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建筑史教材和參考書
《中國建筑史》潘谷西主編,建工出版社《外國建筑史》陳志華著,建工出版社《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羅小未主編,建工出版社(陳志華著,建工出版社)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彭一鋼著,建工出版社《現代建筑——一部批判史》(美)弗蘭姆.普頓著,建工出版社
《近代建筑設計思想的演變》(英)/彼得科林斯,建工出版社《從包豪斯到現在》(美)湯姆·沃爾夫,建工出版社
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教材和參考書2007-02中外建筑史》1中國建筑史緒論1與西方相比,中國建筑史有什么特征?
中國建筑直的發展屬于一脈相承,自成體系,建筑的外觀和內涵始終體現了“漢”文化底蘊。至近現代,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以及不斷革新的科學技術的影響,中國的建筑進入折衷時期或完全倒向西方。
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12007-02中外建筑史》2中國建筑史緒論2中國建筑史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
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國建筑也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階段。中國原始的建筑模式,主要有兩種發展脈絡:
1)巢居——干闌式建筑,分布在南方潮濕地區
2)穴居——木骨泥墻建筑,中原地區教材記敘的主線。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22007-02中外建筑史》3中國建筑史緒論3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和模式
影響中國建筑發展的主要因素:生活方式、政治、宗教、哲學、生產力水平。建筑類型:宮殿、陵墓、寺廟、園林和民居。建筑模式:官式與民間。前者代表了最高的水平和技術;后者則是多樣性、地方性和靈活性。學習的重點是官式建筑。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32007-02中外建筑史》4中國建筑史緒論4: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多以群體形式表現遵循禮教制度三段式木結構決定其風格特征以“間”劃分平面單元細部裝飾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4: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2007-02中外建筑史5為什么采用木構架?為什么現在被新材料取代?取材方便適應性強、靈活分隔有較強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繕、搬遷易遭火災白蟻、受潮易朽難滿足大空間、復雜空間的需求破壞生態2007-02中外建筑史》為什么采用木構架?為什么現在被新材料取代?取材方便易遭火災26中國建筑史緒論5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藝術特點
屋頂:多形式、多細部,起翹塔:宗教、外來文化、風景建筑門和牌樓:闕、坊基座:還包括欄桿、臺階、坡道墻:包括特別的墻——影壁群組:主輔關系,軸線關系色彩:規則園林:皇家和私家多種民居形式:四合院、窯洞、土樓、吊腳樓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5屋頂:多形式、多細部,起翹2007-02中外7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8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9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10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11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12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13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1(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紀)地穴建筑左圖為河南偃師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建筑遺址的“復原想像圖”。洞口直徑1.5米,底徑為2米,深2米,頂蓋由25厘米的木柱支撐。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1(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紀)14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2半地穴建筑地穴以上周圍為“木骨泥墻”。屋頂和墻壁的結合類似后來的歇山式屋頂。房屋平面布局以火塘為中心。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2半地穴建筑2007-02中外建筑15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3半坡遺址復原圖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3半坡遺址復原圖2007-02中外16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4地面建筑家庭私有財產的產生,出現了雙室套間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4地面建筑2007-02中外建筑史17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5姜寨遺址位于陜西臨潼縣城北部,距今6600-6400年,屬于仰韶文化。整個居住區面積近2公頃,西南臨河,其他三面圍以壕溝。中心為廣場。其中1-5號位置是大房子,以此為中心周圍的100多處房屋形成五個組團,房屋的門均開向廣場。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5姜寨遺址2007-02中外建筑史18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6巢居多現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中。
樹桿為“樁”,樹枝為“梁”,再用樹條繩索綁扎成樓板和屋頂的骨架,敷以茅草形成。
巢居形式是干闌式的原形。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6巢居2007-02中外建筑史》19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7河姆渡遺址中的大房子用木柱將建筑架空,面積有160平方米,它是靠隼卯連接木結構,以梁柱承重,用蘆席充當墻地。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7河姆渡遺址中的大房子2007-020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8隼卯(榫卯)
靠構件相互之間的陰陽咬合來連接構件的方法。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隼卯有燕尾隼和企口等形式。隼卯技術是日后成熟的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體系的技術關鍵,也是區別于世界其他古代建筑體系的重要特點所在。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8隼卯(榫卯)2007-02中外建21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夏(-前1600年)
宮殿建筑和封閉庭院的首次出現,建筑形式為木架夯土。商(-前1046年)
建筑技術明顯提高。但仍是“茅茨土階”。商朝后期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一帶)。城市的形成。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陜西。建造一系列奴隸主實行政治、軍事統治的城市,制度明確,等級嚴明。四合院建筑產生,屋頂已采用瓦,到西周晚期,有的屋頂已全部鋪瓦,并出現半瓦當。內墻面用三合土抹面。春秋(-前476年)奴隸社會的井田制日漸瓦解,封建生產關系開始出現。瓦的普遍使用和高臺建筑(臺榭)的出現。建筑技術和藝術有了飛躍性的發展,中國傳統建筑體系初步形成。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夏(-前1600年)宮殿建筑和22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1河南偃師二里頭一號宮殿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宮殿建筑。已具備了傳統建筑的基本空間要素,即門、墻、廊、庭院和主體。文獻記載有“殷人重屋”之說,所謂“重屋”即重檐屋頂。宮殿分許多房間,其建筑形象是,低矮的夯土臺,木骨泥墻,茅草屋頂,外觀古拙簡潔,即所謂“茅茨土階,四阿重屋”。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1河南偃師二里頭一號宮殿是我國發現23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2陜西岐山鳳雛村的早周遺址的復原圖。一座相當嚴整的四合院,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影壁、大門、前堂、廊、后室。兩側為通長的廂房,院落四周有檐廊環繞。房屋墻基埋置排水陶管和卵石暗溝,屋頂采用瓦。是我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根據在西廂發現的甲骨文,推測此處是座宗廟。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2陜西岐山鳳雛村的早周遺址的復原圖24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3春秋戰國時期的高臺建筑,有兩類,一種是建筑建在夯土臺上,另一種是圍繞夯土臺建造多層建筑,上圖即后一類形式。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3春秋戰國時期的高25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4《考工記》是春秋末期齊國關于工藝標準和制度的官書,是我國古代重要科學技術文獻。書中有部分內容涉及到城市建設,反映了西周和春秋時期的有關制度。左圖為其所繪制的王城圖,是歸整、方正、對稱的城市面貌。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4《考工記》是春秋末期26“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考工記·匠人篇》“軌”,指兩個車輪的距離;王宮居中,祖廟其左,其右社稷壇。前朝后寢,市場在宮城后面,一夫即當時的一百畝。左圖是《永樂大典》根據《考工記·匠人篇》重新繪制的《周王城圖》。2007-02中外建筑史》“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27江蘇武進的淹城可能是春秋時期的淹國國都。它有三重城墻,每重城墻外有護城河。只有西北角有橋可以出入。護城河內用獨木舟為交通工具。布局反映了當時戰亂頻繁,國君以深濠高墻自衛的狀況。2007-02中外建筑史》江蘇武進的淹城可能是春秋時期的淹國國都。它有28曲阜魯城是西周至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由外郭和內城兩重城墻組成,是目前已知采用外郭最早的城市。它與《考工記》中描述的城市比較相似。2007-02中外建筑史》曲阜魯城是西周至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由外郭和內城兩重城墻組成29這是位于河南安陽的,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商代王室墓。墓中有近2000件精美的陪葬品以及殉人16名。下圖為地面享堂,右圖為剖面。2007-02中外建筑史》這是位于河南安陽的,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30中國建筑史——封建社會建筑前期1戰國(前475-前221年)
手工業商業發展,城市繁榮,規模日益擴大,出現了城市建設的高潮。高臺建筑很盛行。斧、鋸、錐、鑿等的應用,墓結構技術精良。瓦的廣泛使用,裝修用的磚也出現了。秦(-前206年)
統一了法令、貨幣、度量衡、文字,修馳道,筑長城。修筑都城、宮殿、陵墓。其中阿房宮、驪山陵墓規模之大,在歷史上是空前的。將原有秦、燕、趙長城擴建,聯成3000余公里長。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封建社會建筑前期1戰國(前475-前221年)31阿房宮位于陜西咸陽上林苑內,前殿名為阿房,即被稱為阿房宮,前殿建在東西1200米,寬450米,高7-8米的夯土臺基上。工程浩大,至秦亡尚未完工。2007-02中外建筑史》阿房宮位于陜西咸陽上林苑內,前殿名為阿房,即被稱為阿32上圖秦皇陵鳥瞰周、秦明堂平面圖,方形圍墻正中為明堂,其平面呈“亞”字形,九室,當中一室稱太室,四周之室代表春夏秋冬五行等。2007-02中外建筑史》上圖秦皇陵鳥瞰周、秦明堂平面圖,方形圍墻正中33名詞解釋人類的祭祀活動出現在舊石器時代后期。伴隨這祭祀活動,相應地產生場所、構筑物、建筑,這就是壇廟。至秦漢時期,統治者建立了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的完整禮儀制度,并修建了相應的建筑。壇廟主要可分為三類:
祭祀自然神—天地日月、風云雷雨、社稷先農之壇,五岳、五鎮、四海、四瀆之廟,其中天地日月、社稷先農由皇帝親祭,社稷壇為祭祀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代以農立國,社稷象征國土和政權。
祭祀祖先—帝王祖先稱為太廟,臣下稱家廟或祠堂。
先賢祠廟—如孔子廟、武侯祠、關帝廟等。
明堂—又稱“世屋”,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物,是皇帝居住、頒昭、早朝、及與天地溝通的場所,相當于宮殿和壇廟的總和。
五帝—分別掌管天上五方的帝君,白帝、青帝、黃帝、赤帝、黑帝。
復道—在道路兩側建墻,皇帝坐車輦行于其內,以利安全。2007-02中外建筑史》
34中國建筑史——封建社會建筑前期2漢(前206-220年)
古代建筑繁榮期,其宮殿如未央宮、建章宮等也是前無古人的,突出表現在木結構的漸趨成熟,抬梁式、穿斗式已出現,屋頂形式也多樣起來;磚石建筑和拱券結構有了很大發展,較多應用在墓室。三國、晉、南北朝(-589年)連年戰爭,產生薄葬思想。南方經濟文化較發達。里坊街道嚴整、分區明確的城市規劃。佛教的傳入引起佛教建筑的興起。佛寺、佛塔和石窟是當時突出的建筑形式。同時山水風景園林建設也極其興盛。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封建社會建筑前期2漢(前206-220年)35左圖為漢代出土的明器,可見斗拱已成為樓閣中的主要構件。右圖為“一斗三升”這一最基本的斗拱組合方式。2007-02中外建筑史》左圖為漢代出土的明器,可見斗拱已成為樓閣中的主要構件。右圖為36本圖為建章宮和未央宮的關系示意。未央宮位于漢長安城西南,面積約5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積的1/7。漢代建筑的特點是屋角平直無起翹,造型質樸簡潔,體量雄偉,氣勢恢弘。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建建章宮。宮內千門萬戶,及大型的山水風景園林。2007-02中外建筑史》本圖為建章宮和未央宮的關系示意。未央宮位于漢長安城西南,面積37左圖漢代墓穴內的“黃腸題湊”;右圖為位于四川雅安東漢太守高頤的墓闕2007-02中外建筑史》左圖漢代墓穴內的“黃腸題湊”;右圖為位于四川雅安東漢太守高頤38秦漢魏晉南北朝的陵墓該時期的墓葬形制和建筑經歷了巨大的變化。西漢時期,帝陵的地下部分基本采用土坑,它以黃腸題湊為墓室;東漢開始普遍采用磚石結構。秦漢時代時興厚葬,筑巨大的陵臺;三國時期戰亂紛擾,很多陵墓被盜掘,在曹操提倡下,薄葬之風由東漢末年一直貫穿至南北朝。2007-02中外建筑史》秦漢魏晉南北朝的陵墓2007-02中外建筑史》39秦漢魏晉南北朝的城市建設是中國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個重要過渡時期,經過這個時期后,城市規劃的風格手法就基本定型。秦始皇于渭水兩岸建造大量宮殿,并模擬二十八宿,將咸陽建成“取法天地”的城市;漢代長安以秦朝離宮為中心建城,規劃性不強,漢代洛陽規劃強于西漢,但城內南北二宮使城市分區仍顯雜亂;魏國城市規劃清晰明確,稱為中國城市建設發展史的里程碑;南北朝,中國處于分裂狀態,南朝基本保持魏晉傳統,建都建康(南京),北魏建都則吸取建康的規劃經驗,又有所創新。2007-02中外建筑史》秦漢魏晉南北朝的城市建設2007-02中外建筑史》40494年,北魏在洛陽建新城。洛陽城分為宮城、內城、外郭城。城內有人工池塘、護城河和運河等。宮城南出御街即銅駝街,太社、太廟建在內城,御街兩旁。外郭城分布有220個居民里坊和市場。當時城內人口繁密,商業發達,宮室壯麗,塔廟巍峨。2007-02中外建筑史》494年,北魏在洛陽建新城。洛陽城分為宮城、內城、外郭城。城41廡殿(四坡)歇山(九脊殿)攢尖懸山硬山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木構、磚石建筑是木構建筑、磚石建筑初步發展的時期。秦漢的木構已經形成了“抬梁式”和“穿斗式”屋架,而且各種屋頂形式都已出現,已有了用斗拱出跳承托挑檐的做法。樓閣建筑是漢代木構建筑技術初步成熟的標志,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繁榮促使木塔的發展。漢代的磚石結構一般出現在地下墓室,魏晉南北朝則大量使用磚石建造佛塔,促進了磚石結構、技術和藝術的發展。2007-02中外建筑史》廡殿(四坡)歇山(九脊殿)攢尖懸山硬山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木構、42穿斗式屋架:柱子直接承托檁條,柱子之間用木枋相連,枋子不承重,和梁的作用不同,稱為“穿”。穿斗式屋架多見于南方民居。右圖所示。2007-02中外建筑史》穿斗式屋架:柱子直接承托檁條,柱子之間用木枋相連,枋子不承重43抬梁式屋架:柱子不直接承托檁條,而是柱子承梁,由梁或梁上的短柱承托檁條。這種結構多見于北方民居及官式建筑,是我國古代木結構的主流。2007-02中外建筑史》抬梁式屋架:柱子不直接承托檁條,而是柱子承梁,由梁或梁上的短44河南嵩山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平面為十二邊形,15層密檐式磚塔,高39.5米。塔下有地宮。地宮是用來埋藏高僧火化后的“舍利”。2007-02中外建筑史》河南嵩山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是我國現存最45思考題中國古代建筑屋頂何時開始采用瓦?之前是什么?城市的形成?發現最早的四合院?看《考工記》王城圖,解釋“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秦皇陵的特點?兩種木屋架形式?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2007-02中外建筑史》思考題中國古代建筑屋頂何時開始采用瓦?之前是什么?2007-46中外建筑史教材和參考書
《中國建筑史》潘谷西主編,建工出版社《外國建筑史》陳志華著,建工出版社《外國近現代建筑史》羅小未主編,建工出版社(陳志華著,建工出版社)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彭一鋼著,建工出版社《現代建筑——一部批判史》(美)弗蘭姆.普頓著,建工出版社
《近代建筑設計思想的演變》(英)/彼得科林斯,建工出版社《從包豪斯到現在》(美)湯姆·沃爾夫,建工出版社
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外建筑史教材和參考書2007-02中外建筑史》47中國建筑史緒論1與西方相比,中國建筑史有什么特征?
中國建筑直的發展屬于一脈相承,自成體系,建筑的外觀和內涵始終體現了“漢”文化底蘊。至近現代,受到西方文明的沖擊以及不斷革新的科學技術的影響,中國的建筑進入折衷時期或完全倒向西方。
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12007-02中外建筑史》48中國建筑史緒論2中國建筑史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
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國建筑也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階段。中國原始的建筑模式,主要有兩種發展脈絡:
1)巢居——干闌式建筑,分布在南方潮濕地區
2)穴居——木骨泥墻建筑,中原地區教材記敘的主線。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22007-02中外建筑史》49中國建筑史緒論3中國古代建筑的類型和模式
影響中國建筑發展的主要因素:生活方式、政治、宗教、哲學、生產力水平。建筑類型:宮殿、陵墓、寺廟、園林和民居。建筑模式:官式與民間。前者代表了最高的水平和技術;后者則是多樣性、地方性和靈活性。學習的重點是官式建筑。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32007-02中外建筑史》50中國建筑史緒論4: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多以群體形式表現遵循禮教制度三段式木結構決定其風格特征以“間”劃分平面單元細部裝飾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4: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2007-02中外建筑史51為什么采用木構架?為什么現在被新材料取代?取材方便適應性強、靈活分隔有較強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繕、搬遷易遭火災白蟻、受潮易朽難滿足大空間、復雜空間的需求破壞生態2007-02中外建筑史》為什么采用木構架?為什么現在被新材料取代?取材方便易遭火災252中國建筑史緒論5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藝術特點
屋頂:多形式、多細部,起翹塔:宗教、外來文化、風景建筑門和牌樓:闕、坊基座:還包括欄桿、臺階、坡道墻:包括特別的墻——影壁群組:主輔關系,軸線關系色彩:規則園林:皇家和私家多種民居形式:四合院、窯洞、土樓、吊腳樓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緒論5屋頂:多形式、多細部,起翹2007-02中外53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54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55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56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57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582007-02中外建筑史》2007-02中外建筑史》59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1(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紀)地穴建筑左圖為河南偃師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建筑遺址的“復原想像圖”。洞口直徑1.5米,底徑為2米,深2米,頂蓋由25厘米的木柱支撐。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1(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紀)60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2半地穴建筑地穴以上周圍為“木骨泥墻”。屋頂和墻壁的結合類似后來的歇山式屋頂。房屋平面布局以火塘為中心。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2半地穴建筑2007-02中外建筑61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3半坡遺址復原圖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3半坡遺址復原圖2007-02中外62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4地面建筑家庭私有財產的產生,出現了雙室套間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4地面建筑2007-02中外建筑史63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5姜寨遺址位于陜西臨潼縣城北部,距今6600-6400年,屬于仰韶文化。整個居住區面積近2公頃,西南臨河,其他三面圍以壕溝。中心為廣場。其中1-5號位置是大房子,以此為中心周圍的100多處房屋形成五個組團,房屋的門均開向廣場。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5姜寨遺址2007-02中外建筑史64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6巢居多現于長江流域以南地區的河姆渡等原始文明中。
樹桿為“樁”,樹枝為“梁”,再用樹條繩索綁扎成樓板和屋頂的骨架,敷以茅草形成。
巢居形式是干闌式的原形。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6巢居2007-02中外建筑史》65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7河姆渡遺址中的大房子用木柱將建筑架空,面積有160平方米,它是靠隼卯連接木結構,以梁柱承重,用蘆席充當墻地。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7河姆渡遺址中的大房子2007-066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8隼卯(榫卯)
靠構件相互之間的陰陽咬合來連接構件的方法。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隼卯有燕尾隼和企口等形式。隼卯技術是日后成熟的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體系的技術關鍵,也是區別于世界其他古代建筑體系的重要特點所在。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原始社會建筑8隼卯(榫卯)2007-02中外建67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夏(-前1600年)
宮殿建筑和封閉庭院的首次出現,建筑形式為木架夯土。商(-前1046年)
建筑技術明顯提高。但仍是“茅茨土階”。商朝后期遷都于殷(今河南安陽一帶)。城市的形成。西周(-前771年)建都在陜西。建造一系列奴隸主實行政治、軍事統治的城市,制度明確,等級嚴明。四合院建筑產生,屋頂已采用瓦,到西周晚期,有的屋頂已全部鋪瓦,并出現半瓦當。內墻面用三合土抹面。春秋(-前476年)奴隸社會的井田制日漸瓦解,封建生產關系開始出現。瓦的普遍使用和高臺建筑(臺榭)的出現。建筑技術和藝術有了飛躍性的發展,中國傳統建筑體系初步形成。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夏(-前1600年)宮殿建筑和68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1河南偃師二里頭一號宮殿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宮殿建筑。已具備了傳統建筑的基本空間要素,即門、墻、廊、庭院和主體。文獻記載有“殷人重屋”之說,所謂“重屋”即重檐屋頂。宮殿分許多房間,其建筑形象是,低矮的夯土臺,木骨泥墻,茅草屋頂,外觀古拙簡潔,即所謂“茅茨土階,四阿重屋”。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1河南偃師二里頭一號宮殿是我國發現69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2陜西岐山鳳雛村的早周遺址的復原圖。一座相當嚴整的四合院,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影壁、大門、前堂、廊、后室。兩側為通長的廂房,院落四周有檐廊環繞。房屋墻基埋置排水陶管和卵石暗溝,屋頂采用瓦。是我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根據在西廂發現的甲骨文,推測此處是座宗廟。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2陜西岐山鳳雛村的早周遺址的復原圖70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3春秋戰國時期的高臺建筑,有兩類,一種是建筑建在夯土臺上,另一種是圍繞夯土臺建造多層建筑,上圖即后一類形式。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3春秋戰國時期的高71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4《考工記》是春秋末期齊國關于工藝標準和制度的官書,是我國古代重要科學技術文獻。書中有部分內容涉及到城市建設,反映了西周和春秋時期的有關制度。左圖為其所繪制的王城圖,是歸整、方正、對稱的城市面貌。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奴隸社會建筑4《考工記》是春秋末期72“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考工記·匠人篇》“軌”,指兩個車輪的距離;王宮居中,祖廟其左,其右社稷壇。前朝后寢,市場在宮城后面,一夫即當時的一百畝。左圖是《永樂大典》根據《考工記·匠人篇》重新繪制的《周王城圖》。2007-02中外建筑史》“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73江蘇武進的淹城可能是春秋時期的淹國國都。它有三重城墻,每重城墻外有護城河。只有西北角有橋可以出入。護城河內用獨木舟為交通工具。布局反映了當時戰亂頻繁,國君以深濠高墻自衛的狀況。2007-02中外建筑史》江蘇武進的淹城可能是春秋時期的淹國國都。它有74曲阜魯城是西周至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由外郭和內城兩重城墻組成,是目前已知采用外郭最早的城市。它與《考工記》中描述的城市比較相似。2007-02中外建筑史》曲阜魯城是西周至戰國時期魯國的都城,由外郭和內城兩重城墻組成75這是位于河南安陽的,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商代王室墓。墓中有近2000件精美的陪葬品以及殉人16名。下圖為地面享堂,右圖為剖面。2007-02中外建筑史》這是位于河南安陽的,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76中國建筑史——封建社會建筑前期1戰國(前475-前221年)
手工業商業發展,城市繁榮,規模日益擴大,出現了城市建設的高潮。高臺建筑很盛行。斧、鋸、錐、鑿等的應用,墓結構技術精良。瓦的廣泛使用,裝修用的磚也出現了。秦(-前206年)
統一了法令、貨幣、度量衡、文字,修馳道,筑長城。修筑都城、宮殿、陵墓。其中阿房宮、驪山陵墓規模之大,在歷史上是空前的。將原有秦、燕、趙長城擴建,聯成3000余公里長。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封建社會建筑前期1戰國(前475-前221年)77阿房宮位于陜西咸陽上林苑內,前殿名為阿房,即被稱為阿房宮,前殿建在東西1200米,寬450米,高7-8米的夯土臺基上。工程浩大,至秦亡尚未完工。2007-02中外建筑史》阿房宮位于陜西咸陽上林苑內,前殿名為阿房,即被稱為阿78上圖秦皇陵鳥瞰周、秦明堂平面圖,方形圍墻正中為明堂,其平面呈“亞”字形,九室,當中一室稱太室,四周之室代表春夏秋冬五行等。2007-02中外建筑史》上圖秦皇陵鳥瞰周、秦明堂平面圖,方形圍墻正中79名詞解釋人類的祭祀活動出現在舊石器時代后期。伴隨這祭祀活動,相應地產生場所、構筑物、建筑,這就是壇廟。至秦漢時期,統治者建立了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的完整禮儀制度,并修建了相應的建筑。壇廟主要可分為三類:
祭祀自然神—天地日月、風云雷雨、社稷先農之壇,五岳、五鎮、四海、四瀆之廟,其中天地日月、社稷先農由皇帝親祭,社稷壇為祭祀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之神,古代以農立國,社稷象征國土和政權。
祭祀祖先—帝王祖先稱為太廟,臣下稱家廟或祠堂。
先賢祠廟—如孔子廟、武侯祠、關帝廟等。
明堂—又稱“世屋”,是古代重要的建筑物,是皇帝居住、頒昭、早朝、及與天地溝通的場所,相當于宮殿和壇廟的總和。
五帝—分別掌管天上五方的帝君,白帝、青帝、黃帝、赤帝、黑帝。
復道—在道路兩側建墻,皇帝坐車輦行于其內,以利安全。2007-02中外建筑史》
80中國建筑史——封建社會建筑前期2漢(前206-220年)
古代建筑繁榮期,其宮殿如未央宮、建章宮等也是前無古人的,突出表現在木結構的漸趨成熟,抬梁式、穿斗式已出現,屋頂形式也多樣起來;磚石建筑和拱券結構有了很大發展,較多應用在墓室。三國、晉、南北朝(-589年)連年戰爭,產生薄葬思想。南方經濟文化較發達。里坊街道嚴整、分區明確的城市規劃。佛教的傳入引起佛教建筑的興起。佛寺、佛塔和石窟是當時突出的建筑形式。同時山水風景園林建設也極其興盛。2007-02中外建筑史》中國建筑史——封建社會建筑前期2漢(前206-220年)81左圖為漢代出土的明器,可見斗拱已成為樓閣中的主要構件。右圖為“一斗三升”這一最基本的斗拱組合方式。2007-02中外建筑史》左圖為漢代出土的明器,可見斗拱已成為樓閣中的主要構件。右圖為82本圖為建章宮和未央宮的關系示意。未央宮位于漢長安城西南,面積約5平方公里,占全城面積的1/7。漢代建筑的特點是屋角平直無起翹,造型質樸簡潔,體量雄偉,氣勢恢弘。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建建章宮。宮內千門萬戶,及大型的山水風景園林。2007-02中外建筑史》本圖為建章宮和未央宮的關系示意。未央宮位于漢長安城西南,面積83左圖漢代墓穴內的“黃腸題湊”;右圖為位于四川雅安東漢太守高頤的墓闕2007-02中外建筑史》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眼鏡絲印工藝在運動眼鏡設計中的應用分析考核試卷
- 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構建考核試卷
- 印刷業節能減排政策研究與發展方向探討考核試卷
- 圖像濾波技術考核試卷
- 證券合規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一模物理試題及答案
- 陜西協警考試試題及答案
- 統一大市場核心要素
- 校園物理創新實踐項目
- 共享經濟平臺合作協議書模板
- 特殊工時制管理制度
- 駐非洲員工管理制度
- 統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同步高效課堂系列第一單元復習課件
- 2025年高考生物真題(安徽)含答案
- 2025年高考真題-政治(黑吉遼卷) 含答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
- T/QX 004-2020工業清洗作業人員呼吸防護用品選擇、管理、使用和維護指南
- 河北省石家莊市2025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 四川省德陽市2025年七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
- 石獅子購銷合同協議
- 課題申報書: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理念的小學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的策略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