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范文_第1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范文_第2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范文_第3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范文_第4頁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范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9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范文教師若想教學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學生,即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出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今天在這里整理了一些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1教學目標:1、通過自主探究活動,理解平行與垂直這兩種特殊的直線間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平行線和垂線。2、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積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動經驗。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教學重點: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教學難點:理解平行與垂直概念的本質特征。教具準備

2、:學生白紙、小棒、直角板、課件、黑板教學過程:一、喚起與生成同學們,直線我們已經學過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板書:兩條直線)讓我們一起想象一下,如果讓我們在一張白紙上畫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會形成怎樣的位置關系呢?(生著急回答)我們不急著回答。二、探究與解決先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的白紙和兩根小棒,把白紙當作平面,兩根小棒當做是兩條直線,先在白紙上擺一擺,然后再照樣子畫一畫。請看大屏幕,老師有操作要求。誰來讀一讀。(你的聲音真響亮)(出示課件2)擺一擺師:根據老師的要求,動動小手,開始吧。(教師巡視)學生一邊擺一邊畫,老師邊觀察邊收集學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選出能呈現各種情

3、況的典型作品)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畫出了那么多種情況。這是我從同學們手中收集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同學們的作品。(老師張貼)為了交流方便,我們給它標上序號。在一張白紙上畫兩條直線,同學們畫出了這么一些不同的情況,如果現在請你根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把這5種情況分分類,你覺得可以怎么分?(課件3)看大屏幕,老師讀要求,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分好了,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一聽,請小組派代表來匯報一下,你們是按什么進行分類的?分類的結果是什么?來,你說,老師把它記下來。21教育網學生匯報了三種情況。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兩種分法,有什么不一樣?號?我們統計一下,這樣分的舉手。

4、那我來采訪一下,這些同學是怎么想的,你為什么這樣分?學生說。老師說,你想分成相交的、不相交的,老師把它記下來(板書)相交的、不相交的。這是這種分法同學的想法,還有哪些是這樣分的?你們又是怎么想的呢?為什么把號分到這里呢?學生說,號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有寬的、有窄的,就相交在一起了,所以和一組。誰聽明白他的意思?生再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看出號延長后可以相交的?你講的真清晰,往哪邊延長?我們來延長一下看看。咦,真讓你們說對了,延長后果真相交在一起。真了不起!老師為你們點贊!那號呢?學生有說到,平行。老師追問:你說的平行是什么意思?繼續追問。(生說像直直的線)這樣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在數學上叫它們互

5、相平行。(板書:互相平行)像屬于相交情況,它們相交后都會產生一個交點(板書:一個交點)同學們,這兩種情況我們已經交流過了,這里還有一種分法,誰是這樣分的?說說你的想法。生提到直角,一起驗證直角,(板書:直角),那號它們形成的角為鈍角、銳角(同時板書)小眼睛真亮,像號這樣,在數學上我們稱為互相垂直(板書:互相垂直)。同學們看,我們把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分成了兩種,相交的、不相交的,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平行與垂直。(板書課題)關于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定義,讓我們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打開課本的56、57頁,同學們自學一下,里面的重點內容可以圈一圈,畫一畫。來,誰來說一說什么是互相平行?來你來說一說

6、,你再來說一說。直線a平行于直線b,在數學上記作ab,老師板書(這是兩根平行的小斜杠)來伸出小手跟著老師一起比劃一下。那,什么是互相垂直呢?誰起來說一說?垂直符號。伸出小手比劃一下。(師板書)那同學們平行與垂直我們已經認識了,那平行與垂直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可以看見。你能很快的在我們周圍找找平行與垂直的例子嗎?生說。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平行與垂直的現象,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播放課件)看這個圖形是:長方體。這兩條線的位置關系是?那這兩條線呢?這兩條線呢?所以我們今天研究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位置關系必須是在同一個平面內的。(板書:同一平面)三、訓練與應用1.來學到這里,老師要試試你的眼力。(

7、出示課件練習)2.剛才我們舉了生活中的平行與垂直的現象,其實在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幾何圖形中也有平行與垂直的影子。(出示課件)把答案寫在記錄紙上。找生寫的投影。四、小結與提高同學們,一節課很快就要過去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嗎?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關平行與垂直的有關知識,好,下課!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2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實際測量充分感知四邊形內角和為360度這一規律。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3、通過動手測量,使學生經歷充分感知四邊形內角和為360度這一規律的全過程,并滲透歸納、猜想和驗證的數學思想。4、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神奇和奧妙,增強學

8、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難點:感知四邊形內角和是360度這一規律。教具準備:量角器。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回顧再現師: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四邊形。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二、分層練習,強化提高展示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學生用量角器測量一下每個角的度數。再把四個角的度數相加,是多少度呢?這是一個四邊形,其他的四邊形是什么情況呢?小組研究,總結規律:1.組內分工測量75頁8題中的每個四邊形的各個角的度數。2.匯總填表75頁9題。3.共同討論總結規律,全班匯報交流。出示圖形,小組內可再任意畫一個四邊形試一試。小結:任意一個四邊形四個角的度數之和都是360度。三、自主檢測,評價完善1.在表中適當的內畫“

9、”。2.在圖中填寫合適的四邊形名稱。四、歸納小結,課外延伸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3教學目標:1.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對1億進行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2.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簡單過程,初步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在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愿意與他人合作,與人交流,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教學重點: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簡單過程,培養對1億大小的感性認識。教學難點: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

10、數感。教學準備:課件、一包打印紙、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計算器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一)猜想1億有多大師:我們學過了許多大數,看,這個數是多少?(課件出示:100000000)對,是1億,1億大嗎?猜想一下1億有多大?(學生大膽猜想,學生根據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能會結合不同的量進行猜想。)(二)引入師:從同學們的猜想中可以感覺出,大家都覺得1億是個很大的數,確實是這樣的。1億到底有多大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設計意圖:根學生運用自己對數的認識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想象1億有多大,不同的想象會產生不同的猜想從而使學生對“1億有多大”充滿好奇心,產生去探索、研究的興趣。】二、活動范例

11、(一)確定研究課題1.師:(拿出一張打印紙)這是一張紙,它很薄,1億張紙摞在一起呢?猜一猜有多高。2.師:大家猜的都不一樣,1億張紙摞在一起到底有多厚?我們從1億張紙有多厚研究起。(二)確定研究方案局部推算整體1.師:要想研究1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億張紙摞起來直接進行測量?不能直接測量怎么辦?(可以先測量一部分紙的厚度,再算出1億張紙的厚度。)2.師:真是個好方法,用部分推算出整體,那“一部分”應當取多少張紙呢?(10張、100張、1000張)3.師:有沒有想到362張、1510張的?為什么不選擇這樣的張數?(1億不是362的整倍數,不好推算)4.師:再說說我們要怎樣研究?(先

12、量出100張紙的厚度,算出1億是100的幾倍,就用幾乘100張紙的厚度,求出的結果就是1億張紙的高度。)(三)進行實驗:測量、計算1.師:知道怎么做了嗎?那大家就以小組為單位,取100張、500張或1000張紙來測量厚度,推算出1億張紙的高度。2.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分成A、B、C三組:A組:測量出100張紙的高度,然后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B組:測量出500張紙的高度,然后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C組:測量出1000張紙的高度,然后推算1張億紙的高度。教師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有針對性地指導、幫助。(四)建立1億表象1.師:1億張紙有多高?說說你們的研究成果。(1)A組:100張紙大約厚1厘米1000

13、00000100=1000000110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2)B組:500張紙大約厚5厘米100000000500=2000005200000=1000000(厘米)=10000米(3)C組:1000張紙大約厚9厘米1000000001000=1000009100000=900000(厘米)=9000米(4)師:為什么推算出的結果卻不同?(測量的張數越多,誤差就越小。)2.建立1億表象師:1億張紙大約有1萬米高,你知道1萬米有多高嗎?師:世界上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瑪峰)它有多高?(8844米)與1億張紙的高度比比,有什么感覺?(比珠穆朗瑪峰還高)師:我們站在1億

14、張紙上就能爬上珠穆朗瑪峰了。3.小結:我們是怎么研究1億張紙有多高的?【設計意圖:學生經歷“確定研究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實驗研究、得出結論”的全過程。在具體情境中體驗1億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初步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三、自己設計方案,再次體會(一)確定主題1.師:剛才我們研究了1億張紙的高度,你們還想研究哪些有關1億的問題呢?(1億粒大米有多重?1億顆黃豆有多重?1億秒有多長時間)2.師:每個小組先確定一個研究課題,設計好研究方案(先測量多少?怎樣推算?),然后開展實驗研究,得出結論。(二)學生自主設計方案研究(三)匯報1.1億粒大米有多重(1)100粒大米約重2克1000000

15、00100=100000021000000=2000000(克)=2000千克=2噸(2)師:如果一個人一天可以吃500克大米,1億粒大米夠一個人吃多長時間?(一年按365天計算)2000000500=4000(天)400036511(年)(3)師:我國約有13億人口,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全國1天就可節省大約13億粒大米,這些大米夠一個人吃多長時間?1311=143(年)(4)師:全國每人每天節約1粒米,就夠一個人吃一輩子還多,你有什么想法?2.1億秒有多長時間(1)100000000601666667(分)16666676027778(時)27778241157(日)11573653(年

16、)(2)師:1秒只是1眨眼的時間,1億秒卻有3年多,再說準確些大約是3年62天的時間,你有什么感想?師:是呀,1秒鐘的時間很短,僅僅是一眨眼的工夫,它往往不被我們所重視,但1秒1秒地累加起來,我們就在這眨眼之間浪費了3年多的時光,這就是“光陰如箭,歲月如梭”的含義。【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過程,體驗由局部推算整體的研究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生在活動交流中,從不同的具體情境中感受1億的大小,發展數感。同時向學生進行節約糧食,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四、總結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1億有多大?1億確實很大,但它再大,也是從1開始,積少成多。節約應從我們每一

17、個人做起,從節約每一張紙,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4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借助于學生熟悉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對1億進行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能用倍比法或歸一法幫助解答有關1億的問題,能借助計算器處理較復雜的數據。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猜想、討論、計算等過程,初步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愿意與他人合作,與人交流,發展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數感。教學難點:如何

18、借助小數估計大數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一份、天平秤、大米學生:計算器、書本、尺子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1、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多媒體演示):古時候,某個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明了國際象棋,獻給了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了下棋。為了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答應滿足大臣的一個要求。大臣說:尊敬的陛下,就請您在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放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國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要那么一點米粒?”大臣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說:“陛下,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這么多米!算了,我只要第28格的米粒就可以了。請允許我把它們帶回家

19、。”同學們,你們猜猜看,第28格大約有多少米粒呢?2、學生猜測3、驗證猜測師:誰說的更接近實際情況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件出示:棋盤格數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第5格第6格第7格第8格第9格第10格米粒(單位:粒)1248163264128256512第11格第12格第13格第14格第15格第16格第17格第18格第19格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131072262124第20格第21格第22格第23格第24格第25格第26格第27格第28格52428810485762097152419430483886081677721633554432671088641

20、34217728?師:原來第28格的米粒有這么多,你們猜對了嗎?師:我們就把這些米四舍五入到億位,看成1億粒。二、實際操作、初步感知1、猜測1億粒米有多少大臣要把1億粒米帶回家。可是1億粒米到底有多少呢?(板書:1億粒米有多少)學生猜想(可能的情況):一(幾)包大米、可以堆滿一(幾)個教室、可以裝一(幾)卡車、1萬千克2、設計方案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1億粒米究竟相當于多少?你們能證明自己的猜測嗎?想一想,可以怎么證明呢?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教師引導:通常我們都用什么來表示大米的多少?你們能不能想想辦法來計算一下1億粒米的質量呢?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能的情況:把1億粒大米稱一下先稱出100粒大

21、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關系算)先稱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數,最后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3、教師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案計算出1億粒大米的質量,請寫出計算過程以方便后面的匯報,可以用計算器來幫助計算。4、學生分組計算5、各組匯報結果,教師板書,感受1億粒米的多少。6、延伸:師:剛才我們知道了1億粒米重2噸(多媒體出示問題)我國有13億人口,如果每個人每天節約1粒米,全國每天就能節約_粒米,相當于_噸。學生口答,師:每人每天只要節約一粒米,全國就能省下那么多米,我們以后可要愛惜糧食啊!7、小結方法:師:

22、剛才我們研究1億粒米有多重,誰能說說看我們是怎么研究的?學生說教師小結方法:三、合作探究、再次體會1、剛才我們研究了一億粒米,你們還想研究哪些有關1億的問題呢?2、學生大膽想象,提出問題。可能的情況:1億張紙的厚度、1億個一元硬幣的厚度、1億個人的質量、1億秒有多長教師板書3、學生活動:4人為一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小組任意確定一個問題進行探究。4、各組匯報研究結果,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四、課件欣賞1億米有多長地球赤道的周長為40066.449千米,1億米相當于繞地球兩圈半。如果汽車每小時行駛70千米,1億米要連續行駛1429個小時左右,大約需要2個月。飛機每小時可以飛行800千米,1億

23、米大約要連續飛行125小時,只要5天多。宇宙飛船每小時可以飛行50000千米,1億米宇宙飛船僅需要2小時。?1億張賀卡有多少浙江省總人口約5000萬,如果平均每年每人消費2張賀卡,就需要1億張賀卡,相當于砍伐25000棵大樹!這些大樹所占的森林面積相當于我們10個校園那么大呢!身體里的“1億”一個正常人平均每分鐘心跳75下,1億次心臟跳動是一個正常人大約926天(2年半左右)心臟跳動的次數。據統計,1個10歲左右的兒童皮膚表面大約有1億個微生物,尤其以皮膚褶皺處及指尖上為多。一個成年人每毫升血液中平均有500萬個紅細胞,20毫升血液(約重20克)里就有1億個紅細胞。五、小結歸納1、現在在你心目

24、中1億有多大?2、誰能給今天這堂課取個題目?(板書課題)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通過思考后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出本節課的所思所感(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給以恰當的評價。如學生回答:“知道如何估算”“通過學習知道了1億是一個很大的數”等等都可以)教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像1億這樣的大數還有許許多多,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六、布置作業三題中任選一題:(1)收集比1億還大的數及相關資料。(2)收集比1億還大的數,并設計出自己的方案,與同伴比一比,看看誰的方案更能讓人深切感受到這個數有多大。(3)寫一篇1億到底有多大的數學小日記。教學反思:這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在學生認識和

25、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由“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兩個部分組成。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但由于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學生在讀、寫大數時常常出現錯誤,這往往與數的概念不清楚、數的感受不豐富有關。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后,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意義,建立

26、數感。數學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教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情景,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來啟發學生思考,在范例研究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合作實驗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對于大數的感受。(1)創設情境,發展數感。大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教學以故事錫塔應得多少麥粒引入,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出麥粒由少到多的變化,直觀反映出學生對數的認識由小到大的過程的變化。開放性問題“你能猜測一下1億粒麥粒大約有多少嗎?”則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學習活動。(2)聯系生活

27、,培養數感。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小學生的思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根據這個特點,聯系小學生生活中的事物,通過對比,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則可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課件中,從身邊的數據、長度資料、面積資料、時間資料、重量資料等五個方面,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這樣一些具體、與學生密切聯系的材料,使學生對數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并且在遇到相似情境時,在頭腦中出現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同時這些又是綜合知識的介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等教育的滲透。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

28、聯系,既培養了學生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又發展了學生的數感。(3)小組合作,加強交流,數感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具有強烈的選擇性,它與學生的個性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同一數學情境中,有的學生反應敏捷,有的學生則不得要領。這些表現都直接指向于個人的數學氣質。議一議、做一做、寫一寫、評一評“智慧出在手指尖上”、“靈感產生于思維碰撞中”、動作交流、語言交流,合作分工的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啟發,共同進步。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及反思最新范文5教學目標:1、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2、學會四邊形分類;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

29、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關系;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發展空間思維能力。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教具:課件,平行四邊形,梯形模具各一個,活動平行四邊形。學具:活動平行四邊形,打印習題紙,黑色簽字筆教學過程:一、游戲引入1、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好,我們玩一個游戲,名字叫做猜圖形。誰想來?其他同學們向他提供準確的信息,不能比劃圖形的形狀,信息里不能包括這個圖形的名字。好.開始!教師逐個板貼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生逐個提供信息逐個猜(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即時評價學生或糾正學生的錯誤)。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已經很熟悉了,

30、大家提供的信息既準確又充分,(拿下長方形和正方形)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誰和誰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揭示課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二、建構概念1、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其實生活中就有許多物體的表面是平行四邊形或梯形。(呈現課本情景圖)這是一個學校的一張照片,找一找,有平行四邊形嗎?梯形呢?說說看!2、構建概念既然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應用如此廣泛,我們就來研究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什么叫做形。先來觀察一下,這兩種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1)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四邊形。(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有對邊平行。師:還有什么共同點?指名一名學生上臺,指黑板圖形的平行邊。這是我們通過觀察出來的,真的是這樣嗎?

31、同學們手中的1號紙上就有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能驗證它們的對邊平行嗎?拿出你的工具開始吧!學生操作,通過驗證,說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有對邊平行,有同樣的發現嗎?3.形成概念。(1)平行四邊形。剛才我們驗證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那么其它的平行四邊形或梯形是不是也這樣呢?老師這里還有兩個平行四邊形,指名學生再來驗證其它兩個。出示:兩個平行四邊形驗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現在證實大家的發現是正確的,誰再來說說我們的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板書:(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說說吧,什么叫做平行四邊形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叫做平行四邊形(指名讀)(2)梯形。再來看梯形(出示:3個梯形)第一個剛才驗證過了,發現梯形的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