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點復測方案_第1頁
控制點復測方案_第2頁
控制點復測方案_第3頁
控制點復測方案_第4頁
控制點復測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28527_WPSOffice_Level11.編制依據 25353_WPSOffice_Level12.工程概況 229214_WPSOffice_Level13.本次開工復測主要內容 430339_WPSOffice_Level14.測量人員、測量儀器及工具的配置 45353_WPSOffice_Level24.1測量人員配置 429214_WPSOffice_Level24.2測量儀器及工具的配置 432252_WPSOffice_Level15.控制網復測安排 530339_WPSOffice_Level25.1本標段可用交樁點號 532252_WPSOffice_Level25.2加密控制點布設 512167_WPSOffice_Level25.3復測路線 528981_WPSOffice_Level25.4復測時間安排 612167_WPSOffice_Level16.測量儀器的維護及保養 724238_WPSOffice_Level26.1運輸時的注意事項 77784_WPSOffice_Level26.2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710174_WPSOffice_Level26.3保管時的注意事項 828981_WPSOffice_Level17.測量方法及要求 820315_WPSOffice_Level27.1地面GPS點測量 830231_WPSOffice_Level27.2地面導線點測量 1012252_WPSOffice_Level27.3地面高程點測量 1224238_WPSOffice_Level18.坐標系統 139358_WPSOffice_Level28.1平面坐標系統 137332_WPSOffice_Level28.2高程系統 137784_WPSOffice_Level19.內業處理 1415694_WPSOffice_Level29.1GPS數據處理 1424126_WPSOffice_Level29.2導線數據處理 1522934_WPSOffice_Level29.3高程數據處理 1610174_WPSOffice_Level110.復測成果評判方法及標準 1720315_WPSOffice_Level111.測量工作安全保證措施 1730231_WPSOffice_Level112.測量資料的管理 1712252_WPSOffice_Level113.測量事故應急處理辦法 189358_WPSOffice_Level114.提交資料 181.編制根據(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都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GBT50308—);(3)《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12897-);(4)《衛星定位都市測量技術規范》(CJJ/T73-)(5)測量控制點交接樁成果;(6)國家其它測量規范,強制性原則。2.工程概況XXX軌道交通X號線一期工程起點為花溪環城高速公路北側的XXXX,終點為XXXXX站。全長43.191km,設車站29座,均為地下站。最大站間距2.965km,最小站間距0.486km,平均站間距1.522km。XXX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7標段全長4.2公里,重要施工任務涉及:3座地下車站、3段區間隧道,分別為:XXX路站~XXX站區間、XXX站、XXX站~XXX站區間、XXX站、XXX站~XXXX站區間、XXXX站。1)XXX站沿花溪大道南北向設立,西靠山體,東臨XX河,站址位于花溪大道與梧桐大道交叉口南側、保利鳳凰灣的西側、英才文武學校北側。采用全蓋挖逆作法,地下二層11m島式站臺,車站總長266.300m(外包尺寸),原則段寬19.9m,有效站臺長120m,站臺中心處車站頂板覆土為3.41m,軌面埋深15.66m,底板底面埋深17.14m。車站共設立3個出入口,1個安全出口,3組風亭(1組低風亭、2組高風亭)。2)XXX站采用半明半暗,其中1-10軸采用明挖法(鉆孔灌注樁),10-21軸采用暗挖法(復合式襯砌構造)。車站主體為島式站臺,有效站臺寬14m,車站規模(內凈)為170mx21.3m,車站線路由小里程向大里程2‰下坡,頂拱覆土約25.8~37.9m。車站大小里程端均接暗挖區間。本車站一期施工1-10軸明挖段,待明挖構造完畢后由明挖段進洞施工10-21軸暗挖段。3)XXXX站位于獅子巖山體中,花果園社區東側,車站主體呈南北走向位于山體內。車站暗挖主體為島式站臺,有效站臺寬14m,采用三聯拱斷面構造,中洞法施工。暗挖主體總長約251m,凈寬度22.7m,車站線路由中部向小里程31.856‰下坡,向大里程2‰下坡,整個車站位于山體下,埋深100m以上。車站大小里程端均接礦山法區間、單線單洞馬蹄形斷面。車站共設4個施工豎井與橫通道,1、2、4號橫通道為永久西端、東端風道的初支構造,3號橫通道為無障礙出入口的初支構造,1、4結合風道二襯施工,采用高橫通道,分別進洞開挖主體上下層導洞。4)XXX路站~XXX站區間出四方河路站后沿花溪大道中段向北敷設,先后側穿4層砌體構造建筑物群、側穿XXX鐵路橋(經現場探勘,該鐵路橋已廢棄)、皂角井鐵路橋和皂角井人行天橋,最后敷設進入皂角井站。本區間隧道長1114.513m,區間線間距為13.15m~28.5m,隧頂埋深約12.8m~21.9m。本區間在SCK24+570.000設立1座聯系通道。5)XXX站~XXX站區間出皂角井站后沿花溪大道中段向北敷設,在即將進入花溪大道北段時切入西北方向住宅區,并下穿太慈橋特大橋鐵路基礎,同時下穿車小車河和車水路,然后下穿過青山社區等住宅樓群,最后敷設進入XXX站。線路間距為14~23m。本區間在SCK25+840.000和SCK26+323.750分別設立1號聯系通道和2號聯系通道及泵房。6)XXX站~XXX西站區間出太慈橋站后,先沿太金路走行,穿越天海青城、克瑪沖社區、玉樹苑社區等建筑,側穿太金路口橋樁,后穿越獅子巖山體,下穿太金線隧道及都會大街隧道,最后達成花果園西站。本區間上行線長999.381m,下行線長1024.389m,區間線間距為11.0~18.0m,隧頂埋深約12.7~130.6m。本區間在SCK27+500.000設立1座聯系通道。項目地理位置圖3.本次開工復測重要內容(1)平面GPS點的聯測,涉及設計院交樁點位和施工方加密點位。(2)平面導線點的聯測,涉及設計院交樁點位和施工方加密點位。(3)高程點的聯測,涉及設計院交樁點位和施工方加密點位。(4)向重慶賽迪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監理)提交復測成果報告。4.測量人員、測量儀器及工具的配備4.1測量人員配備序號姓名年紀學歷職務1XXXXXXXXXX2XXXXXXXXXX3XXXXXXXXXX4XXXXXXXXXX5XXXXXXXXXX6XXXXXXXXXX7XXXXXXXXXX8XXXXXXXXXX4.2測量儀器及工具的配備序號測量儀器及工具名稱精度數量狀態鑒定狀況1徠卡TS60全站儀0.5″1正常已鑒定2Dini03電子水準儀±0.3mm/km1正常已鑒定3徠卡GS15GPS接受機±(3mm+0.3X10-6D)6正常已鑒定4銦鋼尺1正常已鑒定5圓棱鏡2正常合格6對講機3正常7尺墊2正常5.控制網復測安排5.1本標段可用交樁點號1)導線點點號:DIII055、DIII056、DIII057、DIII058、DIII059、DIII060、DIII061、DIII062、DIII0632)GPS點點號:GIII34、GIII35、GIII36、GIII37、GIII38、GIII393)水準點點號:BM34、BMIII37、BMIII38、BMIII39、XBM33-1、BMIII40、BMIII41、XBM334)本標段加密點點號:水準點ZBM1、ZBM2、ZBM3、TBM1、TBM2、HBM1、HBM2、HBM3、HBM4、H2、H3,GPS點H1、H2、H3,導線點TC1、TC2、FTC1、ZJ1、ZJ2、FZJ15.2加密控制點布設1)加密點的埋設:標石坑以選點所擬定的位置為中心挖掘,標石坑大小以方便作業為準,其深度規定:不不大于0.6m。埋石時必須先在標石坑底部鋪設平混凝土,回填時標石四周分別采用混凝土和素土回填,并扎實。2)導線加密點6個;水準加密點11個;GPS加密點3個。3)加密點埋設于施工區域周邊,規定不受施工及其它因素的干擾。5.3復測路線1)GPS測量以GIII34、GIII39為約束點并同精度加密H1、H2、H3。GPS觀察示意圖2)導線測量從GIII34—DIII055為起算邊附合于DIII062—DIII063上,并同精度加密測量TC1、TC2、FTC1、ZJ1、ZJ2、FZJ1。導線觀察示意圖3)水準線路從點BM34開始施測,測至JBM33。水準線路示意圖5.4復測時間安排1)12月22號與公司測量隊指樁,熟悉現場,擬定需要復測的點位,布設施工加密控制點、高程點,做好復測準備工作。2)12月23號復測水準。3)1月01號復測GPS。4)1月03號復測導線。5)1月05號導線同精度加密6)1月06號整頓復測成果并等待設計院正式交樁后提交資料。6.測量儀器的維護及保養6.1運輸時的注意事項(1)首先,把儀器裝入儀器箱內放妥。然后,再把儀器箱裝在專供運輸用的木箱或塑料箱內,并在空隙處填以泡沫塑料、海綿、刨花或其它防震物品。最后,蓋好木箱或塑料箱的箱蓋,并將鎖鎖好。必要時,還需用繩子捆扎結實。(2)若無專供運輸的木箱或塑料箱,則儀器應由測量員親自攜帶,不得托運。在整個運輸過程中,人不應離開儀器。如乘汽車,應將儀器放在松軟物品上面,并用手扶著;在顛簸厲害的道路上行駛時,應將儀器抱在懷里。(3)裝卸儀器時,應注意輕拿輕放,箱蓋向上,不準擠壓。無論天氣晴雨,均應事先做好防雨、防水方法,切不可使儀器淋雨受潮。6.2使用時的注意事項(1)開箱后提取儀器前,應看清儀器在箱內旋轉的方式和定位標志。提取時應握住儀器的基座部分,或用雙手握住望遠鏡支架的下部,不許提拿望遠鏡。將儀器放至三腳架后,應隨即旋緊連接螺旋。儀器用畢,應先套上物鏡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塵。裝箱時各部位要放置妥當,關閉箱蓋時不準強壓,并鎖好搭扣。(2)避免使儀器久置在高溫中,避免使儀器或棱鏡受到溫度驟變。應讓儀器與周邊環境溫度一致時再使用。在太陽光照射下作業時,應給儀器戴上遮陽罩,并撐傘。(3)在繁華地區或施工人流、車輛頻繁出入處工作時,測站附近應設立安全標志,或派專人守護。當儀器安置在光滑的路面時,宜用細繩或細鐵絲將三角架的三個固定螺旋栓起來。(4)搬站時應將儀器裝箱,行前應檢查儀器箱與否鎖好,安全帶與否系好,儀器箱提把、背帶等與否牢固。(5)儀器任何部分發生故障時,不應勉強繼續使用,應立刻檢修,以免加劇儀器的損壞程度。(6)不用濾光片時,不要將全站儀及測距儀的發射物鏡和接受物鏡正對太陽,以免損壞儀器內部元件。儀器使用之前應確認電池有足夠的電量,適時檢查貯存器備份電池并及時更換。避免在雨天使用儀器,或者遮住儀器盡量不使它受雨淋。(7)若在潮濕環境中工作,則作業結束應用軟布擦干儀器表面的水分與灰塵后裝箱;回到住處后應立刻開儀箱取出儀器放于干燥處,待徹底涼干后再裝入箱內。(8)光學元件應保持清潔,如沾染灰塵應軟毛刷或柔軟的試鏡紙擦掉,不得用手指撫摸光學元件表面。(9)嚴禁任意拆卸儀器。檢修儀器和定時清潔加油應由專業的檢修人員進行。6.3保管時的注意事項(1)保管儀器應有專人負責。(2)保管儀器的地方應保持干燥,防潮防水。儀器應放置在專用的架上或柜內,安放整潔,不得倒置。(3)保管儀器的地方不得靠近有震動設備的廠房或易燃放品寄存處,最少離開100m。(4)當儀器長久不使用時,應適宜地把儀器從箱中取出放在新鮮空氣中晾一晾。(5)當電子儀器長久不用時,應定時通電驅潮,以每月一次為宜。7.測量辦法及規定7.1地面GPS點測量(1)與原測相似,GPS控制網復測均采用邊聯式構網,形成由三角形或大地四邊形構成的帶狀網。(2)作業前,光學對點器與基座必須嚴格檢查校準,在作業過程中應經常檢查保持正常狀態。設站時,對中誤差不不不大于1mm。(3)天線安置應嚴格對中、整平,對的量取至廠商指定的天線參考點高度,并須獲得廠商提供的參考點至天線相位中心的改正常數,方便于在隨即的數據解決中精確計算天線高。(4)天線高在每個時段的測前(必須在開機之前)和測后(必須在關機之后)各量取一次,兩次量取天線高應在相似的位置。天線高應從天線的三個不同方向(間隔120°)量取,或用接受機天線專用量高器量取。每次在三個方向上量取的天線高誤差應不不不大于±2mm,否則應重新對中、整平。任一方向上在觀察前、后兩次量取的天線高誤差應不不不大于±2mm,否則認為在觀察過程中天線發生變動,該時段作廢。(5)測站上全部規定的作業項目經認真檢查均符合規定,統計資料完整無缺,將點位恢復原狀后方可遷站。(6)同一時段的觀察過程中不得關閉并重新啟動儀器,不得變化儀器的參數設立,不得轉動天線位置。在有效觀察時段內,如半途斷電,則該時段必須重測。因觀察環境及衛星信號等因素造成數據統計中斷累計時間超出25min,則該時段重測。(7)觀察過程中若碰到強雷雨、風暴天氣,應立刻停止現在觀察時段的作業。(8)控制網復測時,每一同時環最少觀察2個時段。每個時段觀察結束后,都必須重新安置儀器,將基座轉動120°或者升降三腳架,然后重新對中、整平,進行下一時段的觀察。GPS測量作業的基本技術規定等級項目三級靜態測量衛星截止高度角(°)≥15同時觀察有效衛星數≥5有效時段長度(min)20~60觀察時段數2數據采樣間隔(s)10~30接受機類型單/雙頻PDOP或GDOP≤67.2地面導線點測量(1)根據規范規定按精密附合導線的作業規定進行施測。(2)根據規范規定按精密導線的作業規定進行同精度加密。(3)儀器架設控制樁上,測量每相鄰兩點間的距離,并在該點觀察相鄰兩邊之間的夾角。(4)導線水平角按四測回觀察,左右角各兩測回,平距及高差均來回觀察,來回各兩測回取均值,觀察過程中進行了溫度氣象改正及儀器加、乘常數改正。(5)導線點之間的高差不適宜過大,其視線距障礙物的距離不適宜不大于1.5米,以削弱地面折光和旁折光的影響。對于高差較大的測站,采用每測回觀察都重新整平儀器的辦法進行多組觀察,取平均值作為該站的最后成果。(6)導線的技術規定以下表:平均邊長(km)閉合環或附合導線平均長度(km)每邊測距中誤差(mm)測距相對中誤差測角中誤差(")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全長相對閉合差相鄰點的相對點位中誤差(mm)I級全站儀II級全站儀3503±31/150000±2.5463.6√n1/55000±8注:1n為導線的角度個數,普通不超出12個;2附和導線路線超長時,宜布設結點導線網,結點間角度個數不超出8個。(7)水平角觀察:1)水平角觀察采用1″全站儀,儀器應通過有檢定資格的單位檢定。2)檢查覘標與否穩固安全,確認其穩固后,方可進行觀察。水平角觀察均應在通視良好、成像清晰穩定時進行。3)水平角的觀察,應在觀察總測回中以奇數測回和偶數測回分別觀察導線邁進方向的左角和右角。左角平均值與右角平均值之和與360°較差應不大于4〃,其誤差值不應不不大于測角中誤差的2倍。4)前后視邊長相差較大,觀察時需要調焦時,宜采用同一種方向正倒鏡同時觀察法,此時一種測回中不同方向能夠不考慮2C較差的限差。5)水平角觀察過程中,氣泡中心位置偏離整置中心不適宜超出1格,當觀察方向的垂直角超出±3°時,宜在測回間重新整置氣泡位置。6)水平角觀察結束后,測角中誤差應按下式計算:式中:——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方位角閉合差(″);n——計算時的測站數;N——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個數。(8)距離觀察:1)測距邊的長度宜在各等級控制網平均邊長(1±30%)的范疇內選擇,并顧及所用測距儀的最佳測程。2)測線宜高出地面和離開障礙物1m以上。并應避免通過發熱體(如散熱塔、囪等)的上空及附近。3)測距儀的測站應避開受電磁場干擾的地方離開高壓線宜不不大于5m,避免測距時的視線背景部分有反光物體。4)應在啟動儀器20-30min后觀察,以確保儀器適應室外環境;在成像清晰和氣象條件穩定時進行,雨、霧和大風天氣作業時盡量避開,不適宜順光、逆光觀察,嚴禁將儀器照準頭對準太陽;測距過程中,當視線被遮擋出現粗差時,應重新啟動測量;當觀察數據超限時,應重測整個測回。5)測距的重要技術規定:·總測回數:來回測各2測回;·一測回指照準目的一次讀數2至4次;·一測回讀數較差(mm):≤4;·單程各測回較差(mm):≤6;·來回較差(mm):≤2(a+b×D)。(9)內業計算中數字取值精度的規定以下:·方向觀察值及各項修正數(″):0.01;·邊長觀察值及各項修正數(m):0.0001;·邊長及坐標(m):0.0001;·方位角(″):0.01。7.3地面高程點測量(1)施測前,要對所使用的水準測量儀器和標尺進行常規檢查與校正。水準測量儀器的i角應不大于或等于15″。(2)為確保尺子的穩定,尺墊須安在堅實的地方踩實以避免尺墊移動及下沉。(3)高程復測按國家二等水準精度規定,測量過程中前后視距限值50m,視線距地面最低高度為0.55m,測站前后視距較差限值1.5m,前后視距差累積限值6m,基輔面讀數差限值0.4mm,基輔面高差較差限值0.6mm,來回高差限差4√L。(4)水準的往、返觀察應各選在天氣晴朗的上午和下午分別進行,要避開大風大雨天氣,每次觀察前都應先讓儀器適應室外環境后,方可進行觀察。(5)采用單一水準路線(附合或閉合),以精密水準的等級進行往、返測,觀察次序以下:往測奇數站的觀察程序:后前前后:往測偶數站的觀察程序:前后后前;返測奇數站的觀察程序:前后后前;返測偶數站的觀察程序:后前前后;由往測轉向返測時,兩根水準尺必須交換位置,并應重新整置儀器。(6)往、返測高差較差滿足精度(閉合差≤4mm;L為來回測段,附合水準路線的長度,以km計)規定后進行計算機平差,求出各高程點的高程。較差超限時,應重新觀察。(7)在測導線時可運用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法對水準點進行校核。水準測量的測站觀察限差(mm)等級上下絲讀數平均值與中絲讀數之差基、輔分劃讀數之差基、輔分劃所測高差之差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一等3.00.40.61.0二等3.00.50.72.0注:使用數字水準儀觀察時,同一測站兩次測量高差較差應滿足基、輔分劃所測高差較差的規定。水準網測量的重要技術規定水準測量等級每千米高差中數中誤差(mm)環線或附合水準路線最大長度(km)水準儀等級水準尺觀察次數來回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偶然中誤差M△全中誤差MW與已知點聯測附合或環線一等±1±2400DS1銦瓦尺或條碼尺來回測各一次來回測各一次±4二等±2±440DS1銦瓦尺或條碼尺來回測各一次來回測各一次±8注:1、L為來回測段、附合或環線的路線長(以KM計);2、采用數字水準儀測量的技術規定與同等級的光學水準儀測量技術規定相似。8.坐標系統8.1平面坐標系統本次平面控制網復測坐標系統采用CGCS坐標系(橢球參數:a=6378137,f=1/298.)作為坐標基準,中央子午線為107°00′00″,投影面大地高為1040米,高程異常-29m,縱軸改正數0km,橫軸改正數500km。8.2高程系統采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9.內業解決9.1GPS數據解決GPS數據解決涉及基線向量解算和網平差兩個部分,基線向量解算、網平差采用南方測繪公司隨機附帶的GPS解算軟件,進行觀察數據的解決和質量分析,檢查與否符合規范和技術設計規定。每天對當天的觀察數據進行粗解決和基線解算,并及時對閉合環、重復基線等進行計算檢核。基線解決時,應嚴格恪守下列規定:(1)基線解算時,衛星星歷統一采用廣播星歷,衛星高度角普通采用15°。(2)同一時段觀察值的數據剔除率不大于10%,否則應重測。(3)任一時段的同時觀察時間,復測網不大于90min,則該時段作廢;任一時段的有效衛星數少于4顆,則該時段作廢。(4)基線向量滿足驗收原則后,按最小閉合環原則對全網的基線向量進行閉合環搜索,并對閉合環的閉合差進行計算檢查。獨立觀察邊閉合環各坐標分量閉合差應符合下式規定:Wx≤3*σ,Wy≤3*σ,Wz≤3*σ,WS≤3*σ上式中,n為閉合環邊數(n=3),σ為GPS基線向量弦長中誤差(mm);d為實際環平均邊長,單位km。(5)同一基線不同時段重復觀察基線較差應滿足:≤。如果觀察數據不能滿足規定時,應對成果進行全方面分析,必要時進行補測或重測。GPS網平差是在基線質量檢查合格的前提下進行的,先進行三維向量網無約束平差,各項指標合格后再進行約束平差。(6)三維向量網無約束平差基線解算各項質量指標均滿足規定后,以全網有效觀察時間較長、觀察條件較好、靠近全網中部的控制點的WGS-84坐標作為起算數據,進行全網的無約束平差。無約束平差中,基線分量的改正數絕對值應符合下式:VΔX≤3σ,VΔY≤3σ,VΔZ≤3σ否則,認為該基線或者其附近的基線存在粗差,應于剔除。平差合格后,提供無約束平差WGS84坐標系中的空間直角坐標、基線向量及其改正數和精度信息。(7)GPS控制網約束平差在三維無約束平差擬定的有效觀察基礎上,進行二維約束平差。參考橢球選用CGCS參考橢球,導入設計院提供的約束點坐標進行二維約束平差,獲取各點的復測成果坐標,然后與設計單位提交的平面成果坐標進行比對。根據設計提供的坐標系投影帶劃分,將二維約束平差得到的GPS控制網的坐標分別投影到對應的平面坐標投影帶中,計算出GPS控制點的工程獨立坐標值,得出GPS控制點的復測坐標成果。9.2導線數據解決導線使用武漢大學科傻軟件完畢平差計算,計算精度滿足國家三等導線精度規定。(1)精密導線網測距邊的高程歸化和投影改化,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歸化到都市軌道交通線路測區平均高程面上的測距邊長度,應按下式計算:式中:—測距兩端點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離(m);—參考橢球體在測距邊方向法截弧的曲率半徑(m);—現有都市坐標系統投影面高程或都市軌道交通工程線路的平均高程(m);—測距邊兩端點的平均高程(m)。②測距邊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長度,按下式計算:式中:—測距邊兩端點橫坐標之平均值(m);—測距邊中點的平均曲率半徑(m);—測距邊兩端點近似橫坐標的增量(m)。(2)在每天外業結束后,應立刻對當天觀察數據進行復核和驗算,檢查各項指標與否符合規范規定,對超限部分及時提出外業補測。(3)平差計算前應分段進行單導線平差驗算,每一段均達成規定后,最后進行導線網整體嚴密平差計算。①附合精密導線或精密導線環的方位角閉合差,不應不不大于下式計算的值:式中:—測角中誤差,取為±2.5″;n—附合導線或導線環的角度個數。②精密導線網測角中誤差(M0)應按下式計算:M0=±式中:—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方位角閉合差;—附合導線或導線環的角度個數;—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個數。9.3高程數據解決(1)高程控制網外業每天數據采集完畢經檢核后上傳至電腦,使用科傻軟件進行數據解決。(2)計算來回測高差較差并與規范規定限差進行比較與否滿足限差的規定。(3)計算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誤差和全中誤差:MΔ和Mw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測段來回高差不符值(mm);L—測段長(km);N—測段數;W—通過各項修正后的水準環線閉合差(mm);(4)觀察數據分析:將來回測高差取平均值與高程差進行比較,若超出限差則對超限測段進行單程校核,確保測量數據的精確。當較差超限時,應將該狀況,報監理站及設計單位簽認和確認成果。10.復測成果評判辦法及原則10.1復測網數據解決完畢后,首先應對其精度進行統計分析,確保復測網的成果能夠滿足對應等級的精度規定。重要項目及原則以下:(1)GPS復測網獨立環閉合差及重復基線較差應滿足本技術方案中的有關規定;(2)GPS自由網平差和約束平差后最弱邊方位角中誤差和邊長相對中誤差應滿足本技術方案中的有關規定;10.2根據導線測角、測距的精度規定,在各項滿足本技術方案規定的前提下,進行控制點復測坐標與設計單位坐標比較。當控制點坐標復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