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_第1頁
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_第2頁
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_第3頁
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_第4頁
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圖紙的選用選紙原則:質地好,伸縮率小,耐濕,耐污,易于保管等。地形圖測繪一般選用聚酯薄膜。優點:厚度0.07~0.1mm,伸縮率很小,堅韌耐濕,污后可洗在圖紙上著墨后。可直復曬藍圖。缺點:易燃,有折痕不能消失。1.圖紙的選用選紙原則:質地好,伸縮率小,耐濕,耐污,易于保2.繪坐標格網采用對角線法檢查:10cm*10cm方格邊長誤差≤.2mm,各方格交點不在一直線偏離≤0.2mm,對角線長度與理論值之差≤0.3mm。2.繪坐標格網采用對角線法檢查:10cm*10cm對角線法繪制方格網`對角線法繪制方格網`3.格網的檢查和注記在坐標格網繪好以后,應立即進行檢查:首先檢查各方格的角點應在一條直線上,偏離不應大于0.2mm;再檢查各個方格的對角線長度應為141.4mm,容許誤差為±0.3mm,圖廓對角線長度與理論長度之差的容許誤差為±0.3mm;若誤差超過容許值則應將方格網進行修改或重繪。坐標格網線的旁邊要注記坐標值,每幅圖的格網線的坐標是按照圖的分幅來確定的。3.格網的檢查和注記在坐標格網繪好以后,應立即進行檢查:首對角線法繪制方格網10005006007008009006007008009001000標注X軸坐標值:根據控制點X值最大值與最小值標注Y軸坐標值:根據控制點Y值最大值與最小值對角線法繪制方格網100050060070080090060圖根點是直接提供測圖使用的平面或高程控制點。測圖前應先進行現場踏勘并選好圖根點的位置,然后進行圖根平面控制和圖根高程控制測量。

圖根點的密度應根據測圖比例尺和地形條件而定,平坦開闊地區的圖根點密度不宜低于下表的規定。圖根點是直接提供測圖使用的平面或高程控制點。測圖前應先進行現展繪控制點:例:圖比例尺1:500x1=526.43my1=508.52m首先確定所在方格,然后在方格內向上量26.43m,即量5.28cm向右量8.52m,即量1.74cm分子為點號分母為高程檢查:用比例尺量相鄰點間距與實測比較,其差值不應超過0.3mm×M(M測圖比例尺分母)展繪控制點:分子為點號檢查:用比例尺量相鄰點間距與實測比較,3、檢查控制點展繪后,應進行檢核。用比例尺在圖上量取:1、相鄰兩點間的長度,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不得超過圖上的0.2mm。2、每個方格邊長,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不得超過圖上的0.2mm。3、每個方格對角線間的長度,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不得超過圖上的0.3mm。否則應重新展繪。3、檢查控制點展繪后,應進行檢核。準備完畢allarereadlly準備完畢allareread經緯儀測繪法1.碎部點的選擇2.經緯儀測繪法實施步驟3.地形的繪制4.地貌的繪制5.地形圖的拼接、檢查和整飾經緯儀測繪法1.碎部點的選擇碎部點的選取碎部測量:

要把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測繪到圖紙上,關鍵在于測定地物特征點和地貌特征點的位置。地物特征點和地貌特征點統稱碎部點。測定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稱碎部測量。地物:其輪廓線的轉折點。

房屋的房角,圍墻、電力線的轉折點、道路河岸線的轉彎點、交叉點,電桿、獨立樹的中心點等。連接這些特征點,便可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2.地貌:地面坡度及方向變化點。山頂、鞍部、山脊線、山谷線、山坡、山腳等坡度及方向變化處。碎部點的選取碎部測量:要把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測繪到圖紙上,最大視距與碎部點的最大間距比例尺主要碎部點次要碎部點碎部點最大間距1:5005070151:100070100301:2000120200501:5000200300100單位:m最大視距與碎部點的最大間距比例尺主要碎部點次要碎部點碎部點最碎部點的測定方法1.極坐標法2.方向交會法3.距離交會法4.直角坐標法5.方向距離交會法碎部點的測定方法1.極坐標法1.確定碎部點的方法極坐標法B123β3β2β1AD3D2D11.確定碎部點的方法極坐標法B123β3β2β1AD3D2DABa巳測繪12方向距離交會法:實地可測定控制點至未知點方向,但不便于由控制點量距,可以先畫一方向線,由臨近已測定地物量距交會定點。ABa巳測繪12方向距離交會法:實地可測定控制點至未知點方向距離交會法:當地面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點時,可量D1、D2來確定點位。abb1122aD1D1′3距離交會法:當地面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點時,可量D角度交會法(方向交會法)距離交會法aαβEDAEDBEAB(3)角度交會法:當地物點距控制點較遠,或不便于量距時,測角度前方交會定點。(4)距離交會法:當地面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點時,可量D1、D2來確定點位。角度交會法(方向交會法)距離交會法aαβEDAEDBEAB(角度交會法:當地物點距控制點較遠,或不便于量距時,測角度前方交會定點。abb112β12β1′a河流3角度交會法:當地物點距控制點較遠,或不便于量距時,測角度前方直角坐標法直角坐標法直角坐標法BAaβDAax1y1極坐標法x2y2

直角坐標法:當地面較平坦,并靠近已知點時,量x、y來確定點位。直角坐標法BAaβDAax1y1極坐標法x2y2直角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經緯儀測繪法(1)觀測者工作在測站點上安置經緯儀,對中,整平后,量取儀器高i。啟始方向對準0°00′00″。瞄準碎部點塔尺中線,首先讀水平度盤讀數β,只要讀至分。然后讀上絲讀數,下絲讀數,中絲讀數v,豎盤讀數L。(2)立尺員工作立尺員將塔尺立在地物、地貌的特征點上。(3)記錄者工作記錄觀測的結果,并計算出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程。

(4)繪圖員工作:展繪碎部點

小平板安置在測站旁,用大頭針將量角器的圓心插在圖上測站點處,根據觀測得碎部點水平角β,用量角器畫出碎部點的方向,然后在碎部點的方向上,按所測得距離定出碎部點的位置。同法,展繪出其余各碎部點的位置。經緯儀測繪法(1)觀測者工作1.測站準備工作(1)對中;(2)整平;(3)量儀器高i;(4)測豎盤指標差x(了解儀器豎盤指標差的大小,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豎盤指標差的改正);(5)定向撥零(后視一控制點,水平度盤配置為0°00′00″)1.測站準備工作(1)對中;2.觀測(1)立尺:立尺員依次在特征點上立尺,以便觀測員觀測。(2)觀測:觀測員讀取視距(上、下絲讀數差l=a-b)、水平角讀數β、垂直角讀數α、照準高讀數(中絲讀數v)。2.觀測(1)立尺:立尺員依次在特征點上立尺,以便觀測員3.記錄、計算、展點(1)記錄:記錄員記錄相應的觀測數據;(2)計算:計算出平距D,高程H(坐標與高程):D=klcos2α;H=H0+(1/2)klsin2α+i-v(3)展點:用量角器將各碎部點按成圖比例展繪在圖紙上,并配置相應符號。

地物測繪的主要內容是將地物的形狀和大小按成圖比例展繪在圖紙上,并配置相應符號。

地貌測繪的主要內容是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態按成圖比例用等高線或特殊地貌符號測繪在圖紙上。3.記錄、計算、展點(1)記錄:記錄員記錄相應的觀測數據地物符號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應按國家測繪總局頒發的《地形圖圖式》中規定的符號描繪于圖上。其中地物符號有下列幾種:1.比例符號2.半比例符號3.非比例符號4.地物注記地物的繪制地物符號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應按國家測繪總局頒發的《地形圖1.比例符號地物的形狀和大小均按測圖比例尺縮小,并用規定的符號描繪在圖紙上,這種符號稱為比例符號。如湖泊、稻田和房屋等,都采用比例符號繪制。1.比例符號地物的形狀和大小均按測圖比例尺縮小,并用規定的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2.半比例符號地物的長度可按比例尺縮繪,而寬度不按比例尺縮小表示的符號稱為半依比例符號。用半依比例符號表示的地物常常是一些帶狀延伸地物,如鐵路、公路、通訊線、管道、垣柵等。2.半比例符號地物的長度可按比例尺縮繪,而寬度不按比例尺縮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3.非比例符號有些地物,如導線點、水準點和消火栓等,輪廓較小,無法將其形狀和大小按比例縮繪到圖上,而采用相應的規定符號表示在該地物的中心位置上,這種符號稱為非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的中心位置與該地物實地的中心位置關系,隨各種不同的地物而異,在測圖和用圖時應注意下列幾點:3.非比例符號有些地物,如導線點、水準點和消火栓等,輪廓較①規則的幾何圖形符號,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圖形幾何中心點為實地地物的中心位置;②底部為直角形的符號,如獨立樹、路標等,以符號的直角頂點為實地地物的中心位置;③寬底符號,如煙囪、崗亭等,以符號底部中心為實地地物的中心位置;④幾種圖形組合符號,如路燈、消火栓等,以符號下方圖形的幾何中心為實地地物的中心位置;⑤下方無底線的符號,如山洞、窯洞等,以符號下方兩端點連線的中心為實地地物的中心位置①規則的幾何圖形符號,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圖形幾何中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4.地物注記對地物加以說明的文字、數字或特有符號,稱為地物注記。諸如城鎮、學校、河流、道路的名稱,橋梁的長寬及載重量,江河的流向、流速及深度,道路的去向,森林、果樹的類別等,都以文字或特定符號加以說明。4.地物注記對地物加以說明的文字、數字或特有符號,稱為地物

首先用鉛筆畫地性線,山脊線用虛線,山谷線用實線。然后用目估內插等高線通過的點。圖中ab、ad為山脊線,ac、ae為山谷線。圖中,a點高程為48.5m,b點高程為43.1m,若等離距為1m,則ab間有44、45、46、47、48共5條等高線通過。

實際工作中目估即可,方法是先“目估首尾,后等分中間”地形圖繪制首先用鉛筆畫地性線,山脊線用虛線,山谷線用實線。地形圖拼接的方法將相鄰兩幅圖銜接邊處的地形分別蒙于透明紙上,將兩張紙條拼接起來,即可看出地物與等高線銜接情況。地形圖拼接的方法將相鄰兩幅圖銜接邊處的地形分如果相鄰圖幅地物與等高線接后差不超過下表規定中誤差的時,在透明紙上取其平均位置,然后再轉繪到相鄰圖鄰圖紙。如果相鄰圖幅地物與等高線接后差不超過下表規定中(1)

室內檢查室內檢查的內容有:圖上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讀;各種符號注記是否正確;等高線與地形點的高程是否相符;圖邊拼接有無問題等。如發現錯誤或疑點,應到野外進行實地檢查修改。3.地形圖的檢查

(2)外業檢查外業檢查分為巡視檢查和儀器設站檢查。巡視檢查應根據室內檢查的具體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確定巡視路線,進行實地對照查看。主要檢查地物、地貌有無遺漏;等高線是否逼真合理;符號、注記是否準確等。(1)

室內檢查3.地形圖的檢查(2)外業檢查整飾的格式如下:

(0.45-0.40)表示本圖幅編號,它是以圖幅西南角坐標公里數表示的。整飾的格式如下:(0.45-0.40)表示本圖幅編號,它1.圖紙的選用選紙原則:質地好,伸縮率小,耐濕,耐污,易于保管等。地形圖測繪一般選用聚酯薄膜。優點:厚度0.07~0.1mm,伸縮率很小,堅韌耐濕,污后可洗在圖紙上著墨后。可直復曬藍圖。缺點:易燃,有折痕不能消失。1.圖紙的選用選紙原則:質地好,伸縮率小,耐濕,耐污,易于保2.繪坐標格網采用對角線法檢查:10cm*10cm方格邊長誤差≤.2mm,各方格交點不在一直線偏離≤0.2mm,對角線長度與理論值之差≤0.3mm。2.繪坐標格網采用對角線法檢查:10cm*10cm對角線法繪制方格網`對角線法繪制方格網`3.格網的檢查和注記在坐標格網繪好以后,應立即進行檢查:首先檢查各方格的角點應在一條直線上,偏離不應大于0.2mm;再檢查各個方格的對角線長度應為141.4mm,容許誤差為±0.3mm,圖廓對角線長度與理論長度之差的容許誤差為±0.3mm;若誤差超過容許值則應將方格網進行修改或重繪。坐標格網線的旁邊要注記坐標值,每幅圖的格網線的坐標是按照圖的分幅來確定的。3.格網的檢查和注記在坐標格網繪好以后,應立即進行檢查:首對角線法繪制方格網10005006007008009006007008009001000標注X軸坐標值:根據控制點X值最大值與最小值標注Y軸坐標值:根據控制點Y值最大值與最小值對角線法繪制方格網100050060070080090060圖根點是直接提供測圖使用的平面或高程控制點。測圖前應先進行現場踏勘并選好圖根點的位置,然后進行圖根平面控制和圖根高程控制測量。

圖根點的密度應根據測圖比例尺和地形條件而定,平坦開闊地區的圖根點密度不宜低于下表的規定。圖根點是直接提供測圖使用的平面或高程控制點。測圖前應先進行現展繪控制點:例:圖比例尺1:500x1=526.43my1=508.52m首先確定所在方格,然后在方格內向上量26.43m,即量5.28cm向右量8.52m,即量1.74cm分子為點號分母為高程檢查:用比例尺量相鄰點間距與實測比較,其差值不應超過0.3mm×M(M測圖比例尺分母)展繪控制點:分子為點號檢查:用比例尺量相鄰點間距與實測比較,3、檢查控制點展繪后,應進行檢核。用比例尺在圖上量取:1、相鄰兩點間的長度,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不得超過圖上的0.2mm。2、每個方格邊長,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不得超過圖上的0.2mm。3、每個方格對角線間的長度,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不得超過圖上的0.3mm。否則應重新展繪。3、檢查控制點展繪后,應進行檢核。準備完畢allarereadlly準備完畢allareread經緯儀測繪法1.碎部點的選擇2.經緯儀測繪法實施步驟3.地形的繪制4.地貌的繪制5.地形圖的拼接、檢查和整飾經緯儀測繪法1.碎部點的選擇碎部點的選取碎部測量:

要把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測繪到圖紙上,關鍵在于測定地物特征點和地貌特征點的位置。地物特征點和地貌特征點統稱碎部點。測定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稱碎部測量。地物:其輪廓線的轉折點。

房屋的房角,圍墻、電力線的轉折點、道路河岸線的轉彎點、交叉點,電桿、獨立樹的中心點等。連接這些特征點,便可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2.地貌:地面坡度及方向變化點。山頂、鞍部、山脊線、山谷線、山坡、山腳等坡度及方向變化處。碎部點的選取碎部測量:要把地面上的地物、地貌測繪到圖紙上,最大視距與碎部點的最大間距比例尺主要碎部點次要碎部點碎部點最大間距1:5005070151:100070100301:2000120200501:5000200300100單位:m最大視距與碎部點的最大間距比例尺主要碎部點次要碎部點碎部點最碎部點的測定方法1.極坐標法2.方向交會法3.距離交會法4.直角坐標法5.方向距離交會法碎部點的測定方法1.極坐標法1.確定碎部點的方法極坐標法B123β3β2β1AD3D2D11.確定碎部點的方法極坐標法B123β3β2β1AD3D2DABa巳測繪12方向距離交會法:實地可測定控制點至未知點方向,但不便于由控制點量距,可以先畫一方向線,由臨近已測定地物量距交會定點。ABa巳測繪12方向距離交會法:實地可測定控制點至未知點方向距離交會法:當地面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點時,可量D1、D2來確定點位。abb1122aD1D1′3距離交會法:當地面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點時,可量D角度交會法(方向交會法)距離交會法aαβEDAEDBEAB(3)角度交會法:當地物點距控制點較遠,或不便于量距時,測角度前方交會定點。(4)距離交會法:當地面較平坦,地物靠近已知點時,可量D1、D2來確定點位。角度交會法(方向交會法)距離交會法aαβEDAEDBEAB(角度交會法:當地物點距控制點較遠,或不便于量距時,測角度前方交會定點。abb112β12β1′a河流3角度交會法:當地物點距控制點較遠,或不便于量距時,測角度前方直角坐標法直角坐標法直角坐標法BAaβDAax1y1極坐標法x2y2

直角坐標法:當地面較平坦,并靠近已知點時,量x、y來確定點位。直角坐標法BAaβDAax1y1極坐標法x2y2直角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經緯儀測繪法(1)觀測者工作在測站點上安置經緯儀,對中,整平后,量取儀器高i。啟始方向對準0°00′00″。瞄準碎部點塔尺中線,首先讀水平度盤讀數β,只要讀至分。然后讀上絲讀數,下絲讀數,中絲讀數v,豎盤讀數L。(2)立尺員工作立尺員將塔尺立在地物、地貌的特征點上。(3)記錄者工作記錄觀測的結果,并計算出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和高程。

(4)繪圖員工作:展繪碎部點

小平板安置在測站旁,用大頭針將量角器的圓心插在圖上測站點處,根據觀測得碎部點水平角β,用量角器畫出碎部點的方向,然后在碎部點的方向上,按所測得距離定出碎部點的位置。同法,展繪出其余各碎部點的位置。經緯儀測繪法(1)觀測者工作1.測站準備工作(1)對中;(2)整平;(3)量儀器高i;(4)測豎盤指標差x(了解儀器豎盤指標差的大小,以確定是否需要進行豎盤指標差的改正);(5)定向撥零(后視一控制點,水平度盤配置為0°00′00″)1.測站準備工作(1)對中;2.觀測(1)立尺:立尺員依次在特征點上立尺,以便觀測員觀測。(2)觀測:觀測員讀取視距(上、下絲讀數差l=a-b)、水平角讀數β、垂直角讀數α、照準高讀數(中絲讀數v)。2.觀測(1)立尺:立尺員依次在特征點上立尺,以便觀測員3.記錄、計算、展點(1)記錄:記錄員記錄相應的觀測數據;(2)計算:計算出平距D,高程H(坐標與高程):D=klcos2α;H=H0+(1/2)klsin2α+i-v(3)展點:用量角器將各碎部點按成圖比例展繪在圖紙上,并配置相應符號。

地物測繪的主要內容是將地物的形狀和大小按成圖比例展繪在圖紙上,并配置相應符號。

地貌測繪的主要內容是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態按成圖比例用等高線或特殊地貌符號測繪在圖紙上。3.記錄、計算、展點(1)記錄:記錄員記錄相應的觀測數據地物符號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應按國家測繪總局頒發的《地形圖圖式》中規定的符號描繪于圖上。其中地物符號有下列幾種:1.比例符號2.半比例符號3.非比例符號4.地物注記地物的繪制地物符號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應按國家測繪總局頒發的《地形圖1.比例符號地物的形狀和大小均按測圖比例尺縮小,并用規定的符號描繪在圖紙上,這種符號稱為比例符號。如湖泊、稻田和房屋等,都采用比例符號繪制。1.比例符號地物的形狀和大小均按測圖比例尺縮小,并用規定的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2.半比例符號地物的長度可按比例尺縮繪,而寬度不按比例尺縮小表示的符號稱為半依比例符號。用半依比例符號表示的地物常常是一些帶狀延伸地物,如鐵路、公路、通訊線、管道、垣柵等。2.半比例符號地物的長度可按比例尺縮繪,而寬度不按比例尺縮地形圖測繪步驟課件3.非比例符號有些地物,如導線點、水準點和消火栓等,輪廓較小,無法將其形狀和大小按比例縮繪到圖上,而采用相應的規定符號表示在該地物的中心位置上,這種符號稱為非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的中心位置與該地物實地的中心位置關系,隨各種不同的地物而異,在測圖和用圖時應注意下列幾點:3.非比例符號有些地物,如導線點、水準點和消火栓等,輪廓較①規則的幾何圖形符號,如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以圖形幾何中心點為實地地物的中心位置;②底部為直角形的符號,如獨立樹、路標等,以符號的直角頂點為實地地物的中心位置;③寬底符號,如煙囪、崗亭等,以符號底部中心為實地地物的中心位置;④幾種圖形組合符號,如路燈、消火栓等,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