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度七年級歷史期末測試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計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1.突厥少數民族時叛時和,對隋朝疆土進行大肆侵擾。此時隋朝急需建立強大的軍事后盾,但沒有交通無法運糧,沒有糧食就沒有軍隊。這一問題的解決主要得益于()A.糧倉的修建 B.科舉制的創建 C.長城的修筑 D.大運河的開鑿2.唐太宗曾說:“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學識為本。”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A.廣納賢才 B.興辦太學 C.統一文字 D.重文輕武3.據統計,唐詩有作者3600余人,詩作55000余首,其中農事詩不少于800首。宋詩約有11000多名作者,創作了20余萬首詩,其中涉及農業的有10萬余首,約占全詩的一半。這說明()A.商品經濟發展推動詩歌繁榮 B.勞動生活是詩歌創作重要來源C.宋詩在文學中具有較高地位 D.唐宋統治階級十分重視農業生產4.表格所示史實反映出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路線人物內容結果唐一天竺玄奘西行取經游歷17年,攜帶大量佛經回國唐→日本鑒真鑒真六次東渡對日本文化影響很大A.文化繁榮,世界領先 B.交通發達,橫貫歐亞C.雙向交流,兼容并蓄 D.國力強盛,威震四海5.下面所列內容為中國某朝代出現的一些現象。該朝代是()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推崇崇文抑武,罷免宿將兵權,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書法名家輩出,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6.元朝在繼承前代制度的基礎上,對地方行政區劃與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今天的淮安在元朝時最有可能隸屬于()A.宣政院直轄 B.西域都護府 C.河南江北行省 D.澎湖巡檢司7.關于《南宋市民一天的生活》的描寫,正確的是()A.清早前往夜市采購貨物 B.上午在大相國寺找官員辦事C.中午瓦舍攜帶大量金屬貨幣請客吃飯 D.夜里到勾欄消遣聽書8.北宋王安石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所隱含的科技發明是()A.造紙術 B.活字印刷術 C.指南針 D.火藥9.忽必烈繼承汗位后,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的建議,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這()A.為蒙古最終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 B.使蒙古經濟發展超越中原C.表明元朝積極發展與宋代的關系 D.為了完全放棄本民族文化10.史學家錢穆指出:“在此制度之下,人民優秀分子均有參政之機會,新陳代謝,決無政治上之特權。”錢穆所說的制度誕生于哪一朝代()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11.《三朝北盟會編》中載:“阿骨打聚諸首以刀簇面,仰天哭曰:‘始與汝輩起兵,共苦契丹殘擾而欲自立國爾。’”材料記述的是()A.北宋征伐西夏 B.宋遼澶淵之盟 C.金起兵反遼 D.北宋聯金滅遼12.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立,宋、遼、西夏、金有戰有和。下列圖示政權并立錯誤的一項是()A. B.C. D.13.下圖為西漢至南宋中國南北方戶數的變化,南北方戶數變化產生的主要影響是()A.促進少數民族內遷 B.促進中外交流C.促進海外貿易 D.推動經濟重心不斷南移14.《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節,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該作品有力地批判了()A.八股取士的毒害 B.朝廷政治的腐敗C.土地兼并的危害 D.市民文化的沒落15.以下圖文材料說明()2003年,南京龍江船廠遺址中出土了全長超過11米的明代巨型舵桿。明代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一書中記載,鄭和寶船“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①文獻資料的記載都真實可信②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文獻記載③鄭和下西洋主要為發展貿易④明代已具有先進的造船技術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16.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蓄積深厚。以下文化成就與人物搭配恰當的是()A.蔡倫——活字印刷術 B.司馬遷——《資治通鑒》C.徐光啟——《農政全書》 D.吳承恩——《紅樓夢》17.“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歌謠描述的是()A陳勝、吳廣起義 B.赤壁之戰 C.安史之亂 D.李自成起義18.下面地圖反映的是不同朝代的南海諸島形勢,其中屬于清朝的是()A. B.C D.19.圖A中的人物是誰?圖B中的開創這種決策方式的是哪個皇帝?A.明太祖、康熙 B.明太祖、雍正 C.明成祖、雍正 D.明成祖、乾隆20.嘉慶、道光年間,漢調(又稱西皮調)進京參加循班演出。與徽班的二簧調合流,形成所謂的“皮黃戲”。這一事件發生在()A.西周 B.五代十國 C.明朝 D.清朝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21.唐朝,一個不筑長城的統一王朝,具有開拓創新的氣魄,更有昂揚進取的精神。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杜甫《憶昔》材料二郭沫若評價武則天:“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材料三唐朝戶數在639年(唐太宗貞觀13年)達300萬戶,705年有615萬戶,740年(唐玄宗開元28年)為841萬戶,754年有918萬戶。——凍國棟《中國人口史》(第二卷)(1)據材料一指出該詩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時代?他的詩被后人稱譽為什么?(2)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你能否列舉一例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類似唐朝這樣的治世局面?材料三的數據印證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詩所描述的情況?(3)材料三中,639~754年問唐朝的戶數數據呈現出怎樣的趨勢?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4)中國歷代王朝最終走向衰亡,綜合所學知識,你認為當下中國應怎樣以史明鑒?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代的商業繁榮是建立在農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生產的專業化和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大為提高的基礎上的。宋代城市的數量和規模都較前代有較大幅度的擴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據估計已超過全國總人口的10%,在有些地區達到20%以上。——史仲文主編《中國全史》材料二開放強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貿易經濟,突破了宋以前京師關于夜市的禁令……店鋪、朝廷辦事機構與居民住宅錯落相間,朝著大街幾乎隨處可以開設店鋪,坊市制度的崩潰,商業街取代商業區的市,御街兩旁“許市人買賣其間”,……宋真宗年間出現民間發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紙幣,后來為政府接辦……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摘編自馮天瑜主編《中華文化史》材料三古代的城市主要是作為政治中心,因而也成為經濟、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轉移,常常導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東京開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華興盛,到北宋時已發展為當時世界上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請回答:(1)對于研究宋朝東京城市商業繁榮,宋代一位畫家留下了一個最直觀的史料,這個史料是什么?(2)根據材料一,歸納概括東京城市商業繁榮的主要原因。(可以摘抄材料)(3)根據材料二,概括東京出現的“前代都市所未有過的經濟生活景觀”。(4)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宋時期除開封以外的百萬人口特大城市。23.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大陸性國家,但隨著對外開放和現代化的推進,海防問題和海洋戰略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回顧明清時期歷史,閱讀材料,探究問題。材料一自嘉靖元年(1522年)罷市舶,凡番(指日本)貨至,輒賒于奸商。久之,奸商欺冒,不肯償。番人泊近島,遣人坐索不得,出沒海上為盜。久之,百余艘,盤踞海上,日掠我海隅不肯去。兇徒、逸囚、罷吏、黠僧,及衣冠失職、書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皆為倭奸細,為之向導。——《嘉靖東南平倭通錄》(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中期海防一個日益嚴重的什么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中,哪位名將起了主導作用?材料二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番(指葡萄牙)舶托言舟觸風濤,愿借濠鏡(即澳門)地曝諸水漬貨物,海道副使汪柏許之。番人之居澳,自汪柏始。——《澳門紀略》(2)材料二反映了澳門開始被西方殖民者占據的情況。材料顯示葡萄牙在何年占據澳門?我國哪一年才收回澳門主權?材料三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殖民者退出澎湖后,遁于臺灣……宋克(荷蘭殖民者頭子)以甘言蜜語和十五匹粗棉布騙取新港社平埔族人的大片土地,把勢力伸入臺灣本島。以后在此建筑普羅文查堡,即赤嵌城,經過數十年的經營,基本上完成臺灣南部的占領。——傅衣凌《明史新編》(3)元朝時管轄臺灣設置了什么機構?材料三顯示荷蘭殖民者何年開始侵略臺灣?清朝前期,哪位民族英雄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了臺灣?材料四順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頒布“遷海令”,將北起山東南至廣東的沿海居民內遷三四十華里,并將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燒毀,寸板不許下水,凡溪河裝柵,貨物不許越界。時刻了望,違者死無赦。材料五夷(外國)貨非衣食所急,可謂中國不缺耶。絕之則內外隔而構之釁無由生矣,夷雖欲窺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4)材料四反映清前期實行怎樣的海防政策?結合材料一、二、三、五,說明清朝實行這種海防政策的原因。參考答案一、1.D【解析】【詳解】由題干材料“沒有交通無法運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陸續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D項正確;糧倉修建、長城修筑無法解決交通問題,排除AC項;科舉制用于選拔人才,但無法作用于運糧,排除B項。故選D項。2.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學識為本。”及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在位20多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進諫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鏡子”。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等任。當時朝中人才濟濟,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他們都是貞觀時期著名的宰相。因此,A項正確;興辦太學是漢武帝時期,排除B項;統一文字是秦朝,排除C項;重文輕武是宋朝實行的國策,排除D項。故選A項。3.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唐詩有作者3600余人,詩作55000余首,其中農事詩不少于800首。宋詩約有11000多名作者,創作了20余萬首詩,其中涉及農業有10萬余首,約占全詩的一半”可以看出,不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都大篇幅涉及到農業生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說明勞動生活是詩歌創作的重要來源,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農業生產,沒有涉及商品經濟發展,排除A項;題干材料中沒有比較唐詩與宋詩的地位,排除C項;題干材料不能反映唐宋統治者對農業的態度,排除D項。故選B項。4.C【解析】【詳解】唐朝有玄奘西行天竺取經,學習外來文化,有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向外國傳播佛法,反映了唐朝對外交往雙向交流,兼容并蓄的特點,C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世界領先”,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唐朝交通橫貫歐亞,排除B項;材料也無法體現唐朝國力強盛,威震四海,排除D項。故選C項。5.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設諸路轉運司”、“崇文抑武”、“罷免宿將兵權“、“擴大科舉規模”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對北宋初年加強中央集權的描述,C正確;秦朝、唐朝沒有轉運司,排除AB;元朝并未擴大科舉,排除D。故選C。6.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的楚州就是今天的“淮安市一帶”,元朝時屬于河南江北行省,C項正確;宣政院管理西藏,排除A項;西域都護府是西漢設立管理新疆地區的機構,排除B項;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排除D項。故選C項。7.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南宋市民一天的生活》的描寫”,結合所學知識,宋代城市中出現勾欄,進行演出娛樂活動,D項正確;清早應該前往早市采購貨物,排除A項;大相國寺是佛教廟宇,同時每月也交易活動,排除B項;中午在瓦舍攜帶大量金屬貨幣請客吃飯,大量的金屬貨幣可以使用紙幣,排除C項。故選D項。8.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結合所學可知,“爆竹聲中一歲除”的“爆竹”就是由火藥制成的。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中期的書籍里已有火藥配方的記載,唐朝末年,火藥開始應用于軍事。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應用于戰爭。爆竹也是典型的火藥制品,D項正確;“爆竹”與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9.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忽必烈繼承汗位后,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的建議,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可知,忽必烈這樣做為蒙古最終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A項正確;B項說法錯誤,排除B項;元朝最終滅掉了宋朝,排除C項;忽必烈學習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并沒有完全放棄本民族文化,排除D項。故選A項。10.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在此制度之下,人民優秀分子均有參政之機會,新陳代謝,決無政治上之特權”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指的是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創立,B項正確;秦朝沒有科舉制,排除A項;唐朝和明朝科舉制已經創立,排除CD項。故選B項。11.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阿骨打”“起兵……自立國”,結合所學可知,材料記載的是金國的建立者完顏阿骨打帶領無法忍受契丹壓迫的人共同起兵反遼,建立金國的歷史,C項正確;材料沒有出現北宋與西夏的戰爭,也沒有體現宋遼澶淵之盟的歷史,更沒有記錄北宋聯金滅遼的歷史,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12.C【解析】【詳解】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遼和西夏;北宋末年,金滅遼后,與北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南宋時期,與之并立的政權是金和西夏。遼與南宋并不是對峙,C項符合題意;A、B和D項均屬于正確示意圖,排除A、B和D項。故選C項。13.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圖片可知,西漢和唐代,北方戶數超過南方,北宋和南宋,南方戶數超過北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自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發展。從唐朝中晚期至兩宋時期,北方人口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生產技術,使南方農業發展速度加快,逐漸超過北方。從唐朝中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D項正確;題干圖片未涉及少數民族,排除A項;促進中外交流與題干無關,排除B項;南北方戶數的變化不能體現海外貿易,排除C項。故選D項。14.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節,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由此可知《范進中舉》說明了當時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迫害。明清科舉考試實行八股取士,命題范圍只能在四書五經,學生不能有自己的見解,考生所論述的內容必須遵循宋朝朱熹所著的《四書集注》觀點。《范進中舉》有力地批判了八股取士的毒害,A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對科舉制度的批判,未體現朝廷政治的腐敗,排除B項;題干主要強調對科舉制度的批判,未涉及土地兼并,排除C項;題干主要強調對科舉制度的批判,未闡釋市民文化的沒落,排除D項。故選A項。15.①文獻資料的記載都真實可信②考古發現可以證實文獻記載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2003年,南京龍江船廠遺址中出土了全長超過11米的明代巨型舵桿。”“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可知,“南京龍江船廠遺址中出土了全長超過11米的明代巨型舵桿”可以證實《瀛涯勝覽》記載,也說明了明代已具有先進的造船技術,②④正確,D項正確;文獻資料的記載并不一定都真實可信,鄭和下西洋主要是為了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①③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項。16.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政全書》是有關國計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C項正確;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排除A項;司馬遷用十多年的時間寫出了不朽的歷史巨著《史記》,《資治通鑒》的作者是司馬光,排除B項;《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后來高鶚又續寫了40回,排除D項。故選C項。17.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流行著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歌謠反映的是李自成起義。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D項正確;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的農民起義,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南下,奠定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礎,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安史之亂使唐朝開始衰落,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8.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在清朝,臺灣才有現稱,因此,D項南海形勢是清朝版圖,D項正確;漢朝和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與唐朝時稱“流求”,宋朝時稱“流求”或“琉求”,元朝時稱“琉求”或“瑠求”,明朝洪武年間稱“小琉球”,因此,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19.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A圖中的人物是明太祖,為加強皇權,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撤銷中書省;B圖中的開創這種決策方式的是雍正帝,圖中大臣工作機構是軍機處,為加強中央集權,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軍機大臣跪受筆錄,傳達給中央各部和地方去執行。B項正確;康熙親政后,宣布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未涉及軍機處的設立,排除A項;明成祖朱棣為了加強皇權,設置了內閣,而非廢除丞相,排除CD項。故選B項。20.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嘉慶、道光年間”這一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嘉慶、道光均是清朝皇帝的年號,此期間,漢調與徽調合流,逐漸形成了“皮黃戲”,D項正確;西周、五代十國、明朝均與“嘉慶、道光年間”不符,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21.(1)特殊時代: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稱譽:“詩史”。(2)社會現實:開元盛世時期國家呈現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糧食豐盈,國庫允實),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舉例:“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康乾盛世”;印證:“小邑猶藏萬家室”。(3)趨勢:連續增長(上升)。原因:“貞觀之治”開啟治世局面;“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打下基礎;“開元盛世”進入全盛時期。(4)明鑒:只有繼續深化綜合治理,進一步發展社會經濟,改善民生,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國家才能政通人和,繁榮昌盛,長治久安。【解析】【詳解】(1)根據材料一的出處人物為杜甫,他生活在唐朝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的詩被后人稱譽為詩史。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他的詩深刻反映了那個動蕩的歷史時代,真摯地表現了他關心國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們稱之為“詩史”。杜甫的詩感情真摯,筆觸細膩,風格雄渾,語言精練凝重,被后人尊為“詩圣”。(2)根據“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由于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類似與開元盛世這樣的治世局面還有西漢初期出現的“文景之治”、東漢時期出現的“光武中興”、清朝出現的“康乾盛世”等。材料三“唐朝戶數在639年(唐太宗貞觀13年)達300萬戶,705年有615萬戶,740年(唐玄宗開元28年)為841萬戶,754年有918萬戶。”印證了材料一中的“小邑猶藏萬家室”。(3)根據材料三“唐朝戶數在639年(唐太宗貞觀13年)達300萬戶,705年有615萬戶,740年(唐玄宗開元28年)為841萬戶,754年有918萬戶。”可知,639~754年問唐朝的戶數數據呈現連續增長(上升)的趨勢。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有“貞觀之治”開啟治世局面;“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打下基礎;“開元盛世”進入全盛時期等。(4)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繼續深化綜合治理,進一步發展社會經濟,改善民生,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國家才能政通人和,繁榮昌盛,長治久安。22.(1)《清明上河圖》。(2)①農業手工業發展;②生產的專業化;③產品商業化。(3)①開放強大的文化活力;②突破了宋以前京師關于夜市的禁令;③坊市制度的崩潰;④出現民間發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紙幣。(4)城市:杭州(或者臨安)。【解析】【小問1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小問2詳解】根據材料一“宋代的商業繁榮是建立在農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可得出農業手工業發展;根據材料一“生產的專業化和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大為提高”可得出生產的專業化、產品的商業化。【小問3詳解】根據材料二“開放強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貿易經濟,突破了宋以前京師關于夜市的禁令”可得出開放強大的文化活力、突破了宋以前京師關于夜市的禁令;根據材料二“坊市制度的崩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活動共享茶室活動方案
- 海鮮冷凍店活動方案
- 2024年蘇州市工業園區斜塘學校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四川師大七中學九中學2024年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學七上數學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黑龍江省訥河市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九上化學期末復習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企業財務管理手冊
-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2025屆九年級化學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南京秦淮外國語學校2025屆七上數學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城鄉交通規劃》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吉安市十校聯盟學校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數學試卷(無答案)
- 2024年山東夏季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
- 廣西《沃柑質量分級》編制說明
- 醫療器械從業培訓
- 2025年保密觀考試題庫及答案
- 工地安保合同協議
- DB11 T 640-2009 旅游咨詢服務中心設置與服務規范
- 第31 屆 WMO 融合創新討論大會小學二年級初測試卷
- 全員育人導師制制度、考核方案、實施方案
- 博物館展廳清潔保養技巧
- 《日語專業學術寫作與研究方法》課程教學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