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治理研究_第1頁
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治理研究_第2頁
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治理研究_第3頁
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治理研究_第4頁
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治理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治理研究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治理研究作作 者:葉達莉者:葉達莉指導老師:田波指導老師:田波主體內容1、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的現狀 2、影響農民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3、關于我國農民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保護的對策與建議 一、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的現狀:一、農戶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的現狀:(一)農戶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一)農戶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 環境意識是人們對自身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和反映,它包括了人對環境的需要、目的、態度和價值觀等,環境意識是調節、引導和控制人們環境行為的內在原因。研究人們的環境意識對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和推廣環保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要重視

2、對農民環境意識的研究。(一)農戶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一)農戶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n 為了研究農民的環境意識,我們于2010年3月以湖南汝城縣農民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汝城縣土橋鎮的土橋村和三星縣的正水村進行了問卷和訪談調查,問卷調查主要在土橋村進行,按年齡和性別分層抽樣,有效樣本50個,土橋村和正水村主要采用了訪談法,根據調查的初步結果,分析了農民的環境知識、對環境的態度、環境問題歸因以及環境行為等方面問題的現狀及影響因素。(一)農戶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一)農戶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n(1)工業“三廢”指的是工業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這些廢棄物的超標排放會對生態環境、農業生產、人畜健康造

3、成危害。在調查中被問及什么是工業“三廢”時,50個被調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確、不完全正確和完全不正確的分別占總樣本量的10%、40%和50%,而且多數人并不了解工業“三廢”的危害。n(2)溫室效應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而且也是報刊、電視等媒體中曝光率較高的詞語。但是,在50個被調查者中能夠正確回答“什么是溫室效應”的只有5 人,占總樣本人數的10%;回答完全不正確的有35人,占到了總樣本人數的70%。(一)農戶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一)農戶環境意識的調查與分析n(3)“白色污染”指的是人們使用塑料產生的垃圾(包括廢舊農用薄膜、包裝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

4、染”存在于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天天都能接觸到。但在調查中,對于“什么是白色污染”,回答正確的只有5人,占總樣本人數的10%,回答完全不正確的有25人,占總樣本人數的50%。n(4)酸雨對地球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經濟帶來破壞性影響。當被問及“是否聽說過酸雨”時,回答“沒有聽說過”的有24人,占到了總樣本人數的48%。對長江洪水原因的認識,結果表明在50個被調查者中把洪水的歸因于“降雨量大”等自然原因的有26人,把洪水歸因于“植被破壞”等人為原因的有14人,回答“不知道”的10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在文化程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二)農村環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二)農村環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1、土

5、壤污染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相當嚴峻,已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百姓身體健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據不完全調查,目前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0.1億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萬hm2 ,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13.33萬hm2 ,合計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據估算,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t,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危害人體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響土壤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對生態安全構成威脅。(二)農村環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二

6、)農村環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2、生活污染 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全國約4萬個鄉鎮中絕大多數沒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在60多萬個行政村中,絕大部分污染治理還處于空白。據初步調查,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年產生量2.8億t,露天堆放量超過30%,平均處理率為20%左右,絕大部分生活垃圾未經處理,不僅成為蚊蠅的孳生地,也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重要的面源污染。全國農村生活污水年產生量90多億t,平均處理率15%左右,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二)農村環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二)農村環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3、面源污染 我國是世界上化肥、農藥和地膜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據統計, 化肥

7、和農藥年施用量分別達4700萬t和140萬t,而利用率僅為30%35%。2005年化肥施用強度為390kg/hm2,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的225kg/hm2的安全上限。2005年農藥的施用量為12kg/hm2,遠遠超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2000年前后2.1kg/hm2的平均水平。流失的化肥、農藥造成了水體和土壤的嚴重污染。地膜用量和覆蓋面積居世界首位,2005年全國地膜使用量為96萬t,地膜覆蓋面積達到1352萬hm2。地膜的殘留量較大,年地膜殘留率達20%以上。目前,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000萬hm2,占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 (二)農村環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二)農村環境現狀的調查與分析4

8、、生態環境 農村地區亂采濫挖、超載放牧、圍湖造地、毀林開荒等行為依然存在,生物多樣性減少,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加重,農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威脅國家生態安全。目前,全國水土流失占國土總面積的比重達37.08%。土地荒漠化、沙漠化速度加快,現有荒漠化土地2.636億hm2,占國土陸地面積的28.3% ,而西部地區最為嚴重,其荒漠化土地占全國的比重達97.8%,沙漠化土地占全國比重達95.6%,每年因土地荒漠化和土地沙化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近4億人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 表一 全國歷年農村環境情況(2000-2008年) Tab.1 Rural Environment in Past Years(

9、2000-2008)年份年份農村改水農村改水累計收益累計收益人口(萬人口(萬人)人)農村改水農村改水累計收益累計收益率(率(%)累計使用累計使用衛生廁所衛生廁所戶數(萬戶數(萬戶)戶)衛生廁所衛生廁所普及率普及率(%)農村沼氣池農村沼氣池氣量氣量(億立方米(億立方米)太陽能熱水太陽能熱水器器(萬立方米(萬立方米)太陽灶太陽灶(臺)(臺)20008811292.4957244.825.91107.833239020018611391.01140546.129.81319.438859920028683391.71206248.737.01621.747842620038738792.712624

10、50.947.52464.852617720048861693.81319253.155.72845.957762520058889394.11374055.372.93205.6685552200686662991.11387355.083.63941.086523820078785992.11444257.0101.74286.4111876320088944793.61516659.7118.44758.71356755 資料來源:2009中國環境統計年鑒 表表二二 當前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小結表當前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小結表Summary of present rural ecological

11、 environment problems主要主要問題問題相關說明相關說明主要原因主要原因環境破壞嚴重噴灑農藥、亂倒垃圾、亂砍樹木、破壞草地、以及污染嚴重的企業成批向農村轉移等人為破壞、農民環保意識弱等原因農村耕地減少主要緣于大興各種土木工程, 如修路、辦廠、建人造旅游景點等等人地矛盾突出、農民環境意識弱等原因生態負擔過重由于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和長期單一耕種等原因, 出現土地肥力衰竭、生態退化、農業污染等生產方式不合理、農民環保意識弱等原因環保設施匱乏大部分農村沒有環保設施、部分“示范鄉村”只有少量簡單環保設施資金匱乏、農民環保意識弱等原因其他由于人類認識不夠或行為不當引起的自然災害等人為因素

12、+ 自然因素資料來源: 作者調研獲得三、影響農民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n(一)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缺乏保護環境動力(一)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缺乏保護環境動力 n(二)落后的農村傳統觀念與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二)落后的農村傳統觀念與農村生產生活方式n(三)農村環境教育工作薄弱(三)農村環境教育工作薄弱n(四)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四)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n(五)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體制不健全(五)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體制不健全(一)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缺乏保護環境動力(一)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缺乏保護環境動力n1 1、環境知識貧乏、環境知識貧乏環境知識是形成環境態度的基礎,環境知識

13、的多寡也是衡量人們綜合素質的一個指標。農民環境知識的模糊性和不系統性,影響了農民的環保行為。環境知識要轉變為保護環境的行為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社會文化、社會心理、社會輿論、政策法規、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人的價值取向、環境倫理等都影響和制約著農民的環境行為,要激發農民的良好環境行為,就必須研究這些因素對人的行為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的關系。 (一)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缺乏保護環境動力(一)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缺乏保護環境動力 2、生態環境意識薄弱 我們從農民對環境現象的歸因、對無公害食品和對待生活垃圾的態度等方面調查了農民的環境意識。從調查結果看,農民在觀念上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環保意識。(一)農民

14、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缺乏保護環境動力(一)農民環境保護意識缺乏,缺乏保護環境動力n3、缺乏保護環境的動力 n現代心理學研究揭示了人的行為的規律,任何行為都是由動機這一心理動力所激發和維持的,心理動力受到認知水平、需要的強度、目標的難度、實現目標自己能夠得到的好處以及法律與道德等因素的制約。然而,決定人們環境保護態度的則是他們認為自己能否得到經濟上的利益,而不在于對環境是否有影響。農民對改善生態環境缺乏迫切感,甚至有人認為生態環境建設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二)落后的農村傳統觀念與農村生產生活方式n受傳統的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觀念的影響,不少領導普遍認為農村相對城市來說地廣人稀,環保問題不是太重要,農

15、村環境無需保護,一時的環境污染不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廣大農民更是認為環境保護與自己無關,個人的行為不會對環境造成大的影響,亂仍垃圾、亂砍樹木、污染水體等現象隨處可見。從農村目前的污染狀況來看,生態環境惡化的普遍性原因是目前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落后。(三)農村環境教育工作薄弱 環境教育在我國雖已開展多年,但宣傳教育工作的重點一直在城市,農村環保宣傳教育普及覆蓋面不廣,農民的環境意識淡薄,農村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我國農村地區廣大,其生態環境的破壞將直接影響全國的生態環境狀況。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村環境教育,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推動城鄉協同發展。(四)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 長期以來,村鎮環境

16、基礎設施嚴重不足。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供水設施簡易;二是缺乏系統的排水設施;三是污水處理設施極少;四是垃圾處理設施幾乎沒有。調查顯示,2005年全國96%的村莊沒有排水溝渠和污水處理系統;89%的村莊將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邊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內外池塘,無人負責垃圾收集與處理;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的短缺,使城鄉差距進一步凸現。 (五)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體制不健全1、農村環境保護法治理念不足、農村環境保護法治理念不足2、農村環境保護專項立法缺失、農村環境保護專項立法缺失3、農村環境保護執法管理偏頗、農村環境保護執法管理偏頗四、關于我國農民環境意識與農村環境保護的對策與建議(一)提高農戶環

17、境保護意識與完善農村環境教育體系(一)提高農戶環境保護意識與完善農村環境教育體系(二)發揮農民環境保護的主體作用,明確建設(二)發揮農民環境保護的主體作用,明確建設“人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農村的新農村(三)充分尊重并保障農民的環境權益,使城鄉公平協(三)充分尊重并保障農民的環境權益,使城鄉公平協調發展調發展(四)加強農村污染治理能力,從機制上建立新的污染(四)加強農村污染治理能力,從機制上建立新的污染控制模式控制模式(五)創建涵蓋農村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和農民環境知(五)創建涵蓋農村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和農民環境知識宣傳制度識宣傳制度(一)提高農戶環境保護意識與完善農村環(一)提高

18、農戶環境保護意識與完善農村環境教育體系境教育體系 1、挖掘傳統文化中生態環境思想,把環境教育與保 護環境的傳統文化結合起來 傳統文化中的習俗和規范通過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對維護生態平衡、防止公共資源的過度使用發揮過重要作用。在這種傳統的文化影響下,人們形成了與環境特點相適應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應揭示這種心理產生的社會文化根源,吸收借鑒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思想,有助于引導人們構造出一種與生態文化或生態文明相適應的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 (一)提高農戶環境保護意識與完善農村環(一)提高農戶環境保護意識與完善農村環境教育體系境教育體系 2、建立完善的環境教育體系教育的作用首先可以幫助農民掌握生態環境

19、知識,了解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環境保護的技術知識等。其次,環境教育可以提高農民的環境責任感和環境倫理道德水平,現代社會的發展既要求人們樹立一種公正和正義的發展觀,對未來承擔責任,又要求人們對自然界承擔責任。再次,環境教育可以提高農民生態環境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能力。 表三表三 提高農戶環境意識途徑結構圖提高農戶環境意識途徑結構圖Ways to improve farmer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Ways to improve farmer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提高農戶環境意識提高農戶環境意識途徑途徑增加環保知識端正環保態度提高環

20、保技能實施環保行為加大環保宣傳環境知識教育了解環保法規環保輿論環保監督增加環保興趣科學種植技能培訓環保技能培訓環保產品開發加強生態建設加大政府資金投入節約農村資源(二)發揮農民環境保護的主體作用,明確建(二)發揮農民環境保護的主體作用,明確建設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農村的新農村n根據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新農村的要求和對污染進行源頭控制的宗旨,把握當地農村環保問題的根本和發展趨勢,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科技、教育、文體、衛生的多方面的和諧發展,把生態文明的理念、環境保護的思想和污染預防的措施方法融入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文明的鄉風中體現生態文化,在民主的管理中貫徹環境保

21、護公共參與的政策,因地制宜地、科學地搞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并使之落到實處,是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三)充分尊重并保障農民的環境權益,使城鄉公平協調發展n現階段,我國農村的土地產權分配體現了較高程度的公平,可以嘗試參考土地產權分配的成功經驗,進行創新,在農村進行廣泛的環境產權分配并建立環境產權交易機制,讓市場決定環境資源的產權價格,使農民公平地獲得讓渡環境權益應當取得的收益,同時,環境資源這種“公共物品”也有了明確的產權歸屬,從而使占用環境資源的產業外部效果內部化,使污染者或者環境受益者足額補償給應被補償的生態環境 (四)加強農村污染治理能力,從機制上建立新的污染控制模式 n根據目前農村的實際情況,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更要建立新的污染控制模式,這種模式要適合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特點,并且必須是源頭控制模式。在農業環保政策上,要由政府管制性政策向引導性政策轉變,而不能像目前管理工業污染那樣主要靠管制如排污收費、罰款、審批等措施。應當從宣傳上發動、財政上投入、經濟上靠市場引導的方式幫助農村改善生產與生活環境,引導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走循環經濟和生態農業的道路,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面源污染問題。 (五)創建涵蓋農村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五)創建涵蓋農村環境的法律法規體系和農民環境知識宣傳制度和農民環境知識宣傳制度 農村環境污染己有很長的時間,歷史積淀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