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西省新余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余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作答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現代文閱讀(共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中華文化不僅有邏輯,而且蔚為大觀。春秋戰國時期,鄧析、墨子等人深入探討了與“辯”有關的諸多問題,形成了“名家”,鄧析提出“刑名之辯”和“兩可之說”;墨子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強調“辯”是一門專門的技術,指出“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荀子系統地建立了正名學說;韓非子提出了著名的“矛盾之說”。尤其是后期墨家,集先秦名辯之大成,完成了中國邏輯的標志性著作《墨經》,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邏輯學體系。中國邏輯注重概念分析,以表達最為基本的邏輯關系的“否定”為例,早在先秦典籍《詩經》中就有“不”“弗”“靡”“莫”等十余個,并且這只是單獨表達的否定,還不算組合式的否定,這在其他語言中是極其罕見的,充分體現了漢語在否定表達方面的豐富和精微。這導致了中國邏輯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即重視名辯析辭,相關的學派也被稱為“名家”。如鄧析提出“刑名之辯”,墨子區分了名的種類。中國邏輯強調概念的辯證轉化,與西方邏輯強調概念確定性的靜態分析不同,中國邏輯重視概念內涵的生成和變動發展,重視概念之間的關聯性及其相互轉化,重視對概念進行動態分析。這與中華文明的傳統密切相關。在《易》中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陰陽五行”學說更是重視概念的相互生發和矛盾轉化。中國邏輯以名、辭、說、辯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與一般的抽象研究不同,是應用邏輯。另外,邏輯可以區分為不同的層次,既有純粹的推理理論研究,又包括對推理規則和方法的應用探索。《道德經》中的歸納與推類,《韓非子》等著作中的反證與歸謬以及《黃帝內經》中的類比推理,都體現了對說辯方法應用的高度自覺意識,這與偶爾切合邏輯的不自覺應用有著明顯的區別,彰顯了中國邏輯的應用特質。中國邏輯是道器結合的邏輯。西方邏輯的主要目的,其內是求真,其外是作為探求知識的工具,亞里士多德邏輯著述匯編時名之曰《工具論》。中國邏輯其內的目的是作為論辯的工具,是為了說理,與西方邏輯無顯著差異,但其外部功用則相去甚遠。中國邏輯對名辯重要性的認識是極其深刻的,他們將“名”的作用提升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認為社會的法律規范、綱紀禮儀、國運民祉,甚至是天道人和都依靠“名”。當子路問孔子“為政奚先”時,孔子明確指出“必也正名乎”,強調“正名”是治國理政的首要前提:“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摘編自杜國平《中國邏輯的特質》)材料二:語言和邏輯是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運用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邏輯的制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語言運用的藝術在某些情況下,又是可以突破邏輯規律的框框的。這不僅無礙于語言運用的正確,而且反而能使得語言運用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這就是“無理而妙”。早在梁朝,劉勰在談到“夸張”的時候,就明確指出其“無理而妙”的效果:“辭雖已甚,其義無害?!彼稳藝烙鹪疲骸霸娪袆e趣,非關理也?!边@些都說明:在某種場合,“不合邏輯”的語言有時比合于邏輯的語言更有力量,而詩人的語言往往是新鮮奇特的,不能用常理來衡量。魯迅說:“詩歌不能憑仗了哲學和智力來認識,所以感情已經冰結的思想家,即對于詩人往往有謬誤的判斷和隔膜的揶揄”。值得注意的是,“無理而妙”的藝術效果同樣得到了邏輯學界的認可和重視?!盁o理而妙”是反邏輯的,而創造、賞析它,卻又離不開正確運用邏輯思維的智慧和能力?!段鲙洝分小堕L亭送別》一折寫道: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從事理上說,“曉來誰染霜林醉”問得稀奇,“總是離人淚”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從藝術上說,這一問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為它把人情移用到事物上,形象逼真地表達了主人公纏綿悱惻的離情別緒。這段文字堪稱“無理而妙”的上品,不過,我們細想一下,這“無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處。“眼淚”是液體,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紅”的,故是被“染”的。假如無此二者,這里要表現的離情別緒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變而為“無理而不妙”了??梢?,“無理而妙”的藝術效果歸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邏輯基礎的,只不過是在邏輯的基礎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離開了這種深邃的邏輯基礎,人們創造、賞識“無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無從發揮了。(摘編自張煉強《修辭藝術探新》)1.下列對上述兩則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邏輯非常注重概念分析,《詩經》中的否定邏輯關系表達就充分體現了漢語表達的豐富和精微。B.西方邏輯強調靜態分析概念確定性,而中國邏輯重視對概念動態分析,這與中華文明傳統有關。C.“無理而妙”的語言往往因為違背了邏輯規律而無法被理解和接受,只能作為藝術家的個人獨特體驗。D.獲取“無理而妙”的藝術效果往往需要在深邃的邏輯基礎上加入感情的色彩和想象的因素。2.下列對上述兩則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春秋戰國時期,鄧析、墨子等人深入探討了“辯”的問題,形成了名家學派,完成了中國邏輯的標志性著作《墨經》。B.材料一以中國邏輯的特質為核心,從緣起、概念、內容、目的等幾方面多角度加以闡明,條分縷析,層次分明。C.材料二中“辭雖已甚,其義無害?!北砻髁耸褂每鋸埵址ǜ菀走_到“無理而妙”的藝術效果。D.材料二中魯迅認為詩歌不能單憑哲學和智力來認識,而要用情感來感受;因此,思想家和詩人之間都是存在誤會和隔膜的。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中國邏輯特質的一項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B.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C.“白馬非馬,可乎?”曰:“可?!保ā豆珜O龍子》)D.子曰“汝安知魚之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4.材料一最后一段在論證上有什么特點?5.材料二中,作者認為,在“無理”之中,仍然有“有理”之處。例如文中“‘眼淚’是液體’,故可用之‘染’物?!本桶岛藦钠毡樾郧疤嵬瞥鎏厥饨Y論的推理形式——三段論,現請你寫出三段論的推理形式,并據此將題中例句暗含的推理過程完整表達出來。(二)現代文閱讀Ⅱ(共4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材料一:動靜沈從文①醫生得到了消息,趕來看這個軍官。好像對于這次開拔①,有點突如其來,對許多問題,難于了解。②“人家請求休假不得休假,你為什么那么忙到前線去?”③軍官仿佛很快樂的微笑說,“閑不慣,你知道,享受這種清福,也是看人來的。我哪有這耐心?前面正要人,我料得到!”④“那么,為什么不派你接收家鄉壯丁,倒接收沿湖各縣的壯丁,這是什么意思?”⑤軍官依然微笑著,“上頭意思誰知道,同樣是新兵,也差不多。就送我一團西藏人,只要有三個月時間訓練,加上我那兩連的弟兄,開上前去保你同樣打得很好。⑥“可是到前面去也夠受!”⑦“一個軍人有什么可怕的?為國家,什么苦難都得忍受!”⑧“你要回到前方去,這里一定有學生要跟你去。他們都很熱心,很敬仰你?!雹彳姽傩α?。“前面去不是玩的。他們說是那么說,恐怕去不了。你知道,熱心和敬仰,都未必能勝過事實?!雹狻皩W生肯跟你去學游擊戰,正是好機會!”?軍官依然微笑著,意思像是說,“機會倒很多。”但他卻為年青人辯護,“還是讓他們留在本地服務好。前方要人后方也要人。這戰事正在擴大延長,一時不會結束的。本地可做的事極多,他們肯熱心去做,比到前面去工作,說不定還有意義些,也還有用些。”?醫生問他什么時候離開。他說,“正等候師部回電。這里有兩連本師傷愈弟兄,預備跟我一同走??偛恳馑及堰@兩連人由我率領,開到長沙去,編作榮譽大隊,做個模范。到時說不定還有各界團體給我獻旗!我想算了吧。這戰爭離結束日子還長,我們并不是為一種空洞名分去打仗的?!?軍官把話引到另一回事上去?!昂锰鞖?!”他想起上次由火線上退回來時,同本團兩百受傷同志,躺在向南昌開行的火車上,淋了兩整天雨,吃喝都得不到。車到達一個小站上,警報來了,虧得站上服務人員和一些鐵路工人,七手八腳,把車上人拖拖抬抬到路旁田地里。一會兒,一列車和車站全被炸光了。可是到了第二天,路軌修好,又可照常通車了,傷兵列車開行時,那學生出身的車站長,挺著瘦長的身子,在細雨里搖旗子,好像一切照常。那種冷靜盡職的神態,儼然在向敵人說,“要炸你盡管炸,中國人還是不怕。中國有希望的,要翻身的!”想起這件事情時,軍官皺了皺眉頭,如同想抹去那點痛苦印象。?軍官像是自言自語,答復自己那種問題,“看大處好,看大處,中國有前途的!”?幾個青年學生,為當地民眾防空問題,跑來請教,才知道這個軍官五天內就得回到前方去的消息。幾人回學校時,就召集代表開會,商量如何舉行歡送大會,獻旗,在當地報紙上寫文章出特刊,商量定后即分別進行。?師部第二次來電,對開拔時日卻改五日為三日,算來第二天就得出發。團副官當天就雇妥了大小七只空油船,決定次日下午三點集合開拔,將船直放常德。?第二天下午兩點鐘左右,軍官已離開了家人,上了那只大船。有個司書模樣的青年,出城時,被熟人見及,問道,“怎么,同志,又要去了嗎?”這年青小子就笑笑的說,“又要去!把小鬼子打出山海關去,送他進鬼門關?!?那軍官站在自己乘坐那只大船船頭上,穿了一身黃呢軍服,一件黃呢外衣。一個陌生軍佐,在河灘邊茫然不知所措時,他打破了沉默,向那個部屬發問,“同志,你是第幾連的?是師部留守處的?”到那軍佐把職位說出時,就指點那人應上某一只船。?其時兩個青年學生代表,正從縣黨部開完會,在河灘邊散步,商量后天歡送大會的節目。年青人眼睛尖,認出了軍官,很興奮的叫著:“團長,團長,我們今天正開會,商量歡送你和負傷將士重上前線!這會定在后天舉行,在大東門外體育場舉行!”?軍官見是兩個學生,“不敢當,不敢當!我們就要開船了。”?他看了看表,“省里來電命令我們今天走,再有三十分鐘就開船了。請你費神替我向大家道謝,說我來不及辭行。”?兩個學生給愣住了,不知離開好還是趕回學校里去報告同學好。兩人在河邊商量了一陣,還是走了。一人預備回學校去報告,另一人本打算去黨部報告,到了大街,看看時間已來不及了,走回頭走到城門邊雜貨鋪里買了兩封千子頭小鞭炮,帶到河邊,眼見大船已拔了錨,船上人抽了篙槳在手,要開船了。學生十分著急,想找個火種燃點鞭炮,卻找不著。?大船業已離岸轉頭了,尾梢上那面國旗在冷風中飄動不已。軍官放下望遠鏡時方看到岸上那一個,便說,“好兄弟,不敢當!你回去吧,不敢當!”忽然幾只船上士兵唱起歌來了,說話聲音便聽不分明了。?學生感動而興奮,兩手拿著鞭炮,高高舉起,一人在那空曠河灘上,一面跑一面尖聲喊,“中國萬歲,武裝同志萬歲!”?忽然發現前面一點修船處有一堆火,忙奔跑過去把鞭炮點燃,再沿河追去。?河面慢慢的升起了濕霧,逐漸凝結,且逐漸向上升,越來越濃重。黃昏來時,這小山城同往日一樣,一切房屋,一切聲音,都包裹在夜霧里了。(寫于1940年,有刪改)材料二: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有限的幾個生命,在中國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閑人以飯后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閑人作“流言”的種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陶潛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碧饶苋绱?,這也就夠了。(選自魯迅《記念劉和珍君》)【注】①開拔:離開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醫生與軍官的對話中,關于學生群體的討論不僅體現了當時學生的精神風貌,還展現了軍官的深思熟慮。B.軍官提前結束了休假,收到命令接收沿湖各縣的壯丁,而師部也命令將開拔日期提前兩天,反映了當時戰事的緊迫性。C.學生出身的車站長冒著火車被炸的危險,仍舊意氣用事,堅持照常揮舞信號旗,而軍官對此持否定態度。D.學生們想為開拔軍人舉行歡送會,不僅展現了學生們對軍官的熱愛和敬仰,同時也映射出當時民眾的共同心聲。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中多次提及軍官的“微笑”,這不僅寫出了軍官沉穩隨和、不畏艱險的形象,也給本來壓抑的戰爭氛圍帶來了一抹亮色。B.陌生的軍佐在河灘邊顯得茫然無措,而軍官及時的指點則消除了他的疑慮。這一情節運用了反襯手法,以凸顯軍官的人物形象。C.文章中有多處口號標語式的表述,如“中國有希望的,要翻身的”,用在這個特殊語境和歷史情境下,并不顯得生硬,反而給了讀者力量。D.與魯迅的《祝?!奉愃疲@篇小說也以環境描寫作為結尾,不同的是,本文傳遞給讀者的并非悲涼,而是沖破黑暗的力量。8.請結合《動靜》與《記念劉和珍君》的內容,試分析文中的“軍官”與魯迅對青年學生革命的認識有何異同。9.在《動靜》一文中,軍官原本正與醫生進行對話,卻在第③段突然中斷了交流,轉而開始追憶往昔。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該段的作用。二、古代詩文閱讀(共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時有淳澆,俗有華戎,不可以一道治,不得以一體齊也。故無為以化,三皇之時;法術以御,七雄之世。德義以柔中國之心,政刑以威四夷之性。故《易》貴隨時,《禮》尚從俗,適時而行也。故救饑者以圓寸之珠,不如與之橡栗;貽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與之短綆。非橡綆之貴而珠玉之賤,然而美不要者,各在其所急也。方于饑溺之時,珠玉寧能救生哉?是以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貴賤無常時使然也。昔秦攻梁,梁惠王謂孟軻曰:“先生不遠千里,辱幸弊邑,今秦攻梁,先生何以御乎?”孟軻對曰:“昔太王居邠,狄人攻之,事以玉帛,不可。太王不欲傷其民,乃去邠之岐。今王奚不去梁乎?”惠王不說。夫梁所寶者,國也。今使去梁,非其能去也,非異代之所宜行也。故其言雖仁義,非惠王所須也。亦何異救饑而與之珠,拯溺而投之玉乎?秦孝公問商鞅治秦之術,鞅對以變法峻刑。行之三年,人富兵強,國以大治,威服諸侯。以孟軻之仁義,論太王之去邠,而不合于世用;以商君之淺薄,行刻削之苛法,而反以成治。非仁義之不可行,而刻削之苛為美,由于淳澆異跡,則政教宜殊,當合縱之代,而仁義未可全行也。(節選自《劉子·隨時》)材料二: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時①也,時不與法俱至。法雖今而至,猶若不可法。故擇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與我同耳。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故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為治,豈不悲哉?故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譬之若良醫,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時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為治,豈不難哉!(節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有刪減)【注】①要于時:與時代相合。要,合。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是以A中流B失船C一壺D千金E貴賤無常F時G使然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與,給,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吾與點也”“與”字含義不同。B.“乃去邠之岐”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牛何之”的“之”含義和用法不同。C.宜,應該、應當,與《六國論》中“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的“宜”含義相同。D.“而知天下之寒”中的“而”與《<論語>十二章》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開篇即點明不同時代風氣和習俗不同,治理方式也應有所差異,說明了人主治國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治理方式。B.材料一中秦國攻打梁國,梁惠王向孟子詢問抵御之策,孟子建議他效仿太王離開梁國,梁惠王聽了不高興,因為此舉不合其當時所需。C.材料二中以“荊人循表夜涉”“楚人契舟求劍”諷刺泥古者的荒唐,從正面論證了文章觀點,生動形象而深入淺出。D.兩則材料都善用類比手法,針對當時社會現實進行論證,觀點鮮明,論據有力,層次清晰,在今天仍具有啟發意義。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非橡綆之貴而珠玉之賤,然而美不要者,各在其所急也。(2)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14.材料一中提到秦國因商鞅“行刻削之苛法”,國家大治并威服諸侯;而后世很多文章認為秦亡的原因也在于“行刻削之苛法”。針對行一法而“秦治”“秦亡”的觀點,請結合材料簡要談談你的看法。(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古詞,完成各題。夢江南[唐]溫庭筠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云斜。菩薩蠻[唐]溫庭筠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15.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夢江南》開篇兩句直抒胸臆,“千萬”“恨極”兩個詞語形象地表達出主人公內心“恨”之深重B.“搖曳碧云斜”和“鬢云欲度香腮雪”兩句,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寫出了女子發髻蓬松如云的形態,生動刻畫出了主人公的形象。C.《菩薩蠻》中主人公用前后兩面鏡子對照著把花插在頭上,“花面交相映”一句與“人面桃花相映紅”有異曲同工之妙。D.“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不僅描繪了閨中女子服飾的精致華麗,也透露出主人公內心的孤獨與自憐。16.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周汝昌認為,《菩薩蠻》只寫了一件事——梳妝。請比較《菩薩蠻》中女子梳妝場景與蘇軾《江城子》中“小軒窗,正梳妝”的場景,分析二者在藝術手法和表情達意方面的差異。(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許多人選擇做一件事,開始往往熱情澎湃,但能夠做到一以貫之、敬終如始的不多,正如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缺少修飾或過于浮夸的語言問題,教師可以引用《〈論語〉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評語指出存在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寫文章要文質兼備。(3)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思婦無法躲避月光,通過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惆悵。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門多薩(以下簡稱“門”):你說過,(甲),究竟應該怎么看?加西亞·馬爾克斯(以下簡稱“加”):兩種說法都對。我在開始的時候,剛剛著手探索寫作的奧秘,心情欣喜愉快,曾經一口氣寫完一個短篇小說??涩F在一天能寫完一個大段落就算萬幸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寫作已經變成一件苦差。門:為什么呢?你已經嫻熟地掌握了駕馭文字的技巧,寫起來應該A了。加:原因很簡單,就是責任心越來越強了?,F在我覺得,每寫一個字母,都會引起更大的反響,對更多的人產生影響。門:對你來說,(乙)?加:我認為,別的作家有了一個想法、一種觀念,就能寫出一本書來,而我總是得先有一個視覺形象才可動手寫作。比如《百年孤獨》就是基于這樣一個視覺形象:一個老頭兒帶著一個小男孩去見識冰塊,他讓香蕉公司的人打開一箱冰凍鯛魚,把小男孩的手按在冰塊里。門:老頭兒是你的外祖父馬爾克斯上校吧?加:是的。門:那就是說,你是從現實中擷取素材的了。加:在我的小說里,可沒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的。門:《百年孤獨》里可愛的美人兒蕾梅黛絲呢?你曾經說過,美人兒蕾梅黛絲飛上天空可不容易。加:我當時實在想不出辦法打發她飛上天空,很著急。①有一天,一個來我們家高大漂亮的洗衣服的黑女人在繩子上晾床單。②當時風很大,她怎么也晾不好,卻讓風給刮跑了。這時,我茅塞頓開,美人兒蕾梅黛絲有了床單就可飛上天空了。門:這就是所謂的靈感吧!加:③我認為,靈感既不是一種才能,也不是一種天賦。④它是作家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精湛的技巧同他們要表達的主題達成的一種和解。⑤因為寫作的人要設法探究主題,但主題則力圖設置種種障礙。⑥有時候,因為某種契機所有的障礙B,這時你會感到,寫作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⑦這就是我所認為的靈感。(摘編自加西亞·馬爾克斯、門多撒合著《番石榴飄香》)18.請在文中A、B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文中①②③④的句子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本學期你所在班級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是匯編一本《多義詞小詞典》,你的任務是整理“可”字的用法,請結合文中加點的“可”字,完成下面的表格。例句義項①例1: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中志愿軍戰士可貴的犧牲精神戳中無數觀眾“淚,點”。表示值得文中例句:《百年孤獨》里可愛的美人兒蕾梅黛絲呢?②例2:“不還錢,可別做夢!寧愿賠棺材,要她做到死!”(夏衍《包身工》)_________文中例句:美人兒蕾梅黛絲飛上天空可不容易。③例3:“他曾經被巡捕帶往北新書局去,問是否是柔石,手上上了銬,可見案情是重的?!保斞浮稙榱送鼌s的記念》)_________文中例句:______。22.文中⑤⑥⑦句中加點的三種人所指的都是“作者”,請從中任選兩種稱呼方式,簡要賞析其效果。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清華博士、分宜縣縣長在舞劇《天工開物》展演現場因用四國語言致辭而“出圖”,展露了其外語功底和卓越才華;沉寂三年歸來的李子柒因漆器作品再次“出圈”,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鄭州大學生因夜騎至開封而“出圈”,洋溢著青春的激情,也引發了爭議;還有很多人在依靠“賣丑”“賣慘”,力求“出圈”……有些“出圈”讓人拍手叫好,有些“出圈”卻引起了諸多議論。對此,你有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余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二語文試題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共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5題答案】【答案】1.C2.B3.A4.①論證結構嚴密:先提出觀點,指出中國邏輯是道器結合的,然后進行對比分析,指出中西邏輯內部功用基本類似,但外部功用不同;②論證方法多樣:這段運用了對比論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的方法,分析了中國邏輯對名辯重要性的認識,使論證真實、更有說服力;③論證語言嚴謹、科學準確、邏輯性強?!拔鞣竭壿嫷闹饕康摹敝械摹爸饕币辉~,“與西方邏輯無顯著差異”中的“顯著”一詞均體現了語言的嚴謹、準確。5.(1)三段論的推理形式: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因此所有S都是P?;蛩蠸都是M,所有M都是P,因此所有S都是P。(簡寫“M是P,S是M,因此S都是P”也可)。(2)例句推理過程:①大前提:所有的液體都是可以用來“染”物;②小前提:“眼淚”是液體;③結論:所以“眼淚”可以用來“染”物。(二)現代文閱讀Ⅱ(共4題,16分)【6~9題答案】【答案】6.C7.B8.同:他們都理解青年學生參加革命斗爭的熱情,都不提倡學生參與那些“無用”或“無意義”的革命活動。異:“軍官”認為學生上戰場殺敵沒有留在后方有意義,一腔熱忱要放在最需要的地方。魯迅則不支持青年學生“徒手的請愿”這種斗爭的方式。9.①豐富情節:小說的主體情節圍繞一位軍官即將“開拔”、重返前線展開,在其中插敘一段關于過去遭遇敵人轟炸的經歷,豐富了小說的情節內容。②突出人物:面對敵人的轟炸,站上服務人員和鐵路工人迅速轉移受傷軍人,并在第二天照常通車,表現出服務人員以及鐵路工人們機警和勇敢,展現出了中國軍民的堅韌不屈。③揭示主題:通過軍官的回憶,揭示和深化了“中國人民堅毅不屈,中國前景充滿希望”的主題。二、古代詩文閱讀(共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14題答案】【答案】10.CEF11.B12.C13.(1)不是橡栗和繩索昂貴而寶珠和玉石便宜,然而美好的東西不被需要,是因為(他們)各自處在自己所急需的事情上。(2)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里,急忙(立刻、馬上)用刀在船邊刻上記號。14.①秦國實行商鞅變法,順應了戰國七雄時期動蕩時局的需求,因此實現了大治。②而商鞅之法并非美政,若不能因時而變,因事轉化,一味“峻刑”而不施仁義,最終亦會招致暴亂,使國家走向滅亡。③秦國時勢變了,治理方式也應有所調整、變化,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治理方式。(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16題答案】【答案】15.B16.①《菩薩蠻》中女子梳妝的場景通過運用細節描寫、對比襯托(反襯)的手法,展現出她的慵懶與內心的悵惘與孤獨;

②《江城子》中的“小軒窗,正梳妝”則運用白描手法,以簡單的筆觸勾勒出普通日子里的溫情,傳遞出對妻子的深切懷念與珍愛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題答案】【答案】①.有善始者實繁②.能克終者蓋寡③.質勝文則野④.文勝質則史⑤.玉戶簾中卷不去⑥.搗衣砧上拂還來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18~22題答案】【答案】18.A.得心應手(或:駕輕就熟)B.一掃而光(或:蕩然無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