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焊工操作卡_第1頁
電氣焊工操作卡_第2頁
電氣焊工操作卡_第3頁
電氣焊工操作卡_第4頁
電氣焊工操作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目 錄序號操作卡名稱操作類別編碼1電焊工崗位高空作業操作卡關鍵2氣焊工崗位有限空間氣割作業操作卡關鍵3電焊工崗位常規作業操作卡一般4電焊工崗位有限空間作業操作卡一般5氣焊工崗位氣焊作業操作卡一般6氣焊工崗位氣割作業操作卡一般7氣焊工崗位高空氣割作業操作卡一般關鍵操作卡電焊工崗位高空作業操作卡編碼: 操作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風險提示1、高空墜落。操作者沒有采取高空安全措施(如系安全帶)。2、火災,爆炸。電焊作業周圍有易燃易爆物品沒有清理干凈或焊件上有可燃物。3、觸電。電焊操作者由于穿戴不合格或違章操作觸摸到有電部位而導致觸電。4、高溫、弧光灼傷。操作者未穿戴勞保用品而直接接觸過熱焊件。

2、操作者未帶焊帽作業導致弧光灼傷或推拉電源閘刀時電火花灼傷。5、眼部受傷。清理焊渣時未戴白光眼鏡導致焊渣飛濺,濺入眼部。6、物體打擊。高空作業人員隨身攜帶工具墜落傷及監護人員。應急處置1、發生高空墜落,針對不同情況,分別進行現場救治,如:針對呼吸停止者實施人工呼吸;針對四肢骨折者加以固定;針對脊柱骨折者讓其平臥在硬板上或擔架上,同時向上匯報或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救治,送往醫院救治過程中注意避免顛簸(風險提示1)2、組織人員迅速撤離危險現場,用附近滅火器及時滅火,情況嚴重時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部門解決(風險提示2)3、迅速使傷者脫離危險源對其進行搶救,并撥打120急救電話(風險提示3)4、

3、發生人員燒傷、燙傷等情況,先采取臨時包扎處理,防止傷口感染,然后立即送到附近醫院;眼部灼傷后應進行適當休息,必要時需送往醫院(風險提示4)5、迅速用涼水沖洗眼部并盡快送到附近醫院搶救(風險提示5)6、發生物體打擊,立即停止操作,脫離危險源,如果傷情較輕,清理患處,進行包扎;如果傷情較重,立即匯報或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救治(風險提示6)程序與步驟執行情況檢查和準備1、開動火報告。2、熟悉構件的焊接工藝、焊縫尺寸要求,選擇施焊方法。3、準備好工具及防護用品,檢查焊接設備和工具是否安全可靠。4、檢查安全帶和梯子是否完好并正確系好安全帶,并將安全帶掛鉤掛在安全牢靠部位。5、清理工作地點周圍

4、內易燃易爆物品及焊縫邊緣范圍內的油、銹、水分等污物。6、所使用的焊條,工具等預先裝入工具袋內。7、電焊機要有可靠而牢固的接地或接零。8、旁邊有專人監護且保持良好的通訊效果。操作1、啟動電焊機,根據焊件選擇適當電流。2、系好安全帶并在專人監護下爬升到操作地點(風險提示1)3、清理焊縫邊緣范圍內的油、銹等污物,選擇合適的焊條裝入電焊焊鉗(風險提示2)4、固定焊件并選擇適當的連線方式連線接地(風險提示3)5、戴上防護面罩并開始焊接(風險提示4)6、焊接完畢敲打焊渣并檢查焊接質量(風險提示5)7、檢查清理施工現場,將工具小心放入工具包內再下(風險提示6)備注1、推、拉電源刀閘要戴絕緣手套,動作要快,站

5、在刀閘側面以防電弧火花灼傷。2、清理焊渣要戴白光眼鏡。3、操作時必須穿工作服,絕緣鞋,戴絕緣手套。4、患有高空禁忌癥或身體不適者不得從事登高操作。5、焊接過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隨時隨地配備消防器材。6、高空作業人員要注意隨身攜帶物品防止墜落。下令人: 操作人: 監控人: 操作地點:關鍵操作卡氣焊工崗位有限空間氣割作業操作卡編碼: 操作時間: 年 月 日 時 分 風險提示1、高溫灼傷。操作者未穿戴勞保用品而直接接觸過熱焊件。2、火災,爆炸。電焊作業周圍有易燃易爆物品沒有清理干凈或焊件上有可燃物。3、中毒。操作者在有限空間作業時,由于空氣不流通導致旱煙中毒。4、管線燙壞。火焰產生的高溫致使金屬密閉

6、容器增溫燙壞氧氣、乙炔管線。應急處置1、發生人員燒傷、燙傷等情況,先采取臨時包扎處理,防止傷口感染,然后立即送到附近醫院(風險提示1)2、組織人員迅速撤離危險現場,用附近滅火器及時滅火,情況嚴重時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部門解決(風險提示2)3、迅速使中毒者脫離危險區域,抬到空氣流通地點,保持傷者溫暖安靜,并撥打120急救電話(風險提示3)4、立即停止操作,檢查燙壞部位并進行修補,必要時更換管線(風險提示4)程序與步驟執行情況檢查和準備1、開動火報告,對區域內空氣進行監測并控制可燃物含量。2、熟悉構件的切割尺寸要求。3、準備好工具及防護用品,檢查氣割設備和工具是否安全可靠。4、檢查氧氣瓶和乙炔瓶的瓶閥

7、,軟管接口處及減壓器是否嚴密,乙炔瓶應距離明火10米以外,并且距離氧氣瓶5米以外。5、清理工作地點周圍內易燃易爆物品切割邊緣范圍內污物。6、打開空間區域內的所有通風孔,保持通風性良好。7、旁邊有專人監護且保持良好的通訊效果。操作1、將乙炔皮管接在乙炔管接頭上,并和氧氣皮管一起用卡子或細鐵絲扎緊。2、固定割件并調節氧氣和乙炔減壓閥。3、檢查合格后開始點火,先把氧氣調節閥稍微打開,然后打開乙炔調節閥,再用點火槍點火,調整火焰大小和形狀至正常狀態(風險提示1)4、清理焊縫邊緣范圍內的油污,按照規定尺寸進行切割(風險提示2),操作時可采取間歇性操作或輪流操作(風險提示3)操作5、檢查氣管線是否處于安全

8、位置并檢查管線是否完好(風險提示4)6、停止使用時先關閉乙炔調節閥再關閉氧氣調節閥,以防回火(風險提示2)7、檢查清理施工現場,將割炬拆下膠管后放在指定地點。備注1、若發生回火應迅速關閉乙炔調節閥同時關閉氧氣調節閥,等回火熄火后再打開氧氣調節閥吹除殘留在焊炬內的余焰和煙灰。2、氧氣瓶和乙炔瓶在搬運過程中避免劇烈振動和撞擊,再平時貯藏時應加以遮蓋避免日光暴曬。3、焊接過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隨時隨地配備消防器材。4、金屬密閉容器內操作時注意管線位置,可將管線與容器隔開。下令人: 操作人: 監控人: 操作地點: 一般操作卡電焊工崗位常規作業操作卡編碼: 風險提示1、火災,爆炸。電焊作業周圍有易燃易爆

9、物品沒有清理干凈或焊件上有可燃物。2、觸電。電焊操作者由于穿戴不合格或違章操作觸摸到有電部位而導致觸電。3、高溫、弧光灼傷。操作者未穿戴勞保用品而直接接觸過熱焊件。操作者未帶焊帽作業導致弧光灼傷或推拉電源閘刀時電火花灼傷。4、眼部受傷。清理焊渣時未戴白光眼鏡導致焊渣飛濺,濺入眼部。應急處置1、組織人員迅速撤離危險現場,用附近滅火器及時滅火,情況嚴重時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部門解決(風險提示1)2、迅速使傷者脫離危險源對其進行搶救,并撥打120急救電話(風險提示2)3、發生人員燒傷、燙傷等情況,先采取臨時包扎處理,防止傷口感染,然后立即送到附近醫院;眼部灼傷后應進行適當休息,必要時需送往醫院(風險提示

10、3)4、迅速用涼水沖洗眼部并盡快送到附近醫院搶救(風險提示4)程序與步驟檢查和準備1、開動火報告。2、熟悉構件的焊接工藝、焊縫尺寸要求,選擇施焊方法。3、準備好工具及防護用品,檢查焊接設備和工具是否安全可靠。4、清理工作地點周圍內易燃易爆物品及焊縫邊緣范圍內的油、銹、水分等污物。5、電焊機要有可靠而牢固的接地或接零。操作1、啟動電焊機,根據焊件選擇適當電流。2、清理焊縫邊緣范圍內的油、銹等污物,選擇合適的焊條裝入電焊焊鉗(風險提示1)3、固定焊件并選擇適當的連線方式連線接地。(風險提示2)4、戴上防護面罩并開始焊接(風險提示3)5、焊接完畢敲打焊渣并檢查焊接質量(風險提示4)6、檢查清理施工現

11、場,將工具放入指定地點。備注1、推、拉電源刀閘要戴絕緣手套,動作要快,站在刀閘側面以防電弧火花灼傷。2、清理焊渣要戴白光眼鏡。備注3、操作時必須穿工作服,絕緣鞋,戴絕緣手套。4、焊接過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隨時隨地配備消防器材。 一般操作卡電焊工崗位有限空間作業操作卡編碼: 風險提示1、中毒。操作者在有限空間作業時,由于空氣不流通導致旱煙中毒。2、火災,爆炸。電焊作業周圍有易燃易爆物品沒有清理干凈或焊件上有可燃物。3、觸電。電焊操作者由于穿戴不合格或違章操作觸摸到有電部位而導致觸電。4、高溫、弧光灼傷。操作者未穿戴勞保用品而直接接觸過熱焊件。操作者未帶焊帽作業導致弧光灼傷或推拉電源閘刀時電火花灼

12、傷。5、眼部受傷。清理焊渣時未戴白光眼鏡導致焊渣飛濺,濺入眼部。應急處置1、迅速使中毒者脫離危險區域,抬到空氣流通地點,保持傷者溫暖安靜,并撥打120急救電話(風險提示1)2、組織人員迅速撤離危險現場,用附近滅火器及時滅火,情況嚴重時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部門解決(風險提示2)3、迅速使傷者脫離危險源對其進行搶救,并撥打120急救電話(風險提示3)4、發生人員燒傷、燙傷等情況,先采取臨時包扎處理,防止傷口感染,然后立即送到附近醫院;眼部灼傷后應進行適當休息,必要時需送往醫院(風險提示4)5、迅速用涼水沖洗眼部并盡快送到附近醫院搶救(風險提示5)程序與步驟檢查和準備1、開動火報告,對區域內空氣采用可燃

13、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檢測數據在安全指標情況下方可操作。2、熟悉構件的焊接工藝、焊縫尺寸要求,選擇施焊方法。3、準備好工具及防護用品,檢查焊接設備和工具是否安全可靠。4、清理工作地點周圍內易燃易爆物品及焊縫邊緣范圍內的油、銹、水分等污物。5、打開空間區域內的所有通風孔,保持通風良好。6、電焊機要有可靠而牢固的接地或接零。7、旁邊有專人監護且保持良好的通訊效果。操作1、啟動電焊機,根據焊件選擇適當電流。2、清理焊縫邊緣范圍內的油、銹等污物,選擇合適的焊條裝入電焊焊鉗(風險提示2)3、固定焊件并選擇適當的連線方式連線接地(風險提示3)操作4、戴上防護面罩并開始焊接(風險提示4),可采取間歇性焊接或輪

14、流操作(風險提示1)5、焊接完畢敲打焊渣并檢查焊接質量(風險提示5)6、檢查清理施工現場,將工具放入指定地點。備注1、推、拉電源刀閘要戴絕緣手套,動作要快,站在刀閘側面以防電弧火花灼傷。2、清理焊渣要戴白光眼鏡。3、操作時必須穿工作服,絕緣鞋,戴絕緣手套;在金屬容器內操作時焊工應盡量避免與鐵件接觸且保持工作服,絕緣鞋及絕緣手套干燥。4、區域內不準同時進行電焊和氣焊工作,焊接過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隨時隨地配備消防器材。5、監護人要站在電源開關旁邊,發現緊急情況立即切斷電源。6、工作時間不宜過長,可采取間歇性焊接或更換他人操作。 一般操作卡氣焊工崗位氣焊作業操作卡編碼:風險提示1、高溫灼傷。操作者

15、未穿戴勞保用品而直接接觸過熱焊件。2、火災,爆炸。電焊作業周圍有易燃易爆物品沒有清理干凈或焊件上有可燃物。應急處置1、發生人員燒傷、燙傷等情況,先采取臨時包扎處理,防止傷口感染,然后立即送到附近醫院(風險提示1)2、組織人員迅速撤離危險現場,用附近滅火器及時滅火,情況嚴重時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部門解決(風險提示2)程序與步驟檢查和準備1、開動火報告。2、熟悉構件的焊接工藝、焊縫尺寸要求,選擇施焊方法。3、準備好工具及防護用品,選擇與焊件符合的焊絲且保持其表面沒有油脂,銹斑及油漆等。4、檢查氧氣瓶和乙炔瓶的瓶閥,軟管接口處及減壓器是否嚴密,乙炔瓶應距離明火10米以外,并且距離氧氣瓶5米以外。5、清理

16、工作地點周圍內易燃易爆物品切割邊緣范圍內污物。操作1、將乙炔皮管接在乙炔管接頭上,并和氧氣皮管一起用卡子或細鐵絲扎緊。2、固定割件并調節氧氣和乙炔減壓閥。3、檢查合格后開始點火,先把氧氣調節閥稍微打開,然后打開乙炔調節閥,再用點火槍點火,調整火焰大小和形狀至正常狀態(風險提示1)4、清理焊縫周圍油銹等污物后開始進行焊接(風險提示2),先融化焊件至燒紅狀態,再融化焊絲填補焊縫(風險提示1)5、檢查切割質量是否合格。6、停止使用時先關閉乙炔調節閥再關閉氧氣調節閥,以防回火(風險提示2)7、檢查清理施工現場,將割炬拆下膠管后放在指定地點。備注1、若發生回火應迅速關閉乙炔調節閥同時關閉氧氣調節閥,等回

17、火熄火后再打開氧氣調節閥吹除殘留在焊炬內的余焰和煙灰。2、氧氣瓶和乙炔瓶在搬運過程中避免劇烈振動和撞擊,在平時貯藏時應加以遮蓋避免日光暴曬。備注3、氧氣帶和乙炔帶避免有折疊,彎曲,滲漏等現象。4、操作完成后短期內不可用手直接接觸焊件,以免燙傷。5、焊接過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隨時隨地配備消防器材。 一般操作卡氣焊工崗位氣割作業操作卡編碼:風險提示1、高溫灼傷。操作者未穿戴勞保用品而直接接觸過熱焊件。2、火災,爆炸。電焊作業周圍有易燃易爆物品沒有清理干凈或焊件上有可燃物。3、機械傷害。焊件割完后操作者沒有站在安全位置操作導致焊件砸傷。應急處置1、發生人員燒傷、燙傷等情況,先采取臨時包扎處理,防止傷

18、口感染,然后立即送到附近醫院(風險提示1)2、組織人員迅速撤離危險現場,用附近滅火器及時滅火,情況嚴重時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部門解決(風險提示2)3、發生機械傷害,立即停止操作,脫離危險源,如果傷情較輕,清理患處,進行包扎;如果傷情較重,立即匯報或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救治(風險提示3)程序與步驟檢查和準備1、開動火報告。2、熟悉構件的切割尺寸要求。3、準備好工具及防護用品,檢查氣割設備和工具是否安全可靠。4、檢查氧氣瓶和乙炔瓶的瓶閥,軟管接口處及減壓器是否嚴密,乙炔瓶應距離明火10米以外,并且距離氧氣瓶5米以外。5、清理工作地點周圍內易燃易爆物品切割邊緣范圍內污物。操作1、將乙炔皮管接

19、在乙炔管接頭上,并和氧氣皮管一起用卡子或細鐵絲扎緊。2、固定割件并調節氧氣和乙炔減壓閥。3、檢查合格后開始點火,先把氧氣調節閥稍微打開,然后打開乙炔調節閥,再用點火槍點火,調整火焰大小和形狀至正常狀態(風險提示1)4、清理焊縫邊緣范圍內的油污,按照規定尺寸進行切割(風險提示2)5、操作時注意人與切割物之間的距離(風險提示3),并檢查切割質量是否合格。6、停止使用時先關閉乙炔調節閥再關閉氧氣調節閥,以防回火(風險提示2)7、檢查清理施工現場,將割炬拆下膠管后放在指定地點。備注1、若發生回火應迅速關閉乙炔調節閥同時關閉氧氣調節閥,等回火熄火后再打開氧氣調節閥吹除殘留在焊炬內的余焰和煙灰。備注2、氧

20、氣瓶和乙炔瓶在搬運過程中避免劇烈振動和撞擊,再平時貯藏時應加以遮蓋避免日光暴曬。3、操作者要距離切割物一定距離,以免物品切割后落地砸傷。4、焊接過程中要注意防火防爆,隨時隨地配備消防器材。5、操作完成后短期內不可用手直接接觸割件,以免燙傷。 一般操作卡氣焊工崗位高空氣割作業操作卡編碼: 風險提示1、高溫灼傷。操作者未穿戴勞保用品而直接接觸過熱焊件。2、火災,爆炸。電焊作業周圍有易燃易爆物品沒有清理干凈或焊件上有可燃物。3、高空墜落。操作者沒有采取高空安全措施(如系安全帶)。4、物體打擊。高空作業人員隨身攜帶工具墜落傷及監護人員。應急處置1、發生人員燒傷、燙傷等情況,先采取臨時包扎處理,防止傷口感染,然后立即送到附近醫院(風險提示1)2、組織人員迅速撤離危險現場,用附近滅火器及時滅火,情況嚴重時迅速上報上級有關部門解決(風險提示2)3、發生高空墜落,針對不同情況,分別進行現場救治,如:針對呼吸停止者實施人工呼吸;針對四肢骨折者加以固定;針對脊柱骨折者讓其平臥在硬板上或擔架上,同時向上匯報或直接撥打“120”急救電話送醫院救治,送往醫院救治過程中注意避免顛簸(風險提示3)4、發生物體打擊,立即停止操作,脫離危險源,如果傷情較輕,清理患處,進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