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課《莊子二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課件(共22張PPT)-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1課《莊子二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課件(共22張PPT)-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1課《莊子二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課件(共22張PPT)-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1課《莊子二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課件(共22張PPT)-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21課《莊子二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課件(共22張PPT)-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部編版語文初中閱讀課件莊子(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一書是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現(xiàn)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本文選自外篇中的《秋水》。代表作有《逍遙游》、《庖丁解牛》等一:

莊周思想他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就像“一棵難看的樹被認為無用,有一個木匠要找一棵樹作房梁,但這棵樹太彎了,沒法做房梁;第二個木匠找樹做磨的握柄,要彎的,但這棵樹太難看了,又沒辦法;第三個木匠要做車轱轆,但這棵樹長得不行,從某方面講是無用的。但從莊子的角度看,無用就是有用,大無用就是大有作為,正是因為它的“無用”,這棵樹才逃脫了被砍倒的命運。所以莊子提倡無用精神(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輕松閑適,詩意盎然。一力辯,一巧辯;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讓人讀后會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本文講述兩位辯論高手,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橋梁之上,俯看鰷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因而引起聯(lián)想,展開了一場人能否知魚之樂的辯論。其題雖小,其旨甚大。除了第一句用敘述語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對話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頂真式地把這場辯論引向深入。莊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魚之樂,惠施則否定了莊周的說法。且不說這場辯論誰是誰非,光是兩人在辯論中反映出來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談,就令人拍案叫絕,給人一種怡情益智的享受。第一課時文言翻譯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莊子曰:“鰷(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節(jié)奏與拼音根據(jù)圖片理解文意

莊子

惠子

游于

上。莊子

曰:“鰷

容,是

也。”即惠施,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莊子的好友疏通文意濠水上的橋一種白色小魚的

莊子和惠施一起在濠水上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色小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快樂這悠閑自得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哪里,怎么疏通文意哪里,怎么固然

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完全(是這樣)!”助詞,取消主謂之間獨立性本來完全、完備

莊子

曰:“請

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

我,我

也。”疏通文意如此如此已經(jīng)哪里

莊子說:“請追溯話題本原。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卻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追溯話題本源。循,追溯代詞,代魚的快樂表轉折文言知識:一、古今異義循其本:古、追溯今、遵守、依照、沿襲二、一詞多義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魚也:本來。之:

是魚之樂也:助詞,的

子之不知魚之樂:主謂之間,不譯

文言知識:三、文言句式1、判斷句

鯈(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也,表判斷2、倒裝句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狀語后置,應為“于濠(háo)梁之上游”四、成語積累

濠梁觀魚: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第二課時思考莊子與惠子是好朋友,他們二人雖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上有距離,在學術觀念上也相對立,但是在情誼上,惠子卻是莊子生平唯一的契友。思考:莊子與惠子的關系

惠子(約前370—約前310),惠氏,名施,即惠子,戰(zhàn)國中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學家,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莊子的至交好友。

惠子是戰(zhàn)國時期六國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思考:

惠子是誰?1、莊子提出觀點的句子是:“鰷(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句子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思考:3、比較莊子與惠子性格的差異: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而產(chǎn)生移情同感的作用。4、莊子與惠子的辯論十分巧妙,試說說巧妙在哪里?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莊子處于被動。莊子偷換概念,將怎能會知道偷換為“怎么知道”將惠子的發(fā)難化解了。思考:5、莊子為什么說他知道魚之樂?談談你的理解。因為他對客觀事物帶有欣賞的態(tài)度,看到魚兒出游從容,自己當時也悠閑自得,就把自己的主觀感受移情到魚兒的客觀事物上。6、莊子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很快樂,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心境?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人的認識也是如此。他來到濠水之濱,“從容出游”感到快樂,于是見到“出游從容”的魚也快樂。所以莊子說自己是在濠水的橋上感到魚的快樂的,否則哪能見到魚的快樂呢?思考:【甲】北冥有魚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乙】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align=right>(選自《莊子》二則)

知識檢測: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意義或用法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的)B.去以六月息者也(憑借)C.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D.子之不知魚之樂(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善于運用寓言故事說理,想象雄奇瑰麗,是《莊子》的特色。B.甲文中的大鵬具有碩大無比、志存高遠的特點,大鵬這一形象對后世影響深遠。C.甲文先寫大鵬遷徙南冥的氣勢,再寫北冥之魚由鯤到鵬的變化,最后寫作者仰觀蒼天,擬想大鵬俯瞰大地。D.乙文記敘了莊子與惠子在濠水橋上游玩時進行的一場關于“魚之樂”的辯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