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課本中崇高的人格美文_第1頁
中學語文課本中崇高的人格美文_第2頁
中學語文課本中崇高的人格美文_第3頁
中學語文課本中崇高的人格美文_第4頁
中學語文課本中崇高的人格美文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學語文課本中崇高的人格美文 / 楊樹臨風 中學語文課本中崇高的人格美,表現在主人公崇高的思想,英勇犧牲的精神,陽剛的性格,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等方面: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寫的是公元前258年,秦國吞并六國日亟,戰爭進行得頻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長平之戰中,秦國大破趙軍,坑殺趙降卒40萬。秦又乘勝進圍趙國首都邯鄲,企圖一舉滅趙,再進一步吞并齊、楚、燕、韓、魏等國,完成統一中國的計劃。當時的形勢十分緊張,特別是趙國首都被圍甚急,諸侯都被秦國的兵威所懾,不敢援助。魏國是趙國的近鄰,又是姻親之國,所以趙國只得向魏國求援。就魏國來說,唇亡齒寒,救鄰即自救,存趙就是存魏,趙亡魏也將

2、隨之滅亡。信陵君認識了這一點,才不惜冒險犯難,竊符救趙,抗擊秦兵;終于挫敗了敵人的圖謀,保障了兩國的安全。本文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是寫一場突然而起的暴風雨觸動了他的情思,那窗外呼嘯的風聲,劈啪的雨聲,在他聽來就好似當年戰場上鐵騎奔突之聲。這兩句將風雨與戰爭聯系起來,表達了實現祖國統一是陸游夢寐以求的強烈愿望。對一位愛國者來說,個人的命運是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的。文天祥指南錄后序這篇作品平易質樸,從辭章學的角度看,也算不得多么精彩。但是,其中表現出來的人格力量,則閃爍

3、著恒久不滅的光輝。字里行間透出的凜然正氣,令人肅然起敬。文天祥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人為祖國建功立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這兩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言,表現出獨特的崇高美。使我們對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肅然起敬。這既是詩人人格魅力的表達,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處遠遠超出了語言文字的本身。二六七號牢房這篇課文,表現的是國外的一位優秀共產黨人的不屈形象,他就是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作家、杰出的反法西斯戰士尤利烏斯·伏契克。為了反對法西斯德國入侵和奴役捷克斯洛伐克的罪惡行徑,伏契克參加并堅持了地下黨中央的工作。1942年

4、4月,他在布拉格被捕。1943年9月8日壯烈犧牲。在法西斯監獄中,他秘密寫下了優秀報告文學絞刑架下的報告,二六七號牢房就是該書的第三章。全文表現了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黨員和其它一些革命者堅強不屈的崇高品質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狡詐兇殘的反動本質,表現了革命者之間崇高深摯的感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紀念劉和珍君劉和珍是魯迅先生的學生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學生,是一位優秀的愛國的熱血青年,劉和珍的事跡和壯烈犧牲,表現了劉和珍的優秀品質和其精神的崇高。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描寫的松骨峰的戰斗場面是十分壯烈的,激戰了八個小時,“據這個營的營長告訴我,戰后

5、,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支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有一個戰士,他手里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迸裂,涂了一地。另一個戰士,嘴里還銜著敵人的半塊耳朵。在掩埋烈士遺體的時候,由于他們兩手扣著,把敵人抱得那樣緊,分都分不開,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斷了”。這次戰斗,打死了300多敵人,使部隊的主力趕上來,聚殲了敵人。志愿軍戰士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崇高之美的最高表達,這里有戰斗場面的驚心動魄,刀光劍影,也有志愿軍戰

6、士人格的崇高。另外,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清照的烏江“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鄭思肖的畫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于謙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徐悲鴻的“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還有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漢節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英勇抗金,精忠報國;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等動人事跡,也都表現了詩人或主人公的崇高的人格美。論崇高美在中國文學鑒賞中的作用2005年2月24日 來源:網友提供 作者:未知 字體:大 中 小 東風公司第六中學   

7、   賈紅     高中語文新大綱指出要“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吸收人類的進步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標準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想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在語文教學中用“崇高美”的美育觀,引導學生在文學鑒賞中體味崇高美,以培養他們崇高的審美趣味,陶冶學生崇高的思想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使語文教學更能表達一種人文的關心。 古羅馬時期有一部文論著作論崇高,是一部論述崇高文體和風格的論文,它把崇高作為一個美學范疇提出來了。論崇高論述了崇高的本質,即崇高就是“偉大心靈的回

8、聲”,思想深沉的人,言語就會閎通;卓越的語言,自然屬于卓越的心靈。這種說法頗有點類似我國古代文論中的“文如其人”的主張,即要想得到崇高風格的語言和文章,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高尚的心胸,靈魂的高尚、崇高才可以得到它的回聲崇高語言和風格。那么在文學鑒賞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品中鑒賞通過作者的語言和風格來感受作者崇高的思想。 論崇高關于崇高本質的觀點是在論述崇高來源時提出的。崇高的語言的主要來源有五個,這五個來源所共同依靠的先決條件,即掌握語言的才能。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莊嚴偉大的思想;第二是強烈而激動的情;第三是用藻飾的技術,藻飾有兩種:思想的和語言的;第四是高雅的措辭,它可以分為恰

9、當的選詞,恰當的比喻和其他措辭方面的修飾。崇高懂得第五個原因總結全部上述的四個,就是整個結構的堂皇卓越。論崇高的這五個方面指出了鑒賞文學作品的途徑,尤其是論崇高中關于崇高的語言是“偉大心靈”通過語言的特殊運用而表現出來的,即成于中而形于外的理論,強調了語言風格有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了決定的。即語言風格與思想的辨證關系。 高中語文新教材將文學鑒賞部分貫穿在高中三年的教學當中,進行了由淺入深的排列,包括了對各種文學樣式的鑒賞。這里筆者只談一談在中國文學的鑒賞中崇高美的問題。 首先,中國文學本有托物言志的傳統,這與崇高論中“莊嚴偉大的思想”“強烈而激動的情感”是崇高的語言的來源是一致的。論語

10、3;子罕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借松柏表現堅貞的人格。離騷里的美人香草,寄托了詩人高尚的情操。有些作家不敢把自己的政治見解明白說出,也常常隱去真意,而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題為“詠懷”“詠史”“感遇”“感懷”的作品中,不少是這樣的。因此鑒賞中國文學,必須注意有無寄托,如果有寄托,就要進一步弄清是什么寄托,透過表層的意象,體察作者真正的思想感情。在文學作品中但凡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都是在作品中寄寓了作者真切的思想,這種思想要打動人,必須是崇高的,強烈而激動的。因此在文學鑒賞中我們要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才能體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當然感情的體味是多方面的,他還包括欣賞者的個人閱

11、歷及欣賞水平,也就是說要體味作者崇高的思想,欣賞者也必須是一個具有高尚思想的人,這樣,你才能與作品的思想發生共鳴。但欣賞者的崇高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必須經過莊嚴偉大思想的陶冶才能慢慢的形成。在文學鑒賞中提出崇高美,讓學生明確什么是崇高美,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慢慢體味崇高美的特質。如崇高美表現于外在方面,表達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著名的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孔子也把“大”與崇高聯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

12、,唯堯則之。”這種巍峨、博大、壯麗的崇高美,在毛澤東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表達得最為鮮明,象沁園春·長沙、沁園春·雪都是這一類最優秀的篇章。在引導學生鑒賞毛澤東的詩詞時,要讓學生體味作為革命導師、偉人,他那種過人的膽略與思想,這樣才能體味作品的崇高與偉大。這類例子在中國文學作品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作品清新飄逸,杜甫的詩歌沉郁頓挫,陶淵明的詩歌樸素自然,辛棄疾的詩歌豪放深沉等等,這些都與他們的崇高的思想分不開的,在引導學生鑒賞這些作品時,必須要讓學生了解他們所社會的年代及作品產生的背景,以及作者作品風格的形成,這樣才能體味作者作品中的崇高美。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表現的則是

13、悲愁的心境。作者曾熱衷于功名,經歷過一段四處漂泊的生涯。一個秋天的黃昏,寒風瑟瑟,落葉紛飛,天地間一片寂靜,只有幾只剛剛歸巢的烏鴉,棲息于枯藤纏繞的老樹的枝杈上,不時發出幾聲凄叫,聲聲撞擊著人的心靈。不遠處,靜默的小橋、潺潺的流水旁,有幾戶稀稀落落的農家,人們已經開始準備晚餐,炊煙正裊裊升起。荒涼、清冷的古道上,一個長期漂泊天涯的游子,正單獨牽著一匹因長途跋涉而瘦骨嶙峋的老馬,步履艱難地行走著。夕陽西下,天色已漸漸暗淡下來,卻不知將歇息于何處?一股強烈的悲涼涌上心頭,是因自己的四處漂泊而惆悵?還是因自己的渺茫前途而迷惘?是因遠離故土和親人而傷感?或是兼而有之?這種凄苦愁楚之情越積越厚,越釀越濃

14、,以至于讓人“肝腸寸斷”,可又能向誰人傾訴呢?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青山遮不住悲秋。秋,易使人 悲嘆,傷心淚漣漣;秋土悲,秋女怨,九曲回腸的碎心曲,讓人揪心。 馬致遠的小令名作天凈沙·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作品內容本身,簡簡單單,普普通通,表達羈旅漂泊人,時逢黃昏,感應突襲。感而發,發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望秋野之悲涼氣氛、“枯藤老樹 昏鴉”,荒涼凋謝的蒿草,孤枯敗落 的藤枝,蔓纏

15、在飽經滄桑的老樹上, 時不交運的“昏鴉”,呱呱呱,聲聲催 人心魄,把秋日黃昏的氛圍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座落的小橋,似給旅 人鋪路,又似讓旅人沉落。路漫漫其 修遠兮,官宦仕途又幾何。零汀的 人,綸巾青衫,滿身風塵,踽踽獨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萬里原野, “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卻難 賦深情,一雙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斷 水,愁緒任橫流。驛站飄失了,殘留 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際,功名利祿, 仕途失意,難耐凄涼,是是非非,融進

16、0;蕭蕭悲涼的“西風”。瘦弱羸馬,馱著 書卷,催著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離,誰道世事不唯艱? 上段三句十八字,九個名詞連 綴成不涂濃墨的書畫,亦無一個虛 造硬加的詞,不同的景物天衣無縫 地和諧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 拍案道奇。這種音節和諧、情景交 融、妙含無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 老樹寫秋思,不許旁人贅一詞”之 譽,確實委實不過。 倘假設只有這九個名詞,豈不是遭后人“怡其笑矣”? 一組組巧妙的結合,伏著千萬 思緒惆悵,筆鋒一轉,漂泊者的坎坎坷坷,深層的意境,躍然跳出,一幅 精美絕倫的古畫浮在眼前!夕陽傍 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蕭蕭凄凄,無聲似有聲:“斷腸人在天涯”,頓時令人拊 胸掩面哽咽,潸然淚下,淚悲情亦痛,化景為情,情從景出,勾勒出充滿憂傷的旅人遠離家鄉,孤身漂泊的身影。 “悲落葉于勁秋”,秋古來觸發 深思。光陰如夢,往事堪嗟。馬致 遠曾熱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 十余載,五十入仕,看不慣黑暗的官 場,退而隱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時的作品之一,現實的體驗、憤 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現實的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