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南方地區(A卷·考點梳理)(解析版)_第1頁
第7章 南方地區(A卷·考點梳理)(解析版)_第2頁
第7章 南方地區(A卷·考點梳理)(解析版)_第3頁
第7章 南方地區(A卷·考點梳理)(解析版)_第4頁
第7章 南方地區(A卷·考點梳理)(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八年級地理下冊單元考點梳理分層卷(商務星球版)

第七章南方地區(A卷·考點梳理卷)

第一節區域特征(課本P38-43頁)

位置范圍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臨黃海和①東海南臨②南海

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

地形和三角洲,主要的地形區有③四川盆地、④長江中下游平原、⑤云貴高原、⑥東南丘陵

土壤類型(地貌形態)美稱

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天府之國

地形區長江中下游平原水稻土魚米之鄉

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多彩云貴

東南丘陵紅壤紅壤丘陵

植被主要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南部有小部分熱帶季風氣候。長江中下游地區

有梅雨、伏旱天氣

氣候1月平均氣溫高于0℃

年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雨季較長,屬于濕潤區

主要河流長江、珠江、瀾滄江等

河流

水文特征河流水量大,汛期長,冬季無結冰現象,含沙量小,河湖多

第1頁共16頁.

耕地類型以水田為主

作物熟制一年二熟或三熟

農業糧食作物水稻

經濟作物油菜、茶、甘蔗、棉花、橡膠等

水果盛產柑橘、香蕉、菠蘿、桂圓、荔枝等亞熱帶、熱帶水果

有利氣候濕熱,水熱條件優越,地勢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條件良好

農業發展條件

不利多丘陵,耕地較少,土壤較貧瘠。

人口約占全國的55%

漢族占大多數,少數民族有30多個(壯、苗、彝、土家、布依、侗、傣族等),主要分

民族

布在桂、云、貴、川、渝、湘、瓊等省區

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廣州等

主要工業區滬寧杭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旅游業南方地區山清水秀,景色優美,旅游業發達。

主食米飯

民居斜頂屋(屋頂坡度大,利于排水),墻體薄,窗戶大

文化習俗

交通水陸運輸發達

民俗活動賽龍舟、舞龍、舞獅等

地處云貴高原,地形復雜多樣,礦產資源、水能資源和動植物資源豐富。

貴州省山青水秀、石奇洞美;茅臺酒、中草藥、傳統手工藝品等遠銷海內外。

布依族、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長期生活在這里,其民族建筑、歌舞、服飾、風俗等,

都呈現出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貴州省

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全面實施,為貴州經濟社會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貴州省是典型的山區,不少地方山高坡陡,土層瘠薄,加上過度開墾,使水土流失、石

漠化現象嚴重。

近年來,貴州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加強山區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①貴州巖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獨特的“峰林”、“溶洞”等景

發展旅游業觀吸引旅游者。

的優勢條件②貴州氣候溫暖濕潤,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有利

于旅游業的發展。

第2頁共16頁.

③貴州屬于云貴高原文化區,少數民族多,西南少數民族歌舞和民居建筑等特色文化吸

引旅游者。

石漠化是在亞熱帶濕潤氣候條件下的喀斯特地區,地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石漠化植被嚴重破壞、土壤嚴重侵蝕、石灰巖大面積裸露,呈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過程。貴州

省目前是全國石漠化面積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嚴重的省份。

重點發展生態經濟型林草業,發展適合石漠化地區的特色產業,改善石漠化地區的人地

治理措施

關系等。

第二節長江中下游平原(課本P44-50頁)

緯度位置:28°N-32°N;110°E-120°E。

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巫山以東的長江中下游沿岸。

位置

長江中下游平原起止點:西起巫山,東至上海。

長江中下游平原東臨東海和黃海,水量豐富的長江貫穿全境,由上海匯入東海。

第3頁共16頁.

長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包括的小地形區:①江漢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鄱陽湖平原、④

范圍

蘇皖沿江平原、⑤長江三角洲,呈串珠狀東西向分布。

主要省區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蘇省、上海市。

主要湖泊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洪澤湖。

主要河流漢江、湘江、贛江、淮河。

長江中下游平原航運發達,水資源、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為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

礎。

區位優勢長江中下游平原東臨黃海和東海,有“黃金水道”之稱的長江貫通東西,江河湖海連為一體,

擁有瀕海、沿江雙重區位優勢,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對本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強

勁的帶動作用。

長江中下游平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雨熱同期。

地形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

水文特征長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寬闊,河網密布,湖泊眾多,利于發展內河航運和淡水湖養殖。

湖泊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是我國著名的淡水湖。

資源長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為區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4頁共16頁.

發展農業的優長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產豐饒,是我國稻谷和淡水魚主產區,被譽為

越條件“魚米之鄉”。

糧食作物水稻

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橘和蠶絲。

商品糧基地這里氣候宜人,糧食一年兩到三熟,產量高,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工礦企業的增多和城市面積的擴大,長江中下游平原農業用地不

農業發展現狀斷減少。為了實現本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嚴格限制占用耕地,還要積極開展多種

經營,大力發展出口創匯農業,促使農業生產向高產、高效、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長江中下游平原成為“魚米之鄉”的優勢條件: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優越,土壤肥沃,河湖眾

多,水源充足。

長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條件優越,航運便利,沿岸人口密集,城市眾多。這些城市對整個區域的發展起著至

關重要的作用。

是長江中游地區的最大城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地處長江、漢江和京廣鐵路交會處,歷

武漢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

武漢是我國華中地區的第一大港,是長江“黃金水道”的中轉站。

第5頁共16頁.

城市長江三角洲是我國城市最密集的地區,著名的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等。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城市,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獨有

輻射作用

輻射帶動作用。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也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是長江三

地位

角洲乃至整個長江經濟地帶的龍頭。

①上海位于長江入海口,是全國最大的港口,腹地廣闊,海陸交通便利

②長江三角洲的農業基礎好,為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提供原料和糧食

③工業基礎雄厚,是全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

④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科技力量發達

⑤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資金豐富

上海發展有利條件

⑥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市場廣闊

經濟的條件

⑦勞動力素質高,勞動力資源豐富

⑧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工程建設為上海經濟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⑨河湖眾多,水源充足

⑩擁有浦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政策優惠

不利條件礦產資源和能源不足。(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可以彌補不足之處。)

第6頁共16頁.

因位于黃浦江的東側而得名,20世紀90年代前,這里的經濟社會發展遠遠落后于浦西。

1990年我國開發開放浦東戰略,現已發展為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

浦東

浦東新區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浦東國際機場是我國三大國際機場之一。

①農業基礎好

發展工業的優②勞動力豐富

越條件③消費市場廣闊

④海陸交通便利

依托長江干支流便利的航運及沿岸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等優勢條件,長江中下游平原成

工業地帶為我國最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自西向東依次分布著以長沙武漢、南京、杭州、上海等

城市為中心的工業基地。

上海寶山、安徽馬鞍山、湖北武漢等鋼鐵工業基地,構成了“鋼鐵工業走廊”

工業走廊

上海、南京、武漢等汽車工業基地,構成了“汽車工業走廊”

以武漢為中心的鋼鐵、汽車、輕紡工業基地。

工業的分布以滬寧杭為中心的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以長株潭為中心的由子信息,機械工業基地

第7頁共16頁.

①位置:位于沿海中段,長江入海口,位置優越

②地形、氣候和農業:平原地形,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農業發達

長江中下游平③勞動力:勞動力資源豐富,素質較高

原經濟發展的④交通通訊與投資環境:地處江海交匯之地,沿江沿海港口眾多,交通通訊發達,投資環境

優勢條件優越

⑤資金與技術:資金雄厚,技術先進

⑥市場: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市場廣闊

①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有利于農業生產

②豐富的水能資源

長江為本區城市發展提供的有利條件③長江有“黃金水道”之稱,為中下游地區提供便利的水運條件

④為水產養殖提供淡水資源

⑤提供工業生產用水、生活用水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人口、城市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及城市規模

的不斷擴大,水污染、大氣污染日趨嚴重。

污染

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本區必須堅持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同步,讓天更

藍、山更綠、水更碧。

是由工業生產及各種機動車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質,溶于降水形成的

酸雨近些年來,隨著長江中下游平原工礦業的發展,以及各種機動車數量的增加,使得本區成為我國

酸雨頻發且危害嚴重的地區。

洪澇歷史上,長江中下游平原洪澇災害頻發,給沿岸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造成了重大損失

引發洪澇災害的原因

原因對策

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支流眾多,干流汛期長,水量大加固大堤,在支流修建人工水庫

地勢低平,流速緩慢,河道彎曲,泥沙淤積嚴重,泄洪不暢疏浚水道,裁彎取直

亂墾濫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做好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植樹造林

圍湖造田,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峰能力下降退耕還湖,恢復濕地

第三節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課本P51-57頁)

第8頁共16頁.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國南部沿海地區,是由珠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三角洲的總稱,簡稱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位于低緯地區,處于熱帶與亞熱帶,氣候條件優越,農業基礎較好。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區域背靠祖國大陸,面臨南海,交通便利。

北回歸線穿過珠江三角洲北部,地處A廣東省南部,珠江下游,南臨①南海,被稱為我國的“南

大門”。毗鄰B香港和C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與東南亞隔海相望。

小珠三角: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佛山、江門、惠州、肇慶共9個地級市。

范圍

大珠三角:小珠三角+香港、澳門。

鐵路:②為京九線,終點為香港九龍;③為京廣線,其終點為F廣州;

交通

公路:G為港珠澳大橋。

地形以平原為主

地勢地勢低平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少雨。

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十分利于亞熱帶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

河流有西江、北江、東江、珠江,河網密集。

農業熟制為一年兩熟至三熟

第9頁共16頁.

我國的商品糧基地(水稻)和熱帶水果生產基地(香蕉、龍眼、荔枝、菠蘿等)

特色農業為:基塘農業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農業基地(蔬菜、塘魚、生豬、家禽、花卉等)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珠江三角洲在接受香港、澳門產業轉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勞動

密集型工業,主要包括家用電器、電子、紡織、服裝、食品和玩具等輕工業。產品主要

經濟發展過程

通過香港、澳門出口到世界各地。至20世紀末,珠江三角洲已成為全球著名的家用電器、

服裝、玩具等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極大地促進了區域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珠江三角洲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勢條件

①位置:緊鄰港、澳和東南亞,便于引進外資。

②交通:南臨南海,海運交通便利。

發展優勢條件③農業:水熱充足,農業基礎好。

④人口: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⑤政策:國家政策的支持。

不利條件缺乏礦產和能源(為解決能源不足,建大亞灣核電站)。

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開發利用與海外特有的經濟聯系,引進國外資金、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大力發展

外向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工業地位形成了我國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產業升級隨著經濟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轉變

外向型經濟對當地區域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

①有利于引進外資,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②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提高我國科技水平,同時可以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

③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④有利于加強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香港

第10頁共16頁.

香港(HongKong),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

者天堂”等美譽。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

位置珠江口東側,北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連,西隔珠江口與澳門相望,南臨南海,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由香港島、九龍、“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陸地面積1104千米2,人口733.7

范圍

萬(2016年)。

多低山丘陵,少平原(平原僅占全區面積的1/6)

地形

解決建設用地不足的措施:擴大陸地面積,建設高層建筑(上天),填海造陸(入海)

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

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缺水原因香港河流少,集水空間小;人口稠密,需水量大

缺水

解決措施跨流域調水、海水淡化、收集雨水、循環利用等

香港有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貨物吞吐量一直居世界前列,航運網遍布世界各地,并擁有巨大

航運

的商船隊,是國際上重要的航運中心。

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對外貿易一直是香港的支柱和主導產業。香港背靠經濟迅猛發展的祖國內

對外貿易

地,起著溝通祖國內地與世界的橋梁作用。

香港是僅次于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在地理位置上,香港與紐約、倫敦“三分全

金融業

球”,在時區上互相銜接,使得全球金融業保持24小時運作。

澳門

第11頁共16頁.

位置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與珠海經濟特區相鄰,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范圍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組成。陸地面積只有30千米2。

地形主體是澳門半島,地形以平原為主。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人口澳門地狹人稠,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人口65.3萬(2016年)。

澳門老城區距今四百多年,是我國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中西式建筑交相輝映的歷史城區,

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被稱為“海上花園”:中西文化融合,著名的旅游景點有大三巴牌坊等。

經濟

澳門經濟主要以博彩業和旅游業為主,澳門已經成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

合作模式珠江三角洲與港澳形成了“前店后廠”的模式。

提供: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

珠江三角洲是“廠”

由內地的工人按香港的設計將原材料加工成各種產品。

第12頁共16頁.

產品主要通過香港、澳門的貿易渠道,銷往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

地區。

香港、澳門是“店”提供:資金、技術、管理經驗。

第四節臺灣省(課本P58-64頁)

臺灣灣島形似紡錘,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中部,跨越熱帶和北溫帶,位于北半球

緯度位置

低緯度

地理位置

位于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

海陸位置

省相望。

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主體,以及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200多個島嶼。全省陸地面

范圍

積約3.6萬平方千米。

山地占2/3,臺灣山脈縱貫南北(東北—西南走向),其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國東

地形

部最高山峰。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區,是人口主要集中的區域。

地勢東中高西部低。故河流大多自東向西流入臺灣海峽。

屬于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臺風和暴雨。北回歸線從臺灣島的中南部穿過。受緯度影

氣候

響,氣溫南高北低。受地勢影響,氣溫中間低,四周高(這是影響臺灣氣溫分布的主要因

第13頁共16頁.

素)。年平均氣溫約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2000mm以上,每年6-10月常受臺風

侵襲。

南部山地從山麓地帶到山頂,隨著氣溫的垂直變化,可依次呈現出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

溫帶景觀,成為著名的“亞洲天然植物園”。

湍急短促,大多自東向西注入臺灣海峽,水能豐富(受山地地形、面積狹窄、降水豐富的影

河流

響)。濁水溪是島內最長的河流。

風景日月潭(最大的湖泊)、野柳地質公園。

礦產自然環境優越,森林、礦產和水產資源豐富,被譽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

1、農業

主要農產品水稻、亞熱帶和熱帶水果、茶葉、甘蔗。

臺灣省中東部為山地,森林資源豐富。

主要農產品分布

西部平原種植業發達,

海上米倉西部平原土壤肥沃,盛產大米

東方甜島盛產甘蔗、茶葉

水果之鄉盛產熱帶、亞熱帶水果

物產

森林之海森林面積廣闊,一半以上土地覆蓋森林

亞洲天然植物園樟樹是臺灣著名的樹種,紅檜也是臺灣特有的樹種

東南鹽庫西海岸沙灘廣布盛產海鹽

2、工業

分布臺灣省的工業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工業城市臺北、高雄、基隆是其重要的工業城市。

經濟模式臺灣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出口導向型經濟。

20世紀50年代,臺灣主要出口農產品。

經濟發展的過往60年代以后,臺灣積極吸引外資,重點發展了出口加工工業。

80年代中期以來,以電子產品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

經濟模式出口導向型經濟或“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

新竹科技園區作為臺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