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級(上)《鴉片戰爭》教學案_第1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鴉片戰爭》教學案_第2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鴉片戰爭》教學案_第3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鴉片戰爭》教學案_第4頁
新人教版八年級(上)《鴉片戰爭》教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課鴉片戰爭教學目標1.知道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并從中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2.識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簡單分析其影響;3.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教學重點1.理解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理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鴉片戰爭是我中華民族的切膚之痛,英列強的堅船利炮,將天朝上國的迷夢逐漸轟醒,耳目昏聵的老大帝國開始被時代的大潮裹挾而動。這場戰爭的起因為何?戰況怎樣?造成了什么結果?二、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1)背景:英國成為頭號工業強國,不斷向外進行殖民主義擴張,掠奪殖民地;在正當貿易中,英國處于不利地位。(2)目的:改變貿易中的不利局面,謀取暴利。(3)影響: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許多官員、士兵吸食鴉片,不但嚴重摧殘了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2.林則徐虎門銷煙(1)背景: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2)概況: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林則徐的主持下,收繳的鴉片在虎門海灘被當眾銷毀。(3)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三、英國發動侵略戰爭1.原因(1)根本原因:英國開辟海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工業原料。(2)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2.鴉片戰爭概況(1)第一階段:1840年6月,英軍封鎖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隨后直趨天津,威脅清政府。道光帝以“辦理不善”為名,將林則徐革職查辦,改派琦善前往廣東和英軍談判;(2)第二階段:1841年初英軍強占香港島,道光帝下詔對英作戰;英軍進攻虎門炮臺,之后又占領廣州城北的四方炮臺;1841年秋英軍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廈門、定海、寧波;(3)第三階段:1842年,英軍進犯長江門戶吳淞,溯江而上,攻占鎮江。8月初,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3.結果戰爭終以中國的失敗結束。4.鴉片戰爭中涌現的民族英雄(1)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英軍進攻虎門,關天培率兵奮起抵抗,最后戰死在炮臺上。(2)廣州三元里抗英群眾:廣州三元里及各鄉數千鄉民手持武器包圍英軍盤踞的四方炮臺,將敵人誘至牛欄岡后,勇猛沖殺,直殺得侵略者連滾帶爬。(3)江南提督陳化成:英軍進犯吳淞,陳化成率眾抵抗,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揮旗督戰,力竭犧牲。5.話題引到:正確理解“民族英雄”這一概念民族英雄是指在反抗外來侵略、維護中華民族利益的斗爭中做出重要貢獻的英雄人物,如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等。而處理中國內部不同民族之間矛盾的英雄人物則不能稱為民族英雄,如岳飛、文天祥等。四、《南京條約》的簽訂1.時間:1842年8月。2.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3.內容(1)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2)割香港島給英國;(3)賠款2100萬銀元;(4)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4.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其他不平等條約時間簽訂國家名稱主要內容1843年中國與英國《虎門條約》英國從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1844年中國與美國《望廈條約》美國、法國除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1844年中國與法國《黃埔條約》5.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2)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五、重點歸納1.理解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變化。《南京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司法等主權,使中國由一個政治、經濟獨立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2)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戰前中國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戰后的主要矛盾則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3)革命任務和性質發生變化。戰前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封建勢力,戰后則增加了反對外國殖民侵略的任務。自此,中國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總之,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理解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南京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受殖民侵略者控制和壓迫的國家或地區。半封建社會是指原有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經濟有了一定發展,但仍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后,中國在形式上雖然是獨立的國家,但其獨立自主的政治地位與權利已遭到破壞;以自然經濟為特征的封建經濟也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沖擊。因此,中國已不是獨立完整的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五、隨堂演練【例1】他受命欽差大臣,后赴廣東禁煙。“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愛國情懷的真實寫照,他是()。A.林則徐 B.鄧世昌 C.海齡 D.關天培解析:由題干中的“欽差大臣”“廣東禁煙”并聯系所學知識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故文中的“他”指的是林則徐。答案:A。【例2】170多年前的鴉片戰爭使中國面臨“千古未有之變局”。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最突出的影響是()。A.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發生了變化B.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C.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D.中國的歷史時期發生了變化解析:鴉片戰爭開“千古未有之變局”,此言確實不虛:中華民族本來元氣旺盛,歷史上雖數次遭遇大難,但都有驚無險。鴉片戰爭則以一種外界蠻力,將這一狀況強行打斷,從此封建社會的性質不再純粹,開始摻雜半殖民地的因素。所以社會性質的變化,是鴉片戰爭給近代中國打上的最深烙印,C項正確。答案:C。六、補充資料1.鴉片鴉片俗名大煙,由罌粟果內乳汁經干燥制成,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狀塊,有特殊氣味,藥用鴉片為粉末狀。鴉片原產于南歐及小亞細亞,后傳到印度、阿拉伯和東南亞等地。在7、8世紀時,罌粟由阿拉伯商人帶入中國,到公元10世紀已有關于罌粟子作藥材的記載,但尚不知吸食。17、18世紀時,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把鴉片的吸食方法傳入中國,后葡萄牙人又把外國鴉片作為嗜好品運入中國,數量不多。鴉片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中國原來把它作為安神止痛的藥材使用,稱為洋藥。但鴉片含有大量的嗎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癮就不易戒除,使人體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喪失生命。英國從18世紀開始經營鴉片貿易,1799年向中國走私鴉片4000多箱(每箱重約50千克或100千克)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1835年,中國吸食鴉片的人數大約有200萬以上,說明鴉片的流毒已經很廣了。2.自然經濟自然經濟是與商品經濟相對應的一種經濟形態,男耕女織是其鮮明的寫照。它是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和社會分工不發達的產物,以生產規模小、經濟單位分散、生產技術守舊、生產環境封閉等為特點。自然經濟在與之相適應的封建社會里曾發揮過重要作用,直到我國封建社會末期仍占統治地位,它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3.道光帝道光帝(1782-1850),即愛新覺羅·旻寧,嘉慶帝的次子,清朝第六代皇帝(1820-1850年在位)。年號道光,廟號宣宗。在位時政治腐敗,經濟凋蔽,人民不斷起義反抗。英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向中國走私鴉片。由于鴉片大量輸入和白銀不斷外流引起統治危機,他于1838年接受了林則徐等的禁煙主張,并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1840年6月,英國發動鴉片戰爭。8月,英船到達白河口,道光帝驚慌失措,將林則徐等革職,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同英軍談判。1842年,道光帝接受英國侵略者提出的條件,批準耆英等人在中英《南京條約》上簽字。1844年又批準耆英先后在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上簽字。從此中國開始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0年病死。4.林則徐林則徐(1785-1850),字元撫,一字少穆,晚號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考取進士,歷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江寧布政使、兩江總督、湖廣總督等職。1831年任河東河道總督時曾修治黃河。1832年任江蘇巡撫,疏陳連年錢漕之累、小民之苦,堅請緩征,并修白茆、瀏河等水利。1838年,林則徐在湖廣總督任上,頒布了六條禁煙章程,實行禁煙,取得一定效果。他從煙毒泛濫中預見到“貧民”“弱種”的深遠后患和“兵弱銀涸”的政治危機,上書道光皇帝,痛陳鴉片之害,主張嚴禁鴉片。12月,道光帝召林則徐到北京,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協助廣東水師,到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他與兩廣總督鄧廷楨等采取措施,堅決懲辦鴉片販子,迫使外國鴉片商交出鴉片20220余箱,在虎門海灘上當眾銷毀。與此同時,他積極籌備海防,修建炮臺,于海口設置木排鐵鏈,添置大炮,整頓水陸軍,組織水勇,并發出告示:“英夷兵船一進內河,許以人人持刀痛殺”,因而多次打敗英軍的武裝挑釁。他還積極了解外國情況,“使人刺探西事,翻譯西書,又購其新聞紙”,以便“知其虛實”,“定控制之方”,并親自主持編譯《四洲志》。1840年1月,林則徐任兩廣總督。6月,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由于林則徐備戰認真,防守嚴密,英軍在廣東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軍的侵略,歸罪于林則徐。10月,林則徐被革職。1841年,林則徐被派赴浙江籌劃海防。不久被發配新疆,在新疆墾辟屯田。1845年,署理陜甘總督。1846年,任陜西巡撫。1847年任云貴總督,奏請準許招商集股,開發礦產。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清政府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廣西巡撫,前往廣西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他在赴任途中,病死于廣東潮州,終年66歲。著作輯為《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等。林則徐在鴉片戰爭中,積極抵抗外來侵略,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他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5.琦善琦善(1786-1854),滿洲正黃旗人,姓博爾濟吉特,襲侯爵。1836年任直隸總督。1840年8月,英軍北犯大沽,威脅清廷。琦善上奏道光帝,力主與英方妥協,并誣林則徐等人措置失當,要求重治其罪。很快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繼續與英方議和。到廣州后一反前任林則徐所為,裁軍撤防,并壓制民眾的抗敵斗爭,擅自與敵方議約,出賣權益,以致節節被動失利,1841年春被革職拿問,不久即被赦免。歷任駐藏大臣、四川總督。1852年任欽差大臣對抗太平天國,曾建江北大營,屢戰屢敗,最后死于軍中。6.關天培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行伍出身。平時勇于任事,治學練兵注重實效,被稱作“干濟之才”。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1839年堅決支持林則徐的禁煙措施,訓練水師,修筑炮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