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市鎮雙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_第1頁
龍市鎮雙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_第2頁
龍市鎮雙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_第3頁
龍市鎮雙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_第4頁
龍市鎮雙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龍市鎮雙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目錄項目特性表 IV1項目概況 71.1項目背景 71.2項目概述 71.2.1項目區位置和范圍 71.2.2項目類型和性質 81.2.3項目建設規模 81.2.4項目建設期 81.2.5項目新增耕地面積和新增耕地率 81.2.6土地權屬與流轉狀況 81.2.7項目區永久基本農田狀況 91.3規劃設計目標、原則和依據 91.3.1規劃設計目標 91.3.2規劃設計原則 91.3.3規劃設計依據 101.4項目建設內容與投資預算 121.4.1項目建設內容 121.4.2項目投資預算及資金籌措 131.5項目合法合規性論述 131.5.1項目選址情況 131.5.2與相關規劃的融合銜接 132項目區調查與分析 152.1自然條件 152.2.1地形地貌 152.2.2氣候 152.2.3土壤 162.2.4水文與水資源 162.2.5自然災害 172.2社會經濟條件 172.2.1人口與勞動力狀況 172.2.2經濟概況 182.2.3產業狀況 182.3基礎設施條件 192.3.1道路交通設施 192.3.2灌溉與排水設施 232.3.3電力設施 262.3.4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設施 272.4土地利用現狀 272.4.1土地利用結構 272.4.2土地權屬及經營模式 282.4.3農用地利用現狀 282.4.4建設用地利用現狀 292.4.5其他土地利用現狀 292.4.6土地利用程度 292.4.7耕地質量 302.5新增耕地來源分析 302.5.1新增耕地來源 302.5.2新增耕地潛力實現分析 312.5.3新增耕地面積估算 322.6旱改水來源分析 322.6.1旱改水來源 322.6.2旱改水潛力實現分析 332.6.3改造水田面積估算 352.7水資源平衡分析 352.7.1灌溉設計標準 352.7.2可供水量分析 352.7.3需水量分析 362.7.4平衡分析 372.8公眾參與 373優劣勢分析 383.1優勢資源分析 383.2限制性因素分析 394工程總體布局 404.1土地平整工程 404.1.1整治單元劃分 404.1.2總體布局 404.1.3條田整治 444.1.4旱改水 474.1.5漫坡整治 494.1.6臺面重構 514.1.7梯田改造 574.1.8邊角地整治 574.1.9廢棄溝渠整治 584.2灌溉與排水工程 584.2.1水源工程 594.2.2輸水工程 594.2.3渠系建筑物 594.3田間道路工程 604.3.1田間道 604.3.2生產路 614.4其他工程 635工程設計 645.1土地平整工程 645.1.1條田整治 645.1.2旱改水 755.1.3漫坡整治 795.1.4臺面重構 825.1.5梯田改造 865.1.6邊角地整治 885.1.7廢棄溝渠整治 895.2灌溉與排水工程 895.2.1新修囤水田 895.2.2新修灌溉管道 905.2.3渠系建筑物 945.3田間道路工程 985.3.1田間道工程設計 985.3.2生產路工程設計 995.3.3附屬工程設計 996效益分析 1006.1土地利用結構調整 1006.1.1新增耕地測算 1006.1.2新增水田面積計算 1036.1.3土地利用結構變化情況 1036.2社會效益分析 1046.3生態效益分析 1046.4經濟效益分析 1066.4.1項目投資 1066.4.2收益計算 1066.4.3單位功能投資分析 1076.4.4靜態評價指標 1076.5耕地質量分析 1086.6預期目標實現情況 1107保障措施 1117.1土地權屬調整 1117.1.1土地權屬現狀 1117.1.2土地權屬調整方案 1117.2實施管理與后期管護 1137.2.1實施管理 1137.2.2后期管護 1158附件 117

項目特性表編號項目單位數值備注一工程位置1涉及行政村個1雙河村(涉及原響堂村和高灘村)二土地權屬集體三項目概況1建設規模hm2299.10142新增耕地面積hm225.24689等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積hm210.13099等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積hm215.115910等3新增耕地率%8.44%4旱地改造為水田面積hm26.60855新增水田面積hm2

16.7394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積+旱地改造為水田面積6實施土地平整面積hm2114.16561、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實施土地平整面積98.5213hm2(條田整治13.1944hm2,旱改水整治9.2455hm2,漫坡整治7.6775hm2,臺面重構39.5603hm2,梯田改造26.1790hm2,邊角地整治2.3789hm2,廢棄溝渠整治0.2857hm2);2、農業農村委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土地平整面積15.6443hm2。7項目性質區縣級8項目類型土地整理9區域類型淺丘地貌10建設期月611新增糧食產能kg268890.72四建設內容(一)土地平整工程1條田整治公頃13.1944(1)開溝濾水m32932(2)表土剝離/回填m312422(3)原田坎挖除m317684(4)土方移動m316732(5)犁底層重構公頃12.4118(6)人工細部平整公頃12.4118(7)第一次泡田打漿公頃12.4118(8)第二次泡田打漿公頃12.4118(9)新修1.0m高水田田坎(土)m1219(10)新修1.4m高水田田坎(土)m555(11)下田坡道座62旱改水公頃9.24552-6°面積0.6123hm2;6-15°面積8.6332hm2(1)表土剝離/回填m318490(2)土方移動m316959(3)原田坎修整及夯實m25856(4)犁底層重構hm29.2455(5)人工細部平整hm29.2455(6)第一次泡田打漿hm29.2455(7)第二次泡田打漿hm29.2455(8)搭田邊m3230(9)旱改水田坎m50933漫坡整治hm27.6775(1)機械清雜hm21.5354(2)表土剝離/回填m315354(3)原田坎挖除m318551(4)土方移動m311516(5)人工細部平整hm27.6775(6)土坎夯筑m47424臺面重構hm239.56036-15°面積34.9870hm2;15-25°面積4.5733hm2(1)機械清雜hm212.3257(2)表土剝離/回填m379120(3)原田坎挖除m380144(4)土方移動m3134667(5)土坎夯筑m339535梯田改造hm226.1790(1)機械清雜hm210.4716(2)土方移動(同臺面歸并)m31952(3)田坎修整m378056邊角地整治hm22.3789(1)機械清雜hm22.3789(2)土方移動m32382(3)深翻hm22.3789(4)人工細部平整hm22.37897廢棄溝渠整治hm20.2857(二)灌溉與排水工程1水源工程(1)新修囤水田座32輸水工程(1)新鋪Φ400管道m16185個排氣閥、16個閘閥井、7個檢查井、4個給水栓、過節點5處(2)新鋪Φ200管道m6041個排氣閥、6個閘閥井、2個檢查井、2個給水栓、過節點2處3渠系建筑物工程(1)田間道農涵座10管涵(φ600)(2)新修生產路農涵m42(三)田間道路工程1田間道(1)整治3.5m混凝土田間道m2392整治3.5m混凝土田間道m23926cm碎石墊層+現澆20cm厚C25混凝土路面2田間道路附屬工程(1)新修錯車道座9(2)新修倒車位座2(3)新修田間道交叉口座4(4)新修田間道彎道加寬座63生產路(1)整修2.5m生產路一般路基段m3345(2)整修2.5m生產路水田段m936(3)新修生產路錯車道座17(4)新修生產路回車道座3(5)新修生產路交叉口座14五項目預算萬元746.76(一)工程施工費萬元617.22占總投資的82.65%1土地平整工程萬元202.85占工程施工費的32.87%2灌溉與排水工程萬元136.61占工程施工費的22.13%3田間道路工程萬元277.76占工程施工費的45.00%(二)設備購置費萬元(三)其他費用萬元105.04占總投資的14.07%1前期工作費萬元40.322工程監理費萬元16.233竣工驗收費萬元26.824業主管理費萬元21.67(四)不可預見費萬元24.50占總投資的3.28%六綜合經濟指標1建設規模投資標準元/畝16642新增耕地畝均投資元/畝197193年效益萬元158.694靜態投資回收期年61項目概況1.1項目背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自然資源和耕地保護工作。土地整治是補充耕地、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提高耕地質量和生產能力,促進土地集約化利用和保障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合川區耕地保護任務日趨艱巨。因此,為實現全區耕地總量占補平衡,提供糧食安全保障,加快經濟可持續發展,緩解人地矛盾,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合川區農村土地整治中心積極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補改相結合方式落實占補平衡任務,大力推進土地整治,形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助推鄉村振興。龍市鎮雙河村位于合川區東北部,淺丘地貌,耕地權屬分散、破碎化嚴重等問題突出。本次土地整治在適應自然資源部對新增耕地上圖報備新要求和《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通知》(渝規資〔2020〕678號)、《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做好新增耕地核定管理工作的通知》(渝規資〔2020〕995號)等文件要求,對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充分征求農民意愿,立足多渠道保護耕地、做實新增耕地核心目標,充分挖掘田坎及旱地改造為水田等潛力,編制《合川區龍市鎮雙河村土地整理項目實施方案》,重點解決耕地“破碎、散亂、坡大、低效”問題,盤活低效農用地,實現耕地集中連片、耕地坡度降低、水田功能修復、耕地質量提升,促進項目區農用地布局更優化、良田更生態,田園更美麗。1.2項目概述1.2.1項目區位置和范圍項目區位于龍市鎮雙河村(雙河村由原響堂村和高灘村合并而成),土地總面積342.6404hm2,涉及原響堂村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六組、七組、十組、十三組和原高灘村六組、九組、十組、十一組、十二組、十三組、十四組、十五組、十六組、十七組、十八組共20個組,中心位置距龍市鎮2km,距合川城區32km。項目區地處東經106°29′00″~106°30′47″、北緯30°12′20″~30°13′44″之間,涉及4幅1:10000標準圖幅,圖幅號分別為:H48G043072、H48G044072、H48G043073、H48G044073。1.2.2項目類型和性質區縣級土地整治項目。1.2.3項目建設規模項目區建設規模為299.1014hm2。1.2.4項目建設期項目建設工期為6個月,以開工日期為起點計算。1.2.5項目新增耕地面積和新增耕地率項目區通過土地整理預計可新增耕地25.2468hm2,新增耕地率為8.44%,其中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積15.1159hm2,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積10.1309hm2;旱地改造為水田面積6.6085hm2,新增水田面積16.7394hm2。1.2.6土地權屬與流轉狀況項目區土地所有權為龍市鎮雙河村集體所有,項目區土地權屬狀況清晰,權屬界線明顯,面積準確,不存在土地權屬爭議。1.2.7項目區永久基本農田狀況根據合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供的合川區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分析可知,項目區耕地面積248.9643hm2,涉及永久基本農田191個圖斑,總面積235.5909hm2,其中水田面積155.5309hm2,旱地面積80.0600hm2,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占耕地面積的94.63%。1.3規劃設計目標、原則和依據1.3.1規劃設計目標1、總體目標:落實合川區耕地占補平衡,實現全區城鎮發展建設用地與耕地占補平衡的總體目標。以《龍市鎮雙河村村規劃》為規劃引領,以實現新增耕地、水田保護、推行宜機化、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為主要思路,通過土地平整工程,配套灌溉與排水及田間道路工程,把項目區建成高產穩產農田,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2、具體目標:新增耕地面積25.2468hm2,新增水田面積16.7394hm2,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積78.4678hm2,改善和新增排澇面積13.1944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9.5603hm2,新增糧食產能268890.72公斤。1.3.2規劃設計原則(1)堅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2)堅持規劃引導,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整治規劃為依據,兼顧相關部門規劃,統籌安排,優先在基本農田范圍內建設。(3)堅持因地制宜,實行差別化整治,根據不同區域自然資源特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利用現狀,采取“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措施。(4)堅持數量、質量、生態并重,促進基本農田數量穩定、質量提升、生態良好。(5)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尊重當地百姓種植習慣,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依法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收益權。充分征求當地農民意見,充分取得當地政府和農民的支持。(6)堅持技術可行原則。從實際出發,合理確定旱地改造為水田土地整治工程建設內容與設計標準,設計方案科學,注重工程技術可靠、安全適用。(7)堅持經濟合理原則。在確保工程功能和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當地建材,注重經濟效益,做到工程投資經濟合理。1.3.3規劃設計依據1.3.3.1法律法規(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頒布實施);(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年7月29日修正版);(3)《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2年修訂2013年1月1日頒布實施);(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年7月修訂);(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訂);(6)《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1日頒布實施);(7)《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998年12月27日);(8)《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19年1月1日修訂版)。1.3.3.2相關政策(1)《國土資源部關于補足耕地數量與提升耕地質量相結合落實占補平衡的指導意見》(國土資規〔2016〕8號);(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3)《國土資源部關于改進管理方式切實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通知》(國土資規〔2017〕13號);(4)《國土資源部關于嚴格核定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增耕地的通知》(國土資發〔2018〕31號);(5)《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改進耕地占補平衡動態監管系統有關事項的通知》(自然資辦函〔2019〕2367號);(6)《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進一步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通知》(渝規資〔2020〕678號);(7)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做好新增耕地核定管理工作的通知(渝規資〔2020〕995號);(8)《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中心關于開展土地整治項目全域整治的指導意見》(渝土整發〔2015〕35號);(9)《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中心關于印發重慶市農村土地整治項目土地權屬調整實施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渝土整發〔2016〕16號)。1.3.3.3相關規劃(1)《合川區龍市鎮雙河村村規劃》。1.3.3.4技術標準(1)《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16);(2)《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報告編制規程》(TD/T1038-2013);(3)《土地整治項目工程量計算規則》(TD/T1039-2013);(4)《土地整治項目制圖規范》(TD/T1040-2013);(5)《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坡耕地治理技術》(GB/T16453.1-2008);(6)《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16453.4-1996);(7)《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8)《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GB50288-2018);(9)《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標準》(GB50363-2018);(10)《渠道防滲工程技術規范》(SL18-2004);(1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12)《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D60-2004);(13)《重慶市土地整治工程建設標準》(2007)。1.3.3.5相關基礎資料(1)合川區2018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數據;(2)合川區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3)合川區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遙感影像;(4)合川區2018年度更新耕地質量等別更新評價成果;(5)合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數據;(6)合川區2018年林業變更數據及退耕還林數據;(7)合川區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數據;(8)合川區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龍市鎮片區)工程布局圖;(9)合川區龍市鎮雙河村經濟年報(2019年)。1.4項目建設內容與投資預算1.4.1項目建設內容項目區主要建設內容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和田間道路工程,具體如下:1、土地平整工程(1)條田整治(13.1944hm2):開溝起廂14660m;表土剝離/回填12422m3;土方移動16732m3;原田坎挖除17684m3;犁底層重構12.4118hm2;人工細部平土12.4118hm2;泡田打漿(第一次)12.4118hm2;泡田打漿(第二次)12.4118hm2;新修1.0m高水田田坎(土)1219m;新修1.4m高水田田坎(土)555m;新修下田坡道6座。(2)旱改水整治(9.2455hm2):表土剝離/回填18490m3;土方移動16959m3;原田坎修整及夯實5856m2;田埂修筑714m3;犁底層重構9.2455hm2;人工細部平整9.2455hm2;泡田打漿9.2455hm2;人工搭田邊230m3;新修0.6m高田坎5093m。(3)漫坡整治(7.6775hm2):機械清雜1.5354hm2;表土剝離/回填15354m3;土方移動11516m3;原田坎挖除18551m2;土坎夯筑3005m3;人工細部平整7.6775hm2;新修0.7m高田坎4742m。(4)臺面重構整治(39.5603hm2):機械清雜12.3257hm2;表土剝離/回填79120m3;土方移動134667m3;原田坎挖除量80144m3;土坎夯筑3953m;新修0.6m高田坎22242m。(5)梯田改造(26.1790hm2):機械清雜10.4716hm2;土方移動(同臺面歸并)1952m3;田坎修復7805m3。(6)邊角地整治(2.3789hm2):機械清雜2.3789hm2;土方移動2382m3;深翻2.3789hm2;人工細部平土2.3789hm2。(7)廢棄溝渠整治(0.2857hm2):條石拆除量468m3,覆土量1142.8m3。2、灌溉與排水工程(1)水源工程:新修囤水田3座。(2)輸水工程:新鋪Φ400PE管道1618m(5個排氣閥、16個閘閥井、7個檢查井、4個給水栓、過節點5處);新鋪Φ200PE管道604m(1個排氣閥、6個閘閥井、2個檢查井、2個給水栓、過節點2處)。(3)渠系建筑物工程:新修田間道農涵10座;新修生產路農涵14座。3、田間道路工程(1)田間道:整修3.5m寬C25混凝土田間道2392m;新修田間道交叉口10座;新修田間道錯車位14個;新修田間道倒車位8個;新修田間道彎道加寬7個。(2)生產路:整修2.5m寬C20混凝土生產大路4367m(硬基段3345m;水田段936m);新修生產大路交叉口14個;新修生產大路錯車位17個;新修生產大路倒車位3個。1.4.2項目投資預算及資金籌措預算總投資為746.76萬元,建設規模畝均投資為1664元/畝,新增耕地畝均投資為19719元/畝。其中,工程施工費617.22萬元,占總投資的82.65%(其中土地平整工程202.85萬元,占工程施工費的32.87%;灌溉與排水工程136.61萬元,占工程施工費的22.13%;田間道路工程277.76萬元,占工程施工費的45.00%);其它費用105.04萬元,占總投資的14.07%(其中前期工作費40.32萬元,工程監理費16.23萬元,竣工驗收費26.82萬元,業主管理費21.67萬元);不可預見費24.50萬元,占總投資的3.28%。1.5項目合法合規性論述1.5.1項目選址情況項目區符合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屬于永久性基本農田保護區,期內不會在該區域布設有條件建設區,且未實施市級項目或區級項目。項目區新增耕地來源已扣除地形坡度大于25度、已實施或規劃退耕還林還草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核心區和城鎮開發邊界內等禁止區域。1.5.2與相關規劃的融合銜接1、與林業規劃相銜接將項目區實施范圍紅線套合合川區退耕還林數據得出,項目區實施范圍不涉及退耕還林區域。2、與生態保護紅線相銜接將項目區實施范圍紅線套合合川區生態保護紅線數據得出,項目區實施范圍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范圍。3、與其他涉農項目規劃相銜接將項目區實施范圍紅線套合《合川區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龍市鎮片區)工程布局圖》得出,項目區實施范圍內的工程布設與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工程布局進行充分銜接。4、村規劃解讀根據《重慶市合川區龍市鎮雙河村村規劃》中關于產業發展規劃指引可知,雙河村是龍市鎮產城融合示范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市級優質糧油種植的核心村,龍市鎮示范農業強村,以現代農業為基底,糧油種植、生態養殖為主題,構建與完善“基礎產業+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的功能體系。根據重慶市合川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實施方案在雙河村東北部布局優質糧油種植,以農業示范基地為基礎,通過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高效型、生態型特色農業,圍繞優質油菜種植,延伸農業產業鏈條,推動農業生產、農產品研發,形成以生態休閑、觀光體驗、科普教育、節慶會展等為特色的片區;中部區域結合現狀林地、耕地、經果、蔬菜等種植業,打造農業觀光采摘、農耕體驗、科普教育為主的互動式現代農業發展片區;西部片區依托新、奇、特、優農村生產,融合農藝展示、農村風俗民情、田園風光、農烤酒釀酒工藝觀賞和釀酒體驗、農家菜體驗、農耕體驗等一系列農業體驗,適當發展科普教育等,構建鄉土氣息濃郁、經濟效益顯著的片區。結合雙河村規劃解讀,本次土地整治一是結合產業發展需求重點為雙河村發展農業種植配套基礎設施,打造鄉村旅游和發展現代農業;二是為其他區域發展傳統糧油種植完善基礎設施。2項目區調查與分析2.1自然條件2.2.1地形地貌項目區海拔介于200米至378.3米之間,村域中部較高,最高點位于村中部,最低點位于村西南部與東部的渠江河谷地帶。全村以丘陵為主,地貌大致分為北部淺丘區域和南部河谷緩地兩個部分。全村地貌以平壩和緩坡為主,坡度小于25°的面積占全村面積的92.14%,是村內主要的坡度類型;村內南部河谷沿岸存在大量平緩區域,坡度小于10°的面積占全村面積的72.86%。項目區地形地貌現狀照片2.2.2氣候項目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氣候總的特點是:四季分明,溫和差異大,多陰少晴,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光照少云霧多,無霜期長,氣候濕潤,風力微弱,立體氣候比較明顯。項目區最大年降雨量1544.8mm(1988年),最小年降雨量740.1mm(1993年),多年平均降雨量1124.2mm。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平均相對濕度79%,絕對濕度18mg/m3;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7.2-7.9℃。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8.0-28.8℃,極端最高溫度為43℃(2006.8.21),極端最低溫度為-3.1℃(1975.12.15)。2.2.3土壤項目區土壤類型與巖層分布密切相關,土壤是由侏羅系中統沙溪廟組砂巖泥巖互層風化而成,風化成土后形成紫色土。位于項目區水田地區土壤類型主要為水稻土。項目區旱地以紫色土為主。土壤多呈中性紫色土亞類,pH在6.5~7.5左右,碳酸鈣含量1~3%,有效土層厚度一般60cm以上,耕作層厚25-30cm。紫色土發育淺,土壤通透性較好,供肥快,但是土壤保肥能力較弱,且土壤抗旱差,受干旱影響大,有機質含量為7.5~10.5g.kg-1,全氮為0.35~0.90g.kg-1,全磷為0.30~0.75g.kg-1之間。本類土壤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馬鈴薯等糧油作物。項目區水田以水稻土為主。項目區水稻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所處部位光熱條件好,主要以水稻、油菜種植為主。2.2.4水文與水資源項目區水資源主要為地表水資源,該項目主要涉及車家溝水庫及下游溪溝和山坪塘。車家溝水庫項目區東北部,占地面積13.4198hm2,庫容為80萬m3。其下游溪溝項目區內長度為872m,2-10m寬。地表水:項目區地表水來源主要為天然降水,區內多年平均降雨量1124.2mm,多年平均徑流深933mm。山坪塘為項目區內的主要灌溉水源。項目區可供灌溉的山坪塘13口,共計面積1.52hm2,總蓄水量為2.59萬m3。車家溝水庫現狀照片車家溝水庫下游溪溝現狀照片山坪塘現狀照片2.2.5自然災害項目區內無重大自然災害,但伏旱成為影響區內農業生產發展的制約因素。伏旱危害最大,是項目區發生頻率最高的自然災害;受大范圍控制性氣候的影響,項目區存在季節性干旱,伏旱是制約農業生產發展最主要的障礙因素。據統計,項目區在1955到1980年26年間出現的伏旱年有22年,出現頻率為85%,其中輕伏旱13年,重伏旱9年。歷年高溫伏旱天氣多集中在七月至八月,連續20~40天,平均日降雨量小于1.5mm,此段時間正是大春作物進入抽穗、揚花、灌漿時期,作物需要大量水分,此時往往會遇到高溫伏旱天氣的危害,項目區年降水量雖大,但空間分布不均,需修建灌溉措施,解決部分區域灌溉問題。2.2社會經濟條件2.2.1人口與勞動力狀況據現場踏勘調查可知,本項目涉及原高灘村、響堂村2個行政村22個組,戶籍總人口5410人,戶數1865戶,戶均2.9人。村內常住人口2732人。人均年收入14500元。根據現場踏勘可知項目區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農業收入,其次為務工收入。農業收入主要來源于種植傳統糧食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和蔬菜作物。另根據現場了解,項目區年青人外出務工較多,勞動力主要以在家老人為主,且多依靠人力進行耕種,導致離道路較遠的耕作區域存在撂荒現象。因此,本項目將結合低效農用地整治的理念,對項目區進行全覆蓋整治,同時將對部分田間道進行硬化,并新修生產大路,完善項目區的道路網密度,以提高項目區的生產和運輸的能力,減少村民肩挑背磨。2.2.2經濟概況1)稻田耕作制度據現場了解,項目區田多土少,其中水田占66.41%左右,水田主要種植水稻,以一年一熟為主,兼具水稻-油菜一年兩熟水旱輪作。2)旱地耕作制度據現場了解,項目區旱地主要分布在坡地上,主要作物為玉米、紅薯等,大多無灌溉條件,主要靠降雨對作物進行補充。現耕地種植品種、產出、成本、收益等情況見下表2.2.2-1。表2.2.2-1各種作物投入產出情況統計表品種種植面積(hm2)產量單價毛收益成本凈收益總收入(kg/畝)(元/kg)(元/畝)(元/畝)(元/畝)(萬元)水稻132.2650031500130020040油菜33.0613056505001507紅薯25.0912001120010002008玉米33.46400280060020010蔬菜25.09150034500400050019合計248.96—————842.2.3產業狀況1、產業現狀根據現場踏勘了解,項目區水田以水稻-油菜輪作為主,旱地以玉米-紅薯輪作、蔬菜種植為主。項目區主要發展高效糧油產業和鄉村旅游。結合龍市鎮對雙河村的產業布局,與之相銜接的土地整治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與產業配套的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如配套田間道路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等。優質糧油種植區2、評價項目區水田雖總體上較平坦,但田塊細碎化程度較高,加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阻礙了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土地的產能也受到較大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尤其是灌溉設施、道路設施和平整土地以提升當地農業發展水平,促進土地流轉,并直接為農民增收和受益。3、產業發展定位根據踏勘座談等方式,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項目區主要傳統種植業以糧油作物為主,通過征求當地村社干部意見,結合實地走訪現場踏勘和對雙河村規劃解讀,結合龍市鎮政府對項目區的產業發展定位,根據項目區的地形、交通、水源條件最終確定項目區的產業定位為龍市鎮產城融合示范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市級優質糧油種植的核心村,龍市鎮示范農業強村。以現代農業為基底,糧油種植、生態養殖為主題,構建與完善“基礎產業+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的功能體系。2.3基礎設施條件2.3.1道路交通設施1、對外交通①現狀項目區共有1條對外道路,田間道-01為107鄉道,自西向東貫穿整個項目區,分別經過原高灘村六組、十四組、十二組、十一組、原響堂村四組、三組,混凝土路面,路寬6.0m,在項目區內長度為2650m。項目區對外田間道道路質量很好,輻射面積大,通行良好。表2.3.1-1對外交通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起止點路面材質寬度(m)長度(m)作用備注田間道-01高塘村六祖劉家壩→高塘村十四組→高塘村十二組→高塘村十一組→響堂村四組→響堂村三組混凝土6.02650沿線分布大片耕地和院落,是整個項目區主要對外道路現狀良好,無需整修合計———2650——②評價從現狀可知,項目區對外交通道路路面通達情況和連接性較好,是項目區通往附近村主要通道,為項目區提供了良好的對外交通條件,滿足項目區發展要求。2、對內交通(1)田間道①現狀項目區對內交通通達度較好,以田間道-02、田間道-03、田間道-06、田間道09、田間道14為主干對內田間道形成“樹枝狀”的分布特征。項目區現有田間道總長10754m,田間道路網密度為31.39m/hm2,現狀路面寬為3~3.5m,有混凝土、碎石兩種路面。其中,碎石道路經長期碾壓,通行質量較差。項目區田間道現狀情況詳見表2.3.1-2。項目區現狀田間道表2.3.1-2項目區田間道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起止點路面材質寬度(m)長度(m)作用備注田間道-02高灘村六祖劉家壩→高灘村十三組石山灣碎石3.01269沿線分布大片耕地和院落,是石山灣片區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通行質量差,需整修田間道-03高灘村六祖→高灘村十三組碎石3.5850沿線分布大片耕地和院落,是高灘村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之一通行質量差,需整修田間道-04高灘村十二祖懷山寺→高灘村十二組107鄉道混凝土3.0446是高灘村懷山寺片區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05響堂村二組張家大院子→響堂村一組混凝土3.5460是響堂村張家大院子片區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06響堂村三組→響堂村十三組車家溝水庫混凝土3.51170是響堂村張家大院子片區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07響堂村三組→響堂村十組混凝土3.01057沿線分布大片耕地和院落,是響堂村十組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08響堂村十三組堰口→響堂村十三組車家溝水庫混凝土3.5806是響堂村堰口片區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09高灘村十七組→高灘村十八組馬騎院子混凝土3.51028沿線分布大片耕地和院落,是高灘村馬騎院子片區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10高灘村十七組→高灘村十組混凝土3.5455是高灘村十組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11高灘村十組→高灘村十一組混凝土3.5450是高灘村十一組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12高灘村十七組→高灘村村屬107鄉道混凝土3.5390是高灘村十七組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13高灘村十一組→高灘村十一組107鄉道混凝土3.5232是高灘村十一組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14響堂村三組107鄉道→高灘村十組混凝土3.51510沿線分布大片耕地和院落,是響堂村六組、十組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田間道15響堂村六組→響堂村七組碎石3.0631沿線分布大片耕地和院落,是響堂村七組片區居民生產出行主要通道通行質量差,需整修合計———10754——②評價項目區的對內田間道主要承擔耕作區的農資與農產品的運輸以及村民出行的主要道路,基本已遍布大院落。項目區對內田間道雖已初步形成“樹枝狀”的道路格局,但環內道路還有部分碎石路面,通行質量差,不利于產業化發展和土地流轉,通行能力有待提高。(2)生產路①現狀經多次現場踏勘可知,項目區內生產路多分布在田間地頭、院落與主干田間道之間,起著連接耕作區與主要院落的功能,路寬1.8-2.7m,有混凝土路、碎石路兩種。項目區內生產路大多數是當地村民根據生產生活習慣自然而形成,走向不規則,寬窄不一。根據生產路路網密度的計算方法,計算出項目區生產路路網密度為45.38m/hm2。項目區主要生產路現狀分布情況見表2.3.1-3。項目區現狀生產路表2.3.1-3項目區生產路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位置寬度(m)長度(m)路面情況生產路-01高灘村十三組石山灣2152混凝土生產路-02高灘村十三組石山灣2118混凝土生產路-03高灘村十三組石山灣2230混凝土生產路-04高灘村六組田間道02→高灘村十三組田間道032.2617混凝土生產路-05高灘村六組107鄉道→高灘村十三組2.1378混凝土生產路-06高灘村六組107鄉道→高灘村十三組2.7273碎石生產路-07高灘村六組107鄉道→響堂村一組2.4800混凝土生產路-08高灘村十四組107鄉道→高灘村十二組懷山寺2.4310混凝土生產路-09高灘村十二組懷山寺2.3132混凝土生產路-10高灘村十二組田間道04→響堂村一田間道052.2513混凝土生產路-11高灘村十四組107鄉道→高灘村十三組田間道042.4255混凝土生產路-12高灘村十二組田間道04→響堂村一組田間道052.4615混凝土生產路-13高灘村十一組107鄉道→響堂村一組2.2706混凝土生產路-14響堂村一組2.4180混凝土生產路-15響堂村二組2.4151混凝土生產路-16響堂村一組2.4187混凝土生產路-17響堂村十組2.2506混凝土生產路-18響堂村十組2.4163混凝土生產路-19響堂村十三組堰口2.796混凝土生產路-20高灘村六組劉家壩1.9835混凝土生產路-21高灘村六組劉家壩2.397混凝土生產路-22高灘村六組劉家壩1.9204混凝土生產路-23高灘村十五組2.1196混凝土生產路-24高灘村十五組1.9300混凝土生產路-25高灘村十四組1.9344混凝土生產路-26高灘村十七組田間道12→高灘村十一組田間道112.7433混凝土生產路-27高灘村十一組→響堂村三組107鄉道2.71090混凝土生產路-28高灘村十組田間道11→高灘村十組田間道142.7650混凝土生產路-29高灘村十組→高灘村十組1.9727混凝土生產路-30高灘村十組田間道10→高灘村十組田間道142.4811混凝土生產路-31高灘村十一組→響堂村六組2.1358碎石生產路-32高灘村十一組→響堂村五組田間道141.9324混凝土生產路-33響堂村五組1.9191混凝土生產路-34響堂村四組1.8371混凝土生產路-35響堂村五組1.8228混凝土生產路-36響堂村四組→高灘村十一組107鄉道1.9281混凝土生產路-37響堂村五組107鄉道→響堂村六組田間道151.9720混凝土生產路-38響堂村五組→響堂村七組1.9693碎石生產路-39響堂村三組→響堂村村屬2.3160混凝土生產路-40響堂村寶頂寺2.3155混凝土合計——15550—②評價項目區生產路路面質量差,多為混凝土路面,少部分為碎石路面,現有的生產路基本能夠滿足農業需求。2.3.2灌溉與排水設施1、水源設施①現狀項目區主要水源有水庫、水庫下游溪溝和山坪塘。a)水庫項目區外東北部有一座車家溝水庫,為項目區的主要水源,同時可通過小型抽灌機為項目區的大片耕地提供灌溉水源。水庫現狀b)水庫下游溪溝車家溝下游溪溝無相關水文資料,經訪問及現狀圖查閱得知,車家溝下游溪溝位于原響堂村十三組,項目區內長度為872m,2-10m寬,常年性水源充足,是項目區的主要灌溉水源。其特性如下表2.3.2-1:表2.3.2-1項目區河流水面特性表編號長度m規格(寬)m作用及現狀河流-018722—10位于響堂村十三組,常年性水源充足,是項目區的主要灌溉水源。合計872——c)山坪塘項目區紅線內有可供灌溉的山坪塘13口,面積為1.5232hm2,可蓄水量為2.5944萬m3,是項目區的有效灌溉水源。項目區兩個村共有13口山坪塘已由合川區水務局分別于2016-2018年度維修完成,多為混凝土塘坎,大部分目前蓄水保水情況良好。項目區山坪塘現狀詳見表2.3.2-2。表2.3.2-2項目區山坪塘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位置蓄水深度(m)蓄水面積(m2)蓄水量(m3)使用情況備注山坪塘-01高灘村六組210342068主要為高灘村六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02高灘村十七組1489489主要為高灘村十七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03高灘村十一組213392678主要為高灘村十一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04響堂村四組114771477主要為高灘村十一組、響堂村四組邊界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05高灘村十一組28781756主要為高灘村十一組、高堂村十組邊界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06高灘村十組115311531主要為高灘村十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07響堂村六組215413082主要為響堂村六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08響堂村七組110231023主要為響堂村七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09響堂村四組214352870主要為響堂村四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10響堂村五組25281056主要為響堂村五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11響堂村五組29111822主要為響堂村五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12響堂村三組218413682主要為響堂村三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山坪塘-13響堂村三組212052410主要為響堂村三組附近耕地集中區提供灌溉水源合計——1523225944——山坪塘現狀②評價通過水務局對項目區內的山坪塘整修,山坪塘控灌區域內的耕地灌溉用水能夠得到保證,且所有山坪塘蓄水保水效果較好,無積淤泥現象,無需整修。2、灌溉設施①現狀項目區以車家溝水庫為水源的灌溉設施有2條,為漿砌條石溝渠,其中灌溉渠-01已由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龍市鎮片區)實施700m,采用DN400PE管對原漿砌條石灌溉渠進行改造,剩余1618m未實施改造。項目區灌溉渠現狀詳見表2.3.2-3。灌溉設施現狀表2.3.2-3項目區灌溉渠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位置長度(m)規格(m)材質作用及現狀灌溉渠-01響堂村五組→響堂村十三組16181.0×1.0漿砌條石解決附近區域水田的灌溉問題,現狀良好,無需整修灌溉渠-02響堂村五組2330.6.0×0.8漿砌條石解決附近區域水田的灌溉問題,現狀良好,無需整修合計——1851————②評價總體看,項目區灌溉設施只覆蓋灌溉部分區域,主要通過農戶自行抽水或自流補充灌溉,且現狀采用的灌溉方式也是最適宜該類型地形地貌區的灌溉方式,基本上能滿足項目區大部分區域灌溉需求。3、排水設施項目區集中沖田區域已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修建排水溝,數量為4條,總長為3220m,排水溝多為漿砌磚排水溝,現狀使用良好,能夠滿足集中沖田區域排水問題。項目區排水溝現狀詳見表2.3.2-4。排水設施現狀表2.3.2-4項目區排水溝現狀分布情況及相關特性表編號位置長度(m)規格(m)材質作用及現狀排水溝-01高灘村十四組3811.5×1.5漿砌磚解決附近區域水田的排水問題排水溝-02高灘村十四組→響堂村一組9601.5×1.5漿砌磚解決附近區域水田的排水問題排水溝-03響堂村三組→高灘村十七組10581.5×1.5漿砌磚解決附近區域水田的排水問題排水溝-04高灘村十一組8211.5×1.5漿砌磚解決附近區域水田的排水問題合計——3220————2.3.3電力設施項目區農村電網改造已經完成,電網配套,電力設施及電力供應能保證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和項目區工程施工的需要。2.3.4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設施項目區附近無工業三廢污染和社區生活污染,大氣質量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66)中的一級標準。加上適宜的氣候和豐富的自然資源,適宜生產油菜、水稻、玉米等農產品。2.4土地利用現狀2.4.1土地利用結構1、土地利用結構根據合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提供的最新二調變更數據,進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權屬現狀調查,項目區總面積342.6406hm2,其中包括整理地299.1014hm2(25°以下耕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土地、低效林地和線狀地物)、不整理地43.5392hm2(園地、林地和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等)。具體詳見表2.4.1-1。表2.4.1-1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結構統計表單位:hm2地類面積(公頃)占總面積比例%耕地(01)水田(011)165.324148.25%旱地(013)83.640224.41%小計248.964372.66%園地(02)果園(021)1.90220.56%其他園地(023)0.00000.00%小計1.90220.56%林地(03)有林地(031)8.94972.61%灌木林地(032)0.00000.00%其他林地(033)0.00000.00%小計8.94972.61%草地(04)其他草地(043)0.00000.00%小計0.00000.00%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坑塘水面(114)6.81841.99%小計6.81841.99%其他土地(12)設施農用地(122)0.48460.14%田坎(123)42.055612.27%裸巖石地(127)0.04000.01%小計42.580212.43%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0)村莊(203)30.23518.82%采礦用地(204)0.40500.12%小計30.64018.94%線狀地物面積公路用地(102)1.47800.43%農村道路(104)0.82750.24%河流水面(111)0.04460.01%溝渠(117)0.43560.13%小計2.78570.81%合計342.6406100.00%2、項目建設規模項目區建設規模為299.1014hm2,包括坡度在25°以下耕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土地、線狀地物面積(農村道路、溝渠),耕地面積為248.9643hm2,坑塘水面6.8184hm2,田坎面積42.0556hm2,線狀地物面積1.2631hm2(農村道路0.8275hm2、溝渠0.4356hm2),具體詳見表2.4.1-2。表2.4.1-2項目區建設規模統計表單位:hm2地類面積(公頃)占總面積比例%耕地(01)水田(011)165.324155.27%旱地(013)83.640227.96%小計248.964383.24%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坑塘水面(114)6.81842.28%小計6.81842.28%其他土地(12)田坎(123)42.055614.06%小計42.055614.06%線狀地物面積農村道路(104)0.82750.28%溝渠(117)0.43560.15%小計1.26310.42%合計299.1014100.00%2.4.2土地權屬及經營模式項目區土地所有權為雙河村集體所有,項目區土地權屬狀況清晰,權屬界線明顯,面積準確,不存在土地權屬爭議。2.4.3農用地利用現狀1、耕地項目區現有凈耕地面積為248.9643hm2,田土坎面積為42.0556hm2。耕地中水田面積165.3241hm2,旱地面積83.6402hm2,項目區耕地基本已成臺。項目區其中0°~2°耕地(含田坎)面積為6.3027hm2,占總耕地面積2.17%;2°~6°耕地(含田坎)面積為131.1931hm2,占總耕地面積45.08%;6°~15°耕地(含田坎)面積為136.0603hm2,占總耕地面積的46.75%;15°~25°耕地(含田坎)面積為17.4638hm2,占總耕地面積的6.00%;無>25°耕地(含田坎)。項目區不同坡度地類面積見下表2.4.3-1。表2.4.3-1項目區不同坡度地類面積表單位:hm2坡度水田旱地合計占耕地總比例%水田凈面積田坎小計旱地凈面積田坎小計0-2°5.19370.0005.19371.10900.0001.1096.30272.17%2-6°99.543714.625114.168714.45162.572817.0244131.193145.08%6-15°60.586710.868471.455154.068510.536764.6052136.060346.75%15-25°14.01113.452717.463817.46386.00%合計165.324125.4934190.817583.640216.5622100.2024291.0199100.00%2、園地根據2018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項目區園地為果園,總面積為1.9022hm2,占土地總面積的0.56%。通過現場調研,項目區內果園主要為房前屋后零散分布的柑橘樹及柚子樹,利用良好。3、林地根據2018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項目區林地為有林地,總面積8.9497hm2,占土地總面積的2.61%。通過現場調研,項目區大部分林地為房前屋后竹林地,已納入林業保護小班,現狀良好。2.4.4建設用地利用現狀根據2018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項目區建設用地30.6401hm2,占土地總面積的8.94%,其中采礦用地0.4050hm2,村莊30.2351hm2。通過現場調查,項目區大部分區域未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利用較差;存在部分閑置廢棄建設用地,屬于房屋權利人長期在外打工的情況,需征求房屋權利人意見。2.4.5其他土地利用現狀項目區田坎面積42.0556hm2,其中水田田坎面積25.4934hm2,旱地田坎面積16.5622hm2,田坎綜合系數為14.45%。2.4.6土地利用程度(1)土地墾殖率,即耕地面積與項目區土地總面積之比,反映土地開發和種植業發展程度。項目區土地墾殖率為72.66%。土地墾殖率=耕地面積/項目區土地總面積=248.9643/342.6406=72.66%(2)土地利用率,即已利用的土地面積與項目區土地面積之比,反映土地利用程度,其中已利用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園地、坑塘水面、城鎮村及工礦用地、線狀地物及田坎等。項目區土地利用率為99.99%。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積/項目區總面積=342.6006/342.6406=99.99%(3)耕地復種率,即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與占耕地面積之比。根據當地提供資料情況,項目區耕地復種率為140%。耕地復種率=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耕地面積=348.5500/248.9643=140%2.4.7耕地質量以2018年合川區耕地質量等別評定結果為基礎,采用Arcgis將項目區紅線與2018年合川區耕地質量等別數據庫疊加得到項目區實施前耕地質量等別。表2.4.7-1項目區整治前耕地質量等別地類8等9等10等11等合計水田142.420722.90342165.3241旱地38.3914442.169763.07900483.6402合計142.420761.2948642.169763.079004248.9643比例57.21%24.62%16.94%1.24%100.00%經以上分析可知,項目區各等別耕地可通過改善灌溉能力、田間道和生產路路網密度,提高田塊規模化率等舉措得到提升。2.5新增耕地來源分析2.5.1新增耕地來源以合川區2018年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數據為基礎,結合合川區第三次土地調查遙感影像資料,按照廢棄農用地、寬度大于1m田坎等新增耕地來源“應上盡上”的原則,對項目區土地資源開展全面調查可知,項目區新增耕地來源全部為待整理農用地,涉及寬度≥1.0m的田坎、廢棄溝渠。可作為新增耕地來源的總面積40.2355hm2,其中田坎面積39.9498hm2(水田田坎21.4009hm2,旱地田坎18.5489hm2),溝渠面積0.2857hm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