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研微生物總論_第1頁
考研-考研微生物總論_第2頁
考研-考研微生物總論_第3頁
考研-考研微生物總論_第4頁
考研-考研微生物總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微生物總論資料

緒論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個體微小、結構簡單、不能為肉眼辨識,只能由光學或電學顯微鏡識別的生

物。

2.微生物的特點:

A.體積小,表面積大

B.吸收多,轉化快

C.生長旺盛,繁殖快

D.適應性強,變異頻

E.分布廣,種類多

3.微生物發展階段的代表人物: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代表人物——巴斯德。

細菌的形態與構造

4.細菌的基本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

5.可作為細菌分類和鑒定的種依據:不同細菌裂殖后的菌體外形和排列方式。

6.菌落:某單個細菌在適合生長的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在適宜的條件中,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生

長繁殖出巨大數量的菌體,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有一定形態的獨立群體,稱為?

7.細菌的基本結構有哪些:細菌壁、細胞膜、細胞質、胞漿、核質。

8.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有磷壁酸。

9.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有脂多糖(LPS)?

10.類毒素是細菌脂多糖的成分。

II.細菌細胞壁的功能:

A.維持細菌外型,保護細菌耐受低滲環境

B.調節細胞內、外物質交換,維持離子平衡

C.影響細菌染色功能

D.與細菌對某些藥物的敏感性有關

E.是重要的抗原成分(O抗原)

F.參與細菌正常分裂

G.與細菌致病性有關

12.細胞膜的功能:

A.進行細胞內、外的物質轉運、交換

B.維持細胞內正常滲透壓

C.合成細胞壁、莢膜的各組分

D.著生鞭毛并供應細菌運動所需要能量

E.膜上多種腋,參與細菌氧化還原

14.細菌的特殊結構,有哪些生物學功能?

特殊結構生物學功能

莢膜:保護細菌的功能;

S層:起保護屏障的作用;

鞭毛:收縮性、運動功能、與致病性有關;

菌毛: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芽抱:保種。

15.芽胞:某些革蘭氏陽性菌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可在菌體內形成一個圓形或卵圓形的休眠體,稱為?

16.芽抱和真菌的抱子有何區別?

芽泡抱子

作用細菌的休眠結構,抵御不良環境真菌的繁殖結構

抵抗力強,有的可耐100℃數小時不強,加熱60?70℃短時間可死亡

17.革蘭氏染色的特征性:細菌對革蘭氏染色呈現陽性(紫色)和陰性(紅色)兩種結果。

第三章

18.在新陳代謝方面,細菌與真菌生物有何區別?(細菌代謝的特點)

A.生長和繁殖速度極快,超過動物細胞10?100倍;

B.利用各種化合物作為能源的能力遠遠強于動物細胞;

C.對營養的需求比動物細胞更為多種多樣,因為它們有多種代謝旁路:

D.可利用超常流水線式生產的方式合成大分子物質;

E.能產生諸肽聚糖、脂多糖、磷壁酸等到特殊物質。

19.細菌的新陳代謝包括生物合成、能量供給,運動等。

20.形成細菌細胞的代謝過程可按其功能分為:物質攝取、生物合成、聚合作用及組裝四個步聚。

21.生物攝取的方式:單純擴散、促進擴散、主動運輸、基因轉位。

22.細菌群體生長繁殖的特征(細菌群體按特征分為幾個期,各期有什么特點)

遲緩期:

A.菌體增大,代謝活躍,合成并積累所需酶系統;

B.RNA含量增加,DNA量不變,細菌數不增加;

對數期:

A.以兒何增數快速生長;

B.形態、染色性、生理特性較典型;

C.對外界環境作用作用敏感;

D.生命力旺盛;

E.此期細菌宜作形態、染色、生化反應、藥物敏感等試驗研究;

穩定期:

A.理論繁殖速度與死亡速度相等,活菌較穩定;

B.繁殖速下降:

衰亡期:

A.繁殖速度下降,總數減少:

B.細菌形態變化;

C.生理上趨于停止。

23.簡述細菌培養基的分類

按營養組成:基礎培養基和營養培養基

按狀態差異:固體培養基、半固體培養基、液體培養基

按功能差異:鑒別培養基、選擇培養基、厭氧培養基

24.細菌生長繁殖的基本條件(營養要求):水分,碳源,氮源,無機鹽類,生長因子。

第四章

25.殺菌作用:某些物質或因素所具有的在一定條件下殺死微生物的作用.

26.抑菌作用:某些物質或因素所具有的抑制微生物生長與繁殖的作用。

27.抗菌作用:反映某些藥物具有的抑制或殺滅微生物的作用。

28.滅菌:殺滅物體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抱,霉菌抱子的作用。

29.無菌法:采取防止或杜絕微生物進入動物機體或其他物體的方法。

30.光感作用:可見光具有微弱的殺菌作用,若將某些染料如結晶紫、美藍、汞澳紅、伊紅、沙黃等加到

培養基或涂在外傷表面,能增強可見光的殺菌作用,這一現象稱為?

31.光復活作用:細菌受致死量的紫外線照射后,3h內若再以可見光照射,則部分細菌又能恢復其活力,

這種現象稱為?

32.常用的消毒的方法:

物理方法:A.弱殺傷類。如冷凍、干燥、可見光

強殺作類。如熱力、紫外線、超聲波

機械除菌。如沖洗

使蛋白質變性

損傷細胞膜

干擾細菌的酶系統和代謝

改變能的功能

三.生物方法:抗生素、植物殺菌素、細菌素、噬菌體。

33.各種消毒的應用和注意事項?

灼燒:主要用于耐燒物品,如接種環;

焚燒:常用于燒毀的物品,如傳染病畜禽;

熱空氣滅菌法:適用于高溫下不損壞,不變質的物品,如玻璃器皿;

煮沸滅菌:可殺死所有細菌的繁殖體,芽泡。外科手術器械、注射器、針頭及食具等多用此法消毒;

巴氏消毒法:不損害其營養和風味的消毒方法。止前主要用于葡萄酒、啤酒、果酒及牛乳制品的消毒;

流通蒸汽滅菌法:足以殺死細菌的繁殖體,常用于不耐高溫的培養基,如雞蛋培養基、血清培養基、

血清培養基等;

高壓蒸氣滅法:凡耐高溫、不怕潮溫的物品,如各種培養基等;

紫外線(輻射):微生物實驗室、無菌室、手術室、傳染病房等的空氣消毒,但不能用于高溫或化學

藥品消毒物品的表面消毒;

濾過:糖培養液、各種特殊的培養基、血清等不能加熱滅菌的液體。

34.噬菌體:是寄生于細菌、霉形體、螺旋體、放線菌以及藍細菌的一類病毒。

噬菌體與寄主細菌相互關系為溶菌反應和溶原化反應。凡能使寄主細胞迅速裂解引起溶菌反應的噬菌

體,稱為毒性噬菌體;引起溶原化的噬菌體,稱為溫和噬菌體。整合到細菌DNA上的噬菌體基因,

叫前噬菌體。

35.正常動物體細菌有哪些:p48

自身細菌系:長期生活在動物或體內的共生的或寄生的微生物;

外來菌系:從土壤、水空氣和動物所接觸的環境中污染的微生物;

原藉菌:與宿主在共同的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微生物;

外藉菌

36.正常細菌與宿主動物形成的關系:共生

第五章

37.條件致病菌(記有哪些菌):正常情況下不致病,在某些情況改變的特殊情況下可以致病的細菌。如

大腸桿菌。。。。。。

38.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體內持續存在或增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過程。

39.致病力:細菌在一定的條件下,在宿主體內引起感染的能力,稱為?

40.LD50:半數致死量,能使動物在接種后一定時限內死亡?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41.IDS0:半數感染量,能使實驗動物接種一定時限內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

42.EIDS0:半數致病量

43.侵襲力:病原菌在機體內增殖,突破機體防御屏障,內化作用,繁殖和擴散的能力。

44.內化作用:指某些細菌黏附于細胞表面后,能進入吞噬細胞或非吞噬細胞內部的過程。

45.細菌外毒素與內毒素的基本特性比較

外毒素的生物學特性:有菌種的特異性;毒性作用極強;毒性有高度的特異性;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

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對宿主不致熱;用甲醛處理可產生類毒素.

內毒素的生物學特性:全身性的毒性作用;毒性弱:致宿主發熱:免疫原性弱,免疫應答不足以中和

毒性;不能產生類毒素。

46.毒力增強的方法:自然條件下,回歸易感動物。

毒力減弱的方法:

A.長時間在體外連續培養傳代;

B.在高于最適生長溫度條件下培養;

C.在含有特殊化學物質的培養基中培養;

D.在特殊氣體條件下培養;

E.通過非易感動物;

F.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

第六章

47.基因組:細菌的基因組位于核體,是遺傳的主要物質基礎。

48.質粒: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多為雙螺旋形。

主要特點:

A.具有自我復制能力,分為緊密型質粒和松馳型質粒;

B.編碼的基因產物賦予細菌某些性狀牲,如R質粒、F質粒等;

C.可自行丟失與消除;

D.可在細菌間轉移,質粒可通過接合、轉化或轉導等方式進行轉移,可作載體;

E.分相溶性和不相溶性兩種。(質粒是否相溶,看質粒可否共存于同一細菌細胞)

49.轉座子:某些DNA片段作為一個獨立單位可在染色體上移動,此種移動甚至可發生在不同細胞之間。

這種可移動的DNA片段稱為?

50.毒力島:指病原菌的某個或某些獨立基因群,分子結構與功能有別于細菌染色體,但位于細菌染色體

之內,因此稱之為島。

51.基因突變種類:染色體畸變和點突變。

52.細菌的基因轉移和重組的主要形式:轉化、轉導、接合、原生質體融合和轉染。

53.轉化:供體菌游離的DNA片段直接進入受體菌,使受體菌獲得新的性狀,稱為?

54.轉導:以溫和的噬菌體為媒介,把供體菌的DNA小片段攜帶到受體菌中,通過交換和整合,使受體

菌獲得供體菌的部分遺傳性狀,稱之為?

55.接合:兩個完整的細菌細胞通過性菌毛直接接觸,由供體菌將質粒DNA轉移給受體細菌的過程。

56.細胞分類的基本單位:種。

57.細菌命名的方法:跟據“國際細菌命名法規”的規定,學名用拉丁文,遵循“雙名法

拉丁文命名方法是屬名在前,種名在后;中文命名相反。

58.(選擇)立克次體是一類依賴于宿主細胞和專性細胞內寄生的小型革蘭氏陰性原核單細胞微生物。此

類微生物引起人和動物立克次體病(如Q熱、斑疹傷寒、恙蟲病等)的病原體。

59.(選擇)衣原體是一類具有濾過性、嚴格細胞內寄生,并經獨特發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

體的革蘭氏陰性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體病。

衣原體的主要特性:

A.細胞是革蘭氏陰性,圓形或橢圓形:

B.含DNA和RNA兩種核酸以及核糖體;

C.具有由黏肽組成的細胞壁,其結構和組成類似于革蘭氏陰性菌,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

D.有較復雜、能進行一定代謝活動的酶系統,但不能合成帶高能鍵的化合物,必須利用宿主細胞的

三磷酸鹽和中間代謝產物作為能量來源,故營專性細胞內寄生,而不能在細胞外生長繁殖;

E.有獨特的發育周期,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F.對某些抗生素敏感。如磺胺類可抑制生長。

60.(選擇)螺旋體是類菌體細長、柔軟、彎曲呈螺旋狀、能活潑運動的原核單細胞微生物。

螺旋體廣泛存在于水生環境,也有許多分布在人和動物體內。大部分營自由的腐生生活或共生,無致

病性,只有一小部分可引起人和動物的疾病。

與細菌的相似之處:具有與細菌相似的細胞壁,內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無定型核

(屬原核型細胞),對抗生素敏感;

與原蟲的相似之處:體態柔軟,胞壁與胞膜之間繞有彈性軸絲,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縮能活潑運動,易

被膽汁或膽鹽溶解。

疏螺旋體屬可致鵝、雞、鴨、火雞及某些野禽的疏螺旋體病;能引起牛和馬的疏螺旋體病。

60.(選擇)霉形體又譯作支原體,是一類無細胞壁的細菌。是目前已知一類能在無生命培養基上生長繁

殖的最小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

病原性霉形體常常定居于多種動物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消化道黏膜表面、乳腺及眼等,并對胸腺、

腹膜、關節滑液囊膜的間質細胞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親和力較強。

單獨感染時常常是癥狀輕微或無臨床表現,當細菌或病毒等繼發感染或受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引起

疾病。特別是潛伏期長,呈慢性經過,地方性流行,多具有種的特性。

病毒總論

61.病毒的基本結構:核酸、衣殼,部分病毒核衣殼外有囊膜和纖突。

62.病毒的對稱性

A.20面體對稱

特點:五鄰體:病毒顆粒頂角由5個相同的殼粒構成。

B.六鄰體:病毒顆粒面由6個相同的殼粒構成。

包括:大多數DNA病毒、反錄病毒及微RNA病毒屬于此類型。

C.螺旋狀對稱

特點:殼粒螺旋排列、中空.

包括:彈狀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及多數桿狀病毒

C.復合型對稱

特點:殼粒排列既有螺旋對稱又有立體對稱。

包括:痘病毒、噬菌體。

63.病毒的基因組成:核酸、蛋白質、脂類與糖。

64.病毒的特點

A.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DNA或RNA;

B.病毒是嚴格的細胞內寄生微生物;

C.病毒沒有核糖體和轉移RNA,也無蛋白質合成所需的酶;

D.病毒不能長大和分裂繁殖,只能由其核酸通過生物合成進行裝配增殖;

E.病毒對一般抗生素和作用于微生物代謝的藥物不敏感;

F.極大多數病毒對干擾素敏感;

G.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入宿主染色體DNA中誘發潛伏性感謝染。

65.病毒復制的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吸附、穿入與脫殼、生物合成、組裝與釋放。

66.(掌握復制過程特殊的地方)吸附過程包含靜電吸附及特異性受體吸附兩階段,靜電吸附是可逆的,

非特異的;特異性吸附是不可逆的;血凝作用的本質是病毒與細胞受體的結合;

穿入與脫殼可發生在胞漿膜、內吞小體及及核膜。

生物合成發生在隱蔽期,完成mRNA的轉錄及蛋白質的合成。

大多數無囊膜病毒在細胞裂解后釋放病毒顆粒;有囊膜的病毒則以出芽方式成熟并釋放,有細胞膜出

芽及外吐兩種形式。

67.突變:在病毒復制過程中,會產生的子代病毒顆粒中復制出錯了的稱為病毒的突變。基因組中核酸堿

基順序上的化學變化,可以是一個核甘酸的改變,也可為上百上千個核甘酸的缺失或易位。

68.表型變異:病毒顆粒的理化特性或復制性質的改變。

69.基因重組:指兩種不同但通常密切相關的兩種病毒同時感染同一細胞時,在其核酸復制過程中發生的

核昔酸片段的交換。

70.重組:將兩個有親緣關系但生物學性狀不同的毒株感染同一個宿主細胞,從而可發生核酸水平上的互

換,產生兼有兩個親本特性的子代,稱為重組。

71.重配:發生在基因組分節段的RNA病毒,通過交換RNA節段而進行的重組,或稱重排。

72.病毒的培養方法:實驗動物法、雞胚接種法、細胞培養法。

73.雞胚培養方法(聯系實驗)特點:優點是經濟、簡便、雞胚易得;缺點是有些雞胚帶有母源抗體,也

可能帶有病毒,很多病毒在雞胚在病毒中不能生長。

要求:一般用9到12II齡雞胚,接種到絨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卵黃囊。

74.細胞培養(聯系實驗)的特點:

A.細胞的生理特性基本一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