同境遇?
29.兩首詩都借“月”抒懷,但情感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甲】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①,青旗沽酒趁梨花②。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乙】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③是此湖。
【注釋】①柿蒂:絲織品上的花紋。②梨花:梨花春,酒名。③勾留:耽擱。
30.下列意境在兩首詩中沒有出現的一項是()
A.登樓望江景B.賞梨花飄落C.望群峰繞湖D.看明月如珠
31.兩首詩都描繪了西湖美景,寄寓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請仿照下列對【甲】詩中尾聯的賞
析示例,賞析【乙】詩中的尾聯。
示例:【甲】詩尾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湖寺西南路”比作“裙腰”,不僅寫
出了春日白堤上煙柳蔥蘢、綠草如茵的迷人景色,而且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一位風姿
綽約的妙齡少女,形象生動地描繪出西湖的嫵媚秀麗。
[甲]
早寒江上有懷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①。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②。
[乙]
吳松③道中二首(其二)
[宋]晁補之
曉路雨蕭蕭,江鄉④葉正飄。
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
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
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
[注釋]①楚云端:長江中游一帶云的盡頭。②此處指孔子的典故。《論語?微子》記載孔子周
游列國時找不到渡口,使子路問津,遇到兩個隱者,隱者不說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諷
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見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嘆。③吳松:即“吳淞”,江名,太湖最大的
支流。④江鄉:指江南水鄉。
32.下列意象在兩首詩中都沒有提到的一項是()
A.大雁B.孤舟C.落日D.落葉
33.請你參照對[甲]詩的分析示例,分析[乙]詩中詩人抒發的情感。
示例:[甲]詩中的“木”“雁”“北風”等意象,交代了季節,描繪了樹葉飄落、大雁南飛、秋風
江涼的景象,營造了悲傷、哀婉的氛圍,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想要歸家而不得
的痛苦,羈旅在外的孤獨和傷感,以及對前途的迷茫。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復習:古詩詞對比閱讀》參考答案
1.示例:飄忽不定傷感(哀傷、凄涼)2.借景(物)抒情或者擬人同
情、思念和關切(安慰)孤寂與傷感(失落與悲涼)
3.次思鄉4.《次北固山下》描繪了殘夜還未消退,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的壯
麗景象,傳達出作者樂觀積極的心情;《天凈沙?秋思》描繪了夕陽余暉映照下的凄涼景象,
表達了游子漂泊異鄉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5.城春草木深牧人6.參考示例一:王績的心境應該是迷茫、苦悶、矛盾的,
“相顧無相識”寫出了詩人四周環視,卻找不到交心之人,只能在歌聲中懷念古代那些隱居先
賢。
參考示例二:杜甫此時則充滿了憂國傷時的愁緒,“白頭”因愁而生,“搔”,即抓撓,表示心
緒煩亂,“更短”,言愁的程度越來越深,以至“不勝簪”,這些細節均再現了杜甫在國破家亡
之際的萬千悲愁。
7.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青青的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
續悠揚的笛聲。8.《春夜洛城聞笛》表達的是思鄉之情;《牧童》表達了牧童勞作一天
后輕松閑適(恬靜、悠閑、自在)的心境。
9.D10.示例1:“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句,表現了劉禹錫的昂揚樂觀
精神。畫線句寫出了秋日里,一只白鶴凌云而上,引發作者詩情飛向萬里晴空。詩人雖然是
被貶到偏遠的地方,但并沒有消沉下去,卻仍有奮發向上的豪壯情懷。
示例2:“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一句,是說要經過千萬遍的過濾,要歷盡千辛
萬苦,才能淘盡泥沙,得到閃閃發光的黃金。詩人被貶之后,面對讒言打擊,始終曠達樂觀、
積極向上,這兩句詩表現出詩人灑脫豁達的人生態度。
11.蜿蜒曲折(彎曲)消殘之雪12.不一樣,《定林所居》中“閑”字寫出了
詩人縱享山水的閑適自得之情,而陸游《二月四日作》中“閑”字很好地寫出了詩人因落職閑
居而失意苦悶的愁緒。
13.B14.都用典故,都抒發出作者渴望效命疆場,期盼建功立業的豪情。
15.C16.運用擬人的手法,寄情于景,借月亮把自己的憂愁和思念遙寄給友人,在對
友人勸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