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_第1頁
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_第2頁
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_第3頁
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社會心理學復習資料第一章一、名詞解釋1. 社會相互作用理論,是 20 世紀 30 年代以米德為代表的社會行為主義學派的基本理論。P32.社會行為 ,是指在一定社會生活背景下,具有完整的人格結構的人對各種簡單與復雜的社會刺激所作出的內隱與外顯的反應。P8二、單項選擇1.社會心理學研究對象方面提出較早的是吳江霖 教授。 P52. 沙蓮香 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規定為人們在身會生活中自發產生的“主體反應”。P53.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邊緣獨立學科。4. 社會心理學是理論性極強的應用學科。三、多項選擇1. 勞斯所謂的“心理面” ,是指哪些靜態現象: P2( 1)語言(2)信仰(3)文化2. 社會

2、心理學應該研究在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具有獨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結構的個體對各種社會刺激所作出的內隱與外顯的反應。簡而言之,它研究: P7( 1)人的社會行為 (2)個性心理發生( 3)發展及其變化的規律3. 社會行為的基本特征,如下: P9( 1)主動性和受動性(2)內隱性和外顯性( 3)個體性和群體性4. 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及相應的主要概念有:P10(1)社會因素(2)文化因素(3)人格因素四、題型未明1.早期社會學者黎朋、馮特、麥獨孤、勞斯等人基本上把個體之外的群體心理作為研究對象。P22.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G.W.奧爾波特 1968 年指出,社會心理學是:P3力圖理解和說明個人思想

3、、感情和行為怎樣受實際上或想象中存在的他者和在復雜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集團中占有一定地位、扮演一定角色的他者之影響這樣一門學問。第二章一、名詞解釋1.羅夏墨跡測驗,是由瑞士精神病學家羅夏設計的一種投射測驗法。P392.價值中立原則長期以來在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研究中一直有著相當的影響,甚至現在仍有著激烈的爭論。P47二、多項選擇1.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是由哪兩個主要的成分組成:P17(1)歸納法( 2)演繹法2.建立假設 、收集資料 、分析資料 三大步驟運用的主要是歸納法。P173. 科學研究的目的。 P17(1)接受(2)預測(3)控制4. 一般方法論體系主要有: P18( 1)實證主義方法論( 2

4、)人文主義方法論( 3)馬克思主義方法論5. 社會心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P19( 1)觀察法 (2)實驗法 (3)調查研究法 ( 4)跨文化研究法6. 專業研究的常用術語。 P20( 1)概念 (2)命題 (3)變量 ( 4)假設 (5)理論7. 觀察法按照是否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可以分為: P22.(1)參與觀察( 2)非參與觀察8. 根據參與的程度,進一步將參與觀察分為: P23( 1)完全參與觀察( 2)半參與觀察9. 常用的社會心理學的實驗主要有兩種:P26( 1)實驗室實驗( 2)現場實驗10. 在社會心理學中經常用到的是: P29( 1)典型調查 ( 2)個案調查 (3)抽樣

5、調查11. 在不同文化內進行心理測驗的具體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P39( 1)羅夏墨跡測驗( 2)主題統覺測驗12.自 1836 年孔德提出“實證科學”的主張以后,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以及社會心理學都朝實證化的方向迅猛發展。三、簡答1.在典型的選擇中,我們應遵循的基本規律為:P30( 1)為了更好地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研究者應選擇相對純粹性的典型。( 2)為了更好地探求事物的基本狀況和特征,研究者應選擇能在更多的基本面上代表一般情況的調查對象進行深入的解剖。( 3)為了研究客觀事物的歷史過程和規律,研究者應選擇那些有詳實的歷史資料的單位作典型。( 4)為了預測事物發展的方向,形成科學預見,

6、研究者應選擇那些同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新生事物作典型。第三章一、單項選擇1. 社會心理學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成為 獨立的學科 。 P522.1859年,德國人 M.拉扎勒斯和 H.施坦達爾創辦民族心理學和語言學雜志。P533.1875年,德國學者 A. 謝夫勒首先在現代意義上使用了“社會心理學”一詞。P534. 1982 年 4 月,中國社會心理學研究會(同年9 月改名為“中國社會心理學會” )成立,它的成立標志著社會心理學在我國的正式確立。 P63二、多項選擇1.社會心理學的 孕育時期 ,是社會心理學形成前的一個準備階段,即霍蘭德所說的社會哲學階段,其母體是從

7、古代希臘開始一直延續到 19 實際上半葉。 P502.社會心理學的直接來源:P54(1)德國的民族心理學(2)法國的群眾心理學(3)英國的本能心理學 F.H 奧爾波特的實驗社會心理學具有極端的個體心理學的傾向。他將這些實驗成果寫進社會心理學(1924 年),因此被人們公認為是實驗社會心理學誕生的標志。P55米德的社會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P57首先,是理論建設喬治. 米德的理論兼有哲學、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色彩。其次,社會學家有關社會心理學的經驗研究也能與此間心理學家的實驗室研究相媲美。 圍繞 20 年代以來的第一次危機,社會心理學家紛紛著文發表各種意見有哪些?P60(1)理論定向問題(2)研究

8、方法問題( 3)會期望問第四章一、名詞解釋1.社會化 ,就是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環境中,個人形成適應該社會與文化的人格,學習掌握該社會所公認的行為方式的過程。P652. 人格, 是個體內在的在行為上的傾向性,它表現一個人在不斷變化中的全體和綜合,是具有動力一致性和連續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予人特色的身心組織。P793. 自我意識, 是一個人意識到的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的反映。P84.二、單項選擇1.個性的核心內容及形成、發展水平的標志是自我。P80三、多項選擇1. 社會化具有的基本特點: P66( 1)終身性。( 2)自主能動性。( 3)個人的社會化與個性化是辨證的統一過程。2.

9、 人的社會化的途徑: P67( 1)社會教化 (2)個體內化3. 社會教化具有 歷史性、民族性、階級性 。P674對于社會生物學的解釋,在于兩個基本原則:P70( 1)堅持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 2)堅持對社會行為所作的遺傳學的解釋和說明。5影響人的社會化的社會文化因素包括文化、家庭、學校、同輩群體、職業背景和大眾傳播媒介。P736. 人格的四個方面: P79( 1)全面整體的人( 2)持久統一的自我( 3)有特色的個人( 4)社會化的客體7. 自我概念包括哪些?( 5 方面) P81( 1)自我觀念 (2)自我意象 ( 3)自我意識 (4)自我評價( 5)自我表現8弗洛伊德有關自我和人格發

10、展的理論中,人格由本我、自我 和超我 三部分組成。 P829. 社會化的內容包括:( 1) 政治社會化 ( 2)道德社會化 ( 3)性別角色社第五章一、名詞解釋1.社會認知認識 人的第一步, 它是個體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和意向作出推測與判斷的一種心理活動。P982.首因效應 ,是指人們最初獲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后來獲得的新信息。P1043.近因效應 ,是指最后的印象對人的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P1064 歸因 ,是指社會判斷研究用語,是指主體對認知客體的某種屬性或傾向的推論和判斷。P1065.歸因理論 ,稱為歸屬理論,是指關于某種行為與其動機、目的、

11、價值取向等屬性或傾向之間邏輯結合的理論。P1066. 三維說 ,其指出人們在試圖解釋某人的行為時可能用到3 種形式:歸因于行為者,歸因于客觀刺激物(行為者對之做出反應的事件或他人),歸因于行為者所處的情境或關系(時間或形態) 。P108二、簡答1. 社會認知的特征有: P98( 1) 認知的選擇性( 2) 認知反應的顯著性( 3) 認知行為的自我控制性( 4) 認知的完形特性2. 認知者本身的因素有: P102( 1)原有經驗 ( 2)價值觀念 (3)情感狀態 ( 4)認知偏差3. 三種基本信息,即區別性信息、一致性信息和一貫性信息的表現為:P108( 1)區別性信息告訴人們行為者在對待不同刺

12、激物時,其行為表現是否有差別。( 2)一致性信息向人們顯示關于周圍其他人的行為方式與行為者的行為表現之間是否一致。.( 3)一貫性信息是人們所要了解的關于行為者在其他場合的表現情況。4. 歸因錯誤和偏差,源于: P110( 1)過高估計內在因素( 2)行為者和觀察者的歸因分歧( 3)忽視一致性信息( 4)自我防御性歸因第六章一、名詞解釋1. 社會動機 ,是指驅動人的社會行為的基本力量。P1122. 生理內驅力, 主要有饑、渴、睡眠、性等多種,它們是生來就有,不學而能的,是可以通過遺傳而獲得的。P1133.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理論闡述了人本主義心理學對人類動機的基本看法。從最低到最高一共有五

13、個層次,分別為生理的、安全的、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在低一級的需要得到了滿足或至少是得到了部分的滿足之后,高一級的需要才會產生,才開始具有意義。 P118-1194. 挫折侵犯假說, 這一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侵犯始終是挫折的一種后果,侵犯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先決條件,而挫折的存在也必然會導致某種形式的侵犯,這一假說強調了挫折與侵犯之間的因果聯系,并且有相當多的實證研究證明了“挫折 侵犯假說”是基本成立的。 P125二、多項選擇1. R. 西爾斯提出的侵犯可分為: P123( 1)親社會的侵犯 (2)反社會的侵犯 ( 3)被認可的侵犯三、簡答1. 需要的產生有兩個基本前提:

14、P113( 1) 機體內生理內驅力的存在。( 2) 體內所存在的這種內驅力必須在個體的心理上有所反映,也就是說個體要意識到這種生理內驅力的存在,要感受到體內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生理緊張。2. 侵犯概念的最根本的特征是: P122( 1)侵犯意圖和動機的存在,它是一種有意使他人遭受傷害的行為。( 2)侵犯不僅包括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也包括企圖在心理上傷害他人的行為。( 3)一種行為是否屬于侵犯還以行為被施予者和社會的判定為前提。 更為完備的是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班杜拉看來,侵犯行為是個體通過觀察模仿而習得的,因此只要減少侵犯行為的楷模,限制大眾傳播媒介中暴力形象的出現,使人們觀察不到也無從模仿

15、,同時為人們樹立起非侵犯行為的楷模,向人們宣傳非侵犯行為的榜樣,并結合運用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我們就能夠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侵權行為。P129第七章一、名詞解釋1. 態度 ,指個體自我對社會存在所持有的一種具有一定結構和比較穩定的內在心理狀態。P1392. 總加量表 ,是針對某個態度對象而設計的,它是由若干個問題組成,根據被測者對各個問題所作的反應給予分數,以代表該人對某個事物所持態度的強弱。 P1433. 逆反心理, 是一種比較穩定的、對客觀事物表現出與一般人對立或相反的情緒體驗或行為傾向。二、多項選擇1. 態度的基本特征是: P140( 1)態度的社會性。( 2)態度的主觀經驗

16、性。( 3)態度的持久性2.態度的構成要素是由知、情、行3 部分組成,有:P141( 1)認知成分 (2)情感成分 ( 3)行為傾向成分3. 社會態度的測評方法有: P143( 1)量表法 ( 2)問卷法 ( 3)投射法 (4)行為觀察法.( 5)生理反應法4. 凱爾曼提出的態度形成與變化過程的三個階段為:P147( 1)服從 (2)同化 ( 3)內化5. 社會態度的轉變方法主要有: P148( 1)說服宣傳 (2)積極參加活動 ( 3)團體規定三、簡答1.態度的內容有哪些?P139( 1)態度的對象是社會存在。( 2)態度的構成具有一定結構。( 3)態度具有比較持久的穩定性。( 4)作為態度

17、的心理狀態是內在的,存在于個體自身內部的是難以直接觀察到的。2.社會態度轉變的主客觀條件為:P152( 1)客觀條件。主要指宣傳者的威信,宣傳者有無威信,這對被宣傳者態度的轉變與否有很大的關系。一般來說,宣傳者威信的高低與其效果是正比的。( 2)主觀條件態度轉變也有個體差異,有人容易轉變態度,有人則不易,這與他本人的個性特點有關系。個性特點主要指以下幾項:自尊心權威主義傾向智力需要第八章一、名詞解釋1. 社會溝通 ,是指社會交往中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人際交往活動和經過組織的人群群體成員之間的交往活動。P1552. 意見領袖 ,是指在社會信息傳播過程中,對于社會信息傳播媒介所傳播的信息內容的相信與否

18、,是以自己所信任的人的決定為準則的,這種受到別人毫無保留的信任的人我們稱之為“意見領袖” 。P161二、多項選擇1.正式社會溝通網絡分為幾種類型?P159( 1)輪型 (2)鎖鏈型 (3)Y 型 (4)車輪型2. 非正式社會溝通網絡有幾種類型? P160( 1)單線形式 (2)流言形式 ( 3)偶然形式 (4)集束形式3. 社會溝通的媒介可以分為 語言和非語言 兩大符號系統。 P1634. 沃爾夫的假設具有兩種形式: P169( 1)“強”形式 ( 2)“弱”形式5. 暗語的主要功能有: P171( 1)自衛功能 (2)保密功能 ( 3)組織功能( 4)感情強化功能6. 動態無聲的交際行為可以

19、分為幾類?P175( 1)手勢 (2)體態 ( 3)面部表情 (4)觸摸三、簡答1. 社會溝通具有幾個基本特點? P156( 1)社會溝通的雙方均為主體。( 2)社會溝通能夠調整溝通雙方的關系( 3)社會溝通需要溝通雙方具備統一的或者大致相同的符號系統。( 4)在社會溝通過程中,完全特殊的溝通障礙有可能產生在這里,“完全特殊”的溝通障礙是指這種障礙與溝通途徑、渠道或者方式無關,也與社會溝通所使用的符號無關,而是由社會溝通所處環境因素、溝通者心理因素或者文化因素造成的。2.非正式溝通網絡與正式溝通網絡的區別。P161( 1)正式溝通網絡按照組織或者群體的內部層級、結構來劃分并且確定交流的途徑和渠

20、道;非正式的溝通網絡則不按照正式溝通網.絡格局和層次來進行信息交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途徑進行信息交流傳播。( 2)非正式溝通網絡一般采取口頭信息交流傳播的方式,正式的溝通網絡則口頭和書面信息交流傳播方式交叉使用。( 3)非正式溝通網絡形式除了涉及工作的信息交流之外,更加注重的是成員之間的情感、 態度、觀念、心理活動信息的交流和傳播,口頭信息溝通由于信息傳播者和信息受傳者個人因素作用較大,形成小道消息、流言,甚至謠言的可能性較大。3. 目光接觸在社會溝通中的主要內容為:P179( 1)目光接觸可以作為一種認識手段。( 2)目光接觸可以控制、調整溝通者之間的互動。( 3)目光接觸也可以用來作為提示

21、、告誡以及監視的手段。第九章一、名詞解釋1. 社會群體, 也稱之為社會集體或社會團體,社會中的人依照一定的相互關系而聚集在一起,進行有目標的集體活動,他們所形成的集體就是社會群體。P1812. 內群體 ,也稱為“我們群體” ,所指的人們從身體上精神上都認同的社會群體,從感情上他能夠接受并找到自己觀念意識一致者,從行動上他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并在工作中協調、互助,這樣就形成了成員之間密切的關系,彼此在這個社會群體中有認同感、親密感和歸屬感。 P1843.外群體 ,也稱“他們群體” ,所指的是人們覺得群體與他之間無論從從屬關系上或者是思想感情上均有相當的距離,視為不是 “自己的”群體。 P1844.

22、社會群體的結構 ,就是群體內部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P1885.社會群體的橫向結構 ,是指社會群體中所形成的行為規范。P1886.合作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群體為達到共同目的,自覺或不自覺地在行動上相互配合的一種互動方式。P2097. 沖突 ,是人與人或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某種目標或價值觀念而相互斗爭,壓制、破壞甚至消滅對方的方式或過程。作為一種常見的人類互動形式,沖突現象一直受到社會學家的關注。P2128.暗示 ,是在無對抗條件下,人們對接受到的某種信息迅速無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行為反應的過程。P2159.感染 ,是人們相互影響的一種互動方式,從感染的主體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將感染定

23、義為通過某種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緒和行動。 P220二、多項選擇1. 社會群體的分類有: P184-187( 1)內群體與外群體由薩姆納提出( 2)志愿群體與非志愿群體由桑特森提出( 3)參照群體與隸屬群體由海曼提出( 4)首屬群體與次屬群體首屬由庫利提出,次屬由帕克提出( 5)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由梅奧提出2. 社會群體的結構形式可以分為 橫向和縱向兩種。 P1883. 群體規范的形成受哪些心理因素的影響?P191( 1)模仿 (2)暗示 ( 3)從眾 (4)服從4. 群體內部人際關系的形成的基本規律有:P197-199( 1)鄰近律 (2)對等律( 3)一致律( 4)互補率 (5)個人特征

24、的影響5. 沖突的方式分為哪五種? P214( 1)口角 (2)拳斗 (3)械斗 ( 4)仇斗 (5)戰爭6. 因沖突而發生的調適的具體方式有: P214( 1)和解 (2)妥協 (3)容忍 ( 4)調解 (5)仲裁7. 最常見的對暗示的劃分方法為四分類法,具體為:P216-217( 1)直接暗示。這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義直接提供給受暗示者,使人迅速而無意識地加以接受的一種暗示。( 2)間接暗示 (3)自動暗示 (4)反暗示8. 感染可分為三種類型: P220.( 1)個體間的感染。( 2)藝術作品的感染。( 3)大型開放人群中的感染。三、簡答1. 人類社會群體具有的特征為: P183(

25、1)特征之一是社會群體的成員間的分工和相互依賴。( 2)特征之二是社會群體的成員具有相同的對群體的“歸屬感”。( 3)特征之三是社會群體有自己群體的目標和約束群體成員的規則。2. 群體規范的基本作用概括為幾點? P191-192( 1)維系群體的作用( 2)認知的標準化作用( 3)行為的定向作用( 4)惰性作用四、論述1. 中國人人際關系的基本模式由人情、人倫、人緣這“三位一體”的結構構成。人情是核心,它表現了傳統中國人以親為基本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人倫是這一基本模式的制度化,它為這一模式提供了一套原則和規范,使人們在社會互動中能夠遵守一定的程序;而人緣是對這一模式的社頂,它將人與人的一切關系都

26、限定在一種表示最終的本原面無須進一步深究的總體框架之中。P199 競爭指一切生物間的生存競爭,這是生物進化的普遍規律。人與人、群體與群體對于一個共同目標的爭奪。 在知覺、判斷、信仰及行為上表現出與群體大多數成員相一致的現象。P1943. 互動是發生在人們相互之間的社會行為, 心靈、自我和社會都產生于這一過程。互動、心靈、自我與社會的關系就自然構成了米德的社會心理學的主題。人類的社會互動就是以有意義的象征符號為基礎的行動過程。P103-2044.在有的互動形式中, 互動雙方都有類似的行動,雙方彼此的行為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我們把這種方式稱為對稱性社會互動。P2085. 競爭指一切生物間的生存競

27、爭,這是生物進化的普遍規律。作為社會互動類型的競爭,專指人與人、群體與群體對于一個共同目標的爭奪。 P2106. 和沖突相對立的是調適。調適是以不同方式調節或緩和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沖突的一種互動方式。P214第十章一、名詞解釋1. 角色 ,可被定義為處于一定社會地位的個體,依據社會客觀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觀能力適應社會環境所表現出的行為模式。P2252. 角色間沖突 ,指個體必須同時扮演過多的不同角色, 由于缺乏充分的時間和精力, 無法滿足這些角色所提出的期望而產生的沖突。P2383. 角色內沖突 ,和角色間沖突不同,它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色伙伴對同一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所引起的沖突

28、。P238二、選擇1.對社會角色所進行的科學分類方法有哪些?P226( 1)先賦性角色與自致性角色( 2)活躍性角色與潛隱性角色( 3)正式角色與非正式角色三、簡答1. 角色的諸多功能可以被概括為哪三大方面?P228( 1)角色的互動功能。( 2)角色的規范功能。( 3)角色的自我表現功能2. 角色適應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分為兩種基本類型:P248-249( 1)角色地位不發生改變時的角色適應。( 2)討論角色地位發生變化時的角色適應,這種角色適應一般是與社會流動相伴隨的。(1)如何處理好角色的扮演與沖突 P229-233(2)角色叢的概念P237.第十一章一、名詞解釋1. 集群行為 ,又稱作“

29、集聚行為“、 “集體行為”,是指那些在相對自發的、無組織的和不穩定的情況下,因為某種普遍的影響和鼓舞而發生的行為。 P2512. 暴亂 ,是行動群眾的一種重要形式。其成員是從感情上就傾向于暴力行動并實際從事或時刻準備從事暴力活動的人群。暴亂是暴民常常采用的公開的暴力活動。 P2593. 時尚 ,是在大眾內部產生的一種非常規的行為方式的流行現象。具體的說,時尚是指一個時期內相當多的人對特定的趣味、語言、思想和行為等各種模型或標本的隨從和追求。P2614. 恐慌 ,是分散的人群中集群行為的另一種類型,這是公眾乃至一般社會大眾在社會危機狀態下,面對現實的或想象的威脅做出的不合作和不合理的心理與行為反

30、應。P2685. 社會運動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集群行為,或者說任何社會運動的發生總是以某種集群行為為先導的。P272二、單項選擇1. 黎朋的著眼點是集群行為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群眾 P254三、多項選擇1. 集群行為有哪些特征? P251( 1)自發性 ( 2)不穩定性 ( 3)無組織性2. 集群行為產生的條件有: P252-253( 1)環境場所和特定時間( 2)失范( 3)社會控制體制的解體( 4)相對剝奪( 5)權力斗爭3. 黎朋認為群眾具有神經質的感染因素,具有三大特征:P254( 1)失去個性( 2)感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 3)失去個人責任感4. H. 布魯默對群眾的劃分,將群眾分為四

31、大類:P257( 1)偶合群眾 (2)常規群眾 (3)行動群眾 (4)表意群眾四、簡答1.時尚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哪些基本傳播規律?P266-267( 1)時尚發展與社會物質生產及文明程度成正比。( 2)時尚的變遷有時呈現為周期性的循環往復狀態。( 3)時尚的流行,常常體現為統計學上的“常態曲線”。( 4)在傳統社會,時尚的流行遵循的基本上是所謂“上行下效”規律。( 5)時尚的流行常常會傳播的遠廣而失其本來面目。2. 社會運動一般都哪些基本特征: P273-274( 1)社會運動都有自己獨特的信念或理想。( 2)社會運動都有自己的組織形式。( 3)社會運動都會采取這樣或那樣的實際行動。五、簡

32、答、論述1 . 流言和謠言常常出于幾種原因:P270( 1)為了聳人聽聞,發言者往往夸大其詞。( 2)正常的信息渠道受到阻礙。( 3)某些普遍涉及到公眾的人或事易成人們的注意中心,對此類人或事情的議論便會增多。2. 如果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就制止流言和謠言的問題提出以下意見:P271-272( 1)在流言與謠言剛開始傳播時,就須準確地估價傳聞的性質,即傳聞會給社會或個人帶來何種結果以及程度如何。.( 2)如果流言與謠言已經廣泛傳播開來了,那么最首要的工作是如何選擇適當的渠道向人們披露真情。( 3)人們處在恐懼不安和焦慮的狀態中時,流言與謠言易于發生易于傳播。第十二章一、名詞解釋1. 民族性格 ,是一個民族的群體人格,是一個民族在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各種心理和行為特征之總合,它賦予了民族心理以質的規定性。 P2852. 民族 ,根據一民族成員的心理或和行為特征形成的對民族群體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為民族或曰國民刻板印 P286二、多項選擇1.文化、亞文化與成就動機主要包括哪幾類?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