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術實務-課件-002_第1頁
消防安全技術實務-課件-002_第2頁
消防安全技術實務-課件-002_第3頁
消防安全技術實務-課件-002_第4頁
消防安全技術實務-課件-00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防工程師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精講班消防工程師表3-9-3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分類探測器類別典型應用溫度/℃最高應用溫度/℃動作溫度下限值/℃動作溫度上限值/℃A125505465A225505470B40656985C558084100D709599115E85110114130F100125129145G115140144160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3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分類探測器類別典型應用最高應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氣流速度大于5m/s;有大量粉塵、水霧滯留;可能產生腐蝕性氣體;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產生醇類、醚類、酮類等有機物質。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氣流速度大于5m/s;有大量粉塵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有大量粉塵、水霧滯留;可能產生蒸氣和油霧;高海拔地區;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等。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5)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且應根據使用場所的典型應用溫度和最高應用溫度選擇適當類別的感溫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且應根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可能發生無煙火災;有大量粉塵;吸煙室等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或蒸氣滯留的場所;廚房、鍋爐房、發電機房、烘干車間等不宜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場所;需要聯動熄滅“安全出口”標志燈的安全出口內側;其他無人滯留、且不適合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但發生火災時需要及時報警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可能發生無煙火災;有大量粉塵;吸6)可能產生陰燃或發生火災不及時報警將造成重大損失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溫度在0℃以下的場所,不宜選擇定溫探測器;溫度變化較大的場所,不宜選擇具有差溫特性的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6)可能產生陰燃或發生火災不及時報警將造成重大損失的場所,不7)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或圖像型火焰探測器:火災時有強烈的火焰輻射;可能發生液體燃燒等無陰燃階段的火災;需要對火焰作出快速反應。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7)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或圖像型火焰8)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焰探測器:在火焰出現前有濃煙擴散;探測器的鏡頭易被污染;探測器的“視線”易被油霧、煙霧、水霧和冰雪遮擋;探測區域內的可燃物是金屬和無機物;探測器易受陽光、白熾燈等光源直接或間接照射。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8)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9)探測區域內正常情況下有高溫物體的場所,不宜選擇單波段紅外火焰探測器。10)正常情況下有陽光、明火作業,探測器易受X射線、弧光和閃電等影響的場所,不宜選擇紫外火焰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9)探測區域內正常情況下有高溫物體的場所,不宜選擇單波段紅外11)下列場所宜選擇可燃氣體探測器:使用可燃氣體的場所;燃氣站和燃氣表房以及存儲液化石油氣罐的場所;其他散發可燃氣體和可燃氣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1)下列場所宜選擇可燃氣體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2)在火災初期產生一氧化碳的下列場所可選擇點型一氧化碳火災探測器:煙霧不容易對流或頂棚下方有熱屏障的場所;在棚頂上無法安裝其他點型火災探測器的場所;需要多信號復合報警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2)在火災初期產生一氧化碳的下列場所可選擇點型一氧化碳火災13)污物較多且必須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應選擇間斷吸氣的點型采樣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或具有過濾網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樣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3)污物較多且必須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應選擇間斷吸氣(三)線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1)無遮擋的大空間或有特殊要求的房間,宜選擇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有大量粉塵、水霧滯留;可能產生蒸氣和油霧;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固定探測器的建筑結構由于震動等原因會產生較大位移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三)線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下列場所或部位,宜選擇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電纜隧道、電纜豎井、電纜夾層、電纜橋架;不易安裝點型探測器的夾層、悶頂;各種帶式輸送裝置;其他環境惡劣不適合點型探測器安裝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下列場所或部位,宜選擇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4)下列場所或部位,宜選擇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除液化石油氣外的石油儲罐;需要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易燃易爆場所;需要監測環境溫度的地下空間等場所宜設置具有實時溫度監測功能的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公路隧道、敷設動力電纜的鐵路隧道和城市地鐵隧道等。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下列場所或部位,宜選擇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5)線型定溫火災探測器的選擇,應保證其不動作溫度符合設置場所的最高環境溫度的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線型定溫火災探測器的選擇,應保證其不動作溫度符合設置場(四)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的選擇1)下列場所宜選擇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具有高速氣流的場所;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不適宜的大空間、舞臺上方、建筑高度超過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場所;低溫場所;需要進行隱蔽探測的場所;需要進行火災早期探測的重要場所;人員不宜進入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的選擇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灰塵比較大的場所,不應選擇沒有過濾網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灰塵比較大的場所,不應選擇沒有過濾網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三、系統設備的設計及設置系統設備的設計及設置時,要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和實際工程的使用性質,常住人員、流動人員和對象現場實際狀況等因素,綜合判斷考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三、系統設備的設計及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系統參數兼容性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系統設備及與其連接的各類設備之間的接口和通信協議的兼容性應符合GB22134--200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件兼容性要求》等標準的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系統參數兼容性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二)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1.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設計容量任意一臺火災報警控制器所連接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設備總數和地址總數,均不應超過3200點,其中每一總線回路連接設備的總數不宜超過200點,且應留有不少于額定容量10%的余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二)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第三節系統設2.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任意一臺消防聯動控制器地址總數或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型)所控制的各類模塊總數不應超過1600點,每一聯動總線回路連接設備的總數不宜超過100點,且應留有不少于額定容量10%的余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三)總線短路隔離器的設計參數系統總線上應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每只總線短路隔離器保護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消防設備的總數不應超過32點;總線穿越防火分區時,應在穿越處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三)總線短路隔離器的設計參數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置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或有人員值班的房間和場所?;馂膱缶刂破骱拖缆搫涌刂破靼惭b在墻上時,其主顯示屏高度宜為1.5~1.8m,其靠近門軸的側面距墻不應小于0.5m,正面操作距離不應小于1.2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集中報警系統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中的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在滿足下列條件時,可設置在無人員值班的場所:1)本區域內無需要手動控制的消防聯動設備。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集中報警系統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中的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在滿2)本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的所有信息在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上均有顯示,且能接收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聯動控制信號,并自動啟動相應的消防設備。3)設置的場所只有值班人員可以進入。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本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的所有信息在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上均有(五)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半徑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和A1、A2、B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按表3-9-4確定;C、D、E、F、G型感溫探火災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根據生產企業設計說明書確定,但不應超過表3-9-4的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五)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4點犁火寅櫻涮器的俁櫨面積和保護半徑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4點犁火寅櫻涮器的俁櫨面積和保護半徑第三節系一只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

地面面積房間高度

屋頂坡度0火災探測器的種類S/m2h/m0≤15°150<0≤3000>300A/m2R/mA/m2R/mA/m2R/m

感煙火災探測器S≤80h≤12806.7807.2808.0S>806<h≤12806.71008.01209.9h≤6605.8807.21009.0

感溫火災探測器S≤30h≤8304.4304.9305.5S>30h≤8203.6304.9406.3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只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地面面積房間高度屋頂坡2.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要求1)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應根據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確定,并不應超過圖3-9-7探測器安裝間距的極限曲線D1~D11(含D9)規定的范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2)在寬度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設置點型探測器時,宜居中布置。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至端墻的距離,不應大于探測器安裝間距的1/2。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在寬度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設置點型探測器時,宜居中布置3)點型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4)點型探測器周圍0.5m內,不應有遮擋物。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點型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第三5)點型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風口安裝。探測器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6)當屋頂有熱屏障時,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的距離,應符合表3-9-5的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點型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并宜消防安全技術實務--課件_002表3-9-5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的距離探測器的安裝高度h/m

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的距離d/mm

頂棚或屋頂坡度口?≤15°15°<?≤30°?>30°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h≤6302002003003005006<h≤8702502504004006008<h≤1010030030050050070010<h≤l2150350350600600800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5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的距離探3.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數量1)探測區域的每個房間應至少設置一只火災探測器。2)一個探測區域內所需設置的探測器數量,不應小于式(3—9—1)的計算值,即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數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式中N——探測器數量(只),N應取整數;S——該探測區域面積(m2);A——探測器的保護面積(m2);K——修正系數,容納人數超過10000人的公共場所宜取0.7~0.8;容納人數為2000~10000人的公共場所宜取0.8~0.9,容納人數為500~2000人的公共場所宜取0.9~1.0,其他場所可取1.0。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式中N——探測器數量(只),N應取整數;第三節系統設3)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時,應符合下列規定:①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小于200mm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②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為200~600mm時,應按圖3-9-8和表3-9-6的要求確定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和一只探測器能夠保護的梁間區域的數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圖3-9-8不同高度的房間粱對探測器設置的影響房間高度/m梁高/mm不計粱的影響感煙火災探測器極限值須計粱的影響A1、A2類感溫火災探測器極限值B類感溫火災探測器極限值C~G類感溫火災探測器極限值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圖3-9-8不同高度的房間粱對探測表3-9-6按梁間區域面積確定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6按梁間區域面積確定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探測器的保護

面積A/㎡梁隔斷的梁間區域面積q/㎡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梁隔斷的梁間區域面積Q/㎡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感溫探測器20Q>121感煙探測器60Q>3618<Q≤12224<Q≤3626<Q≤8318<Q≤2434<Q≤6412<Q≤184Q≤45Q≤12530Q>18180Q>48112<Q≤18232<Q≤4829<Q≤12324<Q≤3236<Q≤9416<Q≤244Q≤65Q≤165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探測器的保護梁隔斷的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探測器的保③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應至少設置一只探測器。④當被梁隔斷的區域面積超過一只探測器的保護面積時,被隔斷的區域應按第1)條規定計算探測器的設置數量。⑤當梁間凈距小于1m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③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4)鋸齒型屋頂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形屋頂,應在每個屋脊處設置一排點型探測器,探測器下表面至屋頂最高處的距離,應符合表3-9-6的規定。5)房間被書架、設備或隔斷等分隔,其頂部至頂棚或梁的距離小于房間凈高的5%時,每個被隔開的部分應至少安裝一只點型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鋸齒型屋頂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形屋頂,應在每個屋脊處設4.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應考慮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及最大探測距離,可通過選擇探測距離長、火災報警響應時間短的火焰探測器,提高保護面積要求和報警時間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內不應存在遮擋物。3)應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在探測器的探測窗口。4)單波段的火焰探測器不應設置在平時有陽光、白熾燈等光源直接或間接照射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內不應存在遮擋物。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探測器的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宜為0.3~1.0m,距地高度不宜超過20m。2)相鄰兩組探測器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14m,探測器至側墻水平距離不應大于7m,且不應小于0.5m,探測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100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探測器應設置在固定結構上。4)探測器的設置應保證其接收端避開日光和人工光源的直接照射。5)選擇反射式探測器時,應保證在反射板與探測器之間任何部位進行模擬試驗時,探測器均能正確響應。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探測器應設置在固定結構上。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6.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探測器在保護電纜、堆垛等類似保護對象時,應采用接觸式布置;在各種帶式輸送裝置上設置時,宜設置在裝置的過熱點附近。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6.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設置在頂棚下方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至頂棚的距離宜為0.1m。探測器的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半徑要求;探測器至墻壁的距離宜為1~1.5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設置在頂棚下方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至頂棚的距離宜為0.3)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每個光柵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要求。4)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有聯動要求時,宜采用兩只不同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組合。5)與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連接的模塊不宜設置在長期潮濕或溫度變化較大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每個光柵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符7.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非高靈敏型探測器的采樣管網安裝高度不應超過16m;高靈敏型探測器的采樣管網安裝高度可超過16m;采樣管網安裝高度超過16m時,靈敏度可調的探測器應設置為高靈敏度,且應減小采樣管長度和采樣孔數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7.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探測器的每個采樣孔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的要求。3)一個探測單元的采樣管總長不宜超過200m,單管長度不宜超過100m,同一根采樣管不應穿越防火分區。采樣孔總數不宜超過100個,單管上的采樣孔數量不宜超過25個。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探測器的每個采樣孔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煙火4)當采樣管道采用毛細管布置方式時,毛細管長度不宜超過4m。5)吸氣管路和采樣孔應有明顯的火災探測器標識。6)在設置過梁、空間支架的建筑中,采樣管路應固定在過梁、空間支架上。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當采樣管道采用毛細管布置方式時,毛細管長度不宜超過4m。7)當采樣管道布置形式為垂直采樣時,每2℃溫差間隔或3m間隔(取最小者)應設置一個采樣孔,采樣孔不應背對氣流方向。8)采樣管網應按確認的設計軟件或方法進行設計。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7)當采樣管道布置形式為垂直采樣時,每2℃溫差間隔或3m間隔9)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故障信號等信息應傳給火災報警控制器,涉及消防聯動控制時,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還應傳給消防聯動控制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9)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故障信號等信息應傳給火災報警控制器8.其他說明1)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不大于15%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下方。2)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大于30%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上方。3)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15%~30%時,探測器的設置部位應根據實際試驗結果確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8.其他說明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探測器設置在吊頂上方且火警確認燈無法觀察到時,應在吊頂下方設置火警確認燈。5)地鐵站臺等有活塞風影響的場所,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30%~70%時,探測器宜同時設置在吊頂上方和下方。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探測器設置在吊頂上方且火警確認燈無法觀察到時,應在吊頂下(六)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1.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安裝間距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六)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部位1)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設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處。列車上設置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每節車廂的出入口和中間部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部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1.3~1.5m,且應有明顯的標志。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墻(七)區域顯示器(火災顯示盤)的設置每個報警區域宜設置一臺區域顯示器(火災顯示盤);賓館、飯店等場所應在每個報警區域設置一臺區域顯示器。當一個報警區域包括多個樓層時,宜在每個樓層設置一臺僅顯示本樓層的區域顯示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七)區域顯示器(火災顯示盤)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區域顯示器應設置在出入口等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1.3~1.5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區域顯示器應設置在出入口等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八)火災警報器的設置火災警報器應設置在每個樓層的樓梯15、消防電梯前室、建筑內部拐角等處的明顯部位,且不宜與安全出口指示標志燈具設置在同一面墻上。每個報警區域內應均勻設置火災警報器,其聲壓級不應小于60dB;在環境噪聲大于60dB的場所,其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馂木瘓笃髟O置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面高度應大于2.2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八)火災警報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九)消防應急廣播的設置民用建筑內揚聲器應設置在走道和大廳等公共場所。每個揚聲器的額定功率不應小于3W,其數量應能保證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個揚聲器的直線距離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揚聲器距離不大于12.5m;在環境噪聲大于60dB的場所設置的揚聲器,在其播放范圍內最遠點的播放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客房設置專用揚聲器時,其功率不宜小于1.0W。壁掛揚聲器的底邊距地面高度應大于2.2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九)消防應急廣播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消防專用電話的設置消防專用電話網絡應為獨立的消防通信系統。消防控制室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總機。多線制消防專用電話系統中的每個電話分機應與總機單獨連接。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消防專用電話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配變電室、計算機網絡機房、主要通風和空調機房、防排煙機房、滅火控制系統操作裝置處或控制室、企業消防站、消防值班室、總調度室、消防電梯機房及其他與消防聯動控制有關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均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應固定安裝在明顯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應有區別于普通電話的標識。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配變電室、計算機網絡機房、主要通風2)設有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或消火栓按鈕等處,宜設置電話插孔,并宜選擇帶有電話插孔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3)各避難層應每隔20m設置一個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4)電話插孔在墻上安裝時,其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1.3~1.5m。5)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業消防站等處,應設置可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設有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或消火栓按鈕等處,宜設置電話插孔,并(十一)模塊的設置每個報警區域內的模塊宜相對集中設置在本報警區域內的金屬模塊箱中。嚴禁將模塊設置在配電(控制)柜(箱)內。本報警區域內的模塊不應控制其他報警區域的設備。未集中設置的模塊附近應有尺寸不小于10cmX10cm的標識。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一)模塊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二)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的設置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并應符合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安裝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與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聯動控制器、電氣火災監控器、可燃氣報警控制等消防設備之間,應采用專用線路連接。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二)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三)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的設置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未設置消防控制室時,應設置在火災報警控制器附近的明顯部位。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與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聯動控制器等設備之間,應采用專用線路連接。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三)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的設置第三節系統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應保證有足夠的操作和檢修間距?;馂膱缶瘋鬏斣O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的手動報警裝置,應設置在便于操作的明顯部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應保證有足夠的操作和檢(十四)防火門監控器的設置防火門監控器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未設置消防控制室時,應設置在有人員值班的場所。電動開門器的手動控制按鈕應設置在防火門內側墻面上,距門不宜超過0.5m,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0.9-1.3m。防火門監控器的設置應符合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安裝設置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四)防火門監控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布線設計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布線包括供電線路、信號傳輸線路和控制線路,這些線路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完成報警和控制功能的重要設施,特別是在火災條件下,線路的可靠性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夠保持長時間工作的先決條件。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布線設計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布線設計的一般規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和50V以下供電的控制線路,應采用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300/500V的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采用交流220/380V的供電和控制線路,應采用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450V/750的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布線設計的一般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傳輸線路的線芯截面選擇,除應滿足自動報警裝置技術條件的要求外,還應滿足機械強度的要求。銅芯絕緣導線和銅芯電纜線芯的最小截面面積,不應小于表3-9-7的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傳輸線路的線芯截面選擇,除應滿足自動報警表3-9-7銅芯絕緣導線和銅芯電纜線芯的最小截面面積序號

類別線芯的最小截面面積/m㎡序號

類別線芯的最小截面面積/mm21穿管敷設的絕緣導線1.003多芯電纜0.502線槽內敷設的絕緣導線0.75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7銅芯絕緣導線和銅芯電纜線芯的最小截面面積序號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和傳輸線路設置在室外時,應埋地敷設。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和傳輸線路設置在地(水)下隧道或濕度大于90%的場所時,線路及接線處應作防水處理。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和傳輸線路設置在室外時,應埋地采用無線通信方式的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1)無線通信模塊的設置間距不應大于額定通信距離的75%。2)無線通信模塊應設置在明顯部位,且應有明顯標識。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采用無線通信方式的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第三節系統(二)室內布線設計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應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B1級以上的鋼性塑料管或封閉式線槽保護。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供電線路、消防聯動控制線路應采用耐火銅芯電線電纜,報警總線、消防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用電話等傳輸線路應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電線電纜。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二)室內布線設計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線路暗敷設時,宜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B1級以上的剛性塑料管保護,并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的結構層內,且保護層厚度不宜小于30ram;線路明敷設時,應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金屬封閉線槽保護。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可明敷。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線路暗敷設時,宜采用金屬管、可撓(金屬)電氣導管或B1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用的電纜豎井,宜與電力、照明用的低壓配電線路電纜豎井分別設置。如受條件限制必須合用時,應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用的電纜和電力、照明用的低壓配電線路電纜分別布置在豎井的兩側。不同電壓等級的線纜不應穿入同一根保護管內,當合用同一線槽時,線槽內應有隔板分隔。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用的電纜豎井,宜與電力、照明用的低壓配電采用穿管水平敷設時,除報警總線外,不同防火分區的線路不應穿入同一根管內。從接線盒、線槽等處引到探測器底座盒、控制設備盒、揚聲器箱的線路,均應加金屬保護管保護。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采用穿管水平敷設時,除報警總線外,不同防火分區的線路不應火災探測器的傳輸線路,宜選擇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或電纜。正極“+”線應為紅色,負極“一”線應為藍色或黑色。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導線的顏色應一致,接線端子應有標號。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火災探測器的傳輸線路,宜選擇不同顏色的絕緣導線或電纜。正五、消防聯動控制設計要求消防聯動控制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接收到火災報警信號后進行自動滅火的重要功能,科學合理地設計控制邏輯,是發揮其聯動控制功能的先決條件。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五、消防聯動控制設計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消防聯動控制設計的一般規定在火災報警后經邏輯確認(或人工確認),消防聯動控制器應在3s內按設定的控制邏輯準確發出聯動控制信號給相應的消防設備,當消防設備動作后將動作信號反饋給消防控制室并顯示。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消防聯動控制設計的一般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消防聯動控制器的電壓控制輸出應采用直流24V,其電源容量應滿足受控消防設備同時啟動且維持工作的控制容量要求,當供電線路電壓降超過5%時,其直流24V電源應由現場提供。消防聯動控制器與各個受控設備之間的接口參數應能夠兼容和匹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消防聯動控制器的電壓控制輸出應采用直流24V,其電源容量消防水泵、防煙和排煙風機的控制設備,除應采用聯動控制方式外,還應在消防控制窒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型)或消防聯動控制器的手動控制盤采用直接手動控制,手動控制盤上的啟停按鈕應與消防水泵、防煙和排煙風機的控制箱(柜)直接用控制線或控制電纜連接。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消防水泵、防煙和排煙風機的控制設備,除應采用聯動控制方式應根據消防設備的啟動電流參數,結合設計的消防供電線路負荷或消防電源的額定容量,分時啟動電流較大的消防設備。需要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控制的消防設備,其聯動觸發信號應采用兩個報警觸發裝置報警信號的“與”邏輯組合。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應根據消防設備的啟動電流參數,結合設計的消防供電線路負荷(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1.濕式系統和干式系統1)濕式系統和干式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濕式報警閥壓力開關的動作信號作為系統啟動的聯動觸發信號,直接控制啟動噴淋消防泵,系統的聯動控制不受消防聯動控制器處于自動或手動狀態的影響。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濕式系統和干式系統的手動控制設計。將噴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啟動、停止按鈕用專用線路直接連接至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聯動控制器的手動控制盤上,直接手動控制噴淋消防泵的啟動與停止。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濕式系統和干式系統的手動控制設計。將噴淋消防泵控制箱(柜3)水流指示器、信號閥、壓力開關、噴淋消防泵的啟動和停止的動作信號應反饋至消防聯動控制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水流指示器、信號閥、壓力開關、噴淋消防泵的啟動和停止的動2.預作用系統1)預作用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由同一報警區域內兩只及兩只以上獨立的感煙火災探測器或一只感煙火災探測器與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報警信號(“與”邏輯),作為預作用閥組開啟的聯動觸發信號。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預作用系統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消防聯動控制器在接收到滿足邏輯關系的聯動觸發信號后,聯動控制預作用閥組的開啟,使系統轉變為濕式系統;當系統設有快速排氣裝置時,同時聯動控制排氣閥前的電動閥的開啟。濕式系統的聯動控制設計應符合第1條的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消防聯動控制器在接收到滿足邏輯關系的聯動觸發信號后,聯動2)預作用系統的手動控制設計。將噴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啟動和停止按鈕、預作用閥組和快速排氣閥入口前的電動閥的啟動和停止按鈕,用專用線路直接連接至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的消防聯動控制器的手動控制盤上,直接手動控制噴淋消防泵的啟動、停止及預作用閥組和電動閥的開啟。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預作用系統的手動控制設計。將噴淋消防泵控制箱(柜)的啟3)水流指示器、信號閥、壓力開關、噴淋消防泵的啟動和停止的動作信號,有壓氣體管道氣壓狀態信號和快速排氣閥入口前電動閥的動作信號應反饋至消防聯動控制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水流指示器、信號閥、壓力開關、噴淋消防泵的啟動和停止的動消防工程師消防安全技術實務精講班消防工程師表3-9-3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分類探測器類別典型應用溫度/℃最高應用溫度/℃動作溫度下限值/℃動作溫度上限值/℃A125505465A225505470B40656985C558084100D709599115E85110114130F100125129145G115140144160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3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分類探測器類別典型應用最高應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氣流速度大于5m/s;有大量粉塵、水霧滯留;可能產生腐蝕性氣體;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產生醇類、醚類、酮類等有機物質。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氣流速度大于5m/s;有大量粉塵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有大量粉塵、水霧滯留;可能產生蒸氣和油霧;高海拔地區;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等。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光電感煙火災探測器:5)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且應根據使用場所的典型應用溫度和最高應用溫度選擇適當類別的感溫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且應根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可能發生無煙火災;有大量粉塵;吸煙室等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或蒸氣滯留的場所;廚房、鍋爐房、發電機房、烘干車間等不宜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場所;需要聯動熄滅“安全出口”標志燈的安全出口內側;其他無人滯留、且不適合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但發生火災時需要及時報警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相對濕度經常大于95%;可能發生無煙火災;有大量粉塵;吸6)可能產生陰燃或發生火災不及時報警將造成重大損失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溫度在0℃以下的場所,不宜選擇定溫探測器;溫度變化較大的場所,不宜選擇具有差溫特性的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6)可能產生陰燃或發生火災不及時報警將造成重大損失的場所,不7)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或圖像型火焰探測器:火災時有強烈的火焰輻射;可能發生液體燃燒等無陰燃階段的火災;需要對火焰作出快速反應。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7)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或圖像型火焰8)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焰探測器:在火焰出現前有濃煙擴散;探測器的鏡頭易被污染;探測器的“視線”易被油霧、煙霧、水霧和冰雪遮擋;探測區域內的可燃物是金屬和無機物;探測器易受陽光、白熾燈等光源直接或間接照射。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8)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點型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9)探測區域內正常情況下有高溫物體的場所,不宜選擇單波段紅外火焰探測器。10)正常情況下有陽光、明火作業,探測器易受X射線、弧光和閃電等影響的場所,不宜選擇紫外火焰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9)探測區域內正常情況下有高溫物體的場所,不宜選擇單波段紅外11)下列場所宜選擇可燃氣體探測器:使用可燃氣體的場所;燃氣站和燃氣表房以及存儲液化石油氣罐的場所;其他散發可燃氣體和可燃氣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1)下列場所宜選擇可燃氣體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2)在火災初期產生一氧化碳的下列場所可選擇點型一氧化碳火災探測器:煙霧不容易對流或頂棚下方有熱屏障的場所;在棚頂上無法安裝其他點型火災探測器的場所;需要多信號復合報警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2)在火災初期產生一氧化碳的下列場所可選擇點型一氧化碳火災13)污物較多且必須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應選擇間斷吸氣的點型采樣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或具有過濾網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樣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3)污物較多且必須安裝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應選擇間斷吸氣(三)線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1)無遮擋的大空間或有特殊要求的房間,宜選擇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2)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場所,不宜選擇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有大量粉塵、水霧滯留;可能產生蒸氣和油霧;在正常情況下有煙滯留;固定探測器的建筑結構由于震動等原因會產生較大位移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三)線型火災探測器的選擇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下列場所或部位,宜選擇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電纜隧道、電纜豎井、電纜夾層、電纜橋架;不易安裝點型探測器的夾層、悶頂;各種帶式輸送裝置;其他環境惡劣不適合點型探測器安裝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下列場所或部位,宜選擇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4)下列場所或部位,宜選擇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除液化石油氣外的石油儲罐;需要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易燃易爆場所;需要監測環境溫度的地下空間等場所宜設置具有實時溫度監測功能的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公路隧道、敷設動力電纜的鐵路隧道和城市地鐵隧道等。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下列場所或部位,宜選擇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5)線型定溫火災探測器的選擇,應保證其不動作溫度符合設置場所的最高環境溫度的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線型定溫火災探測器的選擇,應保證其不動作溫度符合設置場(四)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的選擇1)下列場所宜選擇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具有高速氣流的場所;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不適宜的大空間、舞臺上方、建筑高度超過12M或有特殊要求的場所;低溫場所;需要進行隱蔽探測的場所;需要進行火災早期探測的重要場所;人員不宜進入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吸氣式感煙火災探測器的選擇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灰塵比較大的場所,不應選擇沒有過濾網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灰塵比較大的場所,不應選擇沒有過濾網和管路自清洗功能的管三、系統設備的設計及設置系統設備的設計及設置時,要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和實際工程的使用性質,常住人員、流動人員和對象現場實際狀況等因素,綜合判斷考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三、系統設備的設計及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系統參數兼容性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系統設備及與其連接的各類設備之間的接口和通信協議的兼容性應符合GB22134--2008《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組件兼容性要求》等標準的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系統參數兼容性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二)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1.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設計容量任意一臺火災報警控制器所連接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設備總數和地址總數,均不應超過3200點,其中每一總線回路連接設備的總數不宜超過200點,且應留有不少于額定容量10%的余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二)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第三節系統設2.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任意一臺消防聯動控制器地址總數或火災報警控制器(聯動型)所控制的各類模塊總數不應超過1600點,每一聯動總線回路連接設備的總數不宜超過100點,且應留有不少于額定容量10%的余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計容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三)總線短路隔離器的設計參數系統總線上應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每只總線短路隔離器保護的火災探測器、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和模塊等消防設備的總數不應超過32點;總線穿越防火分區時,應在穿越處設置總線短路隔離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三)總線短路隔離器的設計參數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置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或有人員值班的房間和場所。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安裝在墻上時,其主顯示屏高度宜為1.5~1.8m,其靠近門軸的側面距墻不應小于0.5m,正面操作距離不應小于1.2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火災報警控制器和消防聯動控制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集中報警系統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中的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在滿足下列條件時,可設置在無人員值班的場所:1)本區域內無需要手動控制的消防聯動設備。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集中報警系統和控制中心報警系統中的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在滿2)本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的所有信息在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上均有顯示,且能接收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的聯動控制信號,并自動啟動相應的消防設備。3)設置的場所只有值班人員可以進入。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本區域火災報警控制器的所有信息在集中火災報警控制器上均有(五)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半徑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和A1、A2、B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按表3-9-4確定;C、D、E、F、G型感溫探火災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根據生產企業設計說明書確定,但不應超過表3-9-4的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五)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4點犁火寅櫻涮器的俁櫨面積和保護半徑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4點犁火寅櫻涮器的俁櫨面積和保護半徑第三節系一只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

地面面積房間高度

屋頂坡度0火災探測器的種類S/m2h/m0≤15°150<0≤3000>300A/m2R/mA/m2R/mA/m2R/m

感煙火災探測器S≤80h≤12806.7807.2808.0S>806<h≤12806.71008.01209.9h≤6605.8807.21009.0

感溫火災探測器S≤30h≤8304.4304.9305.5S>30h≤8203.6304.9406.3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只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地面面積房間高度屋頂坡2.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要求1)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應根據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和保護半徑R確定,并不應超過圖3-9-7探測器安裝間距的極限曲線D1~D11(含D9)規定的范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2)在寬度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設置點型探測器時,宜居中布置。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感煙火災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至端墻的距離,不應大于探測器安裝間距的1/2。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在寬度小于3m的內走道頂棚上設置點型探測器時,宜居中布置3)點型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4)點型探測器周圍0.5m內,不應有遮擋物。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點型探測器至墻壁、梁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第三5)點型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風口安裝。探測器至多孔送風頂棚孔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0.5m。6)當屋頂有熱屏障時,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的距離,應符合表3-9-5的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點型探測器至空調送風口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并宜消防安全技術實務--課件_002表3-9-5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的距離探測器的安裝高度h/m

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的距離d/mm

頂棚或屋頂坡度口?≤15°15°<?≤30°?>30°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最小最大h≤6302002003003005006<h≤8702502504004006008<h≤1010030030050050070010<h≤l2150350350600600800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5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下表面至頂棚或屋頂的距離探3.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數量1)探測區域的每個房間應至少設置一只火災探測器。2)一個探測區域內所需設置的探測器數量,不應小于式(3—9—1)的計算值,即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點型感煙、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數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式中N——探測器數量(只),N應取整數;S——該探測區域面積(m2);A——探測器的保護面積(m2);K——修正系數,容納人數超過10000人的公共場所宜取0.7~0.8;容納人數為2000~10000人的公共場所宜取0.8~0.9,容納人數為500~2000人的公共場所宜取0.9~1.0,其他場所可取1.0。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式中N——探測器數量(只),N應取整數;第三節系統設3)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時,應符合下列規定:①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小于200mm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②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為200~600mm時,應按圖3-9-8和表3-9-6的要求確定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和一只探測器能夠保護的梁間區域的數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在有梁的頂棚上設置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感溫火災探測器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圖3-9-8不同高度的房間粱對探測器設置的影響房間高度/m梁高/mm不計粱的影響感煙火災探測器極限值須計粱的影響A1、A2類感溫火災探測器極限值B類感溫火災探測器極限值C~G類感溫火災探測器極限值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圖3-9-8不同高度的房間粱對探測表3-9-6按梁間區域面積確定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表3-9-6按梁間區域面積確定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探測器的保護

面積A/㎡梁隔斷的梁間區域面積q/㎡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探測器的保護面積A/㎡梁隔斷的梁間區域面積Q/㎡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感溫探測器20Q>121感煙探測器60Q>3618<Q≤12224<Q≤3626<Q≤8318<Q≤2434<Q≤6412<Q≤184Q≤45Q≤12530Q>18180Q>48112<Q≤18232<Q≤4829<Q≤12324<Q≤3236<Q≤9416<Q≤244Q≤65Q≤165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探測器的保護梁隔斷的一只探測器保護的梁間區域的個數探測器的保③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應至少設置一只探測器。④當被梁隔斷的區域面積超過一只探測器的保護面積時,被隔斷的區域應按第1)條規定計算探測器的設置數量。⑤當梁間凈距小于1m時,可不計梁對探測器保護面積的影響。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③當梁凸出頂棚的高度超過600mm時,被梁隔斷的每個梁間區域4)鋸齒型屋頂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形屋頂,應在每個屋脊處設置一排點型探測器,探測器下表面至屋頂最高處的距離,應符合表3-9-6的規定。5)房間被書架、設備或隔斷等分隔,其頂部至頂棚或梁的距離小于房間凈高的5%時,每個被隔開的部分應至少安裝一只點型探測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鋸齒型屋頂和坡度大于15°的人字形屋頂,應在每個屋脊處設4.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應考慮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及最大探測距離,可通過選擇探測距離長、火災報警響應時間短的火焰探測器,提高保護面積要求和報警時間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火焰探測器和圖像型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內不應存在遮擋物。3)應避免光源直接照射在探測器的探測窗口。4)單波段的火焰探測器不應設置在平時有陽光、白熾燈等光源直接或間接照射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探測器的探測視角內不應存在遮擋物。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探測器的光束軸線至頂棚的垂直距離宜為0.3~1.0m,距地高度不宜超過20m。2)相鄰兩組探測器的水平距離不應大于14m,探測器至側墻水平距離不應大于7m,且不應小于0.5m,探測器的發射器和接收器之間的距離不宜超過100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5.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探測器應設置在固定結構上。4)探測器的設置應保證其接收端避開日光和人工光源的直接照射。5)選擇反射式探測器時,應保證在反射板與探測器之間任何部位進行模擬試驗時,探測器均能正確響應。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探測器應設置在固定結構上。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6.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探測器在保護電纜、堆垛等類似保護對象時,應采用接觸式布置;在各種帶式輸送裝置上設置時,宜設置在裝置的過熱點附近。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6.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設置在頂棚下方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至頂棚的距離宜為0.1m。探測器的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半徑要求;探測器至墻壁的距離宜為1~1.5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設置在頂棚下方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至頂棚的距離宜為0.3)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每個光柵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要求。4)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有聯動要求時,宜采用兩只不同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組合。5)與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連接的模塊不宜設置在長期潮濕或溫度變化較大的場所。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3)光柵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每個光柵的保護面積和保護半徑,應符7.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1)非高靈敏型探測器的采樣管網安裝高度不應超過16m;高靈敏型探測器的采樣管網安裝高度可超過16m;采樣管網安裝高度超過16m時,靈敏度可調的探測器應設置為高靈敏度,且應減小采樣管長度和采樣孔數量。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7.管路采樣式吸氣感煙火災探測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探測器的每個采樣孔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煙火災探測器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的要求。3)一個探測單元的采樣管總長不宜超過200m,單管長度不宜超過100m,同一根采樣管不應穿越防火分區。采樣孔總數不宜超過100個,單管上的采樣孔數量不宜超過25個。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探測器的每個采樣孔的保護面積、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煙火4)當采樣管道采用毛細管布置方式時,毛細管長度不宜超過4m。5)吸氣管路和采樣孔應有明顯的火災探測器標識。6)在設置過梁、空間支架的建筑中,采樣管路應固定在過梁、空間支架上。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當采樣管道采用毛細管布置方式時,毛細管長度不宜超過4m。7)當采樣管道布置形式為垂直采樣時,每2℃溫差間隔或3m間隔(取最小者)應設置一個采樣孔,采樣孔不應背對氣流方向。8)采樣管網應按確認的設計軟件或方法進行設計。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7)當采樣管道布置形式為垂直采樣時,每2℃溫差間隔或3m間隔9)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故障信號等信息應傳給火災報警控制器,涉及消防聯動控制時,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還應傳給消防聯動控制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9)探測器的火災報警信號、故障信號等信息應傳給火災報警控制器8.其他說明1)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不大于15%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下方。2)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大于30%時,探測器應設置在吊頂上方。3)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15%~30%時,探測器的設置部位應根據實際試驗結果確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8.其他說明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探測器設置在吊頂上方且火警確認燈無法觀察到時,應在吊頂下方設置火警確認燈。5)地鐵站臺等有活塞風影響的場所,鏤空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為30%~70%時,探測器宜同時設置在吊頂上方和下方。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4)探測器設置在吊頂上方且火警確認燈無法觀察到時,應在吊頂下(六)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1.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安裝間距每個防火分區應至少設置一只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30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六)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部位1)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宜設置在疏散通道或出入口處。列車上設置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每節車廂的出入口和中間部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設置部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1.3~1.5m,且應有明顯的標志。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墻(七)區域顯示器(火災顯示盤)的設置每個報警區域宜設置一臺區域顯示器(火災顯示盤);賓館、飯店等場所應在每個報警區域設置一臺區域顯示器。當一個報警區域包括多個樓層時,宜在每個樓層設置一臺僅顯示本樓層的區域顯示器。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七)區域顯示器(火災顯示盤)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區域顯示器應設置在出入口等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1.3~1.5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區域顯示器應設置在出入口等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安裝在(八)火災警報器的設置火災警報器應設置在每個樓層的樓梯15、消防電梯前室、建筑內部拐角等處的明顯部位,且不宜與安全出口指示標志燈具設置在同一面墻上。每個報警區域內應均勻設置火災警報器,其聲壓級不應小于60dB;在環境噪聲大于60dB的場所,其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馂木瘓笃髟O置在墻上時,其底邊距地面高度應大于2.2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八)火災警報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九)消防應急廣播的設置民用建筑內揚聲器應設置在走道和大廳等公共場所。每個揚聲器的額定功率不應小于3W,其數量應能保證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個揚聲器的直線距離不大于25m,走道末端距最近的揚聲器距離不大于12.5m;在環境噪聲大于60dB的場所設置的揚聲器,在其播放范圍內最遠點的播放聲壓級應高于背景噪聲15dB;客房設置專用揚聲器時,其功率不宜小于1.0W。壁掛揚聲器的底邊距地面高度應大于2.2m。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九)消防應急廣播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消防專用電話的設置消防專用電話網絡應為獨立的消防通信系統。消防控制室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總機。多線制消防專用電話系統中的每個電話分機應與總機單獨連接。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消防專用電話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配變電室、計算機網絡機房、主要通風和空調機房、防排煙機房、滅火控制系統操作裝置處或控制室、企業消防站、消防值班室、總調度室、消防電梯機房及其他與消防聯動控制有關且經常有人值班的機房均應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應固定安裝在明顯且便于使用的部位,并應有區別于普通電話的標識。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1)消防水泵房、發電機房、配變電室、計算機網絡機房、主要通風2)設有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或消火栓按鈕等處,宜設置電話插孔,并宜選擇帶有電話插孔的手動火災報警按鈕。3)各避難層應每隔20m設置一個消防專用電話分機或電話插孔。4)電話插孔在墻上安裝時,其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1.3~1.5m。5)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業消防站等處,應設置可直接報警的外線電話。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2)設有手動火災報警按鈕或消火栓按鈕等處,宜設置電話插孔,并(十一)模塊的設置每個報警區域內的模塊宜相對集中設置在本報警區域內的金屬模塊箱中。嚴禁將模塊設置在配電(控制)柜(箱)內。本報警區域內的模塊不應控制其他報警區域的設備。未集中設置的模塊附近應有尺寸不小于10cmX10cm的標識。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一)模塊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二)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的設置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并應符合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安裝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與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聯動控制器、電氣火災監控器、可燃氣報警控制等消防設備之間,應采用專用線路連接。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二)消防控制室圖形顯示裝置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三)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的設置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未設置消防控制室時,應設置在火災報警控制器附近的明顯部位?;馂膱缶瘋鬏斣O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與火災報警控制器,消防聯動控制器等設備之間,應采用專用線路連接。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三)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的設置第三節系統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應保證有足夠的操作和檢修間距?;馂膱缶瘋鬏斣O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的手動報警裝置,應設置在便于操作的明顯部位。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火災報警傳輸設備或用戶信息傳輸裝置應保證有足夠的操作和檢(十四)防火門監控器的設置防火門監控器應設置在消防控制室內,未設置消防控制室時,應設置在有人員值班的場所。電動開門器的手動控制按鈕應設置在防火門內側墻面上,距門不宜超過0.5m,底邊距地面高度宜為0.9-1.3m。防火門監控器的設置應符合火災報警控制器的安裝設置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十四)防火門監控器的設置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布線設計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布線包括供電線路、信號傳輸線路和控制線路,這些線路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完成報警和控制功能的重要設施,特別是在火災條件下,線路的可靠性是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能夠保持長時間工作的先決條件。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四、布線設計要求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布線設計的一般規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傳輸線路和50V以下供電的控制線路,應采用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300/500V的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采用交流220/380V的供電和控制線路,應采用電壓等級不低于交流450V/750的銅芯絕緣導線或銅芯電纜。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一)布線設計的一般規定第三節系統設計要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傳輸線路的線芯截面選擇,除應滿足自動報警裝置技術條件的要求外,還應滿足機械強度的要求。銅芯絕緣導線和銅芯電纜線芯的最小截面面積,不應小于表3-9-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