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教案第一課
童年(三課時)第一課時《搖啊搖》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搖啊搖》2、歌表演《搖啊搖》3,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搖啊搖》,讓學生體會歌曲抒情、活潑的音樂心情,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及熱愛。我們要珍惜今日的華蜜生活,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搖啊搖》,并進展表演。三、能聽辨音的凹凸并進展模唱,在聽視唱中根本能唱準音。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搖啊搖》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一、常規練習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較有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2、復習歌曲
請小摯友們說說最寵愛上學期的哪首歌曲/或彈一段前奏問學生歌名。3、唱一唱;豎笛練習:吹一吹
二:新課學習:1、導入:傾聽《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說說樂曲心情,并用動作表演。
觀賞童謠歌舞《弄堂嬉戲》并用動作表演。2、小練習:隨音樂拍手:(復三拍子動作練習)歌曲《搖啊搖》旋律熟識。
3、歌曲學習:出示書上插圖,讓學生嘗試怎樣讀更能表現圖上的意境,教師采納兩種方法讓學生選擇,學生邊劃船邊朗讀。1)說說用以上哪段音樂配比擬適宜,為什么?2)放《搖啊搖》錄音,學生感受歌曲心情。3)放《搖啊搖》錄音,學生做劃船律動,體驗6/8拍的強弱感。‘LU’哼唱。4)教師范唱歌曲旋律,引導學生手指書視譜;5)結合豎笛進展視奏練習。6)學生模唱學習歌曲(局部學生演奏樂器、局部學生模唱;輪換進展)。4、邊唱邊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搖啊搖》,要求自創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嬉戲進展表演。5、編創及活動1)讓學生說說三角鐵有哪兩種敲法。2)分組嘗試選擇滾動式和按強拍打擊三角鐵如何為歌曲伴奏。3)分組展示4)讓學生試著敲一敲,說說有什么特點?(在長音處用
)5)一局部學生邊唱邊表演,一局部學生用打擊樂伴奏。6)除選擇三角鐵伴奏外,還能用什么打擊樂同樣渲染《搖啊搖》的意境。用三角鐵、碰鈴、沙球等為歌曲伴奏。7)分組或集體表演。小結:激勵及表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童年的回憶》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童年的回憶》
2、歌表演《童年的回憶》
3、復習童年嬉戲《老鷹捉小雞》《丟手絹》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一、引導學生傾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么華蜜》,培育學生完好傾聽音樂作品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與音樂理論活動,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及熱愛。二、通過自編動作表演歌曲《童年的回憶》,體驗天真得意、通過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理論活動。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我們多么華蜜》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較有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頌的常規等。
3:復習歌曲《搖啊搖》唱一唱;豎笛練習:吹一吹
二:新課學習:
(一)
復習童年嬉戲:《老鷹捉小雞》《丟手絹》
(二)傾聽《童年的回憶》
1、導入:(放背景音樂)師:小摯友們,在小的時候,最快樂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讓學生溝通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憶的一幕
2、
聽音樂:邊聽邊用手勢按圖形譜的形態劃動。學生隨音樂仿照小兔跳。再隨音樂仿照烏龜爬。
師:說說誰的行走速度快?誰的行走速度慢?
板書:
快
慢
<難點解決》1、從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及烏龜比擬。2、可請一個學生扮小兔跳,一個學生扮烏龜爬,再和教師走進展比照,
引出“中速”
并板書。
3、聽《童年的回憶》說說第1、2段速度怎樣?心情怎樣?第3段速度怎樣?心情怎樣?(完成書上練習)。
(三)聽辨練習:用LU模唱3
5
6三個音
聽一聽教師彈奏的兩個益鳥中哪個高?哪個低?用手勢表示并用LU模唱。3
5
5
3
5
6
5
3
3
6
6
3
課堂小結:激勵及表揚,并指出缺乏之處。第三課時《小酒窩》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小酒窩》
2、表演歌曲《小酒窩》
3、觀賞樂曲《我們多么華蜜》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小酒窩》,讓學生體會歌曲抒情、活潑的音樂心情,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及熱愛。我們要珍惜今日的華蜜生活。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小酒窩》,并進展表演。
三、引導學生傾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么華蜜》,培育學生完好傾聽音樂作品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與音樂理論活動,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及熱愛。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小酒窩》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進展練習)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請小摯友看看誰有小酒窩?有小酒窩的小摯友笑得怎樣?)
2、聽錄音(學生溝通,可動可唱)
3、再聽錄音,你能聽出是一二還是一二三嗎?(隨音樂拍手感覺)
4、教師范唱歌曲旋律,引導學生手指書視譜;
1)結合豎笛進展視奏練習。
2)學生模唱學習歌曲(局部學生演奏樂器、局部學生模唱;輪換進展)。
用LU哼唱:重點:
3
1
0
6│3
0│5
3
0
5│6
0│
5、節奏朗讀歌詞(重點讀準:左邊
0一│個
0│右邊
0一│個0│讀準八分休止處)
6、
錄音,輕聲跟唱。
7、教師范唱(學生邊輕聲隨唱邊拍手)。
8、分別用稍快、中速、慢速讓學生試唱,說說用哪種速度表達長有小酒窩甜蜜、得意的小摯友,喜悅的心情?
9、
輕聲用甜蜜的心情、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
分組排練表演唱。
11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我們多么華蜜》要求自創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嬉戲進展表演。
三、傾聽《我們多么華蜜》
1、導入:回憶童年快樂嗎?你們覺得華蜜嗎?下面請小摯友們聽一首歌《我們多么華蜜》。
2、
聽歌曲
說說歌曲心情?幾拍子?(感覺象即可)幻燈出示歌詞
3、
介紹歌曲創作的時代背景。
4、
復聽,學生輕輕地隨錄音哼唱,即興舞蹈。
5、
談談對唱曲的感受
6、
編創及活動
師:歌曲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到興致勃勃?當你聽到時用動作或打擊樂表示。也可用豎笛參及演奏。
8、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我們多么華蜜》要求自創運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嬉戲進展表演。課堂小結:激勵及表揚,并指出缺乏之處第二課草原(三課時)第一課時《草原上》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草原上》
2、表演歌曲《草原上》
3、音樂學問:四分、二分音符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草原上》,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初步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風格。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進展表演。
三、引導學生在嬉戲中學習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進展練習)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談話、多媒體出示內蒙古大草原和內蒙古人民的風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樂)
教師介紹:在這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們以放牧為生……教師唱一首給你們聽吧。
教師范唱,學生感受歌曲的心情,聽后答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聽音樂,學生自由隨音樂表演,教師可稍做指引。
3、學習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聽歌曲錄音《草原上》(也可選看光盤影片內容);
2)教師范唱,引導學生小聲隨唱;學生輕聲跟著范唱錄音唱。唱出美麗抒情的心情。
3)結合豎笛進展視奏練習
4)多媒體出示大草原,學生用中速、悠揚的歌聲演唱,留意唱出對草原的贊美之情,開展聯想及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邊唱邊即興表演。
6)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進展編配為歌曲伴奏。
三、音樂學問
1、學生跟著琴邊看譜邊唱唱名。
2、師:歌譜里出現最多的是哪三個音?mi
sol
la
看教師用柯爾文手勢邊唱表示著“3、5、6”三個音。(學生唱)
教師彈琴,開火車嬉戲,教師彈一組,學生按節奏唱一組,一個接著一個。
(唱音高時結合柯爾文手勢進展訓練,讓學生從立體的直覺上理解音的凹凸。)
3、加上時值唱一唱
365―
625―相識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節奏入)
Ⅹ
Ⅹ
Ⅹ
―讀一讀
唱一唱
邊拍手邊讀
4、節奏嬉戲找媽媽
將《草原上》的歌譜分割成卡片,將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別貼在黑板上歸類,邊聽音樂邊貼,以小組為單位,比一比看哪一組貼得快,貼得最正確。小結:激勵及表揚,指出缺乏之處。第二課時《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草原巡邏兵》
2、學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3、表演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傾聽《草原巡邏兵》,培育學生完好傾聽音樂作品中具有顯明的地方色調的內蒙古民歌的音調,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與音樂理論活動,
二、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初步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風格。
三、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進展表演。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進展練習)
4:柯爾文手勢復習唱“3、5、6”三個音。
二:新課學習:
(一)傾聽《草原巡邏兵》
1、初聽樂曲的“引子”及第一局部的快板音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聽主題曲調,(心情怎樣?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題曲調,學生看曲譜再聽音樂,并隨音樂哼唱,體驗蒙古音樂的風格。
3、
聽全曲。設問:全曲及我們剛剛哼唱的主題有什么關系?速度上有什么改變?學生分小組探討后答復。師生溝通答案:主題改變開展。
4、
聽全曲。要求:聽完后,按音樂開展的情景,簡潔編講故事《草原巡邏兵》。
5、
完成課本上的作業,聽音樂排序號。
教師簡潔介紹“笙”的性能。
(二)新歌學習
1、導課:復習《草原上》邊唱邊表演
師:《草原上》這首歌的心情是美麗,抒情的,下面我們再來聽一首蒙古族歌曲,聽完后告訴教師,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聽范唱錄音,學生體會歌曲心情。)學生自由答復
2、聽音樂,表現了小牧民怎樣的心情?(學生自由答復。)
3、學生隨音樂自由編創動作表演,教師適時指導。(師生一起隨音樂表演)
4、學生跟著范唱錄音輕聲演唱。(唱準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結合豎笛進展視奏練習
6、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邊唱邊用動作表演,表現出小牧民驕傲、歡快的心情。
課堂小結:激勵及表揚,并指出缺乏之處。第三課時《草原放牧》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草原放牧》
2、歌表演《草原放牧》
3、即興創編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傾聽《草原放牧》,培育學生完好傾聽音樂作品中獨奏的民族樂器和西洋管弦樂隊協同演奏所具有顯明的民族風格,還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與音樂理論活動
二、通過自編動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體驗天真得意、通過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理論活動。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草原放牧》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3、5、6”三音進展練習)
4:柯爾文手勢復習唱“3、5、6”三個音。
二、編創及活動ABA
1、復習《草原上》(要求:邊唱邊表演)
2、復習《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邊唱邊表演)
3、分組活動(把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再分成三小組,讓學生自報圖示中的任何一局部。三小組的同學各自探討如何表演好自己這組的一局部,教師適時指導,可參加打擊樂器伴奏。)
4、分組排練。(分組按ABA的依次表演)
第一大組表演完后,第二大組表演,互相溝通,互相評價。
三、傾聽《草原放牧》
1、導入:
師:小牧民們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樂……(講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紹《草原小姐妹》音樂創作的背景)
1)
聽音樂第一段,說說音樂心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學生探討答復(小姐妹倆歡快、活潑的放牧情景)
2)
聽音樂第二段,說說音樂心情,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學生探討答復(小姐妹倆對漂亮家鄉和華蜜生活發自內心的贊美)
3)
聽全曲,啟發學生依據樂曲標題名稱及琵琶彈奏的音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情景,并用圖形來表示。
4)
再次復聽全曲:要求學生即興編舞進展表演。
四、編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三個音符
2、以小組為單位,用已經駕馭的3
5
6
三音即興編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組編得多,編得好聽。
3、
師把學生編的曲在黑板上登記來一一展示,將好聽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豎笛吹一吹。第三課友誼(三課時)第一課時《噢!蘇珊娜》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同伴進展曲》
2、學唱歌曲《噢!蘇珊娜》3、表演歌曲《噢!蘇珊娜》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傾聽《同伴進展曲》,培育學生完好傾聽音樂作品管樂器(包括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及玎擊樂器)演奏的進展曲。,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與音樂理論活動
二、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噢!蘇珊娜》,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作品,音樂作品曲調素材精練,易唱,易記,有著深厚的生活氣息,初步感受音樂作品中表現對摯友的真誠的情意,也是對生活中奇妙事物追求的一種憧憬。
三、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噢!蘇珊娜》,并進展表演。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噢!蘇珊娜》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復習前課內容吹奏學生自己作品進展練習)
二:新課學習:
(一)傾聽《同伴進展曲》
1、
導入:(復習歌曲“郊游”,)
2、
談話:秋天,秋高氣爽,秋色怡人,真是交游的好時間,我們結伴去郊游好嗎?在郊游前,先聽音樂,進展列隊表演,但得聽出這段音樂是齊步走還是跑著走?
1)初聽,聽后溝通,介紹創作背景
2)復聽A、B段,邊聽邊看圖形譜,聽后說說兩段心情是否一樣?
3)分組探討:用不同手段進展描繪(提示:可以表演、畫圖、語言)分組展示、學生評價
3、
聽C段音樂,(設問:這段音樂及前面兩段音樂中的哪一段一樣)
4、
復聽C段音樂,畫圖形譜。
5、
師:隊列開場,請小摯友們進展隊列改變表演。
(二)學習新歌《噢!蘇珊娜》
1、
圖片出示“牛仔”(學生溝通、思索)聽音樂,學生自由隨音樂表演,教師可稍做指引。
2、學習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聽歌曲錄音《噢!蘇珊娜》(也可選看光盤影片內容);
2)教師范唱,引導學生小聲隨唱;學生輕聲跟著范唱錄音唱。唱出美麗抒情的心情。
3)結合豎笛進展視奏練習
4)歌中說他們去探望摯友們,說明他們怎樣?應用什么心情來唱?用歡快的心情完好地唱一邊。
5)邊唱邊即興表演。
6)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進展編配為歌曲伴奏。
一局部學生演唱,一局部學生用豎笛及打擊樂器伴奏。小結:激勵及表揚,指出缺乏之處。第二課時《寬恕我》教學內容:1、表演歌曲《寬恕我》
2、學唱歌曲《寬恕我》
3、編創及活動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寬恕我》,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初步感受內蒙古的民族民間音樂的民族風格。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寬恕我》,并進展表演。
三、引導學生在嬉戲中編創新歌詞,并唱一唱。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寬恕我》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復習前課內容吹奏學生自己作品進展練習)
二:新課學習:
(一)復習表演《噢!蘇珊娜》
1、完好地唱一遍歌曲《噢!蘇珊娜》
2、編邀請舞
教師跳根本舞步——跑跳步。——分組設計創作——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二)新歌教學《寬恕我》
1、導入:談話入課、聽錄音、學生溝通。師:肯成認自己的錯,說明他怎樣?(學生自由答復)師:你能聽出剛剛這首歌是幾拍子的嗎?(放錄音學生試拍)
放錄音學生打三拍子(提示:第一拍不打、用“LU”哼唱)
1)聽歌曲錄音《寬恕我》(也可選看光盤影片內容);
2)教師范唱,引導學生小聲隨唱;學生輕聲跟著范唱錄音唱。唱出美麗抒情的心情。
3)結合豎笛進展視奏練習
4)歌中說他們去探望摯友們,說明他們怎樣?應用什么心情來唱?
(帶著內疚的心情,向摯友傾訴自己的“一點錯”,表達對同伴的信任,渴望得到同伴的“寬恕”)
5)邊唱邊即興表演。
6)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進展編配為歌曲伴奏。
一局部學生演唱,一局部學生用豎笛及打擊樂器伴奏。
(三)編創及活動
放松一下做一個嬉戲,找自己的好伙伴編段新歌,看哪些編得新奇、好玩。
練習——展示——師生評價。
課堂小結:激勵及表揚,并指出缺乏之處。第三課時《船歌》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船歌》
2、復習歌曲《寬恕我》
3、創編及活動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傾聽《船歌》,培育學生完好傾聽音樂作品良好習慣,感受作品中輕松、歡快的氣氛。引導學生動手主動參與音樂理論活動
2、引導學生在嬉戲中創編。
3、通過樂器演奏歌曲《船歌》為表演伴奏,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復習前課內容吹奏學生自己作品進展練習)
二、復習歌曲《寬恕我》
1、完好地唱一邊。
2、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分組自由選擇打擊樂器試敲,探討每樣樂器用了什么節奏進展伴奏)
3、幻燈出示節奏譜,逐條邊唱邊徒手拍(加上樂器敲一敲,三條合起來(方法同上))
4、一局部學生唱,一局部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三、編創及活動
1、節奏:2/4ⅩⅩ∣ⅩⅩ∣Ⅹ―∣Ⅹ―‖
用“3
5
6”三個音按節奏編自己的歌頌一唱嗎?
1)聽聽教師的歌怎樣?(教師示范)
2)學生同座試編
3)學生展示
4)師生評價
四、傾聽《船歌》
1、導入:(你能聽出他們在唱什么嗎?)放錄音,學生傾聽
2、溝通探討歌曲所表達的情景(伙伴們真誠的友情之情和歡快的氣氛)
3、幻燈出示歌詞,復聽全曲。(當很多人歌頌時,他們唱的是同一個曲調嗎?)學生溝通——答案
4、全曲(出示合唱譜,要求學生畫出合唱的二聲部圖形譜)
5、指導學生看書上是怎樣畫圖形譜的,然后聽音樂試畫
6、師:請學生隨音樂劃動,表達伙伴們輕松活潑地在船上劃行的情景。
3、復聽音樂,學生隨音樂劃動。第四課放牧(三課時)第一課時《放牛山歌》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放牛山歌》,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作品,音樂作品曲調快樂、活潑,素材簡練、樸實,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初步感受音樂作品中表現了農村的牧童娃娃開心勞動生活的快樂心情。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進展表演。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6、1、2三音進展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展)。
二:新課學習:
1、學習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復習《草原上》、邊唱邊表演
談話:通過唱這首美麗抒情的歌曲,我們仿佛來到了寬闊的草原上,下面教師請小摯友們聽一首歌曲,聽聽這首歌曲心情是怎樣的?它唱的小摯友們在干什么?聽歌曲錄音《草原上》;
2)初聽范唱(聽后學生答復)
師引導學生用動作表(隨音樂一起做放牛、趕牛、撿柴的動作)師生一起表演。
3)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摯友呢?(四川)揭題:今日我們就來唱一唱四川兒歌《放牛山歌》
4)豎笛演奏《放牛山歌》旋律
5)教師范唱,引導學生小聲隨唱;并要求學生留意歌曲演唱心情
6)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伴同學唱(提示學生留意音的長短)。
4:簡潔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邊唱邊即興表演。
2)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進展編配為歌曲伴奏。
一局部學生演唱,一局部學生用豎笛及打擊樂器伴奏。
小結:激勵及表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牧歌》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牧歌》、《小放牛》
2、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通過觀賞樂曲《牧歌》、《小放牛》,進一步體驗感受樂曲中開心喧鬧、充溢朝氣的音樂心情,初步感受兩種不同風格、不同音色色調、不同心情的音樂。
二、通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牧歌》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6、1、2三音進展練習)
二:新課學習:
(一)觀賞《小放牛》
1、導入:談話(從前課歌曲入)
A、教師出示幻燈《小放牛》曲調,教師邊彈琴邊唱。
B、學生跟琴哼唱,對該民歌有一個初步的熟識。
初聽錄音樂曲:師設問:A、這段樂曲是由民族樂隊還是西洋樂隊演奏的?
B、樂曲中主要的曲調是由哪一件樂器演奏的?聽完后,學生自由答復。
A、聽第一段音樂:問:這段音樂及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關系?聽完后,學生探討答復。
B、
第二段音樂:設問:這段音樂旋律及第一段有什么關系?在速度上有什么改變?
你能聽出嗩吶在仿照二人一問一答的情景嗎?
(還是第一段主題音樂,但是速度加快。有必要的話可再聽一邊)
C、
第三段音樂
設問:這段音樂在速度上有什么改變?心情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D、
復聽全曲:聽完后師生溝通聽后感。
(二)觀賞《牧歌》
1、導入:請小摯友們聽一首歌曲,聽完后說說你的感受。(師:范唱民歌《牧歌》)
學生談感受(曲調悠揚飄逸,低回宛轉)
2、師:介紹這是一首內蒙古昭烏達盟民歌(學生用“LU”跟著教師唱《牧歌》曲調,唱時可以看書上的圖形譜,再用豎笛吹一吹)
3、請小摯友們聽一首由民歌《牧歌》為素材創作的小提琴曲《牧歌》。初聽音樂。
問:民歌《牧歌》的曲調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后學生答復)
4、
聽樂曲
問:每遍的主題曲調出現時它的聲區改變依次是怎樣的?哪邊高?哪邊題低?各遍表達了怎樣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樣的場景?學生自由探討答復。
(三)及《小放牛》比照觀賞,說說你的感受。提示:從題材、形式、風格等進展比照
可以以小組探討的形式進展,然后再答復。
教師進展總結、板書。板書:題材
形式
風格
《小放牛》
《牧
歌》第三課時《小牧笛》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小牧笛》
2、表演歌曲《小牧笛》
3、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小牧笛》,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作品,音樂作品曲調快樂、活潑,素材簡練、樸實,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初步感受音樂作品中表現的純樸真摯的感情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小牧笛》,并進展表演。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小牧笛》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6、1、2三音進展練習)三、新課教學
(一)聽辨“6
1
2
”
1、師:我們來進展個嬉戲,看哪個小摯友的耳朵靈,聽得準出示“6
1
2
”唱一唱
2、進展聽辨:要求:當你聽到彈奏的是上面一個音時請站起來,聽到彈奏的是下面一個音是坐著不動。
3、兩條曲調分開進展聽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兩個音分兩次跟琴唱一唱,以體驗兩個音的凹凸。
(二)新歌教學
1、導入:談話:
2、初聽范唱錄音(學生感受歌曲心情,聽后答復問題)
師生一起隨音樂表演吹笛
3)結合節奏練習進展拍手練習(在音樂伴奏下進展拍手練習)
4)出示大歌片《小牧笛》
5)豎笛演奏《小牧笛》旋律
6)學生輕聲跟唱(四度音程要唱準)
3、簡潔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邊唱邊即興表演。
2)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并進展編配為歌曲伴奏。
一局部學生演唱,一局部學生用豎笛及打擊樂器伴奏。第五課
媽媽的歌(二課時)第一課時《媽媽的心》教學內容:1、觀賞歌曲《媽媽之歌》
2、學唱歌曲《媽媽的心》
3、表演歌曲《媽媽的心》
4、音樂學問:駕馭四分休止符,理解女聲、童聲的演唱形式
5、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觀賞歌曲《媽媽之歌》,進一步體驗感受樂曲中音樂作品旋律宛轉起伏、寬廣綿長,充分表現了母子間的真摯。歌曲的歌詞樸實無華,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間。初步感受音樂作品中通過母子兩人的對答,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摯愛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報。
二、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媽媽的心》,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作品,音樂作品充溢激情地表達了華蜜生活的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初步感受音樂作品中在音調上節奏的松、緊改變,唱出了“媽媽的歌”、“兒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烈萬千,把心情推向高潮。
三、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及動作進展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媽媽的心》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無標準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6、1、2三音進展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展)。
二:新課學習:
1、導入(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媽媽,你知道媽媽的心中最牽掛、最關切的是誰?生:自由答復)
2、放錄音,(師:下面請小摯友們聽一首《媽媽的心》,聽后說說這首歌曲唱了什么內容?用什么速度演唱?聽后溝通)
出示大歌片《媽媽的心》聽錄音范唱兩邊,學生輕輕跟著錄音哼唱
留意區分:
5
3
3.1│2
3
0│
媽
媽的心里
3、
入四分休止符
(問:你們有沒有發覺歌譜上有“0”?板書“0”簡潔介紹:休止符,音樂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頓,在簡譜中就是用“0”表示,“0”是四分休止符(板書)四分休止符及四分音符的時值是一樣的,都是一拍。)
4、練習:1)念及拍:
ХХ0∣ХХ0‖
0ХХ∣0ХХ‖
2)再聽錄音范唱,輕聲跟唱
3)探討:這首歌中的休止符“0”起到什么作用?表達怎樣的心里狀態?
結論:這里四分休止符表達出兒女及媽媽心心相印之情
4)豎笛演奏《媽媽的心》旋律
5)學生輕聲跟唱(留意四分休止符的停頓)
談話:歌曲中“兒女”“媽媽”“祖國”三者的關系能理解嗎?你能唱出對媽媽、對祖國的愛嗎?
5、教師范唱
6、分段練唱再連起來唱(教師彈旋律,學生用打擊樂進展合作排練。
一局部學生演唱,一局部學生跳,一局部學生用豎笛及打擊樂器伴奏,表演《媽媽的心》)
三、觀賞《媽媽之歌》
1、導入:(教師又帶來一首《媽媽之歌》,聽后說說歌曲又唱了什么)內容?
2、初聽(師生溝通歌曲所反映的內容。)
3、介紹(師:這是一首云南納西族民歌,納西族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民歌中以“阿哈巴拉調”抒發對母親恩情的歌腔。)
4、
復聽(設問:這首歌是男聲唱?女聲唱還是童聲唱?學生溝通)
5、
再次復聽
6、學生跟錄音輕輕哼唱自已創編動作進展表演,體驗母親的深情。
課堂小結:激勵及表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
2、情景表演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3、選用內容:用豎笛演奏歌曲為表演伴奏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作品,音樂作品曲調美麗、抒情。歌詞寓意深入,初步感受音樂作品中旋律呈現起伏,唱出了主人公對媽媽的一片熱愛之情,同時也表現了要讓媽媽好好安睡的內心情感的流露
二、引導學生進展教室環境的布置,服飾等、創設情景,學習創編情景及動作進展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及歌聲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無標準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6、1、2三音進展練習)
4:聽辨音的凹凸,并由低到高排列唱一唱
1)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在競賽前先來唱一唱下面幾個音。
出示:6
1
2
3
5
6
要求:學生邊做手勢邊唱
2)教師彈奏以上幾個音讓學生聽辨,并一一找到圖上的卡通人物。
3)按卡通人物的大小凹凸,排列出音的由低到高并唱準
4)學生板書,其他學生板書在自己的課本上將音由低到高按依次排列書寫,并用手勢協作唱準“6
1
2
3
5
6
”的音列。
二:新課學習:《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1、導入:(講故事,放背景音樂《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伴奏)
2、出示大歌片,(聽范唱錄音,學生溝通:你能用動作來表達這首歌曲的心情嗎?)
3、聽錄音,(學生自由表演。聽后說說是誰在唱搖籃曲?唱給誰聽?
學生溝通)
4、豎笛演奏《媽媽的心》旋律,再輕聲跟琴唱旋律(唱準低音“5”、切分音、“2”時值唱足)
5、放錄音,輕聲哼唱(最終的哼鳴音要唱準,唱的時候,眉毛略微抬起一點
6、談話:1)這首歌曲是小摯友看到媽媽工作很辛苦,因為勞累而睡著了,于是把桌子當成搖籃,邊搖邊唱,說明小摯友怎樣?學生溝通
2)為表達對媽媽的熱愛之情和表現夜晚的安靜,應當用什么心情演唱?速度呢?(多媒體出示,讓學生選擇)
7、用深情、溫柔的心情,慢速有感情地演唱
8、看歌詞,設問:歌曲中有幾個人物?學生溝通,改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嗎?學生講故事,教師放背景音樂
9、你能把剛剛講的故事進展情景表演嗎?(提示:表演中有幾個動作?分小組合作進展情景表演設計)
10、分組展示(師生評價)
師:看到媽媽工作得這樣辛苦,我們除了給媽媽唱搖籃曲,還應當怎樣做?
學生溝通(不再費事好媽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體歌表演《不再費事好媽媽》。
課堂小結:第三課時《魯冰花》
教學內容:1、觀賞歌曲《魯冰花》、《小白菜》
2、嬉戲跳格子
3、聽辨音的凹凸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觀賞歌曲《小白菜》,體驗感受樂曲中音樂作品旋律線條級進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帶有哭泣性質的音調,深入地表現了一個舊時農村中失去親娘而受人虐待、孤苦無依的女孩悲涼凄苦的心情。
二、引導學生觀賞歌曲《魯冰花》,進一步體驗感受樂曲中音樂作品一局部旋律采納羽調式并下行,表現了女孩對家鄉、母親的深切思念和凄婉傷感的心情。第二局部調式轉為大調式,節奏活潑,給人帶來光明、暖和的感覺,這是對奇妙童年的回憶。但旋即音調跳動動亂,心情變得激烈起來,表現了無奈的感慨及執著不渝的渴求。隨著歌曲第一局部的再現,又使人深深地沉醉在魂牽夢縈的不盡思念之中
三、組織學生參及《跳格子》嬉戲,穩固四分休止符,訓練思維的靈敏。
四、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無標準動作要求,但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進展練習)
4、復習《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指明學生演唱(其余學生評價)邊聽音樂邊唱邊表演
二、觀賞歌曲《魯冰花》、《小白菜》
1、談話:教師今日又帶來兩首歌曲《魯冰花》、《小白菜》,請小摯友們聽后說說這兩首歌曲講解并描繪的內容似乎什么?(放錄音后師生溝通)
這兩首歌曲的歌名都是兩個主任翁的名字,一個叫《魯冰花》,一個叫《小白菜》,這兩首歌曲都是對媽媽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樣,誰能分析一下?請大家再聽一邊。
2、復聽這兩首歌曲。(師生分析探討兩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這兩首歌曲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生:自由答復后,幻燈出示圖片,讓學生選擇。
3、設問:這兩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師生探討演唱形式及這兩首歌曲的一樣和不同之處)
4、再次復聽,在輕聲跟錄音哼唱
三、嬉戲:跳格子
1、導入: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嬉戲《跳格子》,看哪個小摯友跳得最棒
2、講嬉戲規則(教師邊講邊示范)
格子中的“Х”是一個代號,可以是節奏,可以是隨意唱名或模擬動物的叫聲等等“0”代表休止符
3、方法:可以隨意一個方向切入跳格子
A、教師執棒,學生跳格子試一次
B、學生執棒,分組競賽,看哪一組最精確
C、依次輪番,從不同方向進展跳格子。第六課四季的歌(三課時)第一課時《四季童趣》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四季童趣》2、表演歌曲《四季童趣》
3、自制碗琴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四季童趣》,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曲調歡愉快潑充溢童趣的歌曲感受歌曲中出現了一幅幅生動而饒有情趣的畫面,形象地表現了兒童們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爛漫的快樂情景,抒發了他們熱愛生活的心情。、
二、引導學生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可以用歌表演的形式參及表演、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理論活動。
三、自制碗琴要求有兩點,即在6——6的范圍內,可以是五聲中的任何一個調式,活動強調即興創作,讓學生充分發揮,不要加以限制,符合要求的剛好表揚,激勵學生的創作主動性四、通過樂器學習歌曲《小漁簍》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自制碗琴:(杯子、碗、玻璃瓶)留意:一聽、二加減、三定、四換、
1)通過師生合作制作碗琴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加水不同,出現聲音的凹凸不同。
2)考慮課堂的時間因素,以及碗和杯子自身的材料不行能都是一樣的,原來就是有差異的。所以,要重在及體驗加了不同的水音高就有區分了就好了。
二:新課學習:
1:聽歌曲錄音《四季童趣》(標準要求同學們傾聽時動作)
1)探討并談談《四季童趣》的歌曲內容
2)復聽時可自由選擇動作進展表演。
2:學習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聽歌曲錄音《四季童趣》;
2)教師范唱歌曲《四季童趣》(加表演、激發情趣)
3)豎笛演奏《四季童趣》旋律
4),引導學生小聲隨唱;并要求學生留意歌曲中斷音的唱法(不講學問,只提示學生留意音要唱得短促)
5)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伴同學唱(提示學生留意斷音處要唱得有跳動《草原上》感)。
4:簡潔表演歌曲《小漁簍》:即興表演
錄音伴奏或在音樂伴奏下自己地進展練習及表演
小結:激勵及表揚,指出缺乏之處。第二課時《捉迷藏》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櫻花》
2、學唱歌曲《捉迷藏》
3、表演歌曲《捉迷藏》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通過觀賞樂曲《櫻花》,進一步體驗感受樂曲旋律平穩勻整的節奏,鎮定自若的速度,使人聯想到木屐的步履。具有獨特的日本民族風味
二、聽唱法學唱歌曲《捉迷藏》,通過教師范唱,感染學生心情,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進一步體驗感受歌曲中活潑而又輕快,形象生動,富有童趣的音樂特點。也表現兒童對奇妙的大自然充溢著熱愛的情感。
三、通過歌表演的學習及表演、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理論活動。
四、通過樂器學習歌曲《捉迷藏》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碗琴練習。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歌曲《櫻花》
1)初聽,(完好聽全曲)(提示學生隨樂曲輕輕拍手)。
2)談談所聽內容;平穩勻整的節奏,鎮定自若的速度,使人聯想到木屐的步履。具有獨特的日本民族風味
3)復聽:結合音樂心情自由地隨音樂即興律動。
2:觀賞樂曲《櫻花》
1)初聽,(完好聽全曲)(提示學生隨樂曲輕輕拍手)。
2)談談所聽內容;歌曲旋出現幾次?樂器各有什么不同?
3)復聽:結合音樂心情自由地隨音樂即興律動。
2:歌曲《捉迷藏》學習:(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教師范唱歌曲,邊唱邊指歌片中的十六分節奏處。
2)樂器演奏《捉迷藏》旋律(附點音符模擬)
3)學生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指譜,要有明顯的強弱及美麗感)
4)自由唱嫻熟歌曲的旋律。
5)錄音伴奏演唱歌曲。
6)通過自編嬉戲表演歌曲《捉迷藏》。要求自創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嬉戲進展表演。
課堂小結:第三課時《雪花飄舞》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雪花飄舞》2、表演歌曲《捉迷藏》
3、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教學目的:
一、通過觀賞樂曲《雪花飄舞》,進一步體驗感受樂曲表現孩子在冬日里注視室外漫天飄舞的雪花,熱切渴望春天早日降臨的心情。
二、可以參及歌曲《捉迷藏》歌表演的學習及表演、創編動作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理論活動。歌曲中活潑而又輕快,形象生動,富有童趣的音樂特點。也表現兒童對奇妙的大自然充溢著熱愛的情感。
三、通過樂器學習歌曲《捉迷藏》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進展練習)
4、復習《四季童趣》指明學生演唱(其余學生評價)邊聽音樂邊唱邊表演二:觀賞樂曲《雪花飄舞》
1:觀賞歌曲《雪花飄舞》
1)初聽,(完好聽全曲;先講:法國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為5歲的愛女創作了一套鋼琴曲集,題名為《兒童樂園》,反映和刻畫孩子的童心世界。《雪花飄舞》就是其中的第四首。后聽)
2)談談所聽內容;樂曲開場,輕輕響起“”四個音的上行序列,隨即衍化為用左右手交替彈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音型“”,似乎雪花紛紛揚揚,越下越密。一會兒,左右手做反向進展,打亂了原來的序列,使人聯想到靜靜飄落的雪片隨風飄舞。穿插在十六分音符中的長音及和弦也慢慢明朗,變為一支簡潔樸實的、孩子們吟唱的兒歌:樂曲的中間局部在象征雪花飄飛的節奏音型襯托下,高音區奏出主要由三連音節奏組成的下行音調:而低音區接著出現上行的旋律,有如孩子們的對話:在4小節不斷上升的十六分音符節奏音型引導下,樂曲再現了第一段音樂。結尾時音區移高,力度減弱,曲首的“
”依稀可辨。風已止息,最終幾片雪花緩緩飄落。
3)復聽前作曲家德彪西介紹(可用多媒體):再聽后結合音樂心情自由地隨音樂即興律動。
1:表演歌曲《捉迷藏》
1)結合節奏練習進展拍手練習
2)錄音伴奏:在音樂伴奏下進展拍手練習;
3)為自己的拍手伴奏(分組進展,可進展自己創編歌詞進展表演),要求邊唱邊表演。
2:歌表演《捉迷藏》
1)提要求,盡量地給學生最大的表演自由度;
2)錄音伴奏,學生自編動作
3)分組表演(學生自己伴奏。
4)集體表演。(錄音或自伴都可)
時間允答應加《四季童趣》復習表演第七課
鐘聲(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鐘聲叮叮當》
2、表演歌曲《鐘聲叮叮當》
3、音樂唱名學習。唱準4、7、1音高,并進展理論創作活動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鐘聲叮叮當》,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鐘聲叮叮當》。要求學生用親切、跳動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體驗歌曲輕松、開心的音樂心情。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及動作進展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三、復習七個唱名,唱準4、7、1音高,并進展理論創作活動,能用七個唱名組成簡潔旋律。
四、通過樂器學習歌曲《鐘聲叮叮當》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歌曲《捉迷藏》,邊唱邊表演
3、音樂學問:按教師手勢唱do、re、mi、sol、la——按教師手勢學習fa、si、do——按音階唱——打亂依次唱
出示視唱曲:2/4
13
5│66
5│6ⅰ76│5—│13
5│66
5│44
32│1—║二:新課學習:
1:導入:幻燈出示歐洲教堂(互相溝通)
2:聽錄音,留意演唱依次
3:有的小摯友在電視或電影中看到過,你能說說在教堂中常常發出什么聲音?(互相溝通)音樂是怎樣表現的呢?(聽音樂,學生談感受)
4:你回用動作表演嗎?(學生自由做動作《鐘,身體左右搖擺》)
5:學習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聽歌曲錄音《鐘聲叮叮當》;
2)教師范唱歌曲《鐘聲叮叮當》(歌曲中出現了幾個“4、7、ⅰ”)
3)豎笛演奏《鐘聲叮叮當》旋律
4),引導學生畫圖形譜教師畫圖形譜(一、二句)第三、四句由學生自己畫圖形譜自學識譜
5)
小聲隨唱;流暢的心情,連接地唱一邊,留意起伏,并在“v”處換氣
6)律練習:要求同學模唱歌曲旋律,教師提示式伴同學唱(提示學生留意要唱得有跳動感)。
4:簡潔表演歌曲《鐘聲叮叮當》:即興表演飽滿了悅耳的鐘聲效果,如同交織成一曲奇妙好聽的“鐘聲交響曲”,小結:激勵及表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1、觀賞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鐘》
2、觀賞樂曲《靈隱鐘聲》
3、編創及活動: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自己的歌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傾聽《維也納的音樂鐘》,感受樂曲夸大而富于童話色調,又有輕松和滑稽氣氛,深受人們的寵愛
二、引導學生傾聽電子琴獨奏曲《靈隱鐘聲》感受形象顯明的電子琴獨奏曲。作者以電子琴的豐富音色和寬廣的表現力,并能參及進展即興表演。
三、引導學生學慣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及師生互動的溝通,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理論活動。
四、通過樂器演奏自己的歌,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展練習)
二:新課學習:
1:觀賞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鐘》
1)初聽,(完好聽全曲)(提示學生隨樂曲輕輕拍手)。
2)談談所聽內容;介紹《維也納的音樂鐘》設問:你能否聽到鐘擺的滴答聲?
學生探討:出示:ⅰ5
35
ⅰ
05│ⅰ5
35
ⅰ│唱一唱主題曲調
設問:A、主題曲調出現了幾次?B、你能想象宮里的情景嗎?
3)復聽全曲,師生溝通
4)復聽:結合音樂心情自由地隨音樂即興律動。每當主題曲調出現時,邊哼唱,賓合著音樂拍手或做動作
2:傾聽《靈隱鐘聲》
1)導入:你們去過寺廟嗎?(學生說說廟里的情景)
師:你們聽到過廟里的鐘聲嗎?請你用聲音仿照一下(學生自由仿照)介紹杭州靈隱寺
2)放錄音,學生聽引子局部——鐘聲(師:這是真的寺廟里的鐘聲嗎?)學生探討
3)看書上譜例學生哼唱(再次傾聽樂曲主題音樂,學生邊看譜例邊聽邊哼唱,邊思索聽了這曲調,想象這是哪里的場景?師:在寺廟里除了聽到鐘聲,還有什么聲音?你覺得如何加上木魚伴奏呢?練慣用彈舌仿照木魚聲(隨音樂用彈舌仿照木魚聲為樂曲伴奏)
4)觀賞全曲,學生自由用動作表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5)小結:這是中國佛教音樂中的鐘聲,很有特征,特殊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鐘聲,有很多人前往傾聽
3: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
出示:3/4
Χ—X│X—X│XXX│X—0║學生拍打節奏
學生分組試編——展示——修改——唱——用豎笛演奏(加即興表演)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漂亮的黃昏》
2、表演歌曲《漂亮的黃昏》
3、音樂唱名學習。唱準4、7、1音高,并進展理論創作活動
5、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漂亮的黃昏》,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漂亮的黃昏》。要求學生用親切、跳動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體驗歌曲美麗抒情的三拍子旋律。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及動作進展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復習七個唱名,唱準4、7、1音高,并進展理論創作活動,能用七個唱名組成簡潔旋律。
四、通過樂器學習歌曲《漂亮的黃昏》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鐘聲叮叮當》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展練習)
二、新課學習:表演《漂亮黃昏》
1、導入:黃昏的晚霞美嗎?請小摯友聽一聽音樂是怎樣來表現的呢?
2、聽錄音——學生談感受——聽音樂,學生說說是幾拍子的?——放音樂——學生試拍——師生隨著音樂一起拍打
3、引導學生用動作即興表演(放音樂,學生自由做動作)
4、跟著錄音輕唱(連唱,留意剛好、靈敏地換氣——可以不同的速度演唱這首歌;)
5、說說表現的意境和心情有什么不同?(分組探討)
速度
表達的心情
稍快
輕松、開心
中速
安靜、奇妙
稍慢
消沉、壓抑
6、輪唱(傾聽錄音學生感受——將學生分成二組,甲組先開場唱,唱至2時,乙組從頭開場唱——教師指揮,學生輕唱,要求學生既能聽到自己的聲部又能聽到另外一個聲部的歌聲——為三個樂句分別想一個簡潔的動作,邊唱邊做——有感情地進展三部輪唱,留意三拍子的韻律)
7、學唱歌譜——學生用豎笛演奏A、重點唱一唱第一樂句前六小節,并畫圖形譜
1)學生畫出第二樂句的圖形譜
2)連起來唱——進展輪唱
8、選擇三角鐵、串鈴、小鼓、雙響筒在“叮咚”處伴奏
分組嘗試——分組展示——學生評價
用豎笛和三角鐵伴奏,學生自由表演。第八課
愛鳥(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一只鳥仔》
2、表演歌曲《一只鳥仔》
3、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一只鳥仔》,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素材統一,形象完備的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一只鳥仔》。要求學生用親切、跳動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表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得意和純凈的性格。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及動作進展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通過樂器學習歌曲《一只鳥仔》,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展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展)。
二:新課學習:
1、初聽歌曲《一只鳥仔》,聽后說說,這首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聽后學生自由說)
再聽歌曲,引導學生發覺,在這首臺灣民歌中出現了很多襯詞和象聲詞,使得這首歌曲聽起來更加及眾不同。
2、學唱歌譜(音組“5、6、1、2、3”)
1)教師慢速彈琴,學生輕聲跟唱(二遍)(唱譜是不加下滑音記號,留意八分休止符)
找出難唱的地方重點練唱
2)豎笛演奏《一只鳥仔》旋律
3)讀一讀歌詞(重點讀象聲詞,仿照出鳥的叫聲)
4)輕輕地跟著范唱錄音唱(二遍)
重點練唱:
2
3
│2
3
2
1│2
0
5
5│20
0│
透
早
起來(伊嘟)拐
一下拐
2
5
6│5
0
0│
哮啁
啁
留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唱好襯詞和象聲詞,把歌曲生動好玩的愛鳥心情表演出來、在四分休止符“0”用ⅩⅩ拍手
3、識兒童玩鳥行為圖
出示四幅兒童玩鳥行為圖,請學生說說哪一些行為是對的?哪一些行為是錯的?為什么?
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應當怎樣做(增加學生護鳥、愛鳥的環保意識)
4、表演
分小組自己依據樂譜練習——分角色演唱和伴奏——展示——集體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小結:激勵及表揚,指出缺乏之處。第二課時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表演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音樂嬉戲:曲調接龍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音樂作品。音樂旋律宛轉、流暢、好聽,歌詞形象生動,,作品充溢深情地敘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一片愛心。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及動作進展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增加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愛好,進步學生器樂的演奏實力。
四、引導學生通過聽辨、曲調接龍等嬉戲形式,進展師生互動互動溝通參與音樂理論活動。,進步音樂根底實力及即興創作程度。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展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展)。
二:新課學習:
1、導入新課:(放伴奏音樂,同學戴著小鳥頭飾飛入教室)
教師談話后(放錄音范唱)問題:歌曲中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打算給歌曲取個什么歌名?生:答
⒉、出示大歌片《媽媽的心》聽錄音范唱兩邊,學生輕輕跟著錄音哼唱
師:這首歌曲的節奏有什么特點?這組節奏型共出現了幾次
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讀——拍——唱——吹(豎笛)——溝通,一起唱
3、指導學生隨著音樂讀歌詞(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細細體會小烏鴉是如何愛媽媽的。
4、學唱歌詞
1)模唱—講解連音線的唱法——區分
5—3及5—2音唱準——有感情地輕聲唱歌
2)表演(完好地唱一邊)分組探討該如何表演?可以參加打擊樂器及豎笛伴奏——展示
三、聽辨活動
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聽一聽曲調的色塊中,教師彈奏的是哪一組音?)
教師彈奏兩邊,學生聽辨——連起來唱一唱——聽辨快的同學賜予表揚
四、曲調接龍
1、復習學過的
1、2、3、5、6一起唱一唱
2、將范作唱一唱,讓學生找出接龍的特點(即第二個曲調的開場一個音及第一個曲調的最終一個因是同一個音,曲調及曲調的連接要按節奏連接,不能脫節)
3、小組即興接龍(師生接龍。開火車接龍,比一比哪個小摯友接的最好、最快。第三課時教學內容:1、觀賞歌曲《對鳥》
2、觀賞樂曲《空山鳥語》
3、音樂嬉戲:鳥鳴音樂會
教學目的:
一、引導學生傾聽《對鳥》,感受歌曲輕松氣氛,并能參及進展即興表演歌曲描寫兩組村童蜂擁著各自的領頭人,互相對唱賽智的生動情景。
二、引導學生傾聽二胡獨奏曲《空山鳥語》,感受形象顯明起伏跌宕,節奏疏密相間,顯得生氣勃勃的旋律
三、引導學生模擬鳥叫,用鳥類奇妙的鳴啼聲給音樂創作供應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及師生進展互動溝通,來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理論活動。進步音樂根底實力及即興創作程度。學習以動作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標準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鐘聲叮叮當》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展練習)
二、新課學習:傾聽《對鳥》《空山鳥語》
(一)、傾聽《對鳥》
1、導入:復習《一只鳥仔》
這是一首關于鳥的臺灣民歌,下面一起聽一聽我們浙江民歌《對鳥》又是怎樣表現鳥的
2、初聽《對鳥》(設問:歌曲講解并描繪了什么內容?聽后學生自由答復)
解題:“對唱”是我國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如“對花”、“對鳥”
3、復聽《對鳥》(設問:問及答在曲調上有何不同之處?)學生探討不同之處
4、再次復聽《對鳥》,(可用動作參及感受甲、乙雙方對鳥的樂趣,增加愛鳥的情趣。)
(二)、傾聽《空山鳥語》
1、初聽全曲
(設問:A:這首曲子的曲名為《空山鳥語》,你能從音樂聲中感受“空山”及“鳥語”嗎?
B:這首曲子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聽后學生自由答復,師生探討:(可以放音樂錄音)。釋:引子主要表現空山、空谷回聲,鳥語(鳥的叫聲)穿插及整首樂曲中)
2、
聽全曲
(設問:曲中除了“空山”、“鳥語”外,還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要求學生細致聽,細致“品嘗”二胡的音色。聽后學生說說)
(設問:你寵愛選擇哪一幅圖來表達樂曲的內容?在括號內打勾)
3、介紹劉天華生平,(民族器樂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樂教化家。)
4、出示實物“二胡”讓學生視察,并且摸一摸,拉一拉,親身感受的音色
5、再聽《空山鳥語》
(三)、綜合活動鳥鳴音樂會
講清音樂會規則即依據盤旋曲式進展,讓學生自己主持、編排全部的鳥“齊唱”——鳥的獨唱——齊唱——獨唱——齊唱……可以請個小組舉薦一、二個鳥的獨唱
進展評價,對于搜集的鳥叫聲好的同學賜予表揚。第九課
豐收歌舞(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桔梗謠》
2、表演歌曲《桔梗謠》
3、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的: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桔梗謠》,引導學生細致細致地傾聽朝鮮族民歌美麗好聽,富有舞蹈特點。歌曲采納3/4節拍,音樂輕快明朗。有感情地唱好《桔梗謠》。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