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析《溫經》中的姜藥證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有“桂枝證”、“柴胡證”、“觀察脈證,觀察證治”的說法。然《傷寒論》原著中所用“證”字當為“證”字,《說文》僅有對證、証二字的注解,“證,告也”“証,諫也”。關于“證”字的衍化,趙鳴芳[1]教授指出:“‘觀其脈證’和‘隨證治療’之‘證’是‘證’的簡化字,是患者將自己感覺到的身體不適告訴醫生,即今天‘癥狀’之‘癥’。脈象由醫生切按所得,是客觀體征的代表,‘脈證’并舉,反映仲景對臨床資料的收集既強調主觀癥狀,亦重視客觀體征。‘隨證治療’之‘證’又包含‘脈’。‘證’即證據,‘證’是包括癥狀、體征在內的一切證據,是處方用藥治療的依據。”觀《傷寒論》及《金匱要略》全文,可見仲景所謂“桂枝證”即是桂枝湯的使用證據,“柴胡證”即是柴胡湯的應用指征,亦即有是證,用是方之義。作為組成方劑基本要素的藥物,亦有其使用的指征與證據,即藥證,也稱藥物主治。有是證,用是藥,“藥證對應”。且證的內涵豐富,癥狀、體征是為證據,病機等亦是證據。干姜功效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所記載,“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系統使用并發揮干姜藥證的記載當見于張仲景的《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書中干姜出現的頻次有93次,使用干姜的方劑達52首;對干姜的功效和藥證的發揮,可謂全面,堪稱后世使用干姜之典范。本研究通過對《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使用干姜的相關方劑及條文予以研究,采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相互參照的方法,來分析歸納干姜的藥證和功效。其中所運用的具體研究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1《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同一方劑主治的不同病證中出現的相同癥狀,可作為該藥藥證。2方后注中藥物的增減變化帶來癥狀的變化,則隨之增減的癥狀為該藥藥證。3藥味少且方中該藥用量最大的方劑所主治的癥狀,即可作為該藥的藥證。4“或然證”中應用該藥物的,該或然證即為該藥的藥證。5使用該藥物的不同方劑中出現了相同的癥狀,則該癥狀可作為該藥的藥證。現對干姜藥證的研究詳述如下。1辨治相關病機吐涎沫見于《傷寒論》第29條所論因陰陽兩虛反發汗所導致的“厥,咽中干,煩躁,吐逆”之證,以甘草干姜湯“復其陽”。該方在《金匱要略》中主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其證見“不渴,必遺尿,小便數,必眩,多涎唾”。并指出其病機為“肺中冷,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同一方所主治癥狀雖不同,但亦有共同之癥狀“吐逆”,肺痿又多吐涎沫一證。然從二者之病機分析,都為中陽(胃陽)虛衰,飲邪內發所致。故《傷寒論》中甘草干姜湯所主治“吐逆”一證,所吐之物亦當有“涎沫”。據此可得出干姜的用藥指征之一即吐逆,吐涎沫;其功效為溫陽化飲止嘔。張明發等[2]通過研究干姜的藥理發現:“干姜可能是通過增強胃動力,提高賁門和幽門括約肌張力產生鎮吐作用。”現代藥理研究揭示了干姜止嘔的機理,亦可作為干姜主嘔逆之旁證。2干法治病機,即溫肺散氣,以治其病機小柴胡湯之或然證,原文載“傷寒五六日,中風……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有“咳”一證,在其方后注中有“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之論。可知仲景治咳即用干姜、五味子。真武湯證、四逆散證方后注中亦有“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干姜一兩”和“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之語。另小青龍湯證有“咳而微喘”、小青龍加石膏湯證有“咳而上氣,煩躁而喘”之論,仲景對兩證之病機自解為“心下有水氣”,故知該二證之咳喘實為水飲射肺所致,因此方中以姜辛溫化其心下之水氣,水氣去則咳喘平。由是觀之,干姜治咳喘實為其溫散水飲功效之發揮。又《金匱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湯證的條文“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干姜、細辛,以治其咳滿”。中有“加干姜、細辛,以治其咳滿”之論,以上可作為干姜治咳喘的直接證明。析其治咳喘之病機,當為肺寒,其功效為溫肺散寒、止咳平喘。故《神農本草經》有“干姜主咳逆上氣”之論。3辨治有氣體證《傷寒論》第316條少陰病真武湯證在其方后注中有“若下利者,去芍藥,加干姜二兩”之論,據此可知仲景治下利一證用干姜,不用芍藥;第318條四逆散證方后注中亦有“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的論述,因此有干姜治“下利”則不言而明也。又《傷寒論》第386條“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在理中丸方后注中有“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兩半”之述。不難看出,干姜所治下利病機當為寒。另生姜瀉心湯證有“腹中雷鳴下利”;甘草瀉心湯證有“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桂枝人參湯證有“利下不止”;四逆湯證有“利”“下利”“下利清谷”;桃花湯證有“下利便膿血”;白通湯證有“下利”;通脈四逆湯證有“下利清谷”。以上方證中均有下利一證,藥物組成中均有干姜一藥,且這些方所主病機均有寒,亦不難發現仲景治寒性下痢,必用干姜一藥。陳存標[3]通過藥理實驗發現干姜有抑制小鼠胃腸蠕動的作用,證明單方干姜對腹瀉藥效確實。該研究為干姜治下痢理論提供了實驗依據。4辨治嚴重以流程甘草干姜湯證條文“傷寒脈浮……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而甘草干姜湯所主病機為陽氣(中陽)虛衰。故其“煩躁”一證實為弱陽搏陰所致,故以干姜二兩溫陽救逆、炙甘草四兩補中益氣,中陽溫,陽氣回,則煩躁自除。又干姜附子湯證所主“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一證,其病機同為陽氣大衰,晝日弱陽得外界陽氣之助,可與陰爭,故煩躁;夜則弱陽入陰,故靜。治以干姜附子湯扶陽抑陰。干姜附子湯與甘草干姜湯所治之證均有“煩躁”,病機均為陽衰,且二方中均有干姜,故“煩躁”一證可作為干姜之藥證,其功效為扶陽抑陰。5逆湯之主證《傷寒論》第353條“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四逆湯主之”與第354條“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湯主之”。此二條皆有“利而厥冷(逆)”之證,可視為四逆湯之主證。第317條、第370條之通脈四逆湯證亦有“利而厥冷”,其藥味組成與四逆湯證同,惟其不同點在于通脈四逆湯加重了干姜與生附子的用量。究其緣由,則為通脈四逆湯證較四逆湯證多“其人面色赤”一證,從癥情上講,通脈四逆湯證較四逆湯證重,即有虛陽外越,欲脫之象,故加重干姜、生附子之量以求重劑挽救浮陽。然此二證之共同所主“利而厥冷(逆)”證,亦當為干姜、生附子之藥證。綜上,不難發現干姜具有回陽救逆、治療厥逆(冷)之功效,且治療厥逆,常用附子配伍相須為用。該功效的發揮可能與干姜能夠改善心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4]的作用有關。6健脾利小、以大熱—痛《金匱要略》中甘草干姜茯苓白術湯主治“腎著病”,證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探其病機,仲景自解為:“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此病當為寒濕下注所致。治以暖土祛濕。故以茯苓四兩、白術二兩健脾利濕,甘草二兩補中益氣,干姜四兩溫陽散寒止痛。由方后注中“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腰中即溫”可知,此方劑藥后應以溫暖為佳,蓋此方中唯干姜為大熱之藥,且干姜四兩,于方中用量最大,因此該方證中“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亦可作為干姜之藥證。又大建中湯所治之證“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其病機為:中陽虛衰,陰寒內盛,寒氣攻逆。方以川花椒、干姜溫里散寒止痛,人參、飴糖補中緩急止痛。探該方治愈之機當以干姜、川花椒溫中散寒止痛為主,且方中干姜(四兩)用量最大,因此,大寒痛可作為干姜、川花椒二藥之藥證。綜上,勘干姜治痛之病機大抵為寒濕阻滯所致。張明發等[5]研究發現干姜的醚提物和水提物都具有明顯鎮痛抗炎作用。這為干姜治療寒性痛證,發揮溫經止痛功效提供了現實依據。7不同辨治—出血《金匱要略》之柏葉湯所治“吐血不止”一證和桃花湯所治“下利便膿血”一證,仲景均以一證而出方治,其義實難領會,然以方測證,則其義明矣。柏葉湯之側柏葉苦澀性寒,善收澀止血;艾葉三把、干姜三兩溫脾攝血;又其血逆于上又以馬通汁引而下行,此大抵為仲景制方之初衷。由此可知吐血之病機當為中陽虛寒,氣不攝血。故以干姜溫中健脾攝血。桃花湯治“下利便膿血”一證,以赤石脂甘澀溫,善溫中收斂,干姜、粳米亦溫養脾胃之品,三藥合用可達到溫中止痢收血之效。其下利便膿血之病機亦當為虛寒。兩方所治出血之機實為中焦虛寒,脾不攝血。干姜一藥為溫中健脾散寒之佳品,中寒去,脾陽回,血自止。故《神農本草經》有“干姜止血”一說。《備急千金藥方》亦有以干姜為末,童尿調服治療吐血之論,實為干姜主出血證之明鑒。8注重配伍干預探析干姜主嘔逆、咳喘、下利、煩躁、厥逆、痛、出血之機,可發現干姜所治之證無不離其辛溫之性,其所治之證病性多為寒,因此病性為寒亦當作為干姜用藥指征之一。干姜藥證可歸納如下:嘔逆、咳喘、下利、煩躁、厥逆、痛、出血,病性為寒。故其功效有溫中止嘔、溫肺止咳、散寒止痢、抑陰扶陽、回陽救逆、溫經止痛、溫中止血。仲景使用干姜尤重視配伍,合理配伍亦有利于療效提高。常見配伍有:干姜配甘草治療中陽虛衰之吐逆,如甘草干姜湯;加人參、白術即為理中丸,加附子即為四逆湯,加白術、茯苓即為甘姜苓術湯治療腰以下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北京市西城區高三化學一模試題
- 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答案
- 九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文學藝術的繁榮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
- 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云盤與文件加密備份服務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加強內涵建設深化護理課件
- 碳的氧化物第2課時
- 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鎮第二初級中學2024年九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期末達標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銅陵學院《公共藝術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山東省德州市第七中學數學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統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應屆畢業生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安徽交控集團所屬安徽交控建設工程集團第二批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版
- 體育場館運行管理辦法
- 學前資助實施管理辦法
- 2025安全生產月如何查找身邊安全隱患宣講課件
- 1:200 萬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簡介)
- 建筑物拆除工程監理實施細則
- YY/T 0287-2017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用于法規的要求
- GB/T 25760-2010滾動軸承滾針和推力球組合軸承外形尺寸
- 2023年歷年軍考真題之軍考數學真題
- 消化道穿孔【腸外科】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