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分題庫帶答案_第1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分題庫帶答案_第2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分題庫帶答案_第3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分題庫帶答案_第4頁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分題庫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師資格之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分題庫帶答案

單選題(共100題)1、下面樂譜所顯示的音樂主題選自()A.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的《春》B.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第一樂章C.柴可夫斯基鋼琴套曲《四季》中的《四月——松雪草》D.門德爾松鋼琴套曲《無詞歌》中的《春之歌》【答案】A2、著名的大提琴曲《天鵝》是圣桑的作品()中的一首。A.《死之舞》B.《動物狂歡節》C.《魔王》D.《菩提樹》【答案】B3、下列描述中,不屬于表達歌唱狀態的詞語是()A.頭腔共鳴B.明亮清晰C.聲音統一D.聲情并茂【答案】A4、“后天之本”指的是A.肝B.心C.脾D.肺E.腎【答案】C5、我國的古代樂器塤是用()材質制作的吹奏樂器。A.金屬B.石頭C.陶土D.竹子【答案】C6、下面譜例,聲部進入的先后次序是()A.女高—男高—男低B.女高—女中—男低C.女高—男低—男高D.女高—女中—男高【答案】C7、濕邪致病A.傳染性強B.易傷津液C.易傷陰位D.易傷津耗氣E.易襲陽位【答案】C8、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在貝多芬的()交響曲的展開部的末尾,音樂描寫“英雄在號角聲中從死亡的深淵里站起”。A.第三B.第五C.第六D.第九【答案】A9、該患者應辨證為查看材料A.心氣虛B.脾陽虛C.心陽虛D.肺氣虛E.脾氣虛【答案】C10、王老師在講授《沃爾塔瓦河》的過程中,在經過了欣賞作品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后,播放王世光作品《長江之歌》進行對比鑒賞,最后得出兩個作品都表現了作者對各自祖國的熱愛之情,學生能夠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深刻內涵。這種教學方法體現了()的基本理念。A.以音樂審美為核心B.突出音樂特點C.關注學科綜合D.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答案】D11、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撮空離線A.得神B.失神C.假神D.神亂E.有神【答案】B12、為使藥物中的藥效成分充分煎出,又不會造成藥效成分消失,需要后下的中藥是A.三七B.蒲黃C.砂仁D.佩蘭E.蓽茇【答案】C13、"在‘創作’模塊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接著引導學生根據投影的畫面,自選樂器創編旋律并吹奏。”該音樂活動是()。A.模仿創作B.采風創作C.自由創作D.對比創作【答案】C14、()是浪漫主義時期的著名音樂評論家并且創作了《夢幻曲》。A.舒曼B.巴赫C.門德爾松D.德彪西【答案】A15、老師帶領學生學習了《雪絨花》一課,課程臨近結束時,老師請學生發揮想象力,根據歌曲內容以及創作背景,編排一個音樂劇,同學們都積極參與其中。請問編排音樂劇這個環節屬于哪一種活動?()A.強調比較B.創編活動C.小組合作D.綜合活動【答案】B16、某男,31歲,天氣突然特冷,衣著單薄,致左上腹部暴痛,喜溫惡寒,得溫痛減,口和不渴,惡心欲吐,舌質淡,舌苔薄白,脈弦緊。A.良附丸加減B.左金丸加減C.附子湯加減D.保和丸加減E.黃芪建中湯加減【答案】A17、音樂術語中的Largo指的是()。A.廣板B.快板C.慢板D.柔板【答案】A18、下列作品中屬于貝多芬的代表作的是()。A.《C小調第九交響曲》B.《C小調練習曲》C.歌劇《自由(魔彈)射手》D.歌劇《費德里奧》【答案】D19、下列為回旋曲式結構的是()。A.A+B+AB.A+B+C+AC.A+A1+A2+A3D.A+B+A+C+A【答案】D20、成功將爵士樂引入交響音樂創作的作曲家是()。A.科普蘭B.格什溫C.伯恩施坦D.艾夫斯【答案】B21、下列關于音樂和文本之問關系描述正確的是()。A.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歌詞采用了傳統的拉丁經文B.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歌詞來自歌德的詩作C.舒伯特的《魔王》歌詞作者為德國詩人席勒D.馬勒的《大地之歌》以德文版的中國唐詩為歌詞【答案】D22、《陽關三疊》是我國古代的一首琴歌,其中“三疊”的意思是()。A.有三段歌詞B.有三件樂器C.有三個樂章D.變化重復三次【答案】D23、下列術語涉及戲曲職業范疇的是()。A.杏林春早B.杏壇佳話C.梨園弟子D.桃園結義【答案】C24、“老師在教學中經常朗誦詩歌,配合各種聲勢活動,使用回聲的方式讓學生模仿,從而訓練學生的聽覺、記憶和句式感。”上述“原本性”教學方法體現的關系是()。A.聽賞——理解——創新B.認知——符號——分析C.語言——動作——舞蹈D.欣賞——表述一一即興【答案】C25、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曾指出:“學會共處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下列哪一項教學活動符合這一理念?()A.識讀樂譜B.即興編創C.合作探究D.創作實踐【答案】C26、下列歐洲國家與其民間音樂體裁對應正確的是()。A.波蘭一波爾卡B.意大利一瑪祖卡C.捷克一塔蘭泰拉D.奧地利一約德爾山歌【答案】D27、“Andante”的中文含義是()A.中板B.柔板C.快板D.行板【答案】D28、《大河之舞》是愛爾蘭傳統的()。A.歌劇B.踢踏舞劇C.音樂劇D.喜劇【答案】B29、D大調與d小調形成的是哪種關系?()A.關系大小調B.近關系調C.遠關系調D.同主音大小調【答案】D30、下列不屬于混聲合唱的是()。A.男聲+童聲的混聲合唱B.男女四部混聲合唱C.男女聲+童聲的混聲合唱D.女聲+童聲的混聲合唱【答案】D31、在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黃老師首先帶領學生反復欣賞歌曲,并提問學生歌曲的情緒、速度等基本要素。進而讓學生模仿船夫拉纖的動作以體會歌曲的律動感。黃老師引導學生模仿纖夫動作的教學行為體現了()教學原則。A.愉悅性B.實踐性C.創造性D.情感性【答案】B32、為向不了解管弦樂隊的人介紹各樂器音色特征而編寫的一首管弦樂《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的曲作者是()A.欣德米特B.布里頓C.斯特拉文斯基D.勛伯格【答案】B33、《西班牙舞曲》是哪部舞劇第三幕中的一首樂曲?()A.《吉賽爾》B.《魚美人》C.《天鵝湖》D.《葛蓓莉婭》【答案】C34、《秦王破陣樂》是唐代宮廷燕樂中的一部著名樂舞,創作于初唐時期,同時它也是()的代表曲目。2006年5月20日,該音樂形式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部作品具有氣勢磅礴恢宏,粗獷豪放而有力度的特點。A.魯西南鼓吹樂B.西安鼓樂C.冀中管樂D.絳州鼓樂【答案】D35、下列治法屬于正治的是A.熱因熱用B.寒因寒用C.實則瀉之D.通因通用E.塞因塞用【答案】C36、20世紀上半葉,作曲家巴托克將西方作曲技術與哪一地區的民間音樂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A.東非B.南美C.東歐D.南亞【答案】C37、近日氣候驟冷,調攝不慎,患者出現了惡風畏寒,頭痛時作,痛連項背,遇風尤劇,苔薄白,脈浮。證屬風寒頭痛,應選用的方劑是A.桑菊飲B.羚角鉤藤湯C.通竅活血湯D.川芎茶調散E.桑杏湯【答案】D38、與dim.意思相同的表情術語是()。A.crescB.ritC.simD.decresc【答案】D39、音樂課上,教師為學生播放琴曲《陽關三疊》,請學生聽賞古琴音樂,了解古琴演奏中多樣的情感表達方式,感悟琴韻之美。這種教學行為最能體現《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的哪一個基本理念?()A.彰顯美育功能,提升審美情趣B.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C.強調音樂實踐,開發創造潛能D.立足核心素養,完善評價機制【答案】A40、下列有關格里高利圣詠描述正確的是()。A.以拉丁文演唱B.結構強調對稱與均衡C.用復雜精巧的各種對位技術寫作的混聲合唱D.通常以琉特琴伴奏【答案】A41、()在巴洛克協奏曲的基礎上,確立了18世紀古典主義協奏曲的結構模式,成為近代協奏曲形式的創始人。A.亨德爾B.巴赫C.莫扎特D.海頓【答案】C42、“八音分類法”是把樂器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下列分類中正確的一組是()A.琵琶、三弦、古箏、二胡屬于絲類B.琵琶、三弦、笛子、塤屬于竹類C.編鐘、三弦、古箏、二胡屬于金類D.笛子、三弦、古琴、塤屬于土類【答案】A43、獲得201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著名搖滾、民謠藝術家是()。A.約翰·列儂B.大衛·鮑威C.鮑勃·迪倫D.邁克爾·杰克遜【答案】C44、連譜號中的()為鋼琴、風琴、手風琴、豎琴、揚琴、琵琶等樂器記譜使用。A.垂直線B.輔助括號C.花括線D.直括線【答案】C45、下列屬于維吾爾族音樂形式的是()A.花兒B.鍋莊C.木卡姆D.堆諧【答案】C46、學校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間音樂的基礎上,這是()的教育思想。A.奧爾夫B.達爾克羅茲C.柯達伊D.鈴木鎮一【答案】C47、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曾因大膽和尖銳的創作風格而被評價為“足球音樂”,他的歌劇代表作是A.《彼得與狼》B.《戰爭與和平》C.《卡門》D.《沃采克》【答案】B48、“在學唱舒伯特《搖籃曲》時.老師指導學生用“m”哼唱歌曲.并提示注意氣息”,其教學目的是()。A.提高分析能力B.理解音樂要素C.表述歌詞內容D.訓練演唱技巧【答案】D49、中成藥應選用查看材料A.四神丸B.復方黃連素片C.歸脾丸D.參苓白術散E.保和丸【答案】A50、在電影《英雄》中為了表現出電影內容的古老韻味,曾在電影中成功使用了古琴這器,古琴屬于下面哪種樂器分類?()A.拉弦樂器B.吹管樂器C.彈撥樂器D.打擊樂器【答案】C51、下列屬于格里高利圣詠演唱形式的是()。A.女生合唱B.重唱C.混聲合唱D.應答歌唱【答案】D52、“在學唱歌曲《半屏山》后,學生圍成圓圈,邊唱邊用筆在地上敲出節拍,并在歌曲的每一句最后一拍將手中的筆往右傳。”這一教學環節的目的是()。A.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技巧B.培養學生的節拍感和樂句感C.幫助學生對歌詞的理解D.培養學生的綜合表演素質【答案】B53、下列屬于格里高利圣詠演唱形式的是()。A.女聲合唱B.重唱C.混聲合唱D.應答歌唱【答案】D54、“在欣賞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后,老師請幾位學生根據投影的雄獅、駿馬、小鳥畫面,用口風琴即興吹奏旋律,其他學生猜出其表現的動物。”該環節屬于音樂課程的哪個領域?A.演唱B.創造C.綜合性藝術表演D.首樂與相關文化【答案】B55、在學習《沁園春?雪》這節課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品。體會人文內涵.張老師為大家介紹了毛澤東詩詞特點,以及《沁園春?雪》的創作背景。張老師的教授幽默風趣,講解的內容深入淺出,同學們一下子就理解這首作品所表達的內涵,當張老師播放音頻時,同學們被偉大領袖的胸襟所感染。教師為學生介紹歷史文化創作背景體現了新課標中音樂課程哪一性質?()。A.情感性B.審美性C.人文性D.實踐性【答案】C56、出現在全曲呈示段之前,作為全曲音樂形象縮影的音樂是()。A.間奏B.過門C.尾聲D.引子【答案】D57、柏遼茲最重要的創作領域是()。A.鋼琴曲B.聲樂曲C.組曲D.標題交響曲【答案】D58、某教師在上課中鼓勵學生去各地進行豐富的音樂采風活動,采集優秀的民間音樂,作為改編靈感素材,這一教學活動屬于()的內容標準。A.歌唱B.音樂與舞蹈C.音樂戲劇表演D.創作【答案】D59、1978年出土的戰國曾侯乙墓編鐘屬于()。A.秦晉音樂文化B.齊魯音樂文化C.荊楚音樂文化D.燕趙音樂文化【答案】C60、下列選項中不屬于“音樂表現”領域的是()A.演唱、演奏B.綜合性藝術表演C.識讀樂譜D.創作實踐【答案】D61、下列屬于格里高利圣詠演唱形式的是()(易混)A.女生合唱B.重唱C.混聲合唱D.應答歌唱【答案】D62、李老師第一次到一個出了名的“差班”上課,進入教室后發現講桌上放了一個盒子,她很快反應過來是學生在搞惡作劇,于是裝著不知道說:“這是你們給我的禮物嗎”學生都強忍住笑給出肯定的回答。她打開后發現是一個像魔鬼一樣的面具,盡管很害怕,還是故作鎮定,說:“原來是一個魔王面具啊,既然你們對魔王這么感興趣,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舒伯特的《魔王》,看看它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就這樣,課堂的緊張氣氛化解了,學生也不再想“捉弄”老師,這堂課異常成功,這個班也逐漸從一個“差班”變成了一個優秀的班級。這個案例中,李老師面對音樂教學實踐是如何處理的()A.熱處理B.冷處理C.溫處理D.緩處理【答案】C63、在一堂京劇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反復聆聽《海島冰輪初轉騰》《智斗》等唱段。該老師的行為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所規定的課程內容中的()A.感受與欣賞B.表現C.創造D.音樂與相關文化【答案】A64、成功將爵士樂引入交響音樂創作的作曲家是()A.科普蘭B.格什溫C.伯恩斯坦D.艾夫斯【答案】B65、在中學音樂教學實際中,大量采用的課型是()。A.合唱課B.單元欣賞課C.單一課D.綜合課【答案】D66、該患者的藥總煎出量應為查看材料A.100~200mlB.300~400mlC.400~500mlD.400~600mlE.500~600ml【答案】D67、我國的教育體系自形成以來就一直受西方及蘇聯教育思想的影響,在音樂教學評價方面同樣如此。雖然在較長時間的發展中經過不斷地融合和改革,教育體系基本適應于我國的國情,但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教育的發展,仍出現了一些不適應于現代教育理念的地方,因此我們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音樂課程的評價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進下列不屬于新型A.審美教育思想B.主體教育思想C.綜合教育思想D.情感教育思想【答案】D68、“欣賞德彪西鋼琴作品《月光》時,除了介紹樂曲的創作背景,王老師更關注引導學生感受、想象樂曲旋律、音響所表現的意境、氛圍與形象。”這一教學形式體現哪一種音樂美學觀點?A.形式主義B.所指主義C.表現主義D.自然主義【答案】B69、學校音樂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基礎上,這是柯達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則之一。A.優秀的教學方法B.好的師資C.民間音樂D.豐富的教材建設【答案】C70、下列不含有烏頭類藥物的中成藥是A.正天丸B.金匱腎氣丸C.三七傷藥片D.六味地黃丸E.追風丸【答案】D71、20世紀初京劇老生中藝名“麒麟童”的是()。A.梅蘭芳B.茍慧生C.譚鑫培D.周信芳【答案】D72、下列不屬于江南絲竹八大名曲的是()A.《歡樂歌》B.《柳青娘》C.《三六》D.《行街》【答案】B73、《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是現代京劇()里面的一個唱段。A.《紅燈記》B.《沙家浜》C.《杜鵑山》D.《紅色娘子軍》【答案】A74、管弦樂前奏曲《牧神午后》是法國作曲家()的作品。A.拉威爾B.德彪西C.比才D.柏遼茲【答案】B75、義務教育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音樂教學目標的編寫也應該貫徹這一理念。下面符合這一理念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是()。A.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B.通過欣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C.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D.能夠用輕柔圓潤的聲音演唱勃拉姆斯的《搖籃曲》【答案】D76、《大刀進行曲》的歌曲體裁是()。A.歌舞曲B.進行曲C.敘事曲D.搖籃曲【答案】B77、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曾因大膽和尖銳的創作風格而被評價為“足球音樂”,他的歌劇代表作是A.《彼得與狼》B.《戰爭與和平》C.《卡門》D.《沃采克》【答案】B78、《祖國頌》是一首單樂章混聲合唱,其詞曲作者是()A.喬羽、孟衛東B.喬羽、劉熾C.張藜、秦詠誠D.瞿琮、鄭秋楓【答案】B79、評劇的雛形是()。A.樂亭大鼓B.落地唱書C.木板大鼓D.落子戲【答案】D80、組曲《中國狂想曲》的作者是()。A.冼星海B.聶耳C.賀綠汀D.趙元任【答案】A81、復調也被稱為(),原意為“點對點”,復調音樂的技術理論就被稱為()。A.和聲:和聲學B.對位:對位法C.織體:作曲D.重復:模仿【答案】B82、再現復三部曲式結構中Trio指的是()。A.三聲中部B.插部C.引子D.尾聲【答案】A83、16世紀意大利盛行的世俗音樂之一,采用比較自由的描繪性語言,以聲音展現某種氣氛,精神狀態或情景,這種體裁是A.尚松B.眾贊歌C.牧歌D.敘事曲【答案】C84、教師在課后反思的評語中,這樣寫道“本班學生正處于變聲期,并且心肺功能還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我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多帶領學生進行模仿哼唱,保護學生的聲帶”。評語中體現了這位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依據了()進行展開。A.教學方針B.音樂課程標準C.學生身心特點D.教學方法【答案】C85、創作第一部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的作曲家是()A.貝多芬B.韋伯C.門德爾松D.瓦格納【答案】B86、下列作品中屬于音樂劇的是()A.《茶花女》B.《達芙妮與克羅埃》C.D.《沃采克》【答案】C87、16世紀意大利盛行的世俗音樂之一,采用比較自由的描繪性語言,以聲音展現某種氣氛,精神狀態或情景,這種體裁是A.尚松B.眾贊歌C.牧歌D.敘事曲【答案】C88、將曲調的某一部分重復,另一部分重新發展,這種手法叫()A.局部重復B.嚴格重復C.對比D.貫穿【答案】A89、在歌唱教學活動中,學生分為四組討論歌曲的藝術處理,接下來的環節,下列哪個選項察《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A.選一組學生表演歌曲B.選有舞蹈基礎的同學表演歌曲C.四組學生分別表演歌曲D.選有樂器基礎的同學演奏歌曲【答案】C90、以bB為低音的增三和弦可能存在于下列()調式中。A.g自然小調B.g和聲小調C.d自然小調D.D自然大調【答案】B91、“(領)哈腰掛來!(合)嘿!呦號嘿呀,嘿!蹲腿哈腰,嘿!漏鉤掛好,嘿!腰挺起來,推位個‘把門’,嘿!……”勞動人民在勞作過程中創造發展了一類特殊音樂類型,這類民歌音樂的體裁是()。A.花兒B.信天游C.進行曲D.號子【答案】D92、下列哪兩個音為燕樂G七聲宮調式的偏音?()A.C、?EB.B?FC.?EB.B.?FC?B.ED.C.F【答案】D93、“音樂課上,黃老師引導學生分組為《小鳥、小鳥》創編4小節二聲部節奏型,利用筷子、筆盒、水杯、自制沙鈴樂器等物品敲擊自編的伴奏節奏,體驗其音響效果。”這一活動屬于義務教育音樂課程的那個領域?()A.表現B.創造C.音樂與相關文化D.感受與欣賞【答案】D94、交響詩和交響曲的主要區別是()。A.樂器的數量B.樂器的種類C.篇幅的大小D.樂章的多少【答案】D95、“老師在豎笛教學課堂上,引導學生獨自練習,把握演奏的要領,并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復習鞏固”,上述教學方法的優點是()。A.增強合作性B.加強競爭性C.培養獨立性D.提高趣味性【答案】C96、民間流行的絲竹樂不包括()。A.江南絲竹B.西安鼓樂C.潮州弦詩D.福建南音【答案】B97、處方直接寫藥名,藥師調配時需調配醋炙品的是A.補骨脂B.益智仁C.穿山甲D.延胡索E.鐘乳石【答案】D98、患者,男,78歲,惡寒重,低熱,頭身疼痛,鼻氧,鼻流清涕,吐稀白痰,伴慢性支氣管炎。A.參蘇飲B.血府逐瘀湯C.右歸飲D.荊防敗毒散E.柴胡疏肝散【答案】D99、施光南創作的著名歌劇取材自魯迅的哪部文學作品()A.《傷逝》B.《祝福》C.《孔乙己》D.《狂人日記》【答案】A100、下列關于完滿終止的說法,錯誤的是()。A.結束主和弦必須為強拍、根音旋律位置B.根音為原位的屬或下屬到主,即四、五度進行C.比不完滿終止有更強的收束感,更適宜結束全曲D.與正格終止、變格終止并稱為結束的三種基本類型【答案】D大題(共20題)一、對下面課例進行點評分析。要求:對教學設計進行客觀評價其優缺點。絢麗的音色【教學目標】一、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要素——音色。二、通過為一首樂曲的配器伴奏活動,達到知識和能力的遷移。三、學習音色知識,領會音色在音樂表現中的美和豐富情感。教學重點:感受音色,體會音色的不同。教具:多媒體。【教學過程】導入:(通過對報紙“動”的探索,初步感受色彩的概念)師:看我手中的這張“報紙”,請你們幫我想一想,怎樣做才能讓它發出不同的聲響生:揉、吹、打、撕、拍、晃……【答案】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評價。【課題名稱】《音樂主題的寫作》【教學對象】高二選修“創作”模塊的學生【教學內容】創作一段音樂主題【主要目標】通過欣賞、分析兩段音樂主題,學會音樂主題的寫作。(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片段】1.導入階段(略)2.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欣賞《馬賽曲》和《懂你》兩首作品的A段主題,引導學生從下面幾個方面聆聽:A.歌詞內容B.旋律特點C.節奏特點D.節拍特點E.結構特點(2)通過討論、分析樂譜,掌握進行曲、抒情歌曲兩種體裁主題的寫作特點。①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答案】(1)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和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突出了音樂學科的特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引導學生對歌詞內容、旋律特點、節奏特點、節拍特點、結構特點多次聆聽,后來通過討論分析,掌握進行曲、抒情歌曲兩種體裁主題的寫作特點等,足以說明進行曲與抒情歌曲所表現的不同的美感。(2)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在布置寫作任務的環節,教師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創作形式,參與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在活動中還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并進行音樂創作的初步嘗試。高中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在藝術實踐過程中,學生才能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3)沒有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高中生的自尊心很強.教師在評價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只是在學生互評的基礎上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地方,這樣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梁。教師要愛護和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給出積極實用的評價建議,進而充分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三、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評析(7分),并說明理由。(8分)演唱《美麗的夏牧場》【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主要目標】通過聆聽、分析、演唱等活動,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目標略)【學時】1課時【教學過程片段】1.導入階段:(略)2.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出示旋律譜,教師邊唱樂譜,邊用粉筆在黑板上畫旋律線,學生跟隨老師用手劃旋律線。(2)全體學生起立,再次用肢體動作感知歌曲的韻律,同時強調樂句的呼吸。(3)教師在樂譜中加入換氣記號,引導學生跟琴用“lu”哼唱歌曲旋律,并提醒學生找到正確的聲音位置,學會用連貫平穩的氣息演唱歌曲。(4)師生接龍式學唱旋律。(5)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樂句的異同,分辨出第三樂句的特征,解決難點。【答案】此課例是一節唱歌課,為正面案例。音樂課堂的展開階段即課堂教學過程。案例中呈現的是新課教授環節,這一環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講授新知。(1)教師從旋律入手,邊唱邊畫,同時,學生用手劃旋律線,師生配合,學生從視覺、聽覺、以及身體語言多方面感受旋律,對整首歌曲的風格建立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再次站立感受音樂的韻律,并引入呼吸這一歌唱要素。(2)呼吸訓練與換氣點的把握是這節課學習的重點。作為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呼吸記號等基礎知識,因此,案例中教師把重心放在感受與表現上,符合這一學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一開始,教師帶領學生找到歌曲的換氣位置,同時進行標注,較好地幫助學生回憶呼吸記號的書寫方法,同時也建立了對歌曲的理性認知。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跟琴哼唱歌曲,訓練氣息的使用。氣息訓練是一項長期任務,唱歌課中,教師要關注到呼吸訓練的重要性,循序漸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學生找到正確方法。(3)歌曲分析對學生來說頗有難度,課例中加試先引導學生接唱旋律,不僅是對以上發聲、呼吸訓練的成果體現,也讓學生在接唱中關注到樂句的變化,強化了聽覺體驗,有助于第三樂句的難點認知,于是,在理性分析中,學生順利找出樂句的異同點,明確第三樂句的特征,從而解決難點。(4)最后整唱歌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情緒與表情處理,完整結束新授環節。此案例中,教學環節完整,教師展現出應具備的專業素養,多種教學方式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四、鑒賞課上,在欣賞莫扎特《第40交響曲》中的《g小調小步舞曲》時,金老師要求學生談談感受,有一位學生回答說:”我覺得這是一首明快的樂曲。”金老師說:”這可是小調音樂呀,小調音樂應該是什么樣的感覺?是明亮的?還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導下,學生最終說出了讓老師滿意的答案。問題: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師教學中的問題(7分),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8分)【答案】金老師的做法是相對合理的,但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優點:(1)金老師做到了《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音樂課程中涉及的所有領域都應強調學生的音樂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金老師帶領學生聆聽作品,并讓學生自己去分析與感受,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地方。(2)金老師做到了新課程標準當中的第四條“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歷史上,無論是傳統民族民間音樂,還是近現代優秀的音樂創作,都是人類珍貴的藝術財富,是音樂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老師在課上對外國作品《第40交響曲》中的選段進行聆聽之后,提問學生的感受,說明金老師善于引導學生,逐步去欣賞外國作品,感受外國音樂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缺點:金老師沒有很好地做到新課程標準當中的最后一條“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發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金老師在聽到學生回答的答案之后,雖然沒有用語言去否定學生,但是還是引導學生回答出他所認為的正確答案。改進建議:每個人在欣賞一段音樂時,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作為老師,不應該將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強加給學生,“一千個讀者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五、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點評。【課題名稱】《豐收時節》【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豐收時節》及綜合創編【主要目標】1.學習維吾爾族基本舞蹈動作,感受“賽乃姆”節奏。2.通過欣賞、創編、表演等實踐活動,圍繞“豐收時節”主題,嘗試創作和表演,體會舞臺表現的綜合性特征。(其他目標略)【學時】1【教學過程片段】一、導入階段(略)【答案】該課例是一個相對豐富的案例,但也有部分內容需要更加合理的設計。優點:(1)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模仿維吾爾族舞蹈,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課程理念。(2)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每一步都與學生進行交流,時刻帶領學生參與課堂,進行舞蹈動作表現;同時,在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創編活動,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體現了“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這一課程理念。(3)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我國新疆舞蹈動作進行細致的展示與講解,同時在舞蹈練習過程中,請學生模仿“摘葡萄”的動作,學習舞蹈的同時,傳達著我國新疆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體現了“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的課程理念。缺點:(1)欣賞環節: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既要帶領學生欣賞樂曲,又要帶領學生進行創編活動,但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舞蹈動作教授為主,將音樂與姊妹藝術結合在一起,雖然體現了“學科綜合”,但在“突出音樂特點”上有所缺失,沒有帶領學生更好地聆聽與欣賞樂曲,這種做法與音樂課程理念“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相違背。(2)創編環節:該老師在音樂課堂中,雖然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參與課堂表現,但是在課堂當中并沒有給學生太多的時間來練習舞蹈動作,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展,不符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課程理念。二、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作品賞析--------天山腳下的《豐收時節》(1)學習與感受維吾爾族舞蹈特色師:示范維吾爾族舞蹈片段。師問:這是哪個民族的舞蹈?老師的動作在表現什么?心情如何?(師生交流)生:嘗試模仿“摘葡萄”舞蹈動作。六、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下面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評價。【課程名稱】走進音畫——《思鄉曲》【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與創編《思鄉曲》【主要目標】1.能理解樂曲各段的情緒與音樂要素的異同。2.用色彩和線條等美術要素表現感受到的音樂。(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片段】1.導入階段(略)2.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走進音樂,從音到畫①聽《思鄉曲》音樂,引導學生分析音樂要素(情緒、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教學過程的分析。《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此題要從教學過程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七、案例:張老師對音樂教學工作非常認真,備一節課需要花費三四天時間,教案內容豐富,教學過程完整;但她上課時總是無法調動學生的情緒,課堂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學生們都在說“太沒意思了”“我不需要這個,因為根本用不到的”“我都聽不懂的”,張老師也覺得自己的努力付諸東流。問題: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張老師教學中的問題(7分),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進建議(8分)。【答案】本題考查的是對課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和運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分析此題時要從張老師教學是否符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進行分析并給出建議。八、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課程名稱】《海的百態》【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教學內容】欣賞《海的百態》【主要目標】通過聆聽和感受,體驗不同音樂作品對“海”的表現。(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片段】一、導入階段(略)二、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欣賞(1)觀賞油畫《九級浪》和浮世繪《神奈川沖浪里》。(2)師問:大海里的風景是怎樣的生答:有時安靜,有時狂暴……(3)師:各種狀態下的大海還可以用不同的音樂表現出來。【答案】這個課例一方面在教學設計上有一些優勢,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總的來說這是一個問題案例。上述案例在課程設置上存在一些閃光點:(1)從教案來看,本課展開部分內容較為完整。(2)教學內容在欣賞、編創上都有涉及:內容比較豐富,次序安排由淺入深、較為合理,抓住了“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課程基本理念。(3)在編創環節采用多種編創形式,全班分組練習等,學生實踐的形式豐富,這些都體現新課程的“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基本理念.是本課設計的“閃光點”。與此同時。課例中的課程設置也存在一定的問題:(1)在展開環節過于簡單,聆聽不夠深入。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充分地聆聽樂曲可以有效地把握樂曲,為探究做準備。課例中每一個樂曲只聆聽了一次,不夠充分。(2)沒有突出教學重點并解決教學難點。例如本節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聆聽和感受,體驗不同音樂作品對“海”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對德彪西的《大海》和肖邦練習曲0p.25N0.12——《大海》進行聆聽,并沒有對比分析不同音樂作品對于大海描寫的不同。(3)編創環節過于復雜,編創的選擇過多,教學過程有些頭重腳輕。(4)展開階段過于單一化,使得課堂氣氛死板。(5)沒有體現師生評價。優秀的音樂課堂需要有效的師生互動來推進教學.案例中并沒有體現師生評價,對于教學進程的把握不夠深入。綜上所述,該課例要建議教師豐富、充實欣賞環節。深入講解知識點,完善評價體系,可以將自評、互評以及他評充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安排教學,針對以上所存在的不足,具體給出的建議為:首先,調整教學設計的步驟與內容,在課程的展開環節,教師依然可以通過欣賞油畫,提問學生大海的風景是怎樣的接著,聆聽這首作品所傳達的情緒與情感,從而帶著這種情緒與情感來進行更好地展開教學。豐富學生的戲劇體驗。其次,調整教學活動的詳略,應該先來聆聽肖邦練習曲0p.25N012,分析樂曲的曲調特點和所表達的作品音樂形象,再采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等方式詳細分析德彪西的《大海》,并總結不同音樂作品所體現的大海的不同特點。九、案例:音樂課上,授課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著古典音樂的特點,并為大家播放了一首古典樂曲。欣賞完畢,她充滿感情地問:“同學們喜歡這樣的音樂嗎?”學生齊聲答道“喜歡”。這時,人群中響起一個不同的聲音:“不喜歡”。教師沒有去理會他,繼續說道:“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古典音樂,那么我們再來欣賞另一首古典樂曲”結果那個學生說了一句“也不好聽啊”,但聲音明顯輕了。老師依然沒有理他,繼續上課。后來那個學生再也沒有發表意見。問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教學案例片段進行分析,并簡述你的觀點。【答案】這是一個問題案例。從案例中我們會發現老師專注地教學,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美”,讓課堂保持熱鬧的氣氛,足見整堂課還是比較井然有序的。但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師沒有很好的尊重學生,面對學生的“異議”,教師第一次沒有理會。當學生第二次發表意見時,聲音明顯輕了。此時學生的自尊心已經受到傷害。這種不理會的態度勢必會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挖了一條“鴻溝”。新課程關注相互合作探究,呼喚的是一種“合作伙伴”式的師生關系,教師處于平等中的“首席”位置,教師不是指揮者,而是合作的另一方。師生應成為音樂學習中的“摯友”,在通向“美”的跑道上攜手共進。教師應當與學生平和交流,找出原因,也應認真思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新課標中有注重學生體驗這樣一個特點,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幫助學生發展個人的知識、能力及價值觀。人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是在真正獲得自我體驗的基礎上不斷向上發展的。發表不同意見的學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是因為體驗具有獨特性,該教師在實際操作中忽視個體的存在,忽視對人情感的關注,忽視每個人情感體驗的獨特性。統一標準必定造成缺乏個性、缺少創新的局面。面對課堂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音樂教學事件,教師應該靈活應對,以創造性的藝術策略來應對事件。聽取學生的不同想法,一起去發現音樂的美。一十、為下面歌曲編配二聲部合唱。菊花臺要求:(1)在每一樂句停頓處(休止或較長的時值拍)用模仿手法為歌曲創作填充呼應式的第二聲部。(2)將原歌曲作為高聲部,自己創作的聲部作為低聲部,以二聲部合唱的形式重新記譜。【答案】一十一、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分析下面教學課例,對教學設計、教學環節進行點評。【課題名稱】瑤族舞曲【教學內容】欣賞《瑤族舞曲》教學目標:1.聆聽《瑤族舞曲》,體驗樂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樂情緒,參與想象樂曲的音樂形象。2.能用樂器演奏部分音樂主題.并能自選主題填詞演唱。教學重難點:體會樂曲不同部分的音樂情緒,參與音樂實踐。教學工具:磁帶、錄音機、豎笛、鋼琴等。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播放樂曲《瑤族舞曲》(民族管弦樂演奏),學生聽音樂進教室。二、導入新課剛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樂演奏的樂曲《瑤族舞曲》,旋律優美動聽。說到瑤族,你能否說一說你對它的認識呢?學生討論并回答。【答案】(1)優點:本教學課例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過程非常充實,邏輯嚴謹。在導入環節通過營造氣氛。穩定學生的情緒。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鋪墊。播放由民族管弦樂器演奏的樂曲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好地欣賞樂曲。通過演唱及演奏熟悉音樂主題,進行音樂形象的聯想,進一步了解樂曲。最后,通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填詞、排演,將欣賞、體驗、創作融為一體,在實踐中理解、表現音樂。(2)缺點:教學目標未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且教學目標不完整,缺少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學過程過于“平鋪直敘”,教師應善用音樂教學策略,創設音樂教學情境,重視音樂情感體驗,關注相互合作探究,加強學科綜合實踐,強調比較鑒別;教師要善用啟發式教學,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吸收;“四、總結”環節中,播放《阿里西里》的意義不明確。一十二、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課例,并對其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進行點評。采茶舞曲教學目標:1.通過道茶、品茶、詠茶三個步驟,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茶文化,通過聆聽茶歌,體會民歌中山歌、小調的特點及地域性。2.通過用方言對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繹,讓學生了解方言對民歌風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興趣。3.感受江南民歌藝術的魅力,以喚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激情。教學用具:教室的布置(茶座式)、茶具、多媒體設備。教學過程:一、導入先播放一段電影片段,請學生分析一下所播放的電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播放電影《劉三姐》中姑娘們茶山采茶對歌片段)通過片段可以看到一片茶山,人們在一邊采茶、一邊唱著荼歌,其中都離不了一個“茶”字,這也正是今天要聊的話題。二、道茶中國是茶的故鄉,說到中國人與茶的淵源,不得不提到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幾千年前“神農嘗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農嘗百草”,無意品出了茶的妙趣。從此,中國人與喝茶結下了不解之緣。【答案】首先.整節課的設計很獨特新穎.在品茶中學音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習興趣。其次,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無論在茶道環節還是在運用不同方言演唱的地方都能體現這一點。最后,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通過對比不同方言帶給歌曲風格的影響.讓學生自己去實踐、體驗,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不足之處在于:(1)缺少教學重難點。音樂是聆聽藝術,音樂課程應“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應加入教學重難點模塊:【重點】能夠用方言演唱歌曲《采茶舞曲》,提高演唱興趣;【難點】通過聆聽茶歌,感受江南民歌藝術的魅力。(2)設計中并沒有體現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內容都放在茶道上,最后才進入歌曲的學習,違背了“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這一教學理念,這樣的安排不合理,也沒能突出教學重難點,同時在教學實施中可能會引發很多新的問題.使教學逐漸偏離原先預定的軌道。(3)設計中沒有涉及音樂實踐、創造環節。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該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而此課例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設置有關于音樂欣賞、創造等教學活動。沒有體現出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不能夠激發學生音樂創造的興趣,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更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違背了“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基本課程理念。(4)新課標著重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不論在教學設計里還是在教學實施中都要體現,而上述案例在教學目標中出現了錯誤的行為主體“讓學生……”“喚起學生……”,都是不對的。(5)根據音樂學科審美性及情感性的特點,教學目標中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要位置,而本教學設計中把它置于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后面,違背了新課標的理念。名師如何巧解題?查看視頻解析>>一十三、依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課例,并對其教學設計、教學過程進行點評。采茶舞曲教學目標:1.通過道茶、品茶、詠茶三個步驟,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茶文化,通過聆聽茶歌,體會民歌中山歌、小調的特點及地域性。2.通過用方言對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繹,讓學生了解方言對民歌風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興趣。3.感受江南民歌藝術的魅力,以喚起學生熱愛生活的激情。教學用具:教室的布置(茶座式)、茶具、多媒體設備。教學過程:一、導入先播放一段電影片段,請學生分析一下所播放的電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播放電影《劉三姐》中姑娘們茶山采茶對歌片段)通過片段可以看到一片茶山,人們在一邊采茶、一邊唱著荼歌,其中都離不了一個“茶”字,這也正是今天要聊的話題。二、道茶中國是茶的故鄉,說到中國人與茶的淵源,不得不提到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幾千年前“神農嘗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農嘗百草”,無意品出了茶的妙趣。從此,中國人與喝茶結下了不解之緣。【答案】首先.整節課的設計很獨特新穎.在品茶中學音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習興趣。其次,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無論在茶道環節還是在運用不同方言演唱的地方都能體現這一點。最后,在教學方法上,教師通過對比不同方言帶給歌曲風格的影響.讓學生自己去實踐、體驗,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不足之處在于:(1)缺少教學重難點。音樂是聆聽藝術,音樂課程應“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應加入教學重難點模塊:【重點】能夠用方言演唱歌曲《采茶舞曲》,提高演唱興趣;【難點】通過聆聽茶歌,感受江南民歌藝術的魅力。(2)設計中并沒有體現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內容都放在茶道上,最后才進入歌曲的學習,違背了“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這一教學理念,這樣的安排不合理,也沒能突出教學重難點,同時在教學實施中可能會引發很多新的問題.使教學逐漸偏離原先預定的軌道。(3)設計中沒有涉及音樂實踐、創造環節。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該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而此課例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設置有關于音樂欣賞、創造等教學活動。沒有體現出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造,不能夠激發學生音樂創造的興趣,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更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違背了“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基本課程理念。(4)新課標著重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不論在教學設計里還是在教學實施中都要體現,而上述案例在教學目標中出現了錯誤的行為主體“讓學生……”“喚起學生……”,都是不對的。(5)根據音樂學科審美性及情感性的特點,教學目標中要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要位置,而本教學設計中把它置于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后面,違背了新課標的理念。名師如何巧解題?查看視頻解析>>一十四、放學時,林老師經過音樂教室,聽到里面傳來了琴聲與歌聲。但此時并非音樂教室開放的時間,于是他走了進去,發現是幾個音樂特長生看到音樂教室門沒鎖就溜進去了,林老師感到他們是因為對音樂的喜愛才這樣做,就決定給他們一把鑰匙允許他們放學后在音樂教室練習。但慢慢來玩的人越來越多,以至于一些樂器和教學設備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接下來該怎么辦?林老師陷入了沉思......問題:根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師教學中的優點與不足之處(7分),并針對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8分)。【答案】首先,要判斷它是一個好的案例還是一個有問題的案例,那么就需要我們有一個評判的標準,即《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中基本理念的內容:(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2)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3)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我們要依據這些理念來判斷:案例內容是否是合理的?好的部分有哪些,不好的部分有哪些?并說明違背了教學論中的哪個知識點。其次,對于優點我們要發揚光大,對于問題我們要正確解決,將正確的做法寫在論證內容的后面。一十五、對下列課例進行點評分析。愛爾蘭民間舞蹈——踢踏舞【教學目標】1.通過對愛爾蘭民族經典音樂劇《大河之舞》選段的欣賞與分析,培養對踢踏舞學習的興趣。2.學習踢踏舞基本動作,能夠掌握踢踏舞的舞步特點。3.培養節奏的表現力和舞蹈的創編能力。【教學重點、難點】學習和創編踢踏舞。【教具】多媒體、幻燈片、自制剪輯的音樂【教學過程】一、激情導入師:歡迎同學們走進音樂與舞蹈的課堂,現在就讓我們跳起熱身韻律舞蹈。(播放剪輯的《肯肯圓舞曲》,隊伍集合成上課的形式)【答案】從整體上說.該課對舞蹈藝術基本特征的把握,對音樂與舞蹈之間關系的理解,對舞蹈鑒賞、表演、編創的有機結合與處理,都有一定的獨到之處。因此,這個課在設計上為教學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本課在實施過程中體現了很好的教學策略,教師采用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方法,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切入,激發起學習舞蹈的興趣,然后通過“觀看踢踏舞——研究討論——基本動作學習——創編表演”這一敦學主線,使學生的學習經歷了一個由感性過渡到理性、再從理性回歸到感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而是在興趣支配下的主動探究學習過程。顯然,這樣的教學過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課的導入部分設計了師生做游戲的環節,通過打擊出符合要求的節奏,來體驗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作用,這種充滿趣味性的導入,不僅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節奏對于學習舞蹈的意義。當然,好的教學策略來源于新課程理念,其基礎是平等和諧的教學關系。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從不太了解踢踏舞,到能夠創編、表演踢踏舞,并產生了繼續學習的愿望,完全在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所體現的那種師生間民主平等、和諧交流、教學相長的氛圍。對于音樂課程來說,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是音樂教學優化審美功效的重要標志,也是新課改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核心理念,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音樂教學的成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舞蹈的創編,即“借用踢踏舞的形式夸張表現生活中的點滴現象”。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設計的目標要求,這說明本課對踢踏舞創編教學的思路是明確的。這節課略顯不足的是:在愛爾蘭民間舞蹈——踢踏舞的風格特征上,還可以挖掘得更深些。比如,愛爾蘭民間舞蹈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它與愛爾蘭民族的生活是怎樣的關系愛爾蘭民族為什么喜歡用踢踏舞的形式表現社會生活從舞蹈藝術角度來看,任何一種舞蹈都同一定的勞動形態有關,而勞動形態的藝術化則形成了人身體各部分協調的美,并帶有鮮明的地域和民族風格。教師如能把踢踏舞風格形成的原因對學生作進一步地介紹,會更有利于學生的感受、體驗和把握。一十六、案例:在高一第三單元《俄羅斯音樂》教學時,老師簡單介紹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素材源自民間這個特點,播放了《D大調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題,聽完后提問學生:“這段音樂的主題給你怎樣的感受”同學們有的說甜美,有的說幸福,有的說夢幻,有的說如詩如畫……可就是沒有人說出老師所期待的答案。于是,老師說:“這段音樂的情緒是傷感和憂郁的,你們這都聽不出來”問題:依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上面的案例片段進行分析,并簡述你的觀點。【答案】這個案例是一個問題案例。本堂課是鑒賞課,這位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聆聽音樂的出發點與教師的實際操作有所矛盾,老師讓學生聆聽音樂的最初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音樂素材來自民間,而之前對于音樂家只是簡單地做了介紹,并沒有對時代背景等內容做詳細的說明。新課標指出:音樂鑒賞主要通過聆聽和音樂歷史與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評價、判斷能力。是增進學生音樂文化素養的主要渠道。第二,教師在聆聽音樂時并沒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聆聽和思考。而在聆聽后提出“這段音樂的主題給你怎樣的感受”學生在聆聽音樂時沒有針對性地思考,回答出這樣的答案也就不足為奇了。新課標音樂教學活動建議指出:在聆聽音樂時,可設計具有探究和啟發性的問題,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與理解音樂作品。第三,該老師過于注重結果而忽視了學生聆聽的過程和方法。對音樂的體會和感受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傳統的教學過程經常是只重結果而輕視過程,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于音樂學科來說,過程與方法更是重要,因為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須是在長期的、反復的情感體驗過程中完成的。第四,對學生評價過于單一和消極。音樂課程的評價應該遵循導向性原則;評價應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和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潛能,建立自信,促進音樂感知;評價應遵循科學性原則,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發展的特點及審美教育的客觀規律。“你們這都聽不出來”的評價會打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產生消極和抵抗心理;評價也要遵循整體性原則,用科學的態度、發展的眼光,肯定學生進步與發展,指明其努力發展的方向,使評價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一十七、根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基本理念,對教學設計中的展開階段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課題名稱】《他們到底是姓蔣還是姓汪》【教學對象】“音樂與戲劇表演”模塊的學生【教學內容】現代京劇《沙家浜》選段《他們到底是姓蔣還是姓汪》【主要目標】了解現代京劇的特征,學習其演、唱技巧。(其他目標略)【教學過程片段】一、導入階段(略)二、展開階段:新課教學1.老師詳細講解傳統京劇的基本知識(四功、五法、行當等)2.老師詳細介紹傳統京劇的臉譜知識(1)介紹不同臉譜所代表的不同含義。【答案】戲劇是一門綜合藝術,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音樂與戲劇表演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愛好、拓寬藝術事業、提高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將音樂與戲劇表演相結合,重視表演及創編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及創造才能。(1)分析此教學設計的展開階段相對來說是完整的,在設置上存在一些閃光點和不足之處。閃光點:首先,活動設置比較充實,能夠由淺入深來進行安排,增加學生對于京劇知識的認識水平:其次,教師對于知識的講解很全面,從京劇的基礎知識到京劇的臉譜知識再到京劇《沙家浜》的劇情,再到《他們到底是姓蔣還是姓汪》這一具體篇目,讓學生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再次,教師注重學生的實踐,讓學生學習臉譜的畫法及排演這一劇目,不僅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實踐.更加強了音樂與其他學科的綜合,發展學生的表演才能及創造才能。不足之處:首先,這節課缺少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應在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中進行表述,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是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