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口的空間變化導學案_第1頁
1.2人口的空間變化導學案_第2頁
1.2人口的空間變化導學案_第3頁
1.2人口的空間變化導學案_第4頁
1.2人口的空間變化導學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人口的空間變化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人口遷移的概念,主要類型,以及人口遷移的意義。2.理解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3利用資料或圖表,分析說明某地區或某時期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 析問題的能力。第1課時【情境導入】 圖片引入:伊拉克戰爭帶來的難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自主學習】 一、人口的遷移范圍內發生改變。按照是否跨越國界可分為1. 概念:人的居住地在_人口遷移和 人口遷移72. 國際人口遷移(1) 19世紀以前的移民為主。 人遷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特點:以. 方向:_(2) 二戰后 特點:從國家流向 方向:洲變為遷入地,入地區。3. 國內人口遷移(1) 我國古代:受脆

2、弱的_(2)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 移民減少;短期流動的人口增多。洲變為遷出地,石油輸出國成為遷、頻繁的戰爭、的影響而遷移。制度下,有 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在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 進行。政策的影響,人口遷移的流量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受 流向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合作探究】活動一:探究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請同學們閱讀課本 P8第三段內容及圖1.8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人口遷移”,小組合作探究19世紀以前和二戰以后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并完成下表。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活動二:探究國內人口遷移的特點讀“ 1949年以來我國國內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圖”,探究下列問題。P'產八小 ill V

3、r-Ti.ni LUF :i !' 宀甘J E, 1 I 電 i II r. Ill519*9年吐耒anm內丄圧tt齡主匾耀向(1) 新中國成立到1986年與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相比,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主要流向有什么變化呢?完成下表。時間影響因素特點流向新中國成立后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2)近年來,我國有一些科技人員、工人、農民遷往東南沿海地區定居,這些人口遷移對遷出地和遷入地的影響是否相同?為什么?【成果展示】各小組展開討論,選出小組代表并展示討論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課堂總結】以小組為單位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并用知識框圖總結。【檢測反饋】1. 從由西安開往上海的火車上四位

4、旅客的談話中,判斷屬于人口遷移的是(A.甲說:“我此次是去上海參觀游覽世博園。” B.乙說:“我去上海與丈夫一起生活”C. 丙說:“我到上海為公司洽談業務。”D.丁說:“我是去上海采購。”2 二戰后,由人口遷出地變為遷入地的是()A 北美B 拉丁美洲C.歐洲3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口遷移的特點是()沿海遷往內地 農村遷往城市 平原遷往山區 “民工流動”現象A . B .C .DD .西亞貧困地區遷往發達地區出現.第2課時【情境導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國際人口遷移和我國人口遷移的有關知識。那么,我們就要問,人們為什么要遷移 ?遷移受哪些因素影響?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自主學習】二

5、、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1. 主要因素的變化。的變化。(1) 自然環境和(2) 個人對2. 綜合分析往往起著重要作用。特定時空條件下,任何一在影響人口遷移的諸因素中,種因素都有可能成為因素。【合作探究】活動一:探究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閱讀教材案例2 “美國的人口遷移”,完成下列探究。(1)閱讀案例2,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并完成下表。時期遷移的原因遷移流向19世紀中期人口大規模移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的發展由流入20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自然災害南部人口遷往北部和西部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惡化,西部、南部有、的“陽光地帶”由部遷往部和?部20世紀70年代以后城市環境改善和老工

6、業區經濟的重建人口向?回流(2) 綜合分析,在影響人口遷移的諸多因素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因素?活動二:探究農民工現象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材料一 2008年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副主席陳秀榕說,在過去的10年中,流動人口增加了約 1倍,目前已超過了全國總人口的10%接近1.5億。其中跨省流動人口達0.5億,在跨省流動人口中,九成以上為16歲及以上的勞動年齡人口,具有較強勞動能力的青壯年人口是流動人口的主流。材料二2008年1月21日,在廣東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經過無記名投票,胡 小燕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她是我國首位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胡小燕坦言自己“使命光 榮,但責任重

7、大”。她要帶兩個建議與會:一是關注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二是關注農民 工就業環境問題。B.上海市C.四川省F.安徽省G.北京市D.河南省(1 )下列省區中,屬于跨省流動人口集中流入的省區的是(多選) ()A.廣東省E.浙江省(2)試分析農民工對城市的積極影響。(3)請為解決“民工潮”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成果展示】各小組展開討論,選出小組代表并展示討論成果,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課堂總結】以小組為單位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并用知識框圖總結。【檢測反饋】,回答12題。讀“我國某年四城市人口資料圖”1. 從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因素考慮,A.B. C.D.2. 城市可能位于我國的()A.西北內陸地區 B.西南

8、地區型亠遷移方間及人數t人其中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就業率最高的城市是C. 東北地區D.3. 讀“ 1850年以來美國本土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圖” (1) 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東北部老工業區的人口大量遷往西部和 南部,其原因是什么?東南沿海地區 ,回答下列問題。(2) 圖中反映的人口遷移類型是 (按是否跨越國界劃分)。(3) 引起美國人口在本土范圍內頻繁遷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選)A.戰爭、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 B.新資源的開發和新工業區的建立C.環境質量的改善D.太西洋洋墨西哥灣大+人口連人地 -人口遷出址 *人口幡動方向環境難民的影響(4) 20世紀70年代以后,老工業區和城市出

9、現人口回流現象, 是老工業區對其的拉力參考答案第1課時【自主學習】國際或本國 國際 國內 集團性、大批 歐洲 發展中 發達 定居 歐 拉丁美 西亞、北非 農業經濟 自然災害 戶籍管理 有計劃、有組織改革開放 增大【合作探究】 活動一:國際人口遷移的特點時間特點舉例國 際 人 口 遷 移19世紀以前集團性、大批的移民為 主1516世紀,歐洲進行殖民主義擴張,引發了 7000多萬歐洲人遷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為主的 國家和地區。二戰 以后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 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 少,短期流動的人口增 多歐洲由人口遷出地區變為人口遷入地區(因為西歐經濟發展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遷入地區

10、變為遷出地區,大量人口流向美國、 加拿大和西歐。20世紀70年代以來,西亞和北 非石油輸出國也從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活動二:(1)時間影響因素特點流向新中國 成立后改革 開放 前計劃經濟體制、嚴 格的戶籍管理制 度有計劃、有組織國家有組織、有計劃從東部城市派員支 援西部、內地和邊疆;農民由東部遷往 西北和東北改革 開放 后改革開放政策、地 區發展不平衡自發遷移, 流量增大內地7沿海;山區7平原;農村7城市; 貧困地區7發達地區;出現大規模“民 工流動”(2)不相同。對人口遷出地來說,好的影響有減少遷出地人口密度、緩減人口對環境的壓力等。不好的影響有人才、 勞動力的流失等。對人口遷入地來說,

11、 好的影響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價勞動力,有利于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等,不好的影響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對環境的壓力增加等。【檢測反饋】第2課時【自主學習】社會經濟環境 生活或職業需求經濟因素決定性【合作探究】活動一:(1)南北戰爭西工業化和城市化鄉村城市農業危機新資(2)經濟因素。活動二:(1)ABEG(2 )進城農民大多數從事勞動力需求量大的工作,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彌補了 臟、苦、累崗位勞動力的欠缺, 活躍了城市的第三產業, 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3)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發展農村第三產業,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大力調整農村 產業結構,推廣農業科學技術,科學種田,穩定農民與土地的關系,確保農民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