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讀書治學 課外文言文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讀書治學 課外文言文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讀書治學 課外文言文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讀書治學 課外文言文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讀書治學 課外文言文練習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語文復習:讀書治學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題

名篇品讀一:寇準求教

初,張詠①在成都,聞準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

爾。”及準出陜,詠適自成都罷還,準嚴②供帳,大為具待③。詠將去,準

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詠徐日:“《霍光傳》④不可不讀也。”準

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選自《宋史?寇準傳》)

[注]①張詠: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②嚴:尊敬。③具:備辦,準

備。待:接待。④《霍光傳》:出自《漢書》。霍光,西漢大臣,是西漢

名將霍去病同父異母之弟。

[微言大義]寇準是“奇材”,但他當了宰相后仍虛心求教,值得稱頌。

謙遜好學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境界,值得我們學習。當別人給我們指

出問題之所在時,千萬不能文過飾非,應虛心學習,及時改正。

【一試身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呼準人相()

⑵業準出陜()

⑶啄徐日()

⑷準莫畫其意()

2.請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停頓。(斷兩處)

詠適自成都罷還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

第1頁共21頁

⑵詠將去,準送之交B,問曰:“何以教準?”

4.從文中可以看出寇準是一個怎樣的人?

[文言方舟]

“將”的釋義

①將要。如本文中“詠將去,準送之郊”。②扶持,扶助。如《木蘭

詩》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③將領。如《陳涉世家》中“項

燕為楚將”。④領兵。如《陳涉世家》中“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薪

以東”。⑤取,拿。如《赤壁》中“自將磨洗認前朝”

[國學廣角]

不學無術

“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能力。出自《漢書?霍光金日彈

傳贊》。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此書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亡(無)

術,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學經學,沒有著作,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

道理。

名篇品讀二:王冕夜讀

王冕者,諸暨①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②上。竊入學舍,聽諸生

誦書;聽己輒默記。暮歸,亡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③。父怒,撻④之。已

而復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第2頁共21頁

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⑤映長明燈⑥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

可怖⑦。冕小兒,恬若不見。

安陽韓性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⑨。性卒,門人事冕如

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架

母車,自被⑩古冠服隨車后。鄉里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

(選自《元史?王冕傳》)

[注]①諸暨(ji):縣名,今屬浙江省諸暨市。②隴:通“壟”,田填。③蹊

田:踐踏田地。④撻: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執策:拿著書。“策”,通

“冊,⑥長明燈:佛像前晝夜不滅的燈。⑦獰惡可怖:猙獰兇惡,令人

害怕。獰,兇惡。⑧韓性:紹興人,大學者。⑨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

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微言大義]王冕的成功,詮釋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的內涵。文章告訴我們:王冕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

原因在于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并且達到入迷的程度我們

學習也應好學不倦、專心致志。

【一試身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父命牧牛隴上()

⑵亡牛牛()

⑶或牽牛來貢蹊田()

⑷門人事冕如事性()

2.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依僧寺以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

項是()

A.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B.必以分人

C.屬予作文以記之.

第3頁共21頁

D.以刀劈狼首

3.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

⑵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4.選文第一段寫了王冕哪兩件事?表現了他怎樣的精神品質?

[文言方舟]

“或”的釋義

①代詞,代人或代事物。如本文中“或牽牛來責蹊田”。②有時。

如《岳陽樓記》中“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③或者,也許。如《岳

陽樓記》中“或異二者之為”。

[國學廣角]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王冕以

畫梅著稱,尤攻墨梅。他畫的梅簡練灑脫,別具一格。有《墨梅》詩:我

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第4頁共21頁

名篇品讀三:劉羽沖讀書

劉羽沖,滄州人,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①不可行。偶得古兵書,

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

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說②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試于一村。溝湖③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

是抑郁不自得。恒④獨步庭院,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

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選自《閱微草堂筆記》)

[注]①迂闊:迂腐。②說:勸說。③溝湖:溝渠。④恒:常常,經常。

[微言大義]劉羽沖讀書的故事啟發我們:讀書不要讀死書,也不要死

讀書,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要不斷總結,學會融會貫通和創

新。

【一試身手】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自謂可將十萬(率領,帶領)

B含有土寇(聚集,會合)

C.人幾為魚(幾乎)

D.溝油1制成(剛剛)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

⑵恒獨步庭院,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

3.結合文中劉羽沖的治學態度,談談你獲得的啟示,

第5頁共21頁

[文言方舟]

“會”的釋義

①恰巧,適逢。如本文中“會有土寇”;又如《口技》中“會賓客

大宴”。②應當。如《行路難》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③領悟,理解。如《五柳先生傳》中“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

然忘食”。④聚集,會合。如《陳涉世家》中“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

來會計事”。⑤將要。如《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國學廣角]

《閱微草堂筆記》

原名《閱微筆記》,是清代紀的編寫成的筆記小說集。主要記述

花妖狐精、鬼怪神異故事,間雜考辨。對宋儒之苛察,有所諷刺。《閱微

草堂筆記》在清代大量的筆記小說中獨樹一幟,成為唯一能夠與《聊

齋志異》相媲美的作品,人們把這兩部作品譽為清代筆記小說中的“雙

璧”。

名篇品讀四:讀書之法

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

爾去年看《史記》、《漢書》、韓文、《近思錄》,今年看《周易折中》

之類是也。讀者,如“四書”、《詩》、《書》、《易經》、《左傳》諸經,《昭

第6頁共21頁

明文選》,李杜韓蘇之詩,韓歐曾王之文,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

概;非密詠恬吟①,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譬之富家居積,看書則在外貿

易獲利三倍者也;讀書則在家慎守,不輕花費者也。譬之兵家戰爭,看書

則攻城略地,開拓土字者也;讀書則深溝堅壘,得地能守者也。看書如

子夏之“日知所亡②”相近,讀書與“無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廢。

(選自《曾國藩家書?告紀澤書》)

[注]①密詠恬吟:形容讀書時靜下心來,默默地吟誦,細心體會其中含

義。密,靜寂,默默地。恬,安靜。②日知所亡:出自《論語?子張》,“子

夏日:日知其所亡的⑴,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意思是每天能

學到一些自己沒有的知識,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識,這樣就可以說

是好學的了。

[微言大義]曾國藩在寫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談到了什么是看書,什

么是讀書,認為兩者不可或缺。我們應根據書的不同,選擇“看”還是

“讀”。

【一試身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讀書則在家惇守()

⑵二者不可偏廖()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⑵譬之兵家戰爭,看書則攻城略地,開拓土宇者也。

3.根據文章內容寫出“看書”“讀書”中“看”和“讀”的具體意思。

生“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

韻”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第7頁共21頁

5.文中畫線句從詩文兩方面列舉了多位文學名家,請你分別寫出其中

一位的姓名及作品名。

(1)“李杜韓蘇之詩”,如的《》。

⑵“韓歐曾王之文”,如的《》。

[文言方舟]

“類”的釋義

①類別。如本文中“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是也”。②像。如

《核舟記》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③道理。如《公輸》中“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國學廣角]

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

書籍。“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五經”指《詩

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

“四書五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最權威的典籍,它們構成了中國傳

統文化的基本框架和中華文明的精神基礎,同時也是先秦歷史、文化、

思想的記錄和總結。

第8頁共21頁

名篇品讀五:李生論善學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

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

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

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

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冀②聞道也。余一言未盡,而君變

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豈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

盍改之乎?不然,迨③年事蹉跖,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注]①還(xudn):通“旋”,轉身。②冀:希望。③迨:至,到。

[微言大義]這是一篇討論如何進行有效學習的文章,告誡我們“學而

不思則罔”,學習貴在善于思考。最忌諱滿足于自己所學的知識。我

們應趁現在改正自己的缺點,否則等年紀大了,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

也來不及了。

【一試身手】

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河曲智叟亡以應”中的“亡”文言現象不同

的一項是()

A.王生不說

B.尊改之乎

C.吾悉能有之

D蹲君在不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與“李生故尋王生”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是()

A.溫故而知新

B.故漁者歌日

C.故時有物外之趣

第9頁共21頁

D.桓侯故使人問之

3.翻譯下列句子。

(1)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冀聞道也。

⑵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

4.李生認為怎樣才是“善學者”?(用原文回答)

[文言方舟]

“謝”的釋義

①認錯,道歉,謝罪。如本文中“王生驚覺,謝日"。②告,問。如《陌

上桑》中“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③衰退,凋落,死亡。如《芙蕖》

中“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

[國學廣角]

座右銘

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右邊的格言,后泛指人們激勵、

警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如文中王生把李生的話當作座右銘,再

如中國現代杰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

骨”

第10頁共21頁

名篇品讀六:徐伯珍

徐伯珍字文楚,東陽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貧,學書無紙,常以竹箭、

箸葉、甘蕉及地上學書。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鄰皆奔走;伯珍累床而

坐,誦書不輟。積十年,究尋經史,游學者多依之。太守瑯珊王曇生、吳

郡張淹①并加禮辟②,伯珍應召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吳郡顧歡摘出

《尚書》滯義,伯珍訓答,甚有條理,儒者宗之。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謂

之九巖山,后漢龍丘甚③隱處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門前生梓樹,一年

便合抱。家甚貧簍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對時人呼為四皓。建武四年,

卒,年八十四。受業生凡千余人。

(選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刪節)

[注]①瑯珊王縣生、吳郡張淹:與下文的“吳郡顧歡”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為官)。③龍丘芭(chdng):人名④簍(2):貧窮。

[微言大義]陳伯珍面對山洪,毫無懼色,誦書不輟。徐伯珍勤奮讀書的

精神令我們贊嘆不已,同時也啟發我們:人,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須刻苦

讀書。

【一試身手】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斷兩處)

家甚貧塞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對時人呼為四皓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伯珍少孤貧()

⑵學干無紙()

⑶山水奉出()

⑷建武四年,爭!)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

第11頁共21頁

伯珍累床而坐,誦書不輟。

4.這篇短文給了你哪些人生啟示?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文言方舟]

“并”的釋義

①都。如本文中“太守瑯珊王曇生、吳郡張淹并加禮辟”。②一

起,一并。如《陳涉世家》中“并殺兩尉”;《狼》中“骨已盡矣,而兩

狼之并驅如故”。③并且。如《觀潮》中“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

水面者”。

[國學廣角]

古代官員升遷貶謫用語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并向上舉薦,任以官職。拜:用一定的禮節授予

某種名位或官職。遷:晉升或調動官職。拔:提拔,選拔。貶:降職。謫:

被罰流放或降職。左遷:降職。黜:罷免官職。

名篇品讀七:楊時好學

楊時字中立,南劍①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

寧九年,中進士第。時河南程潁與弟頤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河、

洛之士翕然②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潁于潁昌,相得甚歡。其歸

第12頁共21頁

也,激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顆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

以書赴告③同學者。至是,又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

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選自《宋史?楊時傳》)

[注]①南劍:州名。今屬福建省。②翕然:一致的樣子。③赴告:報喪。

赴,通“訃”

[微言大義]楊時少年時,聰穎好學,善詩文,人稱“神童”。這段文字不

僅贊揚了楊時勤奮好學的精神,還歌頌了他尊重老師的優秀品格。

【一試身手】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能展文()

⑵而以節赴告同學者()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講孔、孟絕學手熙、豐之際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B.河、洛之士翕然師之益慕圣賢之道

C.頤即覺斯加冠

D.加以書赴告同學者足膚皴裂頂不知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4.“吾道南矣”是思想家程潁望著學生楊時遠去的背影時所說的話。當

時程顆說這句話時應該是怎樣的心情?并舉例說明程潁有如此心情的

原因。

第13頁共21頁

[文言方舟]

“屬”的釋義

①撰寫。如本文中“幼穎異,能屬文”。②通“囑”,委托,交付。

如《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③類。如《桃花源記》中“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④類似。如《核舟記》中“神情與蘇、黃不屬”。

[國學廣角]

程門立雪

宋代楊時和游酢在下雪天拜謁著名學者程頤,程頤瞑目而坐,二人

不敢驚動,在門外站立等待。程頤醒來,門前積雪已經一尺深了。后來

用“程門立雪”形容尊師重道,恭敬求教。

第14頁共21頁

專題:讀書治學

參考答案:

一、寇準求教

1.(1)聽說。⑵等到。⑶緩慢,慢慢地。⑷明白。

2.詠/適自成都/罷還

3.(1)寇公是位奇才,可惜學問不夠啊。

⑵張詠將要離開,寇準送他到郊外,問他說:“您有什么話要教導我嗎?”

4.寇準是一個寬容大度、謙虛謹慎、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有自知之

明的人。

[參考譯文]

起初,張詠在成都時,聽說寇準升為宰相,便)對他的幕僚們說:

“寇公是位奇才,可惜學問不夠啊。”等到寇準出使陜州,張詠恰好

從成都罷職回來,寇準便在廳堂內張掛帷帳,打掃得清潔嚴整,準備酒

食款待張詠。張詠將要離開,寇準送他到郊外,問他說:“您有什么

話要教導我嗎?”張詠緩緩地說:“《霍光傳》不可不讀。”寇準沒明白

他的意思,回到府中取出《霍光傳》讀起來,當讀到“不學無術”這

幾個字時(恍然大悟),笑著說:“這是張公要對我說的啊。”

二、王冕夜讀

1.⑴放牧。⑵自己(他)的。(3)責怪。(4)對待。

24解析]C℃項中的“以”和例句中的“以”都是連詞。連接前后兩

個動作,可翻譯為“來二A項中的“以”和“為”組合在一起,是“認

為”的意思;B項中的“以”是介詞“把”的意思;D項中的“以”是

介詞“用”的意思。

3.(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拿著書借著(佛像前

的)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

第15頁共21頁

⑵安陽的韓性聽說了這件事,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為學生,他)于

是學成了博學多聞的儒生。

44解析]第一段,開頭至“曷不聽其所為”寫的是第一件事,寫王冕在田

展上放牛時溜進學舍聽學生們讀書,概括時要抓住核心詞“放牛”“聽

讀書”;從“冕因去”至段末為第二件事,寫王冕坐在佛像膝上伴長明

燈夜讀,概括時要抓住核心詞“佛像膝上”“夜讀”。[答案]寫了王冕在

田坡上放牛時溜進學舍聽讀書以及坐在佛像膝上伴長明燈夜讀兩件

事。表現了他渴望讀書、刻苦讀書的品質。(意思相近即可)

[參考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的時候,父親叫他(在)田填上放牛。(他)

偷偷溜進學堂,聽學生們讀書;聽完以后,就默默地記下來。傍晚回家,

(王冕)丟失了牛。有人牽著丟失的牛來王冕家,責怪(無人看管的)牛

踐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親很生氣,打了他一頓。不久后(他又)

恢復老樣子。(他的)母親說:“這孩子癡迷讀書到了這種地步,為什么

不由著他呢?”王冕因此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夜晚(王冕)偷偷地走

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拿著書借著(佛像前的)長明燈的燈光誦

讀,(書聲)瑯瑯,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面目猙獰兇惡,令

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兒,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安陽的韓性聽說了這件事,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為學生,(他)

于是學成了博學多聞的儒生。韓性死后(韓性的)門人對待王冕就像對

待韓性一樣。當時王冕的父親已經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親

迎接到越城來贍養。時間長了,母親想要回老家,王冕就買牛來拉著

母親的車,自己穿著古代的衣服跟在車后。鄉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路

兩旁譏笑(他),王冕自己也笑。

三、劉羽沖讀書

14解析]B“會”應解釋為“恰巧,適逢”

2.(1)恰巧(這時)有地方土匪(作亂),劉羽沖便(自己)訓練了一隊鄉兵與

第16頁共21頁

他們戰斗,(結果)全軍潰敗覆滅,他本人)也差點兒被俘。

⑵(劉羽沖)常常獨自在庭院里漫步,搖著頭自言自語:“古人怎么會欺

騙我呢?”

3.劉羽沖盲從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的下場,我們要引以為戒,對所

學知識活學活用。

[參考譯文]

劉羽沖是滄州人,性格孤僻,喜歡講古制,實際上迂腐不切實際,

根本行不通。(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書,伏案讀了一年左右,(便)

自稱可以統率十萬大軍。恰巧(這時)有地方土匪(作亂),劉羽沖便(自

己)訓練了一隊鄉兵與他們戰斗,(結果)全軍潰敗覆滅,他本人)也差

點兒被俘。(后來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伏案讀了一年左右,(又)

自稱可以把千里(貧瘠的土地)改造成良田。(他)畫了圖依次勸說州官。

州官也喜歡多事,讓(他)在一個村子里試驗。(結果)溝渠剛挖成,洪

水大量涌來,順著渠道灌入村莊,村里人差點兒成為(水里的)魚。從

此(劉羽沖)悶悶不樂。(劉羽沖)常常獨自在庭院里漫步,搖著頭自言

自語:“古人怎么會欺騙我呢?”像這樣每天說上千百遍,只有這幾個

字。不久,便得病死了。

四、讀書之法

1.(1)小心謹慎,慎重。⑵荒廢。

2.(1)讀書的方法(中),“閱讀”“朗讀”“抄寫”“作文”這四種方法,每

天都缺一不可。

⑵用戰爭來打比方,看書就是攻城略地,開拓疆土。

3?【解析】根據文章內容可知:所謂看,就是博覽群書,年年所讀各不

同。所謂讀,首先要根據作者與文體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李白、

杜甫等的詩如果不高聲朗誦,很難領略其中雄偉的氣概,韓愈、歐陽修

等的文章,如果不反復斟酌,很難領會其中深遠的韻味。

第17頁共21頁

[答案]看:閱讀。讀:朗誦。

4.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作用:強調應針對不同的作品使用相應的讀

書方法,這樣才能領略不同作品的妙處。

5.(1)示例:李白將進酒

⑵示例:歐陽修醉翁亭記

[參考譯文]

讀書的方法(中),“閱讀〃"朗讀""抄寫""作文''這四種方法,每天都缺

一不可。所謂看,就是像你去年看《史記》、《漢書》、韓文和《近思錄》,

今年看《周易折中》之類。所謂讀,就是像"四書〃《《詩》《書》《易經》

《左傳》等經典,《昭明文選》,李白、杜甫、韓愈、蘇軾的詩,韓愈、

歐陽修、曾鞏、王安石等人的文章,不高聲朗誦,很難領略其中雄偉

的氣概;不反復吟詠,很難領會其中深遠的韻味。用有錢人家貯備米來

打比方,看書就是在外貿易,可獲三倍之利;讀書就是在家慎守家財,

輕易不去花費。用戰爭來打比方,看書就是攻城略地,開拓疆土;讀

書就是深挖溝、筑堅壘,得到土地以后能守住。看書與子夏的“日知

所亡〃相近,讀書則與"無忘所能〃相近,兩者不可偏廢。

五、李生論善學

1.[解析]BA、C、D三項中的加點詞與題目中的“亡”均為通假字。

A項,“說”通“悅”,高興;C項,“志”通“識”,記住;D項,“不”通

“否”,和肯定詞對用時,表否定。

2.[解析]D例句和D項中的“故”的意思相同,都解釋為“特意”。A

項中“故”的意思是“舊的,原來的";B、C兩項中“故”的意思都是

“所以”。

3.(1)那些善于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

好的東西遵從,希望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