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編宋代的詩詞散文第五編宋代的詩詞散文1第四章宋代的詩歌有宋一代,從總的趨勢來說,詞是宋代文學的代表或標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即以“宋詞”為宋代的“一代之文學”。總體而言,宋詩雖比不上唐詩有成就,但與元明清相比,宋詩自有其特色,它在唐詩之外另辟蹊徑,獨樹一幟,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相當高的地位。第四章宋代的詩歌有宋一代,從總的趨勢來說,詞是宋代文2一、宋詩的特色與流變(一)宋詩的特色前人論宋詩,大多指責宋詩“多議論”、“言理不言情”、“以文為詩”、“俚俗而不典雅”等。這些固然是宋詩的缺點,但也是宋詩的長處。一、宋詩的特色與流變(一)宋詩的特色3宋代的詩歌散文(18)課件4宋代的詩歌散文(18)課件5“譬諸修園林,唐詩則如疊石鑿池,筑亭辟館;宋詩則如亭館之中,飾以綺疏雕檻,水石之側,植以異卉名葩。譬諸游山水,唐詩則如高峰遠望,意氣浩然;宋詩則如曲澗尋幽,情境冷峭。唐詩之弊為膚廓平滑,宋詩之弊為生澀枯淡。雖唐詩之中,亦有下開宋派者,宋詩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論其大較,固如此矣。”“譬諸修園林,唐詩則如疊石鑿池,筑亭辟館;宋詩則如亭館之中,6宋詩“議論化”形成的原因:其一、唐詩的高山仰止促使宋人另辟蹊徑。我國文學發展到唐代,以詩歌獨勝,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人們各種各樣的情感,以及各種藝術表現手法,都在唐代詩人的筆下進行了嘗試和得到充分的表現,寫情狀物都達到很高的藝術境地,宋人很難在這方面同唐人爭雄競勝,宋代詩人只好在別的領域另辟蹊徑。宋詩“議論化”形成的原因:其一、唐詩的高山仰止促使宋人另辟蹊7其二、創作源泉轉向書齋和書本由于宋代文人的政治地位高,容易脫離人民群眾,長期的書房生活,使他們習慣于以學問相高、以議論相尚,而不太注意從實際生活中吸取源泉,構成鮮明的詩歌意境來激動讀者。這種作風在歐、王、蘇三家中已有所表現。到了黃庭堅、陳師道,變本加厲,形成了“以文字為詩,以才學詩,以議論為詩”(嚴羽《滄浪詩話》)的江西詩派,風靡一時。其二、創作源泉轉向書齋和書本由于宋代文人的政治地位高,容易脫8其三、道統觀念和理學思想使宋人帶有更多的封建說教意味宋人在日常生活中謹守儒家道統,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的“理”,而把人們在生活上的一切要求看作“欲”,片面強調“尊天理,窒人欲”,因此他們在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反對浮華纖巧,而片面要求作家為封建教條作宣傳。正是在這種思想影響之下,使宋詩表現出“頭巾氣”與“學究氣”,消弱了一般文藝作品所應有的明朗性和生動性。其三、道統觀念和理學思想使宋人帶有更多的封建說教意味宋人在日9總結:因此宋詩以“意”勝,即在詩中表現宋代詩人在現實生活中體悟深刻的“理趣”,就是對精微深刻的人生哲理、事理的總結和揭示。總結:因此宋詩以“意”勝,即在詩中表現宋代詩人在現實生活中體10二、宋詩的流變全祖望《宋詩紀事序》:“①宋詩之始也楊(楊億)劉(劉筠)諸公最著,所謂西崑體者也。……②慶歷以后,歐、蘇、梅、王數公出,而宋詩一變。坡公之雄放,荊公之工練,并起有聲。③而涪翁(黃庭堅)以崛奇之調,力追草堂,所謂江西派者,和之最盛,而宋詩又一變。”二、宋詩的流變全祖望《宋詩紀事序》:11“④建炎(宋高宗年號)以后,東夫(蕭德藻)之瘦硬,誠齋(楊萬里)之生澀,放翁(陸游)之輕圓,石湖(范成大)之精致,四壁并開。乃永嘉徐、趙諸公(徐照、徐璣、趙師秀),以清虛便利之調行之,見賞于水心(葉適),則四靈派也,而宋詩又一變。”“④建炎(宋高宗年號)以后,東夫(蕭德藻)之瘦硬,誠齋(楊萬12“⑤嘉定(宋寧宗年號)以后,《江湖小集》盛行,多四靈之徒也。⑥及宋亡,而方、謝之徒(方鳳、謝翱),相率為急迫危苦之音,而宋詩又一變。”“⑤嘉定(宋寧宗年號)以后,《江湖小集》盛行,多四靈之徒也。13(一)西崑體及宋初詩人北宋初期文學,主要承襲晚唐五代文風。就詩而言,北宋初期詩壇有白居易體、晚唐體、西崑體。白居易體在士大夫中影響較大,徐弦、李昉的詩較有成就,銷后王禹偁主盟一時。隱逸僧侶則習晚唐體,學習晚唐的賈島、姚合,林逋等的作品很有影響。楊億等人學習晚唐的李商隱,稱西崑體,開始改變詩風。(一)西崑體及宋初詩人北宋初期文學,主要承襲晚唐五代文風。就14林逋:晚唐體的作者,較早有九僧,其中以淮南惠崇為最著名。又有隱士林逋、魏野等,而以林逋最有名。影響也最大。林逋(967—1028年),字君復,錢塘人。著有《林和靖先生詩集》。他隱居西湖的孤山,寫有不少歌詠西湖風景的詩篇,而尤以詠梅詩最為人們所稱道,被稱為“梅妻鶴子”。林逋:晚唐體的作者,較早有九僧,其中以淮南惠崇為最著名。又有15《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16西崑體:西崑派詩人因遍習西崑體詩而獲名,而西崑體又因楊億編集的《西崑酬唱集》而得名。《西崑酬唱集》是以楊億為首的十幾個御用文人典型的點綴升平的詩歌總集。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的館閣重臣身份和當時那種粉飾太平的宮廷環境,朝廷以此取士,師友互相講求,在宋初詩壇,風行了近半個世紀,造成了不良影響。西崑體:西崑派詩人因遍習西崑體詩而獲名,而西崑體又因楊億編集17(二)歐陽修、蘇軾及其他詩人宋仁宗以后,歐陽修領導詩文革新運動,開拓了詩文創作的新階段。一方面由于北宋初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為封建文化的高漲準備了條件;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社會政治危機加深,政治改革活動的影響,促使文人對于現實的關心,引起文風的變革。歐陽修和先后出現的蘇舜欽、梅堯臣、曾鞏、王安石、蘇軾等共同創造了文學史上又一個繁盛時期。(二)歐陽修、蘇軾及其他詩人宋仁宗以后,歐陽修領導詩文革新運181、歐陽修歐陽修以朝廷重臣、儒學宗師、文壇領袖的身份,大力推動文體、文風的改革,從而確立了散文、駢文共存而以散文為正統的文章格局,歷元、明、清而不變。1、歐陽修歐陽修以朝廷重臣、儒學宗師、文壇領袖的身份,大力推19歐陽修的詩歌創作近體:常以淺近自然的語言寫景抒情,清新自然而富于情韻。歐陽修的詩歌創作20古體:
錢鐘書《宋詩選注》:“要想一方面保存唐人定下來的形式,一方面使這些形式具有彈性,可以比較暢所欲言而不至于削足適履似的犧牲了內容,希望詩歌不喪失整齊的體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樣的流動瀟灑的風格。”古體:
錢鐘書《宋詩選注》:21《戲答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戲答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22寫作背景: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降職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次年,朋友丁寶臣(字元珍,其時為峽州軍事判官)寫了一首《花時久雨》的詩給他,歐陽修便寫了這首詩作答。題首冠以“戲”字,是聲明自己寫的不過是游戲文字,其實正是他遭貶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飾之辭。寫作背景: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降職為峽州夷陵23點評:這首詩在寫景方面,于料峭春寒中見出盎然春意,富有生機;在抒情方面,于寂寞愁悶里懷著向上的希望,不覺低沉。實在是詩人之筆,政治家之情,二者融為一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境界。點評:這首詩在寫景方面,于料峭春寒中見出盎然春意,富有生機;242、王安石(1)生平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慶歷三年進士,兩度為相,因主張變法,遭受保守派的反對。他在文學上,詩、詞、散文都有卓越成就。其詩歌創作,推尊杜甫、韓愈、歐陽修。2、王安石(1)生平25(2)詩歌創作以熙寧九年(1076)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多反映現實的政治詩和詠史懷古詩。風格方面突出地表現為“以文為詩”。后期:多作寫景詩和禪理詩,多用律體,風格變為“深婉不迫”。嚴羽所謂“王荊公體”,專指他的近于唐詩風味的絕句而言。風格雅麗精煉、意境高遠。(2)詩歌創作以熙寧九年(1076)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26(3)藝術特色以議論為詩。講究語言的錘煉:善于煉字;善于組織對仗。以學問為詩。(3)藝術特色以議論為詩。27《明妃曲》: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祗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明妃曲》: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28寫作背景與主旨:此詩作于嘉祐四年(1059)。當時梅堯臣、歐陽修、司馬光、劉敞皆有和作。北宋時,遼、夏對宋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宋仁宗景祐以后,“夏(夏)事尤棘”。詩人們借漢言宋,自然想到明妃。梅、歐詩中皆直斥“漢計拙”,對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評。王安石則極意刻畫明妃的愛國思鄉之情的純潔、深厚,并有意把這種感情與個人恩怨區分開來,尤為卓見。寫作背景與主旨:此詩作于嘉祐四年(1059)。當時梅堯臣、歐29《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303、蘇軾(1)思想內容:他生活經歷豐富,政治上沉浮不定,通過對他自己生活的真實描寫,達到對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抒寫其熱愛社會人生、胸懷開朗、詼諧幽默的樂觀主義精神;他一生以外任居多,足跡遍及各地,以形象生動的畫筆,描繪祖國壯麗瑰奇的自然山水風物。3、蘇軾(1)思想內容:31(2)藝術特色:高妙的藝術感悟力和細膩的表現力。趙翼《甌北詩話》:“天生一枝健筆,爽如哀梨(漢朝秣陵哀仲家的梨
),快如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生動活潑、豐富出奇的想象。喜歡議論說理:酷不入情,專作理語;詩化的議論。擅長比喻;大量用典。(2)藝術特色:高妙的藝術感悟力和細膩的表現力。32蘇軾詩歌的成就:蘇軾在詩上成就較高的是七言長篇。因為他那種豪放不羈的性格,要在長短自由、較少限制的體裁內,才可能盡量發揮他的才能;他的七言長詩,波瀾壯闊,變化多端,如流水行云一般地舒卷自如,確實達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詩歌的風格與內在精神,與李白頗為相近。蘇軾詩歌的成就:蘇軾在詩上成就較高的是七言長篇。因為他那種豪33《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聞道潮頭一丈高34寫作背景: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蘇軾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館判官告院,權開封判官。當時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蘇軾寫了《上神宗皇帝書》、《擬進士對御試策》等文,直言不諱地批評新法。自然引起當道的不滿。蘇軾深感仕途險惡,主動請求外任。熙寧四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蘇軾當時三十六歲。他七月離京赴任,十一月初三,途經鎮江金山寺,訪寶覺、圓通二僧,夜宿寺中而作此詩。寫作背景: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蘇軾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館35主旨與段落:此詩是蘇軾七言古體詩的代表作。通過描繪神奇莫測的江上景物,抒發了詩人羈旅行役之愁和懷鄉歸隱之情。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前八句寫金山寺山水形勝,并點出思鄉主旨。中間十句寫登眺所見黃昏夕陽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直抒感喟,總束全篇。主旨與段落:此詩是蘇軾七言古體詩的代表作。通過描繪神奇莫測的36藝術特色:首尾呼應,章法嚴謹,層次分明。此詩以“宦游”始,以“歸田”終,中間又以“望鄉國”句相綰系,有起有結,遙相呼應。全詩圍繞長江著筆,以時間的推移來表現環境的變幻,筆勢縱橫而層次井然。藝術特色:首尾呼應,章法嚴謹,層次分明。此詩以“宦游”始,以37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本詩雖是寫游金山寺,卻對金山寺本身景觀略而不寫,著重寫登眺所見之江景,可謂神思獨運;在描繪景物時,抓住白天、傍晚、黑夜不同時辰的不同景象特征,予以生動細致地刻劃,情景如繪,筆力矯健,意境開闊,興象超妙;江上奇幻迷茫的景色同詩人濃郁誠摯的鄉情交織在一起,既使人感到景之奇,又使人感到情之真。
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本詩雖是寫游金山寺,卻對金山寺本身景觀略而38聯想豐富,比喻新奇。詩人把萬頃江波比作靴子上的細微皺紋,把江天晚霞比為魚尾的赤紅色,喻象新穎貼切。作者見巨石隨波出沒,聯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見到江心怪火,又聯想到江神的警告,想象奇警而又緊扣主旨。聯想豐富,比喻新奇。詩人把萬頃江波比作靴子上的細微皺紋,把江39《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40點評:仁宗嘉祐六年(1061),蘇軾出任鳳翔府(今屬陜西)簽判,其弟蘇轍送他到鄭州,然后返回京城開封,寄給他一首詩,題為《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軾和了這首詩,完全依照蘇轍的原韻。這首詩同樣表現其詩豪放不羈的精神和雄奇奔放的氣勢。點評:仁宗嘉祐六年(1061),蘇軾出任鳳翔府(今屬陜西)簽41(三)黃庭堅與西詩派宋詩真正形成派別、勢力的,前有西崑,后有江西。在歐、蘇以后,宋代詩壇無不受江西詩派的影響。西崑風行于館閣,多出于應酬唱和之間,易于風行,也易于消失;江西體則為一些普遍愛好詩歌者所喜歡所學習,他們對于藝術的態度,都嚴肅而認真,因此這種勢力和派別一形成,便能由師友的傳授而延續下去。(三)黃庭堅與西詩派宋詩真正形成派別、勢力的,前有西崑,后有421、黃庭堅1、黃庭堅43(1)生平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嘗游山谷寺,喜其勝境,自號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郎,后以修《實錄》不實,貶四川涪縣,故又號涪翁。他雖出自蘇軾門下,但為詩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蘇軾對于他,特別贊賞:“其詩文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人久無此作。”(1)生平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分寧(今江西44在宋代的詩史上,除了蘇軾,他是一個很有特性的詩人。蘇軾才高學富,對于前人博觀約取,不喜標新立異,在藝術上雖有很高的成就,但并沒有形成一個宗派。而黃庭堅則不同,他有他的體裁,他有他的方法,他有他的作詩的態度。由此形成黃詩的特質以及成為一個宗派的原因在宋代的詩史上,除了蘇軾,他是一個很有特性的詩人。蘇軾才高學45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云:“豫章稍后出,會萃百家句律之長,窮究歷代體制之變。搜獵奇書,穿穴異聞,作為古律,自成一家,雖只字半句不輕出。”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云:46(2)思想內儒而外佛、道,力圖把儒家的道德規范和佛道的隨緣安樂結合起來。內心要洞悉世事,是非分明,而外表則和光同塵。所謂“胸次九流清似鏡,人間萬事醉如泥。”(《戲效禪月作遠公詠》)(2)思想內儒而外佛、道,力圖把儒家的道德規范和佛道的隨緣安47(3)詩歌理論:推尊杜甫;強調學問;“點鐵成金”;“奪胎換骨”。(3)詩歌理論:推尊杜甫;48黃庭堅推崇杜詩韓文,但強調的是學習杜詩韓文的“無一字無來處”,把書本知識作為文學創作的源泉。在具體的創作手法上,他有兩個著名的論點:一是“點鐵成金”;二是“奪胎換骨”。主張在意境、典故、語言上向古人借鑒,經過自己的熔鑄改造、變化形容而推陳出新,“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以腐朽為神奇”。他堅決反對陳言熟濫。黃庭堅推崇杜詩韓文,但強調的是學習杜詩韓文的“無一字無來處”49黃庭堅這些理論,被江西詩派奉為作詩的準則。黃庭堅本人的創作傾向,與他的詩歌理論是一致的。他善于借鑒翻新,喜用僻典奇字,造拗句,押險韻,作硬語,形成一種生新瘦硬的獨特風格。雖未免流于艱澀險怪,每每以文字才學為詩,然而詩風氣象森嚴,謹嚴縝密,自成一家,為人宗奉。黃詩在當時聲譽極高,甚至有人認為超過蘇(軾)詩。黃庭堅這些理論,被江西詩派奉為作詩的準則。黃庭堅本人的創作傾50奪胎換骨:黃庭堅創出了換骨與奪胎兩種方法。他說:“詩意無窮,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釋惠洪《冷齋夜話》引)換骨法是意同語異,用前人的詩意,再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達。奪胎法是點竄古人詩句,借用前人詩意,改為自己的作品。這一種方法,江西派門徒,無不奉為金科玉律。奪胎換骨:黃庭堅創出了換骨與奪胎兩種方法。他說:51白居易有詩云:“百年夜分半,一歲春無多。”黃增四字云:“百年中去夜分半,一歲無多春再來。”王安石有詩云:“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鉤絲。”黃詩改換五字:“莫作秋蟲促機杼,貧家能有幾鉤絲。”這種奪胎或換骨,實則模擬剽竊。王若虛《滹南詩話》云:“魯直論詩,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喻,世以為名言,以予觀之,特剽竊之黠者耳。”白居易有詩云:“百年夜分半,一歲春無多。”黃增四字云:“百年52去陳反俗、好奇尚硬:去陳反俗,是黃庭堅作詩的最高信條;好奇尚硬,是黃詩的法與格。他覺得做詩若要卓然自立,必須排除陳言,反對俗調。人們常用的字眼,鄙俗的調子,一概要洗除干凈,方可顯出自己的特性。他說過:“寧律不諧,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語俗。”(《召溪漁隱絲話》引)去陳反俗、好奇尚硬:去陳反俗,是黃庭堅作詩的最高信條;好奇尚53所以在他的詩里,造句用字,無不刻意求奇。在體制上用拗律,在句法的組織上用拗句,在押韻上用險韻,在用事用典上,用奇事怪典。而絕少用鴛鴦、翡翠、紅淚、香衾、飄零、相思之類的字眼;那種美人香草綠意紅情的歌詠也是少有的。由此決定了黃詩好奇的特點。所以在他的詩里,造句用字,無不刻意求奇。在體制上用拗律,在句54其次是尚硬,硬是古硬。韓詩本以古硬見長,后歐陽修、梅堯臣諸人取之,以矯西崑體柔弱綺靡之風。因為盤空硬語,確有一種雄俊奇峭之氣,而不流于俗套濫調。黃庭堅一生,多在這上面用工夫。朱彝尊說:“涪翁黃氏厭格詩近體之平熟,務去陳言,力盤硬語。”(《石園集序》)因為他的詩能去陳反俗,好奇尚硬,不作色情之歌,不寫淫艷之語,所以當時的理學家,對他的詩多寄予好評。其次是尚硬,硬是古硬。韓詩本以古硬見長,后歐陽修、梅堯臣諸人55評價:黃庭堅能成為一代宗師,江西詩派能成為一個影響巨大的宗派,并不是偶然的,他確實有一套理論。但是,他所強調的是詩歌的形式與技巧。這種傾向發展下去,必然漠視文學的內容,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當然,他所強調的開拓意境、反對庸俗、語言獨創的這些主張,還是很有意義的。評價:黃庭堅能成為一代宗師,江西詩派能成為一個影響巨大的宗派56(4)藝術特色:大量用典:出處冷僻;熟典生用。章法奇特:“山谷之妙,起無端,接無端,大筆如椽,轉折如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方東樹《昭昧詹言》語義新奇:比喻新奇;對仗工巧;煉字新奇。聲律奇峭:不守平仄;破壞句式。(4)藝術特色:大量用典:出處冷僻;熟典生用。語義新奇:比喻57《登快閣》: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登快閣》: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58《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及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592、江西詩派江西詩派因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而得名,他們以學習杜甫相號召,奉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為宗,形成“一祖”、“三宗”。他們在理論上提倡“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和“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以腐朽為神奇”,堅決反對陳言熟濫。在創作上獨具特色,能別開生面,其理論對于生活狹窄而書本知識豐富的文人很有吸引力,因此它不僅能在北宋末、南宋初風靡一時,而且一直影響到元、明、清的詩壇。2、江西詩派江西詩派因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而得名,他們60(四)陸游汴京失陷,皇室南遷,國破家亡之慟,山河改色之悲,給予當日文學以很大的影響。當日南宋各朝同外族敷衍妥協,劃水為界,賠款結歡,不顧國家危亡;對于要求恢復中原、報仇雪恥的激烈的愛國呼聲,加以殘酷的高壓。在這種情境下,形成一種滿懷憤激、情感熱烈的愛國思想,把這種思想感情集中而又藝術地反映在文學中的,詞人是辛棄疾,詩人是陸游。(四)陸游汴京失陷,皇室南遷,國破家亡之慟,山河改色之悲,61宋代的詩歌散文(18)課件621、生平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在幼年,就一直跟著父親逃難。從他父親及長輩那里,受到了生動的愛國思想教育。他晚年回憶當時的情形說:“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丑虜方張,視之蔑如也。”(《跋傅給事貼》)1、生平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63紹興23年(1153),陸游29歲時,赴臨安應進士試,主考官陳阜卿取為第一,明年試于禮部,復置游前列,因名居秦檜孫秦塤之前,又“喜論恢復”,致觸怒秦檜,竟遭黜落。秦檜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孝宗趙昚(shèn)繼位之初,抗戰派稍得抬頭,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他當時覺得不經考試而取得功名是不正當的,他奏清皇帝收回成命。此后他在福建、臨安擔任一些不大的官職。紹興23年(1153),陸游29歲時,赴臨安應進士試,主考官64陸游46歲入蜀,擔任夔州通判。他溯江而上,沿途游覽山水,憑弔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屈原這些大詩人的遺跡。后入川陜安撫使王炎的幕府,參加一段實際的軍事生活。他到過西北的軍事前線大散關和隴縣一帶。他了解論陷區人民懷念祖國、殷切盼望南宋軍隊的進攻,更激發了他的壯志熱情。但是由于受了現實的種種限制,仍是一籌莫展,忠心耿耿,壯志難酬。不久范成大來到成都節制四川軍事,以陸游為參議官。陸游46歲入蜀,擔任夔州通判。他溯江而上,沿途游覽山水,憑弔65他們本是文字之交,陸游遂不拘禮法,與其相處隨便,人譏其狂放。因自號放翁。他在四川八九年,由種種實際生活的體驗,雄奇秀麗的山水風物的感受,豐富了他創作的生活內容,提高了藝術技巧,為了紀念這段生活,后來他把自己的全部詩作,題為《劍南詩稿》。54歲時,陸游離開四川,在江西、浙江等地又做了幾任官。66歲退居山陰,度過清苦平靜的晚年生活,寫了許多閑淡的詩篇。他們本是文字之交,陸游遂不拘禮法,與其相處隨便,人譏其狂放。66
2、創作歷程45歲以前:師從曾幾,作詩以藻繪為工,頗重技巧。46—65歲:作品中表現的忠愛激情和豪邁意氣特別突出,風格則務求博大宏肆。66歲以后:多寫平淡的田園詩。2、創作歷程45歲以前:師從曾幾,作詩以藻繪為工,頗重技673、陸游詩歌的思想內容(1)“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區的人民。”(2)“閑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滋味,熨帖出當前景物的曲折情狀。”——錢鐘書《宋詩選注》3、陸游詩歌的思想內容(1)“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684、陸游詩歌的藝術特色(1)融杜甫的沉郁頓挫和李白的飄逸奔放為一體,從而形成悲壯奔放的一家之風。像杜甫一樣用詩篇來反映現實,抒寫忠君愛國之誠,使他的詩歌多以深沉悲憤、慷慨悲涼為感情基調。在感情的表達上,陸游又吸收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張、跳躍,善于高度概括等藝術手法。4、陸游詩歌的藝術特色(1)融杜甫的沉郁頓挫和李白的飄逸奔放69(2)曉暢平易、精煉自然的詩歌語言“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閑言語變瑰奇。”——戴復古《讀訪問先生〈劍南詩稿〉》
(2)曉暢平易、精煉自然的詩歌語言70(3)眾體皆善,尤工七言七古:“看似奔放,實則謹嚴。”七律:“放翁七律,對仗工整,使事熨帖,當時無與比埒。”——沈德潛《說詩晬語》七絕:或雄快斬截,或輕靈含蓄。(3)眾體皆善,尤工七言七古:“看似奔放,實則謹嚴。”71《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72《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戍樓習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73《劍門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劍門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74(五)元好問1、生平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他在金歷任南陽等地縣令,官至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曾編纂金詩總集《中州集》。元好問八歲能詩,具備了較高的文學修養。當時,金詩正醞釀著變革,但一般作者在藝術上缺乏卓見,創作上模仿氣息也很濃厚,因而仍無力擺脫舊的影響。元好問進入詩壇,才使情況大有改變。(五)元好問1、生平75(2)詩歌主張《論詩絕句》三十首。在這組詩里,他評論了自漢、魏迄于宋代的許多重要詩人和幾個詩歌流派,揭示了自己的主張。提倡清新自然而反對雕章琢句。提倡重視生活而反對因循模擬。提倡剛健豪邁而反對浮華柔靡。(2)詩歌主張《論詩絕句》三十首。763、創作在創作實中,他善于繼承并發展前人的優秀傳統,其古文承韓、歐遺風,其詩學杜甫,詞學蘇軾,是金代文壇的杰出代表。元好問生活在金元交替之際,親自經歷了金末的戰亂,親眼目睹了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與痛苦,因而金亡前后,他寫了許多直接反映現實的詩篇。3、創作在創作實中,他善于繼承并發展前人的優秀傳統,其古文承77由于這些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國破家亡的現實,因而具有詩史的意義。如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蒙古軍攻陷洛陽,次年,包圍汴京,元好問身困重圍,目擊時艱,因而沉涌悲歌:“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
清代趙冀《題遺山詩》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由于這些詩篇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國破家亡的現實,因而具有詩史的78元好問的詞:雄渾壯闊;幽婉深摯。況周頤《蕙風詞話》:“遺山之詞,亦渾雅,亦博大。有骨干,有氣象。”元好問的詞:雄渾壯闊;幽婉深摯。79《摸魚兒》: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摸魚兒》: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80第五章宋代的散文唐宋八大家,宋代占了六家,歐、王、曾、三蘇父子在散文創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語言純潔準確,邏輯性很強,有高度的表達力,且議論透辟,敘事生動,寫景自然,抒情真實,還兼有通達流暢,氣勢縱橫。同時在有這些共同特點之外,他們還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第五章宋代的散文唐宋八大家,宋代占了六家,歐、王、曾81歐陽修、蘇洵文:歐陽修:平易婉曲,條達疏暢,一唱三嘆,倍有風神,所謂“幽情雅韻,得騷人之指趣為多”(劉熙載《藝概·文概》);蘇洵:長于推堪辨駁,其文縱橫開合,雄奇峻急,辭辯閎偉,尤長于論;歐陽修、蘇洵文:歐陽修:平易婉曲,條達疏暢,一唱三嘆,倍有風82曾鞏、王安石文:曾鞏:文風近于歐文,柔婉平順,偏于陰柔之美;王安石:奇崛挺拔,簡勁精潔,而頓挫紆徐,可謂氣盛言宜;曾鞏、王安石文:曾鞏:文風近于歐文,柔婉平順,偏于陰柔83蘇軾、蘇轍文:蘇軾:揮灑自如,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氣勢磅礴如海潮涌起,“隨物賦形”而“姿態橫生”,其間覃思妙理,詩情畫意,觸處可見,通脫雅秀,可以“俊逸”稱之。蘇轍:氣勢疏蕩,一波三折,汪洋澹泊,情韻悠然。蘇軾、蘇轍文:蘇軾:揮灑自如,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氣勢84
THANKS!THANKS!85第五編宋代的詩詞散文第五編宋代的詩詞散文86第四章宋代的詩歌有宋一代,從總的趨勢來說,詞是宋代文學的代表或標志,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即以“宋詞”為宋代的“一代之文學”。總體而言,宋詩雖比不上唐詩有成就,但與元明清相比,宋詩自有其特色,它在唐詩之外另辟蹊徑,獨樹一幟,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相當高的地位。第四章宋代的詩歌有宋一代,從總的趨勢來說,詞是宋代文87一、宋詩的特色與流變(一)宋詩的特色前人論宋詩,大多指責宋詩“多議論”、“言理不言情”、“以文為詩”、“俚俗而不典雅”等。這些固然是宋詩的缺點,但也是宋詩的長處。一、宋詩的特色與流變(一)宋詩的特色88宋代的詩歌散文(18)課件89宋代的詩歌散文(18)課件90“譬諸修園林,唐詩則如疊石鑿池,筑亭辟館;宋詩則如亭館之中,飾以綺疏雕檻,水石之側,植以異卉名葩。譬諸游山水,唐詩則如高峰遠望,意氣浩然;宋詩則如曲澗尋幽,情境冷峭。唐詩之弊為膚廓平滑,宋詩之弊為生澀枯淡。雖唐詩之中,亦有下開宋派者,宋詩之中,亦有酷肖唐人者;然論其大較,固如此矣。”“譬諸修園林,唐詩則如疊石鑿池,筑亭辟館;宋詩則如亭館之中,91宋詩“議論化”形成的原因:其一、唐詩的高山仰止促使宋人另辟蹊徑。我國文學發展到唐代,以詩歌獨勝,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人們各種各樣的情感,以及各種藝術表現手法,都在唐代詩人的筆下進行了嘗試和得到充分的表現,寫情狀物都達到很高的藝術境地,宋人很難在這方面同唐人爭雄競勝,宋代詩人只好在別的領域另辟蹊徑。宋詩“議論化”形成的原因:其一、唐詩的高山仰止促使宋人另辟蹊92其二、創作源泉轉向書齋和書本由于宋代文人的政治地位高,容易脫離人民群眾,長期的書房生活,使他們習慣于以學問相高、以議論相尚,而不太注意從實際生活中吸取源泉,構成鮮明的詩歌意境來激動讀者。這種作風在歐、王、蘇三家中已有所表現。到了黃庭堅、陳師道,變本加厲,形成了“以文字為詩,以才學詩,以議論為詩”(嚴羽《滄浪詩話》)的江西詩派,風靡一時。其二、創作源泉轉向書齋和書本由于宋代文人的政治地位高,容易脫93其三、道統觀念和理學思想使宋人帶有更多的封建說教意味宋人在日常生活中謹守儒家道統,把封建秩序看作永恒的“理”,而把人們在生活上的一切要求看作“欲”,片面強調“尊天理,窒人欲”,因此他們在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反對浮華纖巧,而片面要求作家為封建教條作宣傳。正是在這種思想影響之下,使宋詩表現出“頭巾氣”與“學究氣”,消弱了一般文藝作品所應有的明朗性和生動性。其三、道統觀念和理學思想使宋人帶有更多的封建說教意味宋人在日94總結:因此宋詩以“意”勝,即在詩中表現宋代詩人在現實生活中體悟深刻的“理趣”,就是對精微深刻的人生哲理、事理的總結和揭示。總結:因此宋詩以“意”勝,即在詩中表現宋代詩人在現實生活中體95二、宋詩的流變全祖望《宋詩紀事序》:“①宋詩之始也楊(楊億)劉(劉筠)諸公最著,所謂西崑體者也。……②慶歷以后,歐、蘇、梅、王數公出,而宋詩一變。坡公之雄放,荊公之工練,并起有聲。③而涪翁(黃庭堅)以崛奇之調,力追草堂,所謂江西派者,和之最盛,而宋詩又一變。”二、宋詩的流變全祖望《宋詩紀事序》:96“④建炎(宋高宗年號)以后,東夫(蕭德藻)之瘦硬,誠齋(楊萬里)之生澀,放翁(陸游)之輕圓,石湖(范成大)之精致,四壁并開。乃永嘉徐、趙諸公(徐照、徐璣、趙師秀),以清虛便利之調行之,見賞于水心(葉適),則四靈派也,而宋詩又一變。”“④建炎(宋高宗年號)以后,東夫(蕭德藻)之瘦硬,誠齋(楊萬97“⑤嘉定(宋寧宗年號)以后,《江湖小集》盛行,多四靈之徒也。⑥及宋亡,而方、謝之徒(方鳳、謝翱),相率為急迫危苦之音,而宋詩又一變。”“⑤嘉定(宋寧宗年號)以后,《江湖小集》盛行,多四靈之徒也。98(一)西崑體及宋初詩人北宋初期文學,主要承襲晚唐五代文風。就詩而言,北宋初期詩壇有白居易體、晚唐體、西崑體。白居易體在士大夫中影響較大,徐弦、李昉的詩較有成就,銷后王禹偁主盟一時。隱逸僧侶則習晚唐體,學習晚唐的賈島、姚合,林逋等的作品很有影響。楊億等人學習晚唐的李商隱,稱西崑體,開始改變詩風。(一)西崑體及宋初詩人北宋初期文學,主要承襲晚唐五代文風。就99林逋:晚唐體的作者,較早有九僧,其中以淮南惠崇為最著名。又有隱士林逋、魏野等,而以林逋最有名。影響也最大。林逋(967—1028年),字君復,錢塘人。著有《林和靖先生詩集》。他隱居西湖的孤山,寫有不少歌詠西湖風景的詩篇,而尤以詠梅詩最為人們所稱道,被稱為“梅妻鶴子”。林逋:晚唐體的作者,較早有九僧,其中以淮南惠崇為最著名。又有100《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101西崑體:西崑派詩人因遍習西崑體詩而獲名,而西崑體又因楊億編集的《西崑酬唱集》而得名。《西崑酬唱集》是以楊億為首的十幾個御用文人典型的點綴升平的詩歌總集。楊億、劉筠、錢惟演等人的館閣重臣身份和當時那種粉飾太平的宮廷環境,朝廷以此取士,師友互相講求,在宋初詩壇,風行了近半個世紀,造成了不良影響。西崑體:西崑派詩人因遍習西崑體詩而獲名,而西崑體又因楊億編集102(二)歐陽修、蘇軾及其他詩人宋仁宗以后,歐陽修領導詩文革新運動,開拓了詩文創作的新階段。一方面由于北宋初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為封建文化的高漲準備了條件;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社會政治危機加深,政治改革活動的影響,促使文人對于現實的關心,引起文風的變革。歐陽修和先后出現的蘇舜欽、梅堯臣、曾鞏、王安石、蘇軾等共同創造了文學史上又一個繁盛時期。(二)歐陽修、蘇軾及其他詩人宋仁宗以后,歐陽修領導詩文革新運1031、歐陽修歐陽修以朝廷重臣、儒學宗師、文壇領袖的身份,大力推動文體、文風的改革,從而確立了散文、駢文共存而以散文為正統的文章格局,歷元、明、清而不變。1、歐陽修歐陽修以朝廷重臣、儒學宗師、文壇領袖的身份,大力推104歐陽修的詩歌創作近體:常以淺近自然的語言寫景抒情,清新自然而富于情韻。歐陽修的詩歌創作105古體:
錢鐘書《宋詩選注》:“要想一方面保存唐人定下來的形式,一方面使這些形式具有彈性,可以比較暢所欲言而不至于削足適履似的犧牲了內容,希望詩歌不喪失整齊的體裁,而能接近散文那樣的流動瀟灑的風格。”古體:
錢鐘書《宋詩選注》:106《戲答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戲答元珍》: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107寫作背景: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降職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次年,朋友丁寶臣(字元珍,其時為峽州軍事判官)寫了一首《花時久雨》的詩給他,歐陽修便寫了這首詩作答。題首冠以“戲”字,是聲明自己寫的不過是游戲文字,其實正是他遭貶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飾之辭。寫作背景: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歐陽修降職為峽州夷陵108點評:這首詩在寫景方面,于料峭春寒中見出盎然春意,富有生機;在抒情方面,于寂寞愁悶里懷著向上的希望,不覺低沉。實在是詩人之筆,政治家之情,二者融為一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境界。點評:這首詩在寫景方面,于料峭春寒中見出盎然春意,富有生機;1092、王安石(1)生平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人。慶歷三年進士,兩度為相,因主張變法,遭受保守派的反對。他在文學上,詩、詞、散文都有卓越成就。其詩歌創作,推尊杜甫、韓愈、歐陽修。2、王安石(1)生平110(2)詩歌創作以熙寧九年(1076)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多反映現實的政治詩和詠史懷古詩。風格方面突出地表現為“以文為詩”。后期:多作寫景詩和禪理詩,多用律體,風格變為“深婉不迫”。嚴羽所謂“王荊公體”,專指他的近于唐詩風味的絕句而言。風格雅麗精煉、意境高遠。(2)詩歌創作以熙寧九年(1076)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111(3)藝術特色以議論為詩。講究語言的錘煉:善于煉字;善于組織對仗。以學問為詩。(3)藝術特色以議論為詩。112《明妃曲》: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祗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明妃曲》: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113寫作背景與主旨:此詩作于嘉祐四年(1059)。當時梅堯臣、歐陽修、司馬光、劉敞皆有和作。北宋時,遼、夏對宋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宋仁宗景祐以后,“夏(夏)事尤棘”。詩人們借漢言宋,自然想到明妃。梅、歐詩中皆直斥“漢計拙”,對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評。王安石則極意刻畫明妃的愛國思鄉之情的純潔、深厚,并有意把這種感情與個人恩怨區分開來,尤為卓見。寫作背景與主旨:此詩作于嘉祐四年(1059)。當時梅堯臣、歐114《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身影妖嬈各占春。1153、蘇軾(1)思想內容:他生活經歷豐富,政治上沉浮不定,通過對他自己生活的真實描寫,達到對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抒寫其熱愛社會人生、胸懷開朗、詼諧幽默的樂觀主義精神;他一生以外任居多,足跡遍及各地,以形象生動的畫筆,描繪祖國壯麗瑰奇的自然山水風物。3、蘇軾(1)思想內容:116(2)藝術特色:高妙的藝術感悟力和細膩的表現力。趙翼《甌北詩話》:“天生一枝健筆,爽如哀梨(漢朝秣陵哀仲家的梨
),快如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生動活潑、豐富出奇的想象。喜歡議論說理:酷不入情,專作理語;詩化的議論。擅長比喻;大量用典。(2)藝術特色:高妙的藝術感悟力和細膩的表現力。117蘇軾詩歌的成就:蘇軾在詩上成就較高的是七言長篇。因為他那種豪放不羈的性格,要在長短自由、較少限制的體裁內,才可能盡量發揮他的才能;他的七言長詩,波瀾壯闊,變化多端,如流水行云一般地舒卷自如,確實達到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詩歌的風格與內在精神,與李白頗為相近。蘇軾詩歌的成就:蘇軾在詩上成就較高的是七言長篇。因為他那種豪118《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羈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風萬頃靴文細,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烏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游金山寺》:我家江水初發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聞道潮頭一丈高119寫作背景: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蘇軾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館判官告院,權開封判官。當時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蘇軾寫了《上神宗皇帝書》、《擬進士對御試策》等文,直言不諱地批評新法。自然引起當道的不滿。蘇軾深感仕途險惡,主動請求外任。熙寧四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蘇軾當時三十六歲。他七月離京赴任,十一月初三,途經鎮江金山寺,訪寶覺、圓通二僧,夜宿寺中而作此詩。寫作背景:宋神宗熙寧三年(1070),蘇軾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館120主旨與段落:此詩是蘇軾七言古體詩的代表作。通過描繪神奇莫測的江上景物,抒發了詩人羈旅行役之愁和懷鄉歸隱之情。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前八句寫金山寺山水形勝,并點出思鄉主旨。中間十句寫登眺所見黃昏夕陽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直抒感喟,總束全篇。主旨與段落:此詩是蘇軾七言古體詩的代表作。通過描繪神奇莫測的121藝術特色:首尾呼應,章法嚴謹,層次分明。此詩以“宦游”始,以“歸田”終,中間又以“望鄉國”句相綰系,有起有結,遙相呼應。全詩圍繞長江著筆,以時間的推移來表現環境的變幻,筆勢縱橫而層次井然。藝術特色:首尾呼應,章法嚴謹,層次分明。此詩以“宦游”始,以122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本詩雖是寫游金山寺,卻對金山寺本身景觀略而不寫,著重寫登眺所見之江景,可謂神思獨運;在描繪景物時,抓住白天、傍晚、黑夜不同時辰的不同景象特征,予以生動細致地刻劃,情景如繪,筆力矯健,意境開闊,興象超妙;江上奇幻迷茫的景色同詩人濃郁誠摯的鄉情交織在一起,既使人感到景之奇,又使人感到情之真。
景物描寫很有特色。本詩雖是寫游金山寺,卻對金山寺本身景觀略而123聯想豐富,比喻新奇。詩人把萬頃江波比作靴子上的細微皺紋,把江天晚霞比為魚尾的赤紅色,喻象新穎貼切。作者見巨石隨波出沒,聯想到自己的宦海浮沉;見到江心怪火,又聯想到江神的警告,想象奇警而又緊扣主旨。聯想豐富,比喻新奇。詩人把萬頃江波比作靴子上的細微皺紋,把江124《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125點評:仁宗嘉祐六年(1061),蘇軾出任鳳翔府(今屬陜西)簽判,其弟蘇轍送他到鄭州,然后返回京城開封,寄給他一首詩,題為《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軾和了這首詩,完全依照蘇轍的原韻。這首詩同樣表現其詩豪放不羈的精神和雄奇奔放的氣勢。點評:仁宗嘉祐六年(1061),蘇軾出任鳳翔府(今屬陜西)簽126(三)黃庭堅與西詩派宋詩真正形成派別、勢力的,前有西崑,后有江西。在歐、蘇以后,宋代詩壇無不受江西詩派的影響。西崑風行于館閣,多出于應酬唱和之間,易于風行,也易于消失;江西體則為一些普遍愛好詩歌者所喜歡所學習,他們對于藝術的態度,都嚴肅而認真,因此這種勢力和派別一形成,便能由師友的傳授而延續下去。(三)黃庭堅與西詩派宋詩真正形成派別、勢力的,前有西崑,后有1271、黃庭堅1、黃庭堅128(1)生平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嘗游山谷寺,喜其勝境,自號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郎,后以修《實錄》不實,貶四川涪縣,故又號涪翁。他雖出自蘇軾門下,但為詩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蘇軾對于他,特別贊賞:“其詩文超逸絕塵,獨立萬物之表,世人久無此作。”(1)生平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分寧(今江西129在宋代的詩史上,除了蘇軾,他是一個很有特性的詩人。蘇軾才高學富,對于前人博觀約取,不喜標新立異,在藝術上雖有很高的成就,但并沒有形成一個宗派。而黃庭堅則不同,他有他的體裁,他有他的方法,他有他的作詩的態度。由此形成黃詩的特質以及成為一個宗派的原因在宋代的詩史上,除了蘇軾,他是一個很有特性的詩人。蘇軾才高學130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云:“豫章稍后出,會萃百家句律之長,窮究歷代體制之變。搜獵奇書,穿穴異聞,作為古律,自成一家,雖只字半句不輕出。”劉克莊《江西詩派小序》云:131(2)思想內儒而外佛、道,力圖把儒家的道德規范和佛道的隨緣安樂結合起來。內心要洞悉世事,是非分明,而外表則和光同塵。所謂“胸次九流清似鏡,人間萬事醉如泥。”(《戲效禪月作遠公詠》)(2)思想內儒而外佛、道,力圖把儒家的道德規范和佛道的隨緣安132(3)詩歌理論:推尊杜甫;強調學問;“點鐵成金”;“奪胎換骨”。(3)詩歌理論:推尊杜甫;133黃庭堅推崇杜詩韓文,但強調的是學習杜詩韓文的“無一字無來處”,把書本知識作為文學創作的源泉。在具體的創作手法上,他有兩個著名的論點:一是“點鐵成金”;二是“奪胎換骨”。主張在意境、典故、語言上向古人借鑒,經過自己的熔鑄改造、變化形容而推陳出新,“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以腐朽為神奇”。他堅決反對陳言熟濫。黃庭堅推崇杜詩韓文,但強調的是學習杜詩韓文的“無一字無來處”134黃庭堅這些理論,被江西詩派奉為作詩的準則。黃庭堅本人的創作傾向,與他的詩歌理論是一致的。他善于借鑒翻新,喜用僻典奇字,造拗句,押險韻,作硬語,形成一種生新瘦硬的獨特風格。雖未免流于艱澀險怪,每每以文字才學為詩,然而詩風氣象森嚴,謹嚴縝密,自成一家,為人宗奉。黃詩在當時聲譽極高,甚至有人認為超過蘇(軾)詩。黃庭堅這些理論,被江西詩派奉為作詩的準則。黃庭堅本人的創作傾135奪胎換骨:黃庭堅創出了換骨與奪胎兩種方法。他說:“詩意無窮,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無窮之意,雖淵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語,謂之換骨法;窺入其意而形容之,謂之奪胎法。”(釋惠洪《冷齋夜話》引)換骨法是意同語異,用前人的詩意,再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達。奪胎法是點竄古人詩句,借用前人詩意,改為自己的作品。這一種方法,江西派門徒,無不奉為金科玉律。奪胎換骨:黃庭堅創出了換骨與奪胎兩種方法。他說:136白居易有詩云:“百年夜分半,一歲春無多。”黃增四字云:“百年中去夜分半,一歲無多春再來。”王安石有詩云:“只向貧家促機杼,幾家能有一鉤絲。”黃詩改換五字:“莫作秋蟲促機杼,貧家能有幾鉤絲。”這種奪胎或換骨,實則模擬剽竊。王若虛《滹南詩話》云:“魯直論詩,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喻,世以為名言,以予觀之,特剽竊之黠者耳。”白居易有詩云:“百年夜分半,一歲春無多。”黃增四字云:“百年137去陳反俗、好奇尚硬:去陳反俗,是黃庭堅作詩的最高信條;好奇尚硬,是黃詩的法與格。他覺得做詩若要卓然自立,必須排除陳言,反對俗調。人們常用的字眼,鄙俗的調子,一概要洗除干凈,方可顯出自己的特性。他說過:“寧律不諧,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語俗。”(《召溪漁隱絲話》引)去陳反俗、好奇尚硬:去陳反俗,是黃庭堅作詩的最高信條;好奇尚138所以在他的詩里,造句用字,無不刻意求奇。在體制上用拗律,在句法的組織上用拗句,在押韻上用險韻,在用事用典上,用奇事怪典。而絕少用鴛鴦、翡翠、紅淚、香衾、飄零、相思之類的字眼;那種美人香草綠意紅情的歌詠也是少有的。由此決定了黃詩好奇的特點。所以在他的詩里,造句用字,無不刻意求奇。在體制上用拗律,在句139其次是尚硬,硬是古硬。韓詩本以古硬見長,后歐陽修、梅堯臣諸人取之,以矯西崑體柔弱綺靡之風。因為盤空硬語,確有一種雄俊奇峭之氣,而不流于俗套濫調。黃庭堅一生,多在這上面用工夫。朱彝尊說:“涪翁黃氏厭格詩近體之平熟,務去陳言,力盤硬語。”(《石園集序》)因為他的詩能去陳反俗,好奇尚硬,不作色情之歌,不寫淫艷之語,所以當時的理學家,對他的詩多寄予好評。其次是尚硬,硬是古硬。韓詩本以古硬見長,后歐陽修、梅堯臣諸人140評價:黃庭堅能成為一代宗師,江西詩派能成為一個影響巨大的宗派,并不是偶然的,他確實有一套理論。但是,他所強調的是詩歌的形式與技巧。這種傾向發展下去,必然漠視文學的內容,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當然,他所強調的開拓意境、反對庸俗、語言獨創的這些主張,還是很有意義的。評價:黃庭堅能成為一代宗師,江西詩派能成為一個影響巨大的宗派141(4)藝術特色:大量用典:出處冷僻;熟典生用。章法奇特:“山谷之妙,起無端,接無端,大筆如椽,轉折如虎,掃棄一切,獨提精要之語。”——方東樹《昭昧詹言》語義新奇:比喻新奇;對仗工巧;煉字新奇。聲律奇峭:不守平仄;破壞句式。(4)藝術特色:大量用典:出處冷僻;熟典生用。語義新奇:比喻142《登快閣》: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登快閣》: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143《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及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1442、江西詩派江西詩派因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而得名,他們以學習杜甫相號召,奉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為宗,形成“一祖”、“三宗”。他們在理論上提倡“點鐵成金”、“奪胎換骨”和“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以腐朽為神奇”,堅決反對陳言熟濫。在創作上獨具特色,能別開生面,其理論對于生活狹窄而書本知識豐富的文人很有吸引力,因此它不僅能在北宋末、南宋初風靡一時,而且一直影響到元、明、清的詩壇。2、江西詩派江西詩派因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而得名,他們145(四)陸游汴京失陷,皇室南遷,國破家亡之慟,山河改色之悲,給予當日文學以很大的影響。當日南宋各朝同外族敷衍妥協,劃水為界,賠款結歡,不顧國家危亡;對于要求恢復中原、報仇雪恥的激烈的愛國呼聲,加以殘酷的高壓。在這種情境下,形成一種滿懷憤激、情感熱烈的愛國思想,把這種思想感情集中而又藝術地反映在文學中的,詞人是辛棄疾,詩人是陸游。(四)陸游汴京失陷,皇室南遷,國破家亡之慟,山河改色之悲,146宋代的詩歌散文(18)課件1471、生平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在幼年,就一直跟著父親逃難。從他父親及長輩那里,受到了生動的愛國思想教育。他晚年回憶當時的情形說:“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丑虜方張,視之蔑如也。”(《跋傅給事貼》)1、生平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148紹興23年(1153),陸游29歲時,赴臨安應進士試,主考官陳阜卿取為第一,明年試于禮部,復置游前列,因名居秦檜孫秦塤之前,又“喜論恢復”,致觸怒秦檜,竟遭黜落。秦檜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孝宗趙昚(shèn)繼位之初,抗戰派稍得抬頭,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他當時覺得不經考試而取得功名是不正當的,他奏清皇帝收回成命。此后他在福建、臨安擔任一些不大的官職。紹興23年(1153),陸游29歲時,赴臨安應進士試,主考官149陸游46歲入蜀,擔任夔州通判。他溯江而上,沿途游覽山水,憑弔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屈原這些大詩人的遺跡。后入川陜安撫使王炎的幕府,參加一段實際的軍事生活。他到過西北的軍事前線大散關和隴縣一帶。他了解論陷區人民懷念祖國、殷切盼望南宋軍隊的進攻,更激發了他的壯志熱情。但是由于受了現實的種種限制,仍是一籌莫展,忠心耿耿,壯志難酬。不久范成大來到成都節制四川軍事,以陸游為參議官。陸游46歲入蜀,擔任夔州通判。他溯江而上,沿途游覽山水,憑弔150他們本是文字之交,陸游遂不拘禮法,與其相處隨便,人譏其狂放。因自號放翁。他在四川八九年,由種種實際生活的體驗,雄奇秀麗的山水風物的感受,豐富了他創作的生活內容,提高了藝術技巧,為了紀念這段生活,后來他把自己的全部詩作,題為《劍南詩稿》。54歲時,陸游離開四川,在江西、浙江等地又做了幾任官。66歲退居山陰,度過清苦平靜的晚年生活,寫了許多閑淡的詩篇。他們本是文字之交,陸游遂不拘禮法,與其相處隨便,人譏其狂放。151
2、創作歷程45歲以前:師從曾幾,作詩以藻繪為工,頗重技巧。46—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鵬汽車公關活動方案
- 工會培訓游戲活動方案
- 工程類競賽活動方案
- 市場節日活動策劃方案
- 山茶花發夾活動方案
- 岑溪市元旦親子活動方案
- 小班疫情區域活動方案
- 市民中心文體活動方案
- 居家單人活動方案
- 小孩冬至活動創意活動方案
- 2023-2024學年江蘇省江都市小學語文三年級期末評估考試題詳細參考答案解析
- 醫院物業服務招標綜合評分表
- 軟件工程導論(第六版)張海藩-牟永敏課后習題答案
- 干式變壓器溫控器試驗報告
- PSS的生產工藝及原理課件
- 物體打擊應急演練總結
- 環境保護局水質自動在線監測儀、站房及3年運營維護服務招投標書范本
- 天然氣管道工程管道焊接施工方案
- 2023-2024學年浙江省富陽市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期末自測試卷
- 防火墻安全策略檢查表
- 研究借鑒晉江經驗-加快縣域經濟發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