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9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統考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科目代碼: 303)注意事項:1. 考試時間為 120 分鐘,滿分為 150 分。2. 請按 規定 在答 題卡 上填 涂、作 答。在 試卷上 作答 無效, 不予 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1. 教學李白行路難,教師安排學生整理能夠表現雄心壯志的古代詩詞。下列作品符合要求的是()2. 教學中國石拱橋教師圍繞 “非凡智慧與杰出創造”這一主題,指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下列作品適合的是()。3. 缺失4. 缺失5. 教學文言文復習課,教師舉例說明一些字詞的使動用法,下列例句適合的是(
2、)。6. 教學蘇軾記承天寺夜游教師嘗試引導學生把握本課學習重點,不恰當的是()。7. 學生對“借代”不熟悉,教師用古詩例句來講解,恰當的是() 。A.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B.春蠶 到死 絲方 盡, 蠟炬 成灰 淚始 干。 (李商 隱 無題 ·相見 時難 別亦難)C.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游)D.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蘇軾江城子 ·密州 出獵)8. 缺失9. 缺失10. 缺失11. 缺失12. 缺失13. 缺失14. 缺失15. 閱讀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的活動目標,按照要求答題。活動 目標(1) 利用圖書館或互
3、聯網搜集有關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識記其中 10則。(2) 了解活動方案的要素,初步學會活動設計方案(3) 學會大方禮貌、清楚明白地發出“邀請”(4) 寫一篇自我介紹,并大方、清晰地向同學講述(5) 聆聽他人的發言,能聽懂他人發言的意思對該活動目標設計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A.設置學習情境,聯系生活實踐,力圖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B.體現 出了 語文 知識 的綜 合運 用和 聽說 讀寫能 力的 整體 發展C.活動設計的可操作性較強,能夠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效率D.在設定的五項目標中,對于掌握知識的要求顯得尤為突出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 題20 分,第 17 題8分,第18題12分,共
4、40分)16. 案例:閱讀教師講授八年級課文最后一次演講的兩個環節,完成第16 題。導入 環節教師 :1946年 7 月 15 日,在 云南 大學 禮堂,李公樸先 生的 追悼 會上,李夫人帶著悲泣走到臺上,憤怒地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的卑劣罪行,泣不 成聲。一千 多聽 眾都 憤然 淚下,而竟 有一 些歪 戴禮 帽的 特務不 顧糾察隊 的一 再制 止,在 會場 中抽 煙、說 笑、無理 取鬧,想造 成混 亂。聞 一多先 生本 來不 準備 講 話,看到 這種 情況 ,抑制 不住 心頭 的憤 怒,走 上講臺同學們在課下錄制了模仿聞一多先生演講的視頻,下面 我們一邊播放,同 學們 一邊 在書 上標 記出 你感
5、 受最 深刻的 詞句,同時 觀察 表演 者的表情和動作,遇到鼓掌的地方我們還要鼓掌。拓展環節:教師在總結了本文的學習之后,選取了以下文本,進行 了拓展閱讀紅燭聞一 多紅燭啊!既制了,便燒著!燒罷 !燒罷!燒破世人的夢,燒沸 世人 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也搗破他們的監獄!紅燭啊!流罷 !你怎能不流呢?請將你的脂膏,不息 地流 向人 間,培出 慰藉 的花 兒,結成快樂的果子!“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16.(1) 評析 “導入環節”的優缺點,并提出具體改進建議。 (10 分)(2) 分析 “拓展環節”中教師選擇該文本的目的。 (10 分)案例 :閱 讀下 面的 學生習 作, 完成 第 1718題
6、。遇見“你未 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 ;你來看此花是,則此花顏色一室明白起來。 ”一次次的相遇會讓你離她越來越近。初讀易安居士的詞,令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詩詞中清麗雋秀的巧妙比 擬,亦有 閏中 人的一 點愁 怨。讓人 不由想 起戴 望舒雨 巷中 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讀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一句時,使我眼前一亮。我 不禁構想出這樣一副畫面:雨后被濯洗過的綠葉,掩 不住那衰敗的 花,詩人在 其中 齲齲 獨行,拈起 一瓣 花瓣,隨口 吟出 這樣 清麗 托俗 、感嘆韶華易逝的詞。她的愁,如無邊細雨般,數不勝數吧。后來,無意 中讀到李清照的生平,才知道這位絕世才女的一生竟是顛沛流離,青 年是
7、隨夫被卷入黨派紛爭,中年 時遭遇宋人不堪回首的靖康 之恥,之后 接連 遭受 喪父 喪夫 之痛。她將 這些 痛苦 都化 為了愁 腸百轉,蘊散 在了詞句之間。 “凝眸處,從此 又添一段新愁。”這是他繾綣的深情。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這是她空有才華、一往情深卻無處安放的感慨,從此再沒有一個琴瑟和鳴的如意郎君與她共賞一 輪明 月。那 不是 一個 小家 碧玉 的愁 腸百結,而是 她生 命苦 難背 后深切悲痛的真情流露。打開宋詞,你可能遇到晏殊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的感 傷,遇到 醉翁 “ 白發 戴花 君莫 笑,六 幺催 拍盞 頻傳 。人 生何處 似樽前”的沉郁,迎面撞到蘇
8、東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回首瞥見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卿卿我我 這 些詩詞長河中翻卷的浪花,姿態萬千。千 年已過,遇到他們,依然熠熠生輝,給我以生命的感悟和面對生活的力量。有了這種遇見,我們 的生 命才 得以 恣 意綻 放,并且 以再 沒的姿 態,展現 生命 的價值 ,哪怕你我只有生活中的泡沫,卻也堅強,卻也絢爛。再 讀漱 玉詞 ,愛恨 情仇 盡在 其中, 淺唱 低吟 猶在 耳畔。 遇見李清照,月滿西樓。17. 請從第段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 段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8 分)18. 請指出該習作的一個優點,并結合習作具體分析。 (12 分)三、教學設
9、計題(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19 題 20 分,第 20 題 20 分,第21題25分,共65分)閱讀 文本 材料 和具 體要求 ,完 成第 19-21題。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非寧 靜無 以致 遠 。夫學 須靜 也,才須 學 也,非學 無以 廣才 ,非 志無以成學。淫慢 則 不能勵精? ,險躁 ? 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 ,將復何及? !注釋 : 選自諸 葛亮集 卷一 (中華 書局 2009年版 )。誡 ,告誡 、勸勉。子 ,一般認為是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書 ,書信。諸葛亮(181-234),字孔 明,瑯
10、琊陽 都 (今山東 沂南 南 ) 人,三國時 蜀漢 政治 家、軍事 家。 夫 (f ú)助 詞, 用于 句首 ,表示 發端 。 靜 屏除 雜念和干 擾,寧靜 專一 。 以連詞 ,表示后者 是前 者的 目的 。 淡泊 內心 恬淡 ,不 慕名 利。無 以沒 有什 么可 以拿 來,沒辦 法 。 明志明 確志 向。明,明確、堅定。致 遠達 到遠 大目 標。致,達 到。廣 才增長 才干 。 淫 (y ín)慢放 縱懈 怠。淫,放 縱。慢,懈 怠 。? 勵精振奮精神。勵,振奮。? 險躁輕薄 浮躁 。與上文 “寧靜 ”相對而言 。險,輕 薄。? 治性修養性情。治,修養。? 年與時馳年紀隨
11、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與日去意志隨同歲月而消失 。? 枯落凋落,衰殘。比喻 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 多不接世意思 是,大多 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 。? 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19. 從“ 大量的語文實踐體會,把握運用語言的規律”或“ 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的角度,寫出 你對誡子書教學的認識,不少于 200 字。(20 分)20. 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 (不可 照抄 材料 )(20 分 )21. 選擇 其中 一個 教學目 標,設計 一個 教學方 案片 段,簡要 說明每 個
12、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25 分)2019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統考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初級中學)參考答案及解析注意事項:1. 考試時間為 120 分鐘,滿分為 150 分。2. 請按 規定 在答 題卡 上填 涂、作 答。在 試卷上 作答 無效, 不予 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1. 【答案】 A。解析:A 項,曹操觀滄海表達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B 項,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表現了作者對歷 史的 思索 和對 人 民的 同情 ;C 項,杜牧泊秦淮表現 了作 者對 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 ;D 項
13、,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抒 發了 無比 真摯 的相 思離 別之 情,但 其中 也流 露出 詩人 政治上 失意和精神上的苦悶。故本題選擇 A 項。2.【答案 】 C。解析 :A 項汪曾 祺 昆明 的雨作者選取 昆明 雨季 最有特色的事物,表現了作者四十年后對昆明的雨的懷念 。B 項宗璞紫藤蘿瀑布文章寫于 1982 年 5 月,當時弟弟身患絕癥,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C 項葉圣陶蘇州園林作者 從游 覽者 的角 度 ,概括 出數 量眾 多、各具 匠心 的蘇 州園 林共同 特點,進而 從多 方面
14、 進行 說 明。這 篇課 文像 是一 把鑰 匙,打 開了 蘇州 園林 之美的奧 秘之 門。 D 項梁 啟超 最苦 與最 樂本文 從最 苦和 最樂 兩方面 來論述人生的責任,即負責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盡責任則是人生最大的樂,提出人生在世,必須要對家庭、社會、國家以及自身盡到應盡的責任,這樣才能得到真正快樂。故本題選擇 C項。3. 缺失4. 缺失5. 【答案】C。解 析:A 項“奔”動詞活用為名詞,飛奔的馬。B 項“東西”名詞作狀語,向東向西。 C 項“凄、寒”使動用法,使 感到凄涼,使 感到寒冷 。D 項“轉”古義-量詞,今義-動詞,轉動。故本題選擇 C項。6. 【答 案】 B。解析 :記承 天寺
15、 夜游 主要 描寫 了作 者在 承天寺 中庭與張懷民“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的生活片段,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的方式,展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同時表達了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及自我排遣,表現了他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文中并無 “托物啟志 ”手法的運用 。故本題選擇 B 項。7. 【答案】 D。解析:A 項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 B 項生動的比喻,借用春蠶到死才停止吐絲,蠟燭 燒盡時才停止流 淚,來 比喻 男女 之間 的愛 情至 死不 渝 。C 項運用 了對 偶、擬人的修辭手 法,生 動寫 出早 起的 黃鶯 鳴叫 著爭 相飛向 向陽 的枝 頭,新 來的 燕子忙
16、碌著啄泥筑巢。 D 項“黃 ”代指黃狗, “蒼”代指蒼鷹,運 用借代的手法。故本題選擇 D項。8. 缺失9. 缺失10. 缺失11. 缺失12. 缺失13. 缺失14. 缺失15. 【答案】D。解析 :A 項,活動 目標 (1) 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搜集有關交友之道的名言,并識記其中 10 則,體現了聯系生活實踐,力圖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B 項,活動目標(1=5) 體現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C 項,五個活動目標明確,操作性強,能夠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 D 項,設定的五項活動目標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是知識的掌握。故本題選擇 D 項。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
17、,第16 題20 分,第 17 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16. 【參 考答 案】(1)優點 :一致性 。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與所講授的內容最后一次 演講 相 一致 、整體 的風 格情 感相 一 致,突出 了導 入和 課文之 間的相關性,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維。趣味性 。導入設計就是要首先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該導 入通過一則小故事將學生引入課堂,并沒有和教材內容或者要講授內容的重復,使導 入更 富趣 味性,從而 達到 快速 集中 學生學 習注 意力、積極 投入 學習的目的,產生學習動機。創 設學 習情 境。該 導入 在課 堂中 根據 教學內 容,創設 并產 生 了一定的 情感
18、反應,能夠 主動 積極 建構 學習 的具體 學習 背景 等等。使得 學生在課堂中有代入感。缺點 :該導入不具有啟發性。導入 環節沒有使學生得到啟發,沒有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沒有達到積極投身新課學習的效果。該導入不具有精煉性。導入是教學過程中初始階段的一個環節,但是案例中的導入過于冗長復雜,不夠精煉。具體建議:建議在導入過程中結合文章具體內容進行導入設計,從而啟發、活躍 學生 的思 維。可 以運 用想 象和 聯想 ,或者 提問 和質 疑的 方式,引入文本,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體驗。建議將故事情節導入的部分進行精煉,切忌喧賓奪主 。(2) 目的 :立 足課 本,從課 本生。此詩 文在 內容 上主要 表
19、述 了詩 人的 奉 獻精神和赤誠,能夠與文本內容進行對比,在課堂中產生相應的對比閱讀,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增強情感體會。加深學生對文本中心主旨的理解,通過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體裁的對 比,增加 學生 的知識 積累 ,激 發學 生探求 知識 的愿 望,從 而培 養創造性思維。能夠加強語文學科課程的激趣功能,拓展了解詩歌的形式美和詩歌的 節奏,作者 所倡 導的 中國 新詩 的格 律化、音 樂性 的主 張在 這首 詩中有一定的體現。案例 :閱 讀下 面的 學生習 作, 完成 第 1718題。17. 【參 考答 案】錯別 字:“一副畫面 ”改為“一幅畫面”“托俗”改為 “脫俗”。病句:讀到“知否,知
20、否,應是綠肥紅瘦”一句,使我眼前一亮。錯誤類型及修改:主語殘缺,應去掉“使”。18. 【參 考答 案】本篇 習作 最大 的優 點是文 筆優 美,引用 詩詞。寫作 是運 用語 言 文字進行 表達 和交 流的 重 要方 式,是認 識世 界、認 識自 我、進行 創造性 表述的過程。本篇習作突出展現了作者在語言文字運用上突出的表現能力。作者以“遇見 ”為題,深刻、新穎,文章選材比較典型,在整個習作的字里行間展現出了多種遇見,例 如一開始 “遇見” 易安居士,接著講述了李清照的一生,文辭優美,切中主題。寫作 能力 是語 文素 養的綜 合體 現。寫作 教學應 貼近 學生 實際 ,讓學生易 于動 筆,樂于
21、表達,應引 導學 生關 注現實 ,熱 愛生 活,表 達真 情實感。本篇習作的字里行間都是作者通過接觸詞作,和詞作作者遇見的滿目欣 喜,引用詩 詞和 文章 有機 結合,展現 了作 者的 知識 積淀 和文學 功底。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 3 小題,第 19 題 20 分,第 20 題 20 分,第21題25分,共65分)閱讀 文本 材料 和具 體要求 ,完 成第 19-21題。19. 【參 考答 案】誡 子書是三國時 期著 名政 治家、軍事家諸 葛亮 臨終 前寫 給 8 歲兒子 的一 封家 書,成 為后 世歷 代學 子修 身立志 的名 篇,是 一篇 勉學 勸善的優 秀之 作。文雖 短,意 卻長
22、,體現 勸勉 兒子 勤學 立志 ,修 身養性 要從淡泊 寧靜 中下 功夫 的 主旨,告誡 兒子 切忌 荒唐 險躁 。學習 本文 重在 引導學生 通過 反復 閱讀 和 把握 文章 理解 文意,體會 情感,從中 獲得 精神 力量。因此 我會 給學 生創 造 有關 聽說 讀寫 的實 踐機會,通過 教師 范讀 、學生 自讀等 多種 朗讀 方式 ,指導 學生 從文 章中 探究精 神要 義。另外 ,本文 是一篇文言文,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詞語難于理解的問題,所以除了通過朗讀法幫助學生培養語感外,還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嘗試翻譯文章,學習文言知識,豐富語言積累,從而提升整體把握文章的能力,提
23、升學生的語文素養。20. 【參 考答 案】(1)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積累文言知識。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章,熟讀成誦,培養文言語感。過 程與 方法: 通過 反復 朗讀, 理解 文章 大意, 理清 文章 脈絡 ,理解“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等重要詞語含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文章傳達出的“淡泊寧靜”的深刻人生理念,感受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2) 確立依據:根據 新課 標的 要求 ,教學 目標 要從 知識 與能力 ,過 程與 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展開,因此我確立了三維教學目標。依據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
24、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要重視閱讀,給學生 提供 朗讀 機會,由此 來豐 富語 言積 累,培養良 好的 閱讀 感受 。在翻譯過程中,整體把握文章,積累文言知識。由此我設立了我的知識與能 力目 標。根據課文所在單元可知,本單元課文主要詮釋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而這樣一篇關于修身養德的教子篇,既要從中學習到深刻的人生道理還要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教誨與期盼。基于此我確立了我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層面 的目 標。本 文的 內容 特點 :本文 是一 篇文 言文 ,文章 中含 有一 些古 今 異義、重要 虛詞、固定 句式 以及 特殊 句式。學生 在翻 譯的 過程 中 需體 現這 些文言知 識,在 理解 文章 大意 上存 在一 定的 難度,針 對不 理解 的地 方老 師要引導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從而理解文章含義以及作者在提出觀點后是按照什么樣的思路去論證的,理清文章脈絡。由 此,我確 定了我的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的學習水平:本篇文章雖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學生對于諸葛亮是 有一 定了 解的,另外 也積 累了 一些 學習方 法。所 以在 重視 朗讀 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